2025年苏教新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苏教新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苏教新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苏教新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苏教新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教新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17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2、在美国制宪会议过程中,一些州代表说:“我们从来不是独立的州,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州(独立)与它们的支持者在其主权思想中过于沉迷了。”这些代表A.主张州与联邦分享权力B.呼吁州权高于联邦权力C.强调加强联邦政府权力D.认识到联邦制的局限性3、1895年,英国《布菜克伍德的爱丁堡杂志》曾评论道:“日本人从战争一开始就希望抓住欧洲媒体来展示自己他们宣扬自己从事的是一场讨伐黑暗和野蛮的战争。”该评论意在说明A.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B.日本向世界标榜文明形象C.甲午中日战争的必然结果D.英国默许日本发动的战争4、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其意图是指:A.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B.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C.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D.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5、王阳明说:“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醉,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醉,亦无良知可致矣。”一次,他的部属问:“先生之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他说:“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这反映了王阳明学说A.认为天理与良知之间相互对立B.是对传统儒家的彻底颠覆C.注重内心修养与社会现实结合D.过于“支离”难以广泛传播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6、评价:达到了________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________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________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________7、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________发生重大变化。

(2)1947年6月,刘伯承、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________,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8、西晋。

(1)266年,________代魏称帝,国号________;史称西晋;280年,完成统一。

(2)五胡内迁: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有________、鲜卑、羯、________、氐;在西晋发生内战时,这些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逐渐主导局势;316年,内迁________贵族灭西晋。9、五代十国:________年________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此后50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________五个王朝,史称________。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________清除五代的弊政,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10、________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_11、金朝制度基本沿袭________制度,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________。12、____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____。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复土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13、华北事变。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逼迫________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4、《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A.正确B.错误15、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但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A.正确B.错误16、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A.正确B.错误17、隋唐推行的三省六部制即三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同时在三省体制下,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又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皇权专制。A.正确B.错误18、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他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A.正确B.错误19、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青年学生成为主力军。

A.正确B.错误20、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A.正确B.错误21、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以来共同追寻的目标。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曹汝霖。

改正:

(2)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改正:

(3)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改正:

(4)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改正:A.正确B.错误22、“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十二铜表法》这项规定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维护。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28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地图和所学;谈一谈你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认识。

材料二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传说公元前753年;古代罗马人罗慕洛斯在台伯河畔建罗马城,开创了王政时代。在王政时代,国王掌握绝对的权力。他是大立法官;军队的首领、大祭祀长,其权力仅仅受到来自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议会,由不同部族首脑组成。按照宪法和传统习俗,元老院有权通过或否决国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国王的立法和诉讼。公民大会由罗马的全体男性公民构成,按照亲缘关系分成30组;它授予君主行使权力,而这一点由元老院最后正式批准。

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2)分析材料二的三段材料;分别指出雅典;古罗马、秦国是如何建设国家的?

材料三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3)根据材料三,分析自然环境对古埃及、古希腊发展的影响。24、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不同民族在历史演进中互相交流;交融,共同筑成灿烂的中华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魏晋以降;由于北方人口的南迁,南方各民族间的接触;碰撞、融合一直在或紧或慢地进行唐代开始,中央政权加强了对东南区域的经营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向南方的移民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也因之加速进行。华夏文化也就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这一区域传播,其主要表现是汉族南方诸民系次第形成,一些南方少数民族也发展成熟,奠定了南方民族关系的新格局。

——谢重光《唐宋时期南方民族的新格局》材料二松赞干布之所以会从威逼唐朝转变为“渐慕华风”;并主动表示愿意为唐朝贡献自己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如下几方面因素:其一,受到诸多少数民族政权到长安朝贡聘问的影响其二,文成公主的影响。

——崔民德《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南方民族新格局”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松赞干布对唐态度转变的原因,并分析唐蕃关系改善的影响?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材料三一些西方学者或政治家认为;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其宗主国主动选择的结果。例如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在演讲中就宣称:大英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他们"。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与三角贸易相比,19世纪晚期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的印度为例,说明英国如何“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中西方学者和政治家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杰弗逊出任第三任美国总统期间;他的政府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为科学活动拔专款,承认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尊重科学家。美国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エ厂中心实验室”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科学家跳出了纯科学的圈子,从大学实验室走出来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在1860—1914年间,美国的科学活动已向组织起来的集体形式发展。1915年美国国会批准建立了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这是政府建立的第一个军事研究机构。1940年,罗斯福总统在参战前タ大カ动员国家的科学技术资源,为此采取一系列集中化的组织措施,先后组建了国家国防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战后美国的工业和大学系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们成了美国两支巨大的科学技术研究系统。

——据夏源《国外科技体制的历史演变》整理材料二1970年4月;勃列日涅夫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苏联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形式,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缩短”科研生产”周期。1979年7月通过的新决议规定,所有エ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的来源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建立。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进步提出了改革科研体制,加速科技进步的措施。为了迅速发展信息业和计算机生产,苏联设立国家计算技术和信息学委员会,综合;协调地加速发展计算机生产和信息业;调整科研机构的设置,建立跨部门科学技术综合体,下放某些科研和设计机构的领导权,精简科研机构。

——据宁健强《苏联科技体制的发展及其改革》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展科技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从美国、苏联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中得到的启示。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2题,共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行省制度的创立;是我国政区管理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与秦汉的郡县制,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制和唐宋的道;路制比较,行省制是一种新的制度,相沿至明清,并至今不衰。它在历史上发辉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吕建中《中国古代的行省制度》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图是一幅有关中国近代前期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的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图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21分)29、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局限和原因?30、欧洲历史变迁。

在世界历史上,5—14世纪被称为“中古时期”。在希腊城邦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奴隶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产生,推动了教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的斗争中逐渐崛起。——《中外历史纲要(下)》请指出文中的4处错误;并改正。

(1)错误改正。

(2)错误改正。

(3)错误改正。

(4)错误改正31、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详解】

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其发展过程相对平稳,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也是温和渐进的过程,选项A正确;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确立起来的,而且保留了大量封建专制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与材料中“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不符,排除B;美国的总统共和制蕴含了美国开国者的睿智,与材料中“较少的深思高论”不符,排除C;法国共和制经历了多次革命后才确立,与材料中“较少的腥风血雨”不符,排除D。2、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美国的联邦体制。依据材料中“我们从来不是独立的州州(独立)与它们的支持者在其主权思想中过于沉迷了。”等信息可知,这些代表强调突显联邦政府的权力,联邦政府权力在州权力之上,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联邦权力的强调,并未主张州与联邦分享权力,也并未呼吁州权高于联邦权力,A、B两项错误;D选项错误,制宪会议召开之时美国实行的是邦联体制。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B【分析】【分析】

【详解】

由“抓住欧洲媒体来展示自己”、“是一场讨伐黑暗和野蛮的战争”可知,日本通过发动甲午战争想向世界证明日本是一个具有近代文明的国家,故B项正确;材料只能说明日本人在标榜自己的文明,而非说明甲午战争爆发原因,A项错误;材料没有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最终结局,C项错误;英国杂志的评论并不能代表英国政府对日态度,D项错误。4、C【分析】【分析】

【详解】

“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说明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说明皇权进一步加强,加强了君主专制,故C正确;军机处反映了君主专制加强,不属于中央和地方问题,排除A;材料旨在说明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并非说明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排除B;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没有决策权,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联系所学清朝军机处的职能分析解答。5、C【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等信息体现出在内心反省基础上注重实际的思想,C项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A项排除;王阳明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故排除B项;过于“支离”是对朱熹理学的评价,故排除D项。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6、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所以①是富国,②是强兵,③是人民,④是走向衰亡。【解析】富国强兵人民走向衰亡7、略

【分析】【详解】

(1)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双方兵力装备实力距离逐渐缩短。随后,解放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

(2)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解析】战争形势邓小平大别山8、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炎建立西晋,国号晋。五胡内迁中,包括匈奴、鲜卑、羌、羯、氐。西晋被匈奴所灭。【解析】司马炎晋匈奴羌匈奴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907年朱温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顺应当时形势10、略

【分析】【详解】

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历史上称为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解析】赵构临安南宋11、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制度,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所以①处应填“唐宋”;②处应填“猛安谋克”。【解析】唐宋猛安谋克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206年成吉思汗13、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1935年日本蓄意制造的一连串侵华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自此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解析】国民政府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4、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故题干说法错误。15、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但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由此可知,题中所述与史实相符,所以题的表述是正确的。16、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工商业的发达和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只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这句话错误。17、A【分析】【详解】

据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和皇帝负责审核(审核通过交给尚书省;未通过驳回)尚书省执行。三省六部制分分割削弱了宰相权力,有利于加强皇权,加强了决策的民主性,提高行政效率。将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体现了皇帝一定程度上受制度性制约,故说法正确。18、B【分析】【详解】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故错误。19、B【分析】【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是主力军。故错误。20、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孟德斯鸠主张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因此本题表述正确。21、B【分析】【分析】

【详解】

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故错误。

第(2)问;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故错误。

第(3)问;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故正确。

第(4)问,1993年欧盟成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故错误。22、A【分析】【详解】

由材料“债权人可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可知《十二铜表法》维护债权人的利益,说明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判断为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28分)23、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文明的分布从自成系统;独立发展以及文明的多样性等回答。

(2)依据材料二“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可以得出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管理国家;依据材料“其权力仅仅受到来自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遏制”可知罗马通过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管理国家;依据材料“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是秦国是通过立法和推行县制管理。

(3)依据材料三“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可知埃及依靠尼罗河孕育的肥沃土壤从事农业生产;依据材料三古代希腊地图可知希腊境内临海,多岛屿,少平原有利于发展工商业和海外殖民。【解析】(1)自成系统;独立发展,文明的多样性。

(2)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罗马通过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管理国家;秦国是通过立法和推行县制管理。

(3)埃及依靠尼罗河孕育的肥沃土壤从事农业生产;古代希腊多岛屿,少平原,主要发展工商业和海外殖民。24、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自魏晋以降;由于北方人口的南迁,南方各民族间的接触;碰撞、融合一直在或紧或慢地进行”可知,北方人口南迁,民族交融加深;根据材料“唐代开始,中央政权加强了对东南区域的经营”可知,中央加强对南方的经营;根据材料“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向南方的移民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也因之加速进行”可知,政治制度的变化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根据材料“华夏文化也就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这一区域传播”可知,华夏文化向南方传播。

(2)原因:根据材料“受到诸多少数民族政权到长安朝贡聘问的影响”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根据材料“渐慕华风”可知,汉文化对少数民族具有向心力;根据材料“文成公主的影响”可知,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蕃关系的改善促进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关系的改善减少民族纷争;对于西藏地区而言,汉文化的传播和中原先进技术的传播促进祖国西南边疆的开发(促进藏族地区封建化进程)【解析】(1)原因:北方人口南迁;民族交融加深;中央加强对南方的经营;政治制度的变化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华夏文化向南方传播。

(2)①原因:唐朝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对少数民族具有向心力;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②影响:促进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减少民族纷争;促进祖国西南边疆的开发(促进藏族地区封建化进程)25、略

【分析】【详解】

(1)从图二的贸易范围来看;贸易范围更广;根据“19世纪后期”这一时间”可得出以工业品输出为主;结合所学可得出英国占据主导;世界市场形成;

(2)根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得出英国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客观上冲击了印度传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根据所学可从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推动了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有利于印度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角度分析。

(3)根据“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其宗主国主动选择的结果”可得出西方学者或政治家认为殖民地独立是由于宗主国自愿结束其殖民统治。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观点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分析时,可结合二战后殖民地人民长期的反抗斗争、以及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削弱、社会主义国家的鼓舞、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推动、联合国的推动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等方面分析。【解析】(1)贸易范围更广(或:贸易线路增加;涉及国家地区更多等);以工业品输出为主;英国占据主导(或:以英国为中心);世界市场形成;

(2)英国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客观上冲击了印度传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或: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客观推动印度的近代化);推动了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有利于印度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西方学者或政治家认为殖民地独立是由于宗主国自愿结束其殖民统治;这一观点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主要是由于殖民地人民长期的反抗斗争(或:殖民地领导人物和政党的推动;殖民地民族意识的增强;以及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的鼓舞;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推动;联合国(或:系列国际组织)的推动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宗主国自愿结束其殖民统治。26、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中从杰弗逊到罗斯福总统的对科学的态度;概括出美国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发展;根据材料“从大学实验室走出来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形成了‘エ厂中心实验室’体制”,概括出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建立“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根据材料“政府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可以概括出以国家力量发展军事科技;根据材料“战后美国的工业和大学系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得出建立工业和大学两大科技研究体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科技的措施与美苏竞争紧密相关。

(2)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原因有美苏争霸的需要;二战后欧洲科学技术革命和改革的刺激;根据材料“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进步提出了改革科研体制”等信息,可知苏联国内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斯大林模式弊端显现,出于改革斯大林模式的需要。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经验、教训和努力的方向等角度来谈基本的启示。可以从政府的支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重视科技和工业生产的结合、提高国家综合国力、重视发展科技等角度回答即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解析】(1)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发展;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建立“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以国家力量发展军事科技;建立工业和大学两大科技研究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科技的措施与美苏竞争紧密相关。(答出3个方面即可)

(2)美苏经济;军事竞争的需要;战后欧洲科学技术革命和改革的刺激;苏联国内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斯大林模式弊端显现;对斯大林模式改革的需要。(答出3个方面即可)

(3)政府应为科技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要提高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加强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研究队伍建设;科技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等等。(答出2个方面即可)五、论述题(共2题,共8分)27、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从行省制确立的原因、行省制实行的意义等角度分析。具体而言,元朝疆域空前广阔,统治者一方面吸取了唐朝藩镇割据、宋朝过度集权的历史教训,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在地方上设立了行省制度。元朝行省拥有地方经济、军事管理权的同时受到中央节制,因而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现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南宋之前,中国的行政区划大多顺应山川地理,便于地方管理。而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总之,元朝行省制度的实施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有着重大意义。【解析】论述:元朝疆域空前广阔;统治者一方面吸取了唐朝藩镇割据;宋朝过度集权的历史教训,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在地方上设立了行省制度。元朝行省拥有地方经济、军事管理权的同时受到中央节制,因而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现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南宋之前,中国的行政区划大多顺应山川地理,便于地方管理。而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总之;元朝行省制度的实施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有着重大意义。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28、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列强侵略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示信息,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近代中国人民抗争史实的结果和影响进行修改。首先,依据图示中的信息,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近代中国人民抗争史实的结果和影响分析,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增加“俄国割占大片领土”内容。理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借助1858年中俄《璦珲条约》及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等,从中国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鸦片战争”中增加“将领海龄殉人民抗英”内容。理由是鸦片战争中,面对英国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清军满族将领海龄率守军同敌人浴血战斗,壮烈殉国;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侵略者。这二者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