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评估1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2024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评估1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2024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评估1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2024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评估1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2024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评估1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3单元评估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呢?这须要在文化传播的理念、框架以及方式等方面专心用力。首先,在理念上,告辞以“传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理念。无论是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一厢情愿地认为受众会无条件地接受传播的内容,是不现实的。为此,须要敬重受众的接受期盼,同等地与受众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不行一世的说教没有人情愿听,受众只会背你而去。所以,宣扬工作就不能以“传者”为中心,而应充分敬重受者的权利和感受,提升传播的质量和水平,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所要传播的价值理念植入到目标受众心中去。其次,在传播框架上亟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框架问题。如今,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内外有别的宣扬模式须要修正。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已经成为传播现实,这就须要从受众的实际需求动身,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二是主流价值观、非主流价值观、中国文化之间的秩序问题。三者完全重合明显是不现实的,如何寻求三者之间的最大“交集”,这是文化整合须要破解的课题。将三者有效地整合起来,获得“共识”之后,构建一个立体的传播框架,将三个维度的价值理念有效地运转起来。主流价值观传播应当处于金字塔的顶端,非主流价值观传播处在中间层,文化传播应当是金字塔的基座。三个层面的传播是上下贯穿的尤其是主流价值观不是孤悬在金字塔的顶部,它应从非主流价值观和中国的文化基座中吸取最大共识,获得丰厚的民意支持和文化地气,这样才能实现主流价值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其三,创新传播方式。习近平指出:“要细心做好对外宣扬工作,创新对外宣扬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阅历。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内容演绎,就是成功的文化传播案例之一。比如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设计者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复活了张择端笔下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生活,让原先静态的历史名画变成了生动的动态场景。场景生动再现了古代中国城市的祥和、喧闹生活,才智地表达了中国文化中的和谐、兼容的理念。(摘自张涛甫《中国文化如何输出?》,有删改)材料二:最近,“90后”古风美食播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月桃花开,采来桃花酿成酒;五月樱桃季,起先酿樱桃酒、烘樱桃干;从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子柒的视频多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独特的物产为中心,充溢着浓郁的烟火味道和安静的田园气息。有人说她的视频肤浅简洁、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呈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而文化学者贾静楠认为,李子柒视频中的劳作和生活方式、饮食服饰、手工艺品等内容,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田园牧歌式的影像满意了国外一些观众对于传统中国的想象,说明中国文化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发扬光大。在北大教授张颐武看来,李子柒视频创新方式,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有主动意义。这种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更有着独特优势,“大众文化从感性上会让人形成对一种文化的初步和基本印象,从而提高跨文化传播效率,也为更多的高雅文化传播打开了空间”。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吸引着海内外关注的目光:“aDoil(加油)”“guanxi(关系)”等很多中式英语词汇,先后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澳新票房成果亮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也成为对外文化传播的新渠道,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润物细无声”地日益凸显出文化对外传播的正面效果。业内人士指出,李子柒视频从专业性上看,视频作品质量较高,甚至不输成熟的工业化纪录片:视频中充溢了数天及数季度的跟拍,大量延时拍摄则被运用于呈现季节改变之美,此外还有滤镜调色、微距特写、中远景切换等技术运用。据抖音视频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现在在海外有影响的文化视频作品质量都较高。“然而不足的是,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功夫、美食、服饰等具象和器物层面,体现中国当代文化特征的文化产品还较少在国外产生较大影响。”中国人民高校国家发展与战略探讨院探讨员林坚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指出,对外文化传播中必需坚决文化自信。“我们的故事里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所积累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假如这些故事得到外国读者的喜爱,就意味着中国文化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他们的喜爱。”作家唐家三少说。“文化传播要了解受众需求,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他对什么感爱好’。”张颐武说,“李子柒视频能够引发人们的剧烈爱好,说明白传播题材的吸引力。”(据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C)A.目前中国的文化传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在于文化传播理念有偏差、框架不清楚以及传播方式陈旧。B.为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须要修正值下内外有别的宣扬模式,将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C.设计者运用高科技手段将《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生活动态化,更好地表达了和谐、兼容的理念。D.李子柒视频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顺应观众需求而选择了充溢烟火味道和田园气息的中国传统乡村生活。解析:A项,“框架不清楚”错,不能把“传播框架上亟需解决两个问题”等同于“框架不清楚”;B项,“将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错,文中说“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已经成为传播现实”;D项,以偏概全,从文中看,李子柒视频之所以受追捧,缘由不止一个。故选C。2.依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现在中国文化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既得益于国力的提升,也与大众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不无关系。B.大众文化一般具有感性化的特点,便于让外界接受,能够让外国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C.本文在充分确定李子柒视频的同时,也指出了它存在肤浅简洁、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等问题。D.尽管人们对李子柒视频褒贬不一,但不行否认的是,它引起了人们的爱好和争辩,这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解析:C项,“也指出了它存在肤浅简洁、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等问题”不是本文的观点,文中说“有人说她的视频肤浅简洁、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呈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而文化学者贾静楠认为……说明中国文化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发扬光大”,可见文章对李子柒视频是赞同的。故选C。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D)A.为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中国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以汉语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孔子学院”。B.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林语堂,用英文写了《生活的艺术》一书,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该书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C.京剧文化海外推广者孙萍说:“传播的目的在于接受,我们要用别人听得懂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D.“addoil(加油)”“guanxi(关系)”等很多中式英语词汇,先后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解析:D项,“addoil(加油)”“guanxi(关系)”等很多中式英语词汇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是国家实力增加带来的影响,而非“中国文化如何输出”的内容。故选D。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①以设问开篇,引出中心论点。②在结构上采纳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5.请简要概括李子柒视频在全球走红的缘由及意义。(6分)答:缘由:李子柒视频内容上敬重受众需求,制作质量高,传播方式新奇。意义:传播了中国文化,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有利于坚决文化自信;为当下中国文化的传播带来启示。(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帕男《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浅显地说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惊和胆怯 。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谓是“命”,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示意自己。但“井冈山”三个字始终萦绕在了我的心里,30年挥之不去。首先读的是袁鹰的《井冈山的翠竹》,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接着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立,好像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像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对竹子的交情可谓深远,甚至可以说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宏大战士,是矗立不倒的一种精神。亦如袁鹰所写:“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终点。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尽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静的灵魂。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绿,而且“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我们景仰的。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许:“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百炼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可使食无肉,不行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行医。”可见竹子的高洁备受文人青睐。在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墓凭吊。就在绕纪念碑行告辞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魂归井冈——老红军战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事实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山普一般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一般的老人何异?可曾志终归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据说有“潇湘美女”之称的曾志,1911年4月4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清贫的学问分子家庭。1923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8月考入湖南衡阳农夫运动讲习所,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她参与过闻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建国后,任广州市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等职。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人,不行不谓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却坚如磐石。在培训班互动课时,我又听了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石金龙讲他奶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更让我高山仰止。原来我所不知道的,在1928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斗争形势,她不得不将刚诞生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丢下孩子,曾志就随着部队,告辞了井冈山。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找寻孩子。直到1952年,身居广州市委书记的曾志才最终得以母子相见。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夫了。可是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夫,直到老死井冈山。我在房间里,面对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匾牌,尝试朗读袁鹰《井冈山的翠竹》中的一小段:“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朝气的,照旧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忽然,我的心里豁然光明,此次来井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需。记得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名贵信仰!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什么奢想?(文章有删改)6.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这表明作者认同了井冈山的竹子,但这两地的竹子给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样。B.文中引用郑板桥和苏轼的诗文名句,突显了竹子的“节”与“洁”,彰显了井冈山红军战士为革命奉献牺牲的高洁品德。C.“就让他(石来发)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夫,直到老死井冈山。”这表现曾志虽位高权重却大公无私。D.“此次学习,可谓是‘命’”与下文“不是宿命,而是必需”的表述,前后冲突,表现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理。解析:D项,“前后冲突,表现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理”错,前文的“命”是说自己没有准备到井冈山,结果因为学习却来了井冈山,命中注定与井冈山有缘;而文末说“不是宿命,而是必需”,是因为这次井冈山之行有很多感悟,井冈山对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多启迪。所以二者并不冲突,也没有纠结心理。故选D。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文章开篇引述《菜根谭》中的句子,既引出“敬畏”一词,起到点题的作用,又明确了“敬畏”的含意,为下文作铺垫。B.文章写井冈山的竹子,既摹其形,又现其神,从两个方面表现井冈山的竹子带给作者的心灵震撼。C.“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革命老人曾志魂归故里。D.文章以“我的行踪”为线索,详细叙述了“我”在井冈山学习的经验,抒写了“我”对井冈山独到的感受,形散而神不散。解析:C项,“魂归故里”错,是革命老人曾志“魂归井冈”。故选C。8.文章由井冈山的竹子转向对曾志的描述,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述。(4分)答:①曾志是中国革命老人,是井冈山普一般通的老战士,作者写她使情感有了依托,让文章更加真实有感染力;②曾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井冈山竹子的坚韧和高洁,由竹及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革命主题。9.“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作者以此为题有何意蕴?(6分)答:①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在“我”眼中井冈山已不是单纯的一处自然风景,而是一处信仰高地,一方革命者的精神家园;②从这里动身的及最终安葬在这里的革命者具有意志坚决、不畏牺牲的精神,他们的名贵品质令世人敬畏;③作者的井冈之行,是一次朝圣,也是一次精神洗礼,30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所以心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公讳修,字永叔,天圣中进士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用王文康公荐,召试,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以书责谏官不论事,谏官以闻,谪峡州夷陵县令。庆历初,公方登朝,数论天下事,为策以揣敌情,及指陈利害甚众。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是时西师久,京东、西盗贼群起,中外骚然。仁宗既进退大臣,欲遂改更诸事,公感谢恩遇,知无不言。燕王薨,议者以国用不足,请待丰年以葬。公言士大夫家有所待而侈,不如刚好薄葬,况天子叔邪,且非所以示四方也。卒从公议。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字。公言今四海骚然,未见太平之象。又太平之道其意可推,自古帝王致之,皆有道,得道则太平,失道则危乱。今见其失,未见其得,愿陛下忧勤万务,渐期致理,其瑞木请不宣示于外。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余钱十万贯,公请拒而不受,以防刻剥。陕西用兵之后,河东困弊,刍粮不足,言者请废麟州,或请移于合河津,或请废五塞。公既使河外,为四议以较麟州利害,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常可省馈运,麟州得不废。自保州之变,河北兵骄,小不如意,即谋为乱。人情务在姑息,公乞假将帅权,事从镇重以销未萌,河北卒无事。叛乱之胁从者二千余人,分隶河北,宣抚使恐复生变,欲以便宜悉诛之。公权知成德军,遇之于内黄,宣抚使夜半屏人以告公。公曰:“祸莫大于杀降。昨保州叛卒,朝廷许以不死,今戮之矣。此曹本以胁从,故得脱,奈何一旦杀无辜二千人?且非朝旨,若诸郡不愿从必生变,是趣其为乱也。且某至镇州,必不从命。”遂止。(节选自吴充《欧阳修行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A.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B.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C.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D.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解析:句子翻译:不久皇帝下诏,要求百官上密封的奏章,他又上疏指出很多有弊端的事,极力陈述当时所应当忧患的事情,仁宗增设进谏官员,欧阳修最先入选。“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公”是主语,“言”是谓语,“三弊五事”是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解除B、D;“仁宗增谏官员”,“仁宗”是主语,“增”是谓语,“谏官员”是进谏的官员,作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解除C。故选A。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讳是指已死去的尊长或所敬重之人的名字。旧时生前曰名,死后曰讳。君亲之名,其在世时也讳。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举人参与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与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C.仁宗是一个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D.四海指天下、全国。古代传闻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或四海。解析:B项,“举人参与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说法错误。参与殿试的为贡士,非举人。故选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欧阳修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而他的直言进谏也曾冒犯了谏官,受到了打击,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B.仁宗增设任谏官时,首先考虑到欧阳修,欧阳修感谢天子的知遇之恩,想要对很多事情进行改革,以报答仁宗。C.澧州进柿木时,欧阳修认为当时社会内忧外患,天下太平须要励精图治才能实现。D.保州兵变之后,黄河以北的士兵略微有不如意就谋划叛乱,欧阳修实行措施让叛乱在没有萌芽的时候消退。解析:B项,“仁宗增设任谏官时,首先考虑到欧阳修,欧阳修感谢天子的知遇之恩,想要对很多事情进行改革,以报答仁宗”说法错误。“想要对很多事情进行改革”的是仁宗而不是欧阳修。故选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公言士大夫家有所待而侈,不如刚好薄葬,况天子叔邪,且非所以示四方也。(4分)译文:公说士大夫人家有所凭借的奢侈,不如刚好薄葬,何况是天子的叔叔呢,而且这不是用来启示天下的惯例。(“待”,等候的引申义,依靠,凭借;“邪”,同“耶”,语气词;“四方”,天下)(2)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常可省馈运,麟州得不废。(4分)译文:恳求移兵驻扎到黄河旁边的清塞堡就食,(假如)遇到情势急迫(的状况)就能接受救济,而在平常可以节约物资的运输,麟州得以保存下来。(“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特别句式,状语后置;“缓急”,情势急迫的状况;“馈运”,运输)14.欧阳修为什么不同意宣抚使悉诛“叛乱之胁从者”?请简要说明。(3分)答:①杀倒戈的人是一种灾祸;②朝廷答应不杀他们;③这些人是被迫参与;④不是朝廷的吩咐,有郡不听从的话,会造成变故,再次导致叛乱。参考译文:公的名讳是修,字永叔,天圣时中学进士甲科,补任西京留守州郡长官的属官。因为王文康的举荐,皇帝召来面试,官升为镇南军节度掌书记。用文字责怪谏官不做事情,谏官禀告(皇上),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庆历初年,公刚被朝廷任用,多次谈论天下大事,写了策论来揣测敌情,指出陈述了很多利害关系。不久皇帝下诏,要求百官上密封的奏章,他又上疏指出很多有弊端的事,极力陈述当时所应当忧患的事情,仁宗增设进谏官员,欧阳修最先入选。当时与西夏之间的战事处于僵持状态,京城东、西各地的盗贼纷纷而起,朝廷内外都很动荡担心。仁宗任免大臣后,想要对很多事情进行改革,公感谢天子的知遇之恩,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燕王去世,争论的人认为国家经费不足,恳求等待丰年时再下葬。公说士大夫人家有所凭借的奢侈,不如刚好薄葬,何况是天子的叔叔呢,而且这不是用来启示天下的惯例。最终听从了欧阳公的建议。澧州进献柿木上有“太平之道”的文字。公说如今日下动荡,没有望见太平盛世的景象。“太平之道”,它的意思是可以推求的,自古以来帝王的治理要达到天下太平,都各自有治国之道,得道就天下太平,失道就会出现危急和混乱。(我)视察现在的形势,只见到失误,没有见到恰当和顺畅的施政,希望陛下要操劳国事,勤于政务,可以期望(有希望)逐步把天下治理好,这瑞木的事情恳求不对朝臣宣示。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后,向他进献十万贯盈余的赋税,他拒绝不接受,以防侵夺剥削。从陕西用兵之后,黄河以东困顿乏累,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不足,主持谋划的人准备恳求放弃麟州,有人恳求移兵到合河津,有人恳求废弃五塞。公出访黄河以南地区,写了四个奏议来探讨比较麟州的利害关系,恳求移兵驻扎到黄河旁边的清塞堡就食,(假如)遇到情势急迫(的状况)就能接受救济,而在平常可以节约物资的运输,麟州得以保存下来。自从保州兵变之后,黄河以北的士兵骄横起来,略微有不如意的地方,就谋划叛乱。人情确定在纵容,公恳求赐予将帅权力,处事用武力维持安定来让叛乱在没有萌芽的时候消退,黄河以北最终安然无恙。被迫参与叛乱的两千多人,分别交给黄河以北各郡管理,宣抚使唯恐这些人以后另生变故,想要不加请示地全部杀了他们。公暂代管理成德军,和他在内黄会见,宣抚使在半夜时屏退左右告知欧阳修他的准备。欧阳修说:“祸莫大于杀倒戈的人。以前保州叛乱的士兵,朝廷答应不杀他们,如今却想杀了他们。这些人原来就是被迫参与的,所以得以逃命,为什么要在一天之间杀死无辜的两千人?况且这不是朝廷的吩咐,假如有郡不愿听从,确定会造成变故,这是督促他们叛乱呀。而且我到镇州,确定不听从这个吩咐。”宣抚使于是停止了这个安排。(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友人南归①王维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②倚门望③,遥识老莱衣④。【注】①开元二十五年,朝廷特召孟浩然任荆州从事,时孟浩然已年近五十,对官场生活毫无爱好,因此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诗送别。②悬知:料想。③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回来。”④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特别孝顺,年已七十,还经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快乐。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首联写春天将要过去,大雁已经北飞;“尽”“稀”两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去夏来季节转换的特点。B.颔联写挚友将要与自己分别,回到南方的郢城家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舍之情。C.颈联描写楚地稻苗长势很好,菰米也肥嫩饱满,从中可见对友人的羨慕、追随之意。D.诗歌采撷“雁”“汉水”“稻苗”“菰米”等多种意象来表情达意,物象看似寻常,却寄寓深远。解析:“艳羡”“追随”之意不存在,颈联倒是有一些对友人的劝勉、安慰之意。16.请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6分)答:①衬托。汉水广袤,友人孤寂,一阔一孤,衬托岀友人旅途的孤寂。②用典。用老莱衣的典故确定和赞扬友人辞官归家、为父母尽孝的行为。③想象。整首诗以想象贯串全诗。首联想象友人到家时的家乡的景象;颔联、颈联运用想象描写友人家乡的奇妙;尾联设想友人双亲倚门而望的情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行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2)《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子公形象高洁,情感纯净、奇妙的诗句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3)《归园田居(其一)》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写诗人认为奔波于官场,是误入了束缚人性的世俗之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被雨淋湿的风,以29摄氏度的体温驾临 人间。如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从窗口游进来,拥抱脸、颈脖、前胸、双臂外侧,领养了皮肤上的灼热。风渗进肌肤、血液,如雨水渗进一棵树,根须惊叫了一声,树枝、叶脉、叶尖上每一个细胞,都汇入和声,又瞬间复原安静。一场风,带来的不是简洁的凉快,__①__。无与伦比的安静里,风消逝了,其实到了天上,它拂去了月亮身上的云,月亮看看自己,细致一想,我要云这块破布干什么,我要满天的乌烟瘴气干什么,我要鞋子干什么,赤脚走,多自由。月亮是天空的心,心袒露了,天地一片清白。我觉得改得好!风从天上下下来,落在多年不睡的凉席上,凉席瞬间复活成了一大片竹林,黑暗里涌动着丰满的绿意。凉席袒露在雨后的夜风里,我袒露在凉席上,犹如__②__。我将脸紧紧贴着它,鼻尖抵上它,便清楚地闻到了竹子的芳香。曾经,多年前的盛夏,一个天井,一轮圆月,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人们乘凉、闲聊、吃西瓜,摇着扇子入睡。那些诗一样的旧光阴,被风带到哪儿去了?18.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D)A.比方拟人对偶B.借代对比对偶C.借代对比排比D.比方拟人排比解析:比方:“如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中将“风”比作“如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拟人:“拥抱”“领养”运用拟人手法,赐予风以人的性格特征;“根须惊叫了一声,树枝、叶脉、叶尖上每一个细胞,都汇入和声,又瞬间复原安静”中,赐予风人的“叫了一声”这一动作。排比:“一个天井,一轮圆月,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人们乘凉、闲聊、吃西瓜,摇着扇子入睡”中“一个天井,一轮圆月,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结构相同、意思亲密相关、语气一样。故选D。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夜风从窗口进来,吹到身上,带走灼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①原文用“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比方冰冷晚风,生动形象;“拥抱”“领养”运用拟人手法赐予风以人的性格特征,生动活泼;②“拥抱脸、颈脖、前胸、双臂外侧”,化大为小,写出了身体各个部位被风渐次吹拂的细腻感受,有过程性和层次感,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风格一样。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答:①而是无与伦比的安静②袒露在夜的竹林里21.下面是一个求职人员在参与面试时说的一段话,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精确流畅。(4分)①敬重的经理,您好!②贵公司有着先进的经营理念,③经济效益显著,管理制度健全,④社会影响很好,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单位。⑤今日我申请这个职位,特别适合我的专业和爱好。⑥我喜爱做销售,觉得推销成功以后很有成就感。⑦在高校读书时,我卖过手机卡,推销过《李阳疯狂英语教程》等书籍,⑧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优秀销售员的潜质,特别适合这个职位的要求。⑨请您给我一个机会。感谢!答:②句句式不一样,“有着先进的经营理念”改为“经营理念先进”;③句语序不当,“经济效益显著”和“管理制度健全”调换位置;⑤句偷换主语,“今日我申请这个职位”应改为“今日我申请的这个职位”;⑧句句式杂糅,“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优秀销售员的潜质”改为“我觉得自己具备一个优秀销售员的潜质”。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探讨室协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律协集17处遇难同胞丛葬地和2处纪念地图片,绘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电子地图。打开高德地图,输入关键词“丛葬地”,出现的纪念堂一样的红色小图标,即为丛葬地、纪念地精确位置。点开随意图标,即可查到详细地址、开放时间,用户可依据导航前往祭拜。答:关键信息:①南京市绘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电子地图;②用户可利用地图精确定位,查询详细信息,依据导航前往祭拜。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2024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一场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扑火人员在转场中,突遇山火爆燃,30名扑火英雄遇难。全国人民都沉醉在哀思中,纷纷自发祭祀英雄。材料二:闻名爱国主义作家、抗日烈士郁达夫《忆鲁迅》:“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疼惜的民族是不行救药的。”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成功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索?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英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如何评价英雄,如何看待英烈,反映的是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时代的精气神。对光辉历史的牢记、对英烈的怀念和崇敬,是我们砥砺前行中强有力的鼓舞、鞭策和激励,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题目给了三则材料,三则材料层次感强,角度多元。第一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