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05赏析语言特色(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05赏析语言特色(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05赏析语言特色(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05赏析语言特色(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05赏析语言特色(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05赏析语言特色(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05:赏析语言特色

(原卷版)

考点解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部分考查的重要内容。“语言"主要包括炼字炼词和语言风格两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进而做出评述。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考查形式。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语言的把握。只有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考查内容。主要包括:(1)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即分析其含义和作用;(2)品评某一字词的艺术表达效果(3)理解诗歌中某一两个语句的含意;(4)概括诗歌的语言风格等。考生在备考时,应联系诗歌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和推敲,从而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

语言风格常用术语

二字:清新、明快、冲淡、自然、含蓄、绚丽、豪放、悲慨、沉郁、缠绵……

四字: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方法点拨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二)题型分类

语言风格类试题就题干指向的显、隐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直接分析类

就是直接告诉考生出题材料的风格,要求考生阐释分析。

例: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这类题型考查到的“风格术语”考生不太常见,故分析有难度。这里的“简要分析"主要是阐释、印证“新丽”,而“新丽"考生较生疏。

2.辨析类

先说出命题材料与某个著名诗人的风格特征相近,再要求考生指出命题材料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例: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3.综合类

把风格与手法结合在一起考查。

如: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这里的“特色”指的是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三)答题步骤

1.明特色: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或结合全诗分析。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解题技巧

辨别诗歌语言风格我们有哪些途径?

1.知人论世,了解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

2.诗歌语言风格和题材有关;

3.品读词、句,感受意象、意境、语言的力度等;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4.此外,还应重视注释,关注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我们还可以考虑到作品朝代和文风。

古诗的语言特点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古诗鉴赏备考时,分析语言特点是不可或缺的。以下是针对语言特点的思路分析:

一、诗歌的词汇运用

-准确性与生动性:分析诗人选择特定词汇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如何通过具体的词汇来表达深层的情感和意象。

-古今词汇的使用:注意古诗中古代词汇的使用情况及其所承载的文化与情感色彩。

二、句式结构和修辞

-对偶和排比:分析诗中是否运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语言的韵律美和表现力。

-意象的呈现方式:诗歌通过何种句式结构来构建意象,例如使用了哪些特殊的动词或形容词。

三、韵律与节奏

-音韵美:掌握不同的韵律模式,如平仄、押韵等,并分析这些音韵如何与情感和意象相呼应。

-节奏感:理解诗歌的节奏如何配合内容的流转,是否与主题和情感的变化相协调。

四、声音与音乐性

-声音的运用:分析诗歌中的声音效果,如擬聲詞的使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音乐性:探究诗歌的音乐性,即如何通过重复、对仗等技巧来创造节奏和旋律。

五、特殊表现手法

-暗示与象征:分析诗歌中的暗示或象征手法,这些手法如何丰富诗歌的内涵。

-概括与细腻描写:诗歌是如何通过概括性的语言表达宏大主题,或通过细腻的描写来刻画细节。

六、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运用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注意诗歌中文言文和白话文的运用,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在备考过程中,针对每一首诗歌,都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思考和分析其语言特点。通过这样的分析,不仅可以深入理解诗歌本身,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鉴赏能力,为高考语文的古诗鉴赏题目作好准备。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新年夜坐

(清)万树

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成眠。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

B.“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词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词人客居外乡之感。

C.“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词人对思乡不得归而失眠的无奈之情。

D.“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词人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

2.古诗词中叠音词使用频率很高,本词中的“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中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①

辛弃疾

我笑共工缘底怒②,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注]①赵不遇,辛弃疾的朋友,字晋臣,曾为敷文阁学士。此时与辛弃疾均去职赋闲。②缘底,为什么。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起笔迭用两则神话传说,把积翠岩想象为折断的天柱、补天的神石。

B.词人不辞辛苦,拄杖来到积翠岩,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

C.牧童击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积翠岩不幸流落山谷中,却仍有其功用。

D.词人于积翠岩结亭会友,心生感慨,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

4.“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两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词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

【南宋】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②,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释:①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②猿臂故将军:指李广。李广长年征战匈奴,却终身未能封候。

5.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甲雕戈”句写出了词人当年在军中披坚执锐、雄姿英发的形象。

B.“一挥千纸,龙蛇犹湿"突出了拟写檄文之快,可见词人才思敏捷。

C.“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诗句,表达对环境艰苦的无奈。

D.“有谁怜"句以李广自况,写自己虽一心想抗金却不被任用的悲愤。

6.下阕写到“且教儿诵《花间集》”。以下各组句子,最不可能选自《花间集》的一项是()

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

C.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

D.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7.有评论家说本词“故作旷达语”,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对该评论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北宋灭亡,此诗写于1128年。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阔大的视野中推出岳阳楼。

B.颔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前后两句语意连贯一致,意境宏伟壮丽,令人振奋。

C.“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实际上蕴含着诗人无限的感伤。

D.尾联的“老木沧波”,既指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又暗指诗人境遇和社会现实。

9.此诗颇有杜甫的“沉郁顿挫”之风,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次韵孔宪蓬莱阁注

赵抃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

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

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

注:赵抃(1008-1084年),北宋名臣,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熙宁四年(1071),赵抃由越州改知杭州,遗缺由孔延之继任,因而有此赠答。和诗所押之韵与原诗全同,叫做次韵;宪:指越州知州孔延之,宪是官场中对上级或同级的尊称。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半部分描写在蓬莱阁所见之景,景中含情,为抒写感受做铺垫。

B.颔联从侧面写出了蓬莱阁所处的位置之高,照应前文中的“山巅危构”。

C.颈联写作者重新登临蓬莱阁产生联想,盼望再次登高望远,扩展心胸。

D.相似景色唤醒诗人美好的回忆,而这种回忆又衬托出当下愉悦的心情。

11.简要概括蓬莱阁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有人说本诗颔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风格接近,请加以比较。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①

欧阳修②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①维扬,即扬州。②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冈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欧阳修为他的朋友刘原甫(名敞)饯行,在告别宴会上,作了这首《朝中措》。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山阑槛倚晴空”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山色有无中"借用王维诗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