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_第1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_第2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_第3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_第4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君日:“装投

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

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谏而

不见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为也。故忠臣者,能而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

晏子期,乘弊车,驾萼时。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

对日:“赖君之赐得以寿二族及国交涉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莺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悦,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

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人,

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

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也。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日:“嘻!夫

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令吏致千家之县一于晏子,晏子尊丹而

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岁,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

不贫也。婴闻之,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代君为君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

筐箧存也,仁人不为也;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

为也。婆也闻为人臣进不事上以为忠,退不克下以为廉,八升之布、一豆之食足矣。”使者

三返,遂辞不受也。

(节选自《说苑・臣术》)

【注】为:通“伪〃。

A.裂地指分割土地,封赏臣子。周代卿大夫在封地上行使统治权,但须受命于诸侯。

B.鸳马指劣马,即不能快跑的马。与《劝学》“驾马十驾'’中的"鸳马”意义相同。

C.再拜指第二次下拜,是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又作为敬辞,用于书信开头或末尾。

D.三族在文中指父族、母族和妻族。有时指父母、兄弟和妻子,有时又可泛指亲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

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摘选自《大学之道》

(二)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

在身,苗①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

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诚,虽欲无进,得乎哉?J'A

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

己也。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日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日直。趣

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于役物,小人役于物。”

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

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②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夫骥一日而千里,莺马十军则亦及之

矣。故蹉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③成;厌④其源,开其渎,沔打可竭;

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⑤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裁?然而

跛鳖致之,六横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

【注】①苗:同"灾”,灾害。②折阅:折本,亏损。③崇:同“终”。④厌:同“压〃,堵

塞。⑤县:同"悬"。

A.《大学之道》中“格物〃“致知〃等于今天所说的追求知识和真理,也是修身必须具备的基本

文化素养。

B.《荀子•修身》中的“小人〃与儒家定义的“君子〃相对,是指社会地位低的人。诸葛亮《出

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中的“小人〃也是这个意思。

C.江河,现在一般是大河的泛称。但在古代主要是指长江和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

河南,臣战河北”和《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中的“河”皆指黄河。

D.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叫“一驾”。《荀子•劝学》“鸳马十驾,功在不舍〃和本文“夫短一日而

千里,老马十驾则亦及之矣”中的“驾”含义相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祗

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

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

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

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敌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

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弟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

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乱之。

(节选自《屈原列传》)

(乙)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遣楚王书日:“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

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

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

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日:

“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泰王令一将

军诈为王,伏兵武关,楚王至则闭关动之,与俱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藩臣礼,要以割巫、

舲中邨。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目:“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因不复许,秦

人留之。於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日:“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子齐。齐、

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乃许赴于齐。齐洛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

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

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

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同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

受。怀王将走魏,泰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

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日: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竟也,忍其父而婚其仇。乌呼,

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

所以危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A.令尹: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最高官衔,是掌握整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总揽军政大

权于身。

B.迁:指变动官职,既可以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也可以指贬谪、放逐。

C.入质:指诸侯、属国或藩部送其子弟于中央朝廷或其他诸侯,作为抵押或表示臣服。文

中的人质就是顷襄王。

D.郡: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时期。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县的长官由地方推举产

生。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乃军,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

闻之,谏日:“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今

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日,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弗听。智值逋■地主堆麋壬

康子欲弗与段规日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假我不如与之彼但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

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

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

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

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

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

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日;“吾何走乎?”

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

日:"邯郸之令年实。"泉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F日乎,

先主之所属也。”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困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韩康子般枣。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

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

盂谈日:“谋出二主之口,人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盂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

子夜使人杀守提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黑子将卒犯

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节选自《通笠纪事本末卷一•三家分晋》)

A.为政,指治理国家、执掌国政、处理政事,也指执政者。文中指智襄子执掌国政。

B.仓库,古代藏谷物的处所为仓,藏兵器、兵车的处所为库;现代还指储藏其他物资的处

所。词义扩大。

C.阳,指水的南面,晋阳因城池建在晋水之南而得名;也指山的南面,如“泰山之阳,汶

水西流。”

D.醪乘,古人乘车时,骏乘在车右陪乘,负责行车安全。如《鸿门宴》樊哙担任沛公的“骏

乘"。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年题的一项是()

夜继而出,见亵倬,曰:“秦、晋图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热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

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辟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

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盂裳君,告之日:“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

日:“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日:“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枣。孟尝君之赵,

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日:“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

王日:“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

之地不岁危而氏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氏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

魏秋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

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A.春秋时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

为伯爵,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

B.执事,指做事情,主持,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C.寡人,指寡德之人,春秋战国时期君王、诸侯常如此谦称自己,在文中是魏王自称。

D.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文中的“百乘〃即一百辆兵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

称。

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再拜指第二次下拜”错误。再拜指拜两次,或拜了又拜。

故选C。

参考译文:

齐侯问晏子说:“忠臣侍奉自己的君主,该是怎样的呢?〃(晏子)回答说:“(君主)有难

不为他殉死,(君主)出逃不为他送行。〃齐侯说:“(君主)割裂土地封赠他,分封爵位让

他显贵,君主有难却不殉死,出逃也不送行,这能够称得上是忠臣吗?"(晏子)回答说:

“如果臣下的进言被采用,(君主)就会终身无难,臣子又为谁去殉死呢?臣下的谋划被采

纳,君主就终生不会出逃,臣子又为谁去送行呢?如果向君主进言不被采用,(君主)有难

而去殉死,那就是白白地送死;规劝君主不被听从,(君主)出逃而去送行,那就是奸诈和

虚伪。因此所谓的忠臣,是要能将善言善行献纳给君主,而不是与君主一起陷入灾难之中

的人啊。”

晏子上朝,乘坐破车,驾着劣马。齐景公看见他这个样子说:“嘀!是先生您的俸禄太少

了吗?为什么乘坐的车马这样不堪呢!“晏子回答说:“靠着君主的赏赐,能够保住我们三族

的衣食,并且国内的朋友,也都能靠此生存了。我只要穿得暖和吃得饱饭,有破旧的车和

劣质的马来供自己使用,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晏子出朝后,景公命(大夫)梁丘据送

给他高大华丽的车马,(晏子)多次退回拒不接受。景公不高兴,立即召见晏子。晏子到来

后,景公说:“先生不接受我送的车马,那么我也就不再乘车了。〃晏子回答说:“君主您命

我监临文武百官,我理应节衣缩食,为齐国人作个榜样,即使这样,还恐怕他们在生活上

奢侈而不顾自己的品行。现在有高大华丽的车马,在上的君主乘坐它,在下的臣子也乘坐

它,百姓没有正确的行为准则,在衣食方面奢侈浪费,而不顾自己的品行,我就没有办法

来制止他们了。”终于辞让了那些车马没有接受。

晏子正在吃饭,国君的使者到了,(晏子)便将食物分给使者吃,晏子因此没有吃饱。使者

回宫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景公,景公说:“咦!晏子的家境竟是这样的贫困!我却不知道,

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命官吏将一个千户县的赋税全部送给晏子,晏子拜谢了两次,推辞

说:“我的家境并不贫困,靠着君主的赏赐,恩惠遍及父、母、妻三族,还推广到我的朋友,

并以此赈济百姓,君王的赏赐太丰厚了,我的家是不会贫困的。我听说,从君主那里得到

很多财物又大量施舍给别人,这就是代替君主施恩,忠臣是不会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得

到很多财物而储藏起来,这是把自己变成了筐箧,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从君王那里

得到很多财物而没有施舍给别人,自身死后财物又转移到他人之手,这就跟主管收藏的官

员一样,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我还听说,做臣子的在朝廷上不奉承国君就是忠,离

开朝廷不亏待下属就是廉,八升粗布,一盘食物,也就足够了。"使者奉命往返三次,(晏

子)始终辞谢不受。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小人,与儒家定义的,君子,相对,是指社会地位低的人“错误,结合“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

致不肯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可知,文中的“小人〃指品

德低下、卑鄙无耻的人。

故选Bo

参考译文:

(一)

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

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

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

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

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

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

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看到善良的行为,感到美好就一定想把它保存在自己身上;看到不好的行为,感到忧俱就

一定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坚定不移地爱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

自己身上,一定像有灾祸一样似地厌恶自己。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恰当的人,就是

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人。

所以君子尊重老师,亲近朋友,而极端痛恨那些谄媚自己的贼人。追求好的德行永远不满

足,受到劝告能够警惕,这样即使不想进步,可能吗?小人则与此相反,自己极其昏乱,

却还憎恨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自己极其无能,却要别人说自己贤能;自己的心地像虎、

狼,行为像禽兽,却又恨别人指出其罪恶;对阿谀奉承自己的就亲近,对规劝自己改正错

误的就疏远,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

这样的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

用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教导,用善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顺应;用不良的言

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阿谀。肯定正确的(言行)、否

定错误的(言行)叫做明智,否定正确的(言行),肯定错误的(言行)叫做愚蠢。中伤贤

良叫做谗毁,陷害贤良叫做残害。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做正直。取舍没有个定规叫

做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的叫做大贼。

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明,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

道了。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所役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身体劳累而

心安理得的事,就做它;利益少而道义多的事,就做它;侍奉昏乱的君主而显贵,不如侍

奉陷于困境的君主而顺行道义。所以优秀的农夫不因为遭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优秀的商

人不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有志操和学问的人不因为贫穷困厄而怠慢道义。那骏马一天能

跑千里,劣马走十天也就能达到了。所以一步半步地走个不停,痛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到千

里之外;堆积泥土不中断,土山终究能堆成;塞住那水源,开通那沟渠,那么长江黄河也

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骏马拉车也不能到达

目的地。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痛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然而,痛了腿

的甲鱼能够到达,六匹骏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

了!

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

闲荡的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决不会很远的。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D.“郡县的长官由地方推举产生〃说法错误。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的

产生方式主耍是中央任命。

故选D。

参考译文:

(甲)

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不可信任,不如不去。”

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

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

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

国安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

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

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

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

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

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

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

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

沅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掷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

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

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

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乙)

秦国向楚国发动进攻,夺取八座城池。秦王派人送信给楚王说道:“当初我与大王约为兄弟,

在黄棘立盟,你派太子来我国做人质,彼此关系非常融洽.谁知楚太子凌唇杀害了我的重

臣,不辞而别,我实在气愤难忍,所以才派兵攻打你的边境。现在听说大王将太子送到齐

国充当人质,求得和解。我国与楚国相邻接壤,相互通婚,结为婚姻亲家。如果今日秦国

与楚国不能友好相处,就无法去号令别的诸侯。我希望与大王在武关会面,当面结成友好

盟约,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啊。〃楚怀王为此深感忧虑,想前往赴约,又担心上当受骗,想不

去又担心秦国会更加愤怒。丞相昭睢说:“秦国如豺狼一般,有吞并各诸侯之心,不可以相

信呀!,,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赴约,于是楚怀王到了秦国。秦王命令一位将军装扮

成自己,并在武关埋伏下重兵,楚王一到便关闭城门将池劫持,带着他西行到咸阳,秦王

在章台宫以藩臣的礼节接待了他,逼迫楚怀王割让巫郡、黔中郡。楚王想与秦王缔结盟约,

秦王却想先得到土地。楚王愤怒地喊道:“秦国欺骗了我,又强迫我割地!”不肯答应。秦国

便把他扣留下来。楚国的大臣们都十分担忧,就一起商量说:“我们的君王被秦国扣留不能

回国,还以割地相威胁,而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假如齐国、秦国联合一起对付我们,

那么楚国就要灭亡了!”于是打算拥立在国内的王子继承王位。昭睢说:“君王和太子都被困

在国外,现在我们又违背君王的意愿去拥立他的庶子,不合适。”于是到齐国假称楚怀王去

世,要迎太子回国即位。齐滑王召集群臣商量对策,有人建议:“不如扣留太子要求楚国割

让淮河以北的土地。”齐国的丞相说:“不能这样做。如果我们扣留了太子,楚国就会另立新

王,这样,我们就等于空守一个人质又在世人面前蒙受不仁不义的罪名。〃那个主张扣留太

子的人又说:“不见得。如果楚国拥立新王,我们就与新王做交易,说:“让给我们下东国,

我们替你杀掉太子。不然,将会联合秦、韩、魏三国共同出兵送太子回国继承王位。”齐潜

王最后听取了丞相的意见,送楚太子回国,楚国便立他为楚王。

周赧王十八年(前297年),楚怀王逃跑,准备回到楚国。结果被秦国人发现,秦王派人封

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只好从小路逃到赵国。此时赵主父在代郡,赵国人不敢接纳

他。楚怀王又准备逃往魏国却被秦国人追上,又被捉住送回秦国。周赧王延十九年(前296

年),楚怀王生病,死在了秦国,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像是自

己的亲人死了一样十分悲伤。各诸侯从此不再尊重秦国.

臣司马光说:秦国太霸道无理了,不仅害死楚怀王,还威逼其子楚襄王;楚国太软弱无能,

也太不争气了,忍受杀父之仇,又与自己的敌人通婚。呜呼!楚国的国君如果能掌握正确

的治国之道,如果能任用贤能的大臣,秦国即使强大,又怎敢肆意凌辱楚国呢!所以作为

一国的君主,不求治国之道而只想扩张势力,这正是国家处于危险境地的原因。

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阳,指水的南面,晋阳因城池建在晋水之南而得名〃错误。阳,指水的北面。晋阳,因

城池建在晋水之北而得名。

故选C。

参考译文:

等到智宣子去世,智襄子智伯治理政事,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宴饮。智伯戏弄韩康子,

又侮辱他的谋JL段规。智国听说后,劝谏道:“主公没有防备,灾祸就一定会来!”智伯说:

“灾祸要由我才能发起。我不发起灾祸,谁敢发起灾祸!〃智国说:“如今主公一次宴会就使

他人的君主与其谋士受到侮辱,又不防备,说,他们不敢发起灾祸,,这种态度恐怕不行吧!”

智伯不听。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不想给。谋士段规说:“智伯贪财好利,又刚愎

自用,如果不给他土地,他就要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一旦习惯于贪求得到土地,一定

又会向别人索要土地,别人不给,他一定会用武力对付别人,这样我们就能够免于灾祸,

等待事情发展变化。“韩康子说:“好主意。”派使臣向智伯献上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大

喜。智伯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不想给。谋士任章说:“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

“无缘无故索要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伯无缘无故地向人索要土地,一定会引起诸

位大夫的恐惧。我们给他土地,智伯一定会骄傲。智伯那边骄傲而轻视敌人,诸位大夫这

边恐惧而互相团结。用互相团结的军队对付轻敌的智伯,智氏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主

公不如给智伯所求的土地,使智伯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灭掉智氏的

大计,又何必单单让我们作为智伯的攻击目标呢!〃魏桓子说:“很好。”也给了智伯一块有

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不给。智伯大怒,率领

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说:“我逃到哪里去呢?”随从说:“长子城

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完整。”赵襄子说:“百姓精疲力竭地修好城墙,又拼死为我守城,谁能

和我同心?〃随从又说:“邯郸城的仓库很充实。〃赵襄子说:“搜刮民财使仓库充实,又由此

引来战争使他们送命,谁能和我同心?还是到晋阳吧,这是先主叮嘱过的地方。”于是逃往

晋阳。(智伯、韩康子、获柜子)三家用国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