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之(一)掌握五类文言实词突破导航突破一
掌握五类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等,这些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复词和词类活用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一、一词多义
一个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逐渐从最初的意义引申出更多的意义,这个现象称为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假借义。如:类别释义示例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根”,“道”的本义是“路,道路”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本”的引申义为“根本、本来、原本、基本”,“道”的引申义为“方法、道理、主张”比喻义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草菅人命”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假借义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如《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同“早”【对点训练】1.写出下列各句中“道”的释义,并根据“道”的词义画出“道”的发展演变图。词语例句义项道①道中迷雾冰滑(《登泰山记》)
②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⑤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⑥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道路取道道理,规律风尚途径,方法·····主张·词语例句义项道⑦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⑧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道”的词义有:本义是“路,道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经过“引导”可形成一种“风尚”。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续表)思想,学说道义··“道”的演变图为: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韦编三绝(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4)以为妙绝(《口技》)(
)(5)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断与人世隔绝的横渡独一无二的,绝妙的·····穿过,经过二、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指文言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现象。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例如:类型解读典例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河”,古义一般特指黄河,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今义则泛指一般的河流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中的“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续表)类型解读典例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中的“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是名词,今义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是动词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现在表示的语义较弱如“病”,在古代的基本义是“重病”,轻微的病一般用“疾”;而现在,只要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现不正常的情况,都通称为“病”,不再单纯表示“重病”这个意思对于古今异义词,考生需要区分古今词的音节,一般来说古代词汇多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词汇多以双音节为主,那么当古今词语形式上一致时,就需要考虑古代词汇是否是两个词,比如妻子,古义为“妻子儿女”。类型解读典例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现在表示的语义较强如“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恨”,古义是“不满意,遗憾”,今义是“仇恨,怨恨”感情色彩变化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并序》)的“逢迎”,古义是“迎接”,中性义;今义是“故意迎合别人心意”,贬义【对点训练】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意外的变故求学的人存身,安身······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节选自《吕氏春秋·壅塞》)(1)其实(
)(2)左右(
)(3)不过(
)
他实际上近臣,王身边伺候的人不超过······三、通假字通假指古代汉语中读音或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可以通用的现象。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同“背”,意为“背弃”。文言文阅读中,当实词按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了通假现象。通假字的形成有多重原因,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大致分为两类:类别释义例句形似通假通用的两个字具有相似的字形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说”同“悦”,高兴,喜悦音同(近)通假两个字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读音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有”同“又”【对点训练】5.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共”同“供”,供给受,同“授”,传授“畔”同“叛”,背叛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朱然字义封。然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迁山阴令,督五县。权奇其能。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
)(2)堪战者裁五千人(
)(3)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两屯(
)(4)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禽”同“擒”,捉拿,擒获“裁”同“才”,仅仅“厉”同“励”,激励,勉励“彻”同“撤”,撤退四、文言复词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是文言文中较为特殊的两类词。不了解它们的特点,就会产生误解。偏义复词古汉语中有少量的双音节词,这类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而在特定的语境中,其词义却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语素意义相反“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中“契阔”的“契”是“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用“契”的意义,契阔,指久别重逢。“契阔谈讌”意为“久别重逢,欢饮畅谈”语素意义相关“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父兄”的“父”“兄”,都是对家人的称谓,此处偏指“兄”(续表)同义复词指构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同。如“根本”中“根”“本”都是指“植物长在土里的部分”,“谤讥”中“谤”“讥”都是“批评”的意思区分点需要注意的是:同义词、反义词连用与偏义复词很相似,考生要善于把二者区分开来。同义词、反义词连用时,其中的每一个实词的意义都有所保留;而偏义复词,是在某一语境下,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失去了。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相比较,前者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偏在“寒”义;后者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节词,兼有“寒”“暑”的意思,是反义词连用【对点训练】7.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偏义复词,并解释其含义。(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序》)(
)(3)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并序》)(
)“出入”是偏义复词,偏义在“入”,“出”是衬字,无意义。“作息”是偏义复词,偏义在“作”,“息”是衬字,无意义。“父母”是偏义复词,偏义在“母”,“父”是衬字,无意义。“弟兄”是偏义复词,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无意义。8.解释文段中的加点词。
窦群,字丹列,扶风平陵人。宪宗即位,转膳部员外,兼侍御史知杂,出为唐州刺史。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元衡辅政,举群代己为中丞。群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群性狠戾,颇复恩仇,临事不顾生死。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节选自《旧唐书·窦群传》)········(1)吉甫以羊、吕险躁(
)(2)群等怒怨吉甫(
)(3)群性狠戾,颇复恩仇(
)(4)临事不顾生死(
)轻薄浮躁,同义复词,“险”有“冒险,犯险”之意,“躁”是“急躁”的意思,都指性格不稳重,即“轻薄浮躁”。怨恨,同义复词,“怒”是“发怒”的意思,“怨”有“怨恨”的意思。仇恨,偏义复词,偏向“仇”。······死的危险,偏义复词,偏向“死”。··五、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1.名词活用为动词类型例句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放在介宾短语前面,名词就用作动词风乎舞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风”放在了介宾短语“乎舞雩”的前面,“风”应翻译为“吹风”·(续表)类型例句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籍”应翻译为“造册登记”名词+代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名”应翻译为“命名”副词(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应翻译为“游泳”···(续表)类型例句助词“所”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罾”应翻译为“用网捕”古代汉语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为动词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下”应翻译为“攻占”,“东”应翻译为“向东进军”···【对点训练】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
)(2)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3)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雨”,下雨“履”,登“军”,驻扎···10.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发生活用的词语,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位名词“南”,名词活用为动词,要译为“南下”。突厥如果能和我一起南下,希望不要进扰残害百姓。11.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发生活用的词语,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句话后面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给……衣服穿”。有衣穿的给衣穿,没有衣穿的也给衣穿。2.名词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用作状语的;而在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用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类型例句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的名词用作状语,译为“用……”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是凭借的器具,翻译为“用箕畚”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的名词用作状语,译为“在……”“向……”“从……”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木兰诗》)“东市”“西市”放在动词“买”之前用作状语,翻译为“在东市”“在西市”······(续表)类型例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的名词用作状语,译为“每……”“在……”“一……比……”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日”应翻译为“一天比一天”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的名词用作状语,译为“向……”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赤壁赋》)“西”“东”放在动词“望”的前面用作状语,翻译成“向西”“向东”···(续表)类型例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的名词用作状语,译为“像……一样”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译为“像犬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的名词用作状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面”放在动词“刺”前用作状语,翻译成“当面”表示对待人的态度的名词用作状语,译为“用对待……的方式”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应翻译为“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对点训练】1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解析]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解析]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的前面用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师说》)(
)[解析]名词“群”做动词“聚”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情态。在早上,在晚上每天成群····13.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发生活用的词语,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1)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准备音乐和酒席,在三十里外的郊野去迎接。名词“郊”放在动词前面用作状语,表动作的处所,翻译为“在郊外(野)”。名词“蛇”放在动词前面用作状语,表动作的状态,翻译为“像蛇一样”。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连续拜了四拜,跪在那里向苏秦谢罪。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类型例句动词放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活用为名词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亡”应翻译为“逃跑的人”形容词用在“其”“之”后充当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乏困”应翻译为“缺少的东西”形容词做主语、宾语时,活用为名词①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并序》)“幼”应翻译为“幼儿”。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幽暗昏惑”应翻译为“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对点训练】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2)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3)燕赵之收藏(《阿房宫赋》)(
)圣人,愚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动词活用为名词·····15.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发生活用的词语,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冬十二月乙酉,上(唐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曰:“《论语》‘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颖达具释其义以对,且曰:“非独匹夫如是,帝王亦然。帝王内蕴神明,外当玄默,故《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陵人,饰非拒谏,则下情不通,取亡之道也。”上深善其言。(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论语》“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均为动词活用为名词,可分别译为“有能力的人”“无能力的人”;“多”“寡”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可分别译为“知识多(渊博)的人”“知识少的人”;“有”“无”均为动词活用为名词,可分别译为“有学问的人”“没学问的人”。《论语》上说“有能力的人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渊博的人向知识少的人请教,这样有学问的人像没学问的人一样,满腹知识像空无所有一样”,这如何解释?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类型例句形容词带宾语时,其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动词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敝”应翻译为“损害”。②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应翻译为“交好”形容词放在“能”“足”“可”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穷”应翻译为“走到尽头”···(续表)类型例句形容词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固前圣之所厚。(《离骚》)“厚”应翻译为“推崇”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但也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活用为动词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白”应翻译为“显出白色”··【对点训练】1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2)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
)接触、沾染。形容词在“所”字之后,活用为动词变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小变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7.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发生活用的词语,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节选自《<战国策目录>序》)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形容词用作动词,“宣扬”。“强”,形容词用作动词,“迫使”。他们二位却独独宣扬先王的政治,告诉我们(仁义)是不可变更的,哪里是要迫使天子及其后人做不能做的事呢?5.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结构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类型例句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格式为:主语让(使)+宾语+变成(成为)+名词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应翻译为“使……成为王”。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封”应翻译为“使……成为边境”··(续表)类型例句动词的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翻译格式为:主语+使+宾语+动词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应翻译为“使……活下来”。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却”应翻译为“使……退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谓语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愚”应翻译为“使……愚昧”···【对点训练】1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
)(2)流血漂橹(《过秦论》)(
)(3)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使……得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9.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发生活用的词语,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秋九月甲寅,上(唐太宗)问侍臣:“帝王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为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草创初期,群雄并起,经过激烈的武力较量才使他们臣服,创业难啊。“安”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魏征和我共同使天下安定,常怕富贵后滋生骄奢,疏忽后产生祸乱,所以深知守成的艰难。6.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或评价,即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一般可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类型例句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且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可译为“把……看作……”“把……当作……”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应翻译为“以宾客之礼相待”。②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侣”应翻译为“以……为侣”,“友”应翻译为“以……为友”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某种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耻”应翻译为“以……为耻(把……当作耻辱)”·····【对点训练】2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吾从而师之(《师说》)(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3)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并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外研版选修3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沪科新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院员工持股计划股份购买合同4篇
- 2025年度木模板木方绿色认证与采购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围栏行业规范制定与实施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跨境电商进口商品质量保证实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版宁波慈溪编制城市社区规划与建设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婴幼儿奶粉行业培训与专业人才培养合同3篇
- 乐器采购合同标准版可打印
-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 含答案
- 硝化棉是天然纤维素硝化棉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 央视网2025亚冬会营销方案
- 《00541语言学概论》自考复习题库(含答案)
- 《无砟轨道施工与组织》 课件 第十讲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
-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英语+ 含答案
- 2024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课件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7讲 阻燃橡胶材料
- 爆炸物运输安全保障方案
- 借名买车的协议书范文范本
- 江苏省南京市2025届高三学业水平调研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