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07-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_第1页
周测07-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_第2页
周测07-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_第3页
周测07-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_第4页
周测07-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测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共11小每小题4分,共44分)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阴并构成街景的树种。南昌地区行道树以樟树为主。下图是摄影爱好者在南昌市东西向道路上朝正东方向拍摄到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2题。1.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解析】A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差异性体现环境的不同点,与环境相适应,没有季节性、周期性变化。2.2020年2月3日,南昌遭遇今年首次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原因是樟树()A.树干高大 B.根系薄弱C.枝叶茂盛 D.冬季落叶【解析】C南昌遭遇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原因是樟树枝叶茂盛,叶片水分含量大,受冻害面积大。树木受冻害能明显看出来的主要是叶片受冻害,树干受冻害不易看出;树木高大,根系也深;南昌位于亚热带,植被是常绿植被。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它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决定了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状况。下图为某山地云杉林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动环节是()A.降水B.下渗C.蒸发D.蒸腾【解析】D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叶片失水主要的促动环节就是植物蒸腾。故选D。4.树干液流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云层厚度 B.土壤黏性C.温度高低 D.太阳辐射【解析】D如图所示,树干液流密度呈明显的昼夜周期性变化、且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白昼的差异也较大,可知其受太阳辐射影响显著;其变化虽与温度变化也有关,但图示表明树干液流夜间的稳定变化与温度的实际波动变化不一致,可见太阳辐射更符合题意。故选D。中高纬度湖泊水体的温度、溶解氧等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和季节变化,湖水中的溶解氧来源于大气和水草、水藻的光合作用。下图示意美国北部湖泊夏季和冬季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5.相对于其他季节,夏季湖泊均温层内含氧量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A.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逃逸B.细菌分解有机物加快C.与上层水体交换加剧D.鱼类呼吸消耗增多【解析】B夏季变温层的水温高于均温层,水中溶解氧远远高于均温层,A错误;夏季均温层水温升高,细菌分解有机物速度加快,使得消耗的氧含量增加,B正确;均温层与上层水体交换加剧会使得均温层内含氧量增加,C错误;夏季,鱼类主要集中在变温层内,对均温层的含氧量变化影响小,D错误。故选B。6.冬季,与有冰覆盖但无雪覆盖的湖泊相比,冰面有厚雪覆盖的湖泊鱼类更容易死亡,其原因可能是()A.湖水中没有光合作用B.水温更低C.湖水分层现象消失D.水温偏高【解析】A冬季,冰面有厚雪覆盖的湖泊,冰雪对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反射作用,使得到达湖泊的光热资源少,抑制了湖泊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湖泊中含氧量减少,鱼类更容易死亡,A正确;有冰雪覆盖的湖泊,冰层阻止空气与湖泊热量的交换,使得湖泊内温度更高,B错误;冬季湖水上下的温度、含氧量等方面有差异,湖水分层现象依然存在,C错误;冬季湖泊的水温远远低于夏季湖泊水温,因此不可能是水温偏高导致的鱼类死亡,D错误。故选A。老秃顶子为辽宁省最高峰,属于长白山系龙岗支脉向西南延伸部分。下图示意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读图,回答7~8题。7.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是()A.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B.高山草甸带C.山地苔原带 D.高山冰雪带【解析】B据图可知,该山海拔较低,因此不会出现苔原带和冰雪带,C、D错误;据材料知,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因此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应是高山草甸带,A错误,B正确。故选B。8.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的原因是()A.阴坡蒸发弱,空气湿度更大B.水土流失少,土壤更肥沃C.冰雪融水补给多,水源更充足D.上层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解析】D据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可知,高山草甸带以下植被带依次为灌木、乔木带,1167米以上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因此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故选D。下图为某地自然带分布图,基带为温带阔叶林带。读图,回答9~11题。9.图中自然带分布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解析】C从图中信息判断:温带阔叶林带、寒温带针阔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高山岳桦矮曲林带、山地苔原带的分布是由西向东变化,既不符合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也不体现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而且材料中还出现了山地自然带,故直接选C。10.我国平原地区缺失苔原带的原因()A.纬度 B.洋流C.地形 D.海陆分布【解析】A苔原带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而我国主要位于中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是我国缺失苔原带的原因,所以选A。11.图示地区可能位于()A.美国东南部 B.中国东北地区C.巴西高原 D.俄罗斯北部【解析】B图示地区基带为温带阔叶林带。美国东南部为常绿阔叶林带,A错;中国东北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符合题意,选B;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带,C错;俄罗斯北部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带,D错。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b);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图a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8分)(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4分)(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8分)【解析】:(1)山顶苔藓矮曲林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山顶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所以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山顶海拔高,气温低,热量少。山地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环境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3)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变化是自东向西升高,或分布高度自西向东降低。原因是山顶苔藓矮曲林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由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向东降低。(4)保护原因可以从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功能、科研价值等方面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的威胁日益严重,如转为农地、采药等,破坏生态环境。矮曲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长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所以要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答案】(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2分)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2分)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2分)(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2分)气温低,热量少;(2分)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2分)冷湿环境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2分)(3)变化:分布高度自东向西升高(或分布高度自西向东降低)。(2分)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2分)(4)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2分)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地、采药等)的威胁日益严重;(2分)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2分)生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2分)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材料一土壤含水量是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数量。一般是指土壤绝对含水量,即100克烘干土中含有若干克水分,也称土壤含水率。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湖区周围以农牧业为主,多草地和农田。湖区降水集中在5~9月,土壤含水率的高低及变化直接影响着农田的农作物产量和草地的载畜量。图甲和图乙分别示意环青海湖地区草地、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和时间的变化,草地和农田的取样点分别在湖区东部和南部,农田作物根深一般0~20厘米。材料二青海湖原是一个淡水湖泊,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流入黄河,后来由于日月山的隆起,倒淌河被堵塞,故逐渐演变成内陆湖。青海湖面积在4000平方公里以上,湖水较深,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湖西岸布哈河三角洲前端即为著名的鸟岛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材料三图丙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1)说出环青海湖地区草地与农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的差异。(8分)(2)试说明农田表层土壤含水率低于深层土壤的主要原因。(8分)(3)推测青海湖演变过程中流域内降水的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6分)(4)指出青海湖从外流湖变为内流湖期间,青海湖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8分)【解析】:(1)草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下降、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出现先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草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大于农田。第(2)浅层的土壤接收太阳辐射多,土壤升温快,蒸发量大;农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0~20厘米深处,根系吸收水量大,所以浅层土壤的水分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作物蒸腾作用强烈,失水较多;深层土壤根系基本不能到达,再加上地下水的补给,水分蓄积最多,土壤含水率较高。(3)根据材料分析,由于日月山的隆起,阻挡了湿润气流的深入,导致区域内降水减少。(4)青海湖外流湖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大,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演变为内陆湖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减少,蒸发量逐渐增大,最后由于水体的动态平衡,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答案】:(1)草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下降;(2分)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先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4分)草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大于农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