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衔接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衔接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张冰要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他拟定了四个题目上,请帮他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研究题目()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国家分裂的时代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2、小明编写了一部关于北宋的影视剧,下面是场景之一(东京汴河沿岸),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道路两旁有瓦顶平房B.错落有致,街上的人熙熙攘攘,他们穿着棉布做的衣服C.不时有乘轿者、骑驴者从街中穿过D.河中轻舟小船荡漾3、《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其作者是()A.孙武B.孙膑C.庞涓D.周武王4、在逐鹿之战中被打败的东方部落首领是()A.黄帝B.炎帝C.大禹D.蚩尤5、元朝棉纺织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你知道当时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是()A.大都B.开封C.松江D.成都6、商朝国家档案所使用的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楷书D.隶书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写出下列我们少数民族祖先的名称。

藏族:______维吾尔族:______

满族:______彝族和白族:______。8、“圆明园,我为我哭泣!”同学们学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者是______。9、古迹遗址是见证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请根据叙述选择相应的图片;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中:

(1)见证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的会盟;体现民族团结友好:______

(2)见证中外友好交往;体现中华文化对周边邻国的影响:______

(3)见证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起,体现多元文化的融合汇聚:______。10、按要求填出相对应的人物:

①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立无字碑,一生功过留待后人评:______

②他陈桥驿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开创一代新王朝:______

③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其诗歌淳朴厚重,有“诗圣”之称:______

④他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力保忠节,誓不降元:______

⑤他在位期间修建了大运河;并创立了进士科:______

⑥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灭亡南宋:______。11、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______(判断对错).改正______。12、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755-763年的______(事件)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13、填图题;读图填空。

写出左图中的国家名称。

A____

B____

C____14、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和蒙古。______。(判断对错)15、西汉建立的时间______,建立者______,都城______。为了巩固政权,汉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______的政策。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历史上称为“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6、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17、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______(判断对错)18、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巨变,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学术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19、史实:楚庄王在东周都城洛邑附近举行军事检阅;他还向东周大臣打听王宫中的九鼎有多重。

──四川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推论:当时王权衰微,周天子已被楚庄王取而代之。20、汉朝中期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实现思想的高度统一。()T.正确F.错误21、武王伐纣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3题,共27分)22、很多成语都来自我国古代历史故事,语言简洁,寓意深刻。你知道下列成语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用线条将它们连接起来。23、连线题:(把下列人物与其主要思想相连)(10分)人物主要思想(1)韩非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2)庄子b.兼爱、非攻(3)孔子c.仁政治国(4)墨子d.改革、法治(5)孟子e.无为而治24、连线题(4分)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围魏救赵长平之战晋文公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孙膑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2题,共14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岭外代答》《诸蕃志》的记载,当时来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这些国家的商人每年夏至以后乘海船前来,十月以后陆续起航回国。南宋商人去海外贸易的国家达二十多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明代初期,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船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时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美】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三(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美】基辛格《论中国》(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的对外贸易有何特点?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朝政府在沿海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

(2)材料二中郑和率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指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4)据材料一、二到材料三对外交往的变化,并结合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6、结合材料回答,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意义?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9分)27、如图,读图,请回答问题(5分)(图一)(图二)(图三)(图四)请回答:(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请用一句话评价他?(2分)(2)图二、图三和图四反映了秦朝的哪些方面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3分)图二:见下图回答问题(6分)28、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缔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被称为“千古一帝”。秦朝虽然短暂,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材料二赢政26年,皇帝尽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发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货币一统。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1)你认为秦王为什么能扫六合,而其他国家却不能做到?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4分)(2)秦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为巩固统一,在其他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领导这次农民起义的两位起义领袖分别是谁?(2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4)你认为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29、阅读下列材料:(本小题5分)材料一。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什么问题?(1分)(2)从材料二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至少写出两点)(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辽、宋、夏、金、元时期,被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故选D。【解析】【答案】D2、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时在衣食住行诸方面有了众多变化:农民多住低矮的茅房,城市平民以瓦顶平房为主;麻布是主要衣料,到南宋时棉布衣料才渐渐多起来;陆上交通有轿子、牛车、马车,也有骑驴、马的,水上则有轻舟小船作为代步的工具。综上所述,宋时衣料多以麻布为主,所以北宋平民不可能都穿着棉布做的衣服。故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解析】【答案】C3、A【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兵家创始人孙武写的一部军事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孙子兵法》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诸子百家的主要主张及相关成就.【解析】【答案】A4、D【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的主体(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我们中国人自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故选:D。

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发展成为后来的华夏族,即今天汉族的前身。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解析】D5、C【分析】元代的劳动妇女黄道婆从海南黎族人民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并与内地原有的纺织工艺结合起来,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先进的技术传播,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逐渐成为江南棉纺织业的中心,棉花纺纱织布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家庭副业.

故选C.

本题以元朝棉纺织业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元朝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元朝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解析】C6、A【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甲骨文,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商朝的国家档案”为切入点;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字的演变,识记甲骨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解析】A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略

【分析】根据所学;藏族的祖先是吐蕃;维吾尔族的祖先是回纥;满族的祖先是靺鞨;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是六诏.

故答案为:

藏族:吐蕃;维吾尔族:回纥;满族:靺鞨;彝族和白族:六诏.

本题以少数民族的祖先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

解答本题注意准确识记我们少数民族祖先的名称.【解析】吐蕃;回纥;靺鞨;六诏8、略

【分析】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故答案为:

英法联军.

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解析】英法联军9、略

【分析】(1)唐朝时;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与吐蕃的交往频繁.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后,唐蕃正式会盟并建立甥舅会盟碑,至今屹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见证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的会盟,体现民族团结友好.

(2)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鉴真被誉为“日本文化的恩人”,唐昭提寺见证中外友好交往,体现中华文化对周边邻国的影响.

(3)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位于今天的银川市;见证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起,体现多元文化的融合汇聚.

故答案为:

(1)B.

(2)C.

(3)A.

本题以遗址遗迹为依托;主要考查唐朝中外交往的史实.

(1)本题考查唐与吐番的友好关系;把握甥舅会盟碑是体现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会盟,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

(2)本题考查唐与日本的友好交往;把握唐昭提寺见证中外友好交往,体现中华文化对周边邻国的影响.

(3)本题考查西夏王陵的相关知识;把握西夏王陵见证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起,体现多元文化的融合汇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以及唐朝中外交往的事例.【解析】B;C;A10、略

【分析】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②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是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③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朝有很多著名的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期,诗歌深刻反映历史时代,被后人称为“诗圣“.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抗元,写下《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后兵败被俘,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他至死不屈;誓死效忠朝廷的情操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⑤隋朝隋炀帝在位期间;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⑥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元世祖就是忽必烈.于1279年灭亡南宋完成统一.

故答案为:

①武则天.

②宋太祖(或赵匡胤).

③杜甫.

④文天祥.

⑤隋炀帝(或杨广).

⑥忽必烈(或元世祖).

本题考查古代重要的历史人物;解题关键是熟记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注意平时多记忆和积累重要人物的相关事迹及其贡献.【解析】武则天;赵匡胤;杜甫;文天祥;隋炀帝;忽必烈11、略

【分析】唐朝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长安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的是唐长安城.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唐朝都城长安城的规划布局.【解析】√;√12、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分析】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755-763年的安史之乱(事件)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答案为:

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本题考查了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开元盛世的地位与安史之乱的影响。【解析】开元盛世安史之乱13、魏蜀吴【分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在北方,是魏国;B点在长江中下游的西南一带,故属于蜀国;C点靠近东南海一带,属于吴国。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读图能力。地图清晰反应三国所在地理位置,很容易就看出来,本题属于送分题。14、略

【分析】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而蒙古政权是在1206年建立的,故蒙古政权不可能与北宋同时并立存在.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北宋并立政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蒙古政权不可能与北宋同时并立存在.【解析】×15、公元前202刘邦(汉高祖)长安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分析】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答案为:

公元前202;刘邦(汉高祖)、长安、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本题以“西汉建立的时间”“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刘邦建立西汉和文景之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历史上的治世局面。【解析】公元前202刘邦(汉高祖)长安休养生息文景之治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6、×【分析】【分析】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但当时还有辽和西夏等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它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北宋的建立与民族政权并立。17、√【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解析】√18、√【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井田制中“千耦其耕”的奴隶集体耕种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的变法运动,期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通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著书立说,发表见解,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要注意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19、×【分析】【分析】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兵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的来历。这件事说明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想取代周天子。故上述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楚王问鼎的相关史实。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西汉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从而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在思想上,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此题错误,故选F。【解析】F21、×【分析】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周武王伐纣,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武王伐纣的相关知识。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扎实掌握武王伐纣的相关知识。【解析】×四、连线题(共3题,共27分)22、略

【分析】试题分析:揭竿而起由来于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边,官差选陈胜、吴广管理壮丁,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陈胜、吴广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这是破釜沉舟的由来。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这是约法三章的由来。项羽和刘邦在争夺皇位的战争中,刘邦一方用的一个计策,即项羽在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的情况下,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以为刘邦已到了楚地,之后自刎而亡,是为四面楚歌的来历。东晋时代,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之后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苻坚中箭而逃,这是草木皆兵的来历。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解析】【答案】23、略

【分析】(1)本题考查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提倡法治,主张“以法为本”,强调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加强中央集权。故连d。(2)本题考查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倡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故连e。(3)本题考查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主张“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故连a。(4)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墨子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人对人的压迫,反对不义战争。故连b。(5)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可知,战国中期的孟子成为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动一切战争。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观点。故连c。【解析】(1)d;(2)e;(3)a;(4)b;(5)c。24、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退避三舍”与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有关,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爆发城濮之战,最终晋国打败了楚国,是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纸上谈兵”与长平之战有关,说的是赵括;“卧薪尝胆”与吴越争霸有关,说的越王勾践;桂陵之战是发生在围魏救赵之时,著名的军事家是孙膑。考点:战国时期与战争有关的成语。【解析】【答案】退避三舍城濮之战晋文公;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孙膑;纸上谈兵长平之战赵括;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勾践。五、材料题(共2题,共14分)25、略

【分析】(1)本题考查宋代的海外贸易。材料一反映了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2)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郑和率船队最远到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据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3)本题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4)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根据本题的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一、二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到材料三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出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要善于吸收外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促进国家的发展。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积极融入积极全球化的大潮中。【解析】(1)特点: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对外贸易往来频繁。机构:市舶司。(2)地点: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后果: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4)看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要善于吸收外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促进国家的发展。26、(1)材料一中的“然骞凿空”指的是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2)材料二是《丝绸之路示意图》。汉朝的丝绸之路;从中国长安出发,向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最后到欧洲。读图可知:图中的A处是长安;E处是欧洲(大秦)。

(3)据材料三“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美丽富饶的新疆,古时称西域。”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了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4)据材料四“2017年7月14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项目对接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以‘弘扬丝路精神’,加快五大中心建设为主题,旨在搭建多方交流合作的投融资平台,形成各方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可知,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等。

故答案为:

(1)张骞通西域;

(2)A:长安;E:欧洲(大秦)。

(3)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西域都护。

(4)有利于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等。【分析】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西域都护等史实。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题1】(1)材料一中的“然骞凿空”指的是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2)材料二是《丝绸之路示意图》。汉朝的丝绸之路;从中国长安出发,向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最后到欧洲。读图可知:图中的A处是长安;E处是欧洲(大秦)。

(3)据材料三“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美丽富饶的新疆,古时称西域。”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了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4)据材料四“2017年7月14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项目对接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以‘弘扬丝路精神’,加快五大中心建设为主题,旨在搭建多方交流合作的投融资平台,形成各方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可知,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等。

故答案为:

(1)张骞通西域;

(2)A:长安;E:欧洲(大秦)。

(3)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西域都护。

(4)有利于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等。【小题2】【小题3】【小题4】六、综合题(共3题,共9分)27、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图一是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2)图二是三公制度,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根据图片就可知道图三是统一货币,图四是统一文字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解析】【答案】(1)①秦始皇,②既是对我国历史作出突出贡献的“千古一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是著名的暴君。(2)①图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②图三:统一货币;③图四:统一文字28、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秦统一六国的有利条件。本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前代的良好基础,领导人的才能和时代的潮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