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师大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37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伴Y染色体遗传病只在男性当中表现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2、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依次分别加入从S活型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A.B.C.D.3、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让被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假设亲代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在细菌体内均连续复制了4次,并参与组装形成了子代噬菌体,对培养液进行充分搅拌并离心,获得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32P标记的一组是实验组,被35S标记的一组是对照组B.32P标记组的沉淀物中放射性高,说明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了子代C.若搅拌不充分,则离心后会使两组实验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均偏高D.两组中含有32P或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1/8或04、利用荧光标记法可以对某些特定的基因进行追踪检测,被标记的每个基因会在支持物上出现一个荧光点。取某种小鼠的卵细胞,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导入两个特定基因G并成功整合在其中一条常染色体上,该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一只成年雌鼠(不考虑发生突变)。用荧光标记法检测该雌鼠的卵细胞,理论上卵细胞出现荧光点的个数不可能为()A.1个B.2个C.4个D.0个5、下图为与甲;乙两种病有关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Ⅱ—8C.Ⅱ—5为杂合体的概率是1/2D.Ⅲ—12和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6、图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a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②a;c分别表示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③b、d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④b、c、d都能使子代表现出相对性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调查研究和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A.研究遗传病的遗传规律时,要在人群中随机取样,同时要保护被调查人的隐私B.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就可以预防各类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C.若所调查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则可判定该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D.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不能确定胎儿-定健康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研究发现人体的生物钟机理如图所示;下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振荡周期为24h。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PER基因只存在于SCN细胞中B.一条mRNA链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C.过程①与②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过程①是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9、苜蓿种子的子叶黄色与褐色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Y、y控制;圆粒与肾粒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R、r控制。某科研小组进行遗传实验时;黄色圆粒苜蓿与黄色肾粒苜蓿杂交,后代出现四种表型,数量统计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杂交后代中,圆粒与肾粒的比例为1∶1,黄色与褐色的比例为3∶1B.亲本中黄色圆粒和黄色肾粒的基因型分别是YyRr和YyrrC.若亲本黄色圆粒和褐色肾粒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四种表型,比例为1∶1∶1∶1D.黄色肾粒和褐色圆粒杂交,后代一定是黄色圆粒10、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随机交配获得F2。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5种,黑色和黄色各有2种B.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C.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杂交D.若F1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发生了重组,则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11、野生稻具有谷粒细小,芒长,壳硬、脱壳困难,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虽然高但产量很低,种子的休眠期很长且发芽不整齐等“缺点”。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栽培水稻谷粒变大,芒变短甚至无芒,种子没有休眠期、产量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控制野生稻“缺点”的所有基因构成野生稻种群的基因库B.经过长期选择、驯化,栽培水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C.野生稻的“缺点”是不利于其适应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异D.栽培水稻与野生稻的性状差异显著,说明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12、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是CSS基因第391位的G—C碱基对突变成T—A碱基对所致。图甲是关于该遗传病的一个家族系谱图,对5~10号成员进行该病相关等位基因的测序,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图乙是CSS突变基因表达过程,(▼)表示突变位点。相关密码子:①AGU(丝氨酸);②CGU(精氨酸);③GAG(谷氨酸);④GUG(缬氨酸);⑤UAA(终止密码子);⑥UAG(终止密码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5、7、10号个体均是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致病基因携带者B.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患者男性多于女性,9号个体的CSS突变基因来自1号C.该CSS基因突变类型为基因中碱基的缺失D.假设7号与一患病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13、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正确的是()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9:1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C.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1:1:l:l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l14、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一个含有这样DNA的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后,若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3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D.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1P的噬菌体为100个1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加快本地物种的进化速度B.自然选择可能导致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C.个体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则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变异是不定向的,故生物进化与变异的方向不可能一致16、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DNA分子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B.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后代C.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诱导多倍体形成D.超级细菌的出现是人类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诱发细菌产生基因突变的结果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DNA的复制概念:是以_____为模板合成_____的过程。18、基因与基因、____、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19、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①某种兰花具有细长的花距,某种蛾类具有_____________的吸管似的口器。
②羚羊的奔跑速度加快,猎豹的奔跑速度_____________。2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的改变。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全部个体叫做种群。_____,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注意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21、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____,叫做_____。如豌豆植株中有高茎和____。2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23、概念: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_____片段。24、基因重组也是_____的来源之一,对____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12分)25、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______)A.正确B.错误26、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A.正确B.错误27、人工诱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3分)28、某实验小组为研究家蚕(ZW型)的眼色和体色性状;设计并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
别。
杂交组合。
子代个体。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甲。
黄眼油质透明(♀)×
黄眼体色正常(♂)
黄眼体色正常223
黄眼体色正常114
乙。
黄眼体色正常(♂)×
黑眼体色正常(♀)
黄眼体色正常117;黑眼油质透明121
黑眼体色正常115;黄眼油质透明119
黄眼体色正常113
黑眼体色正常119
丙。
乙组的黄眼体色正常F1相互杂交。
黄眼体色正常269;黄眼油质透明95
黑眼体色正常91;黑眼油质透明33
黄眼体色正常223
黑眼体色正常107
(1)家蚕的眼色(H—h)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丙组子代中雄个体的黄眼、黑眼比例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幼蚕体色(T—t)的油质透明与体色正常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乙组中亲本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基因型)。
(3)丙组中子代雌性个体中性状分离比接近9:3:3: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非选择题(共2题,共18分)29、遗传学家对燕麦的籽粒颜色遗传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若干个红色籽粒与白色籽粒的纯合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
结合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判断的理由是_____。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判断燕麦籽粒性状至少由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第Ⅱ组中F1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种。
(3)第Ⅲ组中F1的基因组成为______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用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B/b表示;若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B/b、C/c表示;若由四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B/b、C/c、D/d表示以此类推),该F1测交后代的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为_____。30、为研究豇豆花色遗传规律,科研人员用纯合的紫花与纯合的白花豇豆品种杂交,获得的F1全为紫花,F1自交后代的花色及个体数目如下表所示。
。花色。
紫花。
白花。
浅紫花。
F2个体数目。
267
68
26
(1)F1自交后代的花色出现了____________现象。
(2)在F2中紫花与非紫花的比率约为___________,且在非紫花中,白花与浅紫花的比率约为3:1,推测豇豆花色由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_______定律。F2代中紫花豇豆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2中白花豇豆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3)为验证此推测,可用F1与花色为_________的豇豆杂交,统计__________,预计结果为_________。若统计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说明推测正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交叉遗传的特点,且后代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AD正确;伴Y染色体遗传病具有传男不传女的特点,只在男性当中表现,B正确;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C错误。2、A【分析】【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
A;试管中加入的是S型细菌的DNA;而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试管中有S型细菌,A正确;
B;试管中加入的是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DNA酶将DNA水解,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试管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B错误;
C;试管中加入的是蛋白质;而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因此试管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C错误;
D;试管中加入的是多糖;而多糖不是转化因子,因此试管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D错误。
故选A。3、D【分析】【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
A、该实验中的32P标记组和35S标记组均是实验组;A错误;
B、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搅拌离心后沉淀物的放射性高,只能说明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但不能确定其进入了子代噬菌体,B错误;
C、若搅拌不充分,则带有放射性的蛋白质外壳会随着细菌进入到沉淀物中,因而离心后会使35S标记组中的沉淀物放射性升高,而对32Р标记组中的沉淀物的放射性没有影响;C错误;
D、一个亲代噬菌体的遗传物质(P标记)在细菌体内连续复制4次,会形成16个子代噬菌体,含放射性的噬菌体有2个,故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1/8,35S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细菌,故含35S的子代噬菌体为0;D正确。
故选D。4、C【分析】【分析】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细胞生长,体积增大,卵原细胞成为初级卵母细胞。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均匀的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第一极体细胞质均等分裂,形成2个第二极体。
【详解】
将两个特定基因G导入并成功整合在卵细胞的一条常染色体上;该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的一只成年雌鼠体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G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基因也复制,初级卵母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含有4个G基因。
①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细胞中(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4个或0个G基因,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均匀的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分别进入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可见,此时形成的卵细胞中含有2个或0个G基因。
②若发生交叉互换;含G基因的染色体及其同源染色体上含有3个或1个G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细胞中(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3个或1个G基因;当次级卵母细胞含3个G基因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均匀的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分别进入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可见,此时形成的卵细胞中含有2个或1个G基因;当次级卵母细胞含1个G基因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均匀的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分别进入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可见,此时形成的卵细胞中含有1个或0个G基因。
综上所述;理论上卵细胞出现荧光点的个数可能为2个;1个或0个G基因,不可能为4个G基因。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5、D【分析】【分析】
分析系谱图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
A;甲病存在“有生无”的遗传现象;所以是显性遗传病,若是伴X显性,则父患女必患,而3号的女儿9号没有患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存在“无生有”的遗传现象,所以是隐性遗传病,据题意应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Ⅲ—13的乙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只能来自Ⅱ—8,B正确;
C;Ⅱ—5不患甲病;甲病相关基因型是隐性纯合子;7号患乙病,所以其母是乙病的杂合子,所以Ⅱ—5为杂合体的概率是1/2,C正确;
D;Ⅲ—12和正常的男性都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子女不会患甲病;Ⅲ—12的父亲患乙病,所以她是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正常的男性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他们结婚,生孩子中儿子患乙病概率是1/2,女孩都不患乙病,所以生育患病孩子概率为1/4,D错误。
故选D。6、D【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图中a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是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d表示染色体某一片段倒置,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解】
①a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①错误;
②a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是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②正确;
③b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③正确;
④c基因突变不一定使子代表现出相对性状,b;d中基因不变;都不能使子代表现出相对性状,④错误。
故选D。7、D【分析】【分析】
1;人类遗传病: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1)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指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三体综合征)。
2;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随着致病基因的不断发现和基因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人们能够更好地监测和预防遗传病。
【详解】
A、研究遗传病的遗传规律时,只需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错误;
B、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各类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错误;
C、所调查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可能是样本较小,也可以是单基因遗传病,错误;
D、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正确。
故选D。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A: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③表示翻译产生的PER蛋白反馈调节转录过程。
【详解】
A;人体所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故PER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A错误;
B;一条mRNA链上同时结合的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提高了翻译的效率,B正确;
C;①是转录;②是翻译,二者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①中特有的是T-A,②中特有的是U-A,C正确;
D;由分析可知;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③表示翻译产生的PER蛋白反馈调节转录过程,D错误。
故选AD。9、A:B: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黄色圆粒苜蓿与黄色肾粒苜蓿杂交,后代出现黄色∶褐色=3∶1,圆粒∶肾粒=1∶1,则亲本中黄色圆粒和黄色肾粒的基因型分别是YyRr和Yyrr。
【详解】
A;杂交后代中;圆粒与肾粒的比例为1∶1,黄色与褐色的比例为3∶1,A正确;
B、由于杂交后代中,圆粒与肾粒的比例为1∶1,黄色与褐色的比例为3∶1,故推出亲本中黄色圆粒和黄色肾粒的基因型分别是YyRr和Yyrr;B正确;
C、亲本黄色圆粒YyRr和褐色肾粒yyrr杂交;属于测交,后代可能出现四种表现型,即黄色圆粒∶黄色肾粒∶褐色圆粒∶褐色肾粒=1∶1∶1∶1,C正确;
D、黄色肾粒Yyrr和褐色圆粒yyR_杂交;后代会出现褐色圆粒,故不一定是黄色圆粒,D错误。
故选ABC。10、A:B:D【分析】【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白色的基因型为A_B_、aabb,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_,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用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详解】
A、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A正确;
B、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即F2的表现型之和为16;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能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aabb杂交;但白色纯合子还有AABB,故不能用白色纯合子进行检测,C错误;
D、若F1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发生了重组;就会产生多种配子,就丰富了后代的多样性,则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ABD。11、A:C:D【分析】【分析】
1;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
2;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无法产生可育后代。
【详解】
A;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控制野生稻“缺点”的所有基因不等于野生稻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
B;据信息可知:野生稻和栽培稻某些性状存在差异;由野生稻驯化成栽培稻,该过程中有人工选择的作用,故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
C;野生稻的“缺点”是对于人类的利用而言;并非是针对其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C错误;
D;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无法产生可育后代;据题干信息可知:栽培水稻是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两者之间可能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ACD。12、B:C【分析】【分析】
据图甲5;6家庭发病情况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题中“对5-10号成员与该病相关等位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而且6、8、9均为男性,5、7、10均为女性”,据此可知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即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
【详解】
A;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对5~10号成员进行该病相关等位基因的测序,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碱基序列,说明5、7、10都是杂合子,即均是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致病基因携带者,A正确;
B;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特点之一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如果1号含有CSS突变基因,则1号患病,B错误;
C;题干信息“CSS基因第391位的G—C碱基对突变成T—A碱基对”属于碱基对的替换;C错误;
D、7号个体是杂合子,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患病男性的基因型为XaY;二者婚配后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D正确。
故选BC。13、B:D【分析】【分析】
假如玉米籽粒黄色基因是A,红色基因是a,非甜基因是B,甜基因是b,纯合黄色非甜玉米的基因型是AABB,红色甜玉米的基因型是aabb,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分别表现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
【详解】
A;由于2对等位基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自交后代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不一定是9:1,A错误;
B;每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杂合子自交后代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比是3:1,B正确;
C;由于2对等位基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不一定是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1:1:l:l,C错误;
D;对于2对等位基因来说;子一代都是杂合子,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D正确。
故选BD。
【点睛】14、A:B【分析】【分析】
DNA分子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3)方式:半保留复制。(4)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②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③能量:ATP④解旋酶;DNA聚合酶等。(5)特点:边解旋边复制、DNA半保留复制。(6)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原核细胞的复制,主要在拟核处。
【详解】
A;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该过程增加了99个DNA,每个DNA分子含有鸟嘌呤=10000×(1-20%×2)×1/2=3000,至少需要29700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错误;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和酶等;增殖的模板是噬菌体的DNA,B错误;
C、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有2个,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有98个;比例为1:49,C正确;
D、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大肠杆菌提供31P的原材料,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1P的噬菌体为100个;D正确。
故选AB。15、A:C:D【分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导致本地某些物种的灭绝;A错误;
B;自然选择导致不适应的个体被淘汰;适应的个体大量繁殖,使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
C;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
D;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生物进化与变异的方向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D错误。
故选ACD。16、A:B:D【分析】【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
A;DNA分子是由基因部分和非基因部分组成的;故DNA分子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如果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则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
B;生殖细胞出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能遗传给后代;但体细胞出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B错误;
C;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都可以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诱导多倍体形成,C正确;
D;细菌产生的基因突变发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D错误。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略
【解析】①.亲代DNA②.子代DNA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基因与基因产物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细长加快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种群基因频率同种生物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21、略
【解析】①.相对性状②.矮茎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自由组合自由组合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遗传效应的DNA2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变异生物进化四、判断题(共3题,共12分)25、A【分析】【详解】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但这种适应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正确。26、A【分析】略27、A【分析】【详解】
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正确。五、实验题(共1题,共3分)28、略
【分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组合丙中,亲本都是黄眼、体色正常,后代出现了黑眼、油质透明,说明黄眼对黑眼为显性性状,体色正常对油质透明为显性性状;后代黄眼:黑眼在雌性中比例约等于3:1,雄性中的比例约等于2:1,说明该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亲本都是Hh,雄性中HH致死;后代雄性全部为体色正常,雌性同时出现了体色正常和油质透明,说明该性状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雌性体色正常:油质透明约等于3:1,说明母本基因型为ZTZT、ZTZt,父本基因型为ZTW,则组合乙亲本基因型为HhZTZt、hhZTW。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丙组亲本均为黄眼,子代雌性中出现黑眼性状,说明家蚕的黄眼对黑眼为显性性状;子代中雄个体黄眼:黑眼的比例约等于2:1,而不是3:1,可能是由于雄性个体中基因型为HH纯合致死。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体色正常对油质透明为显性性状;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HhZTZt、hhZTW。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组F1中1/2HhZTZT、1/2HhZTZt与HhZTW杂交;后代雌性个体中黄眼:黑眼3:1;体色正常与油质透明为3: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分离比接近9:3:3:1。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组合丙为突变口,根据“无中生有”的特点分别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并根据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以及在不同性别的后代中是否存在差异判断各自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丙组亲本的相关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无答案)
- 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模拟预测联考物理试卷(八)(含答案)
- 28报关员资格全国统考试试题A卷与答案
- 2024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活动策划合作协议3篇
- 2024股权转让中的业务承接协议
- 2024年钢筋工程劳务分包专用合同
- 2024遗产分割与遗产传承管理及权益分配协议3篇
- 2025年度冷链物流安全运输服务质量认证合同3篇
- 福建省南平市莒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 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专家论证(192页)
- 心脏手术后的急性肾功能不全
- 广西水功能区划报告-广西水利信息网
- 人力资源部各岗位绩效考核表
- 格力离心机技术服务手册
- 注塑机成型工艺参数表
- 糖厂热力衡算(6000吨每天)
- XX镇“我为群众办实事”满意度调查问卷
- 常用吗啡剂量滴定方法ppt课件
- 有关DPM的问题
- 石油石化用化学剂产品质量认可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