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2021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阶段综合测试5_第1页
【红对勾】2021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阶段综合测试5_第2页
【红对勾】2021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阶段综合测试5_第3页
【红对勾】2021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阶段综合测试5_第4页
【红对勾】2021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阶段综合测试5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综合测试(五)〈必修3第1~3章〉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削减B.内环境的稳态是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D.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解析:当摄入食物过咸或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通过下丘脑的水盐平衡中枢,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取水,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答案:A2.(2022·黑龙江省部分重点中学质检)将枪乌贼的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B.若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C.若增加静息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则静息电位的确定值不变D.若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确定值变小解析: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引起的,当细胞外Na+浓度减小时,Na+内流的数量相应削减,膜内外电位差将减小,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故A正确;当细胞外Na+浓度增大时,相同时间内Na+内流的数量相应增加,则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故B正确;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的,若增加静息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K+外流的数量会增加,则静息电位的确定值变大,故C错误;若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K+外流在肯定程度上受阻,则静息电位的确定值变小,故D正确。答案:C3.(2022·东城区综合练习)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分泌细胞eq\o(→,\s\up7(产生),\s\do5())分泌物eq\o(→,\s\up7(体液传送),\s\do5())靶细胞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缘由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B.假如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C.假如分泌细胞是效应T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行能是B细胞D.假如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以降低血糖浓度解析: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结合的缘由是靶细胞膜上有能够识别它的受体蛋白,而不是帮忙物质进出细胞的载体蛋白;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通过体液传送到垂体发挥反馈调整作用;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上升血糖浓度。答案:B4.(2022·山东潍坊一模)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递的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解析:图中刺激c点,若b、d处测得电位变化就能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递的;兴奋由c点传到e点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由于突触的单向传导,刺激c处,a处测不到电位变化。答案:C5.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显示了神经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的过程B.神经递质不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能源物质,而是一种信息分子C.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D.刺激B的某一部位,一段时间以后A上可以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解析:神经递质是一种信息分子,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刺激B的某一部位,A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由于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从A传递给B。答案:D6.如下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状况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有关C.假如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丢失D.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别图中的免疫过程及涉及细胞的名称,难点是需要将坐标曲线与免疫图解结合起来。由于图甲中细胞⑦释放抗体,所以可以推断该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细胞②④⑦分别是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是免疫反应既快速又猛烈,这主要取决于图甲中的细胞④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图甲中只有细胞②和细胞④可以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答案:B7.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细胞免疫过程B.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D.物质戊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解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B细胞、浆细胞、抗体是体液免疫特有的,效应T细胞是细胞免疫特有的。图中乙细胞是浆细胞,物质戊是抗体,丁细胞是效应T细胞。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力量。细胞识别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物质戊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答案:B8.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流表,据图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D点将会使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C处缺乏神经递质的受体,则D点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D.刺激B点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当刺激D点时,兴奋会传导到E点,从而引起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因兴奋不能由D点经C点传递到B点,故电流表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答案:A9.兴奋是动物体或人体内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下列关于兴奋的描述正确的是()A.兴奋必需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才能产生B.前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总能引起后一个神经元的兴奋C.神经元既能够产生兴奋,也能够传导兴奋D.在反射弧中兴奋总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递解析:兴奋在完整的反射弧中可以传导,在单个神经元或神经纤维上也可传递;前一个神经元兴奋可以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在反射弧中,在单个神经元上兴奋的传递是以生物电形式传递,而在神经元之间则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形式进行。答案: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二、非选择题(共46分)10.(20分)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整、体液调整和免疫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E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1)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途径:一是通过________、淋巴因子和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来实现。(2)图中A通过垂体对B发生作用属于________(填“神经”或“体液”)调整;当③分泌过多时,会对A和垂体起________作用;图中C表示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增殖、分化形成的。(3)长期焦虑和紧急会导致机体免疫力________,请依据图解分析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H1N1病毒其次次进入机体时,首先对H1N1病毒起免疫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对于侵入机体细胞内的病毒的清除则需要通过________来完成。解析:(1)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可以通过激素、淋巴因子和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也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来实现,如人体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生的吞噬细胞(T细胞)呈递抗原的过程。(2)由图可知,A通过垂体对B发生作用是经过激素来实现,属于体液调整;B表示甲状腺,当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整,则A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将受到抑制;图中C表示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3)由图可知,D表示T细胞,焦虑和紧急可导致D即T细胞活性降低,进而导致淋巴因子的产生削减,T细胞呈递抗原的力量降低,最终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4)H1N1病毒第一次进入机体时,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其次次进入机体时,首先对H1N1病毒起免疫作用的物质是抗体;而对于侵入机体细胞内的病毒的清除则需要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来完成。答案:(1)激素(2)体液抑制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3)下降长期焦虑和紧急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进而使淋巴因子的产生削减,T细胞呈递抗原的力量降低(4)抗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1.(26分)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后来还发觉,生长素促进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植物产生乙烯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该植物茎中生长素浓度达到________时,植物开头合成乙烯。(2)据图中结果可知,测定时间在________之后,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3)在生产实践中,为了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可以直接用________处理,达到增产的目的。(4)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但大多集中在________的部位,通过促进________促进植物生长。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促进机理,可以取弯曲的部位________(横切、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看、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做出比较。(5)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争辩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试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育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觉在这些培育液中消灭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育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①该试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②为了使试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中,作为对比组。③依据此试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向重力生长的缘由是________。解析:(1)从曲线走势来看,当生长素的浓度增加到肯定程度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当乙烯的浓度增加到肯定程度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当生长素的浓度达到M时,植物开头合成乙烯。(2)生长素能促进茎的生长,但T1点之后乙烯开头合成,达到肯定浓度后使生长素的含量削减,因此合成乙烯后,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3)从题干“生长素增加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植物产生乙烯的结果”可知,假如要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可以直接用肯定浓度的乙烯处理。(4)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促进机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