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历史寒假作业(七)_第1页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历史寒假作业(七)_第2页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历史寒假作业(七)_第3页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历史寒假作业(七)_第4页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历史寒假作业(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历史寒假作业(七)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秋•朝阳区校级月考)1995年11月,考古学家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2粒半古稻谷。经鉴定:这是栽培种,尚保留野生稻、籼稻及粳稻的综合特征,距今1.4万年至1.2万年。2004年11月,中美联合考古队在玉蟾岩遗址再次发现5粒类似古稻谷。这些考古发现可用来印证,当时该地()A.成为水稻栽培中心 B.野生植物得到驯化 C.农业生产较为稳定 D.先民摆脱自然束缚2.(2024秋•苏州月考)下表是宋、粱王朝推行的一些统治政策。这些举措()宋武帝(刘裕)限制苛敛,减免租布,奖励流亡人员回乡务农宋文帝(刘义隆)督课农桑,鼓励种植养蚕渠武帝(萧衍)实行籍田礼,鼓励农耕;将荒田废宅分给农民;开禁国家封占的土地,减免租调;对逃亡返乡复业者,减免租调并免除徭役。A.放松了对百姓迁移的限制 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D.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3.(2024•保定三模)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A.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B.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 D.笼络豪强地主势力4.(2024秋•佛山月考)宋代对佃农和地主双方的权利义务皆有明确规定,“佃户当依时纳租,不得有迟,若有迟延当受罚责。地主亦不得擅增租额,违者亦惩”。据此可知,当时()A.土地兼并现象加剧 B.租佃关系渐趋规范 C.农民负担得以减轻 D.农业技术显著进步5.(2024秋•天心区校级月考)如表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律十八种》的记载《秦律十八种•厩苑律》(耕牛评比)最,赐田啬夫壶酉(酒)東脯……殿者……罚冗皂者二月。……牛减絜(衡量,这里引申为腰围),治(笞)主者寸十。《秦律十八种•仓律》县遗麦以为种(种子)用者,殽禾以藏之。《秦律十八种•仓律》稻后禾熟(稻在谷子之后成熟),计(统计)稻后年……到十月牒书数,上内史。这些记载反映了()A.官员考课制日趋严密 B.政府保护促进农业发展 C.农耕社会的发展需要 D.法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6.(2024秋•天津期中)殷商甲骨文中有许多卜辞占卜是否“受年”,是否“有雨”,卜辞的“田”字中间的横竖笔画往往不止一道,卜辞中所见农作物有黍、稷、栗、麦、稻等,农具有来、耜等。这表明当时()A.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B.王权借助神权强化统治 C.农业发展备受重视 D.铁犁牛耕得到广泛应用7.(2024秋•余姚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史实结论A.“渠成……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都江堰的修建推动了关中地区农业发展B.《后汉书》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汉代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瓦解C.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弥勒经变•耕种图》中展现了农民耕种的场景,图中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在全国范围内普及D.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宋代粮食产量提高A.A B.B C.C D.D8.(2024秋•朝阳区校级月考)如表所示为辣椒在中国的记载情况(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时间文献内容康熙十年(1671年)《山阴志•物产志》“辣茄,红色状,如菱,可以代椒(花椒)”康熙十九年(1680年)《广东新语》“人多务贾,与时逐,以香、糖、果、番椒、苏木、蒲葵诸货,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南走澳门获大赢利”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安溪县志•药属》“番椒,一名番姜,花细白,实老红,味辣,能解水族毒,食鱼蟹过多者,或泄泻或胀满,用子煎汤服”A.物种传播伴随着殖民活动的拓展 B.传统经济结构制约了物种交流 C.外来物种对中国饮食结构的影响 D.辣椒在中国的传播范围和价值9.(2024•湘阴县开学)玉米传入欧洲后,在19—20世纪成为高档饲料的主要支柱,供畜禽食用。人们则吃畜禽的肉以及畜禽产出的二次食品——奶和蛋。材料意在说明,玉米在欧洲的传播()A.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 B.改变了传统饮食结构 C.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D.突破了农业发展限制10.(2024秋•武汉月考)古希腊作者狄奥佛拉斯塔所著的《植物探究》只收进500种植物;瑞士植物学家卡斯珀•鲍欣于1596年出版的长篇巨著《植物的剧场》总览了6000种植物;到17世纪80年代,约翰•雷的《一般植物史》列出18000多种植物。这是由于()A.食品储备技术的进步 B.世界各地的联系日趋紧密 C.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 D.工业革命助推了物种交流11.(2024秋•于都县校级月考)如表为《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目录节选。该目录节选可以用来佐证()序言不可思议的砂糖第一章欧洲的砂糖从何而来第二章加勒比海与砂糖第三章当砂糖遇到茶叶第六章哪里有砂糖,哪里就有奴隶第八章围绕奴隶与砂糖的政治第九章甘蔗之旅的终结——甜菜的挑战A.商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B.美洲作物外传改变了世界格局 C.物种交流促进了全球联系的加强 D.海洋探险活动提高了粮食产量12.(2024春•定安县期末)15世纪末开始的“哥伦布大交换”,将来自旧大陆的动物如猪、马、牛、羊、狗、猫、鼠等,在美洲进行了大量繁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牲畜丰富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不少部落成为游牧族群。据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A.改变了新大陆的生产方式 B.确立起欧洲对世界的主导 C.促使各地的物种日益趋同 D.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13.(2024秋•新郑市校级月考)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白人移民美洲,将欧洲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向世界各地。同时,欧洲人也将天花、麻疹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这反映出()A.殖民侵略扩张的残酷性 B.人文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 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D.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14.(2024•绥棱县校级开学)据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福建人陈振龙把甘薯从海外引种到福建,当时大家对这种新作物并不了解,因此最初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万历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泉州一带水稻歉收,凡甘薯种得较多的地方,很多人以甘薯充饥,得免饥馑。自此,福建种甘薯的人越来越多。这可用于说明在我国()A.外来物种传播有赖于人们认识的深化 B.物种交流完善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C.人地矛盾是影响物种推广的主要因素 D.物种传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15.(2024•天津模拟)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物流的概念后,冷链物流随之出现,在其后的20年间,日本冷库库容年均增长约14万吨。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本迎来了便利店与餐饮等行业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时期。材料说明,日本()A.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提升 B.交通设施现代化的加速发展 C.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提高 D.冷链物流促进食品市场发展16.(2024•浙江开学)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以及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列相关表述,与实际相符的是()A.法国农业机械以大型农业机械为主 B.墨西哥培育出杂交水稻并得到推广 C.中国较早掌握了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D.联合国设有与粮食有关的专门机构17.(2024秋•江阴市期中)199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并组建了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中储粮在全国建立起了980多个直属库和分库,覆盖全国90%的地级城市和13个粮食主产区95%的县。这一布局()A.提升了国家粮食储备的技术水平 B.保障了全国粮食进出口贸易 C.构建了粮食储存和调控网络体系 D.强化了粮食管理的市场手段18.(2024•长春四模)1996年,国家实施“种子工程”,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种子法》等多项配套法规,累计投资近63亿元,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39个。我国种子生产能力由640万吨提高到800万吨。“种子工程”的实施反映了()A.立法工作回应民生关切 B.种业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备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D.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提升19.(2024•齐齐哈尔二模)全球饥饿指数是由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于每年10月14日发布的,反映当年各发展中国家中相对于总人口的营养不良率、未满5周岁儿童的低体重率、死亡率等综合指数。如图是2023年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饥饿指数,据此可以推知()A.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食品安全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 C.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艰巨繁重 D.发展中国家食物储备技术落后20.(2024•浙江开学)21世纪以来,人类主要粮食产量有了新的突破。如表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杂交水稻产量增长表”,推动表中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国家新品种产量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00一650千克2014年中国“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2019年中国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1046.3千克A.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B.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 C.优质高效化肥的推广 D.粮食储存技术的提高二.材料题(共2小题)21.(2024秋•苏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广东各府县都有种植甘蔗,“蔗田几与禾田等”,“民富而米少”,广东之缺粮则多从广西等地输入。增城人陈忍庵,“往来于蔗畦稻田垄之间,躬树艺,自旦至暮不少休,收田圆之入以裕”;合浦人陈大恒,于乾隆十六年(1751)雇佣长工短工种植甘蔗,并开设糖坊,榨茬制糖。广东的蔗糖等货物“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走澳门,至于红毛(指在东南亚的荷兰殖民者)、日本、琉球、暹罗斛(今泰国)、吕宋”。——摘编自陈学文《论明清时期粤闽台的蔗糖业》材料二: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奢侈消费品,只有上流社会和富裕阶层才能消费得起。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到达美洲后,甘蔗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植。1523年,西班牙人开始在墨西哥大规模种植甘蔗。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葡属巴西和英法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甘蔗种植园经济兴起。据估算,从1500年到1840年,大约有1170万非洲人被绑架贩卖至美洲各地。19世纪时,甘蔗种植区域和蔗糖生产地进一步向全球扩散。大约1850年以后,蔗糖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迈向了消费大众化的时代。一一摘编自季羡林《糖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广东甘蔗种植业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蔗糖由奢侈消费品变为大众化商品的原因。22.(2024•河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河北涉县境内存有较多宋代古山寨遗址,表明当时涉县农业开始向偏远山区发展。最晚到元代初期,当地开始以石堰梯田立村,涉县山区“缺水、少土、多石”,而石堰梯田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保持水土、蓄雨保墒、品种选育、轮作倒茬等农业技术,有效适应和改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王金庄的石堰梯田(图)为其中典型代表。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涉县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对修建梯田的领导,1952—1955年通过发动群众互助,整修梯田10万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当地更是掀起了垒堰、修滩高潮,其中王金庄表现最为突出。1964年,王金庄二街组织了130名骨干,开进“古辈千年”没有开垦过的岩凹沟,历经40余天,兴建起26亩石堰梯田。之后十余年,王金庄持续兴修岩凹沟,治理高峻沟,开发桃花水岭,新修梯田500多亩。昔日“荒山秃岭草满坡”变成了“层层梯田绕山转”。1984年后,王金庄多数梯田承包到户,梯田建设与整修进入新阶段。1990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到涉县考察,对王金庄梯田给予了高度评价。材料三涉县旱作石堰梯田遗产地形成的“山顶林地—灌丛—石堰梯田—村落—河流/河滩地”景观结构,实现了当地有限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活态传承和利用五谷杂粮15种、瓜果菜蔬28种、野生药用植物72种。其中,花椒、核桃、黑枣、柴胡、连翘等特色农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王金庄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当地农业功能向农事体验、生态观光和产品深加工的逐步拓展,进一步为农户生计提供了多种来源与坚实保障。2022年,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以上材料摘编自《梯耕智慧》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涉县石堰梯田体现出的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涉县梯田建设获得较大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涉县石堰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历史寒假作业(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BABCCDDCBC题号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ADDCACB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秋•朝阳区校级月考)1995年11月,考古学家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2粒半古稻谷。经鉴定:这是栽培种,尚保留野生稻、籼稻及粳稻的综合特征,距今1.4万年至1.2万年。2004年11月,中美联合考古队在玉蟾岩遗址再次发现5粒类似古稻谷。这些考古发现可用来印证,当时该地()A.成为水稻栽培中心 B.野生植物得到驯化 C.农业生产较为稳定 D.先民摆脱自然束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玉蟾岩遗址发现的几粒古稻谷属于栽培种,这说明当时野生谷种得到驯化,B项正确;材料缺乏当时水稻栽培的地区分布对比,无法说明该地是当时的水稻栽培中心,排除A项;从考古发现来看,栽培谷种数量较少,说明谷物种植并不广泛,即农业生产尚不稳定,排除C项;谷物种植只是当时先民获取食物的一种方式,但当时先民仍未摆脱自然束缚,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2.(2024秋•苏州月考)下表是宋、粱王朝推行的一些统治政策。这些举措()宋武帝(刘裕)限制苛敛,减免租布,奖励流亡人员回乡务农宋文帝(刘义隆)督课农桑,鼓励种植养蚕渠武帝(萧衍)实行籍田礼,鼓励农耕;将荒田废宅分给农民;开禁国家封占的土地,减免租调;对逃亡返乡复业者,减免租调并免除徭役。A.放松了对百姓迁移的限制 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D.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宋武帝刘裕限制苛敛,减免租布,奖励流亡人员回乡务农。这一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人力。宋文帝刘义隆治理农桑,鼓励种植养殖,实行屯田制,鼓励农耕,将荒田废宅分给农民。这使得更多的土地得到开垦利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梁武帝萧衍对国家封占的土地减免租调,对逃亡返乡复业者咸免租调并免除徭役。这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鼓励了农民积极从事农业生产。综合以上这些政策,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是江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江南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些举措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答案选择B。ACD选项不符合题干的特征,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3.(2024•保定三模)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A.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B.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 D.笼络豪强地主势力【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土地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丈量土地、核实户口,可以为政府征收赋税和摊派劳役提供依据。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的私有土地数量进行征税,这有利于增加政府赋税收入,A项正确;该政策没有涉及土地买卖,排除B项;中国古代自耕农的负担主要来自赋税和地租,材料没有向农民征收赋税、地租的信息,排除C项;该政策对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漏税行为是一种限制和打击,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4.(2024秋•佛山月考)宋代对佃农和地主双方的权利义务皆有明确规定,“佃户当依时纳租,不得有迟,若有迟延当受罚责。地主亦不得擅增租额,违者亦惩”。据此可知,当时()A.土地兼并现象加剧 B.租佃关系渐趋规范 C.农民负担得以减轻 D.农业技术显著进步【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材料主要是在讲佃农和地主的权利义务,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现象是否加剧的内容,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宋代明确规定佃农要依时纳租,地主不得擅增租额,这表明当时对于租佃关系的双方权利和义务有了明确的规范,使得租佃关系渐趋规范,所以B选项正确;材料只是规定了纳租的时间和地主不能擅增租额,但没有提及农民负担减轻的问题,所以C选项不准确;材料内容与农业技术进步无关,没有体现出农业技术方面的任何信息,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学生需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过程。5.(2024秋•天心区校级月考)如表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律十八种》的记载《秦律十八种•厩苑律》(耕牛评比)最,赐田啬夫壶酉(酒)東脯……殿者……罚冗皂者二月。……牛减絜(衡量,这里引申为腰围),治(笞)主者寸十。《秦律十八种•仓律》县遗麦以为种(种子)用者,殽禾以藏之。《秦律十八种•仓律》稻后禾熟(稻在谷子之后成熟),计(统计)稻后年……到十月牒书数,上内史。这些记载反映了()A.官员考课制日趋严密 B.政府保护促进农业发展 C.农耕社会的发展需要 D.法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材料可知,在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律十八种》中,在法律上规定了农业在耕牛、种子、粮食统计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据此可知,这是当时农业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是在农业方面的规定,而非对官员的考核,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是否促进农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农业领域,而非日常生活,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2024秋•天津期中)殷商甲骨文中有许多卜辞占卜是否“受年”,是否“有雨”,卜辞的“田”字中间的横竖笔画往往不止一道,卜辞中所见农作物有黍、稷、栗、麦、稻等,农具有来、耜等。这表明当时()A.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B.王权借助神权强化统治 C.农业发展备受重视 D.铁犁牛耕得到广泛应用【分析】本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卜辞中所见农作物有黍、稷、粟、麦、稻等,农具有耒、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甲骨文中有许多与“农业”相关的记载,说明农业发展在当时备受重视,C项正确;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王权与神权的关系,排除B项;铁犁牛耕得到应用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7.(2024秋•余姚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史实结论A.“渠成……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都江堰的修建推动了关中地区农业发展B.《后汉书》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汉代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瓦解C.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弥勒经变•耕种图》中展现了农民耕种的场景,图中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在全国范围内普及D.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宋代粮食产量提高A.A B.B C.C D.D【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稻麦复种制,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D项正确;据材料“渠成……于是关中为沃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郑国渠,都江堰是在四川,A项排除;根据所学可知汉代豪强地主势力发展一定程度上是土地兼并的结果,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就是土地私有制,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曲辕犁出现在唐朝非全国范围内普及,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8.(2024秋•朝阳区校级月考)如表所示为辣椒在中国的记载情况(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时间文献内容康熙十年(1671年)《山阴志•物产志》“辣茄,红色状,如菱,可以代椒(花椒)”康熙十九年(1680年)《广东新语》“人多务贾,与时逐,以香、糖、果、番椒、苏木、蒲葵诸货,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南走澳门获大赢利”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安溪县志•药属》“番椒,一名番姜,花细白,实老红,味辣,能解水族毒,食鱼蟹过多者,或泄泻或胀满,用子煎汤服”A.物种传播伴随着殖民活动的拓展 B.传统经济结构制约了物种交流 C.外来物种对中国饮食结构的影响 D.辣椒在中国的传播范围和价值【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材料“可以代椒(花椒)”、“人多务贾……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南走澳门获大赢利”、“番椒……用子煎汤服”等信息并结合文献出处可知,在不同地区发现了辣椒且用途不同,这可用于研究辣椒在中国的传播范围和价值,D项正确;材料记载辣椒的用途及传播路径,未涉及西方殖民活动,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辣椒在不同地区使用及交流概况,表明得到较广范围交流,制约交流说法错误,排除B项;“辣茄,红色状,如菱,可以代椒(花椒)”说明可以替代花椒,“番椒,一名番姜,花细白,实老红,味辣,能解水族毒,食鱼蟹过多者,或泄泻或胀满,用子煎汤服”说明药用价值,饮食结构指的不同种类食物占比构成,材料体现辣椒的食用、药用价值,没有体现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9.(2024•湘阴县开学)玉米传入欧洲后,在19—20世纪成为高档饲料的主要支柱,供畜禽食用。人们则吃畜禽的肉以及畜禽产出的二次食品——奶和蛋。材料意在说明,玉米在欧洲的传播()A.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 B.改变了传统饮食结构 C.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D.突破了农业发展限制【分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材料“在19—20世纪成为高档饲料的主要支柱,供畜禽食用。人们则吃畜禽的肉以及畜禽产出的二次食品——奶和蛋。”可知,玉米为畜牧业提供了饲料,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从而让欧洲人吃上了更多的肉蛋奶,C项正确;材料强调玉米在欧洲的传播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没有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的信息,排除A项;没有涉及欧洲传统饮食,无法得出改变欧洲饮食结构,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农业发展受到限制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2024秋•武汉月考)古希腊作者狄奥佛拉斯塔所著的《植物探究》只收进500种植物;瑞士植物学家卡斯珀•鲍欣于1596年出版的长篇巨著《植物的剧场》总览了6000种植物;到17世纪80年代,约翰•雷的《一般植物史》列出18000多种植物。这是由于()A.食品储备技术的进步 B.世界各地的联系日趋紧密 C.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 D.工业革命助推了物种交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掌握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知识。【解答】A.食品储备技术的进步主要影响的是食物的保存和供应,与植物种类记载数量的大幅增加关系不大,排除A项;B.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各地联系的日益紧密,人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和接触到来自不同地区的植物,从而使得植物学家能够记载更多种类的植物,很好地解释了植物记载种类从500种增加到18000多种的现象,B项正确;C.饮食习惯的改变更多地涉及对某些食物的偏好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并非直接导致植物记载种类增多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D.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而题干中17世纪80年代植物种类记载的大幅增加,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阅读史料、历史解释能力。11.(2024秋•于都县校级月考)如表为《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目录节选。该目录节选可以用来佐证()序言不可思议的砂糖第一章欧洲的砂糖从何而来第二章加勒比海与砂糖第三章当砂糖遇到茶叶第六章哪里有砂糖,哪里就有奴隶第八章围绕奴隶与砂糖的政治第九章甘蔗之旅的终结——甜菜的挑战A.商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B.美洲作物外传改变了世界格局 C.物种交流促进了全球联系的加强 D.海洋探险活动提高了粮食产量【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著作《一粒砂糖的世界史》讲述了围绕砂糖进行的殖民和贸易活动,催生了红茶文化和商业革命,及其与世界的联系,砂糖的历史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说明物种交流促进了全球联系的加强,C项正确;商业革命强调商品的种类、数量和经营方式的变化,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强调砂糖对世界联系的加强,改变了世界格局夸大了其作用,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砂糖,与粮食产量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2024春•定安县期末)15世纪末开始的“哥伦布大交换”,将来自旧大陆的动物如猪、马、牛、羊、狗、猫、鼠等,在美洲进行了大量繁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牲畜丰富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不少部落成为游牧族群。据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A.改变了新大陆的生产方式 B.确立起欧洲对世界的主导 C.促使各地的物种日益趋同 D.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分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将来自旧大陆的动物如猪、马、牛、羊、狗、猫、鼠等,在美洲进行了大量繁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牲畜丰富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不少部落成为游牧族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将旧大陆的动物引入美洲,使部分美洲居民过上游牧生活,从而改变了新大陆的生产方式,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欧洲在世界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物种日益趋同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3.(2024秋•新郑市校级月考)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白人移民美洲,将欧洲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向世界各地。同时,欧洲人也将天花、麻疹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这反映出()A.殖民侵略扩张的残酷性 B.人文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 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D.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疾病的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物种在各地流通,欧洲的疾病也带入美洲和大洋洲,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C项正确;殖民侵略扩张的残酷性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除体现了病毒的传播,也体现了移民和物种交流,该说法表述不全面,排除A项;人文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说法错误,自然环境的变化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说法错误,材料仅体现了物种交流,与资本原始积累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4.(2024•绥棱县校级开学)据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福建人陈振龙把甘薯从海外引种到福建,当时大家对这种新作物并不了解,因此最初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万历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泉州一带水稻歉收,凡甘薯种得较多的地方,很多人以甘薯充饥,得免饥馑。自此,福建种甘薯的人越来越多。这可用于说明在我国()A.外来物种传播有赖于人们认识的深化 B.物种交流完善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C.人地矛盾是影响物种推广的主要因素 D.物种传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解答】根据材料“当时大家对这种新作物并不了解,因此最初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泉州﹣﹣带水稻歉收,凡甘薯种得较多的地方,很多人以甘薯充饥,得免饥……越来越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由于对外来物种认识的不断深化,促进了其传播,A项正确;“经济结构”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C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排除C项;D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5.(2024•天津模拟)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物流的概念后,冷链物流随之出现,在其后的20年间,日本冷库库容年均增长约14万吨。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本迎来了便利店与餐饮等行业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时期。材料说明,日本()A.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提升 B.交通设施现代化的加速发展 C.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提高 D.冷链物流促进食品市场发展【分析】本题考查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存与食品安全,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据材料“冷链物流随之出现,在其后的20年间,日本冷库库容年均增长约14万吨。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本迎来了便利店与餐饮等行业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时期”可知,伴随冷链物流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推动了便利店与餐饮等行业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这些食品市场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服务业在经济中占的比重,排除A项;材料未提交通设施,排除B项;材料也未提及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存与食品安全,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16.(2024•浙江开学)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以及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列相关表述,与实际相符的是()A.法国农业机械以大型农业机械为主 B.墨西哥培育出杂交水稻并得到推广 C.中国较早掌握了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D.联合国设有与粮食有关的专门机构【分析】本题考查了现代食物生产,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所学知识,联合国设立粮食署,这是与粮食有关的专门机构,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也不相同,法国以中型为主,排除A项;墨西哥培育出并得到推广的是小麦新品种而不是杂交水稻,排除B项;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后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7.(2024秋•江阴市期中)199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并组建了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中储粮在全国建立起了980多个直属库和分库,覆盖全国90%的地级城市和13个粮食主产区95%的县。这一布局()A.提升了国家粮食储备的技术水平 B.保障了全国粮食进出口贸易 C.构建了粮食储存和调控网络体系 D.强化了粮食管理的市场手段【分析】本题考查了现代食物生产,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题中材料可知,国家重视专项粮食储备制度以及管理和调控的体系,但不涉及储备技术,也不直接涉及粮食的进出口贸易,C项正确,排除A、B两项;材料体现了国家对粮食储备的行政管理,并不是强化市场手段,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8.(2024•长春四模)1996年,国家实施“种子工程”,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种子法》等多项配套法规,累计投资近63亿元,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39个。我国种子生产能力由640万吨提高到800万吨。“种子工程”的实施反映了()A.立法工作回应民生关切 B.种业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备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D.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提升【分析】本题考查了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存与食品安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材料“累计投资近63亿元,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39个。我国种子生产能力由640万吨提高到800万吨”说明我国对种子的重视,而种子是关系民生的问题,A正确;仅凭对种子的重视,不能看出种业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备和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提升,排除BD;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排除C。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存与食品安全,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2024•齐齐哈尔二模)全球饥饿指数是由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于每年10月14日发布的,反映当年各发展中国家中相对于总人口的营养不良率、未满5周岁儿童的低体重率、死亡率等综合指数。如图是2023年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饥饿指数,据此可以推知()A.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食品安全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 C.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艰巨繁重 D.发展中国家食物储备技术落后【分析】本题考查了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存与食品安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由图表中印度、尼泊尔、南非等发展中国家2023年饥饿指数仍高达10%以上可知,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比较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难题,C项正确;饥饿指数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不是唯一原因,且材料也不能推知发展中国家的饥饿指数高就是农业衰退导致的,排除A项;食品安全是指保证人们吃的东西卫生达标,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不是同一范畴,排除B项;食物储备技术与饥饿指数关系不大,发展中国家饥饿指数高不是食物储备技术落后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存与食品安全,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0.(2024•浙江开学)21世纪以来,人类主要粮食产量有了新的突破。如表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杂交水稻产量增长表”,推动表中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国家新品种产量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00一650千克2014年中国“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2019年中国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1046.3千克A.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B.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 C.优质高效化肥的推广 D.粮食储存技术的提高【分析】本题考查了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存与食品安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从表中可以看出,这得益于品种的不断优化,因此B项正确;材料中仅涉及品种,未提及其他农业机械,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农作物的新品种,无法得出优质高效化肥的推广的结论,排除C项;粮食储存技术与粮食产量无关,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二.材料题(共2小题)21.(2024秋•苏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广东各府县都有种植甘蔗,“蔗田几与禾田等”,“民富而米少”,广东之缺粮则多从广西等地输入。增城人陈忍庵,“往来于蔗畦稻田垄之间,躬树艺,自旦至暮不少休,收田圆之入以裕”;合浦人陈大恒,于乾隆十六年(1751)雇佣长工短工种植甘蔗,并开设糖坊,榨茬制糖。广东的蔗糖等货物“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走澳门,至于红毛(指在东南亚的荷兰殖民者)、日本、琉球、暹罗斛(今泰国)、吕宋”。——摘编自陈学文《论明清时期粤闽台的蔗糖业》材料二: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奢侈消费品,只有上流社会和富裕阶层才能消费得起。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到达美洲后,甘蔗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植。1523年,西班牙人开始在墨西哥大规模种植甘蔗。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葡属巴西和英法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甘蔗种植园经济兴起。据估算,从1500年到1840年,大约有1170万非洲人被绑架贩卖至美洲各地。19世纪时,甘蔗种植区域和蔗糖生产地进一步向全球扩散。大约1850年以后,蔗糖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迈向了消费大众化的时代。一一摘编自季羡林《糖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广东甘蔗种植业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蔗糖由奢侈消费品变为大众化商品的原因。【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要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的特征来解答。(2)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要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来解答。【解答】(1)从材料“蔗田几与禾田等”和所学知识可知,甘蔗种植规模大,使得部分地区粮食种植减少,导致广东缺粮,需要从外地输入粮食。从材料“合浦人陈大恒,于乾隆十六年(1751)雇佣长工短工种植甘蔗,并开设糖坊,榨茬制糖”和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和手工业的发展。从材料“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走澳门,至于红毛、日本、琉球、暹罗、吕宋”和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的蔗糖货物远销多地,扩大了贸易范围,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2)从材料“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到达美洲后,甘蔗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植”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在美洲等地广泛种植,扩大了甘蔗的种植范围,增加了蔗糖的产量。从材料“从1500年到1840年,大约有1170万非洲人被绑架贩卖至美洲各地”和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为甘蔗种植提供了大量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从材料“大约1850年以后,蔗糖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迈向了消费大众化的时代”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蔗糖的生产效率。从材料“大约1850年以后,蔗糖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迈向了消费大众化的时代”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蔗糖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不断扩大。故答案为:(1)甘蔗种植规模大,使得部分地区粮食种植减少,导致广东缺粮,需要从外地输入粮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和手工业的发展;广东的蔗糖货物远销多地,扩大了贸易范围,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2)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在美洲等地广泛种植;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为甘蔗种植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蔗糖的生产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蔗糖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不断扩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22.(2024•河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河北涉县境内存有较多宋代古山寨遗址,表明当时涉县农业开始向偏远山区发展。最晚到元代初期,当地开始以石堰梯田立村,涉县山区“缺水、少土、多石”,而石堰梯田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