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66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C.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D.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mm×2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2、下列关于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的数量一定会增长C.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分布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阶段的优势种群可能会出现在森林阶段中3、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土壤中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C.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一般采用目测估计法来统计D.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来采集、调查4、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B.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5、生态工程倡导“无废弃物农业”的建设。农业废弃物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经过处理后可作为燃料、肥料、饲料、工业原料等,不仅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还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品竞争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建设要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B.“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循环原理,极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可实现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D.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依据协调原理,要提高生物多样性,构建复合群落6、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已知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在甲、乙之间的传递效率一定为10%~20%B.甲为被捕食者,甲、乙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C.决定两种昆虫数量的直接因素为出生率、死亡率和年龄结构D.甲昆虫的环境容纳量为1.4×106头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该图中由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可存在多条食物链B.由图可知人类食物中植物类食物的比例越高,获取能量的成本越低C.初级消费者的消化吸收率影响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主要原因是每一营养级的大部分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8、“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取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2022年北京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种草、开发水能等清洁能源来尽早实现,“碳中和”B.“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C.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有效降低了生态足迹D.冬奥会工程建设遵循协调、循环、整体等生态学原理9、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腹还田”可使牛羊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流入农作物,促进农作物生长B.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C.生态工程就是指根据分析、设计、调控,建设一个全新的人工生态工程体系D.“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B.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引入其天敌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C.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及温室效应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11、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ⅠⅡⅢⅣⅤⅥ海拔(m)<100010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真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B.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12、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B.该生态塘内若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会增加水体中的N、P含量C.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D.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13、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放牧强度对植物净初级生产量(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净初级生产量等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植物净初级生产量不包含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C.食草动物的适度采食能提高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D.合理放牧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的稳定性14、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15、某实验小组探究10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每位小组成员均独立做实验,实验过程中所用的培养液及培养条件等完全相同,计算每天该小组成员统计数据的平均值,再通过计算结果绘出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该小组成员未进行更换培养液的操作B.图中ac段和df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C.图中b时对应的酵母菌数量大约是c时数量的50%D.该小组成员每天统计时,应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统计16、“鱼菜共生”模式通过合理的生态设计,将水产养殖与无土栽培两种不同的技术相结合。在该模式中,水产养殖系统的水被输送到无土栽培系统,经由植物吸收过滤后再输送回水产养殖系统(如图),进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从整体原理出发,该模式中应选择合适的“鱼菜”种类C.“种菜不施肥”是因为鱼粪中的有机物可直接被蔬菜利用D.该模式所收获蔬菜中的重金属残留远低于传统土壤栽培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演替的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_______。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油植被虽然已不存在,但原有的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18、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属于_______,经历了裸岩阶段、_______、_______、草本植物阶段、_______、森林阶段。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______。19、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和_______进行。(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退耕还林、还草、还湖)20、不同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_______,食物网越___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21、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_______,退耕还林、还草、还湖,_______;加强_______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_______。22、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_______、寄生、_______、捕食等。23、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_______;主要形式是_______24、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5、为研究放牧强度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学家在该草场选择了四个牧草长势一致且面积相同的放牧区分别施加轻牧;中牧、重牧和过牧的放牧强度,并通过科学方法测定了相关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放牧强度轻牧中牧重牧过牧放牧绵羊数(头/hm2)46810家畜牧草采食率*0.620.690.800.85绵羊平均增加生物量(kg/头)12.110.56.53.6
家畜采食率=家畜采食量/牧草总量X100%
(1)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牧草输入绵羊的能量一部分在绵羊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原返青时;“绿色”为绵羊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3)若放牧收益用绵羊增加的总生物量表示,从可持续发展和放牧收益的角度分析,最佳放牧强度为______,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细菌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呈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球,这种现象称为水华。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会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下图为人工生物浮来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2)浮床上的植物与蓝细菌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种植能富集______(填“N”“P”成“K”,可多选)的植物使生态系统修复,经生态修复后,生物______将会升高。已知凤眼莲能富集Cu、Hg,采收后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作家畜饲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若在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由于水华造成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①利用了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②植食性鱼类可以______,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27、某湿地生活着多种生物;其中部分生物与人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各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碳循环,图中箭头表示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碳物质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②生物的光合作用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④化石燃料的燃烧。
(2)图中B所利用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增加藻类的数量,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藻类与捕食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以增加鱼的产量。
(4)在食物网中,若人的食物有1/4来自鱼和虾且来自两者的比例相等,其他来自该食物网之外的植物,若人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藻类_____________kg。28、某生物群落中的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还生长着少量的灌木,没有乔木生长;动物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该群落中生活着两种植食性动物A;B,肉食性动物C,且C以A为食,回答相关问题:
(1)该生物群落属于______(类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2)该生物群落中,同一地段中各类群的种群密度是不同的,这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____结构,该结构受_______(至少2点)等因素的影响。
(3)该生物群落中,A与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4)该生物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__。
(5)由于该生物群落所在地区气候变化、降雨量越来越少,再加上人类的干扰,使该生物群落逐渐变为沙漠戈壁,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要求考生在培养酵母菌时需注意一些注意点,如:用葡萄糖的液体培养液培养酵母菌;取样时要摇匀使酵母菌混合均匀;浓度过高时可加蒸馏水稀释;显微镜下要随机选取样方数酵母菌数目等。
【详解】
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无需设置对照组,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平均值,A错误;高倍镜下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应先加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B错误;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能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C错误;每个小方格的体积=2×2×0.1=0.4立方毫米,共有酵母菌10×M个细胞.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10×1000×10×M÷0.4=2.5×105个;D正确;故正确的选D。
【点睛】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
(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3)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滴加培养液时,应先加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2、D【分析】【分析】
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
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3;群落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更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警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受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A错误;
B;仅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不能判断种群数量的增长;种群数量还直接受到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B错误;
C;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属于同一种群;它们分布在不同水层,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
D;群落演替过程中;早期出现的种群在未来成熟的群落中依然可能会出现,但不是优势种,D正确。
故选D3、C【分析】【分析】
1;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生态学上有多种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详解】
A;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A正确;
B;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可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提高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B正确;
C;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统计其丰富度时一般用记名计算法,C错误;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法,D正确。
故选C。4、A【分析】【分析】
从图中看出;单独培养时甲和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在混合培养后,乙藻数量降低直至0,甲藻数量增加,说明甲和乙之间是竞争关系。
【详解】
A;混合培养时;因乙藻在12天数量接近于0,故营养物质减少、种内斗争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A错误;
B、呈“S”型曲线的种群,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故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K/2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单独培养时乙藻的数量先增多,后趋于稳定,故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
D;混合培养时;甲依然呈“S”型曲线增长,但乙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可见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D正确。
故选A。5、D【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判断方法:
①强调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循环原理;
②体现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涉及结构;功能、系统组分的比例关系→自生原理;
③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涉及环境承载力→协调原理;
④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整体原理。
【详解】
A;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A正确;
B;“无废弃农业""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原理;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B正确;
C;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可实现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C正确;
D;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D错误。
故选D。6、B【分析】【分析】
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详解】
A;能量在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若甲、乙分别为两个营养级中的部分个体,则传递效率不在10%~20%之间,A错误;
B;甲为被捕食者;甲、乙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B正确;
C;决定两种昆虫数量的直接因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C错误;
D、甲昆虫的种群数量围绕K值发生波动,故其环境容纳量不是1.4×106头;D错误。
故选B。7、A【分析】【分析】
生态金字塔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所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就分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一般而言,生态金字塔呈现正金字塔形。
【详解】
A;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初级消费者)不能作为食物链的起点,A错误;
B;由图可知;营养级越低,本身所含的能量越高,所以人类食物中植物类食物的比例越高,获取能量的成本越低,B正确;
C;能量传递效率是某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与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初级消费者的消化吸收率影响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本身的同化量,所以影响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正确;
D;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每一营养级的大部分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能量在营养级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D正确。
故选A。8、B【分析】【分析】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详解】
A;为尽早实现“碳中和”;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增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总量;另一方面,可以开发风电、核电、水能等清洁能源,A正确;
B、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固定量等于所有生物的呼吸量加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之和,而不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B错误;
C、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如择搭乘校车属于低碳交通,垃圾回收利用,能减少CO2的排放;有效减小了生态足迹,C正确;
D;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所以冬奥会设计遵循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原理,D正确。
故选B。9、B【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详解】
A;农作物属于自养型生物;不能利用牛羊粪便中所含的能量,A错误;
B;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不能直接照搬,B正确;
C;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都属于生态工程,C错误;
D;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但能量是单向流动不能循环,D错误。
故选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C:D【分析】【分析】
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二孩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调节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
【详解】
A;大量开垦森林、草地;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态环境,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A错误;
B;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不能盲目引入其天敌;引种不当会造成新的生态灾难,B错误;
C、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故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C正确;
D;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提高了人口出生率;使幼年个体增多,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调节年龄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D正确。
故选CD。11、A:C:D【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表格表示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植被类型发生差异,蝶类种类数目也逐渐减少。
【详解】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受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等影响;A正确;
B;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B错误;
C;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垂直结构;所以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C正确;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如光照、温度)有关;D正确。
故选ACD。12、A:D【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实质是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2;恢复力稳定性实质是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详解】
A、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高,A正确;
B;水生植物、滤食动物会净化水体;吸收水体中N、P,降低N、P含量,B错误;
C、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O2;导致水体中鱼虾等动物死亡,进一步加剧了污染,这种调节方式称为正反馈调节,C错误;
D;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等无机盐含量容易升高;则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会大量繁殖,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D正确。
故选AD。13、A:B【分析】【分析】
初级生产量指植物借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除去植物呼吸消耗部分剩余部分就是净初级生产量。
分析题图:放牧强度小于b时;植物净初级生产量都大于零,可推知放牧强度在这一范围内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的稳定性;放牧强度小于a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植物净初级生产量上升,可推知适度放牧可提高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
【详解】
A;植物初级生产量等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
B;植物净初级生产量包含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这部分能量包含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B错误;
C;由题图及分析可知;食草动物的适度采食能提高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C正确;
D;由题图及分析可知;合理放牧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AB。
【点睛】
本题涉及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考查根据题图信息分析判断和解答问题的能力。14、B:D【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即500时,增长速率最大,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
B;图中曲线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即K/2时,增长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补充量最多,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B正确;
C;由题意分析可知K值是1000;当亲体数量大于1000时,一个繁殖周期过后的种群数量(补充量)可能趋近K值,不一定与亲体数量相等,C错误;
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
故选BD。15、A:C:D【分析】【分析】
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增长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的增长率在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
【详解】
A;从图中信息可知;ac段酵母菌种群呈“S”形增长,df段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小组成员未进行更换培养液的操作,A正确;
B;图中ac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但df段,酵母菌种群数量是不断下降的,B错误;
C、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即图中b时对应的酵母菌数量大约是c时数量的50%;C正确;
D;统计酵母菌的数量;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D正确。
故选ACD。16、A:B:C【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详解】
A;“鱼菜共生”模式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放的饵料中含有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
B;从协调原理出发;该模式中应选择合适的“鱼菜”种类,因为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B错误;
C;“种菜不施肥”是因为鱼粪中的有机物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后变成无机物供蔬菜吸收利用;C错误;
D;重金属残留会随着生物富集作用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富集;而图示的该模式中通过无土栽培实现了对重金属残留的吸收,进而使用于蔬菜栽培的水体中含有的重金属残留下降,因而该模式中收获蔬菜中的重金属残留远低于传统土壤栽培,D正确。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略
【解析】①.次生演替②.土壤条件18、略
【解析】①.初生演替②.地衣阶段③.苔藓阶段④.灌木阶段⑤.次生演替19、略
【解析】①.速度②.方向20、略
【解析】①.多②.复杂③.强④.高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植树种草防治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互利共生竞争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呼吸作用热能24、略
【解析】①.物种组成②.物种数目四、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5、略
【分析】【分析】
流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流经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主要有:呼吸作用消耗,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这一部能量又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以及死亡后流向分解者。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
(1)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牧草输入绵羊的能量一部分在绵羊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绵羊的有机物中。
(2)草原返青时;“绿色”为绵羊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可见信息还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放牧强度轻牧;中牧、重牧、过牧对应的放牧收益依次为(4×12.1)kg、(6×10.5)kg、(8×6.5)kg、(10×3.6)kg;中牧时收益最大,重牧时最小,因此最佳放牧强度为中牧,因为此时放牧收益较高,且采食率较低,有利于牧草恢复。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等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途径,识记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解析】生产者(牧草)所固定的太阳能生长、发育和繁殖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中牧此放牧强度下,收益较高,且采食率较低有利于牧草再生26、略
【分析】【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详解】
(1)水华严重时;水下光照强度大大减弱,含氧量也降低,由于沉水植物在水体的底层,会因缺乏光照和氧气而大量死亡,人工生物浮床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浮床上的植物和蓝细菌之间竞争阳光等;所以浮床上的植物与蓝细菌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种植能富集N和P的植物使生态系统修复,经生态修复后,生物多样性将会升高。由于凤眼莲能富集Cu;Hg,Cu、Hg等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并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造成危害,因此凤眼莲不合适作饲料。
(3)在发生水华的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以利用挺水植物和浮游藻类的竞争关系和植食性鱼类捕食藻类关系来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点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事业单位职工住房补贴指标转让合同2篇
- 2024版内墙装修施工合同范本
- 2024房屋买卖按揭合同书
- 家庭理财软件与工具的选用
- 创新文化与创业团队建设的关系
- 二零二五年度小微企业短期借款合同样本
- 2024衣柜墙板吊顶装修工程验收标准与方法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房屋租赁合同租赁用途变更与审批流程3篇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劳务资源整合与优化合同3篇
- 招聘与录用选择题
- 《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教学设计
- 精品洲际酒店集团皇冠酒店设计标准手册
- 周视瞄准镜的初步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小学期作业
- Writing写作教学设计
- 心房起搏电极的位置选择ppt课件
- 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运营方案
-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上海市宝山区2019届高三英语一模含答案
- 《数与形》教学反思
- 智多星建设工程造价软件操作及应用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