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选修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浙教版选修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浙教版选修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浙教版选修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浙教版选修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选修化学下册月考试卷23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乙醇和乙醚B.2-甲基丁烷和新戊烷C.淀粉和纤维素D.金刚石和石墨2、等质量的下列四种烃在O2中完全燃烧时,生成CO2最多的是A.CH4B.C2H6C.C3H8D.C3H63、某烷烃的1个分子中含有9个碳原子,其一氯代物只有两种,该烷烃的名称是()A.正壬烷B.2,6-二甲基庚烷C.2,2,4,4-四甲基戊烷D.2,3,4-三甲基己烷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6gCH≡CH中含有的极性共价键数目为2NAB.1mol蔗糖完全水解可以生成的葡萄糖分子数为2NAC.标准状况下,22.4LHCH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D.1molC2H5OH与足量Na充分反应,生成H2分子的数目为0.5NA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中的“炒”为氧化除碳过程B.暖宝宝主要含有铁粉、水、活性炭、食盐等,其原理是利用铁粉与水反应放热C.用CO2人工合成淀粉,有利于减少农药化肥污染和促进“碳中和”D.“化干戈为玉帛”中的“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氨基酸6、已知常温下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弱酸。

电离常数。

CH3COOH

Ka=1.76×10-5

H2SO3

Ka1=1.23×10-2、Ka2=5.6×10-8

HF

Ka=6.8×10-4

A.在1mol/LNaHA(酸式盐)溶液中不一定存在:c(Na+)=c(H2A)+c(HA-)+c(A2-)B.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c(H+)>c(OH-)C.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NaF、Na2SO3、NaHSO3水溶液,溶液中离子总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Na2SO3>CH3COONa>NaF>NaHSO3D.常温下,pH均等于3的醋酸溶液与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不变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下面两套实验装置;都涉及金属的腐蚀反应,假设其中的金属块和金属丝都是足量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完成下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装置Ⅰ在反应过程中自始至终只生成红棕色气体。

B.装置Ⅱ开始阶段铁丝只发生析氢腐蚀。

C.装置Ⅱ在反应过程中能产生氢气。

D.装置Ⅰ在反应结束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Cu2+

2.下列与反应原理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

A.装置Ⅰ中不可能发生如下反应:Fe+2Fe3+=3Fe2+

B.装置Ⅱ在反应结束时溶液中存在Fe2+

C.装置Ⅰ的溶液若换为稀硝酸;则腐蚀过程与原装置不同。

D.装置Ⅱ中的铁丝能发生电化学腐蚀8、①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足量的MgSO4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以上现象:_______、_______;

③当金属钠着火时,应选用的灭火材料是_______

A.干冰灭火剂B.水C.干燥沙土D.泡沫灭火器9、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形成的物质的电子式为___。

(2)25℃时,将体积Va、pH=13的某一元强碱与体积为Vb、pH=2的某二元强酸混合。所得溶液的pH=11,则Va∶Vb=___。

(3)常温下,某浓度的偏铝酸钠溶液pH=10,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呈碱性的原因:___。

(4)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a=7.1×10-4mol·L-1;NH3·H2O的电离常数Kb=1.7×10-5mol·L-1

①0.1mol·L-1NH4NO2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

②常温下NO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h=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0、(1)已知:2N2O5(g)=2N2O4(g)+O2(g)ΔH1=-4.4kJ·mol-1

2NO2(g)=N2O4(g)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O2(g)的ΔH=_______kJ·mol-1。

(2)已知0.1mol/L的NaHSO4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1/L;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的方程式_______。

②若将NaHSO4与Ba(OH)2在溶液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实验室现欲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g/mL的浓H2SO4溶液配制450mL浓度为0.2mol/L的稀H2SO4溶液,用量筒量取所需浓H2SO4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mL。11、溶液中可能含有H+、K+、NH4+、Mg2+、Fe3+、Al3+、SO42-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⑴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且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肯定不含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

⑵还有一种离子可能存在,写出检验这种离子的实验方法及现象:_______________。12、Diels­Alder反应为共轭双烯与含有烯键或炔键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反应,最简单的反应是:是由A(C5H6)和B经Diels­Alder反应制得。

(1)Diels­Alder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2)写出与互为同分异构体,且一溴代物只有两种的芳香烃的结构简式:____;

写出生成这两种一溴代物所需要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13、现有三种化合物如下:

甲:乙:丙:

请分别写出鉴别甲、乙、丙三种化合物的方法(指明所选试剂及主要现象)鉴别甲的方法:__________鉴别乙的方法:_____________;鉴别丙的方法_____________。14、完成下列小题。

(1)某有机物X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取0.46g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测得浓硫酸增重0.54g,碱石灰增重0.88g。由实验分析计算可得X的____(填“实验式”、“分子式”或“结构简式”)为____。

(2)有机物含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③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1种。

(3)化合物D是合成神经保护剂依那朵林的中间体,合成路线如下:

请写出以和BrCH2COOC2H5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示例例见本题题干)____。15、如图表示页岩气中某些烃类的结构模型:

(1)有机物甲的名称为___,与有机物乙的关系为___。

(2)有机物乙的一氯代物有___种,请你根据甲烷分子的结构推测,有机物乙分子中最多有___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3)写出有机物乙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甲基上的一个H原子被取代的反应方程式:____。

(4)若有机物甲中的氢原子全部被氯原子取代,则1mol甲消耗____molCl2。

(5)等质量的有机物甲和有机物乙完全燃烧,消耗O2的质量比为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6、属于脂环烃衍生物。(____)A.正确B.错误17、乙醇可由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制得。(____)A.正确B.错误18、淀粉和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____)A.正确B.错误19、醛类化合物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________)A.正确B.错误20、已知甲醛是平面形分子,则苯甲醛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____)A.正确B.错误21、可用新制的Cu(OH)2来区分甲醛和苯甲醛。(____)A.正确B.错误22、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一定不一致。(_______)A.正确B.错误23、加聚反应单体有一种,而缩聚反应的单体应该有两种。(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原理综合题(共1题,共3分)24、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碘与氟反应可得IF5,实验表明液态IF5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原因在于IF5的自偶电离(如:2H2OH3O++OH-),IF5的自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

(2)亚硫酸钠和碘酸钾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是:Na2SO3+KIO3+H2SO4→Na2SO4+K2SO4+I2+H2O(未配平)该反应过程和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分为以下步:

①IO3-+SO32-→IO2-+SO42-(慢)

②IO2-+SO32-→IO-+SO42-(快)

③5I-+6H++I03-→3I2+3H2O(快)

④I2+SO32-+H2O-→2I+SO42-+2H+(快)

根据上述条件推测,此反应的总反应速率由_______步反应决定(填序号)。若预先加入淀粉溶液,由题述看必在_____________离子消耗完时;才会有淀粉变蓝的现象产生。

(3)离子的吸附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①已知SO2与I2的反应,速率极快且平衡常数大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I2(aq)+l-(aq)=l3-(aq)现将1molSO2缓通入含1moll2的水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l3-的物质的量n(l3-)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开始阶段,n(l3-)逐渐增大的原因是_____

②科研小组用新型材料Ag/TiO2对溶液中碘离子进行吸附研究。如图2是不同pH条件下,碘离子吸附效果的变化曲线。据此推断Ag/TiO2材料最适合吸附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的I-。

③氯化银复合吸附剂也可有效吸附碘离子氯化银复合吸附剂对碘离子的吸附反应为:I-(aq)+AgCl(s)=Agl(s)+Cl-(aq),反应达到平衡后溶液中c(Cl-)=1.0mol·L-1.则溶液中c(I-)=______mol·L-1[k(AgCl)=2.0×10-10,k(Agl)=8.4×10-17]

(4)Fe3+与I-在溶液中发生反应:2Fe3++2I-2Fe2++I2,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Fe2+与I-的浓度关系为v=k·cm(I-)·cn(Fe3+)(其中k为常数)。T℃时,实验测得c(I-)、c(Fe3+)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如下表:。c(I-)/mol•L-1c(Fe3+)/mol•L-1v/mol•L-1•s-1①0.200.800.032k②0.600.400.144k③0.800.200.128k

①在v=k·cm(I-)·cn(Fe3+)中m、n的值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A.m=1n=1B.m=1、n=2C.m=2、n=1D.m=2;n=2

②I-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e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40分)25、测定平衡常数对定量认识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已知:I2能与I-反应成I3-,并在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I2+I-I3-。通过测平衡体系中c(I2)、c(I-)和c(I3-);就可求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I、某同学为测定上述平衡体系中c(I2),采用如下方法:取V1mL平衡混合溶液,用cmol/L的Na2S20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消耗V2mL的Na2S2O3溶液。根据V1、V2和c可求得c(I2)。

(1)上述滴定时,可采用____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

(2)下列对该同学设计方案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方案可行。能准确测定溶液中的c(I2)

B.不可行。因为I-能与Na2S2O3发生反应。

C.不可行。只能测得溶液中c(I2)与c(I3-)之和。

Ⅱ;化学兴趣小组对上述方案进行改进;拟采用下述方法来测定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室温条件下进行,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已知:①I-和I3-不溶于CC14;②一定温度下碘单质在四氯化碳和水混合液体中,碘单质的浓度比值即是一个常数(用Kd表示,称为分配系数),且室温条件下Kd=85。回答下列问题:

(3)操作I使用的玻璃仪器中,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填名称)。试指出该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为____。(任写一条)

(4)下层液体中碘单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5)实验测得上层溶液中c(I3-)=0.049mol/L,结合上述有关数据,计算室温条件下反应I2+I-I3-的平衡常数K=___(用具体数据列出计算式即可)。26、氮化锶(Sr3N2)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生产荧光粉。已知锶和铁位于同主族且锶比镁活泼;锶与氮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氮化锶,氮化锶遇水剧烈反应。某学习小组拟设计两套方案制备氮化锶并测定产品的纯度。

方案Ⅰ:根据下列装置制备氮化锶:

已知:实验室用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共热制备氮气。回答下列问题:

(1)气流从左至右,选择装置并排序为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写出实验室制备N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方案Ⅱ:某氮气样品可能含有少量的CO、CO2、O2等气体杂质,某同学设计如下装置制备氮化锶(各装置盛装足量试剂)。已知:醋酸二氨合亚铜溶液能定量吸收CO,但易被O2氧化,失去吸收CO能力;连苯三酚碱性溶液能定量吸收O2。

(3)试管Ⅱ、Ⅲ、Ⅳ盛装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填标号)。

a.连苯三酚碱性溶液b.浓硫酸c.醋酸二氨合亚铜溶液。

(4)装置Ⅵ的作用是_______。

测定产品纯度:称取6.0g方案Ⅱ中所得产品;加入干燥的三颈瓶中,然后由恒压漏斗加入蒸馏水,通入水蒸气,将产生的氨全部蒸出,用200.00mL1.00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完全吸收(吸收液体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从烧杯中量取20.00mL的吸收液,用1.00mol/L标准NaOH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16.00mLNaOH溶液(图中夹持装置略)。

(5)用1.00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盐酸时所选指示剂为_______(填标号)。

a.石蕊试液b.甲基橙c.酚酞试液。

(6)产品纯度为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7)下列实验操作可能使氮化锶(Sr3N2)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填标号)。

a.锥形瓶洗涤干净后未干燥;直接装入待测液。

b.滴定时未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

d.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27、利用如图装置还可以验证醋酸;苯酚、碳酸的酸性强弱。

(1)A中固体试剂是___;B中所盛溶液溶质是____;C中所盛溶液溶质是____(填字母)

a.醋酸钠b.碳酸氢钠c.苯酚钠d.碳酸钠。

(2)写出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有同学认为没有B装置,也可以验证酸性的强弱,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2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查阅资料)i.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缩合等反应生成有色物质;ii.溶液的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初步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向试管中加入4mL10%NaOH溶液;滴入0.5mL水,加入0.5mL40%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后保持沸腾。

无色溶液逐渐变黄;并变浑浊;加热后得黄色浊液,之后无明显变化。

II

向试管中加入4mL10%NaOH溶液,滴入0.5mL2%CuSO4溶液;振荡;加入0.5mL40%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后保持沸腾。

蓝色浊液依次呈绿色;黄色、橙色;最终生成红色固体;之后无明显变化。

III

向试管中加入4mL水,滴入0.5mL2%CuSO4溶液;振荡;加入0.5mL40%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后保持沸腾。

蓝色溶液无明显变化。

(2)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__。

(3)甲同学为了检验实验II中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HNO3,振荡,观察到红色固体完全溶解,得蓝色溶液。甲同学认为,该实验现象说明实验II中反应生成了Cu。乙同学认为甲的观点不正确,理由是_____。

(深入探究)乙同学对比实验II和实验III;对实验II能够发生反应的原因提出了猜想:乙醛的还原性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而增强,并利用实验IV进行验证。

。实验装置。

序号。

A池试剂。

B池试剂。

实验现象。

IV-1

0.2%CuSO4溶液。

Na2SO4溶液和40%乙醛溶液按体积比9:1混合。

指针不偏转;A;B池中均无明显变化。

IV-2

0.2%CuSO4溶液。

(4)实验IV-1中,Na2S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5)实验IV-2中,B池中的试剂是________。

(6)根据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其猜想成立。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7)综合上述实验,小组同学经过深入讨论,认为除了乙同学的猜想外,与实验III相比,实验II能够发生反应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__和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共4题,共20分)29、某复合肥的主要成分有KCl、NH4H2PO4和CO(NH2)2等。测定该复合肥中氮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准确称取0.5000g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并加热,不再有CO2溢出时;冷却至室温。

步骤2:向锥形瓶中加入100mL蒸馏水,再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并用NaOH溶液调节溶液近中性,过滤,洗涤,得0.1550gCa3(PO4)2沉淀和滤液A。

步骤3: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甲醛溶液,加指示剂,用0.5000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22.00mL。[已知:4NH4++6HCHO=4H++(CH2)6N4+6H2O]

(1)步骤1中,CO(NH2)2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使滤液A中c(PO43—)≤4.0×10-6mol/L,应保持溶液中c(Ca2+)≥______________mol/L[已知KSP[Ca3(PO4)2]=2.0×10-33]。

(3)复合肥样品中N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4)计算复合肥样品中NH4H2PO4和CO(NH2)2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30、I.分析某一种不纯的Na2S,已知其中除含有Na2S·9H2O外,还含有Na2S2O3·5H2O;取此试样10.00g配制成500.0mL溶液。

(1)取试样溶液25.00mL于碘量瓶中,加入50.00mL0.05250mol·L-1的I2,用0.1010mol·L-1Na2S2O3溶液滴定多余的I2;用去16.91mL。

(2)取50.00mL试样溶液,用ZnCO3悬浮液沉淀除去其中的Na2S后(忽略体积影响),取滤液的一半,用0.05000mol·L-1I2溶液滴定其中的Na2S2O3;用去5.65mL。

①请写出上述实验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算出该不纯的硫化钠样品中:Na2S·9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II.人体正常血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间,且数值不会因为少量酸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而发生明显变化,原因是血液中含有缓冲物质,主要由H2CO3/NaHCO3予以调节。人体运动时肌肉收缩产生的乳酸如果过多的进入血液,导致pH<7.3则会造成酸中毒(Acidosis)。计算血液pH与c(H2CO3)/c()的关系式为:_______;当血液pH为7.35时,其中的c(H2CO3)/c()比值为_______。(已知H2CO3的电离常数pKa1=6.35,pKa2=10.33)31、常温下pH=13的Ba(OH)2溶液aL与pH=3的H2SO4溶液bL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若所得混合溶液pH=12,则a:b=___。32、(1)常温下;有pH值为12的NaOH溶液100mL,欲将其pH值变为11,采取下列三种措施(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等于两混合溶液体积之和)。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若加水,应加入约________mL。

②若用pH=10的NaOH溶液,应加入此NaOH溶液________mL。

③若用pH=2的盐酸,应加入________mL。

(2)pH=2的HA;HB两种酸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p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稀释前两溶液的浓度c(HA)________c(HB)(填>、<;=或无法确定)

②HB_______是弱酸(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

③若a=5,则HA酸是否是强酸____(填“一定是”;“可能是”、“一定不是”或“无法确定”)

④稀释后的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HA中_____HB中(填>、<、=或无法确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详解】

A.乙醇()分子式为C2H6O,乙醚()分子式为C4H10O;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A错误;

B.2-甲基丁烷()分子式为C5H12,新戊烷()分子式为C5H12;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B正确;

C.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均为(C6H10O5)n;但由于n值不同,故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是同素异形体,不是同分异构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易错选项为A,一般的有机物的命名,按照C原子数的多少用对应的天干命名,但是醚的命名需要将与醚键相连的两个烃基名称都写出,不计算总C原子数,所以乙醚实际有4个C。2、D【分析】【分析】

【详解】

A.mgCH4燃烧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

B.mgC2H6燃烧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

C.mgC3H8燃烧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

D.mgC3H6燃烧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

mgC3H6燃烧生成CO2最多;

答案选D。3、C【分析】【分析】

分子中含有9个碳原子;但是一氯代物只有2种,说明有机物只有两个环境的氢原子,结构具有对称轴,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

某烷烃的1个分子中含有9个碳原子,其一氯代物只有两种,说明该有机物结构对称,且对称结构为-C(CH3)3,有机物整体结构简式为(CH3)3C-CH2-C(CH3)3;名称为2,2,4,4-四甲基戊烷。

答案为C。4、B【分析】【详解】

A.26gCH≡CH的物质的量为含有的极性共价键C-H数目为1mol×2×NAmol-1=2NA;A正确;

B.1mol蔗糖完全水解生成1mol葡萄糖和1mol果糖,水解生成葡萄糖的分子数为NA;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HCHO的物质的量为含有的分子数为NA;C正确;

D.C2H5OH与Na反应方程式为2C2H5OH+2Na→2C2H5ONa+H2↑,1molC2H5OH完全反应生成0.5mol氢气,则H2分子的数目为0.5NA;D正确;

故选:B。5、B【分析】【详解】

A.生铁是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为降低含碳量,可以通过“炒”制,将碳元素氧化除去,故A正确;

B.铁粉;活性炭、水、食盐等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加速铁粉的氧化,反应放热,故B错误;

C.用CO2人工合成淀粉;可减少碳排放,增加粮食产量,因此有利于减少农药化肥污染和促进“碳中和”,故C正确;

D.“化干戈为玉帛”中的“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故D正确;

故选B。6、C【分析】【分析】

【详解】

A.H2A可能是二元弱酸,也可能是二元强酸,所以NaHA可能是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中不存在H2A分子,故在1mol/LNaHA(酸式盐)溶液中不一定存在:c(Na+)=c(H2A)+c(HA-)+c(A2-);A正确;

B.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溶液在存在CH3COONa的水解平衡和CH3COOH的电离平衡,由于得到的溶液显酸性,c(H+)>c(OH-),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Na的水解程度,c(CH3COO-)>c(Na+),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大于水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所以c(Na+)>c(H+),故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c(H+)>c(OH-);B正确;

C.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在相同温度下,酸的强弱酸性是:H2SO3>HF>CH3COOH>HSO3-,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小顺序是:HSO3-<F-<CH3COO-<SO32-,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中,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其溶液的离子总数相应变大,所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NaF、NaHSO3水溶液,溶液中离子总数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NaHSO3<NaF<CH3COONa2SO3,而Na2SO3电离出两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离子数目最多,所以溶液中离子总数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NaHSO3<NaF<CH3COONa<Na2SO3;C错误;

D.常温下;pH均等于3的醋酸与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由于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等,则混合液中氢离子浓度不变,所以混合液的pH仍然为3,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A:C【分析】【分析】

【详解】

(1)A.装置Ⅰ在反应过程中浓硝酸变成稀硝酸,生成NO,所以在一段时间内生成红棕色气体,过段时间后生成无色气体,A错误;B.装置Ⅱ开始阶段铁丝主要发生吸氧腐蚀,没有析氢腐蚀,B错误;C.装置Ⅱ中发生吸氧腐蚀,液面升高与铁接触,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所以在反应过程中能产生氢气,C正确;D.当浓硝酸变成稀硝酸时,Fe作负极失电子,所以溶液中还存在Fe2+;D错误,答案选C。

(2)A.铁在浓硝酸中钝化生成氧化铁,当浓硝酸变成稀硝酸时,氧化铁溶解为铁离子,铁离子与Fe发生反应:Fe+2Fe3+=3Fe2+,A错误;B.Ⅱ中发生吸氧腐蚀,U形管左端气体减少,液面升高,稀硫酸与铁接触生成Fe2+,所以装置Ⅱ在反应结束时溶液中存在Fe2+,B正确;C.铁在浓硝酸中钝化,Cu失去电子作负极,换位稀硝酸时,铁失电子做负极,C正确;D.铁丝中含碳,有电解质溶液及氧气,能够成原电池,所以装置Ⅱ中的铁丝能发生电化学腐蚀,D正确,答案选A。8、略

【分析】【分析】

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易与水发生反应,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足量的MgSO4溶液中,分别发生反应:2Na+2H2O=2Na++2OH-+H2↑;2OH-+Mg2+=Mg(OH)2↓;可观察到钠浮在液面上,很快熔化成小球,钠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据此分析灭火的方法。

【详解】

①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易与水发生反应,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足量的MgSO4溶液中,分别发生反应:2Na+2H2O=2Na++2OH-+H2↑、2OH-+Mg2+=Mg(OH)2↓,可观察到钠浮在液面上,很快熔化成小球,钠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钠浮在液面上,很快熔化成小球,钠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或产生气体和白色沉淀;

②钠与水剧烈反应,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足量的MgSO4溶液中,首先发生:2Na+2H2O=2Na++2OH-+H2↑,生成的NaOH与硫酸镁反应:2OH-+Mg2+=Mg(OH)2↓,生成沉淀Mg(OH)2;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2Na+2H2O=2Na++2OH-+H2↑;2OH-+Mg2+=Mg(OH)2↓;

③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干冰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都生成二氧化碳,只能用干燥沙土盖灭;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C。【解析】钠浮在液面上,很快熔化成小球,钠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或:产生气体和白色沉淀。2Na+2H2O=2Na++2OH-+H2↑2OH-+Mg2+=Mg(OH)2↓C9、略

【分析】【详解】

(1)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N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F,形成的物质为NaF,电子式为

(2)pH=13的一元强碱溶液中c(H+)=1.0×10-13mol/L,c(OH-)===0.1mol/L,pH=2的二元强酸溶液中c(H+)=0.01mol/L,所得溶液pH=11,混合溶液呈碱性,溶液中c(OH-)=0.001mol/L,酸溶液体积为Vb,碱溶液体积为Va,则:=0.001mol/L,解得Va:Vb=1:9;

(3)常温下,某浓度的偏铝酸钠溶液pH=10,原因为偏铝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偏铝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根,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呈碱性的原因:AlO+2H2OAl(OH)3↓+OH-;

(4)①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a=7.1×10-4mol·L-1;NH3·H2O的电离常数Kb=1.7×10-5mol·L-1,Ka>Kb,说明NH4NO2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水解大于亚硝酸根离子的水解,则c(NO)>c(),溶液呈酸性,故0.1mol⋅L−1NH4NO2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O)>c()>c(H+)>c(OH−);

②NO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NO+H2O⇌HNO2+OH−,常温下NO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h====1.4×10−11。【解析】1:9AlO+2H2OAl(OH)3↓+OH-c(NO)>c()>c(H+)>c(OH−)1.4×10−11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①2N2O5(g)=2N2O4(g)+O2(g)ΔH1=-4.4kJ·mol-1;②2NO2(g)=N2O4(g)ΔH2=-55.3kJ·mol-1;由盖斯定理可知,①-②即可得到目标方程式N2O5(g)=2NO2(g)+O2(g),ΔH=ΔH1-ΔH2=-4.4kJ·mol-1+55.3kJ·mol-1=+53.1kJ·mol-1;故答案为:+53.1;

(2)①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故答案为:NaHSO4=Na++H++

②若将NaHSO4与Ba(OH)2在溶液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则生成水和硫酸钡,离子方程式为:H+++Ba2++OH-=H2O+BaSO4,故答案为:H+++Ba2++OH-=H2O+BaSO4;

(3)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g/mL的浓H2SO4溶液浓度为=mol/L=18mol/L,配制450mL浓度为0.2mol/L的稀H2SO4溶液需要用到500mL的容量瓶,用量筒量取所需浓H2SO4溶液的体积是=5.6mL,故答案为:5.6。【解析】+53.1NaHSO4=Na++H++H+++Ba2++OH-=H2O+BaSO45.611、略

【分析】【分析】

0~a段加入NaOH没有沉淀和气体产生,则一定有H+,后来有沉淀产生且最后消失,则一定没有Mg2+、Fe3+,有Al3+;bc段沉淀的质量不变,应为NH4++OH-=NH3•H2O的反应,则有NH4+;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判断及用相关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详解】

(1)从图象可知,开始时0~a段无沉淀产生,说明含有H+,H++OH-=H2O,该氢离子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体积,图象中bc段,加入OH-时无沉淀生成,说明有NH4+,NH4++OH-=NH3•H2O,铵根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为3体积,最后溶液中无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Mg2+和Fe3+,含有Al3+,根据Al3++3OH-=Al(OH)3↓,铝离子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3体积,当消耗4体积的氢氧化钠时沉淀消失,所以可得到H+、Al3+、N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溶液是电中性的,则一定还含有SO42-,假设1体积NaOH溶液中含有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的SO42-的物质的量为(2n+n×3+3n)mol=4nmol,故溶液中H+、Al3+、NH4+、SO4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n:n:3n:4n=2:1:3:4;

(2)溶液中是否有K+无法确定,需要通过焰色反应,若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还含有K+,否则无K+。【解析】①.H+、Al3+、NH4+、SO42-②.2︰1︰3:4③.Fe3+、Mg2+④.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12、略

【分析】【分析】

(1)由A(C5H6)和B经Diels-Alder反应制得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特点推断;

(2)的分子式为C9H12;其同分异构体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的芳香烃,含3个甲基且结构对称,发生苯环上;甲基上的取代反应。

【详解】

(1)由A(C5H6)和B经Diels-Alder反应制得根据前后物质结构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A的结构简式为

(2)的分子式为C9H12,其同分异构体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的芳香烃,结合物质的分子式,可知其中含3个甲基且结构对称,该物质结构简式为它的一溴代物的两种同分异构体中;一种在苯环上,一种在甲基侧链上;若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条件是:液溴及在Fe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若发生侧链上的取代反应,则反应条件是:光照和溴蒸气。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注意双烯合成反应的特点,明确加成反应的特点及有机物的结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苯的同系物发生取代反应,取代的位置不同,反应条件不同,要注意结构与反应条件的关系。【解析】①.加成反应②.③.④.Br2/光照;Br2/Fe13、略

【分析】【分析】

甲分子的官能团有酯基和酚羟基,能与氯化铁溶液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乙分子的官能团为羧基,能与Na2CO3(或者NaHCO3)溶液反应;丙分子的官能团为醛基和羟基,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详解】

甲分子的官能团有酯基和酚羟基,乙分子的官能团为羧基,丙分子的官能团为醛基和羟基,则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的是甲,与Na2CO3(或者NaHCO3)溶液反应有气泡生成的是乙,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丙,故答案为:与氯化铁溶液溶液反应呈紫色;与Na2CO3(或者NaHCO3)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解析】氯化铁溶液溶液呈紫色Na2CO3(或者NaHCO3)溶液有气泡产生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14、略

【分析】【分析】

(1)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测得浓硫酸增重0.54g,碱石灰增重0.88g,则水的质量为0.54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g,根据元素守恒进行计算;

(2)有机物含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应有醛基;②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应有酚羟基;③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1种;

(3)结合已知反应以及所学反应类型进行分析书写。

【详解】

(1)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测得浓硫酸增重0.54g,碱石灰增重0.88g,则水的质量为0.54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g,则该有机物X中H元素物质的量为:C元素物质的量为:H、C元素的总质量为:0.06mol×1g/mol+0.02mol×12g/mol=0.3g,则该有机物X中含有O元素,则可得到该有机物X的实验式为C2H6O,由于该实验式中氢原子数已达饱和,故该实验式就是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故答案为分子式;C2H6O;

(2)有机物含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应有醛基;②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应有酚羟基;③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1种,则苯环上只有一种氢,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有或故答案为或

(3)以和BrCH2COOC2H5为原料制备由题干C→D的信息可知,要合成可由与BrCH2COOC2H5反应先生成在酸性环境下水解得到而可由与水先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再发生催化氧化生成具体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故答案为【解析】分子式C2H6O或15、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有机物甲的球棍模型可知,其结构简式为:其化学名称为正丁烷;根据有机物乙的比例模型可知,其结构简式为:有机物甲和乙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所以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正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2)分子中与相连的3个中氢原子等效,其一氯代物有2种();根据分子的结构可知,分子中最多有3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相当于分子中的3个H原子被3个取代;所以最多有3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故答案为:2;3;

(3)乙为:光照下与氯气反应,甲基上的一个H原子被取代的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1mol正丁烷中含有10molH原子,10molH原子完全被Cl原子取代需消耗10mol故答案为:10;

(5)由于甲、乙互为同分异构体,等质量的二者完全燃烧消耗的质量相等,其比为1:1,故答案为:1:1。【解析】正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23+Cl2+HCl101:1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6、A【分析】【详解】

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六元环,属于脂环烃衍生物,故正确。17、A【分析】【分析】

【详解】

乙醇可由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乙酸可由乙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制得,故正确。18、A【分析】【详解】

淀粉和纤维素均不含醛基,均为非还原性糖,故答案为:正确。19、A【分析】【详解】

醛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醛基,一般情况下,醛能被被氧化为羧酸,被还原为醇,因此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说法正确。20、A【分析】【详解】

苯环为平面结构,醛基为平面结构,通过旋转醛基连接苯环的单键,可以使两个平面共面,故苯甲醛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本判断正确。21、B【分析】【详解】

甲醛和苯甲醛的官能团都只为醛基,都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不可用新制的Cu(OH)2来区分甲醛和苯甲醛。故错误。22、B【分析】【分析】

【详解】

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同一种氨基酸,此时二者结构一致,故认为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二肽的水解产物不一致的说法是错误的。23、B【分析】【分析】

【详解】

加聚产物、缩聚产物的单体均可以是1种、2种,甚至多种,错误。四、原理综合题(共1题,共3分)24、略

【分析】【分析】

(1)根据水的自偶电离分析其电离方程式;

(2)根据总反应速率取决于最慢的反应分析;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分析,碘单质存在才变蓝,即和碘单质反应的物质消耗完即可。

(3)根据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进行分析;

(4)根据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计算碘离子浓度。

【详解】

(1)根据水的自偶电离分析,其电离方程式为:2IF5IF4++IF6-;

(2).反应的总速率从最慢的反应决定;所以此反应的总反应速率由①步反应;因为亚硫酸根离子能反应消耗碘单质,所以亚硫酸根离子消耗完,碘单质存在,才会有淀粉变蓝的现象发生;

(3)①开始阶段,随着SO2和I2反应,生成的I-的浓度不断增大,的反应平衡向右移动,不断增加;

②根据图像分析pH=7时;吸附效果最好,故最适合吸附的是中性;

③I-(aq)+AgCl(s)=Agl(s)+Cl-(aq),平衡常数K=有c(I-)===4.2×10-7mol·L-1;

(4)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0.032k=0.20m×0.80n,0.144k=0.60m×0.40n,0.128k=0.80m×0.20n;解m=2,n=1。故选C;

②根据mn的大小分析,碘离子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铁离子浓度影响。【解析】①开始阶段,SO2和I2反应生成的I-的浓度不断增大,的反应平衡向右移动,不断增加中性4.2×10-7C大于五、实验题(共4题,共40分)25、略

【分析】【详解】

(1)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呈特殊的蓝色,即可用淀粉做指示剂。滴定终点碘被反应掉,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2)由于碘单质能与I-反应成I3-,并在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I2+I-I3-。随着碘单质浓度的减小,平衡向左移动,所以上述的方案只能测得溶液中c(I2)与c(I3-)之和;方案不可行。

(3)萃取后溶液分为有机层与水溶液层;操作I就是分液操作:用分液漏斗将其分离。分液过程的注意事项包括:一是上下层液体不能混合,分液时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出,下层液体应从下口出;二是分液漏斗末端应紧靠烧杯内壁;三是打开上口活塞,使分液漏斗内外压强相等便于液体流下等;

(4)根据:I2+2Na2S2O3=2NaI+Na2S4O6);则。

解得下层液体中=0.085mol/L;

(5)由Kd==85求得上层溶液中=0.085/85=0.001mol/L;

又原溶液中c(I-)=0.1mol·L-1,所得到的上层溶液中c(I3-)=0.049mol·L-1

由反应I2+I-I3-可知,上层溶液中c(I-)=(0.1—0.049)mol·L-1=0.051mol·L-1

所以,在此温度下反应I2+I-I3平衡常数K=961。【解析】淀粉溶液由蓝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再改变C分液漏斗分液时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出,下层液体应从下口出(或分液漏斗末端应紧靠烧杯内壁或。

打开上口活塞,使分液漏斗内外压强相等便于液体流下等(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0.085mol/L96126、略

【分析】【分析】

方案I.由图可知:装置D为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共热制备氮气装置;装置B为干燥氮气的装置,装置A为氮气和锶共热制备制备氮化锶装置,装置C为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起到防止锶与二氧化碳反应和氮化锶遇水剧烈反应的作用,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D;B、A、C;

方案II.由题意可知:氮气中的氧气会与醋酸二氨合亚铜溶液反应;影响一氧化碳的吸收,则吸收一氧化碳前,应先吸收氧气,由图可知,试管I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试管II中连苯三酚碱性溶液用于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氧气,试管Ⅲ中醋酸二氨合亚铜溶液用于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一氧化碳,试管IV中浓硫酸用于干燥氮气,硬质试管V为氮气和锶共热制备制备氮化锶装置,干燥管VI中的碱石灰用于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防止进入装置V中影响实验。

(1)

由分析可知;气流从左至右,装置的连接顺序为D;B、A、C;

(2)

实验室制备氮气的反应为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NO2NaCl+N2↑+2H2O;

(3)

由分析可知:试管II中连苯三酚碱性溶液用于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氧气,试管III中醋酸二氨合亚铜溶液用于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一氧化碳,试管IV中浓硫酸用于干燥氮气;干燥管VI中的碱石灰用于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防止进入装置V中影响实验,故答案为acb;

(4)

装置VI中碱石灰的作用是用于吸收空气中CO2和H2O(g);防止进入装置V中影响实验;

(5)

用1.00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盐酸时,应防止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所以应选择变色范围在酸性区域的甲基橙做指示剂,故合理选项是b;

(6)

由题意可知:与氨气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n(HCl)=(1.00mol/L×0.200L-1.00mol/L×0.0160L×)=0.04mol,由氮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氮化锶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则产品的纯度为

(7)

a.锥形瓶洗涤干净后未干燥;直接装入待测液,不影响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a不符合题意;

b.滴定时未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会稀释氢氧化钠溶液,导致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与氨气反应的盐酸物质的量偏小,产品的纯度偏低,b符合题意;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导致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与氨气反应的盐酸物质的量偏小,产品的纯度偏低,c符合题意;

d.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导致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小,与氨气反应的盐酸物质的量偏大,产品的纯度偏高,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c。【解析】(1)D;B、A、C(或D、C、A、B)

(2)NH4Cl+NaNO2NaCl+N2↑+2H2O

(3)acb

(4)吸收空气中CO2和H2O(g);防止进入装置V中影响实验。

(5)b

(6)96.9

(7)bc27、略

【分析】【分析】

醋酸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中产生苯酚,依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分析,据此解答。

【详解】

(1)由图可知,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A中固体为碳酸氢钠,选d,B中为碳酸氢钠除去二氧化碳中的醋酸,C中为苯酚钠,故答案为:d、b;c。

(2)苯酚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C6H5O-+CO2+H2O→C6H5OH+HCO故答案为:C6H5O-+CO2+H2O→C6H5OH+HCO

(3)乙酸有挥发性且能和苯酚钠反应,干扰CO2与苯酚钠的反应,所以没有B装置则不合理。故答案为:不合理,乙酸有挥发性且能和苯酚钠反应,干扰CO2与苯酚钠的反应;【解析】dbcC6H5O-+CO2+H2O→C6H5OH+HCO不合理,乙酸有挥发性且能和苯酚钠反应,干扰CO2与苯酚钠的反应28、略

【分析】【分析】

(1)乙醛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为醋酸钠;

(2)实验I与实验II做对比;

(3)Cu、Cu2O都是红色固体;都能溶于硝酸生成蓝色硝酸铜溶液;

(4)乙醛是非电解质;乙醛溶液不导电;

(5)实验目的是验证乙醛的还原性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而增强;根据控制变量法;增大氢氧化钠浓度,并保证乙醛浓度相等。

(6)增大氢氧化钠浓度,乙醛的还原性增强,A中CuSO4被还原;

(7).对比实验III;实验II的条件不同进行分析。

【详解】

(1)乙醛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为醋酸钠,反应的方程式是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2)实验I与实验II做对比;排除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等反应生成有色物质对实验II的干扰;

(3).Cu2O也可能被硝酸氧化为Cu2+;产生“红色固体完全溶解,得蓝色溶液”的现象,所以乙同学认为甲的观点不正确;

(4).乙醛是非电解质,乙醛溶液不导电,加入Na2SO4溶液的作用是使B池溶液具有导电性,同时保证中性环境;与实验IV-2对比;

(5).根据控制变量法;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