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报基于育人向度的学术本位回归_第1页
大学学报基于育人向度的学术本位回归_第2页
大学学报基于育人向度的学术本位回归_第3页
大学学报基于育人向度的学术本位回归_第4页
大学学报基于育人向度的学术本位回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学术育人是大学学报的重要功能,坚守学术本位是发挥其育人职能的前提保障。结合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和学术出版的时代特征,分析了大学学报偏离学术本位的表现形式及学术影响力不高的深层次原因。建议大学学报应从根本上回归学术本位,把注重“本真创新”这类关键学术要素作为办刊原则追求,运用政策工具,从学术育人角度回归和捍卫大学学报的学术本位。关键词:大学学报;学术本位;政策工具;学术育人一、引言学术期刊是记录、发布和认证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是知识创新、传播和成果应用的重要工具,也是现代国家科技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学术期刊的发展与其所处时代的科研活动紧密相连。以科技期刊为例,我国出版的科技期刊已达5071种,总量位居世界第三[1]。2022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为1.048,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均值为1683次,2001年以来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年均增长率分别达6.8%和9.0%[2]。科技期刊数量的快速增加和期刊影响指标的明显提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出版事业的进步,为推进自然科学学术研究方法和手段创新,促进科研成果普及和转化,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繁荣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无论从出版质量、数字化水平,还是学术影响力等方面还与一流国际出版集团的专业期刊存在很大差距。国内科技期刊整体学术影响力与我国科学研究能力和成果层次的快速提升严重不匹配。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国内科研评价体系和科技管理导向方面存在一些偏颇,导致我国科研人员撰写的高水平科技论文大量外流,国内科技期刊优质稿源匮乏[3-4]。另一方面,科技期刊自身存在的“唯指标”不良倾向。期刊指标和各类核心评价是对期刊群体质量和发展变化的量化描述,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但若过度追逐期刊指标和核心评价,则会背离学术期刊的本质,成为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桎梏。作为具有独特育人功能的大学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回归和坚守学术本位是发挥其育人职能的前提保障。本文结合大学学报当前实际,探讨了新时期大学学报的基于育人向度的学术本位回归策略。二、大学学报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各类大学学报在数量上约占我国学术期刊总量的1/4,但其影响力却不尽人意。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23—2024年度)为例,入选该版数据库的大学学报为111种,在1339种来源期刊中的占比仅为8.29%。大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与其数量占比严重不匹配。“大综合、无特色”等方面的固有缺陷加剧了大学学报长期影响力不高的困境,在世界范围内科技期刊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大学学报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5]。造成大学学报近年来整体学术影响力不高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但相当一部分大学学报事实上偏离学术导向的事实不容忽视。大学学报在办刊实践中搀杂了太多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唯指标”“唯核心”“唯帽子”现象在相当范围内存在。有的编委会成员全部为依托高校的各级领导干部、他们或根本没有精力或本身是多年不从事学术工作的专职管理干部,怎么可能为保证期刊学术质量效力呢?有的在稿件取舍方面中设置了过多与学术无关的限制,如人才称号、高级职称、博士学位、作者单位层次等“帽子”标签,国家基金资助等形式标签,把刊发“大帽子”文章当成期刊政绩;个别甚至沦为刊发校内外关系稿、人情稿的平台。有意无意忽视期刊学术质量的同时,却在为追求期刊指标不择手段,一些做法事实上偏离了学术期刊的学术本位。虽然,科研成果及期刊评价方面的一些不良导向是包括大学学报在内的中文期刊偏离学术本位的外部诱因。但大学学报自身亦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之处:第一,大学学报对其本质学术属性关照不足,办刊导向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实质性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虽有办好期刊的热情,但片面功利化和政绩化的办刊思维,使其过于强调期刊指标却又不得其法,进而导致大学学报的普遍焦虑,往往在一些实际做法上偏离了学术期刊的学术本位和学术育人导向;第二,对我国大学学报当前处境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关照不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加之大学学报的人员和办刊经费完全由学校负责,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得过且过的思想,人才队伍建设和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不足;第三,大学学报的独特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学校园有待强化以学术本位为导向的文化环境和育人思维。学术功能是所有学术期刊的共同属性,而直接和突出的教育功能是大学学报这类学术期刊的独特属性。大学学报完全可以在教育发面发挥更大作用,倡导以学术本位为导向的价值取向,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作者群。概言之,找准定位,正视自身不足、对症下药,真正回归学术本位,同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是大学学报走出当前困境的现实出发点。三、树立学术本位型办刊育人理念(一)回归学术本位,注重本真创新高校主办、出版的大学学报是高校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平台,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科技文化传承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彰显依托高校科学研究实力和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根本属性,大学学报也不例外,早在1919年蔡元培先生直接指导创办《北京大学月刊》时,就指明了这一导向[6],即“学术诉求为共同鹄的”,大学学报的这一优秀历史传承不应该被忘记。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再次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学报“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和文风”[7]。大学学报能够作为学术期刊的一个独特群体而存在,固然有其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但大学学报的基本属性首先还是作为学术期刊的共同学术屬性,这就决定了大学学报无论如何特殊,本质上首先是一个学术机构,其任何时候的定位都必须是以学术为中心的。也就是说,回归学术本位,是从事学术出版工作的根基与价值源泉,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学学报变革必须是基于学术逻辑的。大学学报的核心功能始终在于服务科学技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的最本质特征是创造性,是“提出假说—寻找研究体系共性—探索客观世界本真规律”的过程,其目的是指导社会实践并最终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以新理念新概念为特征的本真创新特别是概念上的创新往往是影响科学研究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为概念上的创新会直接带来研究上的突破,从而极大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与发展[8]。新理念的提出和新概念的建立最能体现论文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因而“是否有概念性突破”成为许多国际顶尖期刊的稿件录用标准,融入其办刊原则。突破甚至推翻专业“常识”,通过概念突破开辟科学研究新天地可能是我们当前科学文化教育中缺少的元素,也是包括科技类大学学报在内的我国科技期刊长期忽视的因素。因此,虚心学习和借鉴国际顶尖期刊的办刊经验,回归学术本位,排除一切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树立学术至上的办刊理念,把注重“以新理念新概念为特征的本真创新”这一最能体现论文价值的关键学术要素融入办刊实践:对大学学报的长远发展必将大有裨益。一方面,吸引和发表有概念性突破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促进以概念创新驱动的原创性研究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另一方面,切实树立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破除科技期刊领域的功利化倾向,回归学术本位,发现并及时刊发能够体现本真创新的学术成果,在研究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方向引导、价值引领等功能,也是大学学报应当坚守和弘扬的出版伦理和科学伦理的内在要求。(二)学术育人离不开学报与高等教育过程的深度融合期刊影响力取决于稿件的学术质量,无论新媒体传播形式如何改变,内容仍是根本,这也是学术期刊区别于大众传播类期刊的地方。因此,学术期刊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优质稿源的竞争。具体对大学学报来说,立足学报实际,认真研判新时代学术期刊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办刊思路,扬长避短,优化稿源,才能不断提升期刊影响力。大学学报普遍存在的“大综合”特征,导致存在往往为突出栏目特色倍感疲惫却效果欠佳的尴尬。盲目追求特色难以带动期刊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以“不一样的栏目名称”作为特色的应付式特色是毫无意义的特色,真正有意义的特色栏目需要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来支撑。建议从办刊理念上真正改变以往片面追求特色的做法,从根本上彻底回归学术本位,树立学术立刊的新时代办刊思路,激励本真创新。履行大学学报的学术育人职能,重点在于办刊实践与高等教育过程的深度融合。“教育”是根本,一切高等教育事业都是围绕立德树人展开的,大学学报学术育人的过程也是推动办刊质量的能动因素。“回归和坚守学术本位”是基础,是人才培养和办刊的根本遵循。“学科和学报”都是大学育人的平台支撑,平台的发展质量也是检验人才培养成效和办刊水平的根本标准。办刊理念上要推动学报与学科建设的深度融合。一方面,编委会构成上,面向学科而不局限于本校,把一批学术水平高、关心科学出版事业、热心学报事务且不担任行政职务、能够有较多精力履行编委职责的校内外专家请入编委会。另一方面,扬长避短,发挥综合性大学学报栏目设置的灵活性优势,改变以往片面固定几个栏目的刻板做法,约稿/审稿过程中摈弃各种与学术无关的“帽子”标签,在保持栏目边界相对清晰的条件下扩大组稿范围。通过学术会议和校友资源向专家团队约稿,积极争取有较大创新价值特别是有概念性突破的文章,以此带动整体稿件质量的逐步提升。同时特别关注跨学科、跨地域甚至国际性合作项目的协作性成果,优化稿源质量,提升稿件的潜在学术影响力。通过对论文内容和质量要求的引导培养作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挑战精神、培育民族创新文化也契合了科技类大学学报的教育功能,也是时代赋予所有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四、运用政策工具,捍卫学报学术本位(一)用好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国家政策是政府依靠其权威制定的、要求目标群体必须遵守和服从的强迫性规定,具有命令性和高效性特征,往往是政策工具的第一选择[9]。有关科研成果评价、学术出版等方面的国家政策对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有着不可或缺的导向和引领作用。2015年11月,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2018年10月科技部等部委联合开展清理“四唯”专项行动(国科发[2018]210号),以及2020年《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国科发监〔2020〕37号)和《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教科技〔2020〕2号)等系列文件的实施,标志着国家已从政策导向上纠正我国科研管理和人才评价中“唯SCI马首是瞻、甚至唯洋是从”的一些不良倾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科协学发[2019]38号),彰显了中央层面对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事业的重视和要求。虽然现阶段政策文件涉及学术期刊的要素尚不十分全面,首先受益的将是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和处于中国科协遴选发布的“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前列的少数期刊,一段时期内数量上占多数的普通期刊也许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国家层面对国内学术期刊出版事业的重视和科研成果及人才評价环境的日渐改善,对包括大学学报在内的国内学术期刊都将是重大利好。大学学报理应抓住历史契机,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策文件,把有关国家政策作为导向和依据,梳理和完善办刊宗旨、办刊目标、办刊章程及制度等,规范人员管理和办刊行为,重塑基于学术本位的办刊和育人初心,从政策角度遏止功利化苗头、从根本上回归和捍卫学术期刊的学术本位,探索适合大学学报实际情况和健康发展的组织管理模式。(二)争取和制定激励性政策奖励、处罚、授权等正向或负向的激励性政策工具虽非外部强制性推动因素,但其作用往往产生长期且稳定的效果[10]。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调动编辑、编委、作者和审稿人的积极性并发挥能动性作用是决定大学学报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的关键。目前,长期的边缘化地位导致大学学报编辑难以产生职业自豪感;同时,校内外专家也没有因担任编委会成员或审稿人得到适当的关照和认可、实际参与度不高,进而影响其本人及周围潜在作者的投稿热情。国家层面对学术期刊的重视及系列文件的出台,为大学学报争取有利政策和制定内部激励性政策提供了更多底气和依据。一方面,进一步争取从大学管理层面明确大学学报学术研究机构的地位属性,在职称评审和考核政策方面给予与其他教学科研机构相一致的认可,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热情、涵养出版人的职业精神和情怀;另一方面,争取制定学校认可的相关政策激励校内外专家参与大学学报工作的积极性,如可以考虑编委会工作或审稿工作折算一定的学术考核工作量、把评选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人优秀论文列入学校层面的学术表彰和考核范畴等;再一方面,大学学报的内部管理也要突出学术本位导向,完善考核办法,从政策上摈弃约稿/审稿过程中各种与学术无关的“帽子”标签,内部考核不过分强调“大帽子作者”稿件,鼓励英雄不问出处;另外,出版质量监控直接关乎学术育人工作的基本面,用稿标准对广大作者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近年的审读更多地关注了是否符合出版标准规范,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术质量的审读,宜加强学术质量在审读中的权重,把学术价值的判断权更多交给领域专家,审读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从流程上制度上防止无视学术质量、私发关系稿等行为。通过或经济或荣誉的激励性政策,最大程度调动编辑、编委、作者和审稿人的自发性参与热情,塑造以学术为本的办刊氛围。提供他们所期待的合理认可,也必将会获得大学学报发展所期待的收获。(三)处理好大学学报与大学的关系,发挥政策效力处理好大学学报与所隶属学校的关系是大学学报在办刊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有关办刊政策的贯彻执行、学校和大学学报内部政策的制定及政策效力的发挥。在当前的管理机制下,大学学报依附于大学,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对学校有着严重的资源依赖,稿源也主要依赖本校师生支持。这固然使得大学学报相对容易获得基本的办刊资源,解决了生存方面的后顾之忧,但要获得更大的支持并非易事。更重要的是,大学学报对大学的依附往往导致大学学报对学校及个别领导行政权力的积极靠拢,大学学报本来应该遵循的办刊规律和学术导向便有意无意的被推到视野之外,难免影响办刊质量。大学学报不可能成为大学校园中的自由王国,学校也不会对大学学报的发展听之任之。确保大学学报的正确出版导向和公益性质离不开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监督。但在大学的两级管理体制下,大学学报如何在服从学校宏观管理的同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较大的办刊自主权,长期考验着大学学报特别是负责人的智慧,决定着大学学报能否按本来的办刊规律和学术逻辑正常运行。但在大学学报的实际办刊过程中,总是不同程度存在行政权力强势干预甚至遮蔽学术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