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12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100题猜押精炼(原卷版)_第1页
攻略12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100题猜押精炼(原卷版)_第2页
攻略12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100题猜押精炼(原卷版)_第3页
攻略12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100题猜押精炼(原卷版)_第4页
攻略12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100题猜押精炼(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攻略12中国近现代史中考100题猜押精炼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答案】C

2.从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认识到()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成为“世界工厂”

A.虎门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B.中国一步步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C.英国工业革命后开启了对中国资源的掠夺

D.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西方存在巨大的差距

3.据下图,可以得出太平天国的意义是()

A.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B.领导农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4.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国人来说,西方成为效仿的榜样,以便更好

的加强中国的实力以对付西方。”中国人效仿西方的结果是

第1页共45页.

A.达到了自强求富是目标B.完成了近代的工业化

C.使中国确立的民主的政治制度D.部分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全国人民群情激愤。3年以后,发生了戊成变法运

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运动……如果没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

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奔跑的动力。这段材料旨在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推动了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D.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6.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

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

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B.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C.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7.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新起点。甲午

战败,中华民族岌岌可危,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厄势,引起了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这一论断是基于

甲午战争

A.引导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方向发生转变B.推动了中国政治机构现代化转型

C.使中国开启了近代化的探索D.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8.1900年6月,八国联军进犯京津,清朝发布《对万国宣战诏书》。与此同时,南方多省督抚却与英、

美等国签订《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

这表明()

A.清朝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B.列强侵华军事与外交手段交替运用

C.清朝的统治根基遭到动摇D.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9.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B.同盟会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1912年在南京成立D.1911年发生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未能成功

10.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一文中写道:“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

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也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

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起颠覆……”他找到的解决办法是

A.借助美国的力量解决中国问题B.宣传维新变法,进行救亡图存

第2页共45页.

C.学习西方,创办军事民用工业D.进行革命,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11.“它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000多年历史打上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该材料反映的

历史事件()

A.根除了国民固有的封建思想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12.下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漫画《刀大杀人多,老猿百态》,漫画主要描写()

A.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制

B.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13.有人把中国近代的某个救国方案比喻成“开颅洗脑”。这个方案的影响是()

A.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的运动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4.茅盾认为《新青年》封面图案暗示着中国人民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罗斯必须紧紧团结,也暗

示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必须团结起来的意思。该观点反映出

A.兴办洋务成为知识分子的追求B.维新变法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

C.民主共和思想具有强大生命力D.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15.“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

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

代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16.构建时空坐标是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

的时空坐标。其中②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第3页共45页.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诞生

17.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会议要求党的一切活动

都必须深入广大的群众里面去,领导和团结各界人民奋斗,并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

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确立了扶助农工的政策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明确了民主革命的任务D.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

18.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以下内容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鸦片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香港、澳门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19.黄埔军校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创立的著名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

A.国共两党合作破裂B.军队由共产党组成

C.由国民党独立领导D.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

20.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文中说:“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一九二

四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就获

得了巨大的成就。”文中“巨大的成就”是指()

A.新文化运动摧毁了封建礼教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第4页共45页.

2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评价说:“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该会议的

及时召开,并制定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使全党没有为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而惊慌失措,

重新鼓起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勇气,从而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该会议”()

A.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2.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请你设计一个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经过的下列重要景点的先后顺序

应是

①遵义会议会址②泸定桥③红色首都瑞金④红军会师地会宁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

23.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

赢得了抗战最后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下图地点所对应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打破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D.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5页共45页.

24.1937年7月9日,红军全体将士致电蒋介石等,表示愿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开赴华北抗日。在

种种压力下,9月,国民党发表拖延已久的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材料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得益于()

A.国共两党的积极配合B.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

25.近期的上海陷于新冠肺炎的困境之中,相信上海一定能快速战胜新冠,因为上海是一座英雄的城

市,下列和上海有关的事件是()

①中国共产党诞生②浦东开发区建立③国民党一大召开④四行仓库保卫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6.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中小学普遍开设近代世界

史与中国革命史课程,教材由马克思主义史学小组编写,涉及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和动力等内容;

八路军也要求所有干部和战士学习历史。据此可知,当时()

A.马克思主义引导了国民教育B.抗日根据地教育体系完备

C.历史教育成为文化工作重心D.中共重视文化领域的抗战

27.“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成果就是解决了在一个人口

众多、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开展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

题。”(付丽、冯广通《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轨迹》)材料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

次结合”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28.毛泽东从领导秋收起义时不惜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率部上山;到江西苏区时期发明“打得赢就打,

打不赢就跑”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坚决反对“进攻路线”;一直

到抗日战争不顾多数领导人的意愿,坚持一切要先从保存武装实力出发,反对与日军打阵地战、运动

战,主张只打山地战、游击战,甚至不同意集中作战,要求部队分散做群众工作等等。毛泽东这样做

是为了

A.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B.激发农民参军热情

C.发展、壮大人民军队D.建设现代化的国防

29.根据下面一则电报,可以判断中共中央的下一步行动是()

据目前形势判断,国民党有在京(南京)沪线组织抵抗及放弃该线,将主力撒至浙赣路一带的两

可能,我们必须有应付此两种可能的万全准备。

第6页共45页.

——中共中央(1949年2月3日)

A.转战陕北,保存军队有生力量

B.战略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C.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D.渡江作战,将革命进行到底

30.1949年7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中写道:“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

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不可避免的。”信中“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主要是指()

A.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被粉碎

B.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开始了战略进攻

C.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主要因为()

A.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B.外国列强的棉纱在中国大量倾销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

32.创办于上海的《万国公报》对近代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

如下表:由此推断()

1880—1889年1890—1899年1900—1907年

禁止缠足(篇)31117

兴女学(篇)5617

绍外国妇女(篇)22922

A.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妇女地位

B.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日趋重视

C.晚清政府允许知识分子言论自由

D.在知识界的猛烈抨击下,清政府被迫革除封建陋习

第7页共45页.

33.它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与不断增强的世界解放运动力量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

革命的中心将转移到东方——中国和东南亚,为社会主义国家体系的不断形成做出了显著的责献。材

料中的“它”是指()

A.新中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胜利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34.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各界群众从1951年6月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许多群

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

这反映了()

A.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B.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D.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35.热播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为争

取胜利,用青春和热血捍卫军人荣耀的感人故事。剧中一闪而过的冰雕连是整个长津湖战役中最令人

印象深刻的画面。它生动诠释了()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B.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C.伟大国际主义精神D.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3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无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

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A.召开政协会议和通过《共同纲领》B.实行一五计划和开展三大改造

C.进行了抗美援朝和开展土地改革D.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37.“各个村子早已组成了没收队伍,在农协委员的率领下,在农民的簇拥下,兴高采烈地涌向地主家

去,将耕牛、农具、家私、衣物通通没收……镰刀声和人们的欢笑声在田野中洋溢。欢笑声不仅是因

为有一个好收成,而且主要是土地还了家,庄稼汉真的成了土地的主人。”该材料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土地改革的开展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38.“在这轮红日(新中国)诞生之时,之前遗留下来的工业数量极少,且70%集中于东部沿海狭长地

带……到了‘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设在了内地,694项重点工程中70%设在了

中、西部。”这说明“一五”计划()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体系全面建立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工业布局得到调整

第8页共45页.

39.以重工业为核心是这一时期工业化的鲜明特色,由于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十分薄弱,苏联式的工业

化道路能帮助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快速建立全面工业化的基础,将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

化的工业国。材料中的“这一时期”是()

A.土地改革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D.“大跃进”时期

40.下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图片反映的“1919年”“1936年”“1952年”出现三次高潮的共

同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鼓舞B.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D.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41.下图是现代画家吴静波在1956年创作的《竞赛》,它再现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场景。这幅画反映了

()

A.农业合作社的集体生产B.土地承包经营后的丰收

C.人民公社社员的劳动D.生产大队里的分工协作

42.2022年3月的连云港“新冠肺炎、戴口罩、核酸检测”成了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

是()

A.当家做主、合作化、抗美援朝B.代表大会、中国化、和平发展

C.阶级斗争、合作化、公私合营D.大炼钢铁、大跃进、人民公社

第9页共45页.

43.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

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新中国诞生,三大改造完成

C.新中国诞生,香港、澳门回归D.新中国诞生,中共十五大召开

44.下表是1977-1984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猪牛羊肉(万

年份粮食(万吨)棉花(万吨)油料(万吨)农民收入(元)

吨)

197728272205402780117

19844073062611911541355

增幅(%)4420519698160

A.实行土地改革B.建立人民公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增强企业经营自主权

45.1988年后出现了“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现象,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跨越琼州海峡,涌向海南,他们

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闯海人”。这一现象()

A.直接促成最大经济特区的设立B.体现了国家政策强大的导向性

C.成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受益者D.迈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46.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坚持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强大、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体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

合的理论有()

①三民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坚持实事求是B.都属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都指导中国革命D.都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

48.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中华

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第10页共45页.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社会保障制度

49.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吴宏斌在报章撰文:22年来香港的GDP一直平稳增长,2018年为2.66

万亿港元,较1996年升了超过一倍。香港长期保持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的深入B.一国两制的保障C.投资环境的改善D.先

进科技的应用

50.2022年2月28日,中央援港防控专家组抵达香港开展工作,将协助香港特区政府抗疫。回顾历史,

香港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51.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

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许多台湾有识之士也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

这说明

A.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B.文化认同有助于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C.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持续创新力D.“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两岸广泛认可

52.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中国海军()

A.实力增强,跨越重洋B.敢打敢拼,战绩辉煌

C.鹰击长空,战略威慑D.战略裁军,科技强军

5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

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

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构想

54.周恩来说:“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

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这表明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第11页共45页.

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战略合作的外交政策

55.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1月16日上午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的发展进

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习近平指出,“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

基础。回顾历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56.周恩来在评价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某项外交活动时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愿意

跟我们往来了。”这一外交活动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57.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地互动的太空授课,让科学的种子在

学生们,心里生根发芽,也让学生们探索科技的兴趣更加强烈。以下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⑧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太空行走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

58.二十多年前,中国申请加入研制国际空间站,被拒之门外。二十多年后,中国天和空间站核心舱

发射升空,17个国家向中国申请入驻空间站。从被“拒之门外”到如今“敞开大门”,中国航天向着星辰

大海勇敢前行。下列成就与此属一个领域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进行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59.英雄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标杆。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为中国航天事业做

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高铁焊接师,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助力的“大国工匠”李万君;原河北农

业大学教授,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的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李保国。这些

时代英雄共同的精神追求是()

A.科教救国B.献身国防C.报效国家D.消除贫困

60.对下图反映出的信息,概括最准确的是()

昆明到主要城市间铁路列车运行时间变化

第12页共45页.

时间昆明—北京昆明—上海昆明—丽江

2010年33小时22分钟34小时8分钟8小时88分钟

2022年10小时46分钟11小时15分钟3小时2分钟

A.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B.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我国铁路建设的重大成就D.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评卷人得分

一、综合题

1.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

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探索】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行业/变化(%)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52.843.54.5

轻工业29.629.212.8

重工业17.627.325.4

(1)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

【富强】材料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

时间大事

1978党的A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

年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97中共十五大召开,B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第13页共45页.

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C恢复行使主权。

(2)请在表格A、B、C三处填写出正确的内容。

材料三: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涌现的新词

汇记录了下来。

引进新词微波炉、连锁店、香波、派对、卡拉0K…

创造新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人才市场、下海、创收…

——摘编自陈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词汇变异》

(3)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腾飞】

材料四: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

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起点逐步

深入: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

出“一带一路”倡议。

——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4)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是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的?

(6)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里长江第一桥”

第14页共45页.

1954年2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社论指出,祖国的大陆被滚滚的江水隔断,南北交通在这里

受到阻挡……1955年2月,组成了以茅以升为核心的技术委员会,还邀请前苏联桥梁专家组成一个28

人的专家组,提供技术指导,9月1日,工程正式动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修建几乎动员了举国之

力,当地的数十万干部群众,也纷纷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1957年10月15日,大桥正式通车。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

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中国科研人员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一系列新材料、

新技术应运而生。大桥建成通车,恰蓬改革开放40周年。港澳是中国内地第一轮改革开放最近的“目

的地”,首批的4个经济特区中3个都建在了大湾区,这里堪称中国改革开放真正拉开序幕的地方,大

桥的建成,也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展示。

(1)材料一中的“桥”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一概括该“桥”能够建成通车的原因。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你看到了新中国的哪些变化,请任选一个角度并加以说明。

(3)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不同的“桥”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有何相同作用?

3.北京道路交通的历史与现实。

材料一

元大都作为统一王朝的都

燕蓟地区是秦汉帝国通往东金朝定都中都后,以其为中

城,由以前的区域交通枢纽上升

北道路的中枢,主要服务于军事心修整北方主干道。金中都作为

为全国交通中心。每年有数百万

活动。以交通为基础,燕蓟地区当时北方的统治中心,城市人口

石粮食和物资通过漕运从江南运

商贸活跃,进一步巩固了其北方日益增多,为满足中都对粮食的

抵大都,运河成为维系都城政治

军事重镇的地位。需要,金朝开始建设运。

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大动脉。

秦汉时期——燕蓟地区金代——金中都元代——元大都

第15页共45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填写以下北京城市地位变化示意图。说明北京城市发展与交通之间的关

系。

秦汉时期:北方军事重镇→金代:①→元代:②材料二1865年,英国

人最先在宣武门附近修建了一条500米长的铁路。后来,李鸿章等官员多次提出在北京修建铁路的重

要性。清末,京奉、京汉、京张铁路先后通车,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以前从北京至汉口走

驿路要27天,铁路建成后,从北京至汉口乘火车只需两天半。铁路还逐渐成为南北运输的主力,改变

了此前主要靠河运和海运的局面。1915年,为通行便利,北京修建环城铁路。

——摘编自陈双辰《古都之承》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近代北京铁路建设的背景。概括近代北京铁路建设的影响。

材料三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部分)比例统计

年份公共电汽车地铁小汽车出租车自行车

198629.3%5.2%0.4%65.1%

200027.3%24.0%9.0%39.7%

200624.4%5.8%31.6%8.1%27.7%

近年来,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是公共交通分担率不高,作为应对措施,北京近年来大力

发展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到2021年底,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达783公里,到2025年预计

达1600公里。——摘编自毛保华等《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历史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说出1986-2006年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的主要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或城市发展,

对居民的出行方式提出建议。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16页共45页.

材料二从“泥巴墙,茅草房,支口锅,铺张床”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吃不愁、穿不愁,扒掉瓦房

盖洋楼”;从“交通基本靠走”到如今老百姓的生活“安”上了车轮——大街小巷明显增多的公交车、出租

车,尤其是私家车的逐年增多,方使了人们的出行;从“通讯基本靠吼”到2016年底全国电话用户总数

为15.3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3.2亿户。通信领域的变化,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

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的发展变化。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主要原因。

(3)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任举一例家乡的发展成就,并谈谈你的感悟。

5.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从远古时代走到现代化的北京城,见证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

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的文献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朝初年的燕国。由于时间久远,周武王赐封召

公的封地究竟在什么位置,以前一直存在疑问。堇鼎1974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为西周早期青铜

器,鼎高62厘米,重41.5公斤,内壁铸有铭文4行26字,记载了堇奉燕侯之命去宗周向召公奉献

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之事。填补了文献史料对西周燕国记载的不足,进一步证实了北京房山琉璃河

地区就是当时古燕国的始封地。堇鼎当之无愧地成为北京城历史之源的见证。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堇鼎铭文内容印证的西周治理地方的制度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堇

鼎发现的意义。

材料二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

遭受的国耻。1900年,列强再次侵入北京。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

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

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

第17页共45页.

(2)材料二的史实反映了中国遭受了哪次战争的屈辱?结合所学知识,该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

材料三(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

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

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说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体现了怎样的理念?并进一步概括冬奥会的举办对北京乃至

中国带来了哪些深远影响(不得摘抄原材料)?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有3500多亿元,以当年的9.6亿国人计算,平均到

每人每天还不到一块钱。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票证是当时短缺经济的

生动写实。街面上整齐划一的蓝白灰着装,更反映出人们物质生活的匮乏。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编写《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二那时候,从国际范围来看,也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机会:许多西方国家随着新一轮

科技革命的兴起,产业结构正处于大调整的过程中,许多生产设备和资金闲置,市场萎缩,需要寻求

出路,愿意同新中国打交道;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调整的机会,引

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引起全世界的注意,被称为亚洲的“四小龙”。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材料三国内生产总值(万亿美元)

第18页共45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经济落后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主要成就。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电话用户总数达21.8万,电话普及率仅为0,05部/每百人,到

1978年,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93万户,电话普及率增至0.4部/每百人,到2018年年底,全国电话用

户规模达17.5亿户,用户规摸居世界第一。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达1.8亿,是1949年的836倍,

年均增长10.2%;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5.7亿.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报告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通信行业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走过从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创新的历程。通

信业的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年通信业发展突飞猛进》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通信领域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三,说说改革开放后中国通信领域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3)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通信业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第19页共45页.

8.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其演变与发展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

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城文化带具有中国古代“内边疆”的形态,既是中原王朝的边防带,又是农、牧经济的自

然过渡带……民间自相往来、平等互利的民族互市贸易兴起,结束了明代中前期长城内外的抗争,带

来了长城地带经济的飞跃发展……在此基础上,长城文化带发展并发挥过渡功能,将中原文化过渡到

塞北。正是由于这样深入的民族融合,才有了清代“内边疆”(内边疆:中国范围内各个政权的边疆)

的最终消失。

——摘编自余同元《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

材料二: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

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秦至明后期长城主要功能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中国能修建长城这种

大型工程的主要制度因素是什么?

(2)结合史实说明清代在西南边疆管理上是如何贯彻“因俗而治”这一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的?根

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在边疆治理上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为应对这一新问题,清末哪位湖湘人物在迟暮

之年毅然出兵西北,维护了祖国西北边疆的安全?

9.古往今来,成为强国是许多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回顾历史,一些国家根据国情,采取不同的方式

探索强国之路。

材料一回顾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崛起,在每一个节点上,都用制度加以巩固。英国光荣革命后,

《权利法案》成为对国王权利进行限制的永久见证……法国前赴后继,以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私有财

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新理想推进革命发展,设计国家方向……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独创性地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

见奇迹。至今,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

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材料三150年前,日本遭遇巨大的生存危机时,将此作为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天皇”

开启了富国图强的大幕,从此,日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

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请回答:

第20页共45页.

(1)材料一中《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什么制度?法国通过哪一部纲领性文件提出“人人生

而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新理想”?

(2)根据材料二说出使星条旗在北美上空飘扬的战争名称。“拯救了美国”的战争在美国历史上起到了

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开启日本富国图强大幕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4)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强国之路。

请举出中国近代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探索。上述“探索”最终皆以失败告终,从探索结果中你

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案】(1)君主立宪制;《人权宣言》

(2)答:独立战争;

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

题;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答出两点

即可)

(3)明治维新;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答出一点);

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在大革命中提出了《人

权宣言》提出了“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新理想”。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独立战争使美国获得了民族独立,从此星条旗在北美的上空飘扬;根据“是

林肯拯救了美国可知“拯救了美国”的战争使南北战争,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

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为

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开启日本富国图强大幕的是明治维新;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向西方学习,

探索救国、强国之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探索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它们的失

败表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第21页共45页.

10.阅读下面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节选),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节速)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如果把以上11件大事作为一个学习单位,请为这个学习单元拟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2)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并加以说明。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晚清时期中国翻译西方各类书籍统计表

时间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其他

1860-1899年22.16%29.19%40.54%8.11%

1902-1904年61.02%21.09%10.55%7.34%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材料二

《民报》《青年杂志》

第22页共45页.

材料三在近代中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相应地形成了各类社会思潮。一方面,这些社会思潮促

进了社会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促成了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另一方面,这些社会运动又反作用于社会思

潮,进一步扩大了社会思潮的影响范围和力度。——摘编自王云鹏《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历史演变及

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翻译西方书籍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报》和《青年杂志》分别与哪两次近代化运动有关,分

析这两本杂志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

(3)根据材料二,概括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主科学思潮—五四

运动—社会主义思潮”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12.“民主”一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

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

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材料二:乾隆、嘉庆年间,汉学进入鼎盛时期…学术特征,一是以对文献材料的搜集、整理、排

比、辨伪、考证为主要工作,二是在研究中广泛运用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辨伪学、音韵学、训

诂学、金石学等学科知识为辅助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清廷的文化高压政策有关,但学者沉溺于

别有洞天的考据世界不能自拔,自身也有责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就在康有为、梁启超师徒联合各省举人公车上书的这一年,兴中会计划在广州起义,陆

皓东还为革命者设计了一面青天白日旗,但由于计划的泄露而夭折,因这次起义而牺牲的陆皓东等人,

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批先烈。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黄宗羲对“罢相”持什么态度?他认为“罢相”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汉学兴盛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分析当时康有为、陆皓东等知识分子面临的时局状况。二人不同的做法对中

国近代的民主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3.材料一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左宗堂等都是在洋务运动中有卓越表现的大臣,他们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

第23页共45页.

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中央没有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致使洋务派的政令不通,洋务

运动步履维艰,难成大业。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二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初,资金紧张,李鸿章多次指示拨借官款。盛宣怀在轮船招商局主事期间,

挑选亲信任各种职务,而不是以“商场”规则以股份多少或才能高低任用人员。其利润很少用来进行资

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管理者想方设法“分红”。户部不断要求核查招商局账目,1891年盛宣怀每年向

官方"“报效”十万两。

——拽编自庄振华《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比较》

材料三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

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四1889年,为了筹建汉阳铁厂,张之洞电驻英公使薛福成购炼钢厂机炉,英国工厂主回答说:“欲

办钢厂,必先将所有之铁、石、煤、焦寄厂化验,然后知煤铁之质地如何,可以炼何种之钢,即以何

样之炉,”张之洞大言日:“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览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

一分可耳。”英国工厂主只得从命。结果,机炉设在汉阳,铁用大冶的,煤用马鞍山的。马鞍山的煤,

灰矿并重,不能炼焦,不得已只好从德国购焦炭数千吨。1890~1896年,耗资560万两,还没有炼成钢。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任选上述材料中的两个,分别概括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2)在你概括出的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中,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

体系;而这种政治秩序由于是基于传统的“王者无外”、“怀远以德”的观念,没有任何侵略性,但它却没

有让中国走向世界。

材料二如下图片。

第24页共45页.

图一图二

材料三2021年4~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讲

话、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

(1)结合所学,分析郑和下西洋“没有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理由。

(2)图一漫画反映的事件与哪场战争有关?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从图一到图二发生

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自1分)高

材料一

文献1文献2文献3

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

(政治局)扩大会一致

产党;

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

二、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