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51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冬泳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因其独特的健身效果而备受关注。冬泳过程中,运动员生理上不可能出现的变化是()A.产热量始终多于散热量B.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C.物质氧化分解加快,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多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变化,同时含有体温调节中枢2、小肠内氨基酸被人体所吸收并转化为组织细胞内蛋白质的过程中,共穿过的单层磷脂分子层数是()A.4B.8C.7D.14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会出现在正常人的内环境中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C.人体的脑组织细胞内液中O2与与CO2的比值大于组织液中的D.人体的血浆中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及果糖等物质4、如图为神经与肌肉的连接示意图,f所在的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b;c为相邻的神经元;g的神经纤维搭在肌肉上。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刺激肌肉后,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d点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B.刺激d点引起的兴奋使膜外电位由正变负C.若b为抑制性神经元,刺激a点,则c神经元膜外为正电位D.某物质由f释放后被肌肉接受,可使肌肉收缩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假设鹰的食物来源中,蛇和野兔分别占1/5;4/5,那么如果青草增加M千克,鹰的体重至少增加多少千克()

A.M/280B.M/400C.7M/1000D.11M/375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所有生态系统必须有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才能维持其稳定。

③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7、下表是调查野山羊种群生存羊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存活数(只)

1000

801

789

776

764

734

688

640

571

439

252

96

6

3

死亡数(只)

199

12

13

12

30

46

48

69

132

187

156

90

3

3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9、将单位时间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作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个营养级。10、生态系统:由_______和它的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11、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样起作用的吗?_______________在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吗?_______________试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12、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1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14、某地经过开垦后;荒山变为树林,注地成为鱼塘。下图表示某鱼塘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和山脚种植了不同的树木;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树林中,A和B两种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乙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3)若鱼塘的环境条件不变;经过捕捞后,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鱼塘生态系统需要人工不断地添加饲料以维持其正常功能,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5、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2题,共8分)16、当人体皮肤创伤;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免疫过程如下图所示。

(1)图中所示为特异性免疫过程的__________免疫。

(2)细菌作为抗原进入内环境后;可被①________细胞识别;吞噬、处理,与该细胞合成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移动到细胞表面呈递给辅助T细胞。

(3)B细胞与抗原结合后被致敏,在一些淋巴因子(如图中IL-2)的协助下,分裂、分化成[]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前者分泌大量的[]________进入到血浆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应答。17、马拉松长跑是非常普及的长跑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跑步过程中,机体依靠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运动,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伴随着一声枪响,运动员迅速从起点起跑。耳蜗感受到声波震动,产生神经冲动引起神经元Na+通道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转变为______;同时促进突触前膜释放_____;使肌肉细胞迅速收。

(2)在长跑过程中,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产生更多热量。甲状腺激素可与多种细胞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若对应受体受损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则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在长跑过程中,若运动员不慎摔倒导致下丘脑部分受伤,其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请分析出现该症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在长跑过程中,胰岛素的分泌除直接受血糖浓度的调节外,还受到下丘脑的调节,该过程体现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5分)18、人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血糖升高等特征。请分析回答问题。

(1)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其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

(2)有人推测电刺激交感神经后会引起肾上腺髓质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使心跳加快(心率升高)。现提供多只生长状况;大小均相似的家兔,蒸馏水,生理盐水及必要的用具,请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

第一步:将多只家兔均分为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剥离出甲组家兔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未切断并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电刺激甲组家兔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立刻用等渗溶液提取其肾上腺髓质组织液并制成提取液。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适当时间后又测定这两组家兔的心率。若____________,则推测正确。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6分)19、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________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__________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__________细胞群。

(3)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___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_________死亡。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_____传送与_____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5)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__________。20、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②③④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兴奋在突触后膜传递时信号的转换是_______________。

(2)“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③的细胞体;而②及脊髓_____(填“受到”或“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对刺激_____(填“有”或“无”)感觉。

(3)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该科研小组将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给e点一个强刺激,乙电流计指针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将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若给b点一个强刺激;动作电位将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4)该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图中e点与d点间的突触间隙处,在b处刺激;预计d所在的神经元将发生_____。

(5)如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中的乙表示效应器;它是由_____组成的。图2中的结构f在兴奋传递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6)据图3分析;神经纤维上的兴奋可以进行双向传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7)某同学曾到医院取指血进行化验,采血针头刺破手指皮肤时感到疼痛,但他并未缩手,这说明_____。21、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HIVs),这种物质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捕食者,夜间又能够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产生的HIVs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信息,该物质可通过影响蛾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填种群的特征)而降低虫害,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

(2)蛾幼虫的捕食者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其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研究者发现,只有蛾幼虫的口腔液才能引起损伤的烟草植株产生和释放HIVs,而人为损伤的植株是不产生和释放HIVs的。请用人为损伤的烟草植株进行实验,以验证上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即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分析】

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低温环境中;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增加机体的产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维持机体的水分平衡,寒冷时机体的消耗能量增加,血糖相对升高以增加能量供应。

【详解】

A;人通过调节;在不同环境中维持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维持体温正常,A错误;

B;环境温度较低;通过调节,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B正确;

C;环境温度降低;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体内的物质氧化分解加快,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多,C正确;

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可以感受体温的变化,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的过程,明确体温是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2、D【分析】【分析】

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1层生物膜为两层磷脂分子。

【详解】

小肠吸收氨基酸的过程:肠腔中的氨基酸经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层膜)+绒毛内毛细血管壁细胞(一层细胞;2层膜)+组织处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7层膜;而1层膜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所以共穿过14层磷脂分子层。A;B、C错误,D正确。

故选D。3、A【分析】【分析】

内环境也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水肿是组织液增多,减少来,促进走,会消除水肿;O2与CO2过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详解】

A.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是机体合成的两种糖蛋白;存在于人体血清等内环境中,A正确;

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错误;

C.人体的脑组织细胞内液中O2与CO2的比值小于组织液中的才有利于气体交换;C错误;

D.果糖属于单糖;人体的血浆中可能出现果糖,但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D错误。

故选A。

【点睛】

明确内环境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A【分析】【分析】

1;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

2;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

【详解】

A;f与肌肉部位构成了突触结构;在突触结构处兴奋传导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具有单向性,因此d点处不可检测到电位变化,A错误;

B、刺激d点引起的兴奋,由于Na+内流;使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正确;

C、若b为抑制性神经元,刺激a点,会传导到神经元b,神经元b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下一个神经元c产生兴奋,即神经元膜外为正电位,C正确;

D;f与肌肉部位构成了突触结构;某物质由f释放后被肌肉接受,可使肌肉收缩,D正确。

故选A。5、A【分析】【分析】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食物链越长,能量流动时损失的能量就越多。

【详解】

图中的食物链由2条:青草→昆虫→蛇→鹰;青草→野兔→鹰;鹰的食物来源中,假设蛇和野兔分别占1/5;4/5,那么如果青草增加M千克,鹰的体重至少增加X千克,“至少”我们按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按10%来算,那么鹰增重X千克需要青草的能量为:x/5÷10%÷10%÷10%+4x/5÷10%÷10%=M,280X=M.X=M/280。

故选A。6、C【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

【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两部分;①错误;理论上,生态系统只要有生产者、分解者就可以能持其稳定,②错误;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都不断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特点是具有全球性,③正确;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④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不属于信息传递,⑤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且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稳定,⑥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B【分析】【详解】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7岁(平均生理年龄平均生理年龄)以后大量死亡,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应为凸形以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应为凸形(类型Ⅰ),该生物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B错误。故本题选B。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金字塔多四~五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11、略

【分析】【详解】

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这是有道理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解析】是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14、略

【分析】【分析】

通过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示意图和不同营养级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来回答相应的生态学习题。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的现象称作群落的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关系;能量的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呈现相对平衡时,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1)在不同水平位置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称作群落的水平结构,山顶和山脚是不同的水平位置,因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获利,彼此对对方有利的生物关系。

(2)根据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分析;对于一个生物的同化量(乙)而言,其能量的流动方向有: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流向丙和丁),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除此以外部分的能量未被利用。

(3)种群S型增长的K值称作环境容纳量;影响S型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包括食物;水、天敌、栖息地空间等),与此时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因此若环境不变捕捞前后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

(4)鱼塘生态系统中因捕捞造成大量鱼类生物输出;因此对于输入的能量和物质都要增大,持续不断地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点睛】

本题是生物的生态学知识点的考察,通过能量金字塔来完成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的相关问题,难度适中,多为一般性的概念考察,在做题时需要通过题干与知识点结合来处理具体的问题。【解析】水平(空间)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传递给丙和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不变环境条件不变,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由于捕捞造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出大于输入,所以要不断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以维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5、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四、非选择题(共2题,共8分)16、略

【分析】【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体液免疫过程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图示中的⑧为抗体;可见,图中所示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主要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来消灭抗原,这种免疫属于体液免疫。

(2)①是吞噬细胞(巨噬细胞)。细菌作为抗原进入内环境后;可被吞噬细胞吞噬,经过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

(3)B细胞与抗原结合后;在一些淋巴因子的协助下,增殖分化成[⑥]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⑦]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的[⑧]抗体进入到血浆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应答。

【点睛】

以图示中的“文字信息和箭头指向”为切入点,围绕“体液免疫过程”的知识明辨图中数字所示细胞的名称,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解析】体液吞噬细胞(巨噬细胞)⑥效应B细胞(浆细胞)⑦记忆(B)细胞⑧抗体17、略

【分析】【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所致,受刺激后,Na+通道打开,引起Na+内流;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

(1)耳蜗感受到声波震动,产生神经冲动引起神经元Na+通道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转变为内正外负;同时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使肌肉细胞迅速收。

(2)在负反馈调节中;甲状腺激素会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若对应受体受损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则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故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

(3)在长跑过程中;若运动员不慎摔倒导致下丘脑部分受伤,由于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下丘脑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较少,尿量增加,失水量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

(4)在长跑过程中;胰岛素的分泌除直接受血糖浓度的调节外,还受到下丘脑的调节,说明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者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兴奋的产生、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的功能、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难度不大,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解析】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增多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下丘脑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较少,尿量增加,失水量增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者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五、实验题(共1题,共5分)18、略

【分析】【分析】

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等量原则等。本实验需要验证电刺激交感神经后会引起肾上腺髓质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使心跳加快(心率升高),因此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进行电刺激,因变量是心率变化。

【详解】

(1)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其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大致过程为:在神经调节过程中,人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情况下,下丘脑兴奋,通过交感神经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使其分泌肾上腺素。

(2)本实验需要验证电刺激交感神经后会引起肾上腺髓质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使心跳加快(心率升高),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进行电刺激,因变量是心率变化,所以处理自变最前应先测定并记录乙、丙组家兔的心率。变量控制如下:电刺激甲组家兔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并制备提取液(可能有某种物质),注射到乙组家兔体内(进行电刺激),内组家兔作为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未进行电刺激),一段时间后,检测乙组家兔和丙组家兔的心率。若乙组家兔注射后与注射前心率之差明显大于丙组家兔,说明电刺激交感神经后会引起肾上腺髓质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使心跳加快(心率升高)。故可设计实验如下:

第一步:将多只家兔均分为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剥离出甲组家兔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未切断并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

第二步:分别测定并记录乙、丙组家兔的心率。

第三步:电刺激甲组家兔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立刻用等渗溶液提取其肾上腺髓质组织液并制成提取液。

第四步:将提取液注射到乙组家兔体内,将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到丙组家兔体内,适当时间后又测定这两组家兔的心率。若乙组家兔注射后与注射前心率之差明显大于丙组家兔,则推测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条件的相关知识,难点在于实验的设计,关键在于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变量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预测。【解析】神经调节分别测定并记录乙、丙组家兔的心率将提取液注射到乙组家兔体内,将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到丙组家兔体内乙组家兔注射后与注射前心率之差明显大于丙组家兔六、综合题(共3题,共6分)19、略

【分析】【分析】

由图1可知;TCR是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可以识别肿瘤抗原。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T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

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详解】

(1)抗原属于大分子物质;抗原递呈细胞通过胞吞摄取肿瘤抗原,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引起T细胞的增殖分化。

(2)图1中;T细胞通过表面的TCR识别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其中的效应T细胞会攻击肿瘤细胞,引起其裂解死亡。

(3)效应T细胞通过TCR特异性识别携带同种肿瘤抗原的肿瘤细胞;该过程具有特异性。由图可知,效应T细胞可以分泌毒素,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

(4)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故可以通过注射抗PD-L1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逃逸通路。抗PD-L1抗体进入人体后,通过体液运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结合,从而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5)由于单克隆抗体是利用鼠的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产生;对人来说是异物,将该单克隆抗体注入人体后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为了降低免疫排斥,需要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成人抗体区段。

【点睛】

由图分析可知,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即通过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T细胞的攻击,故可以用抗PD-L1蛋白或抗PD-1蛋白的抗体进行治疗。【解析】(1)胞吞。

(2)分化记忆。

(3)特异裂解。

(4)体液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

(5)降低免疫排斥20、略

【分析】【分析】

1.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其中,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图中反射弧包括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共由3个神经元组成;

2.反射弧中各部分的判断方法:

(1)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

②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2)和传入神经相连的是感受器;和传出神经相连的是效应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之间的是神经中枢;

3.神经细胞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

(1)反射弧中感受器与传入神经相连;传入神经上具有神经节,因此①为感受器;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的部位会由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膜外电位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兴奋在突触后膜传递时信号的转换是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2)依据题意;病毒感染了传出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