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案:1.4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_第1页
2021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案:1.4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_第2页
2021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案:1.4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_第3页
2021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案:1.4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_第4页
2021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案:1.4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皇权和中心集权制度的强化[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生疏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进展的影响。一、明朝内阁制的建立1.废丞相:明太祖下令革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作为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由六部尚书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2.内阁的设置与进展(1)明太祖仿宋制,设立殿阁高校士等作为顾问机构。(2)明成祖选拔翰林院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重务,内阁制度正式确立。(3)随着阁臣的官秩不断提高,逐步取得了票拟权。从今,内阁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心机构。[解读与点拨]票拟、批红:票拟,也称票旨、条旨,即内阁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疏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上,供皇帝参考接受。皇帝用朱笔批示,称“批红”,也称“朱批”。在明成祖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任之他人”。而明中期以后,内阁大臣便拥有了票拟的权力,说明内阁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了。但票拟是否算数,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朱批。3.内阁的地位:明朝的内阁始终是一个由皇帝的顾问班子派生的内侍机构。它的毁灭,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心集权制度。深化探究材料一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比方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思考(1)明太祖所总结的历代设丞相的弊端是否正确?为什么?(2)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朝廷总之”的精确     含义是什么?答案(1)不正确。由于前朝专权乱政的根本缘由在于封建专制制度下的皇权至上。(2)朱元璋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导致政局不稳。皇帝总揽。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思考(1)明朝内阁是何时毁灭的?为什么阁臣拟旨“无不惴惴惧者”?(2)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就是宰相,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案(1)明成祖时毁灭的。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生怕不符帝意。(2)不正确。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打算,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接受最终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1.清初的政体:入关前,以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中枢机构。入关后,仿照明朝制度,设立内阁负责票拟,并向六部传达皇帝的诏令。2.康熙帝改革:设南书房,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和南书房三个辅政机构,它们相互制约,最终集权于皇帝。[解读与点拨]插图“清朝军机处”、“清乾隆朝廷寄”解读:由教材“军机处”插图可以看出军机处设施简陋,这反映了军机处人员少,机构简洁的特点。“廷寄”制度反映了军机处上传下达的职能以及办事效率高、处事机密的特点。3.雍正初年:军机处的设置(1)职责:设立之初特地处理有关前线的奏报和诏令。不久,扩大处处理全国的其他事务。军机大臣必需秉承皇帝旨意行事。(2)特点:人员精干;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3)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展到顶峰。[概念辨析]明朝内阁与军机处的区分明朝的内阁在确定时期是有决策权的,是可以打算国家政务的,明朝的内阁首辅在某种程度上是行使相权的。清朝军机处则纯粹是一处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完全在皇帝手中。深化探究材料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思考军机处的设置有何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答案(1)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加强。(2)不同意,由于军机大臣必需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1.对边疆把握的加强(1)对蒙古:明成祖时,蒙古地区部落接受明朝的封号。(2)对东北:明朝设奴儿干都司进行管辖。(3)对西藏:明朝制定了僧官制度,修通了四川到西藏的驿道。(4)清朝确立了册封制度和驻藏大臣制度。(5)对新疆:清乾隆帝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2.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括南沙诸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进展和巩固。[归纳总结]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进展。如行省制度、选官制度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进展。(2)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3)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深化探究材料一乾隆年间,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这个制度规定,由驻藏大臣主持,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将几个“灵童”的姓名和生辰分别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内,让喇嘛当众诵经掣签打算。材料二从1762年起,清朝间续调遣大批军队进驻新疆。永久驻军的官兵携带家眷,主要来自东北、河北等地的达斡尔族、满族等。思考清朝为加强对西藏、新疆地区的管理实行了哪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措施:①确立了藏传佛教首领经中心册封的制度,设驻藏大臣。②平定新疆地区回部贵族叛乱、设伊犁将军。(2)影响:①加强了中心对边疆地区的把握和管理,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进展,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②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材料中的“高皇帝”应当是指()A.汉高祖B.明太祖C.宋高宗D.唐太宗答案B解析明朝时明太祖下令罢除丞相职位,成为定制。2.“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D.胡惟庸集团答案B解析朱元璋要废除的是对皇权构成威逼的宰相制度,而不是仅限于胡惟庸本人或者胡惟庸集团,故B项为正确选项。3.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多达1460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后来明成祖朱棣实行的措施是()A.设立中朝B.设立丞相C.设立内阁D.设立军机处答案C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重要政务都要由皇帝亲自处理,由于事务繁多,皇帝不行能一一亲自裁决,为此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4.“(封函传递迟速)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即此一事,已为前代未有者。”按这样的方式和速度传达皇帝“谕旨”的是()A.唐朝的尚书省 B.明朝的内阁C.清朝的军机处 D.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答案C解析从材料内容可知皇帝旨意直达地方没有中间程序,说明白军国大事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体现了清代军机处的行政特点。5.据清《养吉斋丛录》载: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这是说军机处()A.效率高 B.机构干练C.保密性强 D.决策权有限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关于“不准”的很多规定,体现了军机处保密性强。D项与军机大臣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不符。探究思考1.提示(1)特点:皇帝大权独揽。(2)异同:材料一认为君主独揽大权;材料二认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的权力并非完全是不断加强的。理解:在承认皇权至上的前提下,认为皇权不行避开地要受到一些制约。2.提示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主管全国政务,位高权重,自然构成对皇权的潜在威逼。为了巩固君主专制,西汉武帝通过设内朝、外朝,东汉通过扩大尚书台的权力牵制宰相,以达到减弱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同列宰相,共同议政,三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元形成二府制,减弱了宰相职权,使皇帝集权更加强化。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3.提示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和进展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心集权的加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展,例如秦朝、汉朝、隋唐、元朝以及明清时期,有强大的中心集权,就能保证对边疆、对少数民族的有效管理。这就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展又能促进中心集权的进展。相反,中心集权减弱时期,政权分立、社会动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展就受到影响。例如,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时期。[基础达标]1.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令户部尽速调度粮草,以备部队急用。幕僚依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答案D解析认真阅读材料,可以看出皇帝直接掌管六部,这是在明朝朱元璋废丞相之后毁灭的现象。2.某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A.汉代内外朝制度 B.唐代三省制度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答案D解析君相冲突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冲突,趋势为“独相制——群相制——无相制”,明代废除丞相,为挂念政务,设置殿阁高校士,后正式设立内阁高校士开头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3.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由于()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丞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答案C解析解题时要找到关键词句:内阁不是中心一级行政机构;内阁学士也不是行政官员,不同于丞相,实权在皇帝手中。这些关键词句说明白没有丞相后的政府的行政特点,应在明代。4.明代高校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部)之职掌,终以贾祸。”下列观点与材料相符的是()A.明代阁臣是位高权重的丞相B.明代阁臣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C.明代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D.阁臣是明代祸乱的根源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可推断出阁臣是皇帝的助手,故B项正确;明代,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皇帝直接掌管六部,故A、C两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5.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认真看。”该诗直接说明白()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依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进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清代军机大臣没有自主权,B、C两项与材料史实不符;D项是军机处设置的影响,材料并不能“直接说明”。故选A项。6.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高校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询问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高校士仍处于公正的地位。这以后的状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高校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举……”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三省制 B.枢密院C.内阁制 D.军机处答案C解析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故可以排解三省制,而枢密院是负责军务的机构,军机处清朝雍正年间始设立。7.赵翼《檐曝杂记》中说:“则军机大臣面呈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这则材料体现的“军机处”的特点是()A.行政效率高 B.机构健全C.人员简洁 D.制约皇权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始密且速矣”可知体现的是军机处行政效率高的特点。8.“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B.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C.军机大臣把握实权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可知军机处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故选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军机处对南书房权力的侵夺,排解B;C项不符合史实;D项虽然符合史实,但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力气提升]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③“制其钱谷,收其精兵”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答案B解析钱穆的观点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①④体现的是减弱相权,加强皇权,符合题意。②是加强中心对地方把握的措施,③是宋太祖减弱藩镇的措施,因此②③是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不符合题意。10.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心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答案D解析政务中心靠近皇帝寝宫,有利于准时给皇帝传达信息。政务中心距离皇帝寝宫的距离,从本质上反映了皇帝对政权把握的力气。1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心政治制度演化的重要特点是()A.中心对官员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D.皇权的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三公坐而论道”“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得跪着说话了”,可知在君权和相权的斗争中,皇权得到不断加强。12.从多民族国家进展的角度看,对清代的边疆政策理解正确的是()A.是清朝贵族对边疆地区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深化B.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展和巩固,值得确定C.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破坏了民族团结,不利于民族融合D.“改土归流”破坏了多民族国家的多样性,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进展答案B解析要站在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各民族团结和共同进展的高度评价清代的边疆政策,不能一看到清政府就否定其一切活动。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4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心、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2)什么人帮忙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3)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答案(1)中心: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2)殿阁高校士。(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解析本题以废除丞相后,皇帝把握军政大权的史实为主题,考查依据材料猎取有效信息的力气。第(1)问应明确奏章由送往中心部门到送往皇宫的变化。第(2)问应结合教材学问回答。第(3)问应明确皇帝亲自批阅奏章,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