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49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是在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2、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汉武帝()A.实行“削藩”B.推行分封制C.颁布“推恩令”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C.自然条件优越D.水利设施兴建4、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建造者是()A.李白B.唐玄宗C.一行D.李春5、唐朝从建立到灭亡共289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玄武门之变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6、进口的大米因口感好、味道香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其实,我国在宋朝时就引进了外国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它引进于A.泰国B.朝鲜C.越南D.印度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示意图的是()A.B.C.D.8、17.2015年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如果提起历史上抗击日本倭寇的是A.康熙大帝B.戚继光C.郑成功D.郑和9、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青铜业发展C.纺织业的发展D.煮盐业的发展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0、半坡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11、“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种状况始于启,从此王位世袭制出现了。()12、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了富饶的粮仓,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13、如果你想了解元大都的繁荣,你可以选择的书籍是《大唐西域记》()14、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北京,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______(判断对错)15、土尔扈特是回族族的分支。16、唐玄宗时的宰相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17、秦朝和商朝共同灭亡的原因是因为暴政。______(判断对错)18、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三、连线题(共1题,共2分)19、连接下列相关的内容战役名称时间成语牧野之战春秋退避三舍城濮之战商朝临阵倒戈长平之战战国破釜沉舟巨鹿之战秦朝纸上谈兵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3题,共18分)20、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两幅图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的什么房屋?说明人类的居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假如你穿梭时光隧道去居住在图一房子的原始居民家中做客,他们会用什么主食招待你?21、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

(1)填写以下字母所代表的名称①运河两端:A________B________②运河四段: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2)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3)大运河的开通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4)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评价隋炀帝开通大运河?2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人是谁?他统治时期的年号是什么?

(2)请你用一句来概括他统治时出现的繁荣局面?

(3)在后来还出现了一次类似的盛世繁荣景象叫什么呢?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相关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解析】【答案】C2、C【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推恩令;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知识。3、A【分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此可知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4、D【分析】隋朝李春在河北赵县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故选:D。

本题考查赵州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解析】D5、D【分析】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故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故选D.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解析】D6、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宋期南方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要求选出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引进地区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北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后来广泛种植于江南地区,提高了水稻产量。选项中,ABD都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正确,故选C。【解析】C7、C【分析】【分析】北宋的控制区域在东南方向;辽的控制区域在东北,西夏的控制区域在西北方向。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契丹族原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在同中原人的密切交往中,他们逐渐学会了农耕,并开始定居生活。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辽、北宋、西夏、金的并立关系。8、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史实的识记。康熙帝曾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郑和是明朝时期进行远洋航行的航海家。郑成功是清朝时期抗击荷兰侵略的民族英雄,他收复了台湾地区。由此看ACD项与题意不符。戚继光是明朝中期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故选B。【解析】B9、A【分析】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故选:A。

本题考查了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解析】A二、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0、×【分析】【分析】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不是半坡人。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11、√【分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王位世袭制。1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点。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占城稻从越南传入,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当时流传着一句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故题目错误。故选F。【解析】F1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可•波罗来华的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判断能力。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在中国的元朝做官多年,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他所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题干“《大唐西域记》”错误,应将“《大唐西域记》”改为“《马可•波罗行纪​》”。故选F。【解析】F14、×【分析】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15、×【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历史知识的储备,不能得出正确答案。土尔扈特是我国漠西蒙古的分支。【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依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不是唐玄宗。故题干“唐玄宗”错误,应将“唐玄宗”改为“唐太宗”。【解析】F17、√【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商朝的暴政,导致了商朝的灭亡。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秦朝和商朝共同灭亡的原因是因为暴政。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相关史实。【解析】√18、√【分析】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在官渡展开决战。战争之前,袁绍拥兵十万,曹操却只有三四万,袁绍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但他却因此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曹操虽然兵力上处劣势,但他派兵袭击了袁军的囤粮处,烧掉其全部粮草。袁军没了粮草,军心动摇,曹军乘机发动进攻,袁绍只能自食其果,败逃河北了。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官渡之战。解题关键是知道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官渡之战。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结果与影响。【解析】√三、连线题(共1题,共2分)19、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与成语故事有关的古代战役名称及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根据教材知识可知,阵前倒戈是指周武王伐纣时的牧野之战,商朝奴隶兵阵前倒戈。退避三舍是晋文公与楚国令尹子玉在城濮之战时避其锋芒的战略退让。纸上谈兵说的是秦赵长平之战时的赵军主帅赵括,形容他只擅长理论,没有实战经验。破釜沉舟是指项羽攻打秦军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命令士兵渡过河后把船都凿沉,把锅都砸坏,不留后路。他用此方法逼自己一定要打赢这场仗,这样部下的士气大增,并且很快把秦军打败。【解析】四、识图题(共3题,共18分)20、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相关史实。半坡居民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屋,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河姆渡居民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具有通风防潮的性能,适应了当地潮湿闷热的气候。题中图一就是半地穴式房屋,图二是干栏式房屋。之前的远古人类一般居住在野外或洞穴里,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建房定居。(2)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居民的相关史实。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中出土了一些粟粒,表明他们已经会种植粟,所以他们会用粟招待你。【解析】(1)图一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图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说明人类由野外洞穴发展到盖房定居。(2)粟21、略

【分析】(1)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图中A处为大运河北端涿郡,B处为大运河南端余杭。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包括四段沟渠,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四段沟渠分别对应C、D、E、F,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2)本题考查的是大运河开凿的相关知识点。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促进南北政治以及经济文化交流,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通知,隋炀帝时期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3)本题考查大运河开通的意义。大运河开通后,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4)本题考查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全面评价。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全面分析,​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