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科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51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利用熟石灰做建筑的胶结材料;是因为熟石灰能够和空气中的一种气体反应生成坚固的碳酸钙,这种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小宇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磁铁来检验某种金属是否是铁,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交流评价B.获得结论C.设计实验D.提出问题3、对于化学方程式rm{C+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CO_{2}}表示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rm{C+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
-}}{;}CO_{2}}rm{(}A.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B.碳加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每rm{)}份质量的碳和rm{1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rm{32}份质量的二氧化碳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rm{44}4、下图rm{A}rm{B}rm{C}rm{D}分别是实验室里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B.C.D.5、rm{15.}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rm{(}rm{)}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C.分子一定比原子大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6、如图所示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rm{(}rm{)}A.
我是紫红色的固体B.
我在天然界硬度最大C.
我会生锈D.
为在常温下是气体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A.分子rm{.}原子rm{.}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8、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就是与变化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9、如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XYZA溶质溶液溶剂B悬浊液乳浊液混合物C压力支持力浮力D饱和溶液稀溶液浓溶液A.AB.BC.CD.D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A.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B.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C.提高通风能力。
D.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尽。
11、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所以才能被电解。
B.电解水时水分子被破坏。
C.水通电分解是物理变化。
D.氢原子和氧原子是电解水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2、化学方程式:2Mg+O22MgO读作()A.镁与氧气混合可得氧化镁B.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C.2个镁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氧化镁分子D.在点燃条件下,每48份质量的镁跟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13、某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是物理变化。
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新的气体生成。
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瓶内压强减小。
14、下列文字表达式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镁+氧气氧化镁。
B.铜+氧气+二氧化碳+水→碱式碳酸铜。
C.葡萄糖+水→葡萄糖水。
D.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锂广泛应用于电池;贮氢等领域;如图表示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B、C、D、E中______(填编号)属于同种元素,______(填编号)属于离子;
(2)用化学符号表示:①锂离子______,②两个锂原子______.16、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能量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和电能.17、下列展品制造时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rm{(}填序号rm{)}rm{A.}用岩石打制石器rm{B.}用泥土烧制青瓷烛台rm{C.}用玉石雕刻玉印18、用化学符号填空.
rm{(1)2}个氮原子______;rm{(2)}铁离子______;
rm{(3)}地壳中最多的元素______;rm{(4)}氧化镁中镁元素显rm{+2}价______;
rm{(5)}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______;
rm{(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19、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rm{+}水rm{隆煤}淀粉rm{+}氧气,则生成的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20、如图,将若干克萌发的种子放入广口瓶中以测其呼吸作用rm{.}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______,放出______rm{.}所以;呼吸作用属于______变化。
rm{(2)}测定过程中,rm{U}型管______管rm{(}填rm{A}或rm{B)}中的液面下降;原因是______.
rm{(}提示: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rm{)}21、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地震频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地震发生的成因很复杂,据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泼的物质有CO2;氢等.
(1)孕震过程中;在地壳的岩层中碳酸盐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CaCO3CaO+CO2↑MgCa(CO3)2MgO+CaO+2CO2↑这两个反应均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
(2)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一般认为,在高温下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FeO)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是三氯异氰尿酸(又称高氯精),化学式为C3O3N3Cl3高氯精由____种元素组成,高氯精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22、现有H、C、O、Ca、Na五种元素,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化学式。(1)一种具有还原性的气态化合物;(2)常用于中和土壤酸性的一种碱;(3)可用于作食品干燥剂的一种金属氧化物;(4)其水溶液呈碱性的一种碳酸盐。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4题,共8分)23、合理利用与开发能源,增强安全意识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rm{(1)}海底“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________。rm{(2)}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3)}在实验室里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_________灭火,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是小明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再进行过滤的操作。
rm{(1)}图中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rm{(2)}图中还有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3)}发现滤液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如图为小明同学在进行过滤实验时的操作图。
rm{(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rm{a}______rm{b}______rm{c}______
rm{(2)}请指出该同学的三处错误操作。
rm{垄脵}______rm{垄脷}______rm{垄脹}______.
rm{(3)}若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rm{.}rm{(}写一条即可rm{)}若要得到澄清液体,他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26、已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木块漂浮于50℃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漂浮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
(1)则当时温度的变化是______(填“升温”或“降温”)。
(2)木块在A、B时刻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请对该结论作出解释:______。评卷人得分五、推断题(共2题,共8分)27、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组成:______
结构:______
性质:______
变化:______.28、如图所示有rm{A}rm{B}rm{C}rm{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其中:“rm{隆陋}”表示相互反应,“rm{隆煤}”表示转化方向。在rm{C}溶液中通入rm{CO_{2}}溶液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rm{A}rm{C}与rm{D}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rm{(1)}物质rm{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rm{(2)}写出rm{B隆煤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
A;氧气不能和熟石灰反应;故A错误;
B;氮气不能和熟石灰反应;故B错误;
C;稀有气体不能和熟石灰反应;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可以和熟石灰反应而生成碳酸钙;故D正确.
故选D.
【解析】【答案】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氢氧化钙属于碱类,所以根据碱的化学性质可以知道碱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可以据此答题.
2、C【分析】解:根据题意;可用磁铁来检验某种金属是否是铁,是一个设计实验的过程,在交流评价;获得结论、设计实验、提出问题等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
A;“可用磁铁来检验某种金属是否是铁”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交流评价,故选项错误.
B;“可用磁铁来检验某种金属是否是铁”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获得结论,故选项错误.
C;“可用磁铁来检验某种金属是否是铁”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
D;“可用磁铁来检验某种金属是否是铁”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答案】C3、B【分析】解:rm{A}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法正确,故A正确;
B;碳加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说法错误,因为读法错误,故B错误;
C、每rm{12}份质量的碳和rm{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rm{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说法正确,故C正确;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rm{B}
对于化学方程式rm{C+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CO_{2}}表示的意义,则可知: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每rm{C+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
-}}{;}CO_{2}}份质量的碳和rm{1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rm{32}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等信息.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哪些信息.rm{44}【解析】rm{B}4、A【分析】【分析】A.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装置进行分析;B.根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C.根据验满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注意用外焰加热,管口略向下倾斜,管口堵棉花,故A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故B错误;
C.验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应该伸到集气瓶口,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
D.验证氧气的性质,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反应剧烈,火星四射,热的溅落物会炸裂瓶底,所以集气瓶要留一层细沙或一层水,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故选A。【解析】rm{A}5、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原子的结构、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有的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故A说法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故B说法正确;
C.分子;原子的种类很多;有的分子比原子大,有的分子比原子小,故C说法错误;
D.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是质子;中子和电子;但有的原子没有中子,如氢原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B。【解析】rm{B}6、C【分析】解:rm{A}紫红色固体;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误;
B;硬度大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
C、我会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rm{.}故选项正确;
D、我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rm{.}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进行.【解析】rm{C}7、B【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原子、离子与物质之间的关系。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rm{.}其化学性质是由分子保持的,故B错误;其化学性质是由分子保持的,故B错误;
C、rm{.}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C正确;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故正确。D、
故选B。【解析】rm{B}8、D【分析】解:化学变化过程强调的新物质;不是指不存在,而是相对于反应前的物质在组成和结构上不一样的物质。与具体的颜色或者形态的而变化没有关系,关注内在的组成和结构。
故选:D。
对化学变化的辨析就是建立在对新物质的理解上的;只有准确把握新物质的内涵,才是对化学变化的真正的理解。
新物质是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很困扰学生的一个概念,其实随着学习的深入,通过对化学反应方程式就很好理解了。【解析】D9、B【分析】解:A;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所以溶液包含着溶质和溶剂,溶质和溶剂是并列关系,故A错误;
B;悬浊液、乳浊液属于并列关系;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压力、支持力、浮力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
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关系,故D错。
故选:B。
A;根据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考虑;
B;根据悬浊液、乳浊液属于并列关系解答;
C;根据压力、支持力、浮力都是不同性质的力解答;
D;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关系解答。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常见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依据,并能灵活运用。【解析】B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AC【分析】
A;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故选项正确;
B;瓦斯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错误;
C;提高通风能力可以降低瓦斯的浓度;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故选项正确;
D;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允许的,因为工人在井下作业需要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AC.
【解析】【答案】杜绝明火源;提高通风能力可以防止瓦斯爆炸;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以的.
11、BD【分析】
A;水为化合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不是含有氢气和氧气;故A说法不正确.
B;水分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即该反应中水分子被破坏;故B正确.
C;水分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产生了新的物质,故属于化学变化,故C说法不正确.
D;根据原子的定义可知道;该反应中最小的粒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用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火焰淡蓝色,罩在火焰上干冷烧杯壁有水雾;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CD【分析】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读法错误;
B;“+”应该读作“和”;“=”应该读作“生成”,读法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两个镁原子跟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氧化镁分子,读法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8份质量的镁跟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读法正确.
故选:CD.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解答时要特别注意反应条件、质量守恒定律等方面的问题.【解析】【答案】CD13、BC【分析】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在空中相遇能发生反应产生白烟;说明了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抽去玻璃片后产生白烟;而白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说明氯化氢和氨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白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抽去玻璃片后产生白烟,说明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不能确定是否有气体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生成氯化铵固体,反应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解析】【答案】根据氯化氢气体和氨气两种气体接触产生白烟的事实;结合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等);烟的形成原理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4、AB【分析】
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葡萄糖与水混合形成葡萄糖水的过程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B.
【解析】【答案】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略
【分析】解:(1)B;C、D、E中;D、E的核内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D中核外电子数小于核内质子数,是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锂离子;
(2)①锂离子可以表示为Li+;②两个锂原子可以表示为2Li.
故填:D、E;D;Li+;2Li.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属于离子;
锂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1个锂原子.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解析】D、E;D;Li+;2Li16、略
【分析】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反应往往伴随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放出和吸收.
故答案为:光能;热能.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反应往往伴随能量的变化.
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伴随的能量变化.【解析】光能;热能17、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可以据此答题。【解答】A.用岩石打制石器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用泥土烧制青瓷烛台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用玉石雕刻玉印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rm{B}【解析】rm{B}18、略
【分析】解:rm{(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rm{.}所以rm{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rm{2N}
rm{(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故铁离子可表示为:rm{Fe^{3+}}
rm{(3)}地壳中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符号为:rm{O}
rm{(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显rm{+2}价,故可表示为:rm{overset{+2}{Mg}O}
rm{(5)}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氮气,其符号为:rm{N_{2}}
rm{(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rm{+3}价,氧元素显rm{-2}价,其化学式为:rm{Al_{2}O_{3}}
故答案为:rm{(1)2N}rm{(2)Fe^{3+}}rm{(3)O}rm{(4)overset{+2}{Mg}O}rm{(5)N_{2}}rm{(6)Al_{2}O_{3}}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解析】rm{2N}rm{Fe^{3+}}rm{O}rm{overset{+2}{Mg}O}rm{N_{2}}rm{Al_{2}O_{3}}19、略
【分析】解:假设淀粉用rm{R}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rm{H_{2}O+CO_{2}隆煤R+O_{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方程式没有配平的情况下,rm{R}中一定含有rm{H}和rm{C}元素;也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rm{C}和rm{H}rm{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rm{(}反应物rm{)}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rm{.}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rm{.}据此答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rm{C}和rm{H}rm{O}20、略
【分析】解:rm{(1)}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rm{.}故答案为:氧气;二氧化碳;化学;
rm{(2)}又因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吸收,使rm{A}端的气体压强变小,所以rm{A}端的液面上升,rm{B}端的液面下降.
故答案为:
rm{(1)}氧气;二氧化碳;化学;
rm{(2)B}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吸收,使rm{A}端的气体压强变小,所以rm{A}端的液面上升,rm{B}端的液面下降.
rm{(1)}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rm{(2)}根据氧气被消耗,生成的二氧化碳与rm{K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考虑.
此题考查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种子萌芽所需的条件及呼吸作用造成的现象,同时使学生明白,生化知识相互联系,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解析】氧气;二氧化碳;化学;rm{B}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吸收,使rm{A}端的气体压强变小,所以rm{A}端的液面上升,rm{B}端的液面下降21、略
【分析】
(1)所给的两个化学方程式;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高温下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FeO)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H2OFe2O3+H2;
(3)由化学式为C3O3N3Cl3;三氯异氰尿酸是有碳元素;氧元素、氮元素和氯元素组成,高氯精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12×3:14×3=6:7.
故答案为:(1)分解反应;(2)2FeO+H2OFe2O3+H2;
(3)6:7.
【解析】【答案】(1)所给的两个化学方程式;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高温下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FeO)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Fe2O3)进行解答;
(3)根据三氯异氰尿酸是有碳元素;氧元素、氮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22、略
【分析】根据课本知识可知;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气体,属于化合物,由碳、氧元素组成,所提供的元素中含有碳、氧元素,因此一氧化碳符合题目的要求.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含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因此一氧化碳的化学式表示为CO.②氢氧化钙属于碱,能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由氢、氧、钙三种元素组成,所提供的元素中含有氢、氧、钙三种元素,因此氢氧化钙符合题目要求.1个氢氧化钙分子含有1个钙原子和2个氢氧根,1个氢氧根含有1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表示分子中原子团个数的数字写在化学式中原子团符合的右下角(数字不是“1”时,原子团符号的外面要加上括号),因此氢氧化钙的化学式表示为Ca(OH)2.③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显碱性,属于碱性氧化物,能吸收水分,能作干燥剂,由钙、氧元素组成,所提供的元素中含有钙、氧元素,因此氧化钙符合题目要求.1个氧化钙分子含有1个钙原子和1个氧原子,因此氧化钙的化学式表示为CaO.④碳酸钠属于盐,显碱性,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所提供的元素中含有钠、碳、氧三种元素,因此碳酸钠符合题目要求.1个碳酸钠分子含有1个钠原子和1个碳酸根,1个碳酸根含有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表示分子或原子团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化学式或原子团符号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因此碳酸钠的化学式表示为Na2CO3.【解析】【答案】(1)CO;(2)Ca(OH)2;(3)CaO;(4)Na2CO3或NaHCO3。四、简答题(共4题,共8分)23、rm{(1)CH_{4}}
rm{(2)}乒乓球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rm{(3)}湿抹布rm{{C}_{2}{H}_{5}OH+3{O}_{2}overset{碌茫脠录}{=}2C{O}_{2}+3{H}_{2}O}rm{{C}_{2}{H}_{5}OH+3{O}_{2}
overset{碌茫脠录}{=}2C{O}_{2}+3{H}_{2}O}【分析】【分析】根据甲烷的化学式解答,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酒精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解答。本题考查了化学与能源以及燃烧条件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rm{.}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解答】rm{(1)}甲烷的化学式是rm{CH_{4}}故填:rm{CH_{4}}
rm{(2)}图示实验中,由于乒乓球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乒乓球;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rm{(3)}酒精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以使用湿抹布盖灭,隔绝了氧气,使火焰熄灭,故填:湿抹布;rm{{C}_{2}{H}_{5}OH+3{O}_{2}overset{碌茫脠录}{=}2C{O}_{2}+3{H}_{2}O}rm{{C}_{2}{H}_{5}OH+3{O}_{2}
overset{碌茫脠录}{=}2C{O}_{2}+3{H}_{2}O}【解析】rm{(1)CH_{4}}rm{(2)}乒乓球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rm{(3)}湿抹布rm{{C}_{2}{H}_{5}OH+3{O}_{2}overset{碌茫脠录}{=}2C{O}_{2}+3{H}_{2}O}rm{{C}_{2}{H}_{5}OH+3{O}_{2}
overset{碌茫脠录}{=}2C{O}_{2}+3{H}_{2}O}24、(1)玻璃棒引流
(2)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3)滤纸破损(合理即可)【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过滤操作,根据过滤需要的仪器及仪器的用途、过滤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解答】rm{(1)}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它的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玻璃棒;引流;rm{(2)}图中还有一处错误是漏斗下端尖口部位没有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上,则滤液易溅出;故答案为: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rm{(2)}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rm{(}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rm{)}液面高于滤纸边缘rm{(}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rm{)}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故答案为:滤纸破损rm{(}合理即可rm{)}【解析】rm{(1)}玻璃棒引流玻璃棒引流rm{(1)}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rm{(2)}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滤纸破损rm{(2)}合理即可rm{(3)}滤纸破损rm{(}合理即可rm{)}rm{(3)}25、铁架台漏斗烧杯没用玻璃棒引流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漏斗下端管口没靠紧烧杯内壁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重新过滤【分析】解:rm{(1)a}仪器是铁架台,rm{b}仪器是漏斗,rm{c}仪器是烧杯.
rm{(2)}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会造成过滤时液体溅出;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会使液体溅出;滤纸不能高于漏斗边缘,否则会使滤液浑浊.
rm{(3)}滤纸破损;会造成浑浊的液体就会不经过滤直接进入滤液;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滤液也会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若要得到澄清液体,他应进行的操作是重新过滤.
故答案为:
rm{(1)a}铁架台;rm{b}漏斗;rm{c}烧杯.
rm{(2)垄脵}没用玻璃棒引流rm{垄脷}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rm{垄脹}漏斗下端管口没靠紧烧杯内壁rm{(}其他答案合理即可rm{)}.
rm{(3)}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重新过滤.
rm{(1)}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解答即可.
rm{(2)}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观察图示的操作,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错误即可.
rm{(3)}不能经过滤器过滤就进入滤液的错误操作;会造成滤液浑浊;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过滤的原理、注意事项rm{(}“一贴、二低、三靠”rm{)}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铁架台漏斗烧杯没用玻璃棒引流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漏斗下端管口没靠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材料产销合作框架协议书3篇
- 专项旧房翻新改造授权合同2024版一
- 专项消防工程:2024年中央空调安全系统协议版B版
- 2025年度时尚秀场场地租赁拍摄合同4篇
- 2025年度产业园企业入驻绿色生产技术转移合作协议4篇
- 2025年度工业0智能厂房租赁合作协议2篇
- 2025年度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合同4篇
- 2025年度虚拟现实设备检测服务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综合医院设备采购协议-64排螺旋CT设备3篇
- 2024年药品供应链管理合作协议6篇
- 2025年度影视制作公司兼职制片人聘用合同3篇
- 儿童糖尿病的饮食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的结构与行文思路 课件
- 干细胞项目商业计划书
-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讲评课件
- 无人机航拍技术教案(完整版)
- 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4《Plants around us》单元作业设计
- 《保密法》培训课件
- 回收二手机免责协议书模板
- 采购控制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