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达标测试卷_第1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达标测试卷_第2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达标测试卷_第3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达标测试卷_第4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达标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达标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194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某一活动现场直播时讲道:“国旗已经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大地上。”播音中“新的时代”始于()A.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3.罗伯特·奥斯古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争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A.使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 B.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包围 D.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4.“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巨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6.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某时段我国工业总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统计图A.1911—1918年B.1949—1956年C.1958—1965年D.1978—1985年7.下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8.邓小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邓小平这一看法,说明他()A.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B.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C.着眼于个人历史功过D.赞同“文化大革命”9.1978年12月22日,广大干部群众正在通过收音机收听一次关系中国发展命运的重要会议公告,他们听到的是()A.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平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10.某历史老师用以下词语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知识框架体系,下列排序最贴近史实的是()A.建立制度——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伟大转折——探索道路——曲折发展B.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建立制度——探索道路——曲折发展——伟大转折C.巩固政权——探索道路——恢复经济——建立制度——伟大转折——曲折发展D.恢复经济——建立制度——探索道路——巩固政权——曲折发展——伟大转折11.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图片,其相同的理论依据是()A.跑步进入共产主义B.全面推进城乡工业化C.全面推进科技创新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当时我国()A.强化对企业的监管B.确立公有制经济C.开始推行计划经济D.扩大企业自主权13.邓小平说:“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为此,中央决定在上海浦东建立()A.开发区B.经济特区C.经济开放区D.沿海开放城市14.1992年,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该问题指明方向的是()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B.中共十二大C.邓小平南方谈话D.中共十三大15.小李同学进行某历史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应该是()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B.外交舞台的失误与成功C.现代中国农村的巨变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16分,17题22分,18题17分,共55分)16.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政纲,新民主主义社会只不过是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到1952年,无论是在工业还是商业上,国营经济已经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并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规模较大的私营工厂只能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这个事实促使中共领导人作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策,并考虑走“和平转变的道路”。——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在“和平转变”中的一项创举,并分析“转变”的实质。(6分)材料二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傅高义《邓小平时代》(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富国强民”道路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4分)材料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出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些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而深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方案。(2分)(4)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梦”?(4分)17.某班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实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材料和图片,请你参与。【改革篇】材料一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习近平讲故事: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壮丽史诗》【开放篇】材料二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成就篇】材料三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高铁总里程达到2.9万千米,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4万千米,居世界第一。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产大飞机C919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外交方面,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形成面向未来、放眼全球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贡献中国方案。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梦想篇】材料四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说说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4分)(2)观察材料二,写出图中A、B代表的经济特区的名称。图中经济特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6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中国要实现的目标。试分析中国底气十足的原因。(6分)18.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00字以上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17分)开国大典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一、1.C2.B3.B4.A5.C6.B7.A8.B9.C10.B11.D12.D13.A14.C15.D二、16.(1)创举:赎买政策。实质: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2)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本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紧紧依靠人民。17.(1)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2)A:厦门;B:深圳。特点:分布在东南沿海。(3)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贡献中国方案;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4)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