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B.与②③相比,①中蛋白质含量较高C.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③处液体增加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D〖祥解〗多细胞生物,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详析】A、细胞外液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B、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与②③相比,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B正确;C、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血浆渗透压降低,③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增加,出现组织水肿,C正确;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是内环境,D错误。故选D。2.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体内酸丢失过多或从体外进入碱过多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血浆HCO3-过高,pH值升高。呼吸性碱中毒是指因肺通气过度,使血浆H₂CO₃浓度或CO₂分压减少,导致pH值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代谢性碱中毒患者可以通过注射安全浓度的稀盐酸来缓解血浆pH升高B.呼吸性碱中毒患者呼吸阻碍时可通过吸入含有5%CO₂的O₂,来改善病情C.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的呼吸和肾脏的滤过排泄等密切相关D.人从高原突然进入富氧环境时,血液中含氧量增加可诱发呼吸性碱中毒【答案】D〖祥解〗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详析】A、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体内酸丢失过多或从体外进入碱过多,pH值升高的情况,可以通过注射安全浓度的稀盐酸来缓解血浆pH升高,A正确;B、CO2为酸性气体,临床上,可吸入含5%的CO2的O2降低血浆的pH,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B正确;C、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的出现与肺部和肾脏功能的异常有关,因此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的呼吸和肾脏的滤过排泄等密切相关,C正确;D、血液中含氧不足会引起机体呼吸加深加快,造成肺通气过度,使CO2大量排出,造成血浆pH升高,可诱发呼吸性碱中毒,血液中含氧量增加不会诱发呼吸性碱中毒,D错误。故选D。3.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C.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胶体渗透压会下降D.葡萄糖、胰岛素、呼吸酶和Na+等都参与了血浆渗透压的形成【答案】D〖祥解〗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析】A、正常机体内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这样才能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A正确;B、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淋巴液或组织液,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B正确;C、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C正确;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故葡萄糖、胰岛素、抗体和Na+等都参与了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但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因而与血浆渗透压的构成无关,D错误。故选D。4.高强度运动易导致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症是指人体的横纹肌受到损伤,肌细胞被破坏,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导致肌细胞内容物及毒物溶解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横纹肌损伤,细胞内容物释放到内环境可使内环境稳态失衡B.肾功能衰竭时,机体将不能维持稳态平衡C.肌细胞既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也依赖于内环境D.机体出现横纹肌溶解症时,内环境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增加【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可知,横纹肌溶解症指人体的横纹肌受到损伤,肌细胞被破坏,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导致肌细胞内容物及毒物溶解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详析】A、横纹肌损伤,细胞内容物释放到内环境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说明此时内环境稳态失衡,A正确;B、肾功能衰竭,可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衡,不能维持稳态平衡,B正确;C、肌细胞既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也依赖于内环境,C正确;D、机体出现横纹肌溶解症时,细胞内容物释放,内环境中的肌红蛋白含量会增加,D错误。故选D。5.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判断其中的①—⑤分别是什么结构或体液,并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H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乳酸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4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题图是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图,分析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详析】A、肌肉细胞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③血浆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H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A错误;B、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②红细胞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不会引起③pH的显著变化,但会略微变化,B错误;C、血液中的氧通过红细胞运输,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所以②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达④组织细胞需要经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膜,氧气的扩散属于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氧气由②向④处扩散,故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C正确;D、③血浆与⑤组织液相比,③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⑤中含很少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C。6.莫罗氏反射指动物被突发性的强感觉刺激诱发的一种防御性反射,表现为面部及躯体肌肉的快速收缩,并常表现出惊吓后的眨眼反射。科研人员用吹气和铃声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小鼠后形成莫罗氏反射的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向小鼠的眼睛吹气引发的眨眼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若一直只给声音信号无气流信号,则不会引发小鼠眨眼C.图中声音信号最终转变为条件刺激,这一反射需结合多次气流信号的强化刺激才能维持D.仅声音信号引发的条件反射一旦形成便不会消退【答案】D【详析】A、向小鼠的眼睛吹气引发的眨眼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若一直只给声音信号无气流信号,声音信号属于无关刺激,不会引发小鼠眨眼,B正确;C、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后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C正确;D、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D错误。故选D。7.霍金被诊断患有渐冻症,它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就好像被冰渐渐冻住,从四肢到躯干,以及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渐冻症患者被称为“清醒的植物人”。如图为某渐冻症患者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③表示的是神经中枢,⑤表示的是感受器B.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无法感觉到疼痛C.在反射弧中,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渐冻症患者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并能正常传递兴奋【答案】C〖祥解〗分析图解: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存在Ⅱ神经节),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详析】A、③是神经中枢,⑤是效应器,A错误;B、渐冻症患者运动神经元发生病变,感觉神经元及神经中枢等正常,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可以感觉到疼痛,B错误;C、在反射弧中,效应器确实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就像我们日常的一些动作,比如伸手拿东西,大脑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递到末梢,然后支配肌肉做出伸手的动作,这里的肌肉就是效应器的一部分,C正确;D、渐冻症患者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受损而导致的疾病,其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能受到损伤,不能正常传递兴奋,D错误。故选C。8.如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C点会持续兴奋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答案】D〖祥解〗题图分析,图1中在图示的位置给与适宜的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从轴突传到树突或胞体,因此图中C会持续兴奋;图2中B点表示动作电位;图3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刺激图中Y点,兴奋能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析】A、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C点会持续兴奋,即表现为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迟,A正确;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实验,意味着神经纤维膜外的钠离子浓度增大,则会导致动作电位的值变大,即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B正确;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兴奋间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从而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正确;D、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因此可推测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D。9.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能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毒品可卡因会使脑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蛋白后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多巴胺从突触前膜释放后与突触后膜结合并进入突触后神经元B.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结合后,会使其Cl⁻通道打开C.多巴胺在突触间隙扩散需要能量D.多巴胺的重摄取会被可卡因阻碍,导致有关中枢持续兴奋【答案】D〖祥解〗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转运体,能够将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多巴胺运回突触前膜内。由此可推断,多巴胺发挥作用后的正常去路,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入。【详析】A、多巴胺从突触前膜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不进入突触后神经元,A错误;B、多巴胺为兴奋性递质,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结合后,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从而传递兴奋,B错误;C、多巴胺(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不需要能量,C错误;D、由题意可知,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可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蛋白,故可卡因阻碍多巴胺的重摄取,使突触间隙多巴胺的量增加,导致有关中枢持续兴奋,D正确。故选D。10.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排尿反射,成年人还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调节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课时你有了尿意,但可以憋到下课再去上厕所,其调节过程对应图中的4-2-1-3B.体检时没有尿意,也能在医生的要求下排出尿液,过程对应图中的1-3C.极度惊恐时易发生尿失禁,说明环境的强刺激会影响脊髓的的功能D.成年人有意识的憋尿过程体现了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答案】C〖祥解〗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详析】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大脑皮层通过对脊髓的控制实现憋尿、有意识地排尿。据图可知,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的途径是膀胱内壁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传入神经)→脊髓,脊髓再通过神经②传到大脑皮层,再传至3,A正确;B、排尿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体检时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也能在医生的要求下排出尿液,这是条件反射,说明高级中枢通过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而控制排尿,该过程对应图中的1-3,B正确;C、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内,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极度惊恐时高级中枢对脊髓的控制发生障碍,故会出现尿失禁的现象,C错误;D、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的“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上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D正确。故选C。11.神经中枢的抑制机制有3种模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说明:①③⑧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A.模式Ⅰ中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B屈肘反射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神经调节机制属于模式ⅡC.模式Ⅲ中,⑧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兴奋由⑦传向⑨D.模式Ⅱ中,④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⑤兴奋、③抑制【答案】D〖祥解〗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详析】A、模式Ⅰ中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使突触前膜发生兴奋,A正确;B、在屈肘反射中,肱二头肌兴奋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受到抑制而舒张,说明同时进行并没有时间的先后性,属于模式Ⅱ的调节模式,B正确;C、模式Ⅲ中,⑧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⑧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会抑制⑦释放神经递质,抑制兴奋由⑦传向⑨,C正确;D、模式Ⅱ中,④兴奋后会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③、⑤都兴奋,D错误。故选D。12.抗丁顿氏病(HD)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正常情况下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发出“讯号”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线粒体中[H]与O2结合过程供应B.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产生不自主的动作C.M的抑制作用,可能增加突触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D.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来实现的【答案】A〖祥解〗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详析】A、大脑发出“讯号”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主要由线粒体基质中H+顺浓度通过ATP合酶形成,A错误;B、抗丁顿氏病(HD)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而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因此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产生不自主的动作,B正确;C、局部神经元(M)可能会增加突触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不会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C正确;D、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会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神经元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来实现的,D正确。故选A。13.声音引起听觉神经兴奋的具体过程:声音振动→基底膜振动→毛细胞的纤毛倾斜→K+通道打开(图1)→K+进入听觉毛细胞→听觉神经兴奋(图2)。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A.图2中K+和Ca2+进入听觉毛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B.声音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听觉的过程属于反射C.听觉神经纤维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减少,听力可能会下降D.某人听觉神经可以正常兴奋,但大脑皮层的H区发生障碍,也会听不到声音【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当声音传到听毛细胞时,纤毛膜上的K+通道开放,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当K+内流后促进Ca2+内流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引发听觉神经纤维兴奋。【详析】A、离子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图2中K+和Ca2+都是通过通道蛋白进入听觉毛细胞的,因此运输方式都为协助扩散,A不符合题意;B、声音刺激大脑皮层(神经中枢)产生听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B不符合题意;C、根据题意“声音振动→基底膜振动→毛细胞的纤毛倾斜→K+通道打开→K+进入听觉毛细胞→听觉神经兴奋”,当K+内流后促进Ca2+内流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与听觉神经纤维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发听觉神经纤维兴奋,因此听觉神经纤维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减少,听力可能会下降,C符合题意;D、大脑皮层的H区发生障碍,导致听觉性失语症,能听见但是听不懂,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丙型肝炎患者会出现肝水肿和转氨酶升高等表现。临床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同时还需关注转氨酶、血氧饱和度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根据资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避免出现乳酸性酸中毒B.转氨酶是肝细胞中重要的肝酶,内环境中出现转氨酶就表明肝脏细胞存在一定的损伤C.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工作才能实现D.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引起了肝水肿,可通过注射一定浓度的白蛋白溶液缓解【答案】B〖祥解〗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析】A、血氧饱和度正常,确保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可以避免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出现酸中毒现象,A正确;B、转氨酶是肝细胞中重要的肝酶,是细胞内液物质成分。细胞衰老等正常条件下,内环境中也会出现转氨酶,正常人内环境中转氨酶的参考值是0~40U/L,内环境出现转氨酶并不一定就表明肝脏细胞存在一定的损伤,B错误;C、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工作的结果,C正确;D、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引起了肝水肿,可通过注射一定浓度的白蛋白溶液,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液回渗至血浆,从而缓解肝水肿,D正确。故选B。15.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A.该过程经历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B.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高于膜外C.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答案】D〖祥解〗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详析】A、“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由于神经递质已由突触前膜释放,故该过程经历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A正确;B、无论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还是兴奋时,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均高于膜外,B正确;C、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由此可知,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C正确;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D错误。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16.甲图是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乙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液体,A、B、C、E表示系统,D表示器官。(1)图甲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______(填数字序号),④表示的液体是______;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____________。(2)正常人体内③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和______的含量有关。(3)图中E表示______系统,具有运输体内物质的作用;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才能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则F表示______。(4)正常情况下,图甲______液中的CO2浓度最高。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H2CO3/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答案】(1)①.①②.淋巴液③.组织液和淋巴液(2)①.无机盐②.蛋白质(3)①.循环②.内环境(4)①.细胞内液(或①)②.NaHCO3〖祥解〗题图分析:图示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其中A为消化系统、B为呼吸系统、C为排泄系统,D为皮肤,E为循环系统,F为内环境;①为细胞内液,②为组织液,③为血浆,④为淋巴,图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内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小问1详析】图甲中①为细胞内液,②为组织液,③为血浆,④为淋巴,其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①(细胞内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④表示的液体是淋巴;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小问2详析】③是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小问3详析】由于所有的物质都要经过E出入内环境,图中E表示循环系统,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才能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则F表示表示内环境;【小问4详析】CO2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因此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内液(①)中的CO2浓度最高;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17.阈电位指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值,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才能产生兴奋,且兴奋性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变化的影响。同一细胞在正常条件下的电位变化及在甲、乙和丙不同培养液环境中静息电位或阈电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b段的形成主要与__________(填一种离子的生理活动)过程有关,该过程_____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ATP。(2)细胞所处环境中Na⁺浓度升高会使b点对应的电位值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甲、乙、丙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3)Na⁺通道在膜电位达到阈值______(填“前”或“后”)开放,判断理由是______。【答案】(1)①.Na+②.不消耗(2)①.升高②.甲(3)①.前②.在达到阈电位之前,细胞膜内电位在升高〖祥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小问1详析】ab段是神经纤维由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该过程中Na+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ATP。【小问2详析】b点是动作电位的最高值,如果膜外Na+浓度升高,则内流Na+增加,膜内正电荷增多,因此b点对应的电位升高,钾离子外流产生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如果培养液中钾离子降低,则外流的钾离子增加,膜外正电荷升高,静息电位值增加,所以所以钾离子浓度最低的是甲。【小问3详析】从图中看出,在达到阈电位之前,细胞膜内电位再升高,说明此时也有Na+进入细胞,因此Na+通过在膜电位达到阈值之前开放。18.剧烈运动时心跳过快,血压升高;此时机体可以通过动脉压力反射来调节,使心率和血压恢复正常,其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2)进行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随后位于血管壁上的压力___________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____________,使血压降低。(3)离体心脏在营养液中可保持正常跳动。电刺激离体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可引起副交感神经释放物质甲,会抑制心脏跳动。为验证物质甲会影响心脏跳动,请在下表中完成实验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材料离体蛙心脏+营养液离体蛙心脏+营养液处理方法向心脏灌注①向心脏灌注等量的营养液预期实验结果②心跳正常①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相反②.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①.感受器②.增强(3)①.适量的物质甲②.心跳速率减慢〖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调节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对机体的意义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小问1详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这样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小问2详析】进行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使血压降低。【小问3详析】根据题意,实验目的是验证物质甲会影响心脏跳动,因此自变量是物质甲的有无,因变量是心跳的状态是否正常,对照组向心脏灌注等量的营养液,则实验组是向心脏灌注适量的物质甲,根据题意,物质甲是抑制心脏跳动,因此预期的实验结果是实验组的心跳速率减慢,因此①②分别是适量的物质甲、心跳速率减慢。19.研究发现,人感到疲惫的原因是大脑的神经细胞膜表面存在大量的腺苷受体,当神经元兴奋后,会消耗大量ATP产生腺苷,腺苷中的腺嘌呤与腺苷受体结合后,会使人产生疲劳感。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咖啡能够使人减少疲倦进而产生愉悦的心情,这是由于咖啡因的作用。咖啡因的分子结构与腺嘌呤类似,请分析咖啡因能够减少疲倦的原因:______。(2)心肌收缩是需要Ca²+通道RyR2来介导,维持心跳需要人体对RyR2活性的精确调控。某科研团队研究咖啡因对正常RyR2和突变后的RyR2的影响,结果如图,突变后的RyR2仍会受到咖啡因影响,但对咖啡因的敏感程度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注:图中Ca²+释放率是指某条件下的Ca2+释放量占有可能达到的最大释放量的比值(3)除了咖啡因,人体产生的内啡肽能通过使人体产生多巴胺从而产生愉悦的心情。为了验证上述调节,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已知当小鼠产生愉悦心情时会钟情地玩耍某一玩具,可以通过小鼠玩耍玩具的时间(T)来判断小鼠的愉悦程度。实验材料:健康雄性小鼠若干、生理盐水、生理盐水配制的内啡肽制剂、蒸馏水等。具体步骤:①选取____________,平均分成两组,并标注实验组A和对照组B,A组处理:______,B组处理:___________;②处理后,统计小鼠玩耍玩具的时间TA和TB。③为进一步实验,B组处理:______,接着统计小鼠玩耍玩具的时间Tc以形成自身前后对照;实验分析:如果______(比较TA、TB、TC),则证明内啡肽能使小鼠分泌多巴胺,使之产生愉悦的心情。【答案】(1)咖啡因能和腺苷受体结合,阻断了腺苷中的腺嘌呤与腺苷受体结合(2)下降(3)①.若干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雄性小鼠②.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配制的内啡肽制剂

③.注射相同量的生理盐水④.注射相同量生理盐水配制的内啡肽制剂⑤.TA大于TB,且TC大于TB〖祥解〗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析】根据题意可知,咖啡因的分子结构与腺嘌呤类似,能和腺苷受体结合,阻断了腺苷中的腺嘌呤与腺苷受体结合,使人体不产生疲倦的感觉,即咖啡因能够减少疲倦。【小问2详析】由图可知,两曲线的峰值对应的咖啡因的浓度,正常RyR2低于突变后的RyR2,说明突变后的RyR2仍会受到咖啡因影响,但在咖啡因浓度更高时Ca2+才能达到最大释放率,即对咖啡因的敏感程度下降。【小问3详析】实验的自变量为内啡肽的有无,因变量为小鼠玩耍玩具的时间。材料选取时要选生长状况相同的雄性小鼠若干只,并平均分为两组,遵循等量原则(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由于内啡肽不能口服,因而实验组A需要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配制的内啡肽制剂,对照组B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对照组注射相同量生理盐水配制的内啡肽制剂,以形成自身前后对照。因为要验证人体产生的内啡肽能通过使人体产生多巴胺从而产生愉悦的心情,故如果TA大于TB,且TC大于TB,则证明结论正确。20.正常情况下,轻微碰触产生的兴奋会使抑制性神经元释放GABA(一种神经递质),使痛觉神经元上的Cl-通道开放,促进内流,此时无痛感产生。人患带状疱疹后,会影响Cl-载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使痛觉神经元中Cl-的含量急剧升高。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元接受刺激后,GABA以_______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_______的特点。当GABA与相应受体结合后,会在突触后膜进行________(用文字和“→”表示)的信号转换。(2)患带状疱疹后,人痛觉神经元中Cl-载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会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此时人受到轻微碰触后就会引起痛感,推测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3)现有一种药物,可作用于人的痛觉神经元,以缓解带状疱疹患者因碰触引起的痛感,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答出1点)。【答案】(1)①.胞吐②.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③.化学信号→电信号(2)①.减弱②.患带状疱疹的人受到轻微碰触,GABA与相应受体结合后,使Cl⁻通道开放,Cl⁻外流,引起痛觉神经元兴奋(3)促进Cl⁻载体蛋白基因的表达、抑制GABA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等。〖祥解〗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小问1详析】神经递质一般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GABA与相应受体结合后,会在突触后膜进行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小问2详析】患带状疱疹后,人痛觉神经元中Cl⁻载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会减弱,因此Cl⁻转运出细胞的速率下降,使细胞内Cl⁻的含量上升,此时患带状疱疹人受到轻微碰触后,GABA与相应受体结合后,使Cl⁻通道开放,Cl⁻外流,引起痛觉神经元兴奋形成痛感。【小问3详析】该药物通过作用于人的痛觉神经元来缓解碰触引起的痛感,因此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Cl⁻载体蛋白基因的表达、抑制GABA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等。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B.与②③相比,①中蛋白质含量较高C.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③处液体增加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D〖祥解〗多细胞生物,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详析】A、细胞外液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B、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与②③相比,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B正确;C、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血浆渗透压降低,③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增加,出现组织水肿,C正确;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是内环境,D错误。故选D。2.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体内酸丢失过多或从体外进入碱过多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血浆HCO3-过高,pH值升高。呼吸性碱中毒是指因肺通气过度,使血浆H₂CO₃浓度或CO₂分压减少,导致pH值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代谢性碱中毒患者可以通过注射安全浓度的稀盐酸来缓解血浆pH升高B.呼吸性碱中毒患者呼吸阻碍时可通过吸入含有5%CO₂的O₂,来改善病情C.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的呼吸和肾脏的滤过排泄等密切相关D.人从高原突然进入富氧环境时,血液中含氧量增加可诱发呼吸性碱中毒【答案】D〖祥解〗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详析】A、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体内酸丢失过多或从体外进入碱过多,pH值升高的情况,可以通过注射安全浓度的稀盐酸来缓解血浆pH升高,A正确;B、CO2为酸性气体,临床上,可吸入含5%的CO2的O2降低血浆的pH,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B正确;C、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的出现与肺部和肾脏功能的异常有关,因此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的呼吸和肾脏的滤过排泄等密切相关,C正确;D、血液中含氧不足会引起机体呼吸加深加快,造成肺通气过度,使CO2大量排出,造成血浆pH升高,可诱发呼吸性碱中毒,血液中含氧量增加不会诱发呼吸性碱中毒,D错误。故选D。3.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C.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胶体渗透压会下降D.葡萄糖、胰岛素、呼吸酶和Na+等都参与了血浆渗透压的形成【答案】D〖祥解〗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析】A、正常机体内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这样才能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A正确;B、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淋巴液或组织液,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B正确;C、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C正确;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故葡萄糖、胰岛素、抗体和Na+等都参与了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但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因而与血浆渗透压的构成无关,D错误。故选D。4.高强度运动易导致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症是指人体的横纹肌受到损伤,肌细胞被破坏,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导致肌细胞内容物及毒物溶解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横纹肌损伤,细胞内容物释放到内环境可使内环境稳态失衡B.肾功能衰竭时,机体将不能维持稳态平衡C.肌细胞既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也依赖于内环境D.机体出现横纹肌溶解症时,内环境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增加【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可知,横纹肌溶解症指人体的横纹肌受到损伤,肌细胞被破坏,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导致肌细胞内容物及毒物溶解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详析】A、横纹肌损伤,细胞内容物释放到内环境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说明此时内环境稳态失衡,A正确;B、肾功能衰竭,可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衡,不能维持稳态平衡,B正确;C、肌细胞既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也依赖于内环境,C正确;D、机体出现横纹肌溶解症时,细胞内容物释放,内环境中的肌红蛋白含量会增加,D错误。故选D。5.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判断其中的①—⑤分别是什么结构或体液,并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H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乳酸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4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题图是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图,分析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详析】A、肌肉细胞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③血浆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H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A错误;B、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②红细胞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不会引起③pH的显著变化,但会略微变化,B错误;C、血液中的氧通过红细胞运输,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所以②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达④组织细胞需要经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膜,氧气的扩散属于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氧气由②向④处扩散,故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C正确;D、③血浆与⑤组织液相比,③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⑤中含很少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C。6.莫罗氏反射指动物被突发性的强感觉刺激诱发的一种防御性反射,表现为面部及躯体肌肉的快速收缩,并常表现出惊吓后的眨眼反射。科研人员用吹气和铃声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小鼠后形成莫罗氏反射的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向小鼠的眼睛吹气引发的眨眼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若一直只给声音信号无气流信号,则不会引发小鼠眨眼C.图中声音信号最终转变为条件刺激,这一反射需结合多次气流信号的强化刺激才能维持D.仅声音信号引发的条件反射一旦形成便不会消退【答案】D【详析】A、向小鼠的眼睛吹气引发的眨眼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若一直只给声音信号无气流信号,声音信号属于无关刺激,不会引发小鼠眨眼,B正确;C、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后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C正确;D、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D错误。故选D。7.霍金被诊断患有渐冻症,它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就好像被冰渐渐冻住,从四肢到躯干,以及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渐冻症患者被称为“清醒的植物人”。如图为某渐冻症患者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③表示的是神经中枢,⑤表示的是感受器B.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无法感觉到疼痛C.在反射弧中,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渐冻症患者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并能正常传递兴奋【答案】C〖祥解〗分析图解: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存在Ⅱ神经节),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详析】A、③是神经中枢,⑤是效应器,A错误;B、渐冻症患者运动神经元发生病变,感觉神经元及神经中枢等正常,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可以感觉到疼痛,B错误;C、在反射弧中,效应器确实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就像我们日常的一些动作,比如伸手拿东西,大脑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递到末梢,然后支配肌肉做出伸手的动作,这里的肌肉就是效应器的一部分,C正确;D、渐冻症患者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受损而导致的疾病,其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能受到损伤,不能正常传递兴奋,D错误。故选C。8.如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C点会持续兴奋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答案】D〖祥解〗题图分析,图1中在图示的位置给与适宜的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从轴突传到树突或胞体,因此图中C会持续兴奋;图2中B点表示动作电位;图3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刺激图中Y点,兴奋能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析】A、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C点会持续兴奋,即表现为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迟,A正确;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实验,意味着神经纤维膜外的钠离子浓度增大,则会导致动作电位的值变大,即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B正确;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兴奋间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从而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正确;D、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因此可推测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D。9.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能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毒品可卡因会使脑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蛋白后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多巴胺从突触前膜释放后与突触后膜结合并进入突触后神经元B.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结合后,会使其Cl⁻通道打开C.多巴胺在突触间隙扩散需要能量D.多巴胺的重摄取会被可卡因阻碍,导致有关中枢持续兴奋【答案】D〖祥解〗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转运体,能够将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多巴胺运回突触前膜内。由此可推断,多巴胺发挥作用后的正常去路,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入。【详析】A、多巴胺从突触前膜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不进入突触后神经元,A错误;B、多巴胺为兴奋性递质,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结合后,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从而传递兴奋,B错误;C、多巴胺(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不需要能量,C错误;D、由题意可知,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可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蛋白,故可卡因阻碍多巴胺的重摄取,使突触间隙多巴胺的量增加,导致有关中枢持续兴奋,D正确。故选D。10.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排尿反射,成年人还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调节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课时你有了尿意,但可以憋到下课再去上厕所,其调节过程对应图中的4-2-1-3B.体检时没有尿意,也能在医生的要求下排出尿液,过程对应图中的1-3C.极度惊恐时易发生尿失禁,说明环境的强刺激会影响脊髓的的功能D.成年人有意识的憋尿过程体现了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答案】C〖祥解〗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详析】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大脑皮层通过对脊髓的控制实现憋尿、有意识地排尿。据图可知,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的途径是膀胱内壁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传入神经)→脊髓,脊髓再通过神经②传到大脑皮层,再传至3,A正确;B、排尿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体检时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也能在医生的要求下排出尿液,这是条件反射,说明高级中枢通过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而控制排尿,该过程对应图中的1-3,B正确;C、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内,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极度惊恐时高级中枢对脊髓的控制发生障碍,故会出现尿失禁的现象,C错误;D、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的“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上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D正确。故选C。11.神经中枢的抑制机制有3种模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说明:①③⑧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A.模式Ⅰ中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B屈肘反射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神经调节机制属于模式ⅡC.模式Ⅲ中,⑧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兴奋由⑦传向⑨D.模式Ⅱ中,④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⑤兴奋、③抑制【答案】D〖祥解〗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详析】A、模式Ⅰ中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使突触前膜发生兴奋,A正确;B、在屈肘反射中,肱二头肌兴奋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受到抑制而舒张,说明同时进行并没有时间的先后性,属于模式Ⅱ的调节模式,B正确;C、模式Ⅲ中,⑧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⑧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会抑制⑦释放神经递质,抑制兴奋由⑦传向⑨,C正确;D、模式Ⅱ中,④兴奋后会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③、⑤都兴奋,D错误。故选D。12.抗丁顿氏病(HD)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正常情况下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发出“讯号”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线粒体中[H]与O2结合过程供应B.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产生不自主的动作C.M的抑制作用,可能增加突触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D.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来实现的【答案】A〖祥解〗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详析】A、大脑发出“讯号”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主要由线粒体基质中H+顺浓度通过ATP合酶形成,A错误;B、抗丁顿氏病(HD)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而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因此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产生不自主的动作,B正确;C、局部神经元(M)可能会增加突触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不会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C正确;D、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会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神经元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来实现的,D正确。故选A。13.声音引起听觉神经兴奋的具体过程:声音振动→基底膜振动→毛细胞的纤毛倾斜→K+通道打开(图1)→K+进入听觉毛细胞→听觉神经兴奋(图2)。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A.图2中K+和Ca2+进入听觉毛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B.声音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听觉的过程属于反射C.听觉神经纤维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减少,听力可能会下降D.某人听觉神经可以正常兴奋,但大脑皮层的H区发生障碍,也会听不到声音【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当声音传到听毛细胞时,纤毛膜上的K+通道开放,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当K+内流后促进Ca2+内流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引发听觉神经纤维兴奋。【详析】A、离子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图2中K+和Ca2+都是通过通道蛋白进入听觉毛细胞的,因此运输方式都为协助扩散,A不符合题意;B、声音刺激大脑皮层(神经中枢)产生听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B不符合题意;C、根据题意“声音振动→基底膜振动→毛细胞的纤毛倾斜→K+通道打开→K+进入听觉毛细胞→听觉神经兴奋”,当K+内流后促进Ca2+内流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与听觉神经纤维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发听觉神经纤维兴奋,因此听觉神经纤维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减少,听力可能会下降,C符合题意;D、大脑皮层的H区发生障碍,导致听觉性失语症,能听见但是听不懂,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丙型肝炎患者会出现肝水肿和转氨酶升高等表现。临床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同时还需关注转氨酶、血氧饱和度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根据资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避免出现乳酸性酸中毒B.转氨酶是肝细胞中重要的肝酶,内环境中出现转氨酶就表明肝脏细胞存在一定的损伤C.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工作才能实现D.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引起了肝水肿,可通过注射一定浓度的白蛋白溶液缓解【答案】B〖祥解〗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析】A、血氧饱和度正常,确保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可以避免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出现酸中毒现象,A正确;B、转氨酶是肝细胞中重要的肝酶,是细胞内液物质成分。细胞衰老等正常条件下,内环境中也会出现转氨酶,正常人内环境中转氨酶的参考值是0~40U/L,内环境出现转氨酶并不一定就表明肝脏细胞存在一定的损伤,B错误;C、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工作的结果,C正确;D、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引起了肝水肿,可通过注射一定浓度的白蛋白溶液,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液回渗至血浆,从而缓解肝水肿,D正确。故选B。15.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A.该过程经历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B.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高于膜外C.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答案】D〖祥解〗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详析】A、“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由于神经递质已由突触前膜释放,故该过程经历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A正确;B、无论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还是兴奋时,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均高于膜外,B正确;C、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由此可知,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C正确;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D错误。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16.甲图是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乙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液体,A、B、C、E表示系统,D表示器官。(1)图甲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______(填数字序号),④表示的液体是______;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____________。(2)正常人体内③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和______的含量有关。(3)图中E表示______系统,具有运输体内物质的作用;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才能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则F表示______。(4)正常情况下,图甲______液中的CO2浓度最高。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H2CO3/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答案】(1)①.①②.淋巴液③.组织液和淋巴液(2)①.无机盐②.蛋白质(3)①.循环②.内环境(4)①.细胞内液(或①)②.NaHCO3〖祥解〗题图分析:图示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其中A为消化系统、B为呼吸系统、C为排泄系统,D为皮肤,E为循环系统,F为内环境;①为细胞内液,②为组织液,③为血浆,④为淋巴,图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内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小问1详析】图甲中①为细胞内液,②为组织液,③为血浆,④为淋巴,其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①(细胞内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④表示的液体是淋巴;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小问2详析】③是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小问3详析】由于所有的物质都要经过E出入内环境,图中E表示循环系统,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才能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则F表示表示内环境;【小问4详析】CO2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因此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内液(①)中的CO2浓度最高;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17.阈电位指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值,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才能产生兴奋,且兴奋性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变化的影响。同一细胞在正常条件下的电位变化及在甲、乙和丙不同培养液环境中静息电位或阈电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b段的形成主要与__________(填一种离子的生理活动)过程有关,该过程_____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ATP。(2)细胞所处环境中Na⁺浓度升高会使b点对应的电位值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甲、乙、丙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3)Na⁺通道在膜电位达到阈值______(填“前”或“后”)开放,判断理由是______。【答案】(1)①.Na+②.不消耗(2)①.升高②.甲(3)①.前②.在达到阈电位之前,细胞膜内电位在升高〖祥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小问1详析】ab段是神经纤维由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该过程中Na+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ATP。【小问2详析】b点是动作电位的最高值,如果膜外Na+浓度升高,则内流Na+增加,膜内正电荷增多,因此b点对应的电位升高,钾离子外流产生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如果培养液中钾离子降低,则外流的钾离子增加,膜外正电荷升高,静息电位值增加,所以所以钾离子浓度最低的是甲。【小问3详析】从图中看出,在达到阈电位之前,细胞膜内电位再升高,说明此时也有Na+进入细胞,因此Na+通过在膜电位达到阈值之前开放。18.剧烈运动时心跳过快,血压升高;此时机体可以通过动脉压力反射来调节,使心率和血压恢复正常,其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2)进行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随后位于血管壁上的压力___________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____________,使血压降低。(3)离体心脏在营养液中可保持正常跳动。电刺激离体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可引起副交感神经释放物质甲,会抑制心脏跳动。为验证物质甲会影响心脏跳动,请在下表中完成实验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材料离体蛙心脏+营养液离体蛙心脏+营养液处理方法向心脏灌注①向心脏灌注等量的营养液预期实验结果②心跳正常①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相反②.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①.感受器②.增强(3)①.适量的物质甲②.心跳速率减慢〖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