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94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二战后,英国出现了一批主题为叛逆青年的影片,主人公一般是劳动者出身,他们热切期盼的全新生活在战争结束后并没有实现,于是产生失望、愤怒等情绪。这类电影作品A.抒发了浪漫主义的情怀B.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倾向C.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物D.带有反传统反理性色彩2、美国是外来移民大聚会的国家,这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包容性强,允许世界各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B.种族差异造成的不平等现象突出C.汇集世界人才精华,促进经济的发展D.通行各种语言3、如图为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示意图。由此可推知。

A.美国难以实现民族间的文化认同B.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移民国家C.美国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D.美国移民逐渐占据人口的大多数4、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清政府经济政策发生根本改变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比较密切5、通过对外扩张战争,阿拉伯加速了其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对其扩张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元前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B.扩张战争中失去西亚地区C.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D.迫使大月氏人西迁6、印欧人入侵前,虽然西亚、南亚、南欧已经出现了古代文明,但这些文明中心只是零星地散布在个别地区。印欧人入侵后,使南亚次大陆到西欧几乎连成一片。由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A.促进了众多新的文明出现B.引发了沿途民族的大转移C.加速了被征服地社会发展D.促进了区域文明间的交流7、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母亲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该图反映了()

A.印度美术的浪漫主义风格B.佛教在唐代居于主导地位C.佛教中国化的形态已完成D.佛教与道教的排斥与交融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8、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吕思勉(1884-1957)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学贯中西;治史严谨,一生著述宏富,为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在中国通史学科建设上的开创性贡献。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叙述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迄1922年的中国历史。1940年,他又出版了《吕著中国通史》,该书上册分门别类地叙述中国文化史,下册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政治史。该书吸收了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典志体的优点而成功糅合于一体,使读者既能对社会文化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又能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吕思勉在该书的结尾时写道:“我们现在所处的境界诚极沉闷,却不可无一百二十分的自信心。岂有教万万的大族,数千年的大国、古国,没有前途之理?”

——摘编自刘永祥《吕思勉与历史编暴的新探索》等(1)根据材料;概括吕思勉通史著作编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新吕思勉通史著作联搜风格形成的原因。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一-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日“扬气”尽事奢华也。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二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1)材料一中的“洋气”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对比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司马迁将汉版图划分为四个大区,大区之下又划分若干小区。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当时十三州的制度已经确定、颁行,这是基于政治考虑,司马迁依据经济、地形因素划分,识见非凡。山西区划中,关中与巴蜀沃野千里,都具有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两区凭借栈道,互通有无。山西、山东指的是肴山之东西。肴山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和灵宝市之间。以肴山为分界,当时有名的函谷关就在肴山之上。函谷关自战国就是秦国与六国的分界处,当属于政治区划范畴。司马迁以此为分界是继承传统,并非原创。但是山西、山东又有差异,山西多竹木之器,山东多鱼盐之利。江南则以江淮为限。淮河、长江是非常明显的地理要素。龙门碣石北则多马、牛、羊、旗、裘、筋,是以畜牧为主或半农半牧方式的区域。——池维兵《司马迁经济地理区划思想初探—<史记・货殖列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划分经济区的依据和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哪些经济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西方主流文化中,荒野被视为应该被征服的对象。第一批踏上北美大陆的欧洲殖民者“携带了一大堆关于荒野的成见”。在西方主流文化中,荒野被视为应该被征服的对象。第一批踏上北美大陆的欧洲殖民者“携带了一大堆关于荒野的成见”。1819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精英人士逐渐对美国壮美的荒野景观另眼相看,如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出,"(美国)独特的、幸运的地理环境”是“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赐的原因”。在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阅读、欣赏、谈论与荒野相关的文学作品、画作、诗歌、艺术等,或是亲往游览、体验美国的荒野景观,"到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荒野已被当作美国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础"。美国知识精英对荒野景观精神文化价值的塑造,从根本上确立了通过建立国家公园来保护荒野景观的内在精神理据。——摘编自高科《荒野观念的转变与美国国家公园的起源》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29材料二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30年江苏农矿厅提出的"筹建太湖国立公园"计划。年,该计划由设计委员会的陈植先生等起草的《国立太湖公园计划书》公开发表。计划书指出"其面积在数万亩、数十万亩或数百万亩,其形成因子繁多,不仅限于森林,而足供盛夏之避暑,隆冬之滑冰,及元祖、田猎并学术上之种种"。计划书还强调"一为风景之保存,一为风景之启发(以资国民之教化上及学术上之臂助),二者缺一,国立公园之本义遂失"。该计划书还率先提出国家与地方"合作办理"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经营模式。此后由于经费等问题,太湖国立公园“从缓建设”。中国现存荒野总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的荒野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如城市和农业用地扩张、机动车道路与水库大坝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不当的旅游活动等。与此同时,中国荒野保护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观念;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成为中共十九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摘编自周向频、王妍《中国近代"国家公园"思想研究》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北美)人对荒野认知的变化,并说明近代美国通过国家公园保护荒野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美两国“国家公园”思想的共通之处,并简评中华民国时期的国家公园建设。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现代国家公园建设的历史启示。材料三中国现存荒野总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的荒野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如城市和农业用地扩张、机动车道路与水库大坝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不当的旅游活动等。与此同时,中国荒野保护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观念;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成为中共十九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

(1)在下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国人对“孔子”评价的变化。(要求:写出变化趋向并用具体材料加以验证。)

[资料夹]①《史记》中写道:“(战国时)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汉)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②唐高祖李渊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释迦佛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③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为孔子加谥“元圣文宣王”;五年后又改谥“至圣文宣王”。④元成宗特诏命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刻《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⑤康熙皇帝亲题“万世师表”献于孔庙。⑥1917年,陈独秀发文强调:“旧教九流,儒居其一耳。阴阳家明历法,法家非人治,名家辫名实,墨家有兼爱节葬非命诸说,制器敢战之风,农家之并耕食力,此皆国粹之优于儒家孔子者...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此文在当时“批孔”思潮中颇具代表性。⑦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曾对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说:“(为说服一个青年军官加入国民党)我向他解释我是从孔子到现在的中国伟大的改革家的直接继承者,如果在我生前不发生重大的变革,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将推迟六百年。”一位国民党政要也回忆说:“(孙中山答复一位俄国革命家)中国有一个正统的道德思想,自尧、舜、禹、汤、文、式、周公,至孔子而绝。我的思想,就是继承这一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的。”

⑧2004年3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批示,将孔子出生地建成“中华文化标志城”,并将对外汉语传播机构命名为“孔子学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说明人们对“孔子”评价变化的因素。⑨据张岂之等现代学者的研究,隋唐以前的崇儒政策以尊周公为主,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周公的地位是不断下降的,孔子的地住是不断上升的。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启动。中外历史上,人口的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天山南北,为尽快恢复战后新疆经济,清政府实行各种形式的屯田,鼓励内地民众出关屯垦。新疆建省前后,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鼓励内地民众前往天山南北屯垦;经商。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途经哈密,记道:“其语与华言大异,然能华言者亦多。”随着大量汉人进入新疆,加上清政府广设义塾、开办学堂,教授少数民族儿童学习汉语文,内地语言文化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得到广泛传播。1856年俄国人瓦里汉诺夫到喀什噶尔考察时发现当地维吾尔族“向中国人学到一些艺术和技艺,借用不少词汇,中国的一些建筑、服装、阔绰奢侈的用语和词汇移入当地人的语言中,尤为众多的词汇借用于书面行文中

——赵海霞《论清代新疆民族迁徙及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材料二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在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了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清朝人口流入新疆的原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义的特点及原因。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伴随着丝绸之路贸易的不断需求,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动能与当代启示》材料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有人将其同美国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与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区别。——张鑫:《“一带一路”根本不同于马歇尔计划》(1)从因果关系的路径出发;以陶瓷业为例,指出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该行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实施目的的主要差异。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3题,共15分)16、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7、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18、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详解】

二战后以叛逆青年为主题的电影,体现一般劳动者对现实的失望和愤怒等情绪,反映的是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特色,具有反传统反理性色彩,D项正确;材料中所述电影风格与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浪漫主义特色不符,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并非现实主义的倾向,B项错误;电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而非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物,C项错误。2、D【分析】【分析】

【详解】

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间的融合,在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通用的语言是英语,D项说法有误,符合题意,故选D;ABC中的说法都与美国的实际情况相符,不符合题意,排除。3、C【分析】【详解】

根据图中数据变化,即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可知,美国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日益凸显,C项正确;材料没有展示美国各民族间的分歧,不能说明美国难以实现民族间的文化认同,A项错误;只有美国移民情况,没有其他国家的数据,不能说明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移民国家,B项错误;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比例增加,不能说明美国移民逐渐占据人口的大多数,D项错误。4、D【分析】【详解】

从题中“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比较密切,故D正确;清政府经济政策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故A错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在题干信息中并没有得到体现,仅从题中内容无法得出比较性的结论,故B错误;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错误。5、C【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C项正确;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A项排除;通过扩张,阿拉伯人征服了西亚地区,排除B项;迫使大月氏人西迁的是匈奴人的扩张,排除D项。6、D【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南亚次大陆到西欧)。根据材料“印欧人入侵后,使南亚次大陆到西欧几乎连成一片”可知,印欧人的入侵推动了地区之间的联系,D项正确;材料仅可知在印欧人入侵后,文明中心从“零星”到“连成一片”,无法得知是否有新文明出现,排除A项;区域间的交流会引发一定程度的人口流动,但不一定引发民族大转移,排除B项;殖民扩张活动会客观上促进被征服地区的社会发展,但材料中没有提及被征服地区在文明形态、水平上的变化,只有地域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7、C【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图描述印度佛教故事,但画中人物形象完全中国化,体现佛教中国化的形态已完成,C项正确;画面没有体现印度美术的风格,而是体现中国画的技巧和风格,排除A项;佛教在唐代不居主导地位,排除B项;该图没有体现佛教与道教的排斥与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8、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9、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中“吸收了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典志体的优点而成功糅合于一体”可知;将传统历史编纂方法的优点融于一体,史书体例有所创新;根据“我们现在所处的境界诚极沉闷,却不可无一百二十分的自信心。岂有教万万的大族,数千年的大国、古国,没有前途之理”可知,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结合现实需要;根据“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叙述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迄1922年的中国历史”可知,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语言通俗易懂。

 (2)原因:根据“吕思勉(1884-195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根据“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根据“学贯中西”可知,个人学识渊博,学贯中西。【解析】(1)特点:将传统历史编纂方法的优点融于一体;史书体例有所创新;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结合现实需要;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语言通俗易懂。 

(2)原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个人学识渊博,学贯中西。10、略

【分析】【详解】

(1)洋气:根据材料一中“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可知,“洋气”指西方的生活时尚。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入侵;根据“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可知,西方商品的输入;根据材料一中“洋气”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影响。

(2)进步:根据材料二中“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对比材料一中“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等信息可知,与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不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学习并融入世界。因素:综合材料一、二与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主要有,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等。【解析】(1)“洋气”:西方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

(2)进步: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学习并融入世界。因素: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11、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根据材料中“司马迁依据经济;地形因素划分”可知;依据经济、地形因素划分;根据“司马迁以此为分界是继承传统”可知,依据传统划分;根据“山西多竹木之器,山东多鱼盐之利”“龙门碣石北则多马、牛、羊、旗、裘、筋,是以畜牧为主或半农半牧方式的区域”可知,依据区域特点划分;根据“关中与巴蜀沃野千里,都具有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可知,依据经济发展程度划分。意义:根据材料中“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可知,划分具有开创性;根据“山西多竹木之器,山东多鱼盐之利”“龙门碣石北则多马、牛、羊、旗、裘、筋,是以畜牧为主或半农半牧方式的区域”等信息可知,反映了全国经济的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划分经济区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为后世研究经济重心南移提供借鉴。

(2)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是山东、山西经济区。原因:根据材料中“山西、山东指的是肴山之东西”“山西多竹木之器,山东多鱼盐之利”“函谷关就在肴山之上。函谷关自战国就是秦国与六国的分界处,当属于政治区划范畴”,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上分析可知,西汉时期山东、山西地区为传统农业区,两区之间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山西为西汉政治中心,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重合。【解析】(1)依据:依据经济;地形因素划分;依据传统划分;依据区域特点划分;依据经济发展程度划分。

意义:划分具有开创性;反映了全国经济的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性;一定程度上为后世研究经济重心南移提供借鉴。

(2)山东、山西经济区。原因:两区之间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山东、山西地区为传统农业区;山西为西汉政治中心,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重合。12、略

【分析】【详解】

(1)变化:由材料“西方主流文化中;荒野被视为应该被征服的对象”“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赐的原因”,可分析得出从征服荒野到保护荒野;由材料“壮美的荒野景观”“荒野已被当作美国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础”,可分析得出从将荒野视为文明的对立面之一,到将荒野视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原因:由材料“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叶”,结合所学,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加剧;由材料“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赐的原因”,可得出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完善;由材料“在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因素的影响下”,可得出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由材料“荒野已被当作美国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础”,可得出欧洲学术思想和美利坚民族主义情绪的刺激。

(2)共同之处:由材料“一为风景之保存;一为风景之启发”“以资国民之教化上及学术上之臂助”,可得出都注重“国家公园”保护和教化的双重功能;由材料“亲往游览;体验美国的荒野景观”“足供盛夏之避暑,隆冬之滑冰,及元祖、田猎并学术上之种种”,可得出都认为“国家公园”应向公众开放;由材料“美国知识精英对荒野景观精神文化价值的塑造”“设计委员会的陈植先生等起草”,可得出都由国内知识精英倡导和发起。简评:由材料“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29年”,可得出拉开了中国独立建设国家公园的序幕;由材料“1930年,该计划由设计委员会的陈植先生等起草的《国立太湖公园计划书》公开发表”,可得出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国家公园建设思想;由材料“提出国家与地方‘合作办理’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经营模式”,可得出提出了新的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经营模式;对后世而言,中华民国时期的国家公园建设必然为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借鉴;由材料“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29年”“此后由于经费等问题,太湖国立公园‘从缓建设’”,可得出国家公园建设起步晚且历经波折,难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也未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3)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国家公园功能、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和民族文化因素等角度作答。【解析】(1)变化:从征服荒野到保护荒野;从将荒野视为文明的对立面之一,到将荒野视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历史背景:工业化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加剧;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完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欧洲学术思想和美利坚民族主义情绪的刺激。

(2)共通之处:都注重“国家公园”保护和教化的双重功能;都认为“国家公园”应向公众开放;都由国内知识精英倡导和发起。简评:拉开了中国独立建设国家公园的序幕;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国家公园建设思想;提出了新的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经营模式;为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借鉴;国家公园建设起步晚且历经波折,难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也未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3)启示:国家公园建设应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国家公园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注重发挥国家公园的科学和教育功能;统筹经济发展和人居生活环境改善的关系;充分挖掘并彰显国家公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因素。13、略

【分析】【详解】

(1)变化:答案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指出变化的趋向,另一个是引用资料夹中的资料加以验证;通读资料夹可知,资料贯穿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又可以根据历代王朝统治者对孔子看法的变化,分为汉武帝以前、汉武帝至唐前期、宋元至清前中期、民国初年及新中国成立后几个阶段,分阶段指出趋向并列举资料夹中对应时期的资料序号即可。

(2)因素:根据唯物史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到动机、主体(立场或能力)、方法、对象以及外在环境(国内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再结合对孔子评价的具体历史信息,从以上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变化:战国至汉初;孔子作为重要思想家受到统治者和儒生的祭祀和礼遇,资料①中《史记》的记载可验证这一点。汉武帝时期至唐前期,孔子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总体上地位不及周公,资料②⑨可验证这一点。宋元至清前中期,孔子的地位大为提升,专制统治者不断对其加以追封,资料③④⑤可验证这一点。民国初年,孔子遭到批判,但仍作为中华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代表人物,资料⑥⑦可验证这一点。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孔子作为中华文脉的延续者、世界文化名人,成为中外交往的重要名片,资料⑧可验证这一点。

(2)因素:春秋战国思想史研究的深入;国家建构思想“大一统”和传承中华文化谱系的需要;知识分子对儒家思想的解读;人民群众思想解放程度;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孔子的国际形象。(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

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概括“清朝统一天山南北;为尽快恢复战后新疆经济”得出实现了对新疆的统一,新疆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根据“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清政府实行各种形式的屯田,鼓励内地民众出关屯垦”得出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鼓励开荒屯田;根据“鼓励内地民众前往天山南北屯垦;经商”,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内地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意义:根据“然能华言者亦多”“内地语言文化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得到广泛传播”得出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丰富自身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民族融合;根据“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得出有利于巩固西北边防,维护国家统一。

(2)特点:由“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得出运用文化手段推行;由材料中的“成为了国家政策”得出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由材料中的《排华法案》;《1921年移民法》得出通过立法形式推行排外主义;由材料中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得出对非西欧移民存在种族排外倾向。

原因:美国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义政策的原因要从经济原因;文化原因、美国自身的种族主义思潮等多角度分析。根据材料“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得出排外主义势力发展、移民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种族主义思潮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影响等进行解答。

【点睛】【解析】(1)原因:实现了对新疆的统一;新疆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鼓励开荒屯田;清朝前期内地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意义:有利于巩固西北边防;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丰富自身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近代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

(2)特点: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通过立法形式推行;运用文化手段推行;对非西欧移民存在种族排外倾向。

原因:排外主义势力发展;移民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种族主义思潮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矛盾激化。15、略

【分析】【详解】

(1)相互关系:根据材料“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和“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