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苏教新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6/37/wKhkGWd9DgWAIGd1AAInni1KjsY756.jpg)
![2024年苏教新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6/37/wKhkGWd9DgWAIGd1AAInni1KjsY7562.jpg)
![2024年苏教新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6/37/wKhkGWd9DgWAIGd1AAInni1KjsY7563.jpg)
![2024年苏教新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6/37/wKhkGWd9DgWAIGd1AAInni1KjsY7564.jpg)
![2024年苏教新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6/37/wKhkGWd9DgWAIGd1AAInni1KjsY75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苏教新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有关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植物芳香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发,因此可利用蒸馏法提取
②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压力榨出芳香油
③将新鲜的植物材料浸泡在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去溶剂,即可获得植物芳香油,此为萃取法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2、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符合要求的一项为()A.粗分离→样品处理→纯化→纯度鉴定B.粗分离→纯化→样品处理→纯度鉴定C.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D.纯化→纯度鉴定→粗分离→样品处理3、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与普通酶相同,固定化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B.固定化细胞发挥作用除了需要适宜的温度、pH外,还需要有机营养的供应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共同点是所固定的酶都在细胞外起作用D.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可能下降4、下列对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固定化细胞常用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常用包埋法B.固定化细胞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所固定的酶都可以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迅速下降D.固定化酶不溶于反应液中,易于回收,可以重复利用5、下列关于果胶与果胶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B.果胶能参与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以及胞间层C.植物、动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D.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均能分解果胶6、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A.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消毒、倒平板B.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选择培养这一步骤不可以省略C.配置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D.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果酒和果醋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进行果醋和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相同B.该装置既可阻止空气进入,也便于发酵产生的气体排出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即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逐渐降低,密度逐渐下降8、当培养基中同时含有葡萄糖和乳糖时;通常情况下,大肠杆菌利用糖的顺序及生长曲线如右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葡萄糖和乳糖都可作为大肠杆菌的碳源B.大肠杆菌优先利用葡萄糖的根本原因是它能进行有氧呼吸C.5小时左右生长停滞可能与细胞中缺乏乳糖分解酶有关D.大肠杆菌由利用葡萄糖转变为利用乳糖的原因是乳糖诱导发生了基因突变9、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基本上都可以分解尿素“如细菌、真菌(酵母菌)、放线菌等”。下列关于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能利用尿素做氮源,根本原因是其含有合成脲酶的基因B.尿素中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细菌的蛋白质C.在资源和空间不受限制的阶段,若最初接种M个细菌,繁殖n代后细菌的数量是2n×M个D.可以利用人工诱变、转基因、多倍体育种等方法培育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10、马奶酒是“蒙古八珍”之一,其中发酵型奶酒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将马奶中的乳糖水解成单糖1和单糖2,酵母菌再利用这些单糖发酵产生酒精,从而制成马奶酒。科研人员研究分别利用野生型酵母菌和马奶酒中酵母菌的发酵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乳糖属于二糖,其元素组成是H、OB.14~16h时,野生型酵母菌内可能正在进行单糖2发酵相关基因的表达C.与野生型酵母菌相比,马奶酒中酵母菌完成酒精发酵用时更短D.在发酵过程中,两种类型的酵母菌细胞内均存在[H]的积累11、桑葚与草莓营养价值极高,口味调和。草莓中含量较高的维生素C有助于延缓桑葚天然色素的氧化;桑葚独有的花青素、白藜芦醇等物质能显著增强复合果酒的功效。下图为桑葚草莓复合果酒的工厂化制备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桑葚和草莓原料的挑选和清洗→混合搅拌→添加偏重亚硫酸钾→榨汁→调糖和调酸→灭菌→接种发酵A.在生产复合果酒的过程中,要防止桑葚天然色素被氧化B.果酒发酵初期通入氧气能促进酵母菌繁殖,有利于加快果酒发酵C.复合果酒的制备过程中对发酵设备要进行灭菌处理D.变酸的果酒表面会形成一层菌膜,这层菌膜是由乳酸菌形成的12、为探究不同糖源(蜂蜜、黄冰糖)对蓝莓酒发酵产物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研发出如下的蓝莓酒发酵工艺,其中“主发酵”时酵母菌会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会生成,“后发酵”是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蓝莓酒会成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菌种甲在产生CO2的同时会产生酒精B.切片后需对发酵液进行消毒然后再分组C.倒罐均需保留空间以促进菌种有氧呼吸D.主发酵要控制无氧,后发酵要控制有氧13、为了给工厂化繁殖脱毒甘薯苗提供技术支持;科研人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甘薯茎尖大小对诱导分化苗和脱毒苗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处理外植体数/个成苗数/苗脱毒苗数/苗小于0.3mm20110.3-0.5mm20107大于0.6mm20134A.在不同的培养阶段,需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B.培育脱毒苗依据的原理有细胞的全能性C.实验结果表明茎尖越大,成苗率和脱毒效率越高D.0.3~0.5mm大小的茎尖最有利于获得抗病毒苗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4、电泳分类:________凝胶电泳;__________凝胶电泳。
在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时通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__凝胶电泳。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________的多少以及__________等因素。而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SDS能使蛋白质发生________,由几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复合体在SDS的作用下会______成单条肽链,因此测定的结果只是________的相对分子质量。同时SDS所带的大量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__________。15、缓冲溶液。
(1)作用:在________内;能够抵制外界的________对溶液____的影响,维持____基本不变。
(2)配制:通常由________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调节缓冲剂的______就可以制得在不同________使用的缓冲液。16、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___________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17、萃取法是将粉碎、__________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_____________在有机溶剂中的方法。芳香油溶解于有机溶剂后,只需蒸发出有机溶剂,就可以获得纯净的植物芳香油了。18、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__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_________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19、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的酒精消毒。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8分)20、某同学用不同种类的洗衣粉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
。温度/℃
30
35
40
45
50
55
普通洗衣粉。
去污力/%
15
18
20
21
21.5
22
加酶洗衣粉。
去污力/%
30
40
48
50
48
37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探究复合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实验设计如下:
。项目。
设计内容。
对照。
设置两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
变量控制。
两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量、衣物质地、污染物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相同。
结果观察。
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论。
(3)该实验设计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后的实验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草莓是北京春末夏初的时令水果;草莓汁酸甜适口,深受大众喜爱。加工草莓汁时,草莓中的果胶易导致果汁浑浊,影响品质。为探究不同条件对草莓汁澄清度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果胶酶用量。
(mL·kg-1)
pH
温度(℃)
草莓汁透光率。
(%)
1
0.025
2.5
35
24.55
2
0.035
4.5
35
96.47
3
0.035
2.5
45
22.70
4
0.045
3.5
35
96.47
5
0.045
2.5
55
13.12
请回答问题:
(1)草莓细胞中,果胶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_____,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______;使草莓汁澄清。
(2)根据研究结果,生产过程中可选择第_____组作为条件组合,原因是_________。
(3)果胶酶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草莓汁中,饮用后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理由是_____。22、走近生物技术;体验和运用生物技术、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请根据人类对生物技术实践的具体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酒制作前一般将发酵瓶清洗干净;并且要使用_____________消毒,发酵过程中发现葡萄酒变酸,表面观察到菌膜,造成此现象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
(2)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食用味精;欲纯化谷氨酸棒状杆菌并计数,将菌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当培养过程中出现多种微生物时,可以依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等特征区分不同的微生物。
(3)欲从土壤中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某研究小组利用成分为KH2PO4、Na2HPO4;葡萄糖、琼脂、尿素的培养基进行了相关实验。该培养基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选择作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能分解尿素的原因是这些微生物能合成______________。
(4)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利用MS培养基配置成发芽培养基时,除了加相应量的BA溶液、NAA溶液,蔗糖外,还需要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_,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影响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条)等因素。23、Ⅰ.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问题:
(1)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________,因此制作过程中需要对泡菜坛进行密封处理。有时还需要加入一些“陈泡菜水”,目的是________。
(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将减少,种类将_______,其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
(3)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时;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盐酸中,与亚硝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__________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4)下图是制备的亚硝酸钠标准显色液;其中①号管中不含亚硝酸盐,作为_____对照。
Ⅱ.请回答与“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有关的问题:
(1)葡萄先用水洗净后;需用鲜红紫色的__________溶液浸泡5min;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此操作是在清洗之后进行的。
(2)接种菌种前干酵母制成糊状后;为使酵母迅速发生作用,可加极少量_______。
(3)葡萄浆放入发酵瓶中;装量不要超过_________。
(4)为缩短制作果醋的周期,下列选项中采取的措施无效的是__________。A.用果酒为原料B.增加醋杆菌的数量C.控制适宜的发酵温度D.发酵阶段封闭充气口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3题,共24分)24、黄精多糖是植物黄精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是由单糖缩合而成的一种多聚体,易溶于水,不溶于60%以上的乙醇。常用提取流程:黄精原料→干燥粉碎→石油醚脱脂过滤→黄精渣→加蒸馏水后加热提取→滤渣后收集提取液→加入乙醇后离心→收集沉淀物后干燥→黄精多糖粗品→去除蛋白质和小分子物质→精制黄精多糖。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提取流程分析黄精多糖___________(填“溶于”或“不溶于”)石油醚。
(2)在用蒸馏水提取时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提取效率。在加热提取过程中除温度外,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3)在提取液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得到黄精多糖粗品后可将其再次溶解于蒸馏水,并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离心去除沉淀,则沉淀物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再将上清液装入具有半透性的透析袋中处理一段时间,就可获得精致黄精多糖,利用透析袋处理的原理和目的是___________。25、(生物技术实践)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但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土壤中有一种好氧型细菌能把尿素分解成氨。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予以纯化计数,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基本操作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____。
(2)能在该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__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都能分解尿素;若在平板中加入酚红,目的菌落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3)筛选得到的菌落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进一步纯化,每次划线后接种环必须____________;才能再次用于划线。纯化获得的菌种可以保存在试管中,塞上棉塞或盖上封口膜,不能密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和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26、请回答下列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相关问题:
(1)凝胶色谱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2)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洗涤红细胞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复洗涤三次;直至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在该过程中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凝胶色谱柱装填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原因为气泡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操作中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漏出凝胶颗粒的现象,如果发生则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蛋白质的分离过程中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试题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一般采用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选取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时要结合芳香油的性质和材料特点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
解:①植物芳香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发,因此可利用蒸馏法提取,①正确;
②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压力榨出芳香油的方法;②正确;
③含水量与萃取效率有关;使用萃取方法材料必须进行干燥处理,③错误.
故选D.
考点:提取芳香油.2、C【分析】【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1)样品处理;(2)粗分离;(3)纯化;(4)纯度鉴定,故选C。3、C【分析】【分析】
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
固定化酶。
固定化细胞。
酶的种类。
一种。
一系列酶。
制作方法。
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
吸附法;包埋法。
是否需要营养物质。
否。
是。
缺点。
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
优点。
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
成本低;操作简便。
【详解】4、D【分析】【分析】
包埋法是将微生物细胞均匀地包埋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中;多用于细胞的固定。化学结合法是利用共价链;离子键将酶分子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多用于酶的固定。物理吸附法是通过物理吸附作用,把酶固定在纤维素、琼脂糖、多孔玻璃和离子交换树脂等载体上。固定化酶能够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有利于产物的纯化。
【详解】
A;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故固定化酶常用物理吸附法,A错误;
B;固定化细胞技术能固定一系列的酶;能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B错误;
C;固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且酶的活性不会下降,C错误;
D;固定化酶不溶于反应液中;易于回收,可以重复利用,D正确。
故选D。5、C【分析】【分析】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能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详解】
A;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
B;果胶是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之一;参与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以及胞间层,B正确;
C;动物不能产生果胶酶;C错误;
D;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是果胶酶的一种;能分解果胶,D正确。
故选C。6、D【分析】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A项错误;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可以通过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但是如果样品中所要筛选的微生物数量较多,这一步可以省略,B项错误;配置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pH调至能够满足该种微生物的需要,C项错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防止外来杂菌入侵,D项正确。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B:D【分析】【分析】
果酒制作的原理:先通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后密封,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嗜温菌,也是嗜氧菌,因此其进行果醋发酵时需要不间断的供氧。
【详解】
A;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是18~25℃;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是30~35℃,错误;
B;果酒发酵需要无氧环境;该装置鹅颈中的水可以隔绝空气,创造无氧环境,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装置便于二氧化碳的排除,正确。
C;醋酸菌是嗜氧菌;即使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也不能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呼吸所需的氧气,错误;
D;果酒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分解变成酒精,因此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同时pH会逐渐降低,呈酸性,正确。
故选BD。8、A: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培养基中同时含有葡萄糖和乳糖时,大肠杆菌先利用葡萄糖再利用乳糖,大肠杆菌最开始只利用葡萄糖,葡萄糖消耗完后,由于环境中存在乳糖,大肠杆菌会产生半乳糖苷酶继续分解乳糖。
【详解】
A;据图可知;大肠杆菌既能利用葡萄糖也能利用乳糖作为生长过程中的碳源,A正确;
B;由图可知;前5小时左右大肠杆菌利用葡萄糖,后5小时利用乳糖进行生长繁殖,优先利用葡萄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
C;大肠杆菌在正常条件下无利用乳糖的酶;5小时左右时生长停滞与此相关,C正确;
D;大肠杆菌在代谢中利用乳糖做碳源时;由于环境诱导基因表达,会产生分解乳糖的半乳糖苷酶,而非基因突变的作用,D错误。
故选AC。9、A:B:C【分析】【分析】
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是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利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详解】
A;脲酶能够将尿素降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能利用尿素做氮源,根本原因是其含有合成脲酶的基因,A正确;
B;蛋白质组成元素包括N;因此尿素中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细菌的蛋白质,B正确;
C、在资源和空间不受限制的阶段,细菌为“J”形增长,其分裂方式为二分裂生殖,因此最初接种M个细菌,繁殖n代后细菌的数量是2n×M个;C正确;
D;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因此不能用多倍体育种等方法培育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D错误。
故选ABC。10、A:B:C【分析】【分析】
据图可知;野生型酵母菌首先利用单糖1进行发酵,当这种糖耗尽时(14h左右),酒精产量的增加停滞一段时间,才开始利用单糖2进行发酵。
【详解】
A;乳糖是由1分子半乳糖和1分子葡萄糖构成的二糖;其元素组成是C、H、O,A正确;
B;据图可知;野生型酵母菌首先利用单糖1进行发酵,当这种糖耗尽时(14h左右),酒精产量的增加停滞一段时间,才开始利用单糖2进行发酵。故14~16h时,野生型酵母菌内可能正在进行单糖2发酵相关基因的表达,以促进对单糖2的利用,B正确;
C;由图可知;野生型酵母菌完成酒精发酵用时大约22h,马奶酒中酵母菌完成酒精发酵用时大约14h,即马奶酒中酵母菌完成酒精发酵用时更短,C正确;
D、在酵母菌酒精发酵过程中,[H]与丙酮酸反应生成酒精和CO2;因此两种类型的酵母菌内均不存在[H]的积累,D错误。
故选ABC。11、A:B:C【分析】【分析】
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30℃,pH最好是弱酸性。
【详解】
A;桑葚独有的花青素等能显著增强复合果酒的功效;所以在生产复合果酒的过程中,要防止桑葚天然色素被氧化,增强功效,A正确;
B;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快速的增殖;所以果酒发酵初期通入氧气能促进酵母菌繁殖,有利于加快果酒发酵,B正确;
C;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复合果酒的制备过程中对发酵设备要进行灭菌处理,C正确;
D;变酸的果酒表面会形成一层菌膜;这层菌膜是由醋酸菌形成的,D错误。
故选ABC。12、A:C:D【分析】【分析】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能以多种糖类作为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因此在一些含糖量较高的水果;蔬菜表面经常可以发现酵母菌的存在。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可用于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等。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的重要因素,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
【详解】
A、发酵产生果酒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呼吸产生CO2;但不产生酒精,A错误;
B;切片后对发酵液进行消毒;防止杂菌污染,再进行分组,B正确;
C;压榨倒罐用于主发酵需保留空间以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二次倒罐时菌种是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主发酵先有氧促进酵母菌大量繁殖;后无氧进行酒精发酵,后发酵要控制无氧,D错误。
故选ACD。13、A:B【分析】【分析】
1;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详解】
A;不同阶段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不同;因此不同培养阶段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和比例应适时调整,A正确;
B;培育脱毒苗时依据的原理病毒在植物不同组织中的含量不同和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
C;分析表格可知;当茎尖为0.3-0.5mm时,脱毒苗数/苗为7,当茎尖大于0.6mm时,脱毒苗数/苗为4,不能得出茎尖越大,脱毒效率越高,C错误;
D;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0.3-0.5mm大小的茎尖,脱毒苗数/苗最多,因此有利于培养脱毒甘薯,但不是抗病毒的特性,D错误。
故选AB。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4、略
【分析】【详解】
电泳分为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时通常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静电荷多少以及分子大小等因素。而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SDS能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由几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复合体在SDS的作用下会解聚成单条肽链,因此测定的结果只是单条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同时SDS所带的大量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解析】琼脂糖聚丙烯酰胺SDS-聚丙烯酰胺静电荷分子大小完全变性解聚单条肽链分子的大小15、略
【分析】【详解】
缓冲溶液。
缓冲物质指能调节溶液的pH值;使溶液的pH值在加入一定量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时保持恒定或小范围变化的一种物质。弱酸和与其对应的弱酸盐(或弱碱和与其相对应的弱碱盐)可以形成一对缓冲对,当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碱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当溶液中加入少量碱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酸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
(1)作用: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抵制外界的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
(2)配制: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解析】一定范围内外界的酸和碱PHPH1-2种缓冲剂使用比例PH范围内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酶制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碱性蛋白酶碱性脂肪酶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干燥溶解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水蒸气油水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70%四、实验题(共4题,共8分)20、略
【分析】试题分析:分析实验一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因变量是去污能力,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洗衣粉在不同温度下的去污力,对同一种洗衣粉来说温度影响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对同一温度条件下,不同洗衣粉的去污能力不同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力比普通洗衣粉要高;分析实验二表格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复合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即普通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因变量是去无能力。
(1)由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洗衣粉在不同温度下的去污力。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相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力比普通洗衣粉高,使用加酶洗衣粉的适宜温度为45℃左右。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复合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因此对照是应该是复合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作为对照。
(4)由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以使相应的大分子水解成小分子;容易从衣物上脱落,因此修改后的实验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使用复合酶洗衣粉的去污程度大于普通洗衣粉的去污程度。
(5)使用加酶洗衣粉时降低了水体中P含量;避免水体富营养化,酶又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因此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两个表格,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弄清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解析】不同洗衣粉在不同温度下的去污力的变化相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力比普通洗衣粉高使用加酶洗衣粉的适宜温度为45℃左右对照组设计错误,应设计复合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作为对照使用复合酶洗衣粉的去污程度大于普通洗衣粉的去污程度酶具高效性且可被分解,避免水体富营养化21、略
【分析】【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有果胶酶用量、pH、温度,因变量是草莓汁透光率或草莓汁澄清度;当果胶酶用量为0.035mL·kg-1、pH为4.5、温度为35℃或者果胶酶用量为0.045mL·kg-1;pH为3.5、温度为35℃时;草莓汁的澄清度最高。
【详解】
(1)果胶酶具有专一性;能够催化果胶水解为半乳糖醛酸,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和胞间层,使草莓汁澄清。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第2组和第4组的草莓汁澄清度最高,但是第2组果胶酶的用量较少,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生产过程中可选择第2组作为条件组合。
(3)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一般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验目的和表格分析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了解果胶酶的作用机理,并能够根据表格找出使得草莓汁澄清度最高的果胶酶用量、pH、温度组合。【解析】细胞壁和胞间层半乳糖醛酸2既可获得澄清度高的草莓汁,又可减少酶用量(降低成本)不会;果胶酶可被人体消化吸收(会,果胶酶可能会引起个别人产生不良反应)22、略
【分析】【分析】
利用酵母菌等微生物发酵制作产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证无杂菌,要求不太高时,可用酒精,要求较高时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利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需要给微生物提供其生长的条件,如碳源;氮源等。
【详解】
(1)葡萄酒制作前一般将发酵瓶清洗干净;并且要使用70%的酒精消毒,发酵过程中发现葡萄酒变酸,表面观察到菌膜,造成此现象的微生物是醋酸菌。
(2)欲纯化菌种并计数;将菌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当培养过程中出现多种微生物时,可以依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等特征区分不同的微生物。
(3)若提供的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那么只有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可以在这个培养基上生长;增殖,从而达到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目的。而该微生物能分解尿素的原因是这些微生物能合成脲酶。
(4)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利用MS培养基配置成发芽培养基时;除了加相应量的BA溶液;NAA溶液,蔗糖外,还需要加一定量的琼脂,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高压蒸汽灭菌作为常用的灭菌方式,其灭菌效果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影响。
【点睛】
生物技术范畴比较广,组织培养、微生物筛选、微生物发酵等均属于,理解不同类型的生物技术原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70%的酒精醋酸菌稀释涂布平板法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该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是尿素,只有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才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增殖脲酶琼脂温度、压力、时间23、略
【分析】【分析】
1;制作泡菜的实验原理: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为了抑制其它杂菌的繁殖,可以利用多种措施如:加盐、加白酒、加水密封等;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4:1,盐水要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泡菜变质原因很多,如泡菜坛子密封不严,或盐的比例过低等。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泡菜开始腌制时,坛内环境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等杂菌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随着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亚硝酸盐含量又降低。
2;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条件是30-35℃,持续通入无菌空气,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条件是18-25℃,初期通入无菌空气,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后期密封,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详解】
Ⅰ.(1)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因此制作过程中需要对泡菜坛进行密封处理;制作过程中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提供乳酸菌菌种(或者接种)。
(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由于乳酸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代谢产物,故有机物的干重将减少,而种类将增加;泡菜开始腌制时,坛内环境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等杂菌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随着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亚硝酸盐含量又降低。
(3)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时;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盐酸溶液中,与亚硝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4)如图是制备的亚硝酸钠标准显色液;其中①号比色管中不含亚硝酸盐,作为空白对照。
Ⅱ.(1))葡萄先用水洗净后;需用鲜红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min;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但是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此操作是在清洗之后进行的。
(2)为了使酵母菌迅速发挥作用;可加少量蔗糖,酵母菌能分泌转化酶在胞外分解蔗糖后再吸收利用单糖,加入蔗糖使发酵原料更丰富,有利于早期酵母的大量繁殖,加快后期的发酵速度。
(3)将葡萄浆放入发酵瓶中;装量不能超过2/3,要留有1/3的空间,既能保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繁殖,又能防止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发酵液溢出。
(4)A;醋酸菌可以利用果酒发酵更快的产生果醋;A正确;
B;增加醋杆菌的数量;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更多的果醋,B正确;
C;控制适宜的发酵温度;有利于果醋发酵的进行,C正确;
D;发酵阶段封闭充气口;会抑制醋酸菌的有氧呼吸,不利于果醋发酵的进行,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泡菜的制作原理与过程、亚硝酸盐的鉴定原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等知识点,弄清楚不同的过程需要的发酵条件和注意事项等知识点,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解析】异养厌氧型提供乳酸菌菌种(或接种)增加先增加后减少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空白高锰酸钾蔗糖2/3D五、非选择题(共3题,共24分)24、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要求学生熟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黄精多糖易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
(2)在用蒸馏水提取时加热的目的是提高分子的运动速率;从而提高黄精多糖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提高提取效率。在加热提取过程中除温度外,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还包括提取时间;原料颗粒的大小、pH等。
(3)乙醇可以使提取液中的黄精多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6《好的故事》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1场景歌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2024年秋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我和大自然 5 风儿轻轻吹说课稿 新人教版
- 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8 设计制作小车(二)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 23《月光曲》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1 24时计时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001
- 202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2框 凝聚价值追求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5北京市饲料采购合同新
- 2025建造船舶所要用到的合同
- 农产品贮运与加工考试题(附答案)
- 学校财务年终工作总结4
- 202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复习题及答案
- 《血管性血友病》课件
- 2025年汽车加气站作业人员安全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司法考试完整真题及答案
- 高三日语一轮复习日语助词「に」和「を」的全部用法课件
- 2024年山东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