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2024年新编)3.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2024年新编)3.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2024年新编)3.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2024年新编)3.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2024年新编)3.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教学背景分析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有三个子目: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它们互为因果关系。经历频繁战乱之后初建的西汉是汉高祖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文景之治”是前两部分发展的结果。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还要了解秦末的社会形势与秦朝灭亡的原因,突出了历史史实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从汉高祖到文景二帝之间这段“清静无为”的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西汉初期“无为而治的兴国之道”为西汉的强盛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有为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学生初学历史对于相应的抽象历史知识概念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无为而治”概念贯穿全文,同时配合图片,地图,史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1.通过识读图文信息,阅读史料等方式理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2.知道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教学难点“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文景之治”的影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无为而治的兴国之道无为而治的原因1、社会经济凋敝2、布衣将相之局无为而治的表现1、经济:休养生息政策2、政治:郡国并行制3、军事:和亲政策三、无为而治的影响1、积极影响:文景之治,奠定有为2、消极影响:新的问题不断涌现,转向有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汉朝建国之初,距离战国末年仅仅相差十几年,诸子百家思想都已经很成熟了。作为统一的国家,法度和礼制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问题来了,汉初为何不采用更好治国的法家或儒家思想,走的却是道家路线“无为而治”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学习,了解无为而治的兴国之道。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引导思考。一、无为而治的原因(一)社会经济凋敝通过展示时间轴梳理出秦亡后刘邦项羽之争直至西汉建立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战后汉初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了解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得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二)布衣将相之局从“布衣将相之局”所记,讲述刘邦统治集团的出身,结合史料,分析新的统治集团对于治理国家的助益。根据刘邦身份的转变,引出对“休养生息政策”的介绍。(即对无为而治表现的介绍)学生跟随教师的问题思考,得出答案。1.由于这些布衣将相们出身下层,刚刚进城不久,因此他们倡导生活俭朴、约束铺张奢侈比较容易,有利于减轻百姓的负担;2.由于刘邦出身下层,了解民间疾苦,因而他作为统治者制定的政策能顺应民心。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二、无为而治的表现经济:休养生息政策[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概括休养生息政策的对应措施,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历史意义。教师通过对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念解释引出“黄老之学”的概念、道家思想的演变。教师讲述:休养生息政策,源于当时社会上黎明百姓间流传的以清静无为为宗旨的黄老思想。其中黄是指黄帝,老是老子,因为他们都被尊为道家的创始人,所以这么命名。与我们第八课百家争鸣所学习的,追求“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和“逍遥”“齐物”的人生境界的老庄道家不同,黄老之学有选择地吸收了法家、儒家、阴阳诸家的一些思想元素,主张“无为而治”、恩威并施的政治思想。结合史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无为而治”的了解。教师讲述:以此为本源,陆贾为汉初的统治集团应当建立什么样的社会描绘了美好愿景,他说: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老百姓都很安然,官府里就像没有官吏一样,乡里没有诉讼发生,老老少少都没有忧愁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平的议论传播,晚上邮驿大道上没有奔跑的邮卒,夜晚的乡里不会突然发布征发徭役的命令,夜里狗不叫、鸡不鸣,年老的人在家中享受着美味,壮年男子在田里耕耘。这就是“无为”思想的最高政治理想。其主要内容,即顺民之情,与民休息,尽可能减少国家对社会的干预。(二)政治:郡国并行制过渡:“无为而治”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修养生息政策。在政治方面表现为“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国并行制。问题设计:为什么会实行郡国并行制呢?过渡:于是,汉代一方面继承秦朝的郡县制,也就是西汉前期形势图上的绿色这部分,是由中央政府统治的区域。另一方面又分封诸侯国,左边地图上红色就代表的诸侯国的领地。对比战国七雄和西汉初年的形势图,分析封国与郡县制的分布特征及其背后的区域文化差异。汉初分封诸侯国的范围和战国七雄时的其余六国基本重合;实施郡县制的范围与原来秦国的疆域范围重合。这是因为东西文化、区域文化具有差异和冲突。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秦的制度、秦的法律使其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最终完成了统一,但同样的制度推行于六国却加速了秦的速亡。政治上的无为,就体现为“一国两制”“东西异制”。(三)军事:和亲政策结合材料,思考汉初是如何解决边境问题,快速口头作答。和亲政策是不平等的,但换来了汉匈边境暂时的安宁。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休养生息措施一方面使国家秩序得到稳定;另一方面使曾经脱离生产的农民回到了土地上,并得到了相应的生产条件,这样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起来。学生跟随教师的问题思考。得出历史原因是因为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灭亡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分封子孙,以致发生农民起义的时候没有人帮忙看守天下。所以他认为要守住“刘家天下”,还是要靠刘家人,确保江山巩固。学生根据教师出示材料和问题设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进行思考。在军事上的“无为”,由于汉初实力弱小,暂时还没有力量解决匈奴问题,于是在边疆问题上采取和亲的方式,把汉公主嫁给匈奴单于,结为姻亲,互开边境贸易,同时把大量的丝绸、酒和食物等送给匈奴。掌握必备基础知识通过这段阅读,同学们对“无为而治”了解得更加全面了,认识到从秦始皇到汉高祖这一个时期的历史,恰好是道家学说的最好注脚。设置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梳理基本史实从而理解问题实质。培养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三、无为而治的影响-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结合教材和材料,分析文景之治的具体措施。·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轻徭薄赋·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纺织、漆器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文景之治的出现,不仅使战国以来战乱连绵的社会终于有了一个休息的机会,黎民百姓获得了暂时的安宁,更重要的是表明了汉初新的统治集团,在经历了秦速亡的历史过程后,已经善于反省并总结历史教训,适时调整他们的统治策略,以维护整个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奠定有为结合材料,思考文景之治/无为而治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个时期的历史积淀,就不可能有汉武帝时代的全面繁盛。所以我们说汉初的无为奠定了后人的有为。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任务和问题设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并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谈论,得出答案。第一,他高度肯定文景二帝的历史功绩,并将文景时期与西周的成王、康王时期相媲美;第二,他将文景之治的出现与汉初以来的历史相联系,认为文景之治是几代人创立的,指出正是文景二帝继承并发展了汉初刘邦、惠帝、吕后时代“扫除烦苛,与民休息”的思想政策,才彻底改变了秦代的弊政,使百姓过上了风俗纯美、安宁幸福的生活。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四、无为而治的影响-消极影响消极影响结合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无为而治”也导致了一些弊端。课堂小结到汉武帝刘彻在位时,西汉王朝的统治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无为转向有为。文、景以来,社会在复苏、繁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