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统编版2024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这表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B.已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C.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2、1966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说:“我主张杂乱而有活力胜过明显的统一。我容许不根据前提的推理并赞成建筑的二元性。我认为用意简明不如意义丰富我爱两者兼顾,不爱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是黑白都要,或是灰的。”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3、如表为毛泽东发表的重要文章。这些文章的发表。
。1936年。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7年。
《实践论》《矛盾论》
1938年。
《论持久战》
1939年。
《<共产党人>发刊词》
A.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C.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D.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4、宋代理学家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如《三字经》《百家姓》;一些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这些做法主要说明A.封建迷信影响民间生活B.社会风气日益开放C.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D.理学成为官方正统5、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炼丹”有所记载,其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古代炼制丹药的做法A.说明火药制作流程的科学B.使中国进入了热兵器时代C.体现了中国科技领先世界D.为火药的发明创造了条件6、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都强调宇宙万物的本原;
②都倡导加强道德修养;
③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
④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所有智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这句话体现了古希腊人的A.宗教意识B.民主意识C.自主意识D.理性意识8、上海有一部断代体史书,首创“志”的体裁,经两代人合作完成。这部书是()A.《史记》B.《三国志》C.《汉书》D.《资治通鉴》9、1944年,豫湘桂会战已接近尾声,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今后主要发展方向是南方,对于东北只能静观苏联的动静。”但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中共这一战略的重大转变()A.影响中国政局未来发展走向B.表明中共不再重视根据地建设C.反映东北地区是国共斗争的重要地带D.说明当时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11、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12、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4、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5、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6、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7、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9分)18、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优秀品格永远值得我们颂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纲领材料二。名称三民主义内容新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请回答:
(1)孙中山将材料一中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3)先进理论引领社会前进。指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分别引领了哪一革命运动?
(4)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优秀品格?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贽深刻揭露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打破了对封建时代最高的思想权威孔子的迷信,认为道学的一切祸害均源于孔子,因此决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他辛辣地嘲笑道学家对孔子的顶礼膜拜,是一犬吠影,众犬吠声。李贽又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他指出:“六经;《语》《孟》”,“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
——摘编自孙开泰《李贽的反道学思想》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先进分子、广大青年和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曾乐山《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李贽、陈独秀有关儒家学说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贽、陈独秀二人思想的影响。20、脱贫攻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某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材料一1952-201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年。
1952
1956
1965
1978
1984
2012
2018
收入(元)
62
78
100
132
355
8389
14617
——依据《中国统计年鉴》材料二农村贫困发生率变化情况。
——依据《中国农村贫困检测报告(2019年)》材料三清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拉开了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2020年,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战。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2题,共6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为1982、1990、1995、2000年全国青壮年文盲变化数据。
——据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选取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大事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共中央驻地变迁。
。始驻期。
离驻期。
驻地。
1921年7月。
1922年10月。
上海。
1922年10月。
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
北京。
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
1923年6月。
上海。
1923年6月。
1923年9月。
广州。
1923年9月。
1927年4月。
上海。
1927年4月。
1927年9月底10月初。
武汉。
1927年9月底10月初。
1933年春。
上海。
1933年春。
1934年10月长征前。
瑞金。
1935年12月。
1936年7月。
瓦窑堡。
1936年7月。
1937年1月。
保安。
1937年1月。
1947年3月。
延安。
1947年3月。
1949年3月。
西柏坡。
1949年3月25日。
至今。
北平(北京)
——摘编自《党建》根据上述材料围绕“中共中央驻地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3、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4、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25、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
(5)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可知,表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启蒙运动的影响,说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孟德斯鸠等人研究、阅读很多自然科学著作,而不是划清界限,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孟德斯鸠等人继承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故B选项错误;世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开始,故D选项错误。2、D【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提及建筑师文丘里强调对艺术的追求杂乱胜过统一,主张两者兼顾,这符合现代主义的风格,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等手段超越现实塑造形象,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现实主义注重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和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印象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及相关文章可知,伴随着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的研究主要是战争的策略、对日作战方针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等方面,是为了适应民族自卫战争的需要,D正确;材料与壮大共产党力量无关,A排除;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排除;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无关,C排除。故选D。4、C【分析】【详解】
材料没有封建迷信得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社会开放的信息,排除B;材料中“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说明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故选C;材料无法反映儒学成为官方正统的信息,排除D。5、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炼丹”的记载为火药的发明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葛洪炼丹的流程,不是火药制作流程,排除A项;此时火药尚未出现,中国还没有进入热兵器时代,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世界其他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不能体现中国科技领先世界,排除C项。故选D。6、A【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从哲学角度强调宇宙万物的本原问题,故①正确;两者都倡导加强道德修养,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心学主张致良知,故②正确;两者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故③正确;作为唯心主义思想,两者不可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A正确,BCD排除。7、D【分析】【详解】
苏格拉底提出,人类要把认识自我当作“所有智和理解力的根源”,强调了理性的作用,体现了古希腊人的理性意识,D项正确;强调人类要认识“自我”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不是“宗教”意识,A项错误;通过认识自己进而认识世界体现的不是公民参政的“民主”意识,B项错误;把认识自己当作“所有智与理解力的根源”体现的不是“自主”意识,C项错误。8、C【分析】【详解】
A项《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汉武帝;B项三国志是晋代陈寿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C项《汉书》是班固所作断代史,而且他是在其父亲班彪整理材料基础上所作。D项《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应选C项。9、A【分析】【详解】
1944年豫湘桂会战溃败,充分暴露了国统区统治虚弱,中共认为抓住机会重点发展中原地区力量,可以为以后的全面夺权打下基础,但1945年后,中共认为自己根据地分散,不巩固,缺乏工业和城市,东北不仅有城市、工业,并与苏联、朝鲜接壤。故中共把东北战略地位提高,主动迅速布局东北,影响了解放战争大决战、新中国成立后“一五”计划工业布局,故选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仍然重视根据地建设,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对东北的态度,故C项错误;抗战胜利结束后,国内主要矛盾才发生变化,中共七大时仍是中日民族矛盾,故D项错误。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12、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4、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5、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6、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7、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9分)18、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把它解释成三民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民权主义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和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可归纳为为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旧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的“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和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的“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可归纳为民权主义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旧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和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可归纳为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容易作答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分别引领了的革命运动分别是辛亥革命;国民革命。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结合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实践;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体现了孙中山的优秀品格可以答为与时俱进,不屈不挠,为革命鞠躬尽瘁。
考点: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意义【解析】(1)三民主义核心内容:民权主义(。或创立民国)
(2)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主张民族平等、增加“节制资本”、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等。
(3)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或大革命)
(4)与时俱进(。或顺应时代潮流,只要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9、略
【分析】(1)背景:李贽;根据“深刻揭露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和所学知识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分析得出。陈独秀,根据所学,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即可。
(2)影响:李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冲击了儒家道统,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民主启蒙价值等方面回答。陈独秀,可从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方面分析总结。【解析】(1)观点:李贽;不迷信孔子,认为道学祸害源于孔子;批判儒家经典不能成为万世至论。陈独秀,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提倡以民主科学代替传统道德。
背景:李贽;明末吏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工商业者实力增强;官方理学的僵化。陈独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影响:李贽,冲击了儒家道统,使中国思想界呈现生机;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民主启蒙价值;对明清思想界有深远影响。陈独秀,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0、略
【分析】【详解】
解读:根据题目要求,首先了解要解读的中心问题,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目的、内容和作用等方面具体分析三则材料中展示的问题,如根据材料一展示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显著提高,体现出新中国建立后,为改善和提高民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农村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更使农业发展迅速,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根据材料二中的三条曲线及其走势,材料三中“党的十八大后拉开了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本世纪初我国农村的贫困现象依然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不均衡,尤其是西部地区贫困发生率较高,为了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脱贫攻坚的目标和精准扶贫的理念,2018年全国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并且东部、西部和中部的区域差异越来越小;最后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并对整个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如根据三则材料的最后部分和材料三中“(2020年)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清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明确2020年全国农村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战,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勤政为公、立党为民的先进性。【解析】示例:建国后;为了改善农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造,农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得全国农业迅速发展,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但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农村的贫困发生率依然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不均衡,尤其是西部地区贫困发生率较高,为了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脱贫攻坚的目标和精准扶贫的理念,2018年全国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并且东部、西部和中部的区域差异越来越小。2020年全国农村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战,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勤政为公、立党为民的先进性。五、论述题(共2题,共6分)21、略
【分析】【详解】
根据“1982、1990、1995、2000年的全国青壮年文盲变化数据”可知,我国的青壮年文盲数不断下降。按照题意要求,结合所学选取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大事件予以阐述。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可拟定论题:20世纪80年代,国家把义务教育当做一项战略决策。党和政府重视义务教育,将其定位为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和培养合格公民的一项战略决策。20世纪80年代,通过立法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如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齡儿童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如发起“希望工程”。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也可以拟定论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发展科技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主要手段,而科技的发展要靠人才。为此,国家在1995年作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党和政府通过“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加大投入和加强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此战略的实施是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等等。【解析】示例。
论题:20世纪80年代,国家把义务教育当做一项战略决策。
阐述:党和政府重视义务教育,将其定位为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和培养合格公民的一项战略决策。
20世纪80年代,通过立法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如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齡儿童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如发起“希望工程”。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
示例2:
论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
阐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发展科技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主要手段,而科技的发展要靠人才。为此,国家在1995年作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党和政府通过“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加大投入和加强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此战路的实施是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22、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题目要求“围绕‘中共中央驻地变迁’自拟一个论题”,考生可以先对材料进行从空间角度看,有城市驻地和农村驻地之分;分时间角度看,1937年以前驻地变迁较1937年以后频繁。然后拟定相应论题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解析】示例一:
论题: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不断深入。
阐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把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为便于组织和发动工人群体,党中央驻地长期设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中心城市。
1933年;随着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遭到破坏,党中央将驻地转移到瑞金,在事实上认同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遵循革命形势和中国国情所作出的正确选择。
1949年;在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全方位做好执政的准备。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的内政外交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会后;党中央驻地由西柏坡迁到北平。
结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形势的认识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示例二:
论题:1937年以前中共中央驻地频繁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阐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将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中共中央驻地主要设在工人数量相对较多的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
1927年4月;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共产国际的错误领导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共中央驻地被迫从上海迁往武汉;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彻底决裂,之后党中央驻地迁回上海并转入地下。
1934年10月;由于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以及中国共产党“左”倾错误,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长征,党中央驻地开始随着长征转移,1935年12月驻扎瓦窑堡,1936年7月驻扎保安。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1937年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全国抗日情绪高涨,中共中央驻地迁往延安。
结论:1937年以前中国共产党在错综复杂的国内革命环境下不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六、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3、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长春市名校调研系列卷(市命题)2024-2025学年初三总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一)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代数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藏林芝地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全真模拟试卷生物试题含解析
- 西藏藏医药大学《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九江职业大学《刑法分论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第二次质量监测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2025届高考原创信息试卷物理试题(四)含解析
- 山东省滨州邹平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调研数学试卷含解析
-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3月月考化学试题(A卷)试卷含解析
- 潍坊市昌乐县2025届五下数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
- 内河船客运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评估测试卷 (含答案)
- 2023-2029年中国鸡尾酒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玻璃更换施工方案
- 煤矿防冲细则课件
- 2025-2030中国静电仪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20240902
- NSA2000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 2025年度国人饮水电器白皮书-TMIC天猫新品创新中心
- 合作合同范本 英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