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白血病检验(血液学检验)_第1页
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白血病检验(血液学检验)_第2页
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白血病检验(血液学检验)_第3页
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白血病检验(血液学检验)_第4页
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白血病检验(血液学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白血病分型与诊断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一)FAB分型传统、经典、使用广泛根据形态学进行的分型,最早由法、美、英三国的血液学专家提出,后又经过多次修改而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分型,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并分为不同的亚型

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一)FAB分型类型分型标准L1原始和幼稚淋巴以小细胞(直径≤12μm)为主,胞体小而较一致,胞浆量少,核形多规则,染色质呈较粗颗粒,核仁小而少,不清楚。

L2原始和幼稚淋巴以大细胞(直径>12μm)为主,大小不一,胞浆量较多,核形不规则,常见切迹或凹陷,染色质较L1型细致,核仁易见。

L3原始和幼稚淋巴以大细胞(直径>12μm)为主,大小一致,胞浆量较多染深蓝色,空泡明显,呈蜂窝状,核形多规则,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仁明显。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FAB分型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一)FAB分型类型分型标准

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细胞≥30%(NEC),至少表达一种髓系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或电镜MPO阳性,无T、B淋巴系标记。

M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骨髓中原粒细胞(Ⅰ+Ⅱ型)≥90%(NEC),早幼粒细胞及以下的各阶段粒细胞少见。

M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Ⅰ+Ⅱ型)占30%~89%(NEC),早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30%(NEC),胞质内有大量密集甚至融合的粗大颗粒,常有成束的Auer小体。M3v为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胞质内颗粒较小或无。急性髓白血病的FAB分型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一)FAB分型类型分型标准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粒、单两系同时增生,骨髓原始细胞≥30%(NEC),包括4种亚型:①M4a以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20%(NEC);②M4b以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20%(NEC);③M4c骨髓中具有粒、单两系特征的原始细胞≥30%(NEC);④M4Eo骨髓中异常嗜酸性粒细胞≥5%(NEC)伴上述特征。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据细胞分化程度分为二种亚型:①M5a(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Ⅰ+Ⅱ型)≥80%(NEC);②M5b(部分分化型)骨髓中原单+幼单≥30%(NEC),原始单核细胞(Ⅰ+Ⅱ型)<80%(NEC)。急性髓白血病的FAB分型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一)FAB分型类型分型标准

M6急性红白血病:骨髓中有核红细胞≥50%,原粒细胞(或原单+幼单细胞)≥30%(NEC)。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30%,电镜下血小板过氧化酶(PPO)阳性,血小板膜蛋白Ⅰb、Ⅱb/Ⅲa、Ⅲa或vWF阳性。急性髓白血病的FAB分型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二)免疫学分型不同系列的血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表达的抗原标志不同,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的抗原标志进行系列和阶段的划分,对白血病进行分型。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二)免疫学分型一线单抗二线单抗非系列特异性TdT**,HLA-DRCD34B淋巴系CD22*,CD19,CD10,CD79a*CD20,CD24,SmIg*、Cyµ T淋巴系CD3*,CD7,CD2CD1,CD4,CD5,CD8髓系CD13,CD117,Anti-MPO*CD33,CD14,CD15,CD41,CD61,CD64,血型糖蛋白A,抗溶酶体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学诊断标志注:*胞质表达**胞核表达临床常用一线单抗来筛选AML及B、T淋巴系白血病,再用二线单抗进一步确定亚型。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二)免疫学分型急性白血病免疫学分型CD10CD19CD22(c/m*)TdTHLA-DRCD3(c/m)CD7CD13CD117MPOAML--+-①-②--③+++④B-ALL+⑤++/-+⑥+-----T-ALL---+-⑦+/-+---注:c/m*为胞质或包膜。①某些AML-M1可阳性;②AML-M3阴性;③少部分(<10%)AML阳性;④AML-M7阴性;⑤急性早前B-ALL为阴性;⑥B-ALL为阴性(SmIg阳性);⑦近10%的T-ALL可表达。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二)免疫学分型ALL的免疫学分型与FAB分型CD2CD7TdTCD10CD19CD20CyIg*SmIg*FAB分型早前B-ALL--+-+---L1,L2普通型ALL--+++---L1,L2前B-ALL--++/-+++-L1B-ALL----++-/++L3早前T-ALL-++-----L1,L2T-ALL+++-----L1,L2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二)免疫学分型AML免疫学标志与FAB分型M0M1M2M3M4M5M6M7HLA-DR++-+++/-+/-CD34++/--+/-+/--+/-CD33+++++++/-+/-CD13++/-++++-+/-CD14-+/--++--CD15-++/-+++/--血型糖蛋白A-----+-血小板GPⅠb/或Ⅱb/Ⅲa------+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三)细胞遗传学分型——与预后有很大关系ALL约90%以上ALL可检出克隆性核型异常,其中66%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并和其免疫学亚型相关AML核型异常检出率达93%,可分为两类:数目异常的不平衡畸变为染色体整条或部分增加或丢失,与FAB亚型无相关性平衡型畸变是相互易位或倒位,产生融合基因,约占60%是和FAB亚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结构重排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四)分子生物学分型——对白血病危险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可提供重要信息近年来为了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更全面、更准确,应用了MICM分型(即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结合),使白血病的诊断从细胞水平上升到亚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对进一步认识白血病的本质、研究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更高的价值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四)分子生物学分型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及命名FAB分型核型MIC建议名称AML-M2bt(8;21)(q22;q22)AML1-MTG8M2/t(8;21)AML-M3t(15;17)(q22;q12)PML-RARαM3/t(15;17)AML-M4E0inv/del(16)(q22)CBFβ-MYH11M4EO/inv(16)AML-M5at/del(11)(q23)MOZ-CBPM5a/t(11q)AML-M2at(6;9)(q23;q34)DEK-CANM2/t(6;9)B-ALLt(8;14)(q24;q32)MYC-IgHB-ALL/t(8;14)早前B-ALL(L1、L2)t(9;22)(q34;q11)BCR-ABL早前B-ALL/t(9;22)T-ALL(L1、L2)t(11;14)(p13;q11)RHOM2-TCRδT-ALL/t(11;14)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五)WHO分型

WHO是结合了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及临床特点进行的分类,比FAB分型较为全面、合理,对治疗的选择与预后判断有更大的指导意义。ALL将ALL归入淋巴瘤,实属淋巴母细胞瘤,依据细胞来源(B或T)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五)WHO分型AML原始细胞≥20%,分为四类:AML伴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AML伴骨髓增生异常、治疗相关的髓系肿瘤、急性髓系白血病不做分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WHO分型1.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AML伴(8;21)(q22;q22);RUNX1-RUNX1T1AML伴inv(16)(p13.1;q22)或t(16;16)(p13.1;q22);CBFB-MYH11

APL伴t(15;17)(q22;q12);PML-RARAAML伴t(9;11)(p22;q23);MLLT3-MLLAML伴t(6;9)(p23;q24);DEK-NUP214AML伴inv(3)(q21q26.2)或t(3;3)(q21;q26.2);RPN1-EVI1AML伴t(1;22)(p13;q13);BM15-MKL1AML伴NPM1突变AMLAML伴CEBPA突变AML2.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AML3.治疗相关性AML4.不能分类的AML

AML微分化型

AML未成熟型

AML部分成熟型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急性原始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包括纯红系白血病、红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全髓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5.髓细胞肉瘤6.唐氏综合症相关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短暂性骨髓增殖异常髓系白血病合并唐氏综合症7.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8.急性未定系列白血病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五)WHO分型1.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非特殊类型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9;22)(q34;q11);BCR-ABL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inv(11q23);MLL重排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2;21)(p13;q22);TEL-AML1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超二倍体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低二倍体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5;14)(q31;q32);IL3-IGH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19)(q23;p13.3);E2A-PBX12.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淋巴母细胞瘤的WHO分类(2008)二、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临床表现发热、进行性贫血、出血和各种浸润表现形态学特征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化学染色特征超微结构检测电镜或电镜化学染色观察超微结构免疫学检验检测细胞表达的特异性抗原标志遗传与分子生物学检验检查染色体异常(尤其是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及其产生的融合基因二、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程序三、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判断标准1.缓解标准(1)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骨髓象: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5%,红系巨核系正常

M2b型:原粒Ⅰ型+Ⅱ型≤5%,中性中幼细胞比例在正常范围;M3型:原粒+早幼粒≤5%;M4型:原粒Ⅰ型+Ⅱ型、原单+幼单核≤5%;M6型:原粒Ⅰ型+Ⅱ型≤5%,原红+幼红以及红系比例基本正常;M7型:粒、红两系比例正常,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基本消失血象:男性Hb≥100g/L,女性及儿童Hb≥9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PLT≥100×109/L,外周血中无白血病细胞临床:无白血病浸润所致的症状和体征,生活正常或接近正常(2)部分缓解(partialremission,PR):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5%且<20%;或临床和血象中有一项未达完全缓解标准者(3)未缓解(non-remission,NR):骨髓象、血象及临床3项均未达上述标准者三、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判断标准2.复发标准经治疗达CR后出现下列三者之一者称为复发(relapse):①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5%且<20%,经过有效抗白血病治疗一个疗程仍未达骨髓完全缓解者;②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20%者;③骨髓外白血病细胞浸润者3.持续完全缓解(continualcompleteremission,CCR)指从治疗后完全缓解之日起计算,其间无白血病复发达3~5年者4.长期存活自白血病确诊之日起,存活时间(包括无病或带病生存)达5年或5年以上者5.临床治愈指停止化学治疗5年或无病生存(diseasefreesurvived,DFS)达10年者四、微量残留白血病的检测概念微量残留白血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leukemia,MRL)也称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是指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或骨髓移植,按目前所确定的疗效标准取得完全缓解后,体内仍残存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四、微量残留白血病的检测检测包括细胞遗传学、原位杂交技术(FICM)、流式细胞术(FCM)、分子生物学(PCR)、免疫学检验等多种方法,但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方法或几种方法综合应用。四、微量残留白血病的检测方法灵敏度优点缺点染色体技术1%可发现异常核型敏感度低流式细胞术10-2快速、准确,可检测DNA非整倍体细胞60%-70%的患者不存在DNA非整倍体细胞,需特殊探针荧光原位杂交10-3可用于分裂中期和间期细胞,较敏感本底高,受分裂期影像分子生物学(PCR)10-4~

-6敏感、可定量分析有假阴性和假阳性间接免疫荧光法95%的ALL可检出检测TdT,对ALL有意义AML检测意义不大免疫双标记技术10-4敏感度高需检测统一细胞上两种相关抗原表达常用的MRD检测方法五、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诊断标准:1.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2.有脑脊液的改变①压力增高(>0.02kPa或200mmH2O)或滴速>60滴/分;②白细胞数>0.01×109/L;③涂片见到白血病细胞;④蛋白>450mg/L或潘氏试验阳性。3.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脑脊液的相似改变。五、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附(1)符合条件3加条件2中任何一项为可疑CNSL;符合条件3加条件2中的③或其他两项者可诊断CNSL。(2)无症状,但有脑脊液改变,可诊断为CNSL。若只有脑脊液压力增高一项,暂不确定CNSL的诊断。若脑脊液压力持续增高,经抗CNSL治疗压力下降、恢复正常者可诊断CNSL。五、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附(3)有症状而无脑脊液改变者,如有脑神经、脊髓或神经根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且经抗CNSL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者可诊断为CNSL。第二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概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由于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在造血组织中异常增殖并浸润各组织器官的恶性克隆性疾病。WHO(2008)认为ALL实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当只有瘤块不伴或仅有轻微血液和骨髓受累时(骨髓中幼稚细胞<25%)应诊断为淋巴瘤,当存在广泛骨髓和血液受累时(骨髓中幼稚细胞≥25%)诊断为白血病。【临床特点】1.起病急骤,有发热、贫血、出血2.儿童及青少年多见,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白血病3.全身淋巴结、肝、脾肿大明显4.胸骨压痛及骨关节疼痛较明显5.易并发CNSL、睾丸白血病及高尿酸血症6.儿童及青少年缓解率明显高于成人【实验室检查】1.血象RBC、Hb不同程度减低WBC增高,少数可正常或减少

PLT减低伴功能障碍血涂片: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如可见幼稚红细胞【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呈增生活跃。淋巴系增生,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25%),伴有形态异常。成熟淋巴细胞较少见。涂抹细胞或篮状细胞多见,这是ALL的特征之一。粒系、红系增生受抑制,巨核细胞减少或不见。【实验室检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FAB分型细胞学特征L1L2L3细胞大小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较疏松,结构较不一致呈细点状均匀一致核形规则,偶有凹陷或折叠不规则,凹陷或折叠常见较规则核仁少而不清楚,少或不见清楚,1个或多个明显,一个或多个,呈小泡状胞质量少不定,常较多较多胞质嗜碱性轻或中度不定,有些细胞深染深蓝色胞质空泡不定不定常明显,呈蜂窝状注:小细胞:直径≤12μm大细胞:直径>12μm【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ALL-L1骨髓象特征【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ALL-L2骨髓象特征【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ALL-L3骨髓象特征【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色POX与SBB染色:阳性率<3%。有助于与AML鉴别PAS染色:约20%~80%的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为颗粒状、块状ACP染色:T细胞阳性,B细胞阴性α-NAE染色:阴性或弱阳性,阳性不被NaF抑制NAP积分:增高【实验室检查】4.免疫学检验亚型免疫学标记早前B-ALLHLA-DR、CDl9普通B-ALLCDl0、CDl9、CD20前B-ALLCDl9、CD20、CD22、CylgMB-ALLCDl9、CD20、CD22、Smlg早前T-ALLCD7、CD5T-ALLCD7、CD5、CD2、CD3不同亚型表达不同的抗原标记【实验室检查】4.免疫学检验ALL中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基因重排发生率预后t(9;22)(q34;q11)BCR-ABL儿童5%,成人20%~30%易复发,预后差t(4;11)(q21;q23)MLL-AF4成人5%,儿童非T非BL1或L2易发生CNSL,预后差t(1;19)(q23;p13.3)E2A-PBXl儿童5%,成人3%儿童化疗敏感,成人预后差t(12;21)(q13;q22)TEL-AMLl儿童22%,成人2%预后好t(8;14)(q24;q32)MYC-IgHL3,2%T-ALL预后差,易引起CNSL超二倍体儿童25%,成人7%对化疗敏感,预后好低二倍体儿童1%,成人2%预后欠佳,长期生存率低t(10;14)(q24;q11)HOX11T-ALL中儿童1%,成人8%预后差,易引起CNSLt(1;14)(q32;q11)TAL1T-ALL中儿童7%,成人12%预后差,易引起CNSLt(5;14)(q35;q32)HOX11L2儿童T-ALL中20%预后不良【诊断】具有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骨髓象特征,骨髓中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25%伴有形态学异常可初步诊断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及一线单抗诊断T或B系急淋并与AML相鉴别进一步再根据T-ALL、B-ALL等单克隆抗体分亚型【诊断】细胞遗传学及其分子生物学检查,对诊断、判断预后和微量残留病的检测有重要意义;如骨髓中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20%伴频发的遗传学异常且无髓外瘤块,可诊断B-ALL;如有髓外瘤块的同时骨髓中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25%,则诊断为淋巴母细胞瘤伴骨髓浸润。【鉴别诊断】与AML的鉴别除了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外,对于诊断困难的病例可应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查进行鉴别。低增生性的ALL需要与AA鉴别ALL以原始和幼稚细胞增生为主,AA是成熟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第三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概述】1.发病率占白血病的l%~1.5%、AML的2%~3%。2.年龄老年人多见。3.临床肝、脾、淋巴结肿大不明显,疗效差,生存期短。4.检验特点形态学不能分型,无Auer小体,POX染色阴性,至少表达一种髓系抗原,胞质髓过氧化物酶(cMPO)或超微结构MPO阳性,无T和B淋巴系标记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实验室检查】1.血象RBC、PLT减少,WBC减少或增多,原始细胞比例低。2.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原始细胞≥30%,形态似淋巴细胞,无Auer小体,红系、巨核系有不同程度的减低。3.电镜检查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4.免疫学检验表达髓系抗原而不表达淋巴系抗原。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诊断】具有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骨髓象特征,原始细胞≥30%,胞浆大多透亮或中度嗜碱,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POX及SBB染色阳性率<3%。免疫学检验:髓系抗原标志至少有一种阳性,淋巴系抗原阴性。cMPO阳性或超微结构MPO阳性。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概述】1.发病率占AML的15%~20%。2.年龄成人多见。3.临床起病急骤,有贫血、出血和严重感染,口腔和咽喉溃疡坏死多见。4.肝、脾、淋巴结肿大程度轻,较ALL少见。5.绿色瘤多见,多发生儿童和青年。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实验室检查】1.血象RBC减少,贫血显著。WBC增多,原始粒细胞增多伴畸形,可伴少数幼稚粒细胞、幼稚红细胞出现。PLT减少。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增生活跃甚至减低。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90%(NEC),可见小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及以下各阶段粒细胞少见。少数病例可见Auer小体,核分裂象较多见。红系及巨核系明显减少。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AML-M1骨髓象特征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实验室检查】3.电镜检查POX及SBB染色阳性率>3%;NAP活性降低。4.免疫学检验HLA-DR、MPO、CD34、CD33及CDl3阳性,CD33+者CR率高,CDl3+/CD33-者CR率低。5.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可见Ph染色体t(9;22)形成bcr/abl融合基因、inv(3)(q21;q26)异常核型,t(10;11)(p13;q14)致CAML-AFIO融合基因。还常见+8、5、-7等异常。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诊断】①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②骨髓中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90%(NEC),伴形态学异常;早幼粒细胞及以下各阶段粒细胞少见;③POX或SBB染色阳性率>3%;④进一步依免疫表型特点与ALL鉴别。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概述】1.发病率占AML的30%。2.发病年龄成人多见。3.临床表现同M1型,绿色瘤多见,肝脾淋巴结肿大较轻。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实验室检查】1.血象贫血显著,正细胞正色素性。白细胞数升高,以(10~50)×109/L多见,分类以原粒及早幼粒细胞为主。可见幼红细胞。血小板中到重度减少。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NEC)伴形态异常,早幼粒及以下阶段>10%。可见Auer小体;分裂象较多见。单核细胞<20%。红系及巨核系明显减少。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AML-M2a骨髓象特征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色POX与SBB染色呈(+);PAS染色多数原粒呈(-),早幼粒细胞为(±);NAP活性明显降低或消失,当合并感染时积分可增高;NAS-DCE呈(+);α-NAE可呈(±)且不被氟化钠抑制。4.免疫学检验粒系抗体均可阳性。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实验室检查】5.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验特异性染色体重排t(6;9)形成DEK-CAN融合基因约见于1%的AML(主要为M2,其次为M4),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1%)。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M2a还可见t/del(12)(p11-13),阳性率很低。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诊断】①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②骨髓中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30%~89%(NEC)并伴有形态学异常,早幼粒及以下阶段细胞>10%,单核细胞<20%,可诊断为M2a;③亦可进一步以免疫表型特点与ALL鉴别。四、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概述】1.发病率占AML的5%~12%。2.发病年龄青年人多见。3.临床表现亚急性经过,起病缓慢,多以贫血为首发症状。4.检验特点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t(8;21)染色体易位所致的AML1基因重排可作为M2b的分子标志。5.预后完全缓解率高,治疗反应好。四、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实验室检查】1.血象多为全血细胞减少。随病情进展,白细胞数升高。分类见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和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增多,嗜酸和嗜碱细胞也增多。四、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多为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粒系增生,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30%(NEC),原始及早幼粒细胞也明显增多。Auer小体常见。红系及巨核系增生均减低。四、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AML-M2b骨髓象特征四、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色POX及SBB为阳性或强阳性反应;NAS-DCE染色阳性,α-NAE阴性或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NAP染色活性明显减低。4.免疫学检验可表达HLA-DR、MPO、CDl3、CD33和CD117,CD33、CDl3阳性率减低,而更成熟的髓系抗原CDl5和CD11b表达阳性率增高。四、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实验室检查】5.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t(8;21)(q22;q22)形成AMLl-MTG8融合基因是M2b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和分子生物标志。四、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诊断】①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②骨髓中粒系明显增生,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30%(NEC),其胞核常有核仁,呈明显核质发育不平衡,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也明显增多;③t(8;21)(q22;q22)或AMLl基因重排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分子标志。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概述】1.发病率占AML的10%,急性白血病的6%~9%2.发病年龄青壮年多见。3.临床广泛而严重的出血是主要特点,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亢进。颅内出血常为死亡原因之一。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概述】4.检验特点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t(15;17)形成的PML-RARa融合基因是最特异的基因标志。5.预后对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反应好,缓解率高。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实验室检查】1.血象

轻到中度贫血,部分为重度。白细胞数多正常或减少,也可明显增高。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达90%),可见少数原粒及其他阶段的粒细胞。血小板中到重度减少。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

多数增生极度活跃,个别增生低下。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占30%~90%(NEC),可见到一定数量的原粒和中幼粒细胞。Auer小体易见,柴捆细胞可见。红系及巨核系增生均减低。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按颗粒的不同,M3又分为三个亚型:(1)粗颗粒型(M3a):胞质嗜苯胺蓝颗粒粗大、深染、密集或融合,或含较多的Auer小体,有时呈“柴捆”状,胞核常被颗粒遮盖而轮廓不清。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按颗粒的不同,M3又分为三个亚型:(2)细颗粒型(M3b):胞质中的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3)变异型(M3v):胞核扭曲、折叠或分叶明显,颗粒稀少或缺如,易误认为单核细胞。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AML-M3骨髓象特征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M3骨髓象(细胞有内外双层胞浆)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色POX、SBB呈强阳性;α-NAE阴性或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可与急单鉴别;NAP积分明显降低。4.免疫学检验MPO、CDl3、CD33(+),CD34及HLA-DR(-)。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实验室检查】5.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验70%~90%的APL有t(15;17)及其产生的PML/RARa和RARa-PML融合基因,是特有的遗传学标志。也可有t(5;17)形成NPM-RARα融合基因、t(11;17)(q13;q21)形成NuMA-RARα融合基因、t(11;17)(q23;q21)形成PLZF-RARα融合基因等。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实验室检查】M3的POX染色结果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诊断与鉴别诊断】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NEC),POX染色呈强阳性;免疫标记具有髓系特征而HLA-DR阴性;特异性遗传学标志为染色体t(15;17)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多数M3形态典型,骨髓细胞学检查一般可以确诊,但M3b和M3v颗粒小、核常畸形,易与M5、M4或M2混淆,要借助细胞化学、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检查予以鉴别。六、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概述】1.发病率约占AML的15%2.粒系和单核系同时异常增生3.临床具有粒单两系的共同特征4.有M4a、M4b、M4c及M4Eo四个亚型5.del(16)、inv(16)及t(16;16)导致的CBFβ-MYH11融合基因,为M4Eo的特异标志六、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实验室检查】1.血象

中到重度贫血。白细胞数可增高、正常或减少,可见,粒单两系早期细胞及幼稚粒细胞。血小板呈重度减少。2.骨髓象

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粒、单核两系同时增生,约60%的M4型病例中可见到Auer小体,浆细胞常增多。红系、巨核系受抑制。六、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AML-M4b骨髓象六、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AML-M4Eo骨髓象六、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色POX、SBB染色:原单和幼单呈(-)或(±),幼粒细胞呈(+)或(+++);α-NAE染色:原粒细胞呈(+)不被氟化钠(NaF)抑制,原单细胞(+)可被NaF抑制。六、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实验室检查】4.免疫学检验表达粒系抗原和单核系抗原CD14。5.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验

可见11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或易位;尤以t(9;11)(p21;q23)多见,形成MLL-AF9融合基因。M4Eo常有较特异的16号染色体异常,包括inv(16)、del(16)和t(16;6)三种类型,t(16;16)可形成CBFβ-MYH11融合基因。伴inv(16)的患者CR率较高。六、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诊断】骨髓中原粒、原单和幼单细胞异常增生。M4a:以原粒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单和幼≥20%(NEC);M4b:以原、幼及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和早幼≥20%(NEC);M4c:具粒、单二系特征的原始细胞≥30%(NEC);M4Eo:异常嗜酸性粒细胞≥5%并具上述特征。Del(16)、inv(16)

及t(16;16)导致的CBFβ-MYH11融合基因,为M4Eo的特

异标志。七、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概述】1.约占AML的10%。2.单核系异常增生。3.浸润症状以皮肤黏膜为突出,有皮肤结节、丘疹,牙龈肿胀、出血,鼻黏膜浸润嗅觉减退、鼻塞等。4.易发生DIC。5.特异性染色体异常为11q23的缺失或易位致MLL基因重排。七、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实验室检查】1.血象中到重度贫血。大多患者白细胞偏低,原单和幼单核细胞增多。血小板重度减少。2.骨髓象

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单核系增生,以原单和幼单细胞为主。可见到细而长的Auer小体。M5分为二个亚型:M5a以原单细胞为主,≥80%(NEC),M5b原单细胞<80%。七、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AML-M5骨髓象七、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AML-M5骨髓象七、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色POX和SBB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PAS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α-NBE染色阳性但可被NaF抑制。4.免疫学检验表达髓系抗原和单核系特征免疫标记CDl4、CD64。七、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实验室检查】5.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有t/del(11)(q23)、t(9;11)易位致MLL-AF9融合基因及t(11;19)易位致MLL-ENL融合基因、t(8;16)(p11;p13)形成MOZ-CBP融合基因。还有9q-/12q-及22p+以及Ph染色体。6.其他血和尿中的溶菌酶中度增高。七、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诊断与鉴别诊断】骨髓中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异常增生,原单+幼单细胞≥30%;白血病细胞α-NAE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免疫标记具有髓系和单核系特征;特异性染色体异常为t/del(11)(q23)导致MLL基因重排及t(8;16)(pll;p13)形成的MOZ-CBP融合基因。原单≥80%(NEC)可诊断为M5a。原单<80%,原单+幼单细胞≥30%(NEC)可诊断为M5b。应依据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学检测与M3鉴别。八、红白血病(M6)【概述】1.约占AML的5%。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3.红细胞及白细胞两系同时恶性增生性疾病。4.包括红血病(WHO称纯红系白血病)和红白血病(EL)。5.贫血常为首发症状,出血程度较轻,多为鼻、牙龈出血,脾肿大较常见,肝和淋巴结肿大不明显。八、红白血病(M6)【实验室检查】1.血象(1)纯红系白血病:贫血轻重不一。可见各阶段的幼红细胞,以原红和早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的形态奇特并有巨幼样变。RET轻度增高,少数正常或偏低。WBC和PLT常减低。

八、红白血病(M6)【实验室检查】1.血象(2)红白血病:贫血中到重度。可见嗜碱点彩、靶形、异形红细胞及各阶段的幼红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且形态异常。WBC多偏低,少数正常或升高,可见到原始细胞(原粒或原单和幼单)。PLT减少明显,可见畸形血小板。八、红白血病(M6)【实验室检查】

2.骨髓象(1)纯红系白血病: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骨髓红系前体细胞≥80%,以原红及早幼红多见,有明显成熟障碍和病态造血,形态奇特并有巨幼样变。原粒细胞基本缺如或极少。此型很少见。八、红白血病(M6)【实验室检查】

2.骨髓象(2)红白血病: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有核红细胞≥50%,多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少数以原红和早幼红细胞为主,常有明显的形态异常。原始细胞(多为原粒,也可是原单+幼单)≥30%(NEC),部分原始和幼稚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粒系细胞也出现巨幼样变和形态异常。巨核系减少。八、红白血病(M6)【实验室检查】

2.骨髓象AML-M6骨髓象特征八、红白血病(M6)【实验室检查】

2.骨髓象AML-M6骨髓象特征八、红白血病(M6)【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PAS染色幼红细胞常呈强阳性反应,多呈粗大颗粒、块状、环状或弥漫状分布;POX和SBB染色原粒细胞阳性,原、幼单核细胞呈阴性和弱阳性反应。4.免疫学检验表达血型糖蛋白A、MPO、CDl3、CD33、CD34等。5.遗传学检验染色体可有5q-/-5、7q-/-7、-3、dup(1)、+8异常。八、红白血病(M6)【诊断与鉴别诊断】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有核红细胞≥50%,常有形态学的异常,红系PAS阳性;原粒(或原单+幼单)≥30%(NEC),或血片中原粒(或原单)>5%、骨髓中原粒(或原单+幼单)≥20%(NEC);部分病例有核红细胞占30%~50%,而异常幼红细胞(巨幼样变和副幼红细胞)>10%也可诊断;血型糖蛋白A表达有助于诊断。八、红白血病(M6)【诊断与鉴别诊断】如骨髓红系前体细胞≥80%,以原红及早幼红多见,细胞形态奇特并有巨幼样变,原粒细胞基本缺如或极少则诊断纯红系白血病(红血病)。八、红白血病(M6)【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点MgAELMDS有核红细胞比例增加≥50%不一定红系巨幼性改变明显较明显较明显核质发育不平衡核落后于质质落后于核或核落后于质质落后于核或核落后于质红系多核、核畸形少见较易见较易见有核红细胞PAS染色阴性多强阳性可阳性原粒(或原单+幼单)细胞正常≥30%(NEC)增多但不≥30%(NEC)巨核细胞减少不明显明显明显红白血病(EL)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巨幼细胞贫血(MgA)的鉴别九、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概述】1.巨核系恶性增生。2.少见。3.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男性。4.常以贫血和发热起病,多数病例肝、脾及淋巴结不肿大,少数肿大者其程度也较轻微。九、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实验室检查】1.血象常见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数大多减低,少数正常或增高。血小板减少,少数正常。血片中可见到类似淋巴细胞的小巨核细胞、畸形和巨型血小板,亦可见有核红细胞。九、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巨核细胞系异常增生,可达1000个以上,以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为主,其中原始巨核细胞≥30%,可见到巨型原始巨核细胞及小原始巨核细胞。粒系及红系细胞增生均减低。九、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AML-M7骨髓象特征九、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AML-M7骨髓象特征九、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AML-M7骨髓象特征九、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AML-M7骨髓象特征九、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色ACP和PAS染色均阳性,PAS呈大小、粗细不等的阳性颗粒;α-NAE染色阳性,不被NaF抑制;POX及SBB染色阴性。4.免疫学检查原始细胞特异性表达CD41、CD61,较成熟者表达CD42。CDl3、CD33可阳性。九、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实验室检查】5.超微结构检查血小板髓过氧化物酶(PPO)阳性。6.遗传学检验可有inv(3)或del(3)、t(1;22)(p13;q13)、+8、+21等异常。九、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诊断】外周血可见原始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30%。原始巨核细胞可通过电镜PPO检查或单克隆抗、体、(CD41、CD61、CD42)证实。骨髓中常有纤维组织增生,穿刺时往往干抽,须作骨髓活检,活检可发现原始的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检验一、概述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脾脏肿大和胸骨压痛是最突出的体征。90%以上患者有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自然病程包括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CML可向各类型的白血病转变。可发生白细胞“淤滞症”。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RBC可中重度降低WBC可高至(100~300)×109/L,原粒细胞<10%。30%~50%的初诊时血小板明显增高,加速期和急变期血小板进行性减少。二、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慢性期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原粒细胞≤l0%,嗜碱和(或)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大小不一,核质发育不平衡,染色质疏松,胞质内有空泡,偶见Auer小体。红系早期增生,晚期受抑制。巨核细胞增高或正常,可见小巨核细胞。二、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色NAP阳性率及积分明显减低,甚至为零分。4.免疫学检验CD33、CD13、CD15常呈阳性。CML急变后免疫标记同急性白血病。5.血液生化血清维生素B12、转运蛋白,尿酸、溶菌酶、乳酸脱氢酶和血钾增高。6.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验90%~95%的CML可检出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二、实验室检查Translocationoft(9;22)inCML二、实验室检查三、分期及诊断标准1.慢性期具下列任四项者诊断成立:(1)贫血或脾大(2)外周血白细胞≥30×109/L,核左移,原始细胞<10%。

嗜酸和嗜碱粒细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红细胞(3)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

中、晚幼粒和杆状粒细胞增多,原始细胞≤10%三、分期及诊断标准1.慢性期具下列任四项者诊断成立:(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极度降低或消失(5)Ph染色体阳性及分子标志bcr/abl融合基因阳性(6)CFU-GM培养示集落或集簇较正常明显增加三、分期及诊断标准2.加速期具下列之二者,可考虑为本期:(1)不明原因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骼疼痛(2)脾脏进行性肿大和白细胞增多,治疗无效(3)与治疗无关的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4)外周血及/或骨髓原始细胞(I型十Ⅱ型)10%~19%(5)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三、分期及诊断标准2.加速期具下列之二者,可考虑为本期:(6)骨髓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7)出现Ph以外的其它染色体异常(8)对传统的抗慢粒药物治疗无效(9)CFU-GM增殖和分化缺陷,集簇增多,集簇和集落的比

值增高三、分期及诊断标准3.急变期具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本期:(1)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I型十Ⅱ型)或原淋十幼淋,

或原单十幼单≥20%(2)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3)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4)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此期临床症状、体征比加速期更恶化,CFU-GM培养呈小簇生长或不生长四、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类白血病反应、骨髓纤维化、引起脾大的其他疾病如脾功能亢进、肝硬化等相鉴别。第二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检验一、概述是一种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CLL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男性较为突出的体征是全身淋巴结及肝、脾肿大早期无症状,渐有乏力、疲倦、消瘦、皮肤病变晚期有贫血和出血表现病程长短悬殊,1~10年不等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常为(30~100)×109

/L,淋巴细胞≥50%,淋巴细胞绝对值≥5×109/L,红细胞和血小板早期多正常,晚期可减低,部分患者可并发自免溶二、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白血病性淋巴细胞占40%以上,甚至高达90%。原淋和幼淋细胞通常<5%。其胞体略大,易碎,易见篮细胞。二、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核可有深切迹或裂隙,核染色质不规则聚集,核仁无或不明显,多数胞质丰富、嗜碱、无颗粒,可见空泡,少数胞质量少,仅在核裂隙或切迹处见到。二、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色PAS染色多呈红色粗颗粒状阳性反应;ACP染色可呈阴性或阳性反应,阳性反应可被酒石酸抑制;NAP积分往往增高。4.免疫学检验B-CLL呈κ或λ单克隆轻链型,主要表达CD5、CD19、CD20,弱表达SmIg,FCM7,一般不表达CD10和CD22。5.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约半数B-CLL有核型异常,常见+12、14q+。三、CL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989年CLL国际工作会议(IWCLL)提出的标准:1.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5×109/L至少持续4周以上(NCLL)或>10×109/L持续4周以上(IWCLL)。2.以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为主,形态分型:①典型CLL:不典型淋巴细胞≤10%;②CLL/PLL:外周血幼稚淋巴细胞占11%~54%;③不典型CLL:外周血有不同比例的不典型淋巴细胞,但幼淋细胞<10%。三、CL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989年CLL国际工作会议(IWCLL)提出的标准:3.B-CLL免疫分型。4.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淋巴细胞≥30%;活检呈弥漫或非弥漫浸润。

CLL与单克隆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如幼淋巴细胞白(PLL)等应根据免疫表型进行鉴别诊断。第三节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检验一、概述慢性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既有骨髓病态造血,又有骨髓增殖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增多(>1×109/L)为主肝、脾及淋巴结是髓外累及最常见的部位常有发热、感染、出血、疲乏、体重减轻等可分为CMML-1和CMML-2两类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常增高,以成熟粒细胞增多为主。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常中度减少。血小板也常减低。二、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骨髓增生多为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也有增生低下。粒系和单核系细胞增多,原粒>5%,原单+幼单>5%,但二者之和<20%。红系及巨核系增生减低。三系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红系为巨幼样变、核碎裂、花瓣样核等;粒系为颗粒减少、核分叶过少、胞浆有空泡等;巨核系为小巨核、微巨核等二、实验室检查3.免疫学检验免疫分型提示单核细胞比例增高,伴CD2、CD56异常表达。三、CMML的诊断参照WHO的诊断标准:①持续的外周血单核细胞>1.0×109/L;②Ph染色体或BCR/ABL(-);③外周血或骨髓原粒或原单核<20%;④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如无发育异常,但其他条件符合,且有以下表现者,仍可诊断为CMML:骨髓细胞有获得性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或单核细胞增多已持续至少3个月,且可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单核细胞增多)。第四节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检验一、概述一种罕见的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肝、脾肿大为特点脾大常最为突出,部分患者胸骨中下段压痛可出现乏力、低热、多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的表现可发生“白细胞瘀滞症”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常增高,以中性成熟粒细胞为主,常有异常的粗大毒性颗粒,形态偶有异常。未成熟中性粒细胞<5%。红细胞和血小板形态常正常。二、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增高,也可有红系和巨核系细胞增殖。各系细胞均无明显发育异常,网状纤维增生不常见。二、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色NAP染色积分均明显增加,常>300分,阳性率常>95%。三、CNL的诊断1.外周血白细胞增多,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占80%以上,

不成熟粒细胞<10%;2.骨髓活检有核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原始粒细胞小于5%,巨核细胞正常或左移;3.肝脾肿大;4.不存在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无感染或炎症,无

基础肿瘤;三、CNL的诊断5.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阴性;6.无PDGFR、PDGFR或FGFRI基因重排;7.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依据;8.无MDS或MDS/MPN的证据,无粒细胞及其他髓系细胞发育异常,单核细胞计数<1.0×109/L。嗜酸粒细胞白血病一、概述罕见的以嗜酸粒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为特征的白血病外周血及骨髓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嗜酸粒细胞浸润心、肺、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脏器分为急、慢性两型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明显增高,可达(50~200)×109/L,嗜酸粒高达20%~90%,绝对值大于1.5×109/L,各阶段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少见。常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二、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

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粒系为主,原粒大于5%,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并有各阶段幼稚嗜酸粒细胞,有白血病裂孔现象及形态异常。二、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色本病特征性改变是氰化物抗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糖原染色、酸性磷酸酶染色可呈强阳性,NAP积分可正常或降低。三、诊断有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脏器有嗜酸粒细胞浸润;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并常有幼稚嗜酸粒细胞;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形态异常,核左移,有各阶段幼稚嗜酸粒细胞,甚至早幼粒细胞可见粗大的嗜酸颗粒,原粒细胞>5%;能除外寄生虫病等其他原因所致嗜酸粒细胞增多。第二节嗜碱粒细胞白血病一、概述一种罕见的以嗜碱粒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的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急变型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1)急性型:白细胞数可正常、增高或减低,嗜碱粒细胞明显增高,可见幼稚嗜碱粒细胞,偶见幼红细胞。(2)慢性急变型: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异常的幼稚嗜碱粒细胞显著增多,胞体较大,嗜碱颗粒明显。二、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1)急性型:骨髓内嗜碱粒细胞显著增多,以原粒及嗜碱早幼粒细胞为主,胞质中有粗大的嗜碱性颗粒,偶见Auer小体。(2)慢性急变型:嗜碱粒细胞缓慢增高,可见嗜碱性中、晚幼粒细胞,原粒及早幼粒细胞也增多。二、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闪光蓝染色呈强阳性反应对本病有一定特异性。PAS、SBB、POX、ACP及AS-D-NCE染色均阳性。4.免疫学检验原始细胞表达髓系抗原,如CD13、CD33、CD34等。三、诊断临床上有白血病的表现血象中嗜碱粒细胞明显增多脏器有嗜碱粒细胞浸润可见大量嗜碱粒细胞,原粒细胞>5%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嗜碱粒细胞增多,如慢粒及慢粒急变等第三节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与检验一、概述一种罕见的组织嗜碱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有变态反应的特异表现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一般为中到重度贫血,属正细胞正色素型,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总数多>30×109/L,幼稚和成熟肥大细胞可达50%以上。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幼稚和成熟的肥大细胞增多,嗜碱粒细胞也可增高,其它各系细胞受抑制。二、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色肥大细胞的异染性颗粒甲苯胺蓝及PAS染色可呈阳性反应,后者不为唾液消化,而POX与SB染色均阴性。4.免疫学检验可出现CD33、CD4、CD2阳性。三、诊断临床上除有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外,还有肥大细胞增生症的表现外周血中有肥大细胞骨髓中肥大细胞明显增多,占有核细胞50%以上尿内组胺增高骨髓干抽或有皮肤浸润时需作活体组织检查确诊第四节浆细胞白血病与检验一、概述一种少见类型的白血病外周血和骨髓中出现大量异常浆细胞外周血中浆细胞>20%或绝对值≥2.0×109/L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型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多数病例有中度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型,也可低色素型。白细胞总数多升高,常在(20~90)×109/L,其中浆细胞>20%或绝对值≥2×109/L,血小板减少。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幼稚和成熟的肥大细胞增多,嗜碱粒细胞也可增高,其它各系细胞受抑制。二、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表现为弥漫性浆细胞浸润,包括原浆、幼浆、小型浆等。浆细胞成熟程度和形态极不一致,体积较小,呈圆形、长圆形或卵圆形,胞核较幼稚,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疏松,核质发育不平衡。二、实验室检查3.免疫学检验胞质Ig、浆细胞抗原1(PC-1)、CD38、PCA-1强阳性;SmIg和其他早期B细胞抗原如HLA-DR、CD19、CD20常呈阳性。4.遗传学检验主要表现在数量改变和/或结构异常,可出现t(11;14)、14q+。5.其它三、诊断临床上呈现白血病或多发性骨髓瘤的表现外周血中浆细胞>20%或绝对值≥2.0×109/L骨髓浆细胞明显增生,原始与幼稚浆细胞明显增多第五节多毛细胞白血病与检验一、概述一种少见类型的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起病隐袭,反复感染,脾脏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肝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多出现一系或二系或三系减少血、骨髓或肝脾中出现特征性多毛细胞增生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多为三系减少,少数仅有一系或二系减少。轻到中度贫血。血小板多减少。白细胞数常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90%的病例有特征性的多毛细胞出现。2.骨髓象骨髓增生程度不一。红系、粒系及巨核系均受抑制,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浆细胞增多,可见广泛或灶性多毛细胞浸润。二、实验室检查3.骨髓活检骨髓组织可见多毛细胞呈弥散或灶状浸润,网状纤维纤细,多毛细胞呈“煎蛋”样外观,细胞相互交错,胞质丰富、透明,胞核间距宽。4.细胞化学染色特征性的染色是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阳性,α-NAE染色阴性或弱阳性,不被NaF抑制,半数病例PAS染色阳性。5.免疫学检验多数病例SmIg、CD19、CD20、CD22阳性。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多有贫血、脾大及反复感染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增高或正常外周血和/或骨髓中存在典型的多毛细胞,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不被酒石酸抑制,这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免疫表型:SmIg(M+/-,D,G或A)、CDl9、CD20、CD22、CDl03阳性;CDllc、CD25强阳性;但CD21、CD5、CDl0阴性必要时可进行电镜检查以证实多毛细胞(SEM)及胞质中可见RLC(TEM)。也可进行骨髓活检第六节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检验一、概述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淋巴细胞白血病可分为B-PLL和T-PLL起病较缓,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部分病例有消瘦、纳呆、盗汗、乏力及上腹部不适脾脏肿大较为突出,常为巨脾,肝可轻度肿大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多>100×109/L,以幼淋巴细胞为主,该类细胞直径为12~14μm,胞质丰富,浅蓝色,无颗粒,核/质比率低;核圆形或卵圆形,有切迹或呈锯齿状、不规则形;核染色质较原淋巴细胞粗,为粒状或块状,核仁大、显著、多为单个。血小板有不同程度减少。二、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幼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其它细胞增生受抑。二、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色部分患者PAS、ACP染色阳性,但TRAP阴性。SBB等染色均阴性4.免疫学检验B-PLL患者的MC7、CD79b强阳性,CD19、CD20、CD22阳性,常高表达SmIgM。T-PLLCD2常阳性,CD3、CD5阳性或阴性5.遗传学可见t(11;14)(q13;q32),t(6;12)(q15;p13)三、诊断临床多有贫血、脾大及反复感染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血片中可见大量幼淋细胞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淋巴细胞为主,有核仁的幼淋细胞占17%~80%免疫表型:B-PLL呈FMC7+、CD79b+、CDl9+、其中SmIg高表达具鉴别意义;T-PLL呈CD2+、CD3+/-、CD5+/-细胞遗传学:可见t(11;14)(q13;q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