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五)_第1页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五)_第2页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五)_第3页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五)_第4页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五)一.试题(共17小题)1.(2023秋•法库县期中)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字形都有错误的一项是()A.确凿(záo)笃志(dǔ)憔悴(cuì)酝酿(niàng) B.窠巢(kē)收睑(liǎn)攲斜(qī)菜畦(wā) C.吝啬(sè)静谧(mì)蝉蜕(tuì)仿膳(shàn) D.发髻(jì)高邈(miǎo)竦峙(zhì)反省(xīng)2.(2024秋•铁东区校级月考)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海洋是地球的主体、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地球表面分属为陆地和海洋。海陆面积之比为2.5:1。世界大洋被分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的大海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有人推算,海洋向人类食物的能力,相当于全世界陆地耕地面积所提供食物的1000倍。A.源泉通常一望无际提供 B.源泉经常一览无余提供 C.源头经常一望无际供给 D.源头通常一览无余供给3.(2024秋•故城县期中)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年与时驰学而时习之 B.静以修身可以为师矣 C.非淡泊无以明志博学而笃志 D.三人行三十而立4.(2023秋•宜兴市期中)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写了“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B.《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C.“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这个人是《父亲的病》中的名医陈莲河。 D.《无常》一文,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5.(2024秋•铁东区校级月考)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最爱在雨夜读诗,长夜漫漫,听着雨声,读着诗词,仿佛回到千百年前,①心中流淌一股莫名的感动。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寻觅觅,到最后,②我们早已自己忘记了最初的样子。不妨静下来,③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读一首诗,听一段故事。A.语段中加点词“雨夜”“诗词”“仿佛”都是名词。 B.①句中“流淌”一词根据语境确定其含义是:液体流动。 C.②句是一个病句,修改应将“自己”调换到“忘记了”之后。 D.③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6.(2023秋•开原市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是诗仙李白作品,【甲】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乙】诗是李白初次出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B.【甲】诗首句景中见情,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C.【乙】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D.【甲】诗表达李白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乙】诗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两首诗歌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家乡的思念之情。7.(2023秋•原阳县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①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②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③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④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⑤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A.⑤③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②④① D.③⑤①②④8.(2024春•长沙期中)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班级转来一位新同学,他整日一言不发,也不参与课堂小组讨论。作为同桌,你想劝他参与到讨论中来。你对他说:A.“小组讨论人人都要发言,你有什么特殊的?你必须说话!” B.“小组讨论是大家思维碰撞的过程,我们特别期待你能参与。” C.“你现在学习成绩不好,难道想拖我们小组的后腿吗?” D.“你一言不发,是想念原来的同学了吧?你真重情义呀!”9.(2022秋•朝阳区校级期末)根据语气判断下面句子的类型正确的一项是()①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毛宁《梦回繁华》)②愿母亲在地下安息!(朱德《回忆我的母亲》)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鲁迅《藤野先生》)④妙!妙极了!(夏浩然樊云芳《“飞天”凌空》)A.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 B.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 C.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 D.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10.(2022秋•南岗区期末)在第四单元“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某活动小组对班级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问卷调查(见下表),下列对问题总结的与表格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读书计划情况读书笔记情况常有计划10.1%每读必做2.5%偶有计划31.3%凭兴趣做24.1%没有计划58.6%从来不做73.4%A.只有少数同学课外阅读有长期规划。 B.大多数同学课外阅读没有长期规划。 C.绝大多数同学要改正随兴做笔记的习惯。 D.只有少数同学养成了长期阅读,勤于积累的好习惯。11.(2024•徐州模拟)根据语境作答。ㅤㅤ中国历代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一部分,最早可追sù()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诰辞”是古代的一种告诫性的话或文章),从此(A)数千年。好的家训不仅承zài(A)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价值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从而逐渐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标准,乃至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B),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于家于国都有着积极意义。当然,家训并非一成不变,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升华与深化。ㅤㅤ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_______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_____让这面家国同在的千年旗帜凝聚民族精神,除旧貌,换新颜,引领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1)根据拼音写汉字。sùzài(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A:连亘绵延B:千丝万缕半丝半缕(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4)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发掘精华②剔除糟粕③葆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核④丰富家训的时代意义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③②①④12.(2024秋•涪城区月考)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4)《西厢记》中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净沙•秋思》中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是:,。13.(2024秋•南阳期中)某校开展“师生共读《朝花夕拾》”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阅读兴趣。(1)第三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猜猜看”的游戏。请根据下面的描述,任选一个猜猜他(她)是书中的哪个人物。A.唆使“我”偷首饰的女人B.八字须、戴眼镜的黑瘦先生(2)某位老师在设计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时,将课堂主题定位为“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你结合对《五猖会》的理解,写出该篇中能够表现这一主题的内容。14.(2024秋•宁德期中)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回答问题。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社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2)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15.(2023秋•栖霞区期末)阅读下面两则寓言故事,完成下列各题。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虾蟆夜哭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峙,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一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鼍①也,故惧诛而哭。汝虾蟆②无尾,何哭?”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科斗③时事也。”(选自《艾子杂说》,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注]①鼍:音tuó,扬子鳄。②虾蟆:即蛤蟆。③科斗:即蝌蚪,是蛤蟆的幼体形态。(1)小语对文中的几个加点词语不太理解,你教她用表格中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词方法释义身亡所寄查阅词典:①逃亡;②死;③丢失;④没有。亡:因往晓之参考成语:晓之以理晓: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语境推断:“闻……哭声”闻:复若人言联系课内:复投之(蒲松龄《狼》)复:(2)小文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请你为他翻译。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3)小语觉得乙文很有意思,想将它改编成课本剧。请你根据选文,补充A处的台词,并在B处加上相应的神态和动作。鼍:(哭诉)昨天龙王下令了,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斩首。A。虾蟆:(大哭)鼍:(止住哭声,面露不解)你是只没有尾巴的蛤蟆,为什么也哭呢?虾蟆:(B)我现在幸亏没有尾巴,但害怕龙王追究我当蝌蚪时的事情啊!(4)你和同学对两篇文章进行了讨论,请根据甲、乙两文,补全对话内容。小语:《虾蟆夜哭》的虾蟆和《杞人忧天》中杞人好像啊!他们都是庸人自扰。你:①。小文:你对《杞人忧天》的新解启发了我,我感觉《虾蟆夜哭》中虾蟆也不是庸人自扰,它有值得我们同情的地方。你对《虾蟆夜哭》有什么新解呢?你:②。16.(2023秋•鹿邑县期末)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卖橘翁①清晨,一眼看见停在树下的电瓶车倒在地上,我突然就慌了神。②这种情况已不止一次发生。因为车身重,加上自己力气小,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扶它起来。③雨淅淅沥沥下着,我咬牙试了试想弄它起来,可车头被旁边的树干卡住了,不管我怎么使力,车也只是晃了晃。此时街道路灯昏朦,人迹寥落,阵阵冷雨扑面而来,一排排店铺都紧闭着门。看见一辆电瓶车经过,我刚想开口,它已呼啸而过。听见一扇卷帘门拉开,一回头,老板已倏然消失在昏暗的门后。任凭我怎样努力,地上这头困兽也没能起身。但此时的我看起来比它更像困兽,身上衣服早已淋湿,阵阵寒意袭来,绝望和懊恼让我决定弃之而去。④“需要帮忙不?”一个苍老而浑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一位戴草帽的老人突然出现在树下,我激动地连连答应。在老人的帮助下,困兽终于“站”了起来!可是,因为地面凹凸不平,撑开的小脚架无法让车身妥妥,我只得请他继续扶住车身,但我的钥匙却怎么也打不开轮上的铁锁,被雨水打湿的锁孔似乎生了锈,急得我脸上直冒汗。“你帮我多扶住一下呢!”我一边费力开锁,一边用手擦着脸上的雨水和汗水,“这锁不大好开!”“你开,你开,莫急,越急越打不开。”听他这样说,我仿佛吃了颗定心丸,不那么着急了。⑤锁终于被打开,我如释重负起身来,发现老人的棉衣已经被雨水淋湿了一大片,草帽未能遮住他佝偻的背,一双青筋凸起的手还紧抓着车身。看到我开了锁,老人抬头来。我看见一副瘦削、黝黑、但很精神的脸,额头深深的皱纹刻着岁月的年轮。⑥没有问老人一大早要去哪里,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在空寂的街道突然出现在这里,我看着他身上打湿的一团团深蓝色印痕,心中既感激又无比歉疚。想说一句道谢的话,感觉实在太轻了。我连忙坐上车,让他松出手来。此时路灯已经闭眼,雨渐渐小了。就在我挪车准备离开时,忽然发现老人正坐在街角一处的石阶上,面前摆着两个装满柑橘的箩筐。显然,这些柑橘还未开张售卖。石阶上只有一小处干燥之地可供就坐,筐中橘子在雨中发出红黄而晶莹的光,街上除了来往的车辆外,大概就只有我和角落里的这个老人了。⑦“橘子多少钱一斤?”我本是带着一些感恩的心情,想照顾一下他清冷的生意。“一元。”老人双手笼在袖中,微缩着身子,没有招呼我买,更没有小贩的那种热情或期待的表情。“我买一些!”他愣了一下,突然反应了过来,赶紧从一个破旧的蛇皮袋里拿出一把老式的杆秤和一些五颜六色皱巴巴的塑料袋,让我自己挑选。大概我这个顾客让他有些意外。这样一个偏僻角落,在天不见亮下雨的冬天,他就如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只能碰碰运气。⑧这两筐大小不匀的柑橘,还带着新鲜的墨绿色的叶子。他说这是昨天下午才从自家树上摘的果子,由于自己年纪大,无法搬运,就让亲戚帮忙顺车带来城里。为能尽量卖完回家,宁愿价格便宜点。⑨我捡了满满的一大袋果子,共五元钱,真的太便宜了!此时它们还带着树叶的青绿和泥土的清芬。这么一担柑橘不知要花多少心血:修枝,除虫,浇水,施肥,疏果,采摘……最后,静静地躺在这里,等着偶然经过的顾客来购买。想到这些,我决定再买一些给父母送去。⑩当我拿出手机准备微信付款时,老人说他弄不来这个,我便用现金付了款,骑车到了一个红绿灯路口等待。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喊,回头一看,是卖橘老人急匆匆追了过来,我下意识想:糟了!我忘了付钱吗?⑪“你的手机。”他跑过来把我刚才随手放在箩筐里的手机递给我,转身走了。连一声感谢也来不及说,我拿着这个失而复得的手机,心里涌动着无比的感动。⑫天边晨曦隐隐穿过厚厚的云层,给街道上逐渐增加的车辆和行人笼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我知道,今天定有一个温暖而和熙的冬阳。(作者:云兮。有删改)(1)卖橘翁帮“我”做了哪两件事?请梳理相关内容,简要概括。(2)@赏析下列句子。①此时街道路灯昏朦,人迹寥落,阵阵冷雨扑面而来,一排排店铺都紧闭着门。(从描写的角度赏析)②我看着他身上打湿的一团团深蓝色印痕,心中既感激又无比歉疚。(请分析产生“感激”“歉疚”这两种心理的原因)(3)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感动、感恩、帮助、温暖……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17.(2024•高平市三模)我们首先应该抓住大的“核桃”有一个小和尚每天很忙碌,但是修行上好像没有什么进步。有一天,他去请教老和尚:“为什么我们那么忙碌,做了那么多的事,还是没有什么进步?”老和尚就让小和尚把他平常化缘用的钵拿来,又叫他去拿一堆核桃放在钵里,直到放不下为止。然后,又叫他拿了一些大米放到钵里,居然可以放进去。又叫他拿了一些水倒进钵里,也可以放进去。又拿了一勺盐倒进钵里,还是可以放进去。钵里放满核桃之后,还可以放进这么多东西,是因为核桃之间有缝隙。老和尚问小和尚:明白了?小和尚茫然。于是,老和尚让小和尚再拿来一只空碗,先放水,再放一勺盐,再放米,把碗装满米的时候,水开始溢了出来。老和尚让小和尚再放核桃,一颗也放不进去了。小和尚这才明白老和尚的意思:______。(1)小和尚明白了什么?请你根据选文,将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优秀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让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最深的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五)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CCCDABAC一.试题(共17小题)1.(2023秋•法库县期中)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字形都有错误的一项是()A.确凿(záo)笃志(dǔ)憔悴(cuì)酝酿(niàng) B.窠巢(kē)收睑(liǎn)攲斜(qī)菜畦(wā) C.吝啬(sè)静谧(mì)蝉蜕(tuì)仿膳(shàn) D.发髻(jì)高邈(miǎo)竦峙(zhì)反省(xīng)【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积累作答。【解答】ACD.正确。B.有误,“收睑”的“睑”应作“敛”。“菜畦”的“畦”读作“qí”。故选:B。2.(2024秋•铁东区校级月考)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海洋是地球的主体、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地球表面分属为陆地和海洋。海陆面积之比为2.5:1。世界大洋被分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的大海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有人推算,海洋向人类食物的能力,相当于全世界陆地耕地面积所提供食物的1000倍。A.源泉通常一望无际提供 B.源泉经常一览无余提供 C.源头经常一望无际供给 D.源头通常一览无余供给【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解答】“源泉”指泉流,水的来源。比喻事物的来源。“源头”水发源的地方。句中的意思是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来源,使用“源泉”恰当。“通常”形容一般;平常。“经常”指常常;时常。句中指的是按照一般情况进行分类,使用“通常”恰当。“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一览无余”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句中指的是大海非常辽阔,使用“一望无际”。“提供”意思是供给。“供给”把必需的物资、钱财资料提供给需要的人使用。句中指的是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使用“供给”恰当。故选:A。3.(2024秋•故城县期中)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年与时驰学而时习之 B.静以修身可以为师矣 C.非淡泊无以明志博学而笃志 D.三人行三十而立【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甚至有几个引申义。根据句意来推断加点词语的含义。【解答】A.不同,时间/按时;B.不同,来/凭借;C.相同,志向;D.不同,虚数,多个/数词。故选:C。4.(2023秋•宜兴市期中)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写了“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B.《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C.“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这个人是《父亲的病》中的名医陈莲河。 D.《无常》一文,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答案】C【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解答】ABD.正确。C.有误,“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这个人是范爱农,不是陈莲河。故选:C。5.(2024秋•铁东区校级月考)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最爱在雨夜读诗,长夜漫漫,听着雨声,读着诗词,仿佛回到千百年前,①心中流淌一股莫名的感动。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寻觅觅,到最后,②我们早已自己忘记了最初的样子。不妨静下来,③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读一首诗,听一段故事。A.语段中加点词“雨夜”“诗词”“仿佛”都是名词。 B.①句中“流淌”一词根据语境确定其含义是:液体流动。 C.②句是一个病句,修改应将“自己”调换到“忘记了”之后。 D.③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词性、短语、修辞等知识的掌握。读懂语段,结合平时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作答。【解答】A.有误,“仿佛”是副词;B.有误,指情感的变化;C.正确;D.有误,运用了比喻。故选:C。6.(2023秋•开原市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是诗仙李白作品,【甲】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乙】诗是李白初次出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B.【甲】诗首句景中见情,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C.【乙】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D.【甲】诗表达李白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乙】诗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两首诗歌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家乡的思念之情。【答案】D【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表达了对其怀才不遇的惋惜之情。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的情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甲】诗表达李白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无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选:D。7.(2023秋•原阳县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①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②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③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④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⑤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A.⑤③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②④① D.③⑤①②④【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通读语段可知,⑤中的“画前面”照应题干中的“东面正中挂一幅画”,是第一句;③中的“桌子”照应⑤中的“高背的椅子”是第二句;②④紧承③句指出是鲁迅当年学习画画的地方,分别是第三、四句;①句介绍了四周的布局,是最后一句。故选:A。8.(2024春•长沙期中)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班级转来一位新同学,他整日一言不发,也不参与课堂小组讨论。作为同桌,你想劝他参与到讨论中来。你对他说:A.“小组讨论人人都要发言,你有什么特殊的?你必须说话!” B.“小组讨论是大家思维碰撞的过程,我们特别期待你能参与。” C.“你现在学习成绩不好,难道想拖我们小组的后腿吗?” D.“你一言不发,是想念原来的同学了吧?你真重情义呀!”【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解答】这里是劝说新来的同学参与课堂小组讨论,劝说的内容要得体、语气委婉。ACD.不得体,语气强硬。直接批评,有挖苦之意,令人难以接受。B.用语准确得体。故选:B。9.(2022秋•朝阳区校级期末)根据语气判断下面句子的类型正确的一项是()①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毛宁《梦回繁华》)②愿母亲在地下安息!(朱德《回忆我的母亲》)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鲁迅《藤野先生》)④妙!妙极了!(夏浩然樊云芳《“飞天”凌空》)A.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 B.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 C.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 D.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类型。【解答】①描述了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布局的变化,表达了出现了空前繁荣局面的客观事实,是陈述句。②表达的是朱德对已故母亲的怀念和祝福,是祈使句。③询问的是关于去其他地方看看的提议是否合适或被接受,是疑问句。④表达的是对某个人或事物的赞扬和喜爱,是感叹句。故选:A。10.(2022秋•南岗区期末)在第四单元“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某活动小组对班级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问卷调查(见下表),下列对问题总结的与表格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读书计划情况读书笔记情况常有计划10.1%每读必做2.5%偶有计划31.3%凭兴趣做24.1%没有计划58.6%从来不做73.4%A.只有少数同学课外阅读有长期规划。 B.大多数同学课外阅读没有长期规划。 C.绝大多数同学要改正随兴做笔记的习惯。 D.只有少数同学养成了长期阅读,勤于积累的好习惯。【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读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横看坚看,对比分类,趋势明显,高低不同,最后找异同即可。【解答】ABD.正确。C.由图表中“凭兴趣做笔记24.1%、从来不做笔记73.4%”可知,绝大多数同学要改正“从来不做笔记”的习惯;故选:C。11.(2024•徐州模拟)根据语境作答。ㅤㅤ中国历代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一部分,最早可追sù()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诰辞”是古代的一种告诫性的话或文章),从此(A)数千年。好的家训不仅承zài(A)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价值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从而逐渐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标准,乃至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B),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于家于国都有着积极意义。当然,家训并非一成不变,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升华与深化。ㅤㅤ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_______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_____让这面家国同在的千年旗帜凝聚民族精神,除旧貌,换新颜,引领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1)根据拼音写汉字。sù溯zài载(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A:连亘绵延B:千丝万缕半丝半缕(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4)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D①发掘精华②剔除糟粕③葆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核④丰富家训的时代意义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③②①④【答案】(1)溯  载(2)绵延  半丝半缕(3)当然,家训并非一成不变,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深化互升华。(4)D【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追sù”的“sù”应写作“溯”;“承zài”的“zài”应写作“载”。(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连亘”指连绵不断(多指山脉等)。“绵延”指延续不断的样子。句中指的是数千年,使用“绵延”恰当。“千丝万缕”有千条丝万条线连着。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复杂,难以割断。“半丝半缕”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与“恒念物力维艰”搭配,使用“半丝半缕”恰当。(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该句语序不当,“升华”“深化”应该交换位置。(4)本题考查语句衔接与排序。通读文段可知,原文内容是讲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第二段中“基础”二字,可确定第③句“葆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核”是基础,应是首句;第④句“丰富家训的时代意义”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按逻辑顺序推断,“丰富家训的时代意义”首先要“剔除糟粕”然后“发掘精华”,由此可确定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③②①④。故选:D。【解答】答案:(1)溯  载(2)绵延  半丝半缕(3)当然,家训并非一成不变,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深化互升华。(4)D12.(2024秋•涪城区月考)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西厢记》中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净沙•秋思》中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注意“道”的写法)(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的写法)13.(2024秋•南阳期中)某校开展“师生共读《朝花夕拾》”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阅读兴趣。(1)第三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猜猜看”的游戏。请根据下面的描述,任选一个猜猜他(她)是书中的哪个人物。A.唆使“我”偷首饰的女人B.八字须、戴眼镜的黑瘦先生(2)某位老师在设计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时,将课堂主题定位为“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你结合对《五猖会》的理解,写出该篇中能够表现这一主题的内容。【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A事件出自《琐记》;根据原文“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实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可知,唆使“我”偷首饰的女人是衍太太。衍太太是鲁迅所著的回忆散文《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春宫图,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B是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出自《藤野先生》;根据原文“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可知。藤野先生是一位辛勤治学、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的老师,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显示出他是真正的君子。(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答案不唯一。“我”急切的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却根本不考虑“我”当时的感受,让“我”背完《鉴略》才能去看会,父亲不了解儿童心理,与“我”有着很深的隔膜;同时也体现了父亲的严厉和专制,他是封建家长的典型代表。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被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鲁迅通过此文,表达了自己对尊重儿童活泼的本性,不能压抑儿童天性,教育要生动有趣的态度,还表达了他对封建教育刻板枯燥的强制对童心摧残的谴责。“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写母亲其他人不急不慌静静等着“我”背下书来,字里行间透露着他们对自己的关爱。示例:《五猖会》通篇回忆了童年时自己要去看戏,却被父亲阻拦下背书的经过,通过对往事的回忆,理性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对人个性的摧残,但也透露着人情事理的温馨回忆,如对母亲、对其他家人的描绘,字里行间透露着他们对自己的关爱。答案:(1)A:衍太太B:藤野先生(2)《五猖会》中“温馨的回忆”的内容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都都”,吱吱地吹上三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五猖会》中“理性的批判”的内容在“我”去看迎神赛会前,父亲让“我”背《鉴略》,背不出就不准“我”去看赛会,这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14.(2024秋•宁德期中)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回答问题。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社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2)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答案】(1)C(2)反衬,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分析】《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聚散,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诗人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分析。ABD.正确;C.有误,后两句抒怀,但作者抒情时,却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用双关的手法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内心地颠沛流离之感。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答案:(1)C(2)反衬,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15.(2023秋•栖霞区期末)阅读下面两则寓言故事,完成下列各题。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虾蟆夜哭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峙,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一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鼍①也,故惧诛而哭。汝虾蟆②无尾,何哭?”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科斗③时事也。”(选自《艾子杂说》,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注]①鼍:音tuó,扬子鳄。②虾蟆:即蛤蟆。③科斗:即蝌蚪,是蛤蟆的幼体形态。(1)小语对文中的几个加点词语不太理解,你教她用表格中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词方法释义身亡所寄查阅词典:①逃亡;②死;③丢失;④没有。亡:无,没有因往晓之参考成语:晓之以理晓:告知,开导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语境推断:“闻……哭声”闻:听到复若人言联系课内:复投之(蒲松龄《狼》)复:又(2)小文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请你为他翻译。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3)小语觉得乙文很有意思,想将它改编成课本剧。请你根据选文,补充A处的台词,并在B处加上相应的神态和动作。鼍:(哭诉)昨天龙王下令了,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斩首。A我是鼍,因此很害怕被杀所以才哭。虾蟆:(大哭)鼍:(止住哭声,面露不解)你是只没有尾巴的蛤蟆,为什么也哭呢?虾蟆:(B用手摸了摸身后)我现在幸亏没有尾巴,但害怕龙王追究我当蝌蚪时的事情啊!(4)你和同学对两篇文章进行了讨论,请根据甲、乙两文,补全对话内容。小语:《虾蟆夜哭》的虾蟆和《杞人忧天》中杞人好像啊!他们都是庸人自扰。你:①我觉得杞人不是庸人自扰,他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人。小文:你对《杞人忧天》的新解启发了我,我感觉《虾蟆夜哭》中虾蟆也不是庸人自扰,它有值得我们同情的地方。你对《虾蟆夜哭》有什么新解呢?你:②龙王代表了强权者,蛤蟆等代表了弱小者,在龙王的淫威下,弱小者瑟瑟发抖,讽刺了强权者想找一个人的差错,总能找到理由的现象。【答案】(1)①无,没有②告知,开导③听到④又(2)日月星辰,也是积聚的气体中能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3)示例:A我是鼍,因此很害怕被杀所以才哭。B用手摸了摸身后,面露担忧(面露恐惧之色)(4)①我觉得杞人不是庸人自扰,他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人②示例:龙王代表了强权者,蛤蟆等代表了弱小者,在龙王的淫威下,弱小者瑟瑟发抖,讽刺了强权者想找一个人的差错,总能找到理由的现象【分析】参考译文:杞人忧天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虾蟆夜哭艾子在海上航行,晚上停泊在一个岛屿的边上。半夜时分,他听到水底下传来人哭泣的声音,又像有人在说话,于是认真地倾听着。只听得说道:“昨天龙王下了命令:‘水中的动物,只要有尾巴的都必须斩首’。我是鼍,有尾巴,所以害怕而哭。而你是虾蟆,没有尾巴,为什么也要哭呢?”接着又听到另一个声音说:“我现在幸而没有尾巴,但我担心会追究我蝌蚪时候的事。”【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翻译。①句意:自己无处存身。亡:无,没有。②句意: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③句意:半夜时分,他听到水底下传来人哭泣的声音。闻:听到。④句意:又像有人在说话。复:又。(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重点词语:星宿,星辰;亦,也;只使,纵使,即使;中伤,伤害。句意:日月星辰,也是积聚的气体中能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结合“吾鼍也,故惧诛而哭”可知,鼍是有尾巴的,有可能被杀,所以此处可填写“我是鼍,因此很害怕被杀所以才哭”。B结合“吾今幸无尾”可联想,此时虾蟆可能用手摸了摸身后,面露担忧。(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甲文,从积极方面,围绕着“忧天忧地,匹夫有责”来看,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忧患意识,《杞人忧天》中杞人并不是庸人自扰。《虾蟆夜哭》写的是龙王下令有尾巴统统都得杀头,虾蟆现在没有尾巴,小时候曾有过尾巴的,可能也要斩首。这个寓言揭示了封建专制政治的一个重要侧面:横加罪名,株连无辜。所以弱小者在强权面前是不堪一击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面对强权者的任意妄为,弱小者为保性命只能如蝼蚁般苟延残喘,惶惶不可终日,这些弱小的受害者是值得同情的,并不是庸人自扰。答案:(1)①无,没有②告知,开导③听到④又(2)日月星辰,也是积聚的气体中能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3)示例:A我是鼍,因此很害怕被杀所以才哭。B用手摸了摸身后,面露担忧(面露恐惧之色)(4)①我觉得杞人不是庸人自扰,他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人②示例:龙王代表了强权者,蛤蟆等代表了弱小者,在龙王的淫威下,弱小者瑟瑟发抖,讽刺了强权者想找一个人的差错,总能找到理由的现象。16.(2023秋•鹿邑县期末)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卖橘翁①清晨,一眼看见停在树下的电瓶车倒在地上,我突然就慌了神。②这种情况已不止一次发生。因为车身重,加上自己力气小,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扶它起来。③雨淅淅沥沥下着,我咬牙试了试想弄它起来,可车头被旁边的树干卡住了,不管我怎么使力,车也只是晃了晃。此时街道路灯昏朦,人迹寥落,阵阵冷雨扑面而来,一排排店铺都紧闭着门。看见一辆电瓶车经过,我刚想开口,它已呼啸而过。听见一扇卷帘门拉开,一回头,老板已倏然消失在昏暗的门后。任凭我怎样努力,地上这头困兽也没能起身。但此时的我看起来比它更像困兽,身上衣服早已淋湿,阵阵寒意袭来,绝望和懊恼让我决定弃之而去。④“需要帮忙不?”一个苍老而浑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一位戴草帽的老人突然出现在树下,我激动地连连答应。在老人的帮助下,困兽终于“站”了起来!可是,因为地面凹凸不平,撑开的小脚架无法让车身妥妥,我只得请他继续扶住车身,但我的钥匙却怎么也打不开轮上的铁锁,被雨水打湿的锁孔似乎生了锈,急得我脸上直冒汗。“你帮我多扶住一下呢!”我一边费力开锁,一边用手擦着脸上的雨水和汗水,“这锁不大好开!”“你开,你开,莫急,越急越打不开。”听他这样说,我仿佛吃了颗定心丸,不那么着急了。⑤锁终于被打开,我如释重负起身来,发现老人的棉衣已经被雨水淋湿了一大片,草帽未能遮住他佝偻的背,一双青筋凸起的手还紧抓着车身。看到我开了锁,老人抬头来。我看见一副瘦削、黝黑、但很精神的脸,额头深深的皱纹刻着岁月的年轮。⑥没有问老人一大早要去哪里,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在空寂的街道突然出现在这里,我看着他身上打湿的一团团深蓝色印痕,心中既感激又无比歉疚。想说一句道谢的话,感觉实在太轻了。我连忙坐上车,让他松出手来。此时路灯已经闭眼,雨渐渐小了。就在我挪车准备离开时,忽然发现老人正坐在街角一处的石阶上,面前摆着两个装满柑橘的箩筐。显然,这些柑橘还未开张售卖。石阶上只有一小处干燥之地可供就坐,筐中橘子在雨中发出红黄而晶莹的光,街上除了来往的车辆外,大概就只有我和角落里的这个老人了。⑦“橘子多少钱一斤?”我本是带着一些感恩的心情,想照顾一下他清冷的生意。“一元。”老人双手笼在袖中,微缩着身子,没有招呼我买,更没有小贩的那种热情或期待的表情。“我买一些!”他愣了一下,突然反应了过来,赶紧从一个破旧的蛇皮袋里拿出一把老式的杆秤和一些五颜六色皱巴巴的塑料袋,让我自己挑选。大概我这个顾客让他有些意外。这样一个偏僻角落,在天不见亮下雨的冬天,他就如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只能碰碰运气。⑧这两筐大小不匀的柑橘,还带着新鲜的墨绿色的叶子。他说这是昨天下午才从自家树上摘的果子,由于自己年纪大,无法搬运,就让亲戚帮忙顺车带来城里。为能尽量卖完回家,宁愿价格便宜点。⑨我捡了满满的一大袋果子,共五元钱,真的太便宜了!此时它们还带着树叶的青绿和泥土的清芬。这么一担柑橘不知要花多少心血:修枝,除虫,浇水,施肥,疏果,采摘……最后,静静地躺在这里,等着偶然经过的顾客来购买。想到这些,我决定再买一些给父母送去。⑩当我拿出手机准备微信付款时,老人说他弄不来这个,我便用现金付了款,骑车到了一个红绿灯路口等待。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喊,回头一看,是卖橘老人急匆匆追了过来,我下意识想:糟了!我忘了付钱吗?⑪“你的手机。”他跑过来把我刚才随手放在箩筐里的手机递给我,转身走了。连一声感谢也来不及说,我拿着这个失而复得的手机,心里涌动着无比的感动。⑫天边晨曦隐隐穿过厚厚的云层,给街道上逐渐增加的车辆和行人笼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我知道,今天定有一个温暖而和熙的冬阳。(作者:云兮。有删改)(1)卖橘翁帮“我”做了哪两件事?请梳理相关内容,简要概括。(2)@赏析下列句子。①此时街道路灯昏朦,人迹寥落,阵阵冷雨扑面而来,一排排店铺都紧闭着门。(从描写的角度赏析)②我看着他身上打湿的一团团深蓝色印痕,心中既感激又无比歉疚。(请分析产生“感激”“歉疚”这两种心理的原因)(3)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感动、感恩、帮助、温暖……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答案】(1)清晨,卖橘翁雨中帮“我”扶电瓶车。②卖橘翁跑着送还“我”随手放在箩筐里的手机。(2)①环境描写,渲染了街道上冷清、寂静的气氛,衬托了“我”当时着急、无助的心理。②“感激”是因为老人帮“我”把电瓶车扶了起来,并一直扶到“我”顺利打开锁;“歉疚”是因为他帮“我”扶车导致他身上的衣服都打湿了。(3)感动。示例:在“我”无法扶起电瓶车时,卖橘翁冒雨帮“我”扶车,衣服还被淋湿了;“我”粗心大意把手机忘在他的箩筐里,卖橘翁又跑着归还手机,这些都让“我”感动。这些让“我”明白:雪中送炭最让人感动。温暖。示例:在“我”无助的情况下,卖橘翁冒雨帮“我”扶电瓶车,衣服被淋湿了,还紧紧扶着电瓶车;跑着归还“我”粗心落下的手机,这些都让“我”觉得温暖。“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买卖橘翁的橘子,也让卖橘翁感到温暖。这些让“我”明白:助人为乐能带给别人温暖,能给这个社会带来温暖,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温暖亲切。【分析】小说通过写清晨卖橘翁雨中帮“我”扶电瓶车和跑着归还“我”随手放在箩筐里的手机的故事。赞扬了卖橘翁助人为乐的品质。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只有互帮互助,才能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社会。【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第①段“清晨,一眼看见停在树下的电瓶车倒在地上,我突然就慌了神”,④段“‘需要帮忙不?’一个苍老而浑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一位戴草帽的老人突然出现在树下,我激动地连连答应。在老人的帮助下,困兽终于‘站’了起来”可概括为:清晨,卖橘翁雨中帮“我”扶电瓶车。根据第⑩段“当我拿出手机准备微信付款时,老人说他弄不来这个,我便用现金付了款,骑车到了一个红绿灯路口等待。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喊,回头一看,是卖橘老人急匆匆追了过来,我下意识想:糟了!我忘了付钱吗”,⑪段“‘你的手机。’他跑过来把我刚才随手放在箩筐里的手机递给我,转身走了”可概括为:卖橘翁跑着归还“我”随手放在箩筐里的手机。(2)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①语句写了路灯、行人、冷雨、店铺等,属于环境描写,通过“人迹寥落”“阵阵冷雨”“店铺都紧闭着门”渲染了冷清寂寥的环境氛围,再结合上文第③段“雨淅淅沥沥下着,我咬牙试了试想弄它起来,可车头被旁边的树干卡住了,不管我怎么使力,车也只是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