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教师版_第1页
常见的酸和碱教师版_第2页
常见的酸和碱教师版_第3页
常见的酸和碱教师版_第4页
常见的酸和碱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的酸和碱1.(2021台州,14,4分)盐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C)ABCD解析紫色石蕊试液遇稀盐酸变红,A错误;稀盐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溶液变色,可能产生气泡,B错误;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C正确;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D错误。2.(2022嘉兴、舟山,9,3分)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白膜都是氢氧化钙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解析装石灰水的瓶内壁出现白膜,其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A错误,B正确;碳酸钙可以和盐酸反应,故可以用盐酸除去,C正确;为防止石灰水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D正确。3.(2020宁波,14,3分)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C.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解析由题图中数据可知,反应至A点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40g-100g=40g,A正确。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B正确。由题图可知,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0g-40g=160g。设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CuCl2+2NaOHCu(OH)2↓+2NaCl8098117160g×10%xy80160g×10%=98x=117y解得x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100g+200g-19.6g=280.4g,C正确。设4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NaOH+HClNaCl+H2O4058.540g×10%z4058.5=40g×10%z解得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5.85g+23.4g=29.25g,D错误。思路分析向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之后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A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点表示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计算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4.(2021丽水,20,6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反应本质决定变化现象。如图是小科构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1)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OH-;

(2)列举熟石灰[Ca(OH)2]在工农业上的一种用途:中和酸性土壤(或中和酸性废液等);

(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写出产生该实验现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CuSO4+Ca(OH)2Cu(OH)2↓+CaSO4(X是可溶性铜盐即可)。

解析(1)Ca(OH)2属于碱,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其原因是Ca(OH)2能在水中电离出OH-;(2)熟石灰[Ca(OH)2]水溶液呈碱性,所以在工农业上常用来中和酸性土壤或酸性废液。5.(2022丽水,17,4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现象反映本质。如图是小科构建的硫酸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1)石蕊试液在H2SO4溶液中显红色,该溶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离子是氢离子或(H+);

(2)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这是利用它的吸水性。

6.(2021绍兴,24,12分)酸碱理论的发展如下:(1)根据朴素的酸碱理论,Na2CO3属于碱(选填“酸”或“碱”)。

(2)根据酸碱电离理论理解酸碱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和碱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的过程(或H++OH-H2O)。

(3)已知H2CO3HCO3−+H+和HCO3(4)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酸碱理论的描述也在不断完善。下列对不同酸碱理论的分析合理的是AC。

A.酸碱电离理论认为酸碱是两种不同的物质B.酸碱电离理论认为氧元素是酸中必不可少的元素C.酸碱质子理论认为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D.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不再具有局限性解析(1)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3)由H2CO3HCO3−+H+可知H2CO3的共轭碱就是HCO3−。(4)酸碱电离理论说明酸电离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碱电离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所以酸和碱是不同种物质,A正确;酸碱电离理论说明酸电离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没有提到氧元素,B错误;酸碱质子理论说明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这个物质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C正确;理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没有局限性7.(2021宁波,8,4分)不同品牌洗手液的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B.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C.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解析洗手液a呈酸性,稀释后pH变大,A错误;洗手液a的pH比洗手液b的pH小,B正确;洗手液cpH大于7,呈碱性,C正确;洗手液a的pH小于7,洗手液d的pH大于7,两者混合后pH可能等于7,D正确。8.(2022嘉兴、舟山,14,4分)判断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需要证据支持。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后﹐能证明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ABCD解析A项,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现在测得pH=7,说明溶液显中性,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B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C项,硝酸银与氯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反应前后氯离子始终存在,无法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D项,加入氯化铁溶液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NaOH,无法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9.(2022绍兴,13,4分)在做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烧杯内相关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D)ABCD解析反应过程中水的来源包括稀盐酸中的水与中和反应生成的水,所以加入等量的稀盐酸,中和反应过程中水的增加量要比反应结束后的大,A正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开始反应后,氯化钠的质量从0开始增加,反应结束后,质量不再增加,B正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减小,最后变为0,C正确;稀盐酸加入后氯化氢参与反应,故在中和反应过程中质量一直为0,反应结束后,随着稀盐酸的加入,质量一直增加,D错误。10.(2022杭州,24,4分)HCl气体通入水中可得到盐酸。室温下,将HCl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直至溶液的pH=7。回答问题:(1)1735Cl和(2)HCl气体通入NaOH溶液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②(选填“①”“②”或“③”)。

解析(1)1735Cl和1737Cl质子数都是17个,1735Cl的中子数为35-17=18个,1737Cl的中子数为37-17=20个,所以两者中子数相差2个。(2)由题图可知①表示钠离子11.(2021丽水,27,6分)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小科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数字采集器和计算机实时显示数据和曲线(如图乙):横坐标表示时间,左边纵坐标表示pH,右边纵坐标表示溶液的温度。结合反应过程并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稀盐酸,150秒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HCl;

(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逐渐上升,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升到最高。

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溶液的初始pH>7,所以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稀盐酸。150秒时,溶液pH<7,稀盐酸过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肯定有HCl,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所以溶液中肯定有反应生成的NaCl。(2)稀盐酸与氢氧化钠之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放出热量,当两者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最高。12.(2022金华,28,6分)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ABCD【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思维路径:①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②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某小组同学分析过程笔记如下:【初步结论】(1)通过分析确定:烧杯D上层清液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Na+和Cl-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参与反应。

【实验探究】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无沉淀,溶液呈红色肯定没有Ca2+Ⅱ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溶液,静置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肯定有OH-、CO(2)根据实验Ⅰ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NaCl、NaOH;NaCl、Na2CO3;NaCl、NaOH、Na2CO3(用化学式表示)。

(3)实验Ⅱ中应加入过量的BaCl2[或CaCl2或Ca(NO3)2或Ba(NO3)2]溶液。

【实验结论】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解析(2)实验Ⅰ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无钙离子,但是无法判定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是否存在,故溶液的溶质中一定有氯化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3)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所以在检验氢氧化钠前,先要检验碳酸钠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要先将其除去,故需要添加过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或硝酸钡或硝酸钙)溶液。13.(2020绍兴,26,12分)做酸碱实验时,小敏将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试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过程如下:(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②盐酸过量③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步骤二:继续探究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白色沉淀猜想②正确Ⅱ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猜想②正确白色沉淀猜想③正确(1)对方案Ⅰ的结论进行评价:不正确,反应生成的氯化钡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2)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先产生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

【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AC。

A.紫色石蕊试液B.铜片C.铁锈解析【建立猜想】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过程中可能出现氢氧化钡过量、盐酸过量、恰好完全反应三种情况。【实验设计】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因为氯化钡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所以不能证明盐酸过量;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若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HCl,HCl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表达交流】A项,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如果溶液中含有HCl,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时溶液会变红,因此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B项,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不能用铜片检验;C项,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过程中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因此可以用铁锈检验。14.(2022湖州,35,9分)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1)为了获取酸能与碱反应的证据,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的是无色酚酞或紫色石蕊(指示剂)。

(2)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H++OH-H2O)。

(3)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