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等高线地形图含解析鲁教版_第1页
山东省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等高线地形图含解析鲁教版_第2页
山东省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等高线地形图含解析鲁教版_第3页
山东省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等高线地形图含解析鲁教版_第4页
山东省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等高线地形图含解析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课时规范练2等高线地形图(2024安徽合肥高三调研)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1~2题。1.图中P地海拔(H)为()A.100米<H<200米 B.200米<H<300米C.300米<H<400米 D.400米<H<500米2.图示信息显示()A.R河流向为从西北向东南B.③地为山谷C.①地比②地河流流速快D.④地为阳坡答案:1.C2.B解析:第1题,图示等高距是100米,P地等高线闭合,是河流的源头地区,应是高地或山峰。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P地海拔为300米<H<400米。C项正确。第2题,河谷处的等高线凸向高处,由图示指向标可推断R河由北向南流,A项错;③地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B项正确;①地比②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河流流速慢,C项错;④地在山地北坡,为阴坡,D项错。某自驾游客在途中休息时,看到一辆小轿车自西向东下坡驶来。下图为该游客巡游地区旁边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15米)。据此完成3~4题。3.图示区域相对高差的最大值可能为()A.60米 B.65米 C.70米 D.75米4.该游客的位置可能位于()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答案:3.C4.A解析:第3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相对高度的计算。读图可知,图中最高处位于丙、乙两处旁边的闭合山地,其高度应介于235~250米之间;图中最低处应位于图示上部区域,高度介于175~190米之间。据此计算可知,图示区域的最大相对高差应介于45~75米之间,故选择C项。第4题,考查依据指向标判定地图上的方向。依据图中的指向标和等高线分布可以推断,甲处马路下坡方向是自西向东,A项正确;乙处位于鞍部,无明显上坡或下坡方向,B项错误;丙处马路与等高线基本平行,C项错误;丁处下坡方向应是自东南向西北,D项错误。下图示意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中水库水面海拔165米。据此完成5~6题。5.图中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050米 B.985米 C.915米 D.790米6.图中村落因多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等而闻名,驴友小王想拍摄村落全貌,在①②③④处应选择的拍摄点是()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答案:5.C6.D解析:第5题,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甲山峰海拔为1000~1100米;古牌坊海拔在水库水面以上,海拔为165~200米。因此,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相对高度为800~935米,故选C项。第6题,读图可知,图中①处地势较低,不能俯瞰村落全貌,A项错。②处东南方向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通视,B项错。③处东侧有山丘阻挡视线,C项错。④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村落全貌,D项对。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线路。据此完成7~8题。7.若选手保持匀速骑行()A.AB段为下行路段,最省力最平安B.BC段为平行路段,既省力又平安C.AB段为上行路段,最费劲最危急D.CD段为下行路段,最省力最平安8.若图中甲、乙两处为观战台,则()A.甲处全路段赛况都可见B.乙处全路段赛况都可见C.BC段赛况在甲、乙两处都可见D.CD段赛况甲、乙两处都可见答案:7.B8.C解析:第7题,依据地形图可知,图中AB段和CD段,均穿过等高线,地形起伏大,且CD段穿过等高线条数多,地势起伏更大,解除A、C、D三项。图中BC段线路未穿过等高线,且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最省力最平安。故选B项。第8题,依据图示可知,由于山顶的阻挡,甲处无法看到AB段,解除A项。从甲处看CD段无山峰和山脊的阻挡,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视线无遮挡,能看到CD段赛况;而乙处和CD段有山体阻挡,不能通视,不能看到CD段赛况,解除B、D两项。BC段没有山顶和山脊阻挡,在甲、乙两处都可见。读下图,完成9~10题。9.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上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设计最合理的是()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10.若要支配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推断,最不相宜的地点是()A.W B.X C.Y D.Z答案:9.A10.D解析:第9题,铁路选线一般应尽量选择地势起伏较小的路段,线路较短,少穿越河流、山地,同时多从城市外围经过,削减对市内交通的干扰。图中甲处符合以上特点,合理;乙处地形平坦,但线路弯曲,延长了路途,不合理;丙处从城市中穿过,干扰了市内交通,不合理;丁处则穿过多条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大,不合理。故A项正确。第10题,露营地点,从地形特征上要求平坦开阔,避开地质灾难等;从水文特征上要求避开被水侵害。从等高线特征来看,Z处位于河谷地区,简单发生山洪;从河流形态来看,Z处位于河流凹岸,河水侵蚀作用强,简单导致堤岸倒塌,不相宜支配露营活动,故D项正确。(2024安徽蚌埠二模)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山体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一旦决口会使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难。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因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据此完成11~12题。11.堰塞体两侧的水位差可能接近()A.60米 B.90米 C.120米 D.150米12.推想选择在图示岸坡开挖溢洪道的理由()A.地势低,便利引流 B.坡度陡,易于施工C.土石松,简单开挖 D.易于限制河水流量答案:11.B12.D解析:第11题,依据图示等高线信息,堰塞湖上游一侧的水位为3130~3160米,下游一侧的水位为3040~3070米,水位差为60~120米,B项正确。第12题,图中溢洪道大致位于3190米等高线处,地势高,A项错;溢洪道一侧等高线较另一侧河岸稀疏,坡度较缓,B项错;两侧河岸岩层、岩性基本一样,土石松软度相差不大,C项错;由于溢洪道一侧坡度较缓,地势较高,水流速度较慢,易于限制河水流量,D项正确。(2024江苏太湖高级中学模拟)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13~14题。13.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龙山位于虎山的西北方约3千米处B.龙山比虎山高至少200米C.甲、乙两村都位于山地的向阳坡D.桥梁所在地是图示区域内海拔最低的点14.有关图中白水河及其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来自甲村的污水不行能污染到乙村B.白水河的干流大体上由东北流向西南C.站在虎山的山顶,看不见白水河干流上的桥梁D.图中的河流水源最可能来自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流量有明显的季节改变答案:13.C14.A解析:第13题,结合指向标读图可知,龙山位于虎山的正北方,A项错误;依据等高线可知,龙山海拔为900~1000米,虎山海拔也为900~1000米,故两山的相对高度不会高于100米,B项错误;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某地区,故山地的南坡为向阳坡,C项正确;图示区域的最低点位于白水河的下游,D项错误。第14题,甲村的污水进入白水河后应当向下游流,不会逆流至乙村,A项正确;结合指向标读图可知,白水河的干流大体自东向西流,B项错误;虎山和桥梁之间的山坡为凹形坡,不会遮挡视线,C项错误;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某地区,海拔也不太高,因此河流的水源不行能来自季节性积雪融水,D项错误。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质剖面图。材料二影响鱼类洄游的因子有水流、温度、盐度、水质、光线等,其中水流是对洄游的定向起确定性作用的因子,在具有肯定流速的条件下,鱼类通常都逆流洄游。(1)指出图中的地质构造及推断依据。(2)简析图中甲聚落相对于乙、丙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3)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为解决甲聚落日益增加的用水不足的问题,当地拟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坝顶海拔均为500米。你认为选建在何处更为合理?并阐明理由。(4)图示C至D河段是某些鱼类洄游的必经之地。假设在B处建一低坝,简析鱼类洄游在该河段可能面临的问题。答案:(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①地势开阔平坦;②位于河流交汇处;③交通便利。(3)A处。缘由:①工程量小;②沉没土地少;③库区人口迁移少;④水质好;⑤水可以自流到甲聚落。(4)①建坝给鱼类洄游造成阻碍;②库区静水环境易使鱼迷失方向。解析:第(1)题,依据背斜、向斜的岩层新老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