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外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544_第1页
2024年上外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544_第2页
2024年上外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544_第3页
2024年上外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544_第4页
2024年上外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54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上外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54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豌豆蚜是一种农业害虫;可以进行无性生殖产生二倍体的有翅和无翅的两种个体,有翅个体能扩散到新的栖息地,但它们的发育时间更长;生育率低。将豌豆蚜在两个不同发育时期暴露于有捕食者的环境中,统计种群中有翅型后代的平均比例,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豌豆蚜同一个体的两种子代遗传组成相同B.天敌的存在能增加这两个时期有翅后代的比例C.时期2在没有天敌存在时的无翅后代比例高D.有翅后代的增加将不利于种群的生存与发展2、科研人员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关系为A1对A2、A3显性,A2对A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老鼠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C.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2/3D.不存在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有利于种群的发展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全部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4、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I至IV过程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1,所有酶活性都降低,细胞2和细胞1的遗传物质相同B.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代谢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死亡,此过程不属于细胞凋亡5、下列关于科学家与其研究活动的叙述,对应错误的是()A.孟德尔采用统计学等方法发现了遗传定律B.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沃森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冬小麦是两年生植物。冬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冬小麦抗锈病(B)对不抗锈病(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如图是培育高产抗锈病冬小麦品种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步骤①→②获得的高产抗锈病冬小麦品种基因型有4种B.步骤④是花药离体培养,步骤⑤中最常用的药剂是秋水仙素C.通过“①→④→⑤”途径获得纯种高产抗锈病冬小麦植株至少需要3年D.经步骤⑥处理获得的冬小麦品种不一定是高产抗病类型7、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下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Ⅱ-3为血友病患者,Ⅱ-4与Ⅱ-5为异卵双胞胎。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Ⅰ-1不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B.Ⅰ-2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C.Ⅱ-4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D.Ⅱ-5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8、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是CSS基因第391位的G-C碱基对突变成T-A碱基对所致。图甲是一个该遗传病家系,对5-10号成员与该病相关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图乙是CSS突变基因表达图,(▼)表示突变位点。相关密码子:①AGU(丝氨酸)②CGU(精氨酸)③GAG(谷氨酸)④GUG(缬氨酸)⑤UAA(终止密码)⑥UAG(终止密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B.图中所有女性个体的CSS基因相关的基因型均相同C.该CSS基因突变的形成使相应密码子由③变成了⑥D.3号与4号再生两个男孩,表现型均正常的概率是1/49、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10、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以下叙述属于假说的是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D.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11、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只发生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B.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数目相等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D.受精过程使卵细胞变得十分活跃12、为研究大肠杆菌DNA的复制机制,科研人员首先将大肠杆菌放入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多代,提取获得0世代的DNA。然后转入以14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提取不同代数(第1次复制后分离得到DNA记作1.0世代)大肠杆菌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图所示(0世代时,DNA条带的平均密度是1.724,4.1世代时,较深的DNA条带平均密度是1.7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放入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多代的目的是获得双链被15N标记的DNA分子B.条带密度变小的主要原因是含15N的DNA分子占比变小C.1.0世代时,DNA条带的平均密度是1.717D.该实验不能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13、野生稻具有谷粒细小,芒长,壳硬、脱壳困难,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虽然高但产量很低,种子的休眠期很长且发芽不整齐等“缺点”。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栽培水稻谷粒变大,芒变短甚至无芒,种子没有休眠期、产量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控制野生稻“缺点”的所有基因构成野生稻种群的基因库B.经过长期选择、驯化,栽培水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C.野生稻的“缺点”是不利于其适应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异D.栽培水稻与野生稻的性状差异显著,说明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14、研究发现;葱白提取物可通过促进PGC-1α基因的表达影响肝脏中脂肪的分解。研究人员利用RNA干扰技术成功抑制了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PGC-lα的表达,研究葱白提取物对模型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已知细胞色素C氧化酶参与的反应消耗氧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色素C氧化酶存在于线粒体外膜B.脂肪性肝病大鼠的能量代谢存在异常C.葱白提取物有助于模型鼠的细胞呼吸D.PGC-lα基因表达抑制模型鼠细胞呼吸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5、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精髓是:生物遗传的不是____________的本身,而是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17、转录和翻译的比较。

。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概念以_____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_____的过程。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______,以_____为模板,合成具有_____的过程场所__________模板_________原料_________酶__________碱基互补配对原则____________产物__________18、精子的_____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____就与卵细胞的_____相融合,使彼此的_____会合在一起。这样,受精卵中的染色体_____又恢复到_____,其中一半的_____来自精子_____(_______),另一半来自_____(_______)。19、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__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0、在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大分子之间往往能相互结合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成的结构,完成下表:。结构主要组成成分特点描述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__有丝分裂间期形成,前期出现,②______消失四分体__________期形成;④______期,其中的同源染色体分开__________期形成;④______期,其中的同源染色体分开多个核糖体与⑤______结合形成的复合物RNA、蛋白质能同时合成⑥______DNA与RNA聚合酶形成的复合物DNA、蛋白质其所含RNA聚合酶可催化⑦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15分)21、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______A.正确B.错误2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保持该物种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A.正确B.错误23、若一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一定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28分)24、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Ⅲ—4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_______(填“Ⅰ—1”或“Ⅰ—2”)。

(3)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4)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25、遗传学家对燕麦的籽粒颜色遗传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若干个红色籽粒与白色籽粒的纯合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

结合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判断的理由是_____。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判断燕麦籽粒性状至少由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第Ⅱ组中F1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种。

(3)第Ⅲ组中F1的基因组成为______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用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B/b表示;若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B/b、C/c表示;若由四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B/b、C/c、D/d表示以此类推),该F1测交后代的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为_____。26、下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图甲表示DNA片段的平面结构,图乙表示DNA片段的空间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2]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的两条链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形成的。

(3)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________结构。

(4)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则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____________个,C和G构成的碱基对共________对。27、广东地区高发的β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研究发现;患者的β珠蛋白(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合成受阻,原因是血红蛋白β链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由正常基因A突变成致病基因a(见图,AUG;UAG分别为起始和终止密码子)。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①称做________;过程②在________中进行。

(2)正常基因A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突变成β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β珠蛋白,则该蛋白与正常β珠蛋白在肽链长短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无天敌时,时期1有翅型后代的平均比例较时期2高;有天敌时,时期1有翅型后代的平均比例较时期2低。同一时期比较,有天敌比无天敌时有翅型后代比例均较高。

【详解】

A;豌豆蚜进行无性生殖产生后代;因此一个体的两种子代遗传组成相同,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天敌的存在能增加这两个时期有翅后代的比例,B正确;

C;时期2在没有天敌存在时的有翅后代的平均比例约为20%;无翅后代的平均比例约为80%,故C正确;

D;有翅后代可以扩散到新的栖息地;有更丰富的食物来源,其数量增加将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发展,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豌豆蚜种群数量的变化特点,旨在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2、D【分析】【分析】

【详解】

A;老鼠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正确;

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B正确;

C;因为黄色基因纯合致死;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2/3,C正确;

D、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如A1A2×A2A3;D错误。

故选D

【点睛】3、B【分析】【分析】

1;“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3;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是否形成新物种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精明的捕食者”策略;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有利于种群的共同发展,B正确;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基因突变可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

D;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即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选B。4、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Ⅰ表示细胞分化;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因此Ⅱ过程表示细胞衰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因此过程Ⅲ表示细胞癌变;Ⅳ表示细胞凋亡。

【详解】

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为衰老细胞,细胞内大多数酶的活性下降,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为癌细胞,其遗传物质已经发生改变,A错误;

B;细胞体现全能性是指这个细胞已经形成完整的生物体个体;但从图解来看,成体干细胞只是分化形成功能不同的细胞,并未形成个体,B错误;

C;细胞2属于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细胞代谢旺盛,所以癌细胞内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些,C正确;

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C。5、D【分析】【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

A;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需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A正确;

B;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C正确;

D;沃森采用同位素标记法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B:C: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是杂交育种;①④⑤是单倍体育种,⑥是诱变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

A、通过方法①→②获得的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A错误;

B;步骤④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步骤⑤中最常用的药剂是秋水仙素,其作用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

C;由于小麦是两年生植物;①→④是第一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开花、结果;第二年秋冬季播种,④→⑤第三年春夏季开花,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基因型为AABB.所以通过“①→④→⑤”途径获得基因型为AABB小麦植株至少需要3年时间,C正确;

D;由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所以经步骤⑥(人工诱变)处理获得小麦品种不一定是高产抗病类型,D正确。

故选BCD。

【点睛】

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诱变育种的原理。7、A:B:D【分析】试题分析:血友病病是伴X隐性;3是血友病患者,而父亲和母亲没有病,其致病基因来源于其母亲2,说明母亲是血友病携带者,故B正确。血友病在男性中没有携带者,故A正确,4是男孩没有病不会携带血友病基因,故C错误。5的母亲是携带者,5有1/2携带者的可能性,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8、A:B:C:D【分析】【分析】

题意分析;根据图甲可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题中对5-10号成员与该病相关等位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而且6、8、9均为男性,5、7、10均为女性,据此可知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A正确;

B;题意显示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相关等位基因的碱基序列;说明均为携带者,由5号女性的基因型可推知2号个体也为携带者,同理可知4号个体也为携带者,因此图中所有女性个体的CSS基因相关的基因型均相同,B正确;

C;由图乙可知该CSS基因突变的结果是肽链缩短;缩短的原因是由于碱基替换导致终止密码提前出现,即相应密码子由GAG变成了UAG,C正确;

D;3号表现正常;而4号为携带者,二者结婚再生两个男孩,表现型均正常的概率是1/2×1/2=1/4,D正确。

故选ABCD9、B:C:D【分析】【分析】

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

A;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A错误;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B正确;

C;通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只含有本物种一半的染色体数目,而受精精卵细胞融合,所以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D正确。

故选BCD。

【点睛】10、A:B:D【分析】【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

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的内容,A正确;

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B正确;

C、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这是孟德尔观察到的现象,不属于假说,C错误;

D;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D正确。

故选ABD。11、A:C【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子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C错误;

D;受精过程使卵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变得十分活跃;D正确。

故选AC。12、A:B:C【分析】【分析】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此题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析DNA的复制方式。

【详解】

A、DNA分子的元素组成包括C、H、O、N、P,DNA分子复制大肠杆菌放入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多代的目的是获得双链被15N标记的DNA分子;A正确;

B、将15N标记的亲代DNA转入以14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含有15N的DNA只有两个,故随复制代数增加,条带密度越来越小的原因是15N的比例在逐渐降低;B正确;

C;已知0世代时;DNA条带的平均密度是1.724,4.1世代时,较深的DNA条带平均密度是1.710,因此1.0世代时,DNA条带的平均密度=(1.710+1.724)÷2=1.717,C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D错误。

故选ABC。13、A:C:D【分析】【分析】

1;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

2;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无法产生可育后代。

【详解】

A;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控制野生稻“缺点”的所有基因不等于野生稻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

B;据信息可知:野生稻和栽培稻某些性状存在差异;由野生稻驯化成栽培稻,该过程中有人工选择的作用,故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

C;野生稻的“缺点”是对于人类的利用而言;并非是针对其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C错误;

D;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无法产生可育后代;据题干信息可知:栽培水稻是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两者之间可能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ACD。14、B:C【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本实验研究的是葱白提取物对模型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图中自变量为不同的处理;因变量为细胞色素C的相对表达量,图中D组细胞色素C的相对表达量最低。

【详解】

A;已知细胞色素C氧化酶参与的反应消耗氧气;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而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陷入细胞色素C氧化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A错误;

B;脂肪属于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性肝病大鼠的能量代谢存在异常,B正确;

C;葱白提取物能促进PGC-1α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肝脏脂肪的分解;而模型鼠是通过抑制PGC-lα的表达来构建的,而PGC-1α基因的表达能增加细胞色素C的表达量,显然葱白提取物有助于模型鼠的细胞呼吸,C正确;

D;结合C项分析可推测;PGC-1α基因表达促进模型鼠细胞呼吸,D错误。

故选BC。

【点睛】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解析】性状性状的遗传因子(基因)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石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DNA的一条链RNA的过程氨基酸mRNA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主要在细胞核核糖体DNA的一条链mRNA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RNA聚合酶多种酶A-UT-AG-CC-GA-UU-AG-CC-GRNA蛋白质(多肽)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头部细胞核细胞核染色体数目体细胞中的数目染色体父方精子卵细胞(母方)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不同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姐妹染色单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有丝分裂间期形成,前期出现,后期由于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消失。

(2)四分体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由于同源染色体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称为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中的同源染色体分开。

(3)多个核糖体与mRNA结合形成多聚核糖体;能够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4)DNA与RNA聚合酶形成的复合物开始进行转录过程;R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

【点睛】【解析】①.DNA、蛋白质②.后期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或四分体时)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⑤.mRNA⑥.多条肽链⑦.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或mRNA的形成,只答到“DNA双链的解开”不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15分)21、A【分析】【分析】

【详解】

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使染色体数目恢复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正确。22、A【分析】略23、B【分析】略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28分)24、略

【分析】试题分析:分析系谱图;Ⅱ-2有甲病而Ⅰ-1没有甲病(男病女未病),排除是伴X显性遗传病;Ⅱ-3有甲病而Ⅲ-5没有甲病(女病男未病),排除是伴X隐性遗传病;同时,显然也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那么只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如果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Ⅰ-1;Ⅰ-2无乙病生出Ⅱ-2患乙病的(无中生有),判断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同样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判断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Ⅱ-4无致病基因,但其女Ⅲ-3患甲病,所以该病不可能是隐性遗传病;又因Ⅱ-2的女儿表现正常,所以这种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4的致病基因来自Ⅱ-3,而Ⅱ-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

(3)Ⅱ-2的基因型是AaXbY,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

(4)Ⅲ-2的基因型AaXBY,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是AaXBXb(1/2)或AaXBXB(1/2);他们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3/4,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不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3/8,因此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3/4)×3/8=3/32。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分析亲子代之间的典型关系判断其可能的遗传方式,再根据题干信息“Ⅱ-4无致病基因”判断甲乙两病最终的遗传方式。【解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一4无致病基因,但其女Ⅲ一3患甲病,所以该病不可能是隐性遗传病;又因Ⅱ一2的女儿表现正常,所以这种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Ⅰ一1AaXbYaaXBXb3/3225、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亲本有红粒和白粒,而F1都是红粒,说明红粒性状为显性性状;又第Ⅲ组中,F2的红粒:白粒=63:1,说明小麦和燕麦的籽粒颜色由三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故隐性纯合体为白粒;设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分别为A和a、B和b、C和c,则白粒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第Ⅰ组杂交组合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