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版高二历史上册月考试卷112_第1页
2024年沪教版高二历史上册月考试卷112_第2页
2024年沪教版高二历史上册月考试卷112_第3页
2024年沪教版高二历史上册月考试卷112_第4页
2024年沪教版高二历史上册月考试卷1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高二历史上册月考试卷11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金刚经》采用的印刷技术是()A.雕版印刷B.泥活字印刷C.木活字印刷D.铜活字印刷2、商鞅变法中直接保障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B.按功授爵C.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D.建立县制3、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这说明()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4、西汉时继承秦制,将百姓按什伍乡里划分,名列户籍。“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举民众口数,生者著,死者削”。这一措施()A.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B.利于城乡劳动力的合理配置C.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的管理D.大大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5、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6、【题文】从唐代传奇的兴起到明清小说的繁荣,反映了A.封建政治的清明B.文化政策的宽松C.农耕经济的衰退D.城市工商业的发展7、【题文】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英雄交响曲》时,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后来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撕掉了,并在同年10月出版时改写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A.民主主义情怀B.现实主义创作态度C.民族主义情怀D.个人英雄主义观念8、“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特点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废井田、开阡陌D.实行什伍连坐法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明朝万历年间,苏州地区农户“多以丝织为生”,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数千人,“计日受值”。这种现象说明当时苏州地区()A.存在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B.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C.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D.官营手工业发达11、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A.削弱君权,加强相权B.以君权作为中心C.削弱地方,加强中央D.民主与专制并存12、隋朝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调整为州、县两级制,改变了过去“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状况。其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削弱中央集权D.推行分封制13、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受苏共“二十大”的影响,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以苏联为鉴,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并提出了不少极具深远意义的理论和思想原则。这些理论和思想原则有()A.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团结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14、民间诗歌常常紧扣时代主题,反映现实生活。下列诗句中,反映新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有()A.公社谷堆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B.阶级斗争记心上,马列主义指航道C.嫦娥喜送太空客,神女搬迁截大江D.联产承包春天到,政通人和谱新篇15、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的一些官员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厂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其中有()A.江南制造总局B.继昌隆缫丝厂C.轮船招商局D.发昌机器厂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判断题,正确选A,错误选B14、15世纪是欧洲人发现“人”和“世界”的时代,分别是通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来实现的17、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______(判断对错)18、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并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______(判断对错)19、如图所示的是俄国画家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完成的代表作,该作品属于现实主义画作。______(判断对错)20、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中国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1、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奠基者,他提出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指导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评卷人得分五、材料解析题(共1题,共2分)22、根据材料三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27分)23、(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或是不能为自己的工业打开国内市场,那它2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因为德国就会在世界舞台上消失,更有活力的人会来继承德国的遗产的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那些懒惰的人种根本就没有权利占有土地。土地应归属于那些勤劳耕种它们并能保护它们的人们。如果一国国民丢掉了土地,他们同时也就丢弃了生命。如果一个国家不能防卫他们的国土,它的每个国民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没有更高的正义规则规定一国国民必须挨饿。唯一起作用的只有权力,它创造正义问题是我们是希望生存,还是希望死亡。我们比全世界其他民族有更多的权利拥有更多的土地,因为我们的人口密度实在是太大了。我个人认为在这方面可以运用这个原则:上帝只帮助那些自助的人。——希特勒1930年材料二在一定时期内,某些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以飞跃的速度赶上自己的竞争者并跑到前面去了;相反的,有些国家则踏步不前,并且逐渐落到后面去了。结果从三十年代中期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法西斯国家集团和英、美、法三大国组成的帝国主义集团。这两个集团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法西斯国家从西方国家得到的支持越多,它们就越是贪得无厌;它们越觉得自己的力量强大,就越轻视那些助它们为虐的人。——选自凌治彬主编:《世界现代史稿》(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所谓的“空间理论”出台的背景有哪些?其实质又是什么?(9分)(2)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给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6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独秀文存》(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何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

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彭明《五四运动史》

(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请你指出美国提出的“解决武力”办法的实质?

材料三;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如下: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3)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4)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5、论述题(本题共8分)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线索,概述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8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解析】试题分析: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金刚经》采用的印刷技术是雕版印刷,隋唐时期得到广泛的使用。故选A。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后来又有了木活字和铜活字。因此BCD错误。考点:四大发明:印刷术【解析】【答案】A2、C【分析】【分析】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最能满足地主阶级的利益,故选C。A项也能体现了对地主阶级的支持,但是不是最佳选项,不是从根本上进行的分析;BD项也和地主阶级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是直接反应地主阶级利益的。3、C【分析】题干材料中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的十八星旗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反映了排满色彩,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代表了中华民族,这体现了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在材料未体现,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成立.考查同盟会成立时的十八星旗到中华民国成立时的五色旗反映的问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对中华民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

中华民国的成立:

①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②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③各省代表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并成立了南京临时参议院.【解析】【答案】C4、C【分析】题干材料表明秦汉时;政府运用户籍制度加强对基层百姓的控制,作为日常管理和征派赋役的依据,这有利于国家加强对基层的行政管理,故选C项。

宗法制在东周时期即已瓦解;A项错误;

B项;D项说法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是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根据材料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是通过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析】C5、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其它不是从近代化的角度来讲的。所以选C。【解析】【答案】C6、D【分析】【解析】城市商业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适应市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小说不断发展。【解析】【答案】D7、A【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把这一页撕掉了”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可知,题干上的情境只是针对拿破仑称帝而非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经过法国大革命洗礼的贝多芬具有反专制的民主思想。因而A.民主主义情怀,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解析】【答案】A8、C【分析】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故①正确;一般词的句子是长短参差不齐,故②错误;两宋时期,市民阶层扩大,生活水平提高,要求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并且词曲能吟能唱,更能表达思想感情,故③正确;两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词人和词曲作品,且不同阶段其风格独特,故④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考查宋词的相关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宋词:

1;变化:公元七世纪末到八世纪中期;即唐玄宗开元前后,逐渐形成词这种文学形式。经过五代到两宋,是词的全盛时期。

2;兴盛的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要派别:

①婉约派:即婉转含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

②豪放派:风格是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解析】C9、C【分析】废井田;开阡陌实质上是要废除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建立地主土地私有制度,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发展新趋势,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解题的关键是“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特点”。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解析】C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AB【分析】依据题干“计日受值”可以看出这是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故A项正确。

依据题干“苏州地区农户多以丝织为生;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数千人”可以看出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故B项正确。

题干材料体现不出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而且明清时期仍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A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需要掌握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发展状况。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计日受值”;“苏州地区农户多以丝织为生;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数千人”。

本题考查对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发展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AB11、BC【分析】A.削弱君权;加强相权,不符合史实,排除;

B.削弱相权;加强君权,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正确;

C.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逐渐强化对低层官吏的控制和监督,正确;

D.古代中国处于专制社会;不是民主社会,排除;

故选:BC。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本题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解析】BC12、AB【分析】A.“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调整为州、县两级制”可以避免过多的地方行政机构造成“冗官”或是管理不善的问题;提高了行政效率,正确。

B.“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调整为州、县两级制”可以加强对地方的监管;正确。

C.两级制加强了而非削弱中央集权;错误。

D.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排除。

故选:A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本考点属于高考高频考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查:①历代地方的管理制度;②不同朝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③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解析】AB13、CD【分析】依据材料“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可知;处于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时期,A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

B项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排除。

CD项是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时期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目的;正确。

故选:CD。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需要掌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的分析判断时间;结合选项时间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目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CD14、CD【分析】A.A是指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浮夸现象严重;排除;

B.B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为地夸大阶级斗争;尤其是文革时期,排除;

C.C反映了改革开放时期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及三峡等工程;符合题意,正确;

D.D反映了改革开放时期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措施;符合题意,正确。

故选:CD。

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实际上可划为组合型选择题,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解析】CD15、AC【分析】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故A正确;

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排除BD;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民用工业;C符合题意。

故选:AC。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军事与民用工业。

解答本题关键是了学生能够熟悉掌握洋务派兴办的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代表,同时区分洋务派企业与民族工业。【解析】AC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略

【分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肯定人、注重人性,主张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新航路的开辟则使打破了彼此孤立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所以说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解析】【答案】A17、略

【分析】一五计划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并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故材料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高考中对一五计划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一五计划的背景,②一五计划的内容,③一五计划的影响.

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以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和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占60%作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1954两年的投资额,基本建设贷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2%猛增到48%,造成国家财政紧张.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解析】B18、错【分析】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而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侧重于考查的是其内容。

本题考查对日内瓦会议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错19、A【分析】材料反映的是俄国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故答案为:A。

本题主要考查现实主义美术;要求学生结合现实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A20、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的能力。中国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是因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贡献,中国战场拖住了日本,避免了战争的进一步扩大,所以二战后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意义【解析】【答案】A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1、B【分析】【分析】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自由、平等,批判天主教会。卢梭:否定封建主权,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违反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盂德斯鸠: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故题目错误。五、材料解析题(共1题,共2分)22、(1)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理解太子恂在当时代表的是反对改革的那部分人的利益,并且要特别注意孝文帝与太子恂是父子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使北魏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第一小问;从图中可知,图3: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4: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民族融合加强。第三小问,结合图及“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都移风易俗;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等。

故答案为:

(1)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2)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使北魏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图3: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4: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民族融合加强。

相似之处:都移风易俗;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等。【分析】

(1)本题考查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需结合孝文帝改革来解答。

(2)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需结合孝文帝改革来解答。

(3)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需结合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小题1】(1)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理解太子恂在当时代表的是反对改革的那部分人的利益,并且要特别注意孝文帝与太子恂是父子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使北魏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第一小问;从图中可知,图3: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4: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民族融合加强。第三小问,结合图及“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都移风易俗;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等。

故答案为:

(1)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2)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使北魏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图3: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4: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民族融合加强。

相似之处:都移风易俗;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等。【小题2】【小题3】六、简答题(共3题,共27分)23、略

【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出处“——希特勒1930年“可知言论出自1930年,当时的背景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根据材料中”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或是不能为自己的工业打开国内市场,那它2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可知就是危机来临,国内市场狭小,各国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工业转嫁危机,德国工业市场受限;再加上凡尔赛体系的束缚影响德国工业发展空间;实质:侵略扩张。(2)回答启示类的问题的时候,就是烤炉今后我们怎么做的问题,比如应防止战争,呼唤和平的到来;及时警惕并制止导致战争的因素;国与国应该在和平的基础上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争端,而不是说只有战争这一种方式,战争并不能解决问题。要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考点:选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解析】【答案】(1)背景:经济危机爆发(3分),各国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工业转嫁危机,德国工业市场受限(2分);凡尔赛体系的束缚影响德国工业发展空间(2分)。实质:抢占殖民地(2分)。(2)启示:应和平崛起(2分);及时警惕并制止导致战争的因素(2分);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2分)。24、略

【分析】

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考查陈独秀对一战的评论以及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的原因;一战后“协商国”的含义以及胡适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的原因;一战后美国提出的“解决武力”办法的实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预测的依据以及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的影响.需要掌握一战的结果、胜利的原因、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实质;二战后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及其影响.

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考查对一战的结果、胜利的原因、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实质;二战后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及其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1)第一小问的事件;依据材料一“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德国打了败仗”可知,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

(2)第一小问的国家;依据材料二“1918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结合所学可知,“协商国”是指协约国,即英、法等国.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战争前期美国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