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糠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_第1页
菌糠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_第2页
菌糠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_第3页
菌糠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_第4页
菌糠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菌糠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菌糠栽培双孢蘑菇的场地建设与管理、生长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废弃物处理、病虫害防治、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以菌糠为基质栽培双孢蘑菇。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28食用菌术语GB19171双孢蘑菇菌种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术语和定义GB/T127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菌糠栽培食用菌后的废弃培养料。本文件适用于以杏鲍菇或金针菇菌糠为基质栽培双孢蘑菇,其它种类菌糠可参照执行。场地建设与管理场地选择生产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2375的要求。建棚标准菇棚面积(150~200)m2为宜,棚体宜东西向,便于生产管理、运料和采收。竹架式高棚棚体宽8m,长(20~24)m,脊高(4.0~4.5)m,内设(6~7)层床架,每棚占地(150~200)m2。用竹、木立柱,四周拉斜杠固定,防止风吹、雪压。棚顶及四周加盖工业废棉和阴阳膜等防太阳光直射和保温。并在每排出菇架两端棚壁从上至下开(3~5)个边长(20~25)cm矩形可开闭的透气窗,以达到通风透气及降温效果。竹架式低棚棚体宽8m,长(20~24)m,脊高(1.8~2.0)m,内设(3~4)层床架,每棚占地(150~200)m2。搭建方法与要求基本与4.2.1竹架式高棚一致,但透气窗开(1~3)个为宜。出菇床架用竹、木沿菇棚横向搭建出菇床架,架宽(1~1.2)m,层间距(45~55)cm,底层离地面不少于15cm,顶层离屋顶不少于150cm,架间距(60~65)cm。场地准备场地准备应符合NY/T2375的要求。菇棚建好后,平地开沟,沿菇棚四周挖深40cm、宽40cm排水沟。清洁整理后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对场地进行杀虫和消毒。菇场内每间隔(10~15)m左右安装6W杀虫灯一盏,高度1.5m左右,开始出菇后连续开灯。在1个菇棚的两端及中间出菇床架的最下一层中间分别悬挂一个CO2测定仪,同时配备(1~3)台CO2测定仪,流动监测各菇棚CO2浓度。生长环境条件温度发菌期温度为(5~30)℃,适宜温度为(22~25)℃;子实体形成期温度为(5~23)℃,适宜温度为(16~17)℃;子实体生长温度(6~23)℃,适宜温度(14~18)℃。湿度发菌期培养料含水量(62~65)%,覆土层含水量20%左右。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出菇阶段,空气相对湿度(85~90)%。酸碱度在培养料发酵、发菌期和菇蕾生长期,培养料pH值控制在(7.5~8)为宜。空气在确保棚内上述温湿度范围的基础上随时通风,菌丝生长阶段,菇房内CO2浓度为(0.1~0.5)%为宜;出菇阶段,菇房内CO2浓度以(0.03~0.1)%为宜。栽培技术栽培季节XX省宜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堆制培养料,9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至翌年5月中旬出菇。菌种质量应符合GB19171要求。选用无病理性侵染的抗逆性强、高产、优质品种。生产工艺流程备料→一次发酵→二次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采收备料原料要求无霉变、无变质。符合NY/T1935和NY/T394要求。参考原料配方按100m2计算配方。配方一:菌糠(折干)3000kg、干牛粪2000kg、过磷酸钙50kg、生石膏粉50kg、熟石灰粉100kg;配方二:稻草或麦草1300kg、菌糠(折干)1500kg,干牛粪2000kg、过磷酸钙50kg、生石膏粉50kg、熟石灰粉100kg。牛粪准备及预处理提前将牛粪晒干、粉碎后备用。建堆前7d,将干牛粪预湿,每100kg干粪加水(140~160)kg,湿度以用手紧握,指缝间有水为宜(含水量约为60%),拌湿后建堆,并用塑料膜覆盖,每隔2d翻堆一次。稻草或麦草准备及预处理提前准备干稻草或麦草,建堆前1d,用水浸泡或浇灌稻(麦)草,边浇边翻,使稻(麦)草吸足水分。早、晚将石灰撒在稻(麦)草堆上,表面淋湿,堆放1d。菌糠准备及预处理菌糠以工厂化生产杏鲍菇、金针菇新鲜菌糠为宜,即鲜菇采收后一周以内的菌糠,建堆前1~2d,去袋粉碎至菌糠颗料直径小于2cm,边粉碎边加水,湿度以用手紧握,指缝间有水为宜(含水量约为60%)。其它辅料准备过磷酸钙、生石膏粉、熟石灰粉等辅料应提前根据播种面积备齐。一次发酵一次发酵方法在适宜季节建堆,料堆宜南北向。堆料时,先铺一层菌糠(配方二为草加菌糠),厚30cm、宽2.5m,长度依场地而定,菌糠上铺一层5cm左右的牛粪,要铺平,踏实,然后再铺一层菌糠。一层菌糠一层牛粪,并逐层加水,下边几层少浇,上边几层多浇,达到四周有水溢出为宜。从第四层开始,将二分之一量的过磷酸钙、石膏和石灰,均匀逐层加入至第十层左右,第一次和第二次翻堆后再分别按同法加入四分之一量的过磷酸钙、石膏和石灰最上边盖一层粪,层数(10~12)层为宜。共翻堆3次,翻堆间隔应以温度为主要依据,当堆温由(70~75)℃开始下降时,及时翻堆。间隔参考天数为:6d、5d、4d。第一次翻堆后应增加料堆通气量,在翻堆时在料堆中心每隔(40~50)cm距离直立一根直径(4~8)cm的毛竹,堆好后再将毛竹拔出形成通气孔。一次发酵培养料腐熟腐熟程度五至六成,颜色呈浅咖啡色,略有氨气味。用力握紧一把料,指缝间有(4~5)滴水(含水量约为65%),pH值7.5~8。二次发酵二次发酵方法第三次翻堆后(2~3)d,将料堆在菇棚内的床面上,最上一层和最下一层不堆料,料厚(30~40)cm,进料后关闭门窗,用蒸汽加温,24h内菇棚内温度升至40℃,使料内温度快速升至(60~62)℃,保温36h左右,然后让料温逐渐降低至(50~55)℃,保温3d左右,至(45~50)℃,保持12h。当降料温降至45℃以下时,打开门窗,使料温迅速下降,整个二次发酵需要(6~7)d。二次发酵培养料腐熟要求大量白色放线菌遍及整个料层,料呈深咖啡色,无氨臭气,有略带甜面包气味的香味。草有弹性,有XX,一拉即断。播种及时把培养料均匀摊于出菇床架,然后摊开整平料面,料厚25cm左右,床中间稍高、两边稍低,稍加拍紧。将床架、地面打扫干净,准备播种。当料温降到28℃以下,开始撒播菌种,播种量为麦粒种0.6kg/m2,棉籽壳或粪草菌种1.2kg/m2。采用穴播和撒播相结合,先用70%的菌种穴播,用消过毒的竹竿插入料中,播下一撮菌种,播深(2.5~3)cm;再将30%菌种均匀撒于料面。最后压实打平,关闭门窗,保温保湿促进菌种萌发。发菌播种后(2~3)d内,适当关闭门窗,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促进菌种萌发。若料温超过28℃,应适当通风降温。3d后,当菌种已萌发,且菌丝发白并向料上生长时,适当增加通风量。(7~10)d菌丝基本封面后,逐渐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整齐往下吃料,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覆土覆土制备覆土配方(100m2):壤土4立方米,取田泥、塘泥经暴晒、捣碎、过筛(4~6)目,粗土粒径(1.5~2.0)cm,细土粒径0.5cm左右,加谷壳75kg,石灰粉15kg,调节pH(6.8~7.2),含水量(18~22)%。覆土时间当菌丝吃料2/3以上,大部分菌丝接近培养料底部时(在正常的栽培季节,一般播种后(16~20)d)开始覆土。覆土方法操作方法:各种规格的土粒(0.5~2.0)cm混合在一起,一次性覆盖在菌床上,覆土层厚度3cm左右。覆土期管理覆土前期(覆土后前15d)温度保持(22~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85)%。覆土后期(覆土15d后)加大通风,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4~18)℃,促使子实体迅速形成。出菇管理出菇管理时期双孢蘑菇播种后(31~40)d,即覆土后(15~20)d,当菌丝普遍长到覆土层,扒开上层覆土可看到许多米粒大小的白点(即由线状菌丝变粗而形成的双孢蘑菇原基),覆土缝中已有大量的绒毛菌丝长出时,即可进入出菇期管理。出菇管理水分管理当覆土层内出现米粒大小白色的小菇蕾时,适时喷结菇水。结菇水要偏大,连续喷(2~3)d,每次喷到土层发亮,每次0.5kg/m2,三次共1.5kg/m2。当菇蕾长到黄豆大时,喷出菇水,每天喷(1~2)次重水,每次0.8kg/m2左右,连续喷2d,每平方米总用水量3.2kg左右。喷重水后,停水(2~3)d,然后恢复正常喷水,即每天喷(1~2)次,轻喷勤喷,少量多次,直到采菇。喷水要均匀、全面、不能有干湿不匀的现象。喷水量和喷水次数要根据菇的多少、大小、天气等情况而适当增减,菇多、菇大、晴天时多喷。通风管理菇房要保持空气新鲜,随时注意通风换气。尤其是第一至第三批菇出菇期间,气温高、出菇多、需氧量大,要加强菇房内的通风换气,保证菇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可采取长期持续通风的方法,即根据双孢蘑菇的生长情况和菇房结构、保温、保湿性能等特点,选定几个通风窗长期开启。温度管理温度过高时应设法降温,如在向阳一侧加厚薄膜上的覆盖物,并多开门窗通风降温。中午气温高时关闭门窗,清晨晚间气温低时再开窗通风,同时在地面或墙壁上适当喷水也可降温。温度低时,应加强防寒保温工作,避免在低温的夜晚及清晨换气,中午外界气温较高时,可以开南面窗进行通风,可以加温维持菇房温度稳定,增加产量。采收采收标准及方法子实体达到八分成熟时,应及时采收。根据出菇情况,隔天或每天采收,必要时可每日分上午和下午两次采收。具体采收方法是,前期多采用旋菇法采收,后期采用拔菇法采收。采收后恢复每潮菇采收完毕以后,应及时整理床面,停止喷水(5~7)d,待菌丝恢复生长以后,按照6.10.2出菇管理方法管理。废弃物处理处理原则废弃物应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栽培过程中废弃物处理栽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分类收集,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或交由专业的废弃物处理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废弃培养料处理春菇结束后及时清料,将废弃培养料运至远离菇房的地方沤制作肥料或进行其它无害化处理。病虫害防治防治原则坚持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预防措施菇房清理、消毒清料春菇结束后及时清料,将培养料运出并远离菇房。菇棚处理菇棚清洁后进行灭虫处理,之后通风干燥,各类设施要掀膜通风晒干,直至下次使用。培养料发酵灭菌按6.6抓好培养料二次发酵。覆土消毒蒸汽消毒将覆土材料放在密闭的室内,通入76℃蒸汽保持(1~3)h。物理消毒在夏季制备覆土材料,取表土层以下(20~30)cm土壤。经过烈日曝晒(5~6)d,然后堆放在通风处,用膜盖好,防止被雨淋湿。使用前拌(1~2)%生石灰。药剂消毒取土后先在阳光下曝晒(3~4)d,然后用75%甲基托布X500倍液和生物农药千虫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在土粒上,建堆用薄膜覆盖闷5d。散堆待药味消失后再使用。器具消毒扒菌种的钩子、装菌种的面盆,菌种瓶瓶身、瓶口,及接种人员的手等都要用75%的酒精或0.1%高锰酸钾洗涤消毒。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种类主要病害主要病害有绿霉、青霉、根霉、毛霉和疣孢霉。主要虫害主要虫害有菇蚊、菇蝇和螨虫。病虫害防治病害防治挖除染有杂菌的培养料,再撒生石灰粉覆盖病区。挖掉的培养料要远离菇房深埋。虫害防治a)物理防治:用6W杀虫灯诱杀成虫。b)药物防治:应符合NY/T393的规定,方法参见附录A。档案管理生产操作档案对主要农事活动应逐项如实记载,记载内容见附录B。投入品使用档案对主要投入品的品名、种类、来源,使用日期、用量、方法、效果等应逐项如实登记,记载内容见附录C。物候期记载档案对主要物候期应如实记载,记载内容见附录D。

(资料性)

常用药剂品种表A.1常用药剂品种名称使用方法适用对象高锰酸钾/甲醛(高锰酸钾5g+37%甲醛溶液10mL)/m3,加热熏蒸培养室、无菌室、接种箱高锰酸钾(0.1~0.2)%,涂擦接种工具、子实体表面、接种台、菌种外包装等酚皂液(来苏水)(0.5~2.0)%,喷雾无菌室、接种箱、栽培房及床架3.0%,浸泡接种器具苯扎溴铵溶液(新洁尔灭)(0.25~0.5)%,浸泡、喷雾接种人员的手等皮肤、培养室、无菌室、接种箱,不应用于器具消毒漂白粉1%,现用现配,喷雾栽培房和床架10%,现用现配,浸泡接种工具、菌种外包装等二氯异氰尿酸钠(4~5.5)g/m3用66%二氯异氰尿酸钠烟熏栽培房,床架磷化铝56%片剂,5g/m2~7g/m2,密闭熏蒸生产前和生产后场所灭虫处理,出菇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