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计算及比较研究目录TOC\o"1-2"\h\u3471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计算及比较研究 011235第一章所得税会计概述 0278751.1企业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0172451.2企业所得税会计的相关概念 127439第二章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4191732.1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 4234092.2债务法与递延法 8151582.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 1218014第三章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合理性分析 19187973.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合理性 1999463.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不足 207734第四章针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改进建议 21324914.1探讨和创新属于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21264614.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 21126824.3完善我国相关法律 21第一章所得税会计概述1.1企业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企业所得税会计是作为探讨和解决如何处理差异的一种在会计层面的理解、论述和手段,这个差异是在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之间产生的,它也是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用来评估和反映企业所得税的辨认、计量和报告的完整流程的一种会计基本规律、措施和手段。1.1.1国外企业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所得税会计是诞生于西方,众所周知,它首先呈现于美西战争后的美国,这时的国家正在从自由资本主义到现代资本主义变化。在1944年,会计程序委员会宣布了了一项准则来用于规范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这就是第23号公告。九年后,美国的会计师协会正式宣布要求使用应付税款法作为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随后又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条文,针对折旧是采用直线法还是加速折旧法等方法给出了规定,即由企业自行选择。不过因为直线法的计算简便等原因,大多数的企业还是选择直线法,而在税收上一般采用的都是加速折旧法,这样两者之间便会产生差异。在1959年,制定会计准则的机构发生了变化,由会计原则委员会变为会计程序委员会,成员大部分会计师,剩下还有其它界的人才。在1967年,会计原则委员会颁布了《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第11号———所得税会计处理》,这项规定废除了当时广泛使用应付税款法同时规定使用更复杂的递延法。后来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7年正式颁布出台了第96号准则《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新的《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取代了之前会计原则委员会颁布的意见书第11号,明确命令了应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来全数分担暂时性差异。由于存在着不少的争议,随后于1992年2月,会计准则委员会针对以前的法规进行了修改和更正并发布了第109号准则《所得税会计》。在国际的发展史中,在1979年9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第12号准则《所得税会计》,规定了建议使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来进行所得税会计账务处理,即可以选择使用递延法或债务法。在1989年1月颁布了《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要求使用损益表债务法。随后1994年10月颁布的意见稿,基本上与美国颁布的第11号意见书相同,规定建议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1996年颁布的《国际会计准则12号—所得税》,这次不再是意见稿而是正式的会计准则,并未作出本质的调整,即还是需要企业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纵观当今,针对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不同国度各不相同,有的国家选择递延法,有的国家选择债务法,甚至有的国家两种方法并用。1.1.2国内企业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正式成立以后,长期采用的都是计划经济,所得税的征收与会计核算基本上不存在。直到1980年,我国才正式地颁布了第一部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有关的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法》,但其主要的征收对象仍然是中外合资企业。随后1983年,内资企业也都开始缴纳企业所得税了,这标志了中国企业所得税的开始。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1994年分税制之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使得企业所得税被看做一项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盈利的按比例配置。结合中国当时的纳税具体情形,要求了企业能不受限制和阻碍地选取使用不同的方法,无论是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这其中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包括两种方法,更提倡应用递延法,如果有条件的也可以采取使用债务法。在1995年7月,由中国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正式制定颁布的《所得税会计》,鲜明提议使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统一要求,在2005年8月12号,财政局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该稿既充分吸取了外国准则相关内容的经验,也密切联系了当时中国的现实环境,规定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006年2月15日,财政局颁布了所得税会计准则,该准则宣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之间开始试行。1.2企业所得税会计的相关概念1.2.1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是指由于在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产生了利润而企业需要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通常被用来核算企业应当承担的所得税金额,由于其中可能存在着暂时性差异,所以金额上通常不等于当期的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一般等于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之和,若只存在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按照我们国家税款征收的政策,所得税的征缴方式主要采取以月度为单位进行汇算清缴,可以多退少补。其具体表现是:企业需要自己设立一个专门用于汇算清缴的账户,并向其存入一定的金额。在进行计算得到所得税金额的时候,需要经过该特定账户进行总结清算,即便后来如果出现了金额不同的状况也会在接下来的会计期间内对其进行退还或者补全。1.2.2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就是指在税收方面的相关法定文件与会计相关准则之间,由于其计量方法或单位不相同而造成的差异。具体来说,有的在会计准则上要求确认为收入或费用,而在税收法规上不予确认;反之有的在会计准则中不确认为收入的项目,而在税收法规中却需要确认为应税收入。上述差异如果出现,便不会消失。永久性差异仅仅会对当期的应税收益产生改变,不会对以后各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改变,即这样的差异仅仅会在当期内才会产生,并且不会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转回。表1-1永久性差异的主要表现项目表述工资实际发放的工资和计税工资之间业务招待费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和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允许列支的业务招待费之间利息收支实际发生的利息收支和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允许抵扣的利息收支之间坏账准备实际计提的坏账准备和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允许抵扣的坏账准备之间罚没收入实际发生的罚没支出和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允许扣除数额之间捐赠实际捐赠数额和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允许抵扣的捐赠之间。比如按照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如果存在因违法的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罚款和被没收财务损失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一般不得进行扣除,然而从我国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以上费用都是由于企业自身发生的费用,应当体现在企业的损益当中,故而在算税前的利润时可以扣减,像这样二者之间就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差额。1.2.3暂时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由于税收相关法规与会计相关准则之间,由于确认的时点或者计税的基础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这其中包括了时间性差异和其他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可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不仅可能会对当期的应税收益产生改变,而且还可能会对以后各期的缴纳的金额产生改变。因此,暂时性差异应该要实行一些会计层次的调整。比如某一家企业存在一台生产用设备,该设备按税法的规定,其使用年限为10年,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但是在会计准则的规定下,企业使用工作量法来计提折旧,其折旧的年限为4年。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在会计和税法之间采用的折旧方法和年限不一致,进而使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额。1.2.4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反映计量的企业价值。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资产的折旧或摊销-资产的减值准备。计税基础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资产或负债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于税前扣除的金额。1.2.5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按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算出的未来期间应付的所得税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适用税率来计算的影响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就是未来期间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部分。表1-2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分类表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有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有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有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有余额
第二章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2.1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2.1.1两种方法的相似与不同(1)应付税款法定义:指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需要递延到以后各期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应付税款法的根本是收付实现制,认为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对于本期产生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均不需进行跨期分配,核算时也不需设立递延税款账户,而是直接计入或者抵减所得税费用。计算直接用应税所得额乘所得税税率。在账户设置方面,需设置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两个会计科目。纳税影响会计法定义:是指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的时间性差异所造成的纳税影响额递延分配到以后会计期间进行处理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根本是权责发生制,认为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金额不相等。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对收益、费用及损失所确认的标准不同而形成的永久性差异不会随着时间产生变化,在以后会计期间也不会转回。时间性差异发生在一个会计期间,但会在之后的会计期间进行转回。故而对于永久性差异直接在本期确认即可,而时间性差异采用的方法主要体现了跨期摊配。纳税影响会计法是一种对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进行确认和陆续转销的会计方法。在账户设置方面,要设立递延税款这个会计科目。那么关于确认这个科目的余额方向,需要比较所得税费用的金额与应交所得税的金额大小。如果前者大,那么该科目在借方;反之,后者大,那么该科目在贷方。该科目对缴纳税款造成的改变会跟着时间性差异的转回而慢慢结转,如果出现新的暂时性差异,则需要重复上述操作,如果不出现那该账户的余额应该为0。纳税影响会计法可以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大类。(3)相似与不同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相似之处是针对永久性差异都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同之处在于针对永久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的具体操作。应付税款法下的计算程序更为简单,对两种差异的处理方法是一致,只会影响到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这个项目,因此不需要进行区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可。纳税影响会计法则需要区分两种差异,对其处理方法不一致,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账户进行核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不仅仅会影响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项目,还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项目。2.1.2案例比较结合以上理论基础,通过一个例子来对两种方法进一步了解例如A公司于2020年12月28日购买一台设备,该设备价值为30000元,预计的净残值率为5%,折旧的年限为5年,在税法方面使用的折旧方法是年数总和法,在会计方面则是使用直线法来对折旧进行计提,所得税税率为25%且税率一直不变,在其它方面不变的条件下,假定企业每年的税前利润均为30000元。会计折旧=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30000×(1-5%)/5=5700(元)税法折旧=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第一年税法折旧=30000×(1-5%)×5/(1+2+3+4+5)=9500(元)第二年税法折旧=30000×(1-5%)×4/(1+2+3+4+5)=7600(元)第三年税法折旧=30000×(1-5%)×3/(1+2+3+4+5)=5700(元)第四年税法折旧=30000×(1-5%)×2/(1+2+3+4+5)=3800(元)第五年税法折旧=30000×(1-5%)×1/(1+2+3+4+5)=1900(元)表2-12021年-2025年应付税款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如下表所示单位:元项目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税前会计利润(1)3000030000300003000030000会计折旧(2)57005700570057005700税法折旧(3)95007600570038001900时间性差异(4)=(2)-(3)-3800-1900019003800应税所得(5)=(1)+(4)2620028100300003190033800所得税税率(6)25%25%25%25%25%应交所得税(7)=(5)×(6)65507025750079758450所得税费用(8)=(7)65507025750079758450税后净利润(9)=(1)-(8)2345022975225002202521550会计分录:2021年借:所得税费用65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5502022年借:所得税费用70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0252023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002024年借:所得税费用797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9752025年借:所得税费用84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450表2-22021年-2025年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如下表所示单位:元项目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税前会计利润(1)3000030000300003000030000会计折旧(2)57005700570057005700税法折旧(3)95007600570038001900时间性差异(4)=(2)-(3)-3800-1900019003800应税所得(5)=(1)+(4)2620028100300003190033800所得税税率(6)25%25%25%25%25%应交所得税(7)=(5)×(6)65507025750079758450所得税费用(8)=(1)×(6)75007500750075007500递延税款(9)=(7)-(8)-950-4750475950税后净利润(10)=(1)-(8)2250022500225002250022500会计分录:2021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550递延税款9502022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025递延税款4752023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002024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递延税款47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9752025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递延税款9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4502.1.3对比分析表2-32021年-2025年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对比项目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会计折旧57005700570057005700税法折旧95007600570038001900应付税款法应交所得税65507025750079758450所得税费用65507025750079758450税后净利润2345022975225002202521550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交所得税65507025750079758450所得税费用75007500750075007500税后净利润2250022500225002250022500根据以上案例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当会计折旧年限与税法折旧年限相一致,折旧年限均为5年,由于折旧方法不用所以只有中间的那一年(2023年)会计折旧与税法折旧金额相等,均为5700元。题目中2021年-2025年税前利润都为30000元,应付税款法下所得税费用会产生变动且逐年增加,从2021年的6550增加到2025年的8450,则税后净利润会随之变动且逐年减少。纳税影响会计法下,2021年-2025年所得税费用不产生变动,均为7500元,等于30000×25%,税后净利润也都为22500元。综上所述,应付税款法下,计算简单,不需要额外的核算,因为折旧方法选用不一样,反映出的税后净利润存在较大变动,所得税费用就是企业需要上交的金额,所得税费用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适用税率。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计算较为复杂,反映出的税后净利润稳定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无关,所得税费用需要跨期摊配,需要会计工作者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两种方法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净利润的总额相同,只是分配到不同会计期间的金额不同。这两种方法的相同之处是对于永久性差异的处理都是在本期就使得所得税费用增加或是减少。不同之处主要是两种方法对时间性差异有着不一样的处置办法,应付税款法下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时间性差异在本期就使得所得税费用增加或是减少,不涉及跨期问题;而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将时间性差异计入递延税款的某一方并使得所得税费用增加或是减少,这就需要设置递延税款相关账户。由于应付税款法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资金的来源、分布状况和获得的成果,故而企业应该优先选择纳税影响会计法。2.2债务法与递延法2.2.1两种方法的相似与不同(1)债务法定义:是指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会计期间,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如果税率产生变化或者开始征收新的税种时,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该种方法核算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更加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并且具有经济含义。但是债务法核算比较复杂,特别是税率发生变动的时候。递延所得税资产在借方表示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在贷方表示负债。企业所得税费用总额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个也就是本期应交所得税,第二个是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借方或者贷方,第三个是由于税率变更或者开征新税时,对确认的以前各期递延所得税借方或者贷方账面余额的调整数。(2)递延法定义:是通过暂时性差异发生年度的税率来计算其纳税影响数额,进而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一种方法。递延法是将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会计期间,并转回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使用该种方法更加强调所得税费用与税前会计利润的配比。企业所得税费用总额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同债务法的前两方面。递延法计算相对简单,但是由于不随着税率变动而调整,递延税款与现实不符。(3)相似与不同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相似之处是同属于纳税影响会计法,都需要对暂时性差异进行调整。不同之处在于税率产生变化或者开始征收新的税种时,递延税款是否需要调整。债务法与递延法比较存在显而易见的好处,即使所得税的会计确认与计量不仅仅满足权责发生制,同时能够更好地反应相关会计事项的真正缴纳税款的情况。2.2.2案例比较结合以上理论基础,通过一个例子来对两种方法进一步了解。例如A公司于2020年12月28日购进一台设备,该设备价值为30000元,预计的净残值率为5%,折旧的年限为5年,在税法方面使用的折旧方法是年数总和法,在会计方面则是使用直线法来对折旧进行计提,所得税税率为25%且在2024年改为20%,在其它方面不变的条件下,假定企业每年的税前利润均为30000元。会计折旧=30000×1/5=6000(元)税法折旧第一年税法折旧=30000×5/(1+2+3+4+5)=10000(元)第二年税法折旧=30000×4/(1+2+3+4+5)=8000(元)第三年税法折旧=30000×3/(1+2+3+4+5)=6000(元)第四年税法折旧=30000×2/(1+2+3+4+5)=4000(元)第五年税法折旧=30000×1/(1+2+3+4+5)=2000(元)表2-42021年-2025年递延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如下表所示单位:元项目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税前会计利润(1)3000030000300003000030000会计折旧(2)57005700570057005700税法折旧(3)95007600570038001900时间性差异(4)=(2)-(3)-3800-1900019003800应税所得(5)=(1)+(4)2620028100300003190033800所得税税率(6)25%25%25%20%20%应交所得税(7)=(5)×(6)65507025750063806760递延税费(8)-950-4750380760所得税费用(9)=(7)-(8)75007500750060006000税后净利润(10)=(1)-(9)2250022500225002400024000会计分录:2021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550递延税款9502022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025递延税款4752023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002024年借:所得税费用6000递延税款38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3802025年借:所得税费用6000递延税款76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760表2-52021年-2025年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如下表所示单位:元项目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税前会计利润(1)3000030000300003000030000会计折旧(2)57005700570057005700税法折旧(3)95007600570038001900时间性差异(4)=(2)-(3)-3800-1900019003800应税所得(5)=(1)+(4)2620028100300003190033800所得税税率(6)25%25%25%20%20%应交所得税(7)=(5)×(6)65507025750063806760递延税费(8)-950-4750665760所得税费用(9)=(7)-(8)75007500750057156000税后净利润(10)=(1)-(9)2250022500225002428524000会计分录:2021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550递延税款9502022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025递延税款4752023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002024年借:所得税费用5715递延税款66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3802025年借:所得税费用6000递延税款76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7602.2.3对比分析表2-62021年-2025年递延法与债务法对比项目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所得税税率25%25%25%20%20%递延法应交所得税65507025750063806760所得税费用75007500750060006000税后净利润2250022500225002400024000债务法应交所得税65507025750063806760所得税费用75007500750057156000税后净利润2250022500225002428524000根据以上案例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递延法与债务法的差别在于税率产生变化那一年递延税费的计算。在递延法下,递延税费的金额直接用本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乘以计算当年的所得税税率。所得税费用包括本期应交所得税和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方或借方。在例子中之前的差异用之前的税率(25%),本期发生的用现在税率(20%)。即2021年-2023年所得税税率为25%,所得税费用每年都为7500元,税后净利润每年都为22500;2024年税率变动,2024年-2025年所得税税率为20%,所得税费用每年都为6000元,税后净利润每年都为24000。两种方法在计算上基本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在税率变动(2024年)的一年,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债务法下,计算递延税费需要对以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进行调整。题中2021年-2023年所得税税率为25%,所得税费用每年都为7500元,税后净利润每年都为22500;2024年税率变动,所得税税率为20%,递延税费需要调整为665元,所得税费用为5715元,税后净利润为24285元:2025年所得税费用为6000元,税后净利润为24000。综上所述,递延法计算相对容易,当税率发生改变的那一年,递延税款一般不受到任何的影响,这样计算的金额披露的信息不真实;而债务法下,当税率发生改变时,递延税款余额会受到影响,税后净利润产生波动。递延法和债务法的区别是当对税率产生变化或者开始征收新的税种时,对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递延法的计算方法较简单,更加注重所得税费用与税前会计利润的配比性,计算时应注意使用原来的税率不作其他调整。而债务法计算较复杂,尤其是在税率产生变化或者开始征收新的税种时,计算出来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更加符合资产与负债的定义,计算时注意使用现在的税率进行调整。两种方法下递延税款的含义不同,递延法下,递延税款账户只是一个递延项目,不能准确反应影响缴纳税款的部分。债务法下,递延税款借方代表按现行税率已计提支付的预付税款,贷方代表按现行税率已负担将要支付的应付税款。由于债务法反映的更为真实且递延税款更具有经济意义,企业应该优先选择债务法。2.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2.3.1两种方法的相似与不同(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定义:是根据暂时性差异的产生来探究暂时性差异出现的原由及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其特点是当税率改变或税基改变时,须根据变动后税率对递延税款账户余额做出相应的调整。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主要体现的是一种"资产负债观",就是以估计的转销年度的所得税率作为基础,来计算递延所得税款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就是通过依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要求分别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余额,分别计算出资产、负债在不同规定下产生的差异并区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而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最后确定出所得税费用。(2)利润表债务法定义:是以暂时性差异为概念依据,通过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看做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来计算所得税费用。其优点是根据当期的税率或变动后税率调整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从而使递延所得税造成的影响额与纳税有关的现金流量相联系,所以其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更为有用。其缺点主要是利润表债务法仅仅只能对时间性差异进行处理,不能对不属于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进行处理,并且针对所得税跨期摊配的影响仅仅局限于利润表,因而企业无法确认新的经济业务,以及由于这些经济业务导致的纳税影响。(3)相似与不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相似之处是同属于债务法。当税率产生变化或是开始征收新的税种时,递延税款会受影响,税后净利润产生波动。而两者的不同在于两个方面:EQ\o\ac(○,1)核算程序不同EQ\o\ac(○,2)针对以前年度亏损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3.2案例比较结合以上理论基础,通过两个例子来对两种方法进一步了解(第一个是涉及以前年度亏损的例子,根据税法的规定,亏损可以抵减最多5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第二个是涉及核算程序不同的例子)。例如A公司于2017年发生经营亏损,经过计算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万元,该公司预估在其以后的2年可以使之前产生的6000万赔本额补救完全。假设该公司2018年-2020年的会计利润均为3000万元,没有其它需要调整的事项。表2-72017年-2020年利润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项目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会计利润-6000300030003000应纳税所得额-6000003000应纳所得税000750所得税税率25%25%25%25%所得税费用-1500750750750净利润-45002250225022502017年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500贷:所得税费用15002018年借:所得税费用7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02019年借:所得税费用7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02020年借:所得税费用7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0表2-82017年-2020年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项目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会计利润-6000300030003000应纳税所得额-6000003000应纳所得税000750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015007500递延所得税资产1500(6000*25%)-750-7500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150075000递延所得税得税税率25%25%25%25%所得税费用-1500750750750净利润-45002250225022502017年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500贷:所得税费用15002018年借:所得税费用75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7502019年借:所得税费用75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7502020年借:所得税费用7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0例如B公司于2020年12月28日买进一台生产用设备,该设备价值为30000元,预计的净残值率为5%,折旧的年限为5年,在税法方面使用的折旧方法是年数总和法,在会计方面则是使用直线法来对折旧进行计提,所得税税率为25%且在2024年改为20%,在其它方面不变的条件下,假定企业每年的税前利润均为30000元。会计折旧=30000×1/5=6000(元)税法折旧第一年税法折旧=30000×5/(1+2+3+4+5)=10000(元)第二年税法折旧=30000×4/(1+2+3+4+5)=8000(元)第三年税法折旧=30000×3/(1+2+3+4+5)=6000(元)第四年税法折旧=30000×2/(1+2+3+4+5)=4000(元)第五年税法折旧=30000×1/(1+2+3+4+5)=2000(元)表2-92021年-2025年利润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如下表所示单位:元项目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税前会计利润(1)3000030000300003000030000会计折旧(2)60006000600060006000税法折旧(3)100008000600040002000时间性差异(4)=(2)-(3)-4000-2000020004000应税所得(5)=(1)+(4)2600028000300003200034000所得税税率(6)25%25%25%20%20%应交所得税(7)=(5)×(6)65007000750064006800所得税费用(8)=(1)×(6)75007500750057006000递延税费(9)=(7)-(8)-1000-5000700800税后净利润(10)=(1)-(8)2250022500225002430024000会计分录:2021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500递延税款10002022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000递延税款5002023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002024年借:所得税费用5700递延税款7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4002025年借:所得税费用6000递延税款8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800表2-102021年-2025年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如下表所示单位:元项目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税前会计利润(1)3000030000300003000030000会计折旧(2)60006000600060006000账面价值=账面原值-累计会计折旧(3)24000180001200060000税法折旧(4)100008000600040002000计税基础=账面原值-累计税法折旧(5)2000012000600020000累计暂时性差异(6)=(3)-(5)40006000600040000本期暂时性差异(7)=(2)-(4)-4000-2000020004000应税所得(8)=(1)+(7)2600028000300003200034000所得税税率(9)25%25%25%20%20%应交所得税(10)=(8)×(9)65007000750064006800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11)0100015001500800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12)=(6)×(9)1000150015008000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13)=(12)-(11)10005000-700-800所得税费用(14)=(10)+(13)75007500750057006000税后净利润(15)=(1)-(14)2250022500225002430024000会计分录:2021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500递延税款负债10002022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000递延税款负债5002023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002024年借:所得税费用5700递延税款资产7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4002025年借:所得税费用6000递延税款资产8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8002.3.3对比分析根据以上案例一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针对以前年度亏损,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而利润表债务法不确认。利润表债务法将递延税款看做一个整体,不区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需要独立区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表2-112021年-2025年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比项目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利润表债务法应交所得税65007000750064006800所得税费用75007500750057006000税后净利润2250022500225002430024000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交所得税65007000750064006800所得税费用75007500750057006000税后净利润2250022500225002430024000根据以上案例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结果是基本一致的,但是所得税费用的核算程序不尽相同。例子中每年对应的所得税费用与和税后净利润都相等,2021年-2023年,所得税费用都为7500,税后净利润都为22500;2024年,所得税费用都为5700,税后净利润都为24300;2025年,所得税费用都为6000,税后净利润都为24000。但是核算程序是不一致,利润表债务法是通过计算出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倒挤递延税款,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先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而计算所得税费用。综上所述,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同属于债务法,当税率改变或开征新税时,都需调整递延税费余额。两种方法主要的区别在于,利润表债务法从利润表的角度出发,是一种基于会计利润的价值观,突出的是收入与费用的相互配比,核算的是时间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出发,是一种经济利润观,突出资产负债表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中地位,核算的是时间性差异与其他暂时性差异。时间性差异主要反映某会计期间内税前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而暂时性差异则是核算某特定时点上累计的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它不仅包括本期的暂时性差异,也包括以前各期累计的差异金额,暂时性差异的核算内容要比时间性差异更广泛。针对以前年度的亏损,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而利润表债务法不予确认。由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会计信息,递延税款账户余额更能反映财务情况,企业应该优先选择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第三章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合理性分析3.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合理性3.1.1更加注重企业经营的本质结合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其它的方法相比,是以资产负债表为前提,通过利用该方法下两个特有的账户,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结合应交所得税来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这样计算的结果尤其满足会计要素的定义,也更加注重企业经营的本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建立的两个该方法独有的会计科目,可以使资产和负债产生的作用得到据实的反映,相较于其他方法则更加清晰、直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计算程序中,对两个独有的会计科目账户都是逐年累计计算,不断进行调整的,更加注重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而不单单是利润。大部分企业不选择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企业往往更加注重的是利润。比起资产、负债,企业管理者明显对利润更有兴趣,甚至管理者可以得到的报酬往往与企业当年的净利润有关。长此以往,企业会越来越忽视会计要素才是会计的根本。而要求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让企业的关注点从利润转到资产、负债,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良好的发展,更加可以注重企业经营的本质。3.1.2可以提供更广泛、全面、有用的会计信息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当不存在其他差异,只存在时间性差异时,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021年得到的应交所得税都为6500,所得税费用都为7500,税后净利润都为22500。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出发,核算的是时间性差异与其他暂时性差异,所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提供的差异范围更加广泛。若存在一些不属于时间性差异的差异,只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更好地反应这些差异,而在其他方法下,这些差异只能作为永久性差异,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样操作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得出的结论不会产生什么大的不同,可是会缺少一些原理上的根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需要建立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由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反映发生与转回可抵减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由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反映发生与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这更加满足会计要素方面的定义,取代了利润表债务法的递延税款科目,得到的会计信息尤其详细和准确,有助于财务报表内外部使用者对企业经营资金的来源和分布状况有更深刻的理解。3.1.3符合会计理论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趋势以前由于我国在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要求上没有特别明确具体的规定,可供选择范围太大,即企业可以自行选择使用任意一种方法,这明显不符合可比性的要求。在1996年颁布的《国际会计准则12号—所得税》,要求禁止使用递延法,提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因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不仅在国际中得到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相较于其他方法更加科学并且实用,所以当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企业在国际的地位有所提高,慢慢融入世界经济中,与世界接轨,故而无论是在国内要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还是为了同不同国家的企业进行经验的借鉴与沟通,统一一种方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显得尤其重要,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顺应了这一趋势。3.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不足3.2.1核算复杂且未能实现目标以前企业可以选择应付税款法或递延法或利润表债务法中的随意一种,由于核算程序的难易和核算成本的高低,大部分企业会选择应付税款法,因为这种方法简单易懂,可以直接计算。对于小型企业而言,这类企业每个会计期间的交易较少,核算的内容也并不复杂,甚至会计人员较少,无法核算较多的程序,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应付税款法。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核算程序简单说可以分为四步,不同步骤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主题公园演员聘用合同
- 广告牌制作焊接施工合同
- 资金筹集操作规程
- 城市综合体改造委托书模板
- 岛屿探险区防水施工安全协议
- 2025年度光伏发电项目安装工程承包协议3篇
- 2024年集装箱买卖合同模板
- 2025版个人区块链技术应用借款合同
- 2025版家具展会参展合同范本6篇
- 2025年1月山西、陕西、宁夏、青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 转运呼吸机培训课件
- 国内外天然植物染料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 2024中国华电集团限公司校招+社招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专项方案
- 石家庄藁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卷(含答案)
- 模型预测控制现状与挑战
-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MOOC创新创业与管理基础(东南大学)
- 2023年经济地理学李小建课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