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练_第1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练_第2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练_第3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练_第4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篇论语

(《论语》)

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11课;◎语文七上第18课,九上第22课:◎苏教七上第29课。

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

原文呈现教参段层

准)

子日:“学而时习之,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第1章:讲学习方法和个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

(yun),不亦君子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学学习的价值。

乎?”(《学而》)而》)

曾子日:“吾(wii)日三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第2章:讲学习方法,强

省(xing)吾身:为人谋而不

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加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

乎?传(chudn)不习

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学而》)养。

乎?”(《学而》)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

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

第3章:讲个人修养,要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

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进不同的意见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

逾矩。”(《为政》)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为

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第4章:讲学习方法,强

子日:”温故而知新,

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

可以为师矣。“(《为政》)

了。”(《为政》)“知新”。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第5章:讲学习态度,阐

(wdng),思而不学则殆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明“学”与“思”的辩证

(ddi)ow(《为政》)书,就会疑惑。”(《为政》)关系.

子日:“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第6章:讲个人修养,修

一箪(din)食,一瓢饮,在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心

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雍

也》)也》)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

第7章:讲学习方法,讲

(hd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

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之者。”(《雍也》)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

第8章:讲个人修养,讲

曲肱(93)9)而枕之,乐亦在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

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

择。

我如浮云。”(《述而》)一样。”(《述而》)

第9章:讲学习方法(第1

子曰:“三人行,必有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

句)和个人修养(第2句),

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

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

其不善者而改之。"(《述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

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

而》)正。”(《述而》)

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孔子在河流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第10章:讲对于时间流逝

斯夫(fO),不舍昼

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子罕》)的感慨。

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

第11章:讲个人修养,强

也,匹夫不可夺志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

调坚守志向。

也。”(《子罕》)的。”(《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

第12章:讲个人修养,强

(曲)志,切问而近思,仁在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

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

其中矣。”(《子张》)德就在其中了。“(《子张》)

【文章中心】本文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给人以

启示,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意思为: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意思为:

2.古今异义

⑴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今义:确数“三”

⑵可以为师矣

古义:今义:表许可

(3)饭魂食,饮水

古义:今义:疏通,疏散

古义:今义:泛指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饨琉食,饮水

原意为:饭,在句中的意思为:

(2)名词作状语

①学而咳习之

原意为:吐回,在句中的意思为:

②吾目三省吾身

原意为:太阳,在句中的意思为:

(3)动词作名词

传不习乎

原意为:传授,在句中的意思为:

(4)形容词作名词

温故而知新

原意为:咀的,在句中的意思为:

原意为:断的,在句中的意思为: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原意为:快乐,在句中的意思为:

4.一词多义

⑴知:①人不期而不愠

②温故而期新

③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从:①七十而从.心所欲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④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3)思:①学而不导则罔

②思而不学则殆

5.重点实词

⑴学而时习之学:__________

习:

⑵不力说乎亦:__________

⑶有明自远方来朋:__________

自:__________

⑷不亦乐乎乐:__________

⑸人不知而不限愠:__________

(6)日日三省吾身吾:__________

省:__________

身:__________

(7)为人谋而不用乎忠:__________

⑻与朋友交而不停乎信:__________

⑼三十而享立:__________

(10)四十而不期惑:__________

⑴)不举里逾:__________

矩:__________

(12)学而不思则因罔:__________

(13)思而不学则单殆:__________

(14)货哉,回也贤:__________

(⑸一箪食箪:__________

(⑹人不辜其忧堪:__________

(17)知之者不如对之者好:_

(18)曲胧而枕之肱:__________

枕:

(19)不义而富且贵义:

(20)号其等者而从之择:

善:

(21)子在川上日川:

(22)堂者如斯夫逝:

斯:

(23)不畲昼夜舍:

(24)三军可李帅也夺:

(25)博学而写志笃:

(26)切问而近思切:

(27)仁在其中矣仁:

6.文言虚词

①学画时习之

②人不知加不愠

③学w不思则罔

⑴而—

④思而不学则殆

①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

(2)之,知Z1者不如好之者.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⑶不亦说乎

(4)可以为师矣

(5)学而不思则罔

(6)于我如浮云

(7)必有我师揖

⑻择不善者而从之

⑼逝者如斯本

二、文意理解(正确的打“J”,有误的打“X”)

♦内容理解

1.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交友原则是选择志同道合的

人做朋友,他视交友为乐事。()

2.“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为: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

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先说“学而不思则罔”,后说“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因为“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

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写作特色

5.《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言简义丰,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学习方法和

态度等。

第1篇论语

知识梳理

一、1.(1)说悦愉快(语:愉快,高兴;苏:同“悦”,喜悦)(2)有又用于整数

和零数之间

2.(1)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2)可以凭借(3)粗劣(苏:粗粮)冷水

3.⑴吃(语:吃饭;苏:这里用为动词,吃)(2)①按时(语:时常,常常)②每天(3)

老师传授的知识(4)学过的知识(语: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5)

以……为快乐[语: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为“以(它)为乐”]

4.(1)①知道,了解②得到(语: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③认识,识得(2)①顺从

②跟从(语:采纳,听从)③向,跟④自(3)①思考②空想

5.(1)学习温习,复习(2)也(3)志同道合的人(语:朋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从

(4)快乐(5)生气,恼怒(语:怨恨)(6)人称代词,我自我检杳、反省(语:对自己

的言行反省与检查;苏:反省,检查自己)自己(7)竭尽自己的心力(语:忠诚,尽

心竭力)(8)诚信(语:诚实不款,守信用)(9)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语:成就,意即有

所成就)(10)迷惑,疑惑(语:疑惑)(11)越过(语:超越,超过)法度(语:本指木

工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法度)(12)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

从(语:通“惘”,迷惑;苏:同“惘”,迷惑而无所得)(13)疑惑(苏:同“怠”,疲

倦而无所得)(14)好,这里指品行好(15)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苏:古代盛饭的圆

形竹器)(16)能忍受(17)喜爱,爱好(语、苏:喜爱)(18)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

这里指胳膊(语、苏: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泛指胳膊)当枕头(语:动词,头枕

若)(19)即“宜”,行为的尺度(苏:正当的行为)(2。)选择好的,优点(苏:优点)

(21)河流(22)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苏:此,指河里的流水)(23)停止(语:

止息)(24)改变(语:改变,更改)(25)坚定(语:专一,心意不改变)(26)恳切(27)

仁德(苏:仁德,高尚的道德)

6.(1)①连词,表顺承,然后②连词,表转折,去U,但是③连词,表转折,去L但是④

连词,表转折,却⑵①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②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③代词,代指好的方面⑶相当于“吗”(4)动词,做⑸表结果,

可译为“就”(6)介词,对,对于(7)于此,意思是在其中(苏:于此,在这里)(8)

代词,他们,他们的(9)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苏: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

于“啊”)

二、1.V2.V3.V4.V5.V

第12篇虽有嘉肴(教学相长〉《礼记》一则]

(《礼记》)

版本导航:◎统编八下第22课;◎语文八上第22课;◎苏教七下第29课。

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

第①层:以“嘉肴”与“至

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

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知道了自己性。

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

第②层: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得

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

出中心观点一一教学相长,即

相长也。〃《兑(yu6)命》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说命》说

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曰:“学(xido)学半”,其“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

此之谓乎!就是这个道理吧!第③层:引用《兑命》中的话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作为

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

【文章中心】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

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

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说命》中的话印证观点。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学学半

—同“______",意思为:一

2.古今异义

⑴不知其目也

古义: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⑵故曰:教学相长也

古义: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3.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不知其善也

原意为:好的,在句中的意思为:

4.重点实词

⑴虽有牛希嘉:

肴:

⑵岁食弗:一

(3)虽有至道至:.

道:

(4)教然后知困困:

⑸然后能自尽也反:.

⑹然后能自我也强:.

⑺教学相性也长:一

(8)学学半学:一

5.文言虚词

⑴里有嘉看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⑵其.②若此之谓乎

(3)是敢学然后知不足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三、文意理解(正确的打“J”,有误的打“X”)

♦内容理解

1.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

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文章引用《尚书・说命》中“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

力。()

♦写作特色

3.本文共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这类句式不仅从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整齐,也有增强表意效果的功

能。()

4.第二句和第三句都是从两个角度入手,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双管齐下,更为合理、全面、严谨。

()

♦拓展探究

5.“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

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金题演练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知其旨也人不期而不愠

B,虽有至道完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

I).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早有嘉肴故余球愚

B,不知再善也欲穷若林

C,是数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

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黎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

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K足”,而后“自反”;另一方

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I).短文多运用对偶句,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

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具。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弗食,不知其旨也。

⑵故曰:教学相长也。

第12篇虽有嘉君(教学相长]、《礼记》一则F

知识梳理

一、1.学(第一个)教教导(苏:同“教”,教导)

2.(1)味美(2)教与学

3.好处

4.(1)美味鱼、肉之类的熟食(语:熟肉)(2)不(3)最好的(语:到达了极点)道理

⑷困惑[语:(受到)阻碍,不通;苏:困惑,疑难](5)反思(苏:反省)⑹勉励(语:

勉力,勤勉;苏:勉力)(7)推动、促进(8)学习

5.(1)虽然(2)①代词,它的②表推测,可译为“大概”(3)所以

二、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v

2.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3.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

4.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5.《尚书•说命》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1.V2.V3.V4.V5.V

金题演练

一、1.(2分)A【解析】A项中“知”意思都是“知道,了解”。B项中“道”,前者意

思是“道理”;

后者意思是“道路”。C项中“反”,前者意思是“反思”;后者意思是“反向”。D项

中“谓”,前

者意思是“说”;后者意思是“命名”。

2.(2分)A【解析】A项中“虽”都是连词,译为“虽然”。B项中“其”,前者是代词,

代指“它,至道”;后者是指示代词,译为“那”。C项中“故”,前者译为“所以”;

后者译为“原因,缘故”。

D项中“然”,前者是代词,译为“这样”;后者用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

子”。

3.(2分)A【解析】短文先以“嘉肴”与“至道”为喻,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这运用了

类比的方法,A项中“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理解有误。

4.(1)(2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

(2)(2分)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第2篇陋室铭

(唐・刘禹锡)

版本导航:◎统编七下第16课;◎语文七下第18课;◎苏教八下第9课。

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

第①层: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

山不在高,有仙则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V出“斯是陋室,惟吾德磐”的主

名。水不在深,有龙则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验。这旨,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伏笔。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德行美

第②层:描写居室环境与日常生

馨(xin)。〃苔痕上阶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

活。先以“苔痕”二句写“陋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

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再以“谈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

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有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可以调弄不加装

雅,“无丝竹”二句则含有对比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

的意味,突出了室主人超尘绝俗

(dD之劳形。〃南阳诸扰乱心境,没有官府文书劳神伤身。它好比

的胸襟。

葛庐,西蜀子云亭。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

子云:何陋之有?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第③层: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

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

乐道的情趣。

【写作特点】(1)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室主人品德高尚。(2)运用类比手法,以“山不在高……

有龙则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用“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3)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

音韵和谐。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苔痕上阶绿

原意为:与“下”相对,在句中的意思为:.

2.重点实词

⑴有仙则名名:

(2)有龙则尽灵:

⑶期屋陋室斯:

是:—

(4)馋晋德攀惟:

吾:__________

馨:_________

(5)谈笑有涉儒鸿:

⑹可以例素琴可:

调:

素:

(7)无丝竹之乱耳舌L:

(8)无案牍之劳形劳:

形:__________

⑼何用之有陋:

3.文言虚词

(1)有仙则名

⑵可场调素琴

①无丝竹之乱耳

⑶之r•

[②何陋之有

⑷他陋之有

二、重点句子翻译

i.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文意理解(正确的打“J”,有误的打“X”)

♦内容理解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一

心求仙问道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描写苔痕长到台阶上,草色映入竹帘,从房间都能看到,

夸张地表现了居室环境的荒芜杂乱。()

♦写作特色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正面来写陋室不“陋”,以此表现室主人对世俗及

4.本文从反向立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

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5.文章结尾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

力量。()

6.本文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意境隽永、

金题演练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仙则多多之者谁

B.草色△帘百△则无法家拂士

C.阅金经阅十余岁

D.无案牍之劳形而形貌联丽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龙则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可以调素琴必以分人

C.无丝竹之乱耳予独爱莲考出淤泥而不染

1).何陋之有何处无竹柏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通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并以此

表现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四句,简洁有力,类比“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分别是古代贤者诸葛亮、扬子云的居室,作者以此反

衬,表明自己也有与他们一样的德操和才能。

D.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本文言简义丰、讲究修辞。文章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

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第2篇陋室铭

知识梳理

一、1.长到,蔓上

2.(1)出名,有名(苏:出名)(2)灵验(苏:灵验,神奇)(3)这表肯定的判断(4)

只,只有我。这里指陋室主人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语:散布得很

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苏:散布很远的香气,比喻品德高的(5)大⑹副词,

可以,能够调弄不加装饰的G吾:质朴无饰)(7)扰乱(8)劳累形体、躯体(9)

简陋

3.(1)表顺承,相当于"就"(2)介词,用……来(3)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不译②宾语前置标志,不译(4)疑问代词,什么

二、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2.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3.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文书劳神伤身。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1.X【解析】文章并未体现作者有求仙问道的想法,句中“一心求仙问道的高人雅士形

象呼之欲出”

理解有误。

2.X【解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苔痕、草色的青翠,表现居室环境的清幽,

句中“夸张地表现了居室环境的荒芜杂乱”理解有误。

3.X【解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通过描写室主人的生活方式,侧面表现了

陋室不“陋”,

以此表现室主人对世俗及官场生活的厌恶。句中“从正面来写陋室不‘陋'"理解有误。

4.V5.V

6.X【解析】本文采用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句中“本文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理解有

误。

金题演练

一、1.(2分)D【解析】A项中“名”,前者意思是“出名,有名”;后者意思是“命名”。

B项中“入”,

前者意思是“映入”;后者意思是“在国内”。C项中“阅”,前者意思是“浏览”;

后者意思是“经

过,经历”。D项中“形”的意思都是“形体、躯体”。

2.(2分)C【解析】A项中“则”都是连词,前者表顺承,译为“就后者表转折,译

为“却”。B项中“以”都是介词,前者译为“用……来”;后者译为“把”。C项中

“之”都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项中“何”均为疑问代词,前者译

为“什么”;后者译为“哪、哪个”。

3.(2分)C【解析】诸葛亮的“诸葛庐”、扬子云的“子云亭”都因为主人高尚的品质

而使得“陋室不

陋”,本文作者同样具有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也通过自身品德而使“陋室不陋”,

并以诸葛亮、

扬子云为榜样,应是正衬,C项中“反衬”的理解有误。

4.(1)(2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德行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2分)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第2篇小石潭记

(W•柳宗元)

版本导航:◎统编八下第10课;◎语文八上第19课:◎苏教九下第21课。

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了水声,好像佩带的琬1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隔篁(hudng)竹,闻水声,如

鸣琼(佩)■环,心乐之。伐(我的)心情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第①段:寥寥数语便颇有情

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格外清凉。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

(1途)(洌巾全石以为底,近

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垠、置、环境,写出了作者探幽

岸,卷石底以出,为氓(chi),

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的浓厚兴味。

为屿,为螭(kGn),为岩。青

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

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随风飘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

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穿透水底,鱼的鱼的大致数量和“空游无

(彻)苏,影布石上。僧(yD然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所依”的状态,接着又采用

不动,俶(chCi)尔远逝,往来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特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

翕(xi)忽,似与游者相乐。像和游人一同欢乐。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

鱼的“远逝”“往来”的

动态描写结合起来,勾画出

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第③段:描写潭上的景物.

写来自西南的溪流,仅用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五个字就写得十分精彩。既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

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写出它“斗折蛇行”、逶迤

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曲折之状,又写出它“明灭

(cD互,不可知其源。

道它的源泉在哪里。可见”、时显时隐之景,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