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诗词五首之《赤壁》同步(共50张)+素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5/09/wKhkGWdzPv-ANJ35AAJnVobWXNA494.jpg)
![第26课 诗词五首之《赤壁》同步(共50张)+素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5/09/wKhkGWdzPv-ANJ35AAJnVobWXNA4942.jpg)
![第26课 诗词五首之《赤壁》同步(共50张)+素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5/09/wKhkGWdzPv-ANJ35AAJnVobWXNA4943.jpg)
![第26课 诗词五首之《赤壁》同步(共50张)+素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5/09/wKhkGWdzPv-ANJ35AAJnVobWXNA4944.jpg)
![第26课 诗词五首之《赤壁》同步(共50张)+素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5/09/wKhkGWdzPv-ANJ35AAJnVobWXNA49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诗词五首之《赤壁》同步(共50张)+素材
赤壁
导入新课
LET’SSTART
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我们可以想到三国时期的哪一场战役呢?
赤壁之战
导入新课
赤壁,是个地名,赤壁这个地方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三国时期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恶战,这场恶战是--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作者杜牧对发生于几百年前的赤壁之战的评论,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1、了解诗人相关的文学常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重点)
2、品味语言,赏析诗词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掌握赏析诗句的基本方法。(难点)
3、领悟诗中诗人对国家统治者的告诫,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抓住机遇,努力奋斗,实现人生理想。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走近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是宰相之孙,自视甚高,喜好谈兵,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十分自负,怀抱用世之心,却始终抑郁不得志。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_____________,
亦能文,《阿房宫赋》颇有名。有《樊川文集》。代表作有诗《泊秦淮》.杜牧对《孙子兵法》进行注解,著有《注孙子》。
“杜樊川”
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黄州的赤鼻矶。(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击败曹操大军。)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本诗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本诗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
整体感知——知人论世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跟律诗一样,讲究平仄,押韵严格。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整体感知——诵读诗歌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xiāo
【诵读指导】前两句叙事,语调宜平缓;后两句议论,语调应低沉。本诗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四三"式。
cháo
biàn
jǐ
jiānɡ
整体感知——诵读诗歌
赤壁____________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戟:
销:
将:
认前:
周郎:
铜雀:
二乔:
古代兵器。
销蚀。
拿,取。
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孙策、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都城9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即江东乔工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在沙底还没有烂掉,拿起磨洗后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未销:没有完全锈蚀。销,销蚀。
将:拿,取。___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请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地研读,请根据老师的提示,多角度地研读诗歌,可以从用词、修辞、情感、内容、结构、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品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诗人由一支“折戟”想到了东汉末年那个动乱的年代以及赤壁之战中的主要人物。由一件古物写对前朝人事的慨叹,写兴感之由。
这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假使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东吴的命运就会改写,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也表明英雄的成败有某种机遇。曲折反映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赏析诗歌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赏析诗歌
这两句使用“将"磨”“洗"认”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当时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使下面的怀古幽情水到渠成。
2、前两句中使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赏析诗歌
3、请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由断戟想到了赤壁之战。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当年赤壁之战的人物已经远去,抒发了诗人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情。
手法
内容
情感
赏析诗句的模板
手法(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赏析诗歌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论史抒怀(议论)
默写常考句
“东风”除了实指外,也可指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的信任所带来的机遇。
反写历史,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其中暗含诗人生不逢时之叹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又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以二乔两位美女的命运象征东吴的命运,生动形象又颇具风致。
赏析诗歌
5、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用典,借代,诗人借“东风"表示机遇,对赤壁之战加以评述,又虚拟出一个带有传奇性的结局,如果东风不给予周瑜帮助的话,可能灭亡的就是吴国了。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
考点
赏析名句
赏析诗歌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反映了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这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赏析诗歌
7、如何理解“东风"之意?
“东风”一语,除了实指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两者具有相关性,就是借代。像周瑜那么了不起的人,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恐怕也打败不了曹军,引申一下,像周瑜那么优秀的人,也需要东风的帮助,何况我呢?我的东风又在哪儿?谁又能是我的东风,帮我成功呢?细细品读诗意,不难读出诗人那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赏析诗歌
8、如何认识“二乔”?“二乔"仅仅是“二乔”吗?
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她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赏析诗歌
9、本诗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赏析诗歌
10、诗人在《赤壁》一诗中说周瑜的胜利只是因为借助偶然的东风,对此你有何看法?
一:周瑜的胜利是必然的。从史料看,曹操倚仗自己雄厚的实力,傲慢轻敌,况且曹军不习水战。周瑜虽军力稍弱,但都为精兵强将,加上周瑜指挥有方,自然能取胜。
赏析诗歌
二:周瑜胜利只是偶然。若他未巧借东风烧曹营,决不会赢此战役,况且曹操也非等闲之辈,他也具有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加上雄厚的兵力财力,若非东风,谁胜谁败还未可知。
赏析诗歌
11、细读《赤壁》,想一想: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本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赏析诗歌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内容主旨
《赤壁》这首咏史诗借助东汉末年英雄成败之事,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
课堂小结
这首《赤壁》用词讲究,将叙事与议论结合,以小见大,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把握时局,不要因轻敌而亡国。
这告诉我们同学们要:
脚踏实地,丰厚自己;
把握机遇,实现理想。
课堂小结
赤壁
兴感之由
借古讽今
折戟未销前朝之物
感慨议论
东风之力
二乔命运
借物
咏叹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借物兴感,以小见大。这首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诗人由一根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了历史事件,想到了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了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可谓想象丰富,含蓄而别致。而“铜雀春深锁二乔”尤其精妙,诗人没有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东吴的破灭,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
课堂小结——写作特色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课堂小结——写作特色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1、这是一首诗,诗人借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的事迹的感叹。从表达方式看,前两句属于_____________,后两句属于_________________。
咏史
折戟
叙事
议论
2、《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3.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
4.《赤壁》中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赤壁》中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的诗句是:___,___。
(2)杜牧《赤壁》中诗人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同时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课堂检测
(3)《赤壁》中“运用典故”的语句是:
_____,__。
(4)《赤壁》中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的句子是:
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课堂检测
(5)《赤壁》中诗人以小见大,对历史史实进行反面的假设,用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的句子是:
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课堂检测
5、阅读《赤壁》,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曹魏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B
【解析】“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曹魏命运”表述有误,诗人以“二乔"命运折射的是东吴命运。
课堂检测
6、下面两首诗都是怀古诗,都涉及议论战争成败之理。仔细阅读,体会诗中的情感。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课堂检测
诗篇
《赤壁》
历史人物
假设性推想
情感
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赤壁之战恐怕是曹操取胜。
《题乌江亭》
周瑜
项羽
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如果项羽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表达了对项羽的惋惜之情,批评项羽不能总结教训,不善于把握机遇。
课堂检测
拓展延伸
杜牧诗歌名句
1.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题乌江亭》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2.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其二)
【译文】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会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直流到天明。
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
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译文】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服科技发展与创新人才培训模式探讨
- 汇报技巧构建高效商业汇报的核心要素
- 7 角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001
- Unit 11 Chinese festivals(period 1)(说课稿)-2023-2024学年沪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语五年级下册001
- 16 家乡新变化(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二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5课时说课稿 西师大版
- 2023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11.3能源说课稿 (新版)教科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函数 2 函数 2.2.1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
-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 三角形2.1 三角形第1课时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边关系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
- Unit 2 Face Lesson 3(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新起点版英语一年级上册
-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阅读指导 学案(含练习题及答案)
- 风光储储能项目PCS舱、电池舱吊装方案
- 《志愿军-存亡之战》观后感小学生
-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下册教材的解读
- 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表
- 产业链竞争关联度
- TTJSFB 002-2024 绿色融资租赁项目评价指南
- 涵洞施工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区域地理填图+亚洲
- 全新车位转让协议模板下载(2024版)
- 高中数学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