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沪教版九年级上期末复习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沪教版九年级上期末复习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沪教版九年级上期末复习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沪教版九年级上期末复习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沪教版九年级上期末复习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复习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神舟

八号返回舱在返回时,会及大气剧烈摩擦表面产生超过1600℃

的高温,要通过烧蚀材料的燃烧把这些热量带走.此时烧蚀材料

发生的变化是()

A.融化B.分解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

2.重倍酸钾(Men。,)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0H)含量.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K2O2O7中铭元素的化合价为+7

B.K2CRO7属于氧化物

C.C2H50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C2H50H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1

3.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甘薯酿酒B.石蜡熔化C.烟花爆炸D.食物腐败

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

是()

A.豆油B.蔗糖C.面粉D.泥土

5.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及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

上相同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及中子数一定相等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带电的微粒B.是实心球体C.可分解为分

子D,可转变成离子

7.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8.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产生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B.同种物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现象完全相同

C.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可以燃烧

D.发动机中的柴油以雾状喷出,有利于完全燃烧

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将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稍上方,玻璃片被熏黑了

B.湿润的有酚醐的滤纸靠近浓氨水,滤纸变红了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D.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片一会儿,铝片熔而不滴

10.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采用

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选物质方法或试剂

A铁丝和铝丝测量导电性

BC0和CO2石蕊溶液

C硬水和蒸储水分别蒸发

D二氧化镒和碳粉双氧水

A.AB.BC.CI).D

1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时,对下列概念间的关

系说法正确的是()

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

①纯净物及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②化合物及氧化物属于包含

关系

③单质及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④金属元素及非金属元素属

于并列关系

⑤中和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A.①②B.③④C.①⑤D.②④

12.含氟(F)牙膏能防治龈齿,但是科学家却发现,使用含氟

牙膏后,龈齿患者越来越少,氟斑牙患者却越来越多.有一种氟

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氟原子中有10个电子

B.该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

C.含氟牙膏中的“氟”指氟单质

D.人体可以大量摄入氟元素

13.将mg碳和铜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

固体的质量仍为m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30%B.27%C.20%I).15.8%

14.喜树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喜树碱的生物碱,这种碱的相对分子

质量在300〜400之间,实验分析得知其元素组成为:C占69.0%、

0占18.4%,且0含量为H的4倍,其余为N,则一个喜树碱分

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A.41B.42C.43D.44

15.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

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3:2

D.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16.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容易液化而成为液氨,液氨可以燃烧,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022X+6H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氨属于混合物

B.NL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1

C.X的化学式为NO

I).液氨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17.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丙丁

A.装置甲:稀释浓硫酸B.装置乙:加入锌粒

C.装置丙:产生氢气D.装置丁:收集氢气

1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19.实验中,一种仪器及另一种仪器之间通常情况下不应该接触

的是()

①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及试管口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导管口及集气瓶底

③向试管中倒液体药品,试剂瓶口及试管口

④过滤时,用烧杯承接滤液,漏斗下端尖嘴部位及烧杯内壁.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20.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平衡,向两烧杯

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

放入一定质量的悔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Zn粉,

充分反应后两种金属都有剩余.则天平()

A.最后保持平衡状态

B.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

C.指针始终偏向右盘

D.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2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

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O氢原子

蟒+8-2氧"

甲乙丙丁多氮镰子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I).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22.今年5月,某养老院发生火灾,导致38人遇难,造成了严

重人员伤亡事故,下列自救措施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B.赶快乘坐电梯逃生

C.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材

将火扑灭

D.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

23.表提供了KNQ,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该表判断,下列叙

述中,错误的是()

温度(℃)020406080

溶解度110169

(g)

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

B.20℃时,100g饱和KNO33

C.将40℃的KN0:;饱和溶液升温至60℃,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将80℃的KN0:;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24.根据下面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可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

数为()

铁粉和C粉混合物10g溶液质蚩为55.4g

A.44%B.46%C.54%D.64%

2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

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解升温至t「C,所得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C.t/C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

液,需加水质量最多的是甲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26.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动物可以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

(2)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一,

它具有性;若试管1中产生8mL气体,则试管2中产生mL

气体.

(3)没有自来水的农村地区,村民多饮用井水.请你为村民们

解决下列问题:用—的操作,可除去井水中难溶性的杂质;使

用—进行实验,可证明处理后的井水是硬水;再对井水进

行—,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

27.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具.

(1)金属铝具有良好的防腐性,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2)将金属制成合金,可以提高防锈能力,原因是—•

(3)铁锅作炊具主要利用铁的—性;使用铁锅炒菜、做饭有

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增加了膳食中的—.

(4)制造电器零件不用纯铜而用黄铜,主要是因为黄铜—.

28.已知A〜J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一种红棕色

粉末,A、B、E、J均是氧化物;G是一种紫红色金属,F的溶液

常用于检验E.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仅略去

了反应的条件):

(1)H的化学式为—.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及B反应:

E及F反应:

三、实验及探究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5分)

2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示意图.

(1)使用高镒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发生装置选用_

(填字母,下同).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收集装置选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

母),若用F装置收集,则进气管是—(填"a”或"b”).

(3)G装置可以探究微粒的基本性质: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敞

口、正立在烧杯里,大约2分钟后取走集气瓶;再向烧杯里倒入

少许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立刻变浑浊.该实验说明分子

具有的—性质,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

30.同学们知道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及氧气、酸、CuS04

溶液等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资料中发

现,铁和FezOs竟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提出问题】

铁和Fez。?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FeO、Fe2O3.Fe304,FezOs是红棕色,其余是黑色;FeO在空

气中会很快被氧化成FezOs;Fes。,有磁性.②二氧化碳可用作该

反应的保护气.③铁的氧化物都能及酸溶液反应.

【猜想及假设】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请你猜想铁和Fez。?反应的产物:

①有FeO;②只有Fe:。;③.

【进行实验】

(1)按如图装好药品(铁粉过量),连好仪器(装入药品前已

检查装里的气密性).

(2)轻推注射器活塞通入二氧化碳,估计玻璃管里空气—,

停止通入二氧化碳.

(3)点燃酒精喷灯加热药品,等到固体粉末全部变黑,再熄灭

酒精喷灯.

(4)当长柄V形玻璃管冷却至室温时,检验黑色粉末成分.检

验过程如下(请填写表格中的空白):

实验操作及现象检验结果

a黑色粉末暴露在空气中不变色,用磁黑色粉末中

铁靠近,黑色粉末未能完全被吸引一定没有

一b取少量的黑色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足

黑色粉末中

量的____溶液,出现红色固体,充分一定含有铁

反应后残留少许黑色粉末和

;猜想—

正确.

【探究结论】

铁和Fez。?能发生化合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思评价】

(1)实验结束,微热V形管中的液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2)本实验中的保护气,既能用二氧化碳气体,也能用

3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

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填

“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t/C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

水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

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C,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

考虑水的蒸发)

溶S

烧杯①烧杯②0h匕温度七

图1图2

3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

所得精盐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1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副图2

(1)操作①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2)操作⑤对应的实验中,停止加热的恰当时机是.

(3)该同学实验中缺少过滤操作,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

(4)配制时,除如图2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试剂瓶、镶子和.

(填一种仪器名称).

(5)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采用如图2所示观察方式量取水,则

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20%.

四、计算题(共6分)

33.向10gCaCC)3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

回答下列问题:

(1)当lOgCaCQs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g.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

果精确到0.01%)

CaCOs质量g

0510152025303540

稀盐酸的质量5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复习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神舟

八号返回舱在返回时,会及大气剧烈摩擦表面产生超过1600℃

的高温,要通过烧蚀材料的燃烧把这些热量带走.此时烧蚀材料

发生的变化是()

A.融化B.分解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

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通过烧蚀材料的燃烧把这些热量带走,所以烧蚀材

料的燃烧是烧蚀材料及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

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

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

学变化.

2.重倍酸钾(KzCnO,)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0H)含量.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K2O2O7中铭元素的化合价为+7

B.LCnO7属于氧化物

C.C2H50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C2H50H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1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

化合价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重铭

酸钾的化学式进行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个乙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铭元素的

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X2+2x+(-2)X7=0,则x=+6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K2CQO7是由钾、铭、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

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C2H50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2+1X5+16=46,故选项说法正

确.

D、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

C2H50H中C、H、0的原子个数比为2:6: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

式的含义及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甘薯酿酒B.石蜡熔化C.烟花爆炸D.食物腐败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

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甘薯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

学变化.

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

C、烟花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

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

学变化.

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

是()

A.豆油B.蔗糖C.面粉D.泥土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溶液、浊液及溶解度.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

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

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豆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

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够形成溶液,

故选项正确.

C、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

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

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溶解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及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

上相同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及中子数一定相等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考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元素在化学

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及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判断.

B、依据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

原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即可.

C、根据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进行分

析.

D、根据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

不会改变判断.

【解答】解:A、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选项正确.

B、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原

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故B正确;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错误;

I)、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的定义、元素周期表的有关内容、质量

守恒的原因等知识,题目较易.

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带电的微粒B.是实心球体C.可分解为分

子D,可转变成离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及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及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原子的构成和及分子、离子的相互转化进行

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原子是不带电的微粒,错误;

B、原子不是实心的球体,错误;

C、原子能构成分子,不是分解为分子,错误;

D、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解题思想;空气及水.

【分析】A、根据空气污染物考虑;B、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考

虑;C、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考虑;D、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解答】解:A、空气污染物:有害气体和烟尘,故A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故B说法正确;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C说法正确;

D、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空气污染物,空气中各成分含量,

组成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8.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产生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B.同种物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现象完全相同

C.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可以燃烧

D.发动机中的柴油以雾状喷出,有利于完全燃烧

【考点】燃烧及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及不完全燃烧.

【专题】化学及能源.

【分析】A.依据燃烧的概念特点解决.

B.根据物质燃烧现象来分析;

C.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D.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燃烧是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灯泡通电

后有发光放热现象出现,但不是燃烧,故错误.

B.物质不完全燃烧不如完全燃烧的充分,现象不完全相同,故

错误;

C.燃烧的必须条件是:可燃物及氧气接触,可燃物必须达到着

火点,故错误;

D.燃油以雾状喷出有利于完全燃烧,增大了及空气的接触面积,

有利于物质的充分燃烧,故正确.

故选I).

【点评】此题是对能量知识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学基

础知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将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稍上方,玻璃片被熏黑了

B.湿润的有酚酬的滤纸靠近浓氨水,滤纸变红了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D.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片一会儿,铝片熔而不滴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蜡烛燃烧实验;氧气及碳、磷、硫、铁

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的生成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氨水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铝的表面有高熔点的氧化铝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将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稍上方,因蜡烛不充分

燃烧会产生炭黑,故玻璃片被熏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醐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是结论不是现象,

故错误;

I)、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片一会儿,由于铝的表面有高熔点的氧化

铝包着,所以铝片熔而不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

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0.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采用

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选物质方法或试剂

A铁丝和铝丝测量导电性

和石蕊溶液

Bcoco2

C硬水和蒸储水分别蒸发

D二氧化镒和碳粉双氧水

A.AB.BC.CD.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除杂方法;硬水

及软水;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A、根据铁丝和铝丝都具有导电性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进

行分析;

C、根据硬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镒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铁丝和铝丝都具有导电性,现象相同,不能鉴

别,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一氧

化碳不能,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硬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蒸发后有固体剩余,蒸储

水没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气泡产生的是二氧化镒,没

有明显现象的是碳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

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时,对下列概念间的关

系说法正确的是()

向会关系笄列关系交叉关系

①纯净物及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②化合物及氧化物属于包含

关系

③单质及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④金属元素及非金属元素属

于并列关系

⑤中和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A.①②B.③④C.①⑤D.②④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

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专题】概念关系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应用各知识点的概念,理解概念间相关的关系,结合图

示所提供的关系意义,分析相关的选项从而判断正确及否,从物

质分类的知识可知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及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

化合物及单质,化合物中又可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等;从元素的

分类看,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从反应类型看,中和

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解答】解:①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及混合

物,是并列关系;②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

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③纯净物按元素

的含有情况可分为化合物及单质,故是并列关系;④元素分为金

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因此金属元素及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

系;⑤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酸及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

应,是包含关系.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个概念间的关系是解

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12.含氟(F)牙膏能防治齿再齿,但是科学家却发现,使用含氟

牙膏后,蹒齿患者越来越少,氟斑牙患者却越来越多.有一种氟

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氟原子中有10个电子

B.该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

C.含氟牙膏中的“氟”指氟单质

D.人体可以大量摄入氟元素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及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原子的结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二

原子序数,进行分析.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七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进行分析.

C、这里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

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D、氟等为人体必需元素,应该适量摄入;

【解答】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二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

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则其电子数也是9;故错误;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七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因此该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约为9+10=19;故正确;

C、含氟牙膏中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

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及具体形态无关.故错误;

I)、氟等为人体必需元素,应该适量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

疾病,故错误;

故选:B.

【点评】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二核电荷数,相

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要熟记这两个等式,这常

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3.将mg碳和铜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

固体的质量仍为m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30%B.27%C.20%D.15.8%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碳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会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粉

完全消失),铜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会生成氧化铜(铜粉质量增

加).所以完全灼烧后的固体成分只有氧化铜.根据题意,完全

灼烧后得到固体质量及原混合物相同,所以原混合物中碳粉的质

量就等于及铜粉发生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解答】解:碳和铜都被完全氧化后,冷却到室温,发现固体的

质量没有变化,说明碳的质量等于和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设铜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y;

2CU+022CU0

12832

xy

得:V

y1

所以原混合物中铜粉及碳粉质量之比为4:1;

则原混合物中碳粉的质量分数为:击X100%=20%.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方面的知识,本题解

题的关键是通过审题找出:碳的质量等于和铜反应的氧气的质

量,然后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进行计算.

14.喜树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喜树碱的生物碱,这种碱的相对分子

质量在300〜400之间,实验分析得知其元素组成为:C占69.0%、

0占18.4%,且0含量为H的4倍,其余为N,则一个喜树碱分

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A.41B.42C.43D.44

【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元素的含量来计算物质的化学式,然后利用化学式

可知物质的构成,则可判断分子中的原子总数.

【解答】解:由。占18.4%,且。含量为H的4倍,

则H元素的含量为4.6%,

N元素的含量为1-69%-4.6%-18.4%=8%,

则该物质中C、H、0、N的原子个数比为爵:半:号普:普

1Z11b14

=10:8:2:1,

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0H802N)n,

又碱的相对分子质量在300〜400之间,

300<(12X10+1X8+16X2+14)Xn<400,

则n=2符合,

即物质的化学式为C2M6。此,

则1个分子中含有20+16+4+2=42个原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元素的质量分数来计算得出物质的化

学式,再利用化学式判断物质的构成即可解答,计算较复杂.

15.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

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3:2

D.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及催化作用;反

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

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据此分析.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丙的质量为:

4g+10g+3g+4g-(6g+4g+8g)=3g,故乙为反应物,甲、丁为生

成物,丙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错误;

B、丙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10g-4g):(8g-4g)=3:

2,故说法正确;

D、生成甲、丁的质量比为:(6g-4g):(8g-4g)=1:2,由

于未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故无法确定甲、丁的

相对分子质量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

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

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6.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容易液化而成为液氨,液氨可以燃烧,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022X+6H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氨属于混合物

B.ML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1

C.X的化学式为NO

D.液氨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关

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

不变.

【解答】解:A、液氨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该选

项说法不正确;

B、设NL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

和为零有:x+(+1)X3=0,x=-3,即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4NH3+3O22X+6H2O可知,

反应前氮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2X中;

反应前氢原子是12个,反应后是12个;

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是6个;

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氮原子,是氮气,X的化学式电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液氨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

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

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7.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甲乙丙丁

A.装置甲:稀释浓硫酸B.装置乙:加入锌粒

C.装置丙:产生氢气D.装置丁:收集氢气

【考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

干燥及净化.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

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锌及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

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

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镶子把锌粒放在试管

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锌及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装置丙内产生氢气,图

中所示操作正确.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用装置丁收集氢气时,应从短导管

通入,将空气从长导管排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I).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常见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专题】碳单质及含碳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考虑本题,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

映其性质.

【解答】解:

A、二氧化碳不帮助呼吸,能使人致死,但没有毒性,故A说法

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B说法正

确;

C、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热量,可用于人

工降雨.故c说法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

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确定物质的用途.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二氧化碳的一些用途,

并知道了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

19.实验中,一种仪器及另一种仪器之间通常情况下不应该接触

的是()

①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及试管口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导管口及集气瓶底

③向试管中倒液体药品,试剂瓶口及试管口

④过滤时,用烧杯承接滤液,漏斗下端尖嘴部位及烧杯内壁.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用气

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①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导管口及集气瓶底不应该

接触进行分析判断;

③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④根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

析判断.

【解答】解:①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及试管

口不应该接触,否则会污染药品;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导管口及集气瓶底,如果接触,

影响气体排出;

③向试管中倒液体药品,试剂瓶口及试管口应该接触;

④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漏斗下端

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0.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平衡,向两烧杯

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

放入一定质量的Mg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Zn粉,

充分反应后两种金属都有剩余.则天平()

A.最后保持平衡状态

B.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

C.指针始终偏向右盘

D.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金属及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镁和硫酸反应生

成硫酸镁和氢气,依据充分反应后两种金属都有剩余进行分析.

【解答】解: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镁和硫酸反应生

成硫酸镁和氢气,依据充分反应后两种金属都有剩余,所以烧杯

中的硫酸全部反应,依据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氢气质

量相等,所以两个烧杯中减少的质量也相等,所以天平最后保持

平衡状态,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及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的关系,完成此

题,可以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酸的质量和金属的质量的角

度进行.

2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

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

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及物质

的宏观组成.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

的类别;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

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等.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

气反应生成了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4NH3+5024N0+6H20.

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NO、比0两种氧化物,故A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乙中氧元素显。价,生成物中氧元素显-2

价,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故故C错误;

I)、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7:8;故D正确.

故选I).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及物质之间的关系;通过

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及运

用能力.

22.今年5月,某养老院发生火灾,导致38人遇难,造成了严

重人员伤亡事故,下列自救措施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B.赶快乘坐电梯逃生

C.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材

将火扑灭

D.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及生活.

【分析】A、根据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增加氧气,加剧燃烧解

答;

B、根据着火时的逃生方法来回答此题;

C、根据灭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D、根据遇到意外情况,不要慌乱可根据情况进行自救或求救.

【解答】解:A、室内起火,若急于打开门窗会使室内获得更多

的氧气,燃烧更为剧烈.因此不急于打开门窗属于合理的措施,

故正确;

B、当楼房起火,火势凶猛千万不要沿楼梯迅速下楼,用湿毛巾

堵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错误;

C、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材

将火扑灭,故正确;

I)、遇到意外,若自己能处理应积极面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

救,通过电话向他人救助,可以获得更大的救助力量.此措施合

情合理切实可行,故正确.

答案:B

【点评】沉着冷静面对意外,采取科学有效地措施才能减少意外

所带来的伤害.身陷火灾现场,正确的自救措施为:用湿毛巾捂

住口鼻,防止烟尘吸入体内,同时降低身子逃离

23.表提供了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该表判断,下列叙

述中,错误的是()

温度(℃)020406080

溶解度110169

(g)

A.KNQ: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

B.20℃时,100g饱和KNO33

C.将4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将80℃的KN。,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

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及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及溶解度.

【分析】A、根据KNQ,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KN。,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看出KNQ;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馈,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40℃的KN。;饱和溶液升温至60℃,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80℃的KNQ,饱和溶液降温至20C,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

趋势、溶解度的含义、温度改变后溶解度的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本

题的关键.

24.根据下面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可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

数为()

A.44%B.46%C.54%D.64%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原混合

物中碳的质量及生成的氢气质量和;设碳的质量为X,则铁的质

量为10g-X,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再根据

碳的质量及生成的氢气质量和,求出X的质量,最后求出碳的质

量分数.

【解答】解:设碳的质量为x,则铁的质量为10g-x,生产的氢

气的质量为a,

Fe+H2so尸FeSO4+H2t

562

10g-xa

解得:a=,

x+=50g+

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

由以上计算可知.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中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主要是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

计算,在解答时要注意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得出计算所必须的已

知量,然后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同时要学会求算物质中元

素的质量.

2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

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C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解升温至t3°C,所得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C.t/C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

液,需加水质量最多的是甲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及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

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

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

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

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时,乙、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

量分数一定相等,故A错误;

B、12c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等于丙物质的溶解度,

所以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解升温至t3°C,甲、乙物质不会析

出晶体,丙物质会析出晶体,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

的顺序是:乙>甲>丙,故B正确;

C、t/C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丙

三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加水质量最多的是丙,故c错

误;

I)、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时,

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

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

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26.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动物可以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或含有)

氧气.

(2)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氢

气,它具有可然性;若试管1中产生8mL气体,则试管2

中产生4mL气体.

(3)没有自来水的农村地区,村民多饮用井水.请你为村民们

解决下列问题:用过滤的操作,可除去井水中难溶性的杂质;

使用肥皂水进行实验,可证明处理后的井水是硬水;再对井

水进行煮沸,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

【考点】电解水实验;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及软水.

【专题】空气及水.

【分析】(1)动物生存离不开氧气;

(2)根据电解水的知识进行分析.电解水通入的是直流电,正

极生成的气体较少是氧气,负极生成气体较多是氢气,氢气和氧

气的体积比是2:1,

(3)根据净化水的原理、硬水和软水的检验及转化以及保护水

资源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水生生物的生存说明水中含有氧气;故填:

溶有(或含有)氧气;

(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02H2t+021,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由装置可知,试管1中收

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则2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1、2两试

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氢气具有可燃性,若试管1中产

生8mL气体,则试管2中产生41nL气体.

(3)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故填:过滤;

由于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

所以,我们可以用肥皂水来检验井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故填:肥

皂水;

通过煮沸能降低水中含有的大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生

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答案:

(1)溶有(或含有)氧气;

(2)氢气;可然;4

(3)过滤;肥皂水;煮沸.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相关知识,需要了解电解水和净化水的

常用方法的操作原理,才能正确掌握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这对解

答此类问题尤其重要.

27.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具.

(1)金属铝具有良好的防腐性,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

4A1+302—2AL03.

(2)将金属制成合金,可以提高防锈能力,原因是改变了金

属的内部结构.

(3)铁锅作炊具主要利用铁的导热性:使用铁锅炒菜、做

饭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增加了膳食中的铁元素.

(4)制造电器零件不用纯铜而用黄铜,主要是因为黄铜硬度

大.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及合金

的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及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进行分析;

(2)根据将金属制成合金,可以提高防锈能力,原因是改变了

金属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使用铁锅炒菜、做饭有

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增加了膳食中的铁元素进行分析;

(4)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进行分析.

【解答】解:(1)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

4A1+302TAi2O3;

(2)将金属制成合金,可以提高防锈能力,原因是改变了金属

的内部结构;

(3)铁锅作炊具主要利用铁的导热性,使用铁锅炒菜、做饭有

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增加了膳食中的铁元素;

(4)制造电器零件不用纯铜而用黄铜(铜锌合金),主要因为

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故答案为:(1)4A1+3O2=2A12O:!;

(2)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3)导热,铁元素;

(4)硬度大(或强度大或耐腐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较

大,可依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8.已知A〜J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一种红棕色

粉末,A、B、E、J均是氧化物;G是一种紫红色金属,F的溶液

常用于检验E.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仅略去

了反应的条件):

(1)H的化学式为FeSO」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及B反应:3co+Fe2Q12Fe+3c。2;

E及F反应:CO?+Ca(OH)?—CaCOsI+H?0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A是一种红棕色粉

末,故A是氧化铁,能及B反应生成I)和E,B、E均是氧化物,

故B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D是铁;铁能及C反应生成G,

G是一种紫红色金属,故G是铜,C可能是硫酸铜,故H是硫酸

亚铁,F的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F是氢氧化钙溶液,据

此解答.

【解答】解:A是一种红棕色粉末,故A是氧化铁,能及B反应

生成D和E,B、E均是氧化物,故B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

D是铁;铁能及C反应生成G,G是一种紫红色金属,故G是铜,

C可能是硫酸铜,故H是硫酸亚铁,F的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

碳,故F是氢氧化钙溶液,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H是硫酸亚铁,故填:FeSO.1;

(2)一氧化碳能及氧化铁高温反应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