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2第1课时客观题满分固本最新考纲(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肯定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确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敬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相识的基础:实践是相识的来源;实践是相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相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详细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相识过程:相识的反复性;相识的无限性。考情分析核心考点5年全国卷真题印证5年全国卷考频物质和意识2024·全国卷Ⅰ,T40(2);2024·全国卷Ⅲ,T23;2024·全国卷Ⅱ,T23;2024·全国卷Ⅰ,T21;2024·全国卷Ⅱ,T39(1)5年5考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2024·全国卷Ⅱ,T22;2024·全国卷Ⅰ,T23;2024·全国卷Ⅱ,T22;2024·全国卷Ⅰ,T235年4考实践观与真理观2024·全国卷Ⅰ,T21;2024·全国卷Ⅱ,T23;2024·全国卷Ⅱ,T22;2024·全国卷Ⅱ,T40(1);2024·全国卷Ⅲ,T22;2024·全国卷Ⅰ,T21;2024·全国卷Ⅱ,T21;2024·全国卷Ⅲ,T23;2024·全国卷Ⅰ,T20;2024·全国卷Ⅲ,T39(1);2024·全国卷Ⅱ,T235年11考备考攻略时政热点关注自然领域科学探究最新成果,关注我国在新时代征程中的重要决策措施、重要思想指导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运用世界客观物质性、意识概念、意识能动作用、实践与相识关系、相识反复性和无限性等学问加以分析。关注我国在环境爱护、生态建设方面的国家政策和突出成果,运用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学问加以分析。上述时政热点的探讨,要突出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生活焦点关注各个领域公民普遍关注的事务、公民看法不同的热点话题,如各项改革决策中的不同民意、各种网红现象的不同评论等,运用意识活动特点、真理特性、相识反复性等学问进行分析。关注近期与群众生活亲密相关的问题或现象,如人生规划目标、道德素养观念、主动行动等,运用意识、实践等学问进行分析。提高理论联系生活的实力,培育学生公共参与和科学精神。题目训练①客观题的训练,要留意诗词引言类、漫画寓意类等题型的训练和方法总结,留意对意识、实践、规律等概念的内涵、特点、作用的精确理论表述,留意对物质确定作用与意识作用、实践确定相识和相识指导实践、相识反复性与无限性等在方向区分上的推断,留意意识活动的各个特点、实践是相识基础的各个表现等在方向区分上的分析。②主观题的训练,要结合意义作用类、观点分析类、措施启示类等题型,从微观学问切入、中观学问切入等角度进行对应训练和方法总结。
第一课时客观题满分固本物质和意识物质确定意识1.(2024·全国卷Ⅲ,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沟通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更可以看出()①意识内容的变更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更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行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更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更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更可以看出,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意识内容的变更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更,②④符合题意。“意识内容的变更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更”和“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①③错误,解除。]留意意识概念中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所以先有反映对象而后有意识内容;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所以先有被反映者而后有意识的内容。意识的能动作用2.(2024·全国卷Ⅱ,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真顺当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觉②正确相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究竟都源于实践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C[本题考查老马识途体现的哲学道理。正是由于管仲正确相识了马有“识途”的功能,并利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才解决了迷路问题,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②③当选。物质确定意识,而非意识确定物质,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解除。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动物的活动不是实践,故④错误。]解答考查意识能动作用的选择题要留意的问题一是明确材料信息指向,如是反映和反作用的哪一个、是影响实践活动和影响生理活动的哪一个、是意识活动特点中的哪一个等。二是留意观点表述的严谨性,如不同性质意识的不同作用;意识作用是间接性,不具有干脆现实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特有的,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分。3.(2024·全国卷Ⅰ,21)平安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平安意识是最大的平安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平安意识之所以成为平安生产的关键,是因为()①人的意识确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冲突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C[本题的题眼是“平安意识成为平安生产的关键的缘由”。题眼突出了平安意识的重要性,②③符合题意。①中“确定”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说法错误。④说法肯定化,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相识可能会有差异,但实践结果的性质不肯定不同。]关于意识的作用的几个细微环节(1)并非全部意识对实践都起促进作用,要结合意识的性质而详细分析,只有正确意识才起促进作用。(2)意识的作用是特别重要的,但是,再重要也不行能是确定性的。(3)意识的作用有反映物质与反作用于物质之分,要留意指向性的区分。[老师备选题]1.(2024·北京卷,27)“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奇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子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会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定的联系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折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建性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D[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呈现大自然的馈赠,也打开了人的心灵之窗,产生灵感“诗”。窗、景、诗、情的交融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建性,借助窗外的空间美“纳千顷”“收四时”体现了内与外、远与近、有限与无限的统一,③④正确。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定的联系,①说法错误。人类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②“折服”说法错误。]2.(2024·海南卷,22)为了摆脱贫困,核桃坝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峻。该村吸取教训,变更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依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①胜利的实践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②失败与胜利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③擅长总结阅历教训是实践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该村吸取教训,变更思路,遵循客观规律,依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经济,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由此可见,胜利的实践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擅长总结阅历教训是实践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①③符合题意。失败与胜利有明确的界限,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②④说法错误。]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物质确定意识原理首先,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体现在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两个方面。其次,物质确定意识体现在: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首先,人能够能动地相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建性和自觉选择性。其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方法论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2.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1)敬重物质运动的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动身,经过调研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敬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忱同严谨踏实的科学看法结合起来。(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5)其他: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提炼或总结,如一分为二的分析现状等。3.意识的能动作用留意区分意识活动的三个特点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主要强调人类带着肯定的目的、目标等去相识世界;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主要强调人类相识事物角度的不同、选择的对象不同等;意识活动的主动创建性主要强调人类活动可以由现象去相识本质或规律、可以追溯过去或推想将来、可以形成以往没有的相识成果等。[易错诊断·明原委]1.(2024·北京卷,25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胜利建设的首要前提。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P37)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在高铁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作为主观性因素,它不能成为首要前提。2.(2024·全国卷Ⅲ,23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P37)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3.(2024·全国卷Ⅱ,22②)把对斗争规律的真理性相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动身点。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P41)必需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动身点只能是客观实际,而不能是相识等主观性因素。4.(2024·全国卷Ⅰ,21①)人的意识确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P40)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这一影响不是确定性的。5.(2024·高考预料)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P36)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反映不肯定都是正确的。[考向预料·定高考]依托典型素材,结合意识的概念,考查物质确定意识的学问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欣始觉有人来”。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虽然只有28个字,但我们从有限的描写中,好像可以嗅到荷花的芳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轻快的剪影,听见舟行击水的轻响,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醉在清爽、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该诗所营造的意境()①是诗人所生活的世界长期发展的物化场景②是诗人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所构思的产物③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加工再现④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D[《采莲曲》所营造的意境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加工再现,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建性,③④符合题意。意境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是物质的产物,并非诗人所生活的世界长期发展的物化场景,也不是诗人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所构思的产物,①②说法错误。]结合时政热点或生活典型,考查对意识能动作用的理解,凸显科学精神的要求2.(2024·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148年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了一部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4811米海底时发觉,海底世界的很多细微环节都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约而同。这表明()①意识活动的创建性能将幻想变成现实②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③相识活动具有无限性和干脆现实性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预料未知事物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①错误,意识活动本身不能将幻想变成现实,实践具有干脆现实性,可以将幻想变成现实;②④符合题意,“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4811米海底时发觉,海底世界的很多细微环节都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约而同。这表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预料未知事物;③错误,实践才具有干脆现实性。]区分意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意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对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都具有重要影响。但二者的影响是不同的,意识活动的影响是间接的,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实践活动具有干脆现实性,能干脆将人们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需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有基层干部说,扶贫工作重在扶心,要把担当与尽责写进每位贫困户的心里,助力他们燃旺脱贫奔富路的信念。扶贫工作重在扶心,这是因为()①扶心能干脆转化成脱贫攻坚的物质力气②信念能够突破客观条件制约助力脱贫③扶心是脱贫奔富胜利的关键因素④信念促进贫困户自食其力艰苦奋斗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意识不能干脆转化为物质力气,而是通过指导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气,①错误。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②错误。扶贫工作重在扶心,扶心作为脱贫的内因,是脱贫奔富胜利的关键因素,其形成的信念可促进贫困户自食其力艰苦奋斗,③④符合题意。]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2024·全国卷Ⅱ,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特别重视情报工作,刚好驾驭敌方的部署与动向,依据敌我双方力气的变更,找寻敌方薄弱环节,敏捷调动军队,四渡赤水,最终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奇妙在于()①重视调查探讨,依据不断变更的状况确定军事部署②把对斗争规律的真理性相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动身点③擅长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驾驭和利用斗争规律④相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斗争中起确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本题的题眼是“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奇妙”。毛泽东特别重视情报工作,刚好驾驭敌方的部署与动向,依据敌我双方力气的变更,找寻敌方薄弱环节,敏捷调动军队,说明他重视调查探讨,依据不断变更的状况确定军事部署,擅长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驾驭和利用斗争规律,①③当选。军事行动的动身点是客观存在的实际,而并非真理性相识,故②错误。主观能动性在斗争中不起确定性作用,故④错误。]关于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分析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时,既要看到其在相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重要性,又不能将这一作用扩大化,如对规律的相识不能成为做事情的动身点,再厉害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起确定性作用。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2.(2024·全国卷Ⅱ,22)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支配。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美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支配的哲学依据是()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起先新的量变的过程,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②符合题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支配,是我们党在敬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④符合题意。]关于哲学中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作用社会发展是主观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作用的界定,要明确一点,主观因素不能起确定性、支配性作用。——主观因素支配社会发展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老师备选题]1.(2024·全国卷Ⅱ,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干脆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探讨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运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觉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供应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定的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相识的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B[本题考查物质、规律的学问。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理解题干信息。探讨人员的新发觉为解开生命起源之谜供应了新的可能性,题干中的试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人类能够相识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①④符合题意;②中“无条件的、必定的”、③中“同样的表现形式”表述错误。]2.(2024·全国卷Ⅰ,23)2024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实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动身点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相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B[“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正确。“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须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这就须要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④正确。实践是相识的基础,实践是相识的唯一来源,创新意识的获得必需以实践为基础,②错误。我们相识事物的过程须要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材料没有体现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③错误。]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区分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肯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性质无条件的、永恒的和肯定的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联系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别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肯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肯定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原理①规律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在其运动、变更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建、也不能被歼灭。②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正确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③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有机统一的。敬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敬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需发挥主观能动性。(2)方法论①必需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反规律,要按规律办事;同时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相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③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革命热忱和科学看法结合起来。走出规律相识的误区(1)规律不等于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2)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3)规律是客观的,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4)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易错诊断·明原委]1.(2024·全国卷Ⅰ,22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退客观条件的制约。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P41)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敬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相识和利用客观条件,但不能消退条件的制约。2.(2024·北京卷,27③)“量化评估”创建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P33)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建,也不能被歼灭。——人类可以相识和利用规律,但不是创建规律。3.(2024·高考预料)人类要把握多变的规律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P3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事物的规律是变更的,但不是多变的,而是相对稳定的联系。4.(2024·高考预料)人在自然规律面前要学会绕道而行。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P3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但也不能绕道而行,可以相识和利用规律。5.(2024·高考预料)“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体现出规律的客观性。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P33)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引言体现出的是规律的普遍性,而不是客观性。[考向预料·定高考]结合引言、漫画、事例等材料,考查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理解,贯彻科学精神的素养要求1.“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蕴含的哲学寓意相近的是()①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①② B.①④C.①③ D.③④B[句诗“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喻指事物有其运动变更发展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④都强调事物发展有客观规律,故入选。②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③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都没有体现规律性,故解除。]分析规律学问的三个方向(1)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规律的普遍性。(2)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反规律要受到惩处——规律的客观性。(3)人们可以相识和利用规律,从而为人类造福——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人类活动中的胜利或失败的典例,考查对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理解与运用2.任泽平,恒大的首席经济学家,被评为“最贵经济学家”,他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房地产市场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和长期看人口”。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①房地产市场变化莫测,人们无从把握②物质确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③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④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金融、土地、人口都是客观存在,房地产市场变更规律的相识须要依据客观存在,说明物质确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动身,②入选。房地产市场的变更是有客观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④入选。规律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的运动变更都有其规律,房地产市场同样存在其规律,①解除。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需以敬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二者并不是相互制约的,③解除。]慎用“相互制约”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结合起来,两者相互联系,但不能说相互制约;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敬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不能将两者颠倒过来。3.2024年1月14日,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胜利,他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察探测,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首次揭开月球背面的神奇面纱。从嫦娥4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的最新试验照片可以看到,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记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试验。这表明()①实践最终以听从和服务于相识的发展为目的②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人类相识水平的不断提高③人们能够相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④人类相识实力的提高确定着相识的深度、广度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C[探月工程首次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奇面纱,使人们对月球背面有了新的相识,这表明科技创新推动相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能够相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③正确。实践是相识的目的,①说法错误,解除。实践确定相识,实践的发展确定着人们相识的广度和深度,④说法错误,解除。]实践观与真理观实践和相识的辩证关系1.(2024·全国卷Ⅰ,21)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沟通,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胜利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①专家刚好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②创业者用干脆阅历检验专家的间接阅历③专家刚好把创业者的实践阅历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④创业者擅长把创新相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B[“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缘由有两个:一是专家刚好回应和解答创业者创业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二是创业者通过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从而把创新相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①④入选。干脆阅历不能用来检验间接阅历,材料没有体现专家把创业者的实践阅历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②③解除。]在实践与相识的关系上的两个“唯一”一是实践是相识的唯一来源,别的因素都不能是相识的来源;二是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别的因素都不能是检验的标准。2.(2024·全国卷Ⅱ,21)2024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其次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相识论道理是()①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相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相识没有影响③不胜利的实践对相识的发展没有价值④正确相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相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B[攻关品种的测产因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未能通过验收,表明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表明相识具有反复性,①④入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受相识主体的影响,②错误。不胜利的实践对相识的发展同样具有价值,③错误。]本题解答须要抓住的两个信息作为体现类选择题,一是留意学问范围的要求,即相识论角度;二是留意题干信息的指向,即抓住“验收”“失败”两个关键词。真理及其特性3.(2024·全国卷Ⅱ,23)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指责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A.相识的发展与相识工具的进步没有干脆关系B.以往的相识阅历阻碍相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相识的影响更加显著D[尽管高速相机连拍照片已经证明白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移动的,但有人认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画得不像,这表明人们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的相识,D项符合题意。A项抹杀了相识工具对推动相识发展的作用,观点错误。正确的相识和阅历会推动相识的发展,B项错误。C项认为艺术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说法错误。]相识发展的过程4.(2024·全国卷Ⅲ,2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冲突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妙生活须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冲突。”从相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相识越来越深化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建性不断增加③相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详细条件的限制④相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相识否定、代替已有相识的过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A[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冲突发生转化的相识,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相识的不断深化,①正确。党的十九大相识到我国社会主要冲突的转化,意味着党和国家须要着力解决这一主要冲突,体现了实践的自觉性和创建性,②正确。故选A。]详细分析已有的学问相识发展过程中,对已有的相识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既可能因错误被代替,又可能因正确而接着存在和发展;新相识和旧相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洁地理解为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5.(2024·全国卷Ⅱ,2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学问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驾驭科学学问,提高内在素养,锤炼过硬本事,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相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相识论道理是()①源于干脆阅历的相识是真理性相识②以实践为基础的相识具有干脆现实性③时代和实践为相识的发展供应了条件和须要④实现相识与实践的统一须要不断提升主体素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D[学问更新加快、社会分工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些都为青年相识的变更发展供应了条件和须要,③正确。青年要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相识水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需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素养,④符合题意。相识都来源于实践,且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相识才是真理性相识,①说法错误。实践是一种干脆现实性的活动,而不是相识,②说法错误。]和实践相关的两个“干脆”(1)从获得相识的途径看,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干脆途径(亲身实践),一个是间接途径(读书学习等)。(2)从实践与相识的区分上看,实践具有干脆现实性,相识没有干脆现实性(须要通过实践变成现实)。[老师备选题]1.(2024·全国卷Ⅰ,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增加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相识论依据是()①脑力劳动者的相识活动越来越具有干脆现实性②任何详细的相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③不同相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觉真理④得到不同相识主体认同的学问才具有真理性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C[本题的题眼是“重视智库建设的相识论依据”。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任何详细个体对事物的相识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须要集中众人的才智,这样可以促进不同相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觉真理,故②③符合题意。相识活动本身不具有干脆现实性,①说法错误。真理是标记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得到不同相识主体认同的学问假如不同客观实际相符合,也不是真理,④说法错误。]2.(2024·全国卷Ⅲ,23)恩格斯指出,相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多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经常须要花几百年时间的探讨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相识现象的合理说明是()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确定了相识的反复性②相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相识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相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④相识对象、相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相识的无限性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B[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相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同时,相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④符合题意。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是可以正确相识客观事物,达到真理性相识的,②错误。人的相识是不断发展的,相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相识、从相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封闭式循环运动,③错误。]1.实践及其与相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相识实践是相识的来源;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相识的目的方法论: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相识和发觉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相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相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相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区分实践是相识的基础的表现实践是相识的来源强调的是相识的产生,即由无到有;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相识的进一步深化、拓展等;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相识正误如何来检验;实践是相识的目的强调的是相识是为了实践而进行的。2.真理的特性解读方法论客观性①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②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内容客观,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相识只能有一个承仔细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同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假如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要正确对待谬误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留意两个理论上的界定(1)坚持客观真理,必需反对主观真理。(2)虽然真理是详细的有条件的,真理在肯定条件下会转化成谬误,但每一真理相对于它存在的条件来讲是确定的、客观的,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3.细化把握相识发展的过程理解缘由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相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相识,再从相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相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相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相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困难的、变更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呈现也有一个过程无限性人类相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相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更着的物质世界,作为相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持续的,作为相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上升性相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相识和发觉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易错诊断·明原委]1.(2024·全国卷Ⅲ,22③)相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详细条件的限制。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P48)相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相识可以指导实践去分析、利用各种条件,但不能超越条件的限制。2.(2024·全国卷Ⅰ,21②)创业者用干脆阅历检验专家的间接阅历。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P45)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干脆阅历和间接阅历的正误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彼此之间不能相互检验。3.(2024·全国卷Ⅱ,21③)不胜利的实践对相识的发展没有价值。提示:不胜利的实践可以让人们相识到原来指导实践的相识是错误的,从而去改正相识、完善相识和发展相识。4.(2024·全国卷Ⅲ,23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相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P49)相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相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相识、从相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相识不会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5.(2024·全国卷Ⅱ,23②)以实践为基础的相识具有干脆现实性。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P40)人们通过实践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将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才是干脆现实性的体现,实践具有这一特性,相识或意识都不具有这一特性。6.(2024·全国卷Ⅱ,23①)源于干脆阅历的相识是真理性相识。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P47)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源于干脆阅历的相识就是源于实践的相识,正确和错误的相识都源于实践,所以源于实践的相识不肯定是真理性相识。[考向预料·定高考]结合人类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考查实践是相识的基础1.2024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胜利软着陆并巡察勘察,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类探月的第一行踪迹,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奇面纱,开启了人类探究宇宙奇妙的新篇章。对此相识正确的是()①月背影像是探测器对月背面貌作出的能动反映②探测器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对月球面貌的相识③探月科学试验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对人类的制约④探月活动是人们获得对月球相识的重要途径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探测器不是人脑,不能作出能动反映,①错误,解除。相识工具延长了人类的相识器官,促进了人类相识的发展,②正确。相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相识要受到详细的实践水平、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学问水平、思维实力、生理素养等条件的限制,③错误。获得相识的途径有两个:实践获得干脆阅历,学习获得间接学问,④正确。]人类特有意识、相识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人类之外的动物、相识工具等都不具有上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方式采购合同范本3篇
- 房屋买卖居间合同注意事项3篇
- 改扩建工程施工合同的安全生产3篇
- 招标采购合同管理实践3篇
- 新编股份转让协议合同范本模板3篇
- 帆船出租协议范式3篇
- 政务信息化项目招标指南3篇
- 餐饮摊位租赁合同
- 旅馆租赁合同样式
- 地下工程挖机操作手聘用合同
- 体检营销话术与技巧培训
- 华电笔试题库
- 医学教材 产科快速康复专家共识学习资料
- 政治理论应知应会100题
- 2024年心理咨询师题库含答案【达标题】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副省级)及参考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课标
- 过敏反应的分类和护理
- 【课件】讲文明懂礼仪守规矩 课件-2024-2025学年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