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其特点。2.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自主预习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斗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1)。

(2)。

(3)。

(4)。

(5)。

2.护国斗争(1)背景:。

(2)起先:。

(3)结果:。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背景。

2.概况(1)三大军阀形成:。

(2)军阀混战与割据:。

(3)“府院之争”:。

3.护法运动(1)背景:。

(2)概况:。

4.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缘由:。

(2)影响:。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1)缘由:。

(2)代表:。

(3)影响:。

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缘由:。

(2)表现:。

(3)影响:。

四、新文化运动1.缘由:。

2.兴起(1)标记:。

(2)主要阵地:。

(3)代表人物:。

3.内容:。

4.影响(1)。

(2)。

(3)。

核心素养专练一、选择题1.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阔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票,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变更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2.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曾深有感受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悲观、颓唐得很了。”鲁迅所说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A.由孙中山号召或领导B.都是武装斗争C.斗争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D.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其次任临时大总统后,很快走上帝制自为之路。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答应日本的条件是()A.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B.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C.同意日本占据山东青岛和胶州湾D.接受日本贷款,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4.北洋时期,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其中直系军阀以谁为首()A.张作霖 B.段祺瑞 C.冯国璋 D.黎元洪5.视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实力发展变更的最主要缘由是()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短暂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的成功,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利推动6.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头,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A.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都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激励C.确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7.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更,本质上体现了()A.近代化的发展趋势B.民主共和的同等精神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中国日益与世界潮流接轨8.胡适在1923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这样描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建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建的“时代”指的是()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9.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醇厚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A.强调应当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B.提倡运用白话文C.订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倾向D.反对运用文言文10.有学者指出,蔡元培任北京高校校长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探讨两个字的”。“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高校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今以后,探讨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A.北京高校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C.高校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D.蔡元培主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陈独秀宣称数百年来,这个社会的动荡不宁,主要是中西两种根本性质相反的文化相冲突的结果……到民国初元,一部分优秀国民意识到要通过共和制,求得“政治根本问题”的解决。而民国建立后,酷爱共和的人们由于在共和制下备受专制之苦,不能不产生根本解决政治问题的“最终觉悟”。自由政治、国民政治、自治政治必需处于多数国民的自觉自动,必需建立在多数国民思想人格变更的基础上。否则,共和、立宪便是作伪的装饰品。——摘编自许纪霖、陈凯达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指责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阔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看法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很多主动有益的内容,事实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样。上海某报指责北京高校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见过于急迫,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1)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指出陈独秀“根本解决政治问题”的方法是什么。他为此做了哪些努力?(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相识,并分析这些相识产生的缘由。参考答案1.B2.C3.B4.C5.A6.C7.B8.C9.B10.B11.(1)方法:破除传统文化中的腐朽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