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压观测方案_第1页
煤矿矿压观测方案_第2页
煤矿矿压观测方案_第3页
煤矿矿压观测方案_第4页
煤矿矿压观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进一步掌握巷道围岩在掘进及回采过程中的变形规律,检验支护形式和参数是否合理,验证在采动影响下的支护可靠同时为今后巷道支护设计优化提供参考。XXX煤矿205工作面为二盘区第五个回采工作面,回采长煤工艺,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205为西区开拓大巷,西南为4煤沉缺边界。2.301工作面XXX煤矿301工作面为三盘区第二个回采工作面,现已完成井巷掘进施工,回采长度1461m,面宽147m,面积约21.6万m2。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长壁后退式采煤部垮落法管理顶板。301工作面概况如表2-1所示,工作面布主要为梁塬沟壑地形,大部分被农田覆盖,掘进工作面正上方无村庄及其他建筑物,距离最近的西塬边村正在搬迁。正在回采的二盘区205工作面,中间由二、三盘区隔离煤柱将其分开。3.302工作面况如表3-1所示,工作面布置示意图如图3-1所要为梁塬沟壑地形,大部被农田覆盖,无村庄及其他构建筑物。地势南高北低。计划掘进的303工作面,南部为4煤沉缺边界,周围均为实炭(岩)区。本回采工作面,对地面设施的影响不大。XXX煤矿403工作面为四盘区首采面,工作面回采长度作面概况如表4-1所示,工作面布置示意图如图4-1所示。掘进的404工作面,南部为4煤沉缺边界,停采线位于403撤面道,周围均为实测站分为综合测站和日常测站,综合测站监测顶底板移近板离层情况,监测时间自从巷道掘进施工揭煤并具备设站条件开始直至工作面回采结束。巷道顶板离层情况监测站。在巷道揭煤位置,沿巷道中心交叉点及硐室等特殊条件下的巷道进行补打一组离层仪,依次巷道表面位移、围岩变形、锚杆锚索受力观测站。从撤面(1)日常测站:ACLY-Ⅱ型顶板离层指示仪,离层仪深基(2)综合测站:巷道采用“十字交叉法”进行围岩观测,难时可适当调整,间距不大于2排距);测点确定后,在巷道人行路侧第三颗顶板锚杆(靠近巷中,如巷道布置皮带、管路等影响固线时,可适当左右调整)上固定一条工程线,在顶底排的一帮锚杆(帮部中间锚杆)上固定一工程线,并延伸至另外一帮的对应锚杆上固定,形成一条与顶底板之间垂线垂直的横线,横线与纵线形成的交点称为十字点,如横线与纵线没有交于一点时,与对面帮部锚杆保持同一高度,前后移动工程线与纵线相交并重新打设锚杆固定。以十字点为基础进行测量监①顶板收敛量a:十字点到顶板的距离;②底板收敛量b:十字点到底板的距离;③左帮收敛量c:十字点到左帮的距离;④右帮收敛量d:十字点到右帮的距离;⑤顶板收敛量+底板收敛量=顶底板移近量e;装4个,分别对两帮锚杆、顶板锚杆锚索受力情况进行监测。距离掘进迎头50m之内的顶板离层观测点,每天测读一结果登记到台帐上,直至工作面回采结束。顶板离层量超过50mm应加强观测,每天测读一次直至顶板稳定,离层量超过100mm及时上报技术部,由技术部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加强支护方案,并安排落实;离层量达到上限或离层仪损坏时须在离层采用“十字交叉法”监测的围岩变形监测点、采用压力枕式测力计监测的锚杆(索)受力监测点、采用压力传感器具备出)一次,测读结果登记到台帐上,若压力变化较大,及时汇报技术部,巷道掘进完成后,测点交由采煤区队继续管理并观测,直至工作面回采结束。将工作面小煤柱作为监测监控的重点,并制定以下监测(1)301小煤柱监测在301运输顺槽安装思科赛德生产的KJ24型煤矿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对锚杆、锚索受力、顶底板移近量和巷帮收敛变形量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监测得到的数据既可以在井下实时查看,也通过网络传输至地面电脑存储。另外,对应力在线监测数据、302工作面日推进度、周期来压、见方、水量变化、地面注浆等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作为分析工作面推采与巷道变化的基础数据。设备布置:自301撤面道以里每50米布置一组锚杆(索)监测点,共计15组,小煤柱帮锚杆、顶板锚索采用矿用本安型锚杆(索)应力传感器进行监测;自301撤面道以里每80米布置一组围岩变形监测点,共计10组,每测点采用一套矿用本安型激光测距仪与顶底板移近量动态报警仪组合监测。因设备数量有限,无法在所有小煤柱巷道中安装,因此在其他工作面小煤柱巷道主要采用人工测量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每50m一组分别在锚杆(索)安装指针式压力传感器,传感器的压力表量程要大,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瞬时高压力大范围波动的承受能力,防止出现突然来压时爆表。每50m设置十字观测点,对顶底板移近量和巷帮收敛变形量进行测量和统计。掘进期间,以上测点设置前5天内,每天观测一次,剩余时间5天观测一次,回采期间,距工作面200m范围内每2天观测一次,其余每5天观测一次,确保数据统计全面。另分析工作面推采与巷道变化的基础数据。指导、监督、协调及考核。2.分管矿压监测的部室、区队的正职管理人员为矿压监测的负责人,分管部室、分管区队应安排专员负责矿压观测管理3.区队矿压监测专员负责系统的日常管理,对现场存在问题,积极组织解决、落实,并配合技术部做好矿压监测分析工行存档,并录入电子表格,以便于进行整理分析;在线矿压监5.区队矿压监测专员应按矿压监测设计要求及时测读测6.所采集数据必须真实,严禁作假,发现作假现象,严肃8.采集过程中发现有损坏、不正常仪器设备,在记录中注明,并向区队、技术部汇报,及时进行维护或更换。9.对于在线观测、远程传输设备应及时查看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深入现场了解设备工况,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发现异10.工作面掘进施工完成后,掘进区队技术员继续负责矿压监测工作,直至工作面安装完毕后,矿压监测工作由掘进区队交接给采煤区队负责,直至工作面回采结束。五、测站建设情况矿压监测是实现矿山生产科学管理必不可少行采矿设计、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及支架类型,加要环节。在锚杆锚索支护的巷道掘进施工期间,底臌量、两帮相对移近量、帮位移量等。巷道表同深度的位移是不相同的,一般浅部岩层的而且是影响顶板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巷道顶过监测支护体受力大小与分布,可比较全面杆是否发生屈服和破断,评价巷道围岩的稳同,煤岩体内的应力发生变化。现场监测煤岩体形与破坏特征,评价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顶板离层仪顶板离层仪顶板离层仪顶板离层仪顶板离层仪顶板离层仪图4巷道离层仪布置位置图图5巷道表面位移监测的十字布点法保证杆体上的应变片面向两帮,因此在巷道顶板锚索位置安装两个锚索测力计,在巷道应力计钻孔距工作面的距离等。绘制煤岩体锚索测力计顶板离层仪顶板离层仪顶板离层仪锚索测力计测力锚杆测力锚杆锚杆测力计锚杆测力计锚杆测力计钻孔应力计锚杆测力计锚杆测力计钻孔应力计锚杆测力计附表1顶板离层仪数据记录测站:巷道名称:距掘进面距离/m日期浅部距掘进面距离/m日期浅部位移/mm深部位移/mm表2锚杆(锚索)受力监测记录(单位:kN)测站:——巷道名称:顶板锚杆设计值实测值顶板锚杆设计值实测值右(下)帮锚杆设计值实测值距掘进面距离/m观测日期设计值实测值表2锚杆(锚索)受力监测记录(单位:kN)测站:巷道名称:顶板锚索2实测值/kN顶板锚索2实测值/kN实测值/kN距掘进面距离/m观测时间实测值/kN装好40天表2锚杆(锚索)受力监测记录(单位:kN)测站:巷道名称:顶板锚杆3实测值/kN顶板锚杆3实测值/kN顶板锚杆4实测值/kN距掘进面距离/m观测时间实测值/kN装好40天表2锚杆(锚索)受力监测记录(单位:kN)测站:巷道名称:左帮锚杆2实测值/kN左帮锚杆2实测值/kN实测值/kN距掘进面距离/m观测时间实测值/kN装好40天表2锚杆(锚索)受力监测记录(单位:kN)测站:巷道名称:右帮锚杆2距掘进面距离/m观测时间实测值/kN装好40天附表3两帮深部位移数据记录1测站:巷道名称:距掘进面距离深部位移/距掘进面距离孔内测点(由孔口到孔底依次为1~附表4表面位移测数据记录表测站:巷道名称:位移速率位移速率底板位移速率顶板位移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