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吉林卷) 带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33/0E/wKhkGWduBAuAX3e9AAHcIuAtHYU028.jpg)
![生物(吉林卷) 带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33/0E/wKhkGWduBAuAX3e9AAHcIuAtHYU0282.jpg)
![生物(吉林卷) 带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33/0E/wKhkGWduBAuAX3e9AAHcIuAtHYU0283.jpg)
![生物(吉林卷) 带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33/0E/wKhkGWduBAuAX3e9AAHcIuAtHYU0284.jpg)
![生物(吉林卷) 带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33/0E/wKhkGWduBAuAX3e9AAHcIuAtHYU02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吉林专用)生物(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是()A.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答案】D【解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体现了生物能够排出体内多余的废物,故A不符合题意;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故B不符合题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故C不符合题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自然现象,不是生命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描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同的选项是()A.草盛豆苗稀B.大树底下好乘凉C.骆驼刺根系发达D.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答案】B【解析】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草盛豆苗稀是指的草与豆苗争夺阳光、水分等,属于竞争关系,A错误。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降低了周围环境温度,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B正确。骆驼刺根系发达,这是与干旱少水的环境相适应,C错误。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是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D错误。3、下列关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叙述,不正确的是()A.滴加碘液染色是为了便于观察B.盖盖玻片时要避免出现气泡C.滴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D.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取材时应用力刮【答案】D【解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刮、涂、盖、染、吸。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碘液,使细胞各结构更清晰,便于观察,A正确;盖盖玻片时,应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气泡会影响观察,B正确;由于人的细胞内液体的浓度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应向载玻片上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C正确;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取口腔上皮细胞,D错误。4、红心火龙果汁多味甜,富含花青素、维生素等多种物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食用时手指和舌头会被染成红色,这些红色的汁液来着火龙果细胞的()A.液泡B.细胞壁C.细胞质D.细胞膜【答案】A【解析】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糖分和色素等物质,食用时手指和舌头会被染成红色,这些红色的汁液来自火龙果细胞的液泡,A符合题意。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C不符合题意。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D不符合题意。5、图中为四种单细胞生物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有害生物B.都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都是动物【答案】B【解析】如图所知:四种单细胞生物依次是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如图四种单细胞生物中: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可以制作面包或者酿酒,对人类有益;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作为饲料;衣藻属于单细胞植物,不是动物。眼虫,为单细胞生物,细胞质内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四种单细胞生物都可以独立的完成生命活动。6、学习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相关知识后,小影同学设计了“小麦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实验,据下表推测,三天后种子萌发数量最多的一组是()组别甲乙丙丁种子数30粒30粒30粒30粒温度25℃5℃25℃25℃水分干燥适量的水适量的水过量的水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有适应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甲组种子缺少水分不能萌发;乙组种子温度过低也不能萌发;丙组种子温度适宜、水分适宜、萌发数量多;丁组种子温度适宜、水分过多,可能会有萌发的种子,但是萌发数量少。因此丙组种子萌发数量最多,选C。下列有关成熟区的说法错误的是()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积内部的某些细胞形成的导管具有运输作用细胞迅速伸长可推进根向下生长此部位损伤后,植物吸收能力降低【答案】C【解析】成熟区有大量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的根毛增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也就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A正确;成熟区上部一些细胞分化形成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和无机盐,B正确。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C不正确。成熟区受损,会影响植物的吸收能力,D正确。某同学发现花盆中的花草长势不好,就给这些花草一次性施加了很多化肥,结果花草出现了萎蔫现象。此时,该同学采取下列哪项措施可使其恢复正常()给花盆疏松土壤向花盆中浇适量的水把花盆搬到暗处用塑料袋把花草罩起来【答案】B【解析】若一次性给花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造成枯焦,因此要向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降低土壤溶液浓度。故选B。下列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实验步骤的分析,不正确的是()暗处理的目的是增加淀粉的含量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形成对照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有无淀粉产生【答案】A【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一是验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利用的原理是淀粉遇碘液变蓝;二是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中主要采用对照的实验方法。A.该实验是通过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来判断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因此,实验前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通过其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尽,A错误。B.该实验的变量是光,叶片部分遮光与见光部分形成对照实验,B正确。C.叶片内的色素会干扰实验现象,利用叶绿素与酒精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去除叶绿素,C正确。D.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因此实验中使用碘液的目的是检验有无淀粉产生,D正确。故选A。青少年每天必须摄入足量的蛋白质,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下图中A-C为小肠及其细胞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可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小肠内的胰液、肠液含消化蛋白质的酶B和微绒毛均能增大吸收面积蛋白质最初在小肠中开始被消化AABC【答案】D【解析】图中可得:A是小肠、B是小肠皱襞、C是小肠绒毛;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A、B正确;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C正确。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在胃中胃液的作用下被消化成多肽,D错误。11、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为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口腔进入后,不会经过()A.咽B.喉C.胃D.气管【答案】C【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胃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气管插管从口腔进入后,依次进入咽、喉、气管。不会经过胃。故本题选择C。12、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皮肤排出体外的是()A.二氧化碳B.无机盐C.尿素D.多余的水【答案】A【解析】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本题选A。1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对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育起点是蝌蚪B.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C.终生在水中生活D.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答案】B【解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青蛙的幼体在水中发育,起点是受精卵,蛙的发育的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有显著不同,为变态发育。故本题选B。14、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表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见观察到的特征B.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C.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由遗传物质决定D.生物体的性状相同,基因组成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并不是所有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例如血型,A错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有显性性状如双眼皮,也有隐性性状如单眼皮,B错误。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由控制性别的基因决定,C符合题意。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表现为隐性性状。所以当生物体的性状相同,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5、下列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①近视②水痘③呆小症④坏血病⑤蛔虫病⑥新冠肺炎①②③②④⑤①⑤⑥②⑤⑥【答案】D【解析】①近视是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而出现的一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视力问题,不是传染病。②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③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患呆小症,不是传染病。④坏血病是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不是传染病。⑤蛔虫病是由蛔虫引起的一种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病。⑥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其病原体为新冠病毒。故本题选D。科学家发现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有差异: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大一些,与果蝇、向日葵的差异则更大。这表明这些生物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马黑猩猩果蝇向日葵【答案】B【解析】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生物结构的相似性越高,则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大,生物结构的差异性越大,则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科学家发现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有差异: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则大一些,而与果蝇、向日葵的差异则更大.因此这表明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人类与果蝇、向日葵的亲缘关系最远,故本题选B。下图中圆圈表示各生物的结构特征,重合部分M表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下列说法正肾蕨M肾蕨M海带葫芦藓M可以表示根M可以表示孢子M可以表示叶M可以表示输导组织【答案】B【解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所以,图中的M区域是海带、葫芦藓和肾蕨的共同特征:M可以表示孢子。18、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繁殖速度快没有遗传物质,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个体及其微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被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杀死【答案】C【解析】病毒个体比细菌小,只能有电子显微镜才能够看见,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够生活。青霉素只能杀死细菌,不能杀死病毒。故ABD错误,C正确。19、原产于我国的菊花,现在世界上已经有2万多个品种。菊花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么多品种,最根本的原因是()A.基因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环境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那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是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题干提到的菊花之间(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菊花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么多品种是基因多样性,可见,A说法正确。故本题选A。20、对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微塑料的产生,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你不认同的做法是()A.选择可降解材料代替塑料B.分类回收塑料制品C.多用布袋,少用塑料袋D.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答案】D【解析】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调查发现,在浮游动物、沙蚕、贝类、鱼类以及大型鲸类等许多水生生物的肠道和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而且摄食微塑料的生物范围在不断地扩大。白色污染是对废塑料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这些塑料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所以,选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有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分类回收处理塑料制品等垃圾,能减少垃圾产生量、提高资源化利用、降低垃圾对生物的危害,可变废为宝,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B正确。多用布袋,少用塑料袋,有利于减少塑料垃圾的总数量,C正确。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不利于环境保护,D错误。故本题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21、(6分)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某种果实的结构,撕取了它的部分果皮制成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1)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以免碰到玻片标本。(2)观察装片时,想实现由图乙到图丙的效果,应先向________方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如果要让视野更清晰,应该调节显微镜的[],丙图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3)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选用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答案】(1)物镜上;【b】细准焦螺旋;组织①④【解析】a为粗准焦螺旋、b为细准焦螺旋、c为转换器、d为物镜。用显微镜观察时,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撞坏玻片标本。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物像偏在视野的上方,则应向上方移动可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观察装片时,想实现由图乙到图丙的效果,应先向上方向移动装片,使被观察的物体位于视野中央;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洋葱表皮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表皮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而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即最小目镜和物镜组合。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则图中的①目镜和图中的④物镜放大倍数最小。故①和④组合才能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22、(7分)“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团队,深入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指导当地农民栽种马铃薯。图中①-③表示发生在马铃薯体内的三个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马铃薯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建议施用_________(填“农家肥”或“化肥”),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__________。(2)施肥的同时,还需要合理灌溉。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图中过程[]散失,可促进马铃薯体内的物质运输。(3)马铃薯叶片通过过程[]制造的有机物(如淀粉),可用筛管运输到块茎中存储。(4)马铃薯块茎在被销往各地的运输过程中,为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应采取措施适当________(填“降低”或“增强”)呼吸作用强度。【答案】(1)农家肥;无机盐【③】蒸腾作用【①】光合作用降低【解析】(1)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施用化肥或者农家肥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多种无机盐,但施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环境污染,而施用农家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可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被植物体利用,其中绝大部分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马铃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马铃薯块茎在输送过程中,为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应该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23、(6分)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D表示系统。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食物中的淀粉在A系统的_________中开始初步消化,它的最终分解产物葡萄糖经过生理过程a进入循环系统,则a表示__________。(2)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②中比吸入的气体①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是__________。(3)b、c表示与尿液形成有关的两个生理过程,完成c过程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填“肾小球”或“肾小管”)。当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会刺激膀胱内壁有关神经进而产生排尿反射。排尿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属于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4)血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是依靠循环系统中________的搏动来提供动力。【答案】(1)口腔;吸收;(2)氧气;(3)肾小管;非条件;(4)心脏。【解析】(1)食物中的淀粉在A系统的口腔中开始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经过生理过程a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则a表示吸收。(2)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②中比吸入的气体①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是氧气,因为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并产生了二氧化碳。(3)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c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会刺激膀胱内壁有关神经进而产生排尿反射。排尿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属于非条件反射。(4)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是依靠循环系统中心脏的搏动来提供动力。24、(6分)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致力于青蒿素对疟疾的重大贡献获诺贝尔奖。疟疾是由疟原虫(单细胞生物)所致的急性传染病,该病通过按蚊叮咬传播。她发现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资料二:自安哥拉黄热病疫情爆发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经发现输入性病例。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接种疫苗可获得持久免疫力。(1)疟疾、黄热病的病原体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________。(2)积水是蚊子的滋生地,蚊子产卵、发育成幼虫和蛹均在水中进行,蚊子的发育方式为________;清除蚊子的滋生地,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___。(3)从野生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含量偏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将FPS基因导入青蒿,获得了青蒿素含量高2~3倍的青蒿植株。这项生物技术是________。(4)接种黄热病疫苗可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________,提高抵抗力。这种免疫类型是________免疫。【答案】(1)黄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完全变态发育;切断传播途径;转基因技术;抗体;特异性解:(1)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黄热病毒属于黄热病的病原体,黄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蚊子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除蚊子的滋生地,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从野生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含量偏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将FPS基因导入青蒿,获得了青蒿素含量高2-3倍的青蒿植株”。这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杭州汽车租赁与充电桩安装合同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合伙包工程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海洋运输货物保险合同责任保险附加险
- 二零二五年度拆除工程合同范本:工程款支付与结算4篇
- 2025年度果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物业服务质量监督与评价合同3篇
- 信息技术外包合同2024年版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合同样本2篇
- 2025年度婚纱摄影模特经纪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度花岗岩石材加工项目合同模板
- 2024简单的租房合同样本下载
- 中考数学计算题练习100道(2024年中考真题)
-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及答案
- 【家庭教育】0-3岁婴幼儿早教训练方案
-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
- 经营范围登记规范表述目录(试行)(V1.0.2版)
- 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物理真题(附答案详解)
- 第八讲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王崧舟: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 2022版新课程标准解读解析资料 57
- 招投标现场项目经理答辩(完整版)资料
- 运动竞赛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