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31423第一章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述 2320961.1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2132041.1.1电子管的发明与电子学的发展 2273621.1.2晶体管的发明与集成电路的出现 3150161.1.3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时代的到来 381771.2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领域 344061.2.1计算机技术 3156741.2.2通信技术 3205161.2.3家电领域 3202731.2.4生物医学工程 3298531.2.5新能源技术 3324651.2.6航空航天与军事领域 426201.2.7自动化与技术 423952第二章半导体物理基础 4265682.1半导体的基本性质 4198962.2半导体材料 467992.3半导体的能带理论 421188第三章晶体管原理与电路 5158453.1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5126633.2晶体管放大电路 5100663.3晶体管开关电路 617854第四章集成电路设计 6218744.1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 6257634.2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 6160214.3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 74828第五章微电子器件与系统 8178265.1微电子器件的类型 8237315.2微电子系统的构成 837845.3微电子技术的应用 916992第六章电子测量与测试 9314906.1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 910396.2常用电子测试仪器 1021736.3电子测量技术 1013089第七章信号与系统 1118847.1信号的基本概念 11231467.2系统的基本性质 11198247.3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 1123936第八章数字信号处理 12104598.1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12284988.1.1数字信号的定义 1242928.1.2数字信号的表示方法 12170548.1.3数字信号的基本运算 12195698.1.4数字信号的特性 12273978.2数字滤波器设计 13195998.2.1滤波器类型 13235008.2.2FIR滤波器设计 1339588.2.3IIR滤波器设计 1365358.3快速傅里叶变换 13288258.3.1DFT的基本原理 1377478.3.2FFT算法原理 1311708.3.3FFT算法实现 1411249第九章通信原理与技术 14282579.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4263909.1.1信息源 14163489.1.2信息发送器 1492289.1.3传输信道 14180179.1.4信息接收器 14254449.1.5信息接收端 15282279.2数字通信技术 1577109.2.1采样与量化 15313799.2.2编码与解码 15186429.2.3信道编码与解码 15317909.2.4调制与解调 15279089.3通信网络与协议 1526129.3.1通信网络结构 15292409.3.2通信协议 1539359.3.3网络管理 16154899.3.4通信网络技术 1623240第十章电子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 161346710.1新型半导体材料 162255710.2物联网技术 161173410.3人工智能与电子技术的融合 16第一章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述1.1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分支,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19世纪末。以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发展历程概述:1.1.1电子管的发明与电子学的发展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觉了电子,从而奠定了电子学的基础。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管,标志着电子管的诞生。随后,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发明了三极管,使得电子管在放大、振荡和调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电子管的发明为电子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1.2晶体管的发明与集成电路的出现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肖克利、巴丁和布喇顿发明了晶体管,这一发明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的技术突破之一。晶体管取代了体积庞大、功耗高的电子管,为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提供了可能。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问世,使得电子设备得以进一步集成化,推动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1.1.3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时代的到来20世纪70年代,微电子技术的突破使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不断提高,芯片功能大幅提升,推动了计算机、通信、家电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自此开启,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2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领域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以下列举了部分重要应用领域:1.2.1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核心应用领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信息安全等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1.2.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手段,促进了全球信息交流。1.2.3家电领域家电领域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的典型代表,包括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的智能化、节能化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1.2.4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生物传感器、医学影像、生物信息学等。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为人类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1.2.5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1.2.6航空航天与军事领域航空航天与军事领域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雷达、导航、卫星通信等。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我国航空航天和军事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1.2.7自动化与技术自动化与技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工业、服务、智能控制系统等。自动化与技术的发展为产业升级和智能化生活提供了支持。第二章半导体物理基础2.1半导体的基本性质半导体是一种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其导电功能介于两者之间。半导体材料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导电性:半导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其导电功能受温度、光照、电场等多种因素影响。(2)掺杂性:通过向半导体中掺入杂质元素,可以显著改变其导电功能。掺杂后的半导体称为掺杂半导体。(3)非线性:半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呈非线性,即电流与电压之间不呈线性关系。(4)负阻性:在某些条件下,半导体材料会表现出负阻性,即电流随电压增加而减小。2.2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主要包括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两大类。(1)元素半导体:元素半导体是指由单一元素构成的半导体材料,如硅(Si)、锗(Ge)等。(2)化合物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半导体材料,如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等。2.3半导体的能带理论半导体的能带理论是描述半导体物理性质的重要理论。根据能带理论,半导体的导电功能主要由以下两部分决定:(1)导带:导带中的电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自由移动,参与导电。导带中的电子数量决定了半导体的导电功能。(2)价带:价带中的电子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不易参与导电。但价带中的空穴(正电荷)可以参与导电。能带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能带结构: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包括导带、价带和禁带。禁带是导带和价带之间的能量区域,电子不能存在于禁带中。(2)能带宽度:能带宽度是指导带和价带之间的能量差。能带宽度越大,半导体的导电功能越差。(3)掺杂效应:掺杂可以改变半导体的能带结构,从而影响其导电功能。掺杂后的半导体分为n型和p型两种。(4)载流子浓度: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数量。载流子浓度决定了半导体的导电功能。(5)载流子迁移率:载流子迁移率是指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迁移率越高,半导体的导电功能越好。第三章晶体管原理与电路3.1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晶体管,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器件,其工作原理基于PN结的特性。晶体管通常由三个掺杂不同的半导体区域构成,分别是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按照掺杂类型的不同,晶体管可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PN结的导通与截止特性。当晶体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施加适当的正向偏置电压时,发射结处于导通状态,载流子(电子或空穴)将注入基区。由于基区较薄,且掺杂浓度较低,大部分载流子能够穿越基区并到达集电极。此时,集电极与基极之间施加反向偏置电压,使得集电结处于截止状态,载流子无法从集电极流向基极。因此,晶体管能够实现电流的放大作用。3.2晶体管放大电路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根据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性质,晶体管放大电路可分为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三种组态。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应用最广泛的晶体管放大电路。其输入信号施加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输出信号取自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该电路具有电压放大倍数较高、输入电阻较低、输出电阻较高的特点。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施加在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输出信号取自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该电路的主要特点是输入电阻较高、输出电阻较低,适用于驱动负载。共基极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施加在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输出信号取自集电极与基极之间。该电路的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较低、输入电阻较高、输出电阻较高,适用于高速放大。3.3晶体管开关电路晶体管开关电路利用晶体管的导通与截止特性,实现信号的开关控制。晶体管开关电路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功耗低等优点。晶体管开关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当晶体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施加正向偏置电压时,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相当于开关闭合;当晶体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施加反向偏置电压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相当于开关断开。在实际应用中,晶体管开关电路可分为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等部分。驱动电路负责为晶体管提供足够的基极电流,使其可靠地工作在导通或截止状态;控制电路实现对晶体管开关状态的精确控制;保护电路则保证晶体管在异常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防止损坏。第四章集成电路设计4.1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简称IC)是将大量的微小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通过半导体制造技术集成在一块小的半导体硅片上,以实现电子电路的功能。集成电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功能提升和成本降低,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集成电路按其功能和结构可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两大类。模拟集成电路处理的是连续变化的信号,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等;而数字集成电路处理的是离散的数字信号,如计算机中的数据。4.2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集成电路的功能、功能指标、功耗、成本等要求。(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确定集成电路的系统架构,包括模块划分、接口定义等。(3)电路设计:针对各个模块,设计具体的电路原理图,包括元件选型、参数计算等。(4)仿真验证:使用电路仿真软件对设计好的电路进行功能仿真和功能仿真,验证电路的正确性。(5)版图设计:根据电路原理图,设计集成电路的版图,包括布局、布线等。(6)版图验证:对设计好的版图进行DRC(DesignRuleCheck)检查,保证版图符合制造工艺要求。(7)生产测试:将设计好的版图交给半导体制造厂商进行生产,生产完成后进行测试,保证集成电路的功能指标符合要求。4.3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硅片制备:选用高纯度的单晶硅棒,通过拉伸法或切克劳斯法将其制成薄片状的硅片。(2)氧化:将硅片放入高温炉中,在氧气氛围下使其表面形成一层二氧化硅绝缘层。(3)光刻:利用光刻机将电路图案投影到硅片表面,通过光刻胶保护不需要暴露的区域。(4)蚀刻:将光刻后的硅片放入蚀刻液中,去除暴露区域的二氧化硅绝缘层。(5)离子注入:将所需的离子注入到硅片表面,以改变其导电功能。(6)化学气相沉积:在硅片表面沉积一层或多层绝缘材料或导电材料。(7)平面化处理:通过化学机械抛光等方法,使硅片表面平整。(8)金属化:在硅片表面沉积一层或多层金属,用于连接各个元件。(9)封装:将制造好的集成电路封装在塑料或陶瓷外壳中,以保护其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10)测试:对封装后的集成电路进行功能测试,保证其满足设计要求。第五章微电子器件与系统5.1微电子器件的类型微电子器件是微电子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信号的放大、开关、调制、滤波等功能。根据其功能和结构特点,微电子器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电子器件,可分为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等。晶体管具有放大、开关、稳压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2)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将多个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硅片上,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集成电路可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两大类。(3)微波器件:微波器件是用于微波信号处理和传输的微电子器件,如微波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4)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微电子器件,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5)光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是利用光与电子相互作用原理工作的微电子器件,如激光器、光敏器件、光纤通信器件等。5.2微电子系统的构成微电子系统是由微电子器件、信号处理电路、控制电路、接口电路等组成的复杂系统。以下为微电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微电子系统的核心,负责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和控制输出信号。(2)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和可编程存储器(EPROM)等。(3)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负责将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输出。(4)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整形等处理,以满足系统功能要求。(5)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预设程序,对系统各部分进行协调控制。5.3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微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为几个典型的应用实例:(1)计算机:计算机是微电子技术最典型的应用之一,包括个人电脑、服务器、嵌入式系统等。(2)通信:微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如手机、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3)消费电子:消费电子产品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平板电脑等,均采用了微电子技术。(4)医疗设备:微电子技术在医疗设备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心脏起搏器、X射线成像设备等。(5)工业控制:微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如自动化生产线、智能监控系统等,有着广泛应用。(6)汽车电子:微电子技术在汽车电子领域,如发动机控制单元(ECU)、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等,发挥着关键作用。(7)航空航天:微电子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如导航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卫星通信等,具有重要作用。第六章电子测量与测试6.1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电子测量是指在电子技术领域内,利用电子学原理和方法对各种电量和非电量进行定量测量的过程。电子测量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可靠性好等优点,已成为现代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子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概念:(1)测量对象:指被测量的物理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相位等。(2)测量单位:用于表示测量结果的标准量,如伏特(V)、安培(A)、赫兹(Hz)等。(3)测量方法: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原理和手段,如模拟测量、数字测量等。(4)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5)测量精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分为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6.2常用电子测试仪器电子测试仪器是进行电子测量时使用的设备,以下为几种常用的电子测试仪器:(1)数字万用表:用于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电量,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2)示波器:用于观察和分析电信号波形,具有实时显示、存储、分析等功能。(3)信号发生器:产生各种波形和频率的信号,用于激励被测电路或系统。(4)频率计:用于测量电信号的频率,具有高精度和高稳定性。(5)频谱分析仪:用于分析电信号的频谱特性,可显示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等参数。(6)网络分析仪:用于测量电路或系统的频率响应,可显示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等。6.3电子测量技术电子测量技术涉及多个方面,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电子测量技术:(1)模拟测量技术:利用模拟电路和仪器进行测量,如电压表、电流表等。(2)数字测量技术:利用数字电路和仪器进行测量,如数字万用表、数字示波器等。(3)自动测试技术:利用计算机控制测试仪器,自动完成测量过程,提高测量速度和精度。(4)数据采集技术:利用数据采集卡或模块,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计算机处理和分析。(5)误差分析技术:对测量过程中的误差进行分析,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6)抗干扰技术:采取措施降低外部干扰,提高测量结果的可信度。(7)信号处理技术:对测量信号进行滤波、放大、调制等处理,以满足测量要求。第七章信号与系统7.1信号的基本概念信号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它是随时间、空间或其他自变量变化的物理量。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信号通常表现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信号的基本特性包括幅度、频率和相位。根据信号的变化规律,信号可分为确定性信号和随机信号。确定性信号是指在任何时刻都有确定值的信号,它可以表示为时间的函数。确定性信号包括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连续信号是指在时间轴上连续变化的信号,如正弦信号、余弦信号等。离散信号是指在时间轴上离散取值的信号,如采样信号、数字信号等。随机信号是指在任何时刻都具有不确定性的信号,它不能用确定的函数表示。随机信号的分析与处理需要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7.2系统的基本性质系统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的整体,它具有输入和输出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系统的作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产生输出信号。系统的基本性质包括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和稳定性。线性系统是指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即输入信号线性组合的输出等于各输入信号单独作用时的输出线性组合。时不变系统是指系统的特性不随时间变化,即输入信号经过时间移位后的输出信号与原输入信号相同。因果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信号只与当前和过去的输入信号有关,而与未来的输入信号无关。稳定性系统是指输入信号的能量有限时,输出信号的能量也有限。7.3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时域分析是对信号和系统在时间域内的特性进行分析。时域分析方法包括波形分析、时域波形变换和时域卷积等。波形分析是对信号波形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信号的时域特性。时域波形变换是对信号进行微分、积分等运算,得到新的信号。时域卷积是求解线性时不变系统响应的方法。频域分析是将信号和系统从时域转换到频域,分析其频率特性。频域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等。傅里叶变换是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是傅里叶变换的推广,用于分析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复频域分析是将信号和系统从时域转换到复频域,分析其复频率特性。复频域分析方法包括复傅里叶变换、复拉普拉斯变换和复Z变换等。这些变换方法在分析信号和系统的稳定性和频率特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第八章数字信号处理8.1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是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数字信号的产生、处理、分析和应用。本章主要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8.1.1数字信号的定义数字信号是由离散时间序列构成的信号,通常表示为实数或复数序列。数字信号可以通过模拟信号的采样和量化得到,也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发生器直接。8.1.2数字信号的表示方法数字信号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如序列表示法、频域表示法、时域表示法等。其中,序列表示法是最常见的表示方法,它将数字信号表示为一个时间序列,如:x[n]={x0,x1,x2,,xn}8.1.3数字信号的基本运算数字信号的基本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延时等。以下简要介绍这些运算:(1)加法:两个数字信号的逐元素相加。(2)减法:两个数字信号的逐元素相减。(3)乘法:两个数字信号的逐元素相乘。(4)除法:两个数字信号的逐元素相除。(5)延时:将数字信号沿时间轴移动一定的时间单位。8.1.4数字信号的特性数字信号具有以下特性:(1)离散性: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2)有限性:数字信号的长度是有限的。(3)可逆性:数字信号可以通过逆运算恢复原始信号。(4)抗干扰性:数字信号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8.2数字滤波器设计数字滤波器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信号的滤波、降噪、去噪等。以下介绍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8.2.1滤波器类型数字滤波器根据其作用可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等类型。根据其实现方法,可分为有限冲激响应(FiniteImpulseResponse,简称FIR)滤波器和无限冲激响应(InfiniteImpulseResponse,简称IIR)滤波器。8.2.2FIR滤波器设计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有窗函数法、最小二乘法、最小均方误差法等。以下简要介绍窗函数法:窗函数法通过在理想滤波器的冲激响应上施加窗函数,使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满足设计要求。常用的窗函数有矩形窗、汉明窗、汉宁窗等。8.2.3IIR滤波器设计I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有双线性变换法、冲激响应不变法等。以下简要介绍双线性变换法:双线性变换法是一种将模拟滤波器转换为数字滤波器的方法。它通过将模拟滤波器的传递函数转换为数字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实现滤波器的设计。8.3快速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Transform,简称FFT)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的一种高效算法,用于计算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FourierTransform,简称DFT)。以下介绍FFT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8.3.1DFT的基本原理DFT是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的过程。其基本原理为:X[k]=Σx[n]W_N^(kn)(k=0,1,,N1)其中,X[k]表示频域信号,x[n]表示时域信号,W_N表示旋转因子,N表示信号长度。8.3.2FFT算法原理FFT算法通过将DFT分解为多个较小的DFT,降低计算复杂度。其主要原理为:(1)将DFT分解为偶数和奇数项的DFT。(2)递归地计算较小的DFT。(3)合并计算结果。8.3.3FFT算法实现FFT算法有多种实现方法,如时间抽取算法、频率抽取算法等。以下简要介绍时间抽取算法:时间抽取算法将信号按时间顺序分组,分别计算每组信号的DFT,然后合并计算结果。具体步骤如下:(1)将信号按时间顺序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2)分别计算奇数组和偶数组的DFT。(3)合并计算结果,得到原信号的DFT。第九章通信原理与技术9.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通信系统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9.1.1信息源信息源是通信系统的起点,它可以是语音、文字、图像、数据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信息源的任务是产生和发送信息。9.1.2信息发送器信息发送器负责将信息源产生的信息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发送器通常包括调制器、编码器等组成部分,用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9.1.3传输信道传输信道是连接信息发送器和接收器的通道,用于传输信号。传输信道可以是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多种形式,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带宽和传输损耗。9.1.4信息接收器信息接收器负责接收传输信道传来的信号,并将其还原为原始信息。接收器通常包括解调器、解码器等组成部分,用以实现信号的接收和恢复。9.1.5信息接收端信息接收端是通信系统的终点,它负责处理接收到的信息,以便用户能够理解和利用这些信息。9.2数字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以下是数字通信技术的一些关键组成部分:9.2.1采样与量化采样与量化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采样是指在时间上对模拟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量化则是在幅度上对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9.2.2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码流的过程,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码流还原为原始数字信号的过程。常见的编码方式有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等。9.2.3信道编码与解码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传输可靠性而采取的一种编码方式,它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降低误码率。信道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数字信号的过程。9.2.4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有振幅调制(AM)、频率调制(FM)等。9.3通信网络与协议通信网络是连接多个通信系统,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的体系。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