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韩非子》《战
国策》(含解析)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韩非子》+《战国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
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
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
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
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钻短者及乎
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
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
子贡说之c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
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
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
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材料二:
赵文进谏曰:“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政之经也。愚者陈意而知者
论焉,教之道也。臣无隐忠,君无蔽言,国之禄也。臣虽愚,愿竭其
忠。"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当世辅俗,
古之道也。衣服有常,礼之制也。修法无愆,民之职也。三者,先圣
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
之。”
王曰:“子言世俗之闻。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
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且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
伯不同教而政。知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夫
制于服之民,不足与论心;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故势与俗化,
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知学之
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
法古,子其释之。”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武灵王平昼闲居》)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
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君A释此B而袭C远方D之服E变古之教F易古之道。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方,文中意为“方圆、纵横”,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华侍坐》中“且知方也”的“方”含义不同。
B.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与《过秦论》中“因利乘便”的
“乘”含义不同。
C.愆,文中为“罪过,过错”之意,与《氓》中“匪我愆期"
的“愆”含义相同。
D.循,文中意为“遵守”,与《促织》中“循陵而走”的“循”
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偃王实行仁义治国,有三十六个国家向他割地朝贡,楚文
王害怕徐国会危害到自己,便出兵伐徐灭了徐国。文王和徐偃王都实
施仁政,但结局不同。
B.舜实行德政,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感化了苗民。到了共工打
仗时,拿短铁括就会被敌人击中,需要坚硬的铠甲护体。
C.赵文认为应当按照古法顺应当地的民俗,按照礼法规定,穿
一定款式的衣服,不认同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等革新进取的做法。
D.赵武灵王认为愚笨的人拘泥于旧风陋俗,受世俗礼法制约,
所以要和他们交流思懑说明意图;老百姓应按国家政令行动。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
(2)愚者陈意而知者论焉,教之道也。
5.材料一中韩非的观点和材料二中武灵王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C此俱出父母之怀衽,
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
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节选自《韩非子•奸劫弑臣》《韩非子•六反》)
材料二:
苏代为公仲谓向寿日①:“禽困覆车。公破韩②,辱公仲,公仲
收国复事秦,自以为必可以封。今公与楚解口地,封小令尹③以杜阳。
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公仲躬率其私徒以斗于秦,愿公之熟计
之也。"向寿曰:“吾合秦、楚,非以当韩也,子为我谒之公仲曰:'秦、
韩之交可合也。'"对曰:“愿有复于公。谚曰:'贵其所以贵者贵。'
今王之爱习公也,不如公孙郝④;其知能公也,不如甘茂。今二人者,
皆不得亲于秦事矣,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彼有以失之也C公孙郝
党于韩,而甘茂党于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争强,而公党于楚,
是与公孙郝、甘茂同道也。公何以异之?人皆言楚之多变也,而公必
亡之,是自为责也。公不如与王谋其变也,善韩以备之,若此则无祸
矣。韩氏先以国从公孙郝,而后委国于甘茂,是韩,公之仇也。今公
言善韩以备楚,是外举不辟仇也。”
向寿曰:“吾甚欲韩合。”对曰:“甘茂许公仲以武遂,反宜阳之
民,今公徒令收之,甚难。”
向寿曰:“然则奈何?武遂终不可得也?"对曰:“公奚不以秦为
韩求颍川于楚此乃韩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
也。公求而弗得,是韩、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争强,而
公过楚以收韩,此利于秦。”向寿曰:“奈何?"对曰:“此善事也。甘
茂欲以魏取齐,公孙郝欲以韩取齐,今公取宜阳以为功,收楚、韩以
安之,而诛齐、魏之罪,是以公孙郝、甘茂之无事也J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有改动)
【注】①公仲为韩相,向寿为秦将,苏代为韩使者。②《史记•甘
茂列传》“秦使向寿平宜阳”,“破韩”即指此。③小令尹,官名,战
国楚置。④公孙郝,与下文中“甘茂”,皆为秦臣。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
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奚不以秦A为B韩C求D颖E川F于G楚H此I乃J韩K之L
寄M地N也0公P求Q而R得S之T是U令V行W于X楚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禽困覆车,以禽兽困急可撞翻猎者之车来比喻人陷入绝境会
拼命,与“困兽犹斗”意思相近。
B.国,可以指国都、古代王侯的封地等,“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
者”中的“国”是指“国事,
C.异,文中指“有区别”,与《齐桓晋文之事》“王无异于百姓
之以王为爱也”的“异”意思相同。
D.古代地名的命名不少与方位、水文等相关,由此可推断宜阳
在宜水之北,颍川则因颍水而得名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大败韩国之后,将秦地解口赠予楚国,又将秦城杜阳封
给楚国令尹,以此来与楚国交好,形势对韩国不利。
B.苏代认为秦王虽然对向寿的宠幸和赏识不及对公孙郝和甘茂,
但特别信任向寿,是因为公孙郝和甘茂亲附其他诸侯国。
C.苏代指出向寿在秦楚争强时联合楚国非明智之举,不如与秦
王共同谋划,防备楚国,亲善韩国,否则将有祸患。
D.向寿如果凭借攻取宜阳之功,拉拢楚、韩,使之安定,谴责
齐、魏不与秦交好之罪,就能为公孙郝与甘茂分忧。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2)公仲躬率其私徒以斗于秦,愿公之熟计之也。
10.请从韩非子义利观的角度分析苏代建议的秦国大将向寿弃楚
亲韩的具体原因。
参考答案:
1.BEF2.C3.D4.(1)你的话说得不是不巧妙,然而我想要的
是土地,不是你所说的这套空话。
(2)愚笨的人表达意见,明智的人进行讨论,这是朝廷教化的
准则。5.①韩非的观点是:时代不同、情况变了,政事措施也要跟
着改变。②武灵王的观点是:习俗、礼法制度要跟着形势的变化而变
化,治理当世不能效仿古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大王您对这些都弃之不顾,却沿用远方胡人的衣服,
改变古代的教化,改变古代的章程。
“君”作主语,“犀”作谓语,代词“此”作宾语,故应在宾语后
B处停顿;
“袭”作谓语,“远方之服”作宾语,故应在宾语后E处停顿;
“变古之教”与“易古之道”结构一致,应分别成句,前后断开,
在EF处停顿。
故选BEF。
2.本题考杳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
义的能力。
A.正确。“方”,方圆、纵横;/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句意:士
地方圆有五百里。/并且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B.正确。“乘二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凭借、依靠。句意:去
抵抗有万辆兵车的强敌。/凭借有利的地势。
C.错误。“愆”,犯罪;/拖延。句意:遵守法纪不犯罪。/不是我
拖延婚期。
D.正确。“循:遵守;/顺着,沿着。句意:遵守法制而抛弃个
人私念。/(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走。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D.“所以要和他们交流思想说明意图”错,文中“不足与论心”
“不足与致意”,意思是没有必要向他们交流思想说明意图,而不是
选项说的要和他们交流思想说明意图。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辩”,巧妙;“者……也”,判断句;“所谓”,所说的。
(2)“陈”,陈述、表达;“知”,通“智”,聪明、明智;“教之
道也”,判断句;“道”,准则。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①根据“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和
“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概括出韩非的观点:时代
不同、情况变了,政事措施也要跟着改变。
②根据“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圣人之道也”“故为己者不待
人,制今者不法古,于其释之”概括出武灵王的观点:习俗、礼法制
度要跟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治理当世不能效仿古代。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代周文王地处丰、镐一带,领土方圆不过百里,他施行仁义的
政策感化了西戎,最终统治了天下。徐偃王统治着汉水以东的地方,
方圆有五百里,他也施行仁义的政策,有三十六个国家向他割地朝贡C
楚文王害怕徐国会危害到自己,便出兵伐徐,于是灭了徐国。所以周
文王施行仁义而称王天下,而徐偃王施行仁义而亡了国,这证明仁义
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今天。所以说:时代不同了,政事就会随之
不同。在舜当政的时候,有苗族不肯归顺,禹主张用武力去讨伐。舜
说:“不行。我们推行德政还不够深就动用武力,不合乎道义”。于是
便用三年时间加强德政,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来进行精神感化),有
苗族终于归服了。到了共工打仗的时候,武器短的会被敌人击中,铠
甲不坚固的便会伤及身体。这表明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的德政方法只
能用于古代而不能用于当今。所以说:情况变了,措施也要跟着改变。
上古时候人们在道德上竞争高下,中古时候人们在智谋上角逐优劣,
当今社会人们在力量上较量输赢。齐国准备进攻鲁国,鲁国派子贡去
说服齐人。齐人说:“你的话说得不是不巧妙,然而我想要的是土地,
不是你所说的这套空话J于是出兵攻打鲁国,把齐国的国界推进到
距鲁国都城只有十里远的地方。所以说徐偃王施行仁义而徐国灭t,
子贡机智善辩而鲁国祓削弱。由此说来,仁义道德、机智善辩之类,
都不是用来保全国家的正道。如果当初抛弃徐偃王的仁义,不用子贡
的巧辩,而是依靠徐、鲁两国的实力,去抵抗有万辆兵车的强敌,那
么齐、楚的野心就不会在这两个国家得逞了。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材料二:
赵文劝谏武灵王说:“农夫辛勤耕作以供养君子,这是治理国家
的根本。愚笨的人表达意见,明智的人进行讨诒,这是朝廷教化的准
则。做臣子的不隐瞒自己的意见,做君王的不阻塞言路,这是国家的
福分。我虽然愚笨,但还是希望竭尽自己的忠心。”武灵王说:“替别
人着想的人不应该过分苛求,竭尽忠心的人不能指责他的错误,您就
言吧。”赵文说:“适应时势顺从当地民俗,这是自古以来的法则。衣
服有一定的款式,这是礼法的规定。遵守法纪不犯罪,这是老百姓的
职责。这三个方面,都是古代圣贤的救导。现在大王您对这些都弃之
不顾,却沿用远方胡人的衣服,改变古代的教化,改变古代的章程,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地考虑考虑。”
武灵王说「你所说的只是世俗的见解c普诞民众只是一味地沉溺
于习惯世俗之中,而读书人又总是拘泥于书本上的东西。这两种人,
他们只能谨守职责、遵守法令而已,不能和他们一道谋长远的事业,
建立开创之功。而且夏、商、周三个朝代虽然服装不同但却能统一天
下,春秋五霸政教各异却能治理好国家。聪明人制订法令,愚蠢的人
被法令制约。贤达的人改革习俗,而愚笨的人却拘泥于旧风陋俗。因
此那些受世俗礼法制约的人,没有必要和他们交流思想;那些拘泥于
旧风陋俗的人,没有必要向他们说明你的意图。所以,习俗应跟着形
势的变化而变化,礼法制度也要随着形势的改变而改变,这才是圣人
治国的根本原贝!I啊!接到国家的政令就马上行动,遵守法制而抛弃个
人私念,这才是老百姓的天职。真正有学问的人能听从意见而改变观
点,通晓礼法的变化才能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真正志在修身
的人不仰赖别人的赞许,治理当世的人不能完全效法古代,您还是放
弃那些不正确的意见吧J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武灵王平昼闲居》)
6.H0T7.C8.D9.(1)安全有利的就靠近(追求)它,危险有
害的就舍弃(避开)它,这是人之常情。
(2)公仲亲自率领自己的私家奴仆(部属)来和秦国争斗(拼
命),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10.具体原因:①向寿如果联合楚国
攻打韩国,韩国必定拼死一搏,于秦不利;②向寿如果在秦楚争霸之
时亲附楚国,与其他两位重臣相比,在秦王面前将失去决断国事的优
势,于己不利;③弃楚亲韩,能让向寿在秦王面前显示出“外举不避
仇”的气度,于已有利;④秦楚两国争强,指责楚国,拉拢韩国,于
秦有利;⑤弃楚亲韩,可借谴责齐、魏之机,让公孙郝、甘茂失势,
于已有利。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您为什么不凭借秦国的力量替韩国向楚国求取颍川?这本
是韩国暂时交由楚国代为管理的地方,您一旦求得,这就使您的命令
能在楚国得以执行。
“此乃韩之寄地也”是一个语意完整的判断句,在其前后即H0
处断开。
“公求而得之”中“之”作“得”的宾语.语意完整,在其后即T
处断开。
故在HOT处断句。
7.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说法正确。“困兽犹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
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B.说法正确。句意:而惟独您能同秦王决断国事。
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中的“异”,意为“感到奇怪”。
句意:您与他们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吝啬感到
奇怪。意思不同,判断错误。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就能为公孙赤3与甘茂分忧”表述有误,文中“无事”是“无
所作为”的意思,意思是公孙郝、甘茂就将无所作为了。
故选Do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就”,靠近,追求;“危害”,危险有害;“舍”,舍弃,避
开;“此人之常情也”,判断句式。
(2)“躬”,亲自;“斗于秦”,状语后置句,和秦斗;“愿”,希
望;“熟”,仔细。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文本一原文“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可
知,韩非子的义利观是重利轻义,凡事都应以利益为标准。因此,答
题时只要能从原文中找到秦国大将向寿弃楚亲韩能对秦国利益有利
的原因即可。
根据原文“公仲躬率其私徒以斗于秦,愿公之熟计之也”可知,
向寿如果联合楚国攻打韩国,韩国必定拼死一搏,于秦不利。
根据原文“今二人者,皆不得亲于事矣,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
彼有以失之也……人皆言楚之多变也,而公必亡之,是自为责也”可
知,向寿如果在秦楚争霸之时亲附楚国,与其他两位重臣相比,在秦
王面前将失去决断国事的优势,于己不利。
根据原文“公不如与王谋其变也,善韩以备之.若此则无祸矣……
今公言善韩以备楚,是外举不辟仇也“可知,弃楚亲韩,能让向寿在
秦王面前显示出“外举不避仇”的气度,于己有利。
根据原文“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
弗得,是韩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争强,而公过楚以收韩,
此利于秦”可知,秦楚两国争强,指责楚国,拉拢韩国,于秦有利。
根据原文“甘茂欲以魏取齐,公孙郝欲以朝取齐,今公取宜阳以
为功,收楚、韩以安之,而诛齐、魏之罪,是以公孙郝、甘茂之无事
也”可知,弃楚亲韩,可借谴责齐、魏之机,让公孙郝、甘茂失势,
于己有利。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安全有利的就去靠近(追求)它,危险有害的就要舍弃(避开)
它,这是人之常情。
况且父母对于子女,生了男孩就互相祝贺,生了女孩就把她杀了。
子女都出自父母的怀抱,然而是男孩就受到祝贺,是女孩就杀了的原
因,是考虑到今后的利益,从长远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雕塑艺术买卖合同3篇
- 2024水泥工程项目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高校生实习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共有产权房买卖合同3篇
- 2025年度环保工程设计与安全生产监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商铺租赁能源管理合同范本2篇
-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改革实施路径探讨
- 2024年温室大棚环境控制系统开发合同3篇
- 2024年财产评估委托合同3篇
- 2025年度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协议范本3篇
-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应用PDCA提高入院宣教的知晓率
- 装修增减项单模板
- 线性系统理论郑大钟307张课件
-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3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 缠论公式(最完美自动画笔公式)主图
- 肩凝证(肩周炎)的临床路径修改后
- 胸外科教学讲解课件
- MT-T 1199-2023 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运输车辆通用安全技术条件
- 国家开放大学《高等数学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污水雨水管道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