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八中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八)_第1页
2023年重庆八中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八)_第2页
2023年重庆八中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八)_第3页
2023年重庆八中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八)_第4页
2023年重庆八中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重庆八中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八)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创造性叛逆”是对文学翻译特征的一个很恰切概括。文学翻译有两个层面。一是语言转换层面。在这一层面,强调语言转换的等值,追求译作对原作在各方面的忠实,再现原作的精神风貌、文学意蕴和语言特色。二是文学再创造的层面。这一层面指译者将原作者所创造的意象、意境、艺术风格等等,通过译者的解读、体会再度传达出来,是在原作规定的有限范围内的再度创作。虽然译者在主观上努力追求全面再现原作,但实际上不可能完全做到。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译者的文化心理、文化价值取向、个人的审美心理、文学气质、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都会影响对译作的“全面忠实”再现。特别是,如果译者出于政治、意识形态、审美或道德等方面的原因,有意误译原作,这样,翻译的叛逆和再创造的特征就会更明显。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文学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总是处于一定的文化语境之中。译语文化中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学观念、经济等因素,不仅影响译者的翻译选择、过程和策略,也影响译作的文学意义及其接受。(摘编自查明建《译介学:渊源、性质、内容与方法——兼评比较文学论著、教材中有关“译介学”的论述》)材料二: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有多种表现,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类型: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四种:个性化翻译。译者,尤其是优秀的译者,在从事文学翻译时大多都有自己信奉的翻译原则,并且还有其独特的追求目标。譬如同样是拜伦的诗,马君武用七言古诗体译,苏曼殊用五言古诗体,而胡适则用离骚体。不同的诗体不仅赋予拜伦的诗以不同的中文面貌,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塑造了彼此不同的诗人拜伦的形象。误译与漏译。绝大多数的误译与漏译属于无意识型创造性叛逆。例如英译者在翻译陶诗《责子》中“阿舒已二八”一句时,把它译成了“阿舒十八岁”。他显然不懂汉诗中的“二八”是十六岁的意思,而自作聪明地以为诗中的“二八”是“一八”之误。这样的误译造成了信息的误导。与此同时,还存在着有意的误译。譬如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的名作三部曲《苦难的历程》的英译名是《RoadToCalvary》(译成中文为《通往卡尔瓦利之路》),这里英译者故意用一个含有具体象征意义的地名“Calvary”(出典自《圣经》,系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地方)代替了俄文中那个泛指“苦难、痛苦”的普通名词MyKи。漏译也分无意与有意两种。无意的漏译多为一言半语,通常未产生什么文学影响。有意的漏译即节译,我们将在下面予以分析。节译与编译。造成节译与编译的原因有多种:为与接受国的习惯、风俗相一致,为迎合接受国读者的趣味,为便于传播,或出于道德、政治等因素的考虑,等等。例如我国早期翻译家伍光建在翻译法国大仲马的《侠隐记》(现通译《三个火枪手》)时,压缩或节略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凡与结构及人物个性没有多大关系的语句、段落、议论、典故等统统删去,把原作差不多删掉三分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编译也是一种节译,编译者与节译者一样,旨在理清原著的情节线索,删除与主要情节线索关系不大的语句、段落,甚至篇章,以简洁、明快的编译本或节译本的形式介绍原著。编译与节译最大的差别在于:节译本中所有的句子都是依据原本直接翻译的,而编译本中的句子,既有根据原文直接翻译的,也有根据原文编写、改写的,甚至还有编译者出于某种需要添写的。转译与改编。转译,又称重译,指的是借助一种外语(我们称之为媒介语)去翻译另一外语国的文学作品。这种形式的翻译,无论中外古今,都很普遍。譬如,我国最早的汉译佛经所用的术语就多半不是直接由梵文翻译过来的,而是间接经过一个媒介——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天竺文字或西域文字。在大多数情况下,转译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尤其是在翻译小语种国家的文学作品时,因为任何国家也不可能拥有一批通晓各种小语种的译者。然而文学翻译又是如此复杂,译者们在从事具有再创造性质的文学翻译时,不可避免地要融入译者本人对原作的理解和阐述,甚至融入译者的语言风格、人生经验乃至个人气质,因此,通过媒介语转译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会产生“二度变形”,也就不难理解了。更何况媒介语译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负责任的滥译本,以及存在一些有独特追求的译本。改编经常出现在诗歌、剧本的翻译之中。如林纾把易卜生的剧本《群鬼》改译成文言小说《梅孽》,方重用散文体翻译乔叟用诗体写成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朱生豪用散文体翻译莎士比亚剧本中的人物对白(原作为无韵诗体),等等。(摘编自谢天振《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追求译作对原作在各方面的忠实并再现原作的精神风貌、文学意蕴和语言特色,实际上不可能完全做到。B.创造性叛逆是由客观层面的文化语境和主观层面的文化倾向、认知表达水准等造成的,两个层面中前者的规避难度更大。C.《苦难的历程》的英译名《RoadToCalvary》是英译者有意为之,这使得该书的英译本和原著相比多了一层宗教色彩。D.创造性叛逆分为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两种类型,节译与编译形成原因复杂,是两种类型兼而有之的一种文学翻译形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采用总分结构,先总写创造性叛逆有多种表现,再分写其在翻译中的具体类型。B.马君武等采用不同语言形式翻译拜伦的诗歌,语言形式的背后其实有中华文化的介入。C.汉译佛经所用术语多半不是直接由梵文翻译而来,故中国古代佛经内容上可信度不高。D.“二度变形”是由前译者和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性叛逆造成的。(3)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庞德翻译中国古诗时无视英语语法,省去了介词,没有主谓结构,这属于个性化翻译。B.傅东华在翻译小说《GoneWithTheWind》时,中国化了小说中的地名,这属于误译。C.国内译者在翻译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时,通常会删减部分情节,这属于节译。D.纪德与巴罗合作,把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城堡》搬上了法国舞台,这属于改编。(4)两则材料都涉及创造性叛逆,但论证方法却有明显差异。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5)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学者说:“葛浩文、陈安娜等西方译者对莫言作品不遗余力地改写与重构,是莫言得以走出本土的重要原因。”如何认识葛浩文、陈安娜等西方译者对莫言作品的“改写与重构”?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艰难的时刻【注】托马斯•曼他从写字台旁边站起来,从他那小巧的、不结实的写字台旁边站起来,就像一个绝望的人,快速和吃力地眯起眼睛望着他刚刚撂开的作品。这个负担,这个压力,这个良心的折磨,这一片需要他喝光的大海,这一项可怕的任务,既是他的骄傲,也是他的不幸,既是他的天国,也是他的地狱。它拖延,它停滞,它中止——一而再,再而三!是该归咎于天气,还是他的感冒和倦怠,或者是这部作品?这项工作本身?这种不幸的、奉献给绝望的孕育?他站了起来,为了拉开一点儿距离,因为与手稿拉开距离往往能使人高瞻远瞩,对素材有更长远的眼光,从而能加以支配。对,有这样的情况,等到人离开了搏斗的现场,那种轻松感才令人兴奋……房子里笼罩着一片寂静。只听得见风声,它顺着那条小巷刮下去。还有雨声,雨点敲打着窗子溅起小泡沫。大伙儿都睡了,房东及其家人,还有洛蒂和孩子们。只有他孤独地醒着,强打精神眯起眼,望着那部作品……不,不成功,一切都是徒劳!主人公并不是英雄,既不高尚又冷酷!布局是错误的,语言是虚伪的,这是一堂枯燥乏味而又没有活力的历史讲座,冗长、平淡,没希望上演!好吧,总之是完了。一次失败。一次错误的行动。垮了。哦,他曾经是一个挨饿者,逃亡者,厌世者,沮丧而又在人情上赤贫如丐。可那时他年轻,还相当年轻!每一次,不管腰弯得多么深,他的精神还能灵活地弹起来,在痛苦时刻之后是信念和内心胜利的时刻。困苦和虚无的年代,其实却是富足和丰盛的年代。现在,一点儿幸运降临,他有了职位和荣誉,有了妻子和儿女,却感到疲惫不堪和精疲力竭了。他呻吟,把两手按在眼睛上,在房间里焦躁不安地踱来踱去。他刚才想得那么可怕,以至于无法留在产生那种想法的原地不动。他坐到墙边的一把椅子上,让两手十指交叉垂在两膝之间,抑郁地呆望着地板。他犯有过失,在这些年对自己犯了罪,对自己的身体这精巧的器具。他年轻时精力旺盛,不把身体放在心上,在香烟缭绕的室内空气中度过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和白天,这是他赖以刺激自己工作的麻醉剂——现在有报应了!这儿,在胸前这个部位,他呼吸、咳嗽、打哈欠,总是在同一处感到疼痛。这种小小的、厉害的、像针刺一般的钻心的提醒,自五年前起就从没停止过——一种剧烈的胸部疾病侵袭了他。不管医生是什么看法,他要做的事,就必须快做,今天就做,要快……恰恰是倾心于那些妨害健康和消耗精力的东西,使他觉得比一切智慧和冷静的纪律更合乎道德——奋斗与贫困,激情与痛苦!痛苦!他挺直身子,交叉两臂。人只要还有可能给自己的不幸一种自豪与高贵的称呼,那就不算可耻,就还没完全潦倒。有一点是必要的:要有勇气,给自己的生命以伟大和美好的名字!不幸不应归咎于室内的空气以及疼痛!要充满激情——以便忽略身体,不在乎身体!能相信,能相信痛苦……他的目光又朝手稿那边扫过去,两臂在胸前抱得更紧了……天才本身……不就是痛苦吗?假如那边那部不顺利的作品使得他受苦,那不是挺正常,几乎是个好的标志吗?它还从来没有奔放洋溢过,要是它那样了,他的怀疑才真正开始呢。它只是在马大哈和半吊子们那儿奔放洋溢,在迅速满足和无知者那儿奔放洋溢。因为天才,不是轻轻松松,不是戏耍调笑,不是随随便便的一种能力。它从根本上是一种需要,是一种对理想的批判,是一种不知足,必须不无痛苦地创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最伟大、最不知足的人来说,天才是最严厉的惩罚……如果一周内没有一天,没有一个小时能摆脱痛苦——那又怎么办呢?藐视负担与成绩,藐视要求、困苦与劳累,小看它们——这就是使人伟大的东西!他站起来,把两手放在背后,急匆匆地走过房间,使得蜡烛的火苗在穿堂风中摇曳不已……伟大!非凡!征服世界并使名字不朽!被人认可——被全世界人民认可和爱戴!雄心抱负似乎在说:痛苦难道就应该白费吗?它会使我伟大……他的大鼻子的鼻翼绷紧了,目光咄咄逼人,扫视着。他那瘦削的两颊泛出一种瞬间的红晕,一种火焰,从他的艺术家热情中腾起,从他对自我的激情中腾起,在他内心深处永不熄灭地燃烧。他决心把一切都拿来为它效劳,当然没报酬,这是处在一种必要性之下无私的消耗和奉献。人们可知道,一个句子,一个严肃的想法,要他付出多少辛勤培育和自我超越?因为最终他是无知的,缺少训练的,是个糊涂和痴迷的梦想者。写一封尤利乌斯的信要比吵吵嚷嚷更困难——它不也因此更高伟了吗?从对倾诉的第一次分明的渴望,到想法、形象、词语和字行,这是什么样的斗争啊!什么样的苦难历程啊!渴望他的作品成为奇迹,渴望形式、形象、限定与实体,渴望用神明之口点到那些阳光普照的事物。谁像他这样创作,从乌有中,从自己的胸中进行创作?一首诗难道不是出自他的心灵?词语,概念,只是他的艺术家气质按响的琴键,为了让一场看不见的弦乐演出奏响起来……钟声提醒他,夜已经深了,但同时也好像给他好心地指明了一个艰难时刻的结束。他松了一口气,嘴唇抿得紧紧的。他走过去抓起笔……别冥思苦想!不要陷入混乱!至少别在那儿耽搁!走出混乱,攀登到亮处,工作吧!限定,排除,塑造,完成……它完成了,这部苦难的作品。也许它并不好,但是总算完成了。它完成了,瞧,这就挺好。从他的心灵里,迸发出了新的作品、响亮和闪光的形象,就好像从大海捞出的贝壳中响起了呼啸。(有删改)【注】《艰难的时刻》是托马斯•曼为纪念席勒去世而创作,描绘了席勒创作历史剧《华伦斯坦》的一幕。(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等到人离开了搏斗的现场,那种轻松感才令人兴奋”,这句话写出了主人公完成作品时的如释重负。B.主人公认为自己年轻时不爱惜身体遭到了“报应”,应当重视健康,又由之进一步生出了一种奋斗的紧迫感。C.从“把两手按在眼睛上”到“挺直身子,交叉两臂”,主人公动作的变化表现其内心从软弱动摇转向坚强笃定。D.主人公自认是“无知的,缺少训练的,是个糊涂和痴迷的梦想者”,表现出他无法完成作品的沮丧和不安。(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端描写屋外的风雨,将主人公引入内心世界,结尾处的钟声,又将主人公唤回现实的世界。B.文末“从大海捞出的贝壳中响起了呼啸”,将主人公的心灵比成呼啸,表现了他完成创作的自豪。C.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情节、人物简单,不设矛盾冲突,具有散文化的特点。D.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展现出主人公的内心思索和自我追问,从全知的视角叙述主人公创作的过程。(3)小说主人公承受着的“痛苦”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这篇小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请分析这种抒情性的具体表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何玮,字仲韫。年十六,从张柔见世祖,帝感其父之殁,授玮易州知州。从围樊城,宋将夏贵帅舟师来援,玮营于城东北,扼其冲。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入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至元十一年,伯颜伐宋,以玮为帐前都镇抚。伯颜令军拒命者屠之。玮谏曰:“丞相吊民伐罪,宜以不杀为本。”伯颜善其言。二十八年,迁湖南宣慰使。大德四年,除侍御史,又以母疾辞。七年,改授御史中丞。玮刚直无所顾忌。奏政要十事,以纾民力、制国用、备荒政、重吏禄、开贤路为急务,且曰:“丞相安童甚贤,而相业前后异者,盖初则有史天、廉希宪、许衡诸人为之佐,及再相,则诸人去矣。”成宗嘉纳之。京师孔子庙成,玮请建国学于庙侧,从之。地震,上言:咎在大臣。明日,洪双叔、木八刺沙、阿老瓦丁皆罢政事。既而赛典赤、八都马辛等召还。玮言:“奸党不可复用,宜选正人以为辅弼。”疏入,报闻。御史郭章劾郎中哈刺哈孙受赇,已抵罪。哈刺哈孙结权幸,以枉问逮章。玮言于帝曰:“陛下杀郭章,如祖宗法度何?”帝意解,即释之。九年冬,成宗崩。左丞相阿忽台奉皇后命,集议成宗祔庙及皇后摄政事。玮曰:“朝廷故事,惟亲王得与此,非臣所敢知。”阿忽台变色,以唐武后为辞。玮曰:“彼有庐陵王,事体不同。”及出,劝右丞相答刺罕、御史大夫塔思不花密白武宗及皇太后,早定大计。武宗即位于上都,除玮副詹事,复遥授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至大元年,迁詹事,兼卫率使。拜中书左丞,仍商议中书省事。未几,出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金虎符,提调屯田事。帝召至榻前,谕曰:“汴事重,屯田久废,卿当为国竞力。”赐黑貂裘、锦衣各一袭。玮行部至扬州,民负镇南王钱,王佣之,岁满没入为奴。玮白王释之。奸人赵万儿造妖言,事觉,连南阳、归德等路数百家,玮按诛万儿,尽释逮系者。岁余,增河南屯田米十七万石。又经理荆湖废屯,岁得米百万石。以行台钱五十万建国学,又请置洪泽芍陂屯田万户府儒学教授。三年,改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卒,年六十六。皇庆中,追封梁国公,谥文正。(选自《新元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五》,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入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B.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入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C.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入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D.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人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宗嘉纳之”与“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两句中的“嘉”字含义相同。B.“咎在大臣”与“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氓》)两句中的“咎”字含义相同。C.祔庙,衬祭死者于先祖之庙,在文中是指将成宗的牌位放人太庙之中以享受祭祀。D.“除玮副詹事”与“除臣洗马”(《陈情表》)两句中的“除”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玮仁爱为怀。伯颜命令军队屠杀拒命的人,他及时进言,意见得到伯颜认同。B.何玮忠直敢言。丞相虽贤却因待人前后不同而政绩迥异,他举此以强调贤才重要。C.何玮明辨忠奸。他认为朝廷召还的赛典赤、八都马辛等人隶属奸党,不应再用。D.何玮重视文教。他先请建国学于孔子庙侧,后耗巨资建国学,推进儒家文教事业。(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御史郭章劾郎中哈刺哈孙受赇,已抵罪。哈刺哈孙结权幸,以枉问逮章。②事觉,连南阳、归德等路数百家,玮按诛万儿,尽释逮系者。(5)面对“集议皇后摄政事”,何玮是如何应对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咏怀二首(其二)①李贺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②。头上无幅巾③,苦蘗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注】①李贺不得考进士,归乡家居时作此诗。②南山期:《诗经•小雅•天保》中有“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句。③幅巾:一种裹头的绸布,王公名士用之以示儒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二句写诗人傍晚写罢诗后,惊见头上白发如同落霜,此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头发变白的情形。B.第三句中写诗人对着镜子发笑,“笑”的对象是自己,“笑”中有自嘲与无奈,也包含着对自己的开解。C.“苦蘗”通常被称为“黄蘗”,诗人用“苦”字有暗示自身痛苦之意,虽在写衣着,其实也在抒发情感。D.诗歌最后两句看似与上文是转折关系,实则以鱼水相得之欢来反衬自己的悲苦遭遇,更能表现诗人的悲苦。(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并序》中,表现商人外出经商后琵琶女孤独凄凉的句子是“,”(2)古人认为鸿雁和鲤鱼可以替人传递音书,《春江花月夜》中使用了这两个意象的诗句是“,”。(3)《六国论》中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和秦国侵扰之间关系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血氧仪采用无创方式便可较准确地测得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它是如何做到的呢?如果仔细看血氧仪放手指的地方,你会发现闪烁的LED灯,灯的对面是光电二极管。将手指放在两者之间,血氧仪会向手指发光,然后①,并被转化为电信号。如果你曾经不小心用手指盖住手机的闪光灯,你会发现皮肤实际上是半透明的,并且它还会在另一侧呈现红色。因为你的血液吸收了一些光,也透过了另一部分光。科学家通过实验了解到,血红蛋白(血液中携带氧气的蛋白质)的吸收光谱在不同含氧状态下存在差异。通俗地讲,这意味着它投射出的颜色会改变。这种颜色改变,②,但仪器能够轻松分辨。如果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光来进行测量,我们会发现差异就变得更加明显。实际上,③,一个发出红光,另一个发出我们看不见的红外线。并且它们俩不是稳定发光,而是轮流闪烁,然后通过分析另一侧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我们就能准确判断出血氧饱和度。但是,我们的手指不只有血液,还有皮肤、骨头等其他东西,单靠光怎么可能准确告诉我们血氧饱和度呢?我们的血液不只是停留在手指上,它会根据心脏的跳动而脉动。因此,通过信号分析,脉搏血氧仪内的微处理器可以隔离它接收到的信号的脉冲成分,并忽略所有非血液信号。这将告诉我们心率,并确定含氧血红蛋白的百分比。(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血氧仪能方便而较准确地测得血氧饱和度,它是基于人体的哪些特点设计的?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马孔多满目疮痍。街巷间的泥潭中残留的破烂家具,被红色百合覆盖的动物骨架,都是外来人潮留下的最后遗物,他们①又一哄而散。香蕉热潮期间匆忙盖起的房子都已废弃。香蕉公司撖走了一切设施。当初电网包围的城市只剩下一地瓦砾。那些木屋,那些午后常有轻松牌戏的清凉露台,都被飓风刮走。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当年创业时探索过的着魔之地,后来变成繁盛的香蕉种植区,此时却沦为腐烂根系的沼泽,多年以后从这里仍能远远望见远方大海无声的泡沫。雨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奥雷里亚诺第二穿上干衣服出门,故园②的景象令他心痛不已。那些灾难幸存者,那些早在香蕉公司的风暴席卷之前就生活在马孔多的老住户,都坐在街头享受雨后初晴的阳光。他们的皮肤上仍残存着绿色的水藻,身上雨水留下的墙角霉味犹未散去,但在内心深处正为自己出生于此的市镇收复了而欣慰不已。市集上曾经③的货物已然所剩无几,苔藓满布,店门口的柜台被白蚁蛀坏,墙壁受潮气侵蚀;然而商人们仍坐在同样的地方,他们沉默寡言,镇静自若,不受时光与灾难的影响。(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一句话中呈现了马孔多的变与不变,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楼梦》第七十回“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引发大观园中众人诗兴,大家以柳絮为题,各自填词。宝玉道“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黛玉写“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宝钗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语。三人笔下的柳絮,或于东风中自我认知,或于东风中自我感伤,或借力东风自我实现;人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也是如此。作为青年学生,面对复杂的世界,你从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词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发?请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年重庆八中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创造性叛逆”是对文学翻译特征的一个很恰切概括。文学翻译有两个层面。一是语言转换层面。在这一层面,强调语言转换的等值,追求译作对原作在各方面的忠实,再现原作的精神风貌、文学意蕴和语言特色。二是文学再创造的层面。这一层面指译者将原作者所创造的意象、意境、艺术风格等等,通过译者的解读、体会再度传达出来,是在原作规定的有限范围内的再度创作。虽然译者在主观上努力追求全面再现原作,但实际上不可能完全做到。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译者的文化心理、文化价值取向、个人的审美心理、文学气质、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都会影响对译作的“全面忠实”再现。特别是,如果译者出于政治、意识形态、审美或道德等方面的原因,有意误译原作,这样,翻译的叛逆和再创造的特征就会更明显。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文学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总是处于一定的文化语境之中。译语文化中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学观念、经济等因素,不仅影响译者的翻译选择、过程和策略,也影响译作的文学意义及其接受。(摘编自查明建《译介学:渊源、性质、内容与方法——兼评比较文学论著、教材中有关“译介学”的论述》)材料二: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有多种表现,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类型: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四种:个性化翻译。译者,尤其是优秀的译者,在从事文学翻译时大多都有自己信奉的翻译原则,并且还有其独特的追求目标。譬如同样是拜伦的诗,马君武用七言古诗体译,苏曼殊用五言古诗体,而胡适则用离骚体。不同的诗体不仅赋予拜伦的诗以不同的中文面貌,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塑造了彼此不同的诗人拜伦的形象。误译与漏译。绝大多数的误译与漏译属于无意识型创造性叛逆。例如英译者在翻译陶诗《责子》中“阿舒已二八”一句时,把它译成了“阿舒十八岁”。他显然不懂汉诗中的“二八”是十六岁的意思,而自作聪明地以为诗中的“二八”是“一八”之误。这样的误译造成了信息的误导。与此同时,还存在着有意的误译。譬如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的名作三部曲《苦难的历程》的英译名是《RoadToCalvary》(译成中文为《通往卡尔瓦利之路》),这里英译者故意用一个含有具体象征意义的地名“Calvary”(出典自《圣经》,系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地方)代替了俄文中那个泛指“苦难、痛苦”的普通名词MyKи。漏译也分无意与有意两种。无意的漏译多为一言半语,通常未产生什么文学影响。有意的漏译即节译,我们将在下面予以分析。节译与编译。造成节译与编译的原因有多种:为与接受国的习惯、风俗相一致,为迎合接受国读者的趣味,为便于传播,或出于道德、政治等因素的考虑,等等。例如我国早期翻译家伍光建在翻译法国大仲马的《侠隐记》(现通译《三个火枪手》)时,压缩或节略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凡与结构及人物个性没有多大关系的语句、段落、议论、典故等统统删去,把原作差不多删掉三分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编译也是一种节译,编译者与节译者一样,旨在理清原著的情节线索,删除与主要情节线索关系不大的语句、段落,甚至篇章,以简洁、明快的编译本或节译本的形式介绍原著。编译与节译最大的差别在于:节译本中所有的句子都是依据原本直接翻译的,而编译本中的句子,既有根据原文直接翻译的,也有根据原文编写、改写的,甚至还有编译者出于某种需要添写的。转译与改编。转译,又称重译,指的是借助一种外语(我们称之为媒介语)去翻译另一外语国的文学作品。这种形式的翻译,无论中外古今,都很普遍。譬如,我国最早的汉译佛经所用的术语就多半不是直接由梵文翻译过来的,而是间接经过一个媒介——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天竺文字或西域文字。在大多数情况下,转译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尤其是在翻译小语种国家的文学作品时,因为任何国家也不可能拥有一批通晓各种小语种的译者。然而文学翻译又是如此复杂,译者们在从事具有再创造性质的文学翻译时,不可避免地要融入译者本人对原作的理解和阐述,甚至融入译者的语言风格、人生经验乃至个人气质,因此,通过媒介语转译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会产生“二度变形”,也就不难理解了。更何况媒介语译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负责任的滥译本,以及存在一些有独特追求的译本。改编经常出现在诗歌、剧本的翻译之中。如林纾把易卜生的剧本《群鬼》改译成文言小说《梅孽》,方重用散文体翻译乔叟用诗体写成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朱生豪用散文体翻译莎士比亚剧本中的人物对白(原作为无韵诗体),等等。(摘编自谢天振《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追求译作对原作在各方面的忠实并再现原作的精神风貌、文学意蕴和语言特色,实际上不可能完全做到。B.创造性叛逆是由客观层面的文化语境和主观层面的文化倾向、认知表达水准等造成的,两个层面中前者的规避难度更大。C.《苦难的历程》的英译名《RoadToCalvary》是英译者有意为之,这使得该书的英译本和原著相比多了一层宗教色彩。D.创造性叛逆分为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两种类型,节译与编译形成原因复杂,是两种类型兼而有之的一种文学翻译形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材料二采用总分结构,先总写创造性叛逆有多种表现,再分写其在翻译中的具体类型。B.马君武等采用不同语言形式翻译拜伦的诗歌,语言形式的背后其实有中华文化的介入。C.汉译佛经所用术语多半不是直接由梵文翻译而来,故中国古代佛经内容上可信度不高。D.“二度变形”是由前译者和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性叛逆造成的。(3)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BA.庞德翻译中国古诗时无视英语语法,省去了介词,没有主谓结构,这属于个性化翻译。B.傅东华在翻译小说《GoneWithTheWind》时,中国化了小说中的地名,这属于误译。C.国内译者在翻译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时,通常会删减部分情节,这属于节译。D.纪德与巴罗合作,把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城堡》搬上了法国舞台,这属于改编。(4)两则材料都涉及创造性叛逆,但论证方法却有明显差异。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5)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学者说:“葛浩文、陈安娜等西方译者对莫言作品不遗余力地改写与重构,是莫言得以走出本土的重要原因。”如何认识葛浩文、陈安娜等西方译者对莫言作品的“改写与重构”?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4)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论证的侧重点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首先把握文章的内容,明确重点,再具体分析论证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答案。(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解答】(1)D.“是两种类型兼而有之的一种文学翻译形式”表述有误。节译与编译是翻译者有意为之,均属于有意识型创造性叛逆。故选:D。(2)C.“故中国古代佛经内容上可信度不高”表述有误。原文只是说转译“不可避免地要融入译者本人对原作的理解和阐述,甚至融入译者的语言风格、人生经验乃至个人气质”“媒介语译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负责任的滥译本,以及存在一些有独特追求的译本”,并没有明确说转译必然会导致可信度不高。故选:C。(3)B.从材料二中“个性化翻译。译者,尤其是优秀的译者,在从事文学翻译时大多都有自己信奉的翻译原则,并且还有其独特的追求目标”“绝大多数的误译与漏译属于无意识型创造性叛逆”可知,“中国化了小说中的地名”应属于个性化翻译。故选:B。(4)材料一:“‘创造性叛逆’是对文学翻译特征的一个很恰切概括。文学翻译有两个层面。一是语言转换层面。二是文学再创造的层面”,解释了创造性叛逆的内涵。“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译者的文化心理、文化价值取向、个人的审美心理、文学气质、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文学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总是处于一定的文化语境之中”,说明了创造性叛逆形成的原因,以说理论证为主。材料二:“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有多种表现,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类型: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四种”“个性化翻译”“误译与漏译”“节译与编译”“转译与改编”,文章主要论述创造性叛逆的具体表现,“例如英译者在翻译陶诗《责子》中”“例如我国早期翻译家伍光建在翻译法国大仲马的《侠隐记》”,主要运用举例论证为主。(5)“葛浩文、陈安娜等西方译者对莫言作品不遗余力地改写与重构”,这种改写与重构属于典型的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优秀的译者,在从事文学翻译时大多都有自己信奉的翻译原则,并且还有其独特的追求目标”“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有多种表现,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类型: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文学再创造的层面。这一层面指译者将原作者所创造的意象、意境、艺术风格等等,通过译者的解读、体会再度传达出来,是在原作规定的有限范围内的再度创作”,优秀的译者在从事文学翻译时大多都有自己信奉的翻译原则和独特的目标追求,这种改写与重构分为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是在原作规定的有限范围内的再度创作,是文学翻译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很难完全避免。“葛浩文、陈安娜等西方译者对莫言作品不遗余力地改写与重构,是莫言得以走出本土的重要原因”“处于一定的文化语境之中。译语文化中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学观念、经济等因素,不仅影响译者的翻译选择、过程和策略,也影响译作的文学意义及其接受”,这种改写与重构影响了译作的文学意义及其接受,契合了西方世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需求,是莫言被西方世界接受并认可的重要原因。答案:(1)D(2)C(3)B(4)虽然两则材料都涉及创造性叛逆,但两则材料的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论述创造性叛逆的内涵和原因,故以说理论证为主;材料二侧重论述创造性叛逆的具体表现,故以举例论证为主。(5)这种改写与重构属于典型的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优秀的译者在从事文学翻译时大多都有自己信奉的翻译原则和独特的目标追求;这种改写与重构分为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是在原作规定的有限范围内的再度创作,是文学翻译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很难完全避免;这种改写与重构影响了译作的文学意义及其接受,契合了西方世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需求,是莫言被西方世界接受并认可的重要原因。(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艰难的时刻【注】托马斯•曼他从写字台旁边站起来,从他那小巧的、不结实的写字台旁边站起来,就像一个绝望的人,快速和吃力地眯起眼睛望着他刚刚撂开的作品。这个负担,这个压力,这个良心的折磨,这一片需要他喝光的大海,这一项可怕的任务,既是他的骄傲,也是他的不幸,既是他的天国,也是他的地狱。它拖延,它停滞,它中止——一而再,再而三!是该归咎于天气,还是他的感冒和倦怠,或者是这部作品?这项工作本身?这种不幸的、奉献给绝望的孕育?他站了起来,为了拉开一点儿距离,因为与手稿拉开距离往往能使人高瞻远瞩,对素材有更长远的眼光,从而能加以支配。对,有这样的情况,等到人离开了搏斗的现场,那种轻松感才令人兴奋……房子里笼罩着一片寂静。只听得见风声,它顺着那条小巷刮下去。还有雨声,雨点敲打着窗子溅起小泡沫。大伙儿都睡了,房东及其家人,还有洛蒂和孩子们。只有他孤独地醒着,强打精神眯起眼,望着那部作品……不,不成功,一切都是徒劳!主人公并不是英雄,既不高尚又冷酷!布局是错误的,语言是虚伪的,这是一堂枯燥乏味而又没有活力的历史讲座,冗长、平淡,没希望上演!好吧,总之是完了。一次失败。一次错误的行动。垮了。哦,他曾经是一个挨饿者,逃亡者,厌世者,沮丧而又在人情上赤贫如丐。可那时他年轻,还相当年轻!每一次,不管腰弯得多么深,他的精神还能灵活地弹起来,在痛苦时刻之后是信念和内心胜利的时刻。困苦和虚无的年代,其实却是富足和丰盛的年代。现在,一点儿幸运降临,他有了职位和荣誉,有了妻子和儿女,却感到疲惫不堪和精疲力竭了。他呻吟,把两手按在眼睛上,在房间里焦躁不安地踱来踱去。他刚才想得那么可怕,以至于无法留在产生那种想法的原地不动。他坐到墙边的一把椅子上,让两手十指交叉垂在两膝之间,抑郁地呆望着地板。他犯有过失,在这些年对自己犯了罪,对自己的身体这精巧的器具。他年轻时精力旺盛,不把身体放在心上,在香烟缭绕的室内空气中度过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和白天,这是他赖以刺激自己工作的麻醉剂——现在有报应了!这儿,在胸前这个部位,他呼吸、咳嗽、打哈欠,总是在同一处感到疼痛。这种小小的、厉害的、像针刺一般的钻心的提醒,自五年前起就从没停止过——一种剧烈的胸部疾病侵袭了他。不管医生是什么看法,他要做的事,就必须快做,今天就做,要快……恰恰是倾心于那些妨害健康和消耗精力的东西,使他觉得比一切智慧和冷静的纪律更合乎道德——奋斗与贫困,激情与痛苦!痛苦!他挺直身子,交叉两臂。人只要还有可能给自己的不幸一种自豪与高贵的称呼,那就不算可耻,就还没完全潦倒。有一点是必要的:要有勇气,给自己的生命以伟大和美好的名字!不幸不应归咎于室内的空气以及疼痛!要充满激情——以便忽略身体,不在乎身体!能相信,能相信痛苦……他的目光又朝手稿那边扫过去,两臂在胸前抱得更紧了……天才本身……不就是痛苦吗?假如那边那部不顺利的作品使得他受苦,那不是挺正常,几乎是个好的标志吗?它还从来没有奔放洋溢过,要是它那样了,他的怀疑才真正开始呢。它只是在马大哈和半吊子们那儿奔放洋溢,在迅速满足和无知者那儿奔放洋溢。因为天才,不是轻轻松松,不是戏耍调笑,不是随随便便的一种能力。它从根本上是一种需要,是一种对理想的批判,是一种不知足,必须不无痛苦地创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最伟大、最不知足的人来说,天才是最严厉的惩罚……如果一周内没有一天,没有一个小时能摆脱痛苦——那又怎么办呢?藐视负担与成绩,藐视要求、困苦与劳累,小看它们——这就是使人伟大的东西!他站起来,把两手放在背后,急匆匆地走过房间,使得蜡烛的火苗在穿堂风中摇曳不已……伟大!非凡!征服世界并使名字不朽!被人认可——被全世界人民认可和爱戴!雄心抱负似乎在说:痛苦难道就应该白费吗?它会使我伟大……他的大鼻子的鼻翼绷紧了,目光咄咄逼人,扫视着。他那瘦削的两颊泛出一种瞬间的红晕,一种火焰,从他的艺术家热情中腾起,从他对自我的激情中腾起,在他内心深处永不熄灭地燃烧。他决心把一切都拿来为它效劳,当然没报酬,这是处在一种必要性之下无私的消耗和奉献。人们可知道,一个句子,一个严肃的想法,要他付出多少辛勤培育和自我超越?因为最终他是无知的,缺少训练的,是个糊涂和痴迷的梦想者。写一封尤利乌斯的信要比吵吵嚷嚷更困难——它不也因此更高伟了吗?从对倾诉的第一次分明的渴望,到想法、形象、词语和字行,这是什么样的斗争啊!什么样的苦难历程啊!渴望他的作品成为奇迹,渴望形式、形象、限定与实体,渴望用神明之口点到那些阳光普照的事物。谁像他这样创作,从乌有中,从自己的胸中进行创作?一首诗难道不是出自他的心灵?词语,概念,只是他的艺术家气质按响的琴键,为了让一场看不见的弦乐演出奏响起来……钟声提醒他,夜已经深了,但同时也好像给他好心地指明了一个艰难时刻的结束。他松了一口气,嘴唇抿得紧紧的。他走过去抓起笔……别冥思苦想!不要陷入混乱!至少别在那儿耽搁!走出混乱,攀登到亮处,工作吧!限定,排除,塑造,完成……它完成了,这部苦难的作品。也许它并不好,但是总算完成了。它完成了,瞧,这就挺好。从他的心灵里,迸发出了新的作品、响亮和闪光的形象,就好像从大海捞出的贝壳中响起了呼啸。(有删改)【注】《艰难的时刻》是托马斯•曼为纪念席勒去世而创作,描绘了席勒创作历史剧《华伦斯坦》的一幕。(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等到人离开了搏斗的现场,那种轻松感才令人兴奋”,这句话写出了主人公完成作品时的如释重负。B.主人公认为自己年轻时不爱惜身体遭到了“报应”,应当重视健康,又由之进一步生出了一种奋斗的紧迫感。C.从“把两手按在眼睛上”到“挺直身子,交叉两臂”,主人公动作的变化表现其内心从软弱动摇转向坚强笃定。D.主人公自认是“无知的,缺少训练的,是个糊涂和痴迷的梦想者”,表现出他无法完成作品的沮丧和不安。(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DA.小说开端描写屋外的风雨,将主人公引入内心世界,结尾处的钟声,又将主人公唤回现实的世界。B.文末“从大海捞出的贝壳中响起了呼啸”,将主人公的心灵比成呼啸,表现了他完成创作的自豪。C.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情节、人物简单,不设矛盾冲突,具有散文化的特点。D.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展现出主人公的内心思索和自我追问,从全知的视角叙述主人公创作的过程。(3)小说主人公承受着的“痛苦”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这篇小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请分析这种抒情性的具体表现。【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3)本题考查内容要点概括的能力。需要联系上下文,将与此有关的所有信息筛选出来,然后分层次整理,精练概括。(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主要写作手法,领悟小说主旨,明确探究方向。【解答】(1)A.“完成作品时的如释重负”错误,“等到……才”表明这只是一种假设,而非事实。B.“应当重视健康”错误。无中生有。D.“表现出他无法完成作品的沮丧和不安”错误,此处是用自身的不足强调创作的艰辛。故选C。(2)A.“屋外的风雨,将主人公引入内心世界”错,无中生有;B.“将主人公的心灵比成呼啸”错,“自豪”的情感不确切;C.“不设矛盾冲突,具有散文化的特点”错,主人公一直处于剧烈的内心冲突之中。故选D。(3)①结合“这个负担,这个压力,这个良心的折磨,这一片需要他喝光的大海,这一项可怕的任务,既是他的骄傲,也是他的不幸……”可知,难以顺利完成作品的痛苦。②结合“不,不成功,一切都是徒劳!主人公并不是英雄,既不高尚又冷酷!布局是错误的,语言是虚伪的,这是一堂枯燥乏味而又没有活力的历史讲座,冗长、平淡,没希望上演!”可知,对作品自我否定的痛苦。③结合“现在,一点儿幸运降临,他有了职位和荣誉,有了妻子和儿女,却感到疲惫不堪和精疲力竭了”可知,疲惫不堪和精疲力竭(精神不够富足,缺少信念支撑;身体有病痛)。④结合“人们可知道,一个句子,一个严肃的想法,要他付出多少辛勤培育和自我超越?”“谁像他这样创作,从乌有中,从自己的胸中进行创作?一首诗难道不是出自他的心灵?词语,概念,只是他的艺术家气质按响的琴键,为了让一场看不见的弦乐演出奏响起来……”可知,不断提升自我、永不知足的渴求所带来的痛苦。(4)①结合“他站了起来,为了拉开一点儿距离,因为与手稿拉开距离往往能使人高瞻远瞩,对素材有更长远的眼光,从而能加以支配。对,有这样的情况,等到人离开了搏斗的现场,那种轻松感才令人兴奋……”可知,小说外在情节简单,小说节奏主要由主人公的内心的情绪起伏推动;形式上心理描写/内心独白贯穿始终;②结合“这儿,在胸前这个部位,他呼吸、咳嗽、打哈欠,总是在同一处感到疼痛。这种小小的、厉害的、像针刺一般的钻心的提醒,自五年前起就从没停止过——一种剧烈的胸部疾病侵袭了他”可知,语言上运用大量的排比和铺陈,表现出情绪强烈澎湃的特点,呈现出人物内心激烈的自我搏斗;③结合“人们可知道,一个句子,一个严肃的想法,要他付出多少辛勤培育和自我超越?因为最终他是无知的,缺少训练的,是个糊涂和痴迷的梦想者。写一封尤利乌斯的信要比吵吵嚷嚷更困难——它不也因此更高伟了吗?”可知,语言上运用大量的问句和感叹句,增强了抒情性;④结合“钟声提醒他,夜已经深了,但同时也好像给他好心地指明了一个艰难时刻的结束。他松了一口气,嘴唇抿得紧紧的。他走过去抓起笔……别冥思苦想!不要陷入混乱!至少别在那儿耽搁!走出混乱,攀登到亮处,工作吧!限定,排除,塑造,完成……”可知,创造出一个身处困境但仍勇于克服自身弱点的主人公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小说人物原型席勒的赞美。答案:(1)C(2)D(3)①难以顺利完成作品的痛苦。②对作品自我否定的痛苦。③疲惫不堪和精疲力竭(精神不够富足,缺少信念支撑;身体有病痛)。④不断提升自我、永不知足的渴求所带来的痛苦。(4)①小说外在情节简单,小说节奏主要由主人公的内心的情绪起伏推动;形式上心理描写/内心独白贯穿始终;②语言上运用大量的排比和铺陈,表现出情绪强烈澎湃的特点,呈现出人物内心激烈的自我搏斗;③语言上运用大量的问句和感叹句,增强了抒情性;④创造出一个身处困境但仍勇于克服自身弱点的主人公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小说人物原型席勒的赞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何玮,字仲韫。年十六,从张柔见世祖,帝感其父之殁,授玮易州知州。从围樊城,宋将夏贵帅舟师来援,玮营于城东北,扼其冲。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入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至元十一年,伯颜伐宋,以玮为帐前都镇抚。伯颜令军拒命者屠之。玮谏曰:“丞相吊民伐罪,宜以不杀为本。”伯颜善其言。二十八年,迁湖南宣慰使。大德四年,除侍御史,又以母疾辞。七年,改授御史中丞。玮刚直无所顾忌。奏政要十事,以纾民力、制国用、备荒政、重吏禄、开贤路为急务,且曰:“丞相安童甚贤,而相业前后异者,盖初则有史天、廉希宪、许衡诸人为之佐,及再相,则诸人去矣。”成宗嘉纳之。京师孔子庙成,玮请建国学于庙侧,从之。地震,上言:咎在大臣。明日,洪双叔、木八刺沙、阿老瓦丁皆罢政事。既而赛典赤、八都马辛等召还。玮言:“奸党不可复用,宜选正人以为辅弼。”疏入,报闻。御史郭章劾郎中哈刺哈孙受赇,已抵罪。哈刺哈孙结权幸,以枉问逮章。玮言于帝曰:“陛下杀郭章,如祖宗法度何?”帝意解,即释之。九年冬,成宗崩。左丞相阿忽台奉皇后命,集议成宗祔庙及皇后摄政事。玮曰:“朝廷故事,惟亲王得与此,非臣所敢知。”阿忽台变色,以唐武后为辞。玮曰:“彼有庐陵王,事体不同。”及出,劝右丞相答刺罕、御史大夫塔思不花密白武宗及皇太后,早定大计。武宗即位于上都,除玮副詹事,复遥授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至大元年,迁詹事,兼卫率使。拜中书左丞,仍商议中书省事。未几,出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金虎符,提调屯田事。帝召至榻前,谕曰:“汴事重,屯田久废,卿当为国竞力。”赐黑貂裘、锦衣各一袭。玮行部至扬州,民负镇南王钱,王佣之,岁满没入为奴。玮白王释之。奸人赵万儿造妖言,事觉,连南阳、归德等路数百家,玮按诛万儿,尽释逮系者。岁余,增河南屯田米十七万石。又经理荆湖废屯,岁得米百万石。以行台钱五十万建国学,又请置洪泽芍陂屯田万户府儒学教授。三年,改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卒,年六十六。皇庆中,追封梁国公,谥文正。(选自《新元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五》,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入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B.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入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C.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入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D.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人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成宗嘉纳之”与“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两句中的“嘉”字含义相同。B.“咎在大臣”与“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氓》)两句中的“咎”字含义相同。C.祔庙,衬祭死者于先祖之庙,在文中是指将成宗的牌位放人太庙之中以享受祭祀。D.“除玮副詹事”与“除臣洗马”(《陈情表》)两句中的“除”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何玮仁爱为怀。伯颜命令军队屠杀拒命的人,他及时进言,意见得到伯颜认同。B.何玮忠直敢言。丞相虽贤却因待人前后不同而政绩迥异,他举此以强调贤才重要。C.何玮明辨忠奸。他认为朝廷召还的赛典赤、八都马辛等人隶属奸党,不应再用。D.何玮重视文教。他先请建国学于孔子庙侧,后耗巨资建国学,推进儒家文教事业。(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御史郭章劾郎中哈刺哈孙受赇,已抵罪。哈刺哈孙结权幸,以枉问逮章。②事觉,连南阳、归德等路数百家,玮按诛万儿,尽释逮系者。(5)面对“集议皇后摄政事”,何玮是如何应对的?【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解答】(1)句意:夏贵让士兵放火烧毁北关,进逼何玮军营。万户脱温不花等人邀请何玮退入城内,他不听从,率部下奋力作战,夏贵的军队被击溃败逃。“万户脱温不花”是官职与人名,不能断开,排除BD;“败走”的主语是“贵”,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2)A.正确。都是嘉奖,赞许。句意:成宗嘉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我赞许他能够推行古代的从师风尚。B.错误。过错;灾祸。含义不同。句意:过错在大臣。/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灾祸真吉利。C.正确。D.正确。都是授予官职。句意:授予何玮太子副詹事。/授予我洗马。故选:B。(3)B.“因待人前后不同而政绩迥异”误解文意,由原文“且曰:‘丞相安童甚贤,而相业前后异者,盖初则有史天、廉希宪、许衡诸人为之佐,及再相,则诸人去矣’”可知,只强调丞相后来因为没有贤才辅佐而政绩不显,没有涉及丞相待人的态度问题。故选:B。(4)①“受赇”,贪赃,受贿;“抵罪”,服罪;“结”,勾结;“枉问”,诬陷之罪。译文:监察御史郭章弹劾哈剌哈孙贪赃/受贿/接受贿赂,已服罪/判罚/抵偿罪责/受到惩罚。哈剌哈孙又勾结权贵/权臣和宠臣/受到君王宠爱的权臣,以诬陷之罪/歪曲问罪/歪曲问责/枉法问责逮捕了郭章。②“觉”,被觉察;“连”,牵连;“按”,追查,查明;“逮系者”,被逮捕关押的人。译文:事情被觉察/发觉,牵连到南阳、归德等路的几百家,何玮追查/查明实情诛杀了赵万儿,将其他无辜被逮捕关押的人全部释放。(5)①援引旧例反驳皇后摄政。成宗驾崩,左丞相阿忽台奉皇后懿旨,召集廷臣讨论将成宗列于祖庙祔祭及皇后代理朝政的事。何玮说:“按照朝廷旧例,只有亲王才能参与廷议此事,这不是我等敢参与的。”②辩驳左丞相阿忽台的理由。左丞相阿忽台变了脸色,以唐代武后摄政为理由辩驳。何玮说:“那时有庐陵王李显(的缘故),事理并不相同。”②劝右丞相御史大夫禀报武宗和皇太后。等到出来后,何玮劝右丞相答剌罕、御史大夫塔思不花秘密禀报武宗及皇太后,劝他们早定大计。答案:(1)C(2)B(3)B(4)①监察御史郭章弹劾哈剌哈孙贪赃/受贿/接受贿赂,已服罪/判罚/抵偿罪责/受到惩罚。哈剌哈孙又勾结权贵/权臣和宠臣/受到君王宠爱的权臣,以诬陷之罪/歪曲问罪/歪曲问责/枉法问责逮捕了郭章。②事情被觉察/发觉,牵连到南阳、归德等路的几百家,何玮追查/查明实情诛杀了赵万儿,将其他无辜被逮捕关押的人全部释放。(5)①援引旧例反对皇后摄政。②辩驳左丞相阿忽台的理由。②劝右丞相和御史大夫秘密禀报武宗及皇太后早做打算。参考译文:何玮,字仲韫。十六岁时,跟随张柔面见世祖,世祖感怀于他父亲战死,授予他易州知州职位。随(蒙古)大军围攻樊城时,宋将夏贵率水军来援救,何玮的军营位于城东北,处于要冲。夏贵让士兵放火烧毁北关,进逼何玮军营。万户脱温不花等人邀请何玮退入城内,他不听从,率部下奋力作战,夏贵的军队被击溃败逃。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受命伐宋,任命何玮为帐前都镇抚。伯颜命令对拒不降服的人格杀勿论。何玮进言说:“丞相是来抚慰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的,应当以不滥杀无辜为根本。”伯颜认为他说得对。至元二十八年,升任湖南宣慰使。大德四年,被授侍御史一职,又因母病辞职。大德七年,被改授御史中丞。何玮说话刚毅直率,无所顾忌。奏陈十条时务,以“纾民力、制国用、备荒政、重吏禄、开贤路”为紧急要务,并且进言说:“丞相安童十分贤能,而丞相的政绩前后不同,那是因为当初有史天、廉希宪、许衡等人辅助他,而等到再担任丞相时,那些辅助他的贤士已经离开了啊。”成宗嘉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京师孔子庙建成,何玮上书请求在庙旁建立国学,朝廷同意了。地震发生了,成宗说:过错在大臣。第二天,洪双叔、木八剌沙、阿老瓦丁皆被罢职。不久赛典赤、八都马辛又被从贬谪之地召回来(恢复官职),何玮上书说:“奸党不可再用,应当挑选正直之人来辅佐。”奏疏呈上去,得到回复。监察御史郭章弹劾郎中哈剌哈孙贪赃(受贿),已服罪。哈剌哈孙又勾结权贵,以诬陷之罪逮捕了郭章。何玮对成宗说:“陛下要杀郭章,该如何对待祖宗的法度呢?”成宗明白后,立即释放了郭章。大德九年冬,成宗驾崩。左丞相阿忽台奉皇后懿旨,召集廷臣讨论将成宗列于祖庙祔祭及皇后代理朝政的事。何玮说:“按照朝廷旧例,只有亲王才能参与廷议此事,这不是我等敢参与的。”阿忽台变了脸色,以唐代武后摄政为理由(辩驳)。何玮说:“那时有庐陵王李显(的缘故),事理并不相同。”等到出来后,他劝右丞相答剌罕、御史大夫塔思不花秘密禀报武宗及皇太后,劝他们早定大计。武宗即位于上都,授予何玮太子副詹事,并遥授平章政事一职,商议中书省事务。至大元年,升迁太子詹事,兼任卫率使。被授予中书左丞,仍商议中书省事务。不久,出京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金虎符,指挥调度屯田事务。君王将他召至榻前,告知说:“汴地事关重大,屯田之事废弛已久,你应当为国尽心竭力。”赏赐黑貂裘、锦衣各一袭。何玮巡行到了扬州,百姓欠镇南王钱,镇南王让他们做佣工,做满一年后没入为奴仆。何玮禀报镇南王放了他们。奸人赵万儿制造妖言,事情被觉察,牵连到南阳、归德等路几百家,何玮追查实情诛杀了赵万儿,将其他被无辜逮捕关押的人全部释放。一年多后,新增河南屯田米十七万石。又经管荆湖废弃的屯田,每年收获米百万石。用行御史台经费的五十万建国学,又请求设置洪泽芍陂屯田万户府儒学教授。至大三年,改任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当年去世,终年六十六岁。皇庆中,被追封为梁国公,谥号文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咏怀二首(其二)①李贺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②。头上无幅巾③,苦蘗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注】①李贺不得考进士,归乡家居时作此诗。②南山期:《诗经•小雅•天保》中有“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句。③幅巾:一种裹头的绸布,王公名士用之以示儒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歌一、二句写诗人傍晚写罢诗后,惊见头上白发如同落霜,此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头发变白的情形。B.第三句中写诗人对着镜子发笑,“笑”的对象是自己,“笑”中有自嘲与无奈,也包含着对自己的开解。C.“苦蘗”通常被称为“黄蘗”,诗人用“苦”字有暗示自身痛苦之意,虽在写衣着,其实也在抒发情感。D.诗歌最后两句看似与上文是转折关系,实则以鱼水相得之欢来反衬自己的悲苦遭遇,更能表现诗人的悲苦。(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也包含着对自己的开解”错,“聊自笑”,显得这笑是一种对自己的无可奈何的嘲笑,一种难以名状的苦笑,表面上似乎反应是淡漠的、不大在意的,却怎么也掩饰不了内心深藏的无限悲苦。故选B。(2)本诗描述了诗人仕途不顺、赋闲在家的生活与思想状况。前六句诗人已把悲苦情怀推到了高潮,写到极苦处,忽然宕开一笔,故意自宽自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那些生活在清溪里的鱼儿,除了水,什么可吃的东西也没有,可它们还是怡然自得,尽情嬉戏。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同鱼儿相比,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这里形式上是转折,意义上是发展、深化,诗人表现出的超然态度,貌似旷达,其实更反衬出诗人的不幸处境,有力地烘托了他的悲苦情怀。答案:(1)B(2)①尾联写那些生活在清溪里的鱼儿,除了水什么可吃的东西也没有,可它们还是怡然自得,尽情嬉戏。诗人通过自己与清溪鱼的对比,自宽自解,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②诗歌前六句和尾联构成对比,表达了诗人沉沦不遇的悲苦情怀。译文: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忽然像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像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那会有南山之寿呢!头上不裹幅巾,身上穿着用苦蘗染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没有看见清溪里的鱼儿,只是饮些清水,依然是那样怡然自乐吗?赏析:这首诗抒写了李贺在昌谷家居的生活和心情,反映了诗人的抑郁忧伤和不幸。“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诗人在夜晚吟咏(著书)方罢,突然瞥见一丝白发象秋霜一般地飘落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发现怎能不使他心头一震?李贺是个苦吟诗人,据说他的诗思常在驴背上觅得,随想随写下来投入身边携带的锦囊中。晚上取出,在灯下斟酌成篇。其母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来”(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正因为他这样呕心呖血地从事创作,再加上家境贫寒、夙志不伸,所以二十多岁就未老先衰,白发惊秋了。“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一“惊”之余,不由便拿出镜子细细端详起来。“聊自笑”,显得这笑是一种对自己的无可奈何的嘲笑,一种难以名状的苦笑,表面上似乎反应是淡漠的、不大在意的,却怎么也掩饰不了内心深藏的无限悲苦。联系诗人曾担当过奉礼郎这样卑微的职位,可知这就是诗人无声的啜泣。说他笑中含哭,大概是不过份的。“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头上已没有儒雅的头巾可戴,身上只穿着用苦蘖染成的黄衣。这完全是一副村夫山民的打扮了。这两句写诗人的乡居生活,已到了一贫如洗、令人酸鼻的程度。深一层看,诗人不仅是写生活的艰难,而且也暗示自己整个身心都已浸泡在苦水之中。真乃触处生悲,何往而非苦也。写到这里,诗人已把悲苦情怀推到了高潮。且看他如何收尾。“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这是一种自我宽慰之辞,貌似旷达,其实更反衬出诗人的不幸处境。弦不可拉得太紧,诗文也是这样,作者委婉写来,使前面描写中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缓和了不少。《咏怀》这类诗,自西晋阮籍创体以来,或托比兴,或借史实,或抒感怀,或重讽谕,其手法多变,总以显示真实情怀,言远旨深为贵。此篇以赋为主,直写自身苦状,透露不遇心态,塑造出一个受压制被鄙弃的知识分子的自我形象,就认识和审美价值而言,是有它的独特贡献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并序》中,表现商人外出经商后琵琶女孤独凄凉的句子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2)古人认为鸿雁和鲤鱼可以替人传递音书,《春江花月夜》中使用了这两个意象的诗句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3)《六国论》中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和秦国侵扰之间关系的句子是“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得”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解答】故答案为:(1)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重点字:绕)(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重点字:文)(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重点字: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血氧仪采用无创方式便可较准确地测得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它是如何做到的呢?如果仔细看血氧仪放手指的地方,你会发现闪烁的LED灯,灯的对面是光电二极管。将手指放在两者之间,血氧仪会向手指发光,然后①,并被转化为电信号。如果你曾经不小心用手指盖住手机的闪光灯,你会发现皮肤实际上是半透明的,并且它还会在另一侧呈现红色。因为你的血液吸收了一些光,也透过了另一部分光。科学家通过实验了解到,血红蛋白(血液中携带氧气的蛋白质)的吸收光谱在不同含氧状态下存在差异。通俗地讲,这意味着它投射出的颜色会改变。这种颜色改变,②,但仪器能够轻松分辨。如果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光来进行测量,我们会发现差异就变得更加明显。实际上,③,一个发出红光,另一个发出我们看不见的红外线。并且它们俩不是稳定发光,而是轮流闪烁,然后通过分析另一侧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我们就能准确判断出血氧饱和度。但是,我们的手指不只有血液,还有皮肤、骨头等其他东西,单靠光怎么可能准确告诉我们血氧饱和度呢?我们的血液不只是停留在手指上,它会根据心脏的跳动而脉动。因此,通过信号分析,脉搏血氧仪内的微处理器可以隔离它接收到的信号的脉冲成分,并忽略所有非血液信号。这将告诉我们心率,并确定含氧血红蛋白的百分比。(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血氧仪能方便而较准确地测得血氧饱和度,它是基于人体的哪些特点设计的?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相关内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段,结合具体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①血氧仪的设计有LED灯,对面有光电二极管,此处先说血氧仪会向手指发光,这种光应该与光电二极管有光,被其吸收,或者传输给二极管,然后才能“被转化为电信号”,可填:光会被(对面的)光电二极管接收/这种光会被传输给光电二极管②由后面“但”可知此处应有“虽然”;内容上“仪器能够轻松分辨”对应的应是肉眼无法辨别,可填:(虽然)人眼难以辨别/虽然肉眼难以分辨。③由“一个发出红光,另一个发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