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作为20世纪伦理学的重要事件,美德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吸引了几乎所有伦理学者的目光。然而,我们越是更多地接触美德伦理学的文献,更深入地了解美德伦理学的历史,便越会对美德伦理学的状况感到困惑。一方面,美德伦理学尤其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发展状况,要比人们通常以为的复杂得多。比如,很多人认为美国哲学家麦金太尔及其《追寻美德》堪称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可是,麦金太尔本人拒绝承认自己是“美德伦理学家”。概言之,我们迄今为止围绕美德伦理学及其代表人物所形成的一些固有印象,也许流于简单和肤浅,亟待反思和重构。另一方面,美德伦理学尤其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的理论内容,又要比人们通常以为的丰富得多。面对美德伦理学的复兴给当代伦理知识与伦理文明带来的冲击,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美德伦理学。承认美德伦理学尤其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复杂性与丰富性,需要我们对当代美德伦理学予以如实描述。尽管这种描述构成美德伦理学思想进程的一部分,但它并未囊括美德伦理学的全部历史。因此,对美德伦理学来说,一项必需甚至紧迫的研究任务就是,针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形态进行完整的梳理与详细的阐述。于是,我们必须将世界范围内其他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的思想资源纳入其中。我们不仅有必要回溯柏拉图等西方哲学家的美德理论,考察印度文明、中东文明的美德观念,更有必要引入孔子、庄子、朱熹等关于美德问题的系统思考与深度反思。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当然并不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家,但是,他们的思想却有助于为美德伦理学的当代建构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不仅如此,美德伦理学的根本宗旨在于通过完美人格的刻画,从而揭示积极的人生状态,因此,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的讨论完全可以到文学经典和史学经典中去探求,甚至直接到史实和现实中去把握。在那里,我们反倒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人性的高贵或卑劣,更加具体地看到美德或恶德的演绎方式,也更加完整地看到伦理思想同整个人文知识系统的交互影响。作为当代伦理学的一种基础理论,美德伦理学有其知识门槛。但是,美德伦理学又拥有更加饱满的现实关怀。这典型表现在美德伦理学被运用于应用伦理学研究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应用伦理学都是对人类活动的探究,目的在于发现其中的伦理内涵、道德意义与规范标准。于是,直接从这些活动的主体(道德行为者)着手,提炼他们在现实生活各领域中所需要的品格特征,进而营造人类活动在具体领域的繁荣或卓越状态,无疑是一条重要的讨论路径。比如,在环境伦理研究中,美德伦理学把美德解释为能够同时增进人与自然福祉的品格特征,从而发展出一种环境美德伦理学。因此,美德伦理学的研究者必须认真考察人类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可能路径,进而追问,何种社会发展模式才是以更加卓越的方式塑造个体品格、建构社会秩序、实现共同生活的实践方案。在这个意义上,中华文明传统以及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将会通过美德伦理学的视域而获得更大的普遍意义与未来价值。(摘编自李义天《面向历史与未来的美德伦理学》)材料二:尽管美德伦理学的历史几乎和西方哲学的历史一样长,但近代以来它一直淹没在功利主义、义务论和元伦理学的讨论之中,没有引起西方主流哲学家足够的重视。直到1958年,以安斯康姆的《近代道德哲学》对西方近代道德哲学的批判为标志,美德伦理学才开始为西方哲学家所关注。美德伦理学将美德作为伦理学根本的和核心的概念,它和功利主义与义务论等传统规范伦理学的区别主要有:第一,美德伦理学所采用的具体的美德概念所评价的对象主要是行为主体(人的品质和动机),而传统规范伦理学所采用的“正确”或“错误”等概念所评价的主要是人的行为。第二,美德伦理学将美德概念看成道德评价中第一性的概念,对行为正确性的道德评价都是源自具体的美德概念。而传统规范伦理学则以行动效果或义务(如规则)作为道德评价中第一性的概念。功利主义和义务论也有各自的美德论,但它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因为二者并没有将美德当成伦理学核心的概念,而是将它看成是从行动效果或道德义务中推导出来的概念,比如将美德看成遵守道德法则或义务的习性。中国儒家对美德伦理学事实上的研究比西方美德伦理学之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要早,中国传统哲学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美德伦理学资源,开展美德伦理学的研究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和发掘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但中国当代学者对西方“美德”和“美德伦理学”概念的了解,对其有关文献的译介和研究,却是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过研究还有待深入。(摘编自陈真《美德伦理学的现状与趋势》)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美德伦理学的复兴是20世纪伦理学的重要事件,伦理学者都对此有所关注。我们对美德伦理学越了解,对其现状却越感到困惑。B.美德伦理学具有复杂性与丰富性,对当代伦理知识与伦理文明有很大冲击,我们目前对这门学问的认识还很简单和肤浅。C.文学经典和史学经典是我们认知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的唯一途径,这是由美德伦理学的根本宗旨决定的。D.相比西方美德伦理学而言,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对美德伦理学事实上和理论上的研究,对其概念的理解远比西方深刻。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麦金太尔拒绝承认自己是“美德伦理学家”,但这并不影响很多人将其作品《追寻美德》称为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代表著作。B.脱离了世界范围内其他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的思想资源,就不可能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与形态进行很好的梳理与阐述。C.美德伦理学的研究必须要考察人类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可能路径,这是美德伦理学现实关怀的体现,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需要。D.美德伦理学本是一门独立的伦理学类型,但因为被淹没在功利主义、义务论和元伦理学的讨论中,西方哲学家才对此忽视。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美德伦理学又拥有更加饱满的现实关怀”的观点的一项是()A.在人工智能的研制和运用过程中,关注开发者与被开发者之间的道德地位与行为模式。B.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关注人们是否具有“不许说谎”“不许违背承诺”等规则意识。C.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关注医药研发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行为者的道德推理与情感反应。D.在太空科研乃至星际开发的条件下,关注人类面临的全新道德环境及其人性的表现。4.根据材料二内容,请给美德伦理学下一个简短的定义,不超过50个字。5.请阅读下面的案例,结合以上材料从美德伦理学角度对青年前后的行为进行分析。一位草根创业青年,从贫家子弟成为网红带货大咖。后为支援家乡建设,帮助实体企业解决销售难的问题,为家乡捐款1.5亿,从而登上了热搜……这一系列的行为为他贴上了慈善家、最良心主播的标签。但后来他却因“售卖假燕窝事件”被罚款90万元,其账号被官方封停60天,一度刷新公众对网红的认知。【答案】1.B2.D3.B4.美德伦理学是以美德为核心概念,侧重评价行为主体品质和动机区别于以行为效果或义务为首要考量的伦理学。5.青年前期的行为体现了美德伦理学中的慈善和责任感,展现了积极的人生状态;而后期售卖假燕窝的行为则违背了美德伦理学的核心理念,反映了道德品质的缺失。【解析】【整体分析】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两则材料探讨了美德伦理学的复兴及其复杂性与丰富性。材料一强调了美德伦理学在当代伦理学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其不仅需要回溯西方哲学家的美德理论,还应纳入中华文明等其他文明的思想资源。材料二则从历史角度分析了美德伦理学与功利主义、义务论的区别,并指出中国传统哲学中丰富的美德伦理学资源。整体来看,两则材料共同强调了美德伦理学的理论深度和现实关怀,呼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伦理学者都对此有所关注”错误。以偏概全,原文“作为20世纪伦理学的重要事件,美德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吸引了几乎所有伦理学者的目光”可知,美德伦理学吸引了绝大多数伦理学者的眼光。C.“是我们认知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的唯一途径”错误。曲解文意。原文“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的讨论完全可以到文学经典和史学经典中去探求,甚至直接到史实和现实中去把握”,只是提到可以到文学经典和史学经典中探求,并未说唯一途径。D.“对其概念的理解远比西方深刻”错误。原文“对其有关文献的译介和研究,却是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过研究还有待深入”可知,对于“美德伦理学”的概念需要深入研究。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已知信息进项合理推断的能力。D.“但因为被淹没在功利主义、义务论和元伦理学的讨论中,西方哲学家才对此忽视”错误。原文“尽管美德伦理学的历史几乎和西方哲学的历史一样长,但近代以来它一直淹没在功利主义、义务论和元伦理学的讨论之中,没有引起西方主流哲学家足够的重视”可知,两者并不存在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关注的是规则意识,不是美德伦理学的“饱满的现实关怀”。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以及下定义的能力。锁定答题区间材料二第二段,进而筛选主要信息进行下定义。同时注意下定义的公式:被定义的对象=种差+邻近属概念。首先找到邻近属概念“伦理学”。然后找到“种差”,根据第二段“将美德作为伦理学根本的和核心的概念”“美德伦理学所采用的具体的美德概念所评价的对象主要是行为主体(人的品质和动机)”“将美德概念看成道德评价中第一性的概念”等,可知其本质属性有:以美德为核心概念,侧重评价行为主体品质,动机区别于以行为效果或义务。故答案组织为:美德伦理学是以美德为核心概念,侧重评价行为主体品质和动机区别于以行为效果或义务为首要考量的伦理学。【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美德伦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位草根创业青年的行为展现了复杂多面的道德特质演变过程。初期,他通过个人奋斗成为网红带货大咖,并积极回馈社会,支援家乡建设,捐赠巨款,体现了诸如慷慨(慈善)、责任感(担当)和同情心(怜悯)等美德。这些行为彰显了他对社会的正面影响,赢得了公众的尊重与好评,符合美德伦理学强调的内在德性与品质的重要性。然而,“售卖假燕窝事件”曝光后,他的行为与之前的正面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诚信缺失(诚实)与责任感缺失的问题,这与美德伦理学中重视的真诚、正直等核心美德相悖。该事件导致的罚款与账号封停不仅损害了他的个人声誉,也降低了公众对网络红人整体的信任度,反映了市场成功不应以牺牲道德原则为代价的伦理教训。综上所述,该青年的前后行为从美德伦理学视角体现了个人美德的波动与道德实践的复杂性,警示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应持续培育和践行诚信、责任感等基本美德,确保个人行为与其内在品质相符。(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燕食记(节选)葛亮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西饼开始占领香港市场,机制的西饼,由于花色多、产量大、馅料改革便于保存,不再受制于季节。渐渐为更多的香港人所欢迎。而且,西饼卖家所推出的饼券制度,改变了香港婚嫁喜饼〖备注〗的习俗规则,间接给唐饼的营销带来巨大冲击。五举山伯,向我展示过一张“西饼皇后”李曾超群在一九七二年发行的永久通用饼卡。然而,所谓“永久”的不渝承诺,因为一场忽然而至的风暴,随风而逝。一九九八年,超群饼市关闭。这张饼卡也由此作废。我问五举,为什么留着这张饼卡。他说,知己知彼。的确,这时候同钦楼的饼部生意,已大不如前。业内都知道,“同钦”的饼之所以屹立不倒,全赖有一老一小。每年中秋,吃荣师傅的莲蓉月饼,是香港人不可割舍的情结,像是为了满足一年中的某个念想。曾经“莲蓉家家有,同钦占鳌头”的茶楼胜景已不再。随着茶楼饼部的次第消失,机制逐渐代替手工。“家家有”已作新解。甚至于西饼满目琳琅的新品,以莲蓉为馅,亦不显尊贵。荣师傅制莲蓉的秘方,精义所在,是在一个“滑”字。但这个时候的饼店市场,因为开始批量生产,厂家已惯在莲蓉中加入膏粉、番薯粉鱼目混珠,增加滑度。但滑则滑矣,莲蓉的香味,早已欠奉。一回,五举买市面上最受欢迎的西点“莲蓉班戟”,让师父试味。①荣师傅尝了一口,即刻吐掉。他叹一口气,对五举说,如今,人的舌头,已经钝成这样了吗?其实,五举何尝不知师父的心事。和师父相处的十年,他慢慢清楚,师傅的倔强,是这同钦楼的底里。在他的眼中,同钦楼要活,便须有别人所没有的东西,是独一份的。无论时移势易,物以稀为贵。只要是别人所没有的东西,“同钦”便可稳稳地站住!荣师傅的莲蓉,曾让“同钦”站了几十年。如今,②莲蓉老了,师父也老了。五举也知道,师父埋头在小厨房里,是为了做一种新的月饼。这种月饼,叫“鸳鸯”。难在制馅,一半莲蓉黑芝麻,一半奶黄流心。犹如阴阳,既要包容相照,又要壁垒分明。但是,师父试了几年,只要进了焗炉,馅心受热融化。两种馅料,便一体难辨。五举见师父小厨的灯亮了通宵。有时,小厨里传出“欢欲见莲时,移湖安屋里。芙蓉绕床生,眠卧抱莲子”的歌谣。早晨出来,乌青脸色,形容憔悴。见他笑一笑,嘴唇咬得紧紧的。这时候的香港,和以往不同。餐饮要建立口碑,扩大影响,没有茶楼歌台棋坛,便有了新时代的法子。其中之一,便是上电视节目。“丽的”电视因势推出了一个教烹饪的节目,叫“家家煮”。每次呢,请本港著名食肆的厨师,在电视上各展其能,教观众做一两道自己店里的拿手菜。当节目找到同饮楼,段经理自然与荣师傅合计。段经理说,这可是个好机会,如今的人啊,相信眼睛多过嘴巴。荣师傅去小露一下,就够我这边给咱店里打上一年的广告了。荣师傅摆摆手,说,你看我皮松肉挂的,上电视的事情,谁爱看个麻甩佬(臭男人)讲古!让五举去,咱们“同钦”,就这一个靓仔头。段经理想一想,说,③也好。如今年轻人的天下。五举,多吸引妹妹仔来买饼。电视台是五举从未来过的地方,其实是有些拘束。因为要来录这个节目,同钦楼上下是当了大事。段经理带他到渣华道定做了套西装,又将自己的领带皮鞋借给他。“三只耳”带他到“侨华”理发厅,找相熟的上海师傅给他剪了个精神的发型。待他华服革履地出现在荣师傅面前,他师父鼻腔里哼一声,说,臭小子,人模狗样的。段经理,你可别给我带成第二个醒仔!“同钦”上下就都说,这才看出我们五举靓仔。要的,要的。那帮电视佬势利,先数罗衣后敬人(先看重外貌、衣着,再去尊敬他人)。可到了电视台,走进了录制棚。导演立刻给五举换上了一身厨师服,又戴上了厨师帽,给捂了个严实。导演打量五举,说,啊,难得我们的节目,这次上了一对俊男靓女。收视一定要上去。有运行!远远看见一张椅子上,坐着个年轻女孩。…………接下来,五举看着女孩,举着自己的刀,将豆腐片细细地切成了丝。手法娴熟,快如细雨。主持人将一根豆腐丝高高举起来,用夸张的声调说,真的比头发丝还细啊。女孩面无表情,没有任何呼应。她开始置锅,开火,吊高汤。将切好的豆腐丝与鸡丝,尽数放入高汤。摄影机给了一个特写。那豆腐丝在汤中,柔软,饱涨。就在这时,五举的眼睛慢慢地睁大了。他忽然站起身来,对导演说,失陪了。急事在身。五举甚至顾不上敲门,就推开了小厨房的门。荣师傅看着自己的徒弟,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他问,举仔,跑什么,欠了电视佬的钱?五举一边笑,一边用手背擦拭着额头上的汗。他解下领带,松开了衬衫的扣子,狠狠地舒了一口气。他说,师,师父,那个鸳鸯……有了,用,用豆腐。同钦楼的“鸳鸯”月饼,在这个中秋,再次创造了香港一饼难求的奇迹。荣师傅难以想象,④一片薄薄的豆腐片,真的可以分隔阴阳,让莲蓉与奶黄,完美地在一块月饼里各安其是,相得益彰。他并没有十分享受同钦楼重新成为香港饮食界的焦点。他心中的快意,来自一个守业者在落潮时的有惊无险。面对媒体,他不再讳言自己的徒弟是个天才。他甚至将“鸳鸯”月饼最初的构思,归功于他们师徒二人的心照。(有删改)〖备注〗喜饼,即嫁女饼,又称五色饼、绫酥,不同颜色的绫酥各有寓意,其中红绫馅料为莲蓉,寓意喜庆、红运当头。后面的唐饼指传统的饼业,和“西饼”相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一九七二年”“一九九八年”,通过鲜明的时间变化表明了时间的推移流逝,将小说发生的故事置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下。B.“笑”“擦拭”“解”“松开”“舒”“说”,小说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五举从女孩切豆腐这件事中得到启悟后,急于告知荣师傅时的不可抑制的激动。C.小说表达历史感的任务由作家引入的叙述人“我”来承担,“我”的形象也即作者本人的形象,虚构与非虚构巧妙融合,这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感。D.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利落、短促,较少晦涩、冗长的内心独白或人物对话,如文中段经理与荣师傅之间的对话,三言两语一笔带过。7.下列对小说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处,对待偷奸耍滑、只重经济效益的不良行为,荣师傅嗤之以鼻,他的身上延续着中国古典儒家的重义轻利的血脉。B.②处,表面上说,荣师傅年龄大了,他做莲蓉的时间久了,实则是说荣师傅做的莲蓉口味欠佳,已被市场淘汰。C.③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也逐渐转换思维,开发并接受着新鲜事物,如上电视录节目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D.④处,照应了上文“只要进了焗炉,馅心受热融化。两种馅料,便一体难辨”,突出了荣师傅内心的激动。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9.葛亮谈及《燕食记》的创作时曾说道:“食物既可以定格历史也可以定义我们的人生,它是一个可以被复刻的重要的文化密码,这个文化密码根植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是‘常’,而这个基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生文化元素的出现,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常”与“变”。【答案】6.C7.B8.①简洁明快。人物语言利落、短促,如段经理与荣师傅的对话,三言两语一笔带过,不拖泥带水。②生动传神。能准确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如写荣师傅“早晨出来,乌青脸色,形容憔悴。见他笑一笑,嘴唇咬得紧紧的”,生动地展现了荣师傅为研制新月饼的辛苦与执着。③富有地方特色。文中出现了一些具有香港特色的词汇,如“麻甩佬”“数罗衣后敬人”等,增添了小说的地域色彩。9.①小说中的“常”体现在传统手工制作的唐饼和荣师傅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他不随波逐流加入膏粉等增加滑度,坚持传统味道和品质,这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②而“变”则体现在西饼的兴起、饼券制度的出现以及五举通过电视节目推广新月饼的尝试,这些都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新生文化元素的影响。【解析】【整体分析】《燕食记》通过描写香港传统饼业在现代化冲击下的变迁,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小说以五举和荣师傅的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他们在坚守传统技艺与创新求变中的努力与困惑。语言简洁生动,人物对话真实自然,情节紧凑。通过细腻的描写,小说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对创新精神的赞美。【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小说表达历史感任务由作家引入的叙述人“我”来承担,‘我’的形象也即作者本人的形象”错误,小说中的“我”并没有承担主要的叙述任务,叙述人“我”只是作为旁观者和记录者出现,主要叙述任务是通过第三人称视角展开的;此外,“我”的形象并不等同于作者本人,小说中的“我”是虚构的角色。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B.“荣师傅做的莲蓉口味欠佳,已被市场淘汰”错误,“曾经‘莲蓉家家有,同钦占鳌头’的茶楼胜景已不再。随着茶楼饼部的次第消失,机制逐渐代替手工。‘家家有’已作新解。甚至于西饼满目琳琅的新品,以莲蓉为馅,亦不显尊贵”可见,并不是说荣师傅做的莲蓉口味欠佳,而是指荣师傅和他的莲蓉都因时代的变迁而显得老旧,“这时候同钦楼的饼部生意,已大不如前”,说明胜景不再但也并未被市场淘汰。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①简洁明快。人物语言利落、短促,如段经理与荣师傅的对话,“你看我皮松肉挂的,上电视的事情,谁爱看个麻甩佬(臭男人)讲古!让五举去”“也好。如今年轻人的天下。五举,多吸引妹妹仔来买饼”一个拒绝邀请并推荐他人,一个痛快答应,三言两语一笔带过,不拖泥带水。②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能准确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如“早晨出来,乌青脸色,形容憔悴。见他笑一笑,嘴唇咬得紧紧的”,通过对人物的神态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荣师傅为研制新月饼的辛苦与执着;“女孩面无表情,没有任何呼应。她开始置锅,开火,吊高汤。将切好的豆腐丝与鸡丝,尽数放入高汤”,运用神态和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女孩的专注、厨艺精湛。③富有地方特色。文中有“香港婚嫁喜饼的习俗规则”,出现了具有香港特色的词汇,如“麻甩佬”“数罗衣后敬人”等,交代了故事背景,增添了小说的地域色彩。【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探讨作品的创作意图的能力。①小说中的“常”体现在传统手工制作的唐饼和荣师傅对传统技艺的坚守。荣师傅对传统莲蓉月饼制作的坚持,体现了对传统技艺的坚守;荣师傅制莲蓉的秘方精义在于一个“滑”字,他坚持传统工艺,不随波逐流加入膏粉等增加滑度,这是对传统味道和品质的坚守。②而“变”则体现在西饼的兴起、饼券制度的出现以及五举通过电视节目推广新月饼的尝试。西饼的兴起给唐饼带来巨大冲击。机制的西饼花色多、产量大、便于保存,且推出饼券制度,改变了香港婚嫁喜饼的习俗规则;而当茶楼歌台棋坛不再是建立餐饮口碑的唯一方式,上电视节目成为新时代的宣传方法,“同钦”也随潮流上电视节目以期发展;这些都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新生文化元素的影响。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凡战,若彼为主、我为客,唯务深入。深入,则为主者不能胜也。谓客在重地,主在散地故耳。法曰:“深入则专。”汉韩信、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馀聚兵井陉口,众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韩信涉西河,虏魏豹,擒夏悦,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以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风声所及足以夺人其锋何可当也。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而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能斗,退不能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两将之头可悬麾下。愿君留意。否则,必为所擒。”成安君自以为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其策,果被杀。(选自《百战奇略·客战》,有删改)材料二: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见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此乘胜而去A国B远斗C其风D声所及E足F以夺人G其锋H何可当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指劝说、说服,与“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中的“说”意思相同。B.爨,烧火做饭,与“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中的“爨”意思相同。C.鼓旗,是古代军中用以指挥战斗的工具,古代军中有“击鼓而进”的规定。D.顾,表转折,相当于“不过”,与“三顾频烦天下计”(《蜀相》)中的“顾”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汉初,韩信与张耳率兵数万,企图东下井陉进攻赵国,赵王和辅佐他的成安君调集号称二十万的大军扼守井陉口,以阻止韩信军队的进攻。B.广武君李左车建议说,韩信刚打了胜仗,士气正盛,但井陉的地势不利于进攻,若给他三万人突袭敌后,前后夹击,不出十天就能打败强大的敌人。C.战争进行时,韩信和张耳假装败逃,赵军倾巢出动以追逐二将,韩信安排两千名骑兵趁机进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军旗帜,然后插上汉军红旗。D.追逐韩信、张耳赵军遇到了拼死的抵抗,想退回营地,却见营地上插遍汉军的红旗,就以为赵军被打败了,因而人心涣散,纷纷逃跑,最终汉军大败赵军。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成安君自以为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其策,果被杀。(2)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14.韩信为什么要背水布阵?取得了什么效果?请简要回答。【答案】10.CEG11.D12.B13.(1)成安君认为他的军队是正义之师,不使用诡诈的计谋,不采纳李左车的计策,其后果然被韩信部队杀害。(2)倘若给他们留下活路,他们就都会逃走了,那样一来,难道还能够用他们去冲锋陷阵吗?

14.第一问,韩信背水布阵,是因为他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背水布阵能把战士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不得不为各自的生存而战。

第二问,背水布阵迫使汉军拼死奋战,最终取得全胜。【解析】【整体分析】这两则文言文选自《百战奇略》和《资治通鉴》,分别记述了韩信在井陉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第一则材料强调了深入敌境的重要性,李左车建议成安君利用地形和奇兵断敌粮道,但未被采纳,最终赵军失败。第二则材料详细描述了韩信背水一战的具体过程和成功原因,韩信通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激发士兵的拼死战斗意志,最终大破赵军。这两则材料共同展示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灵活的用兵之道。【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此是乘胜扩张战果而到远方的国家,他们的胜利消息不论传到何处,都令人丧胆。因为他们的战斗力无人可挡。“去国远斗”动宾短语整体作为谓语,“其风声”是下句主语,其前C处断开;“其风声所及”是“足以夺人”的主语,为了强调,主语后可停顿,E处断开;“其锋”是名词,做“何可当”的主语,前面断开,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广武君李左车劝成安君陈馀。/范增劝说项羽说。B.正确。句意:临时打柴割草而烧火做饭。/等到各位叔伯分开做饭(即分家)。C.正确。D.错误。顾,不过/拜访。句意:只不过你们没有留意罢了。/刘备为统一天下三次拜访诸葛亮,问计于诸葛亮。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不出十天就能打败强大的敌人”错误,根据原文“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能斗,退不能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两将之头可悬麾下”可知,李左车建议成安君采取守势,切断韩信的粮道,前后夹击韩信的军队。这里并不是“就能打败强大的敌人”,而是断敌粮道使其不战自败。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为”,认为;“义兵”,正义之师;“听”,采纳;“策”,计策。(2)“今”,如果;“予”,给;“走”,逃跑;“宁”,难道。【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可知,韩信的背水布阵把士兵置于绝境,按照兵法中的原则:“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这种做法能够迫使士兵为了生存而拼死作战。根据原文“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可知,汉军利用赵军追逐的机会,通过奇兵进入赵军的营地,拔掉赵军旗帜,赵军士气大乱,最终汉军获胜,并斩杀了成安君,活捉了赵王。参考译文:材料一:凡是作战,如果敌方是在本土防守,而我方处于进攻位置时,就一定要深入敌国腹心地区。越是深入腹心地区,就会使敌人不能取得胜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客军”深入敌国腹心地区,因无返顾之路,只能拼命进击;而“主军”处于本国作战,士兵思乡恋土,易于逃散致败的缘故。诚如兵法所说:“深入敌人腹心地区作战,将士就会专心致志地去杀敌。”西汉初年,韩信同张耳奉刘邦之命率兵数万,企图东下井陉,攻打赵国。赵王歇和辅佐他的成安君陈馀调集部队扼守井陉口,号称有二十万人之多。广武君李左车劝成安君陈馀说:“听说汉将韩信从黄河西岸东渡,俘虏了魏王豹,活捉了夏悦,刚刚血洗了阏与。如今又以张耳为辅佐,商议要攻占赵国,此是乘胜扩张战果而到远方的国家,他们的胜利消息不论传到何处,都令人丧胆。因为他们的战斗力无人可挡。但我听说,从千里以外运送军粮,士兵就会面有饥色;临时打柴割草而烧火做饭,士兵就常常吃不饱。如今井陉这条道路,车辆无法并列通行,骑兵不能并排行走,汉军行进在数百里的狭长道路上,他们的运粮车势必落在部队之后。希望您暂且拨给我奇兵三万人,抄小路拦截他们的辎重粮草;而您就凭据深沟高垒,固守防御,不跟他们交战。这样,他们前进无法交战,后退无法返还,我用奇兵切断其后路,使他们在野外掠不到粮草,不出十天,韩、张两将之头就会悬挂在将军的指挥旗下。希望您能认真考虑我的计策,不然的话,必将被他们擒获。”成安君陈馀自以为正义之师,不使用狡诈的谋略和奇异的计策,根本不采纳李左车的计策,其后果然被韩信部队所杀。(选自《百战奇略·客战》,有删改)材料二:这时,韩信和张耳便假装丢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营,河边部队大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又和赵军鏖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抢汉军抛下的旗鼓,追逐韩信和张耳。韩信、张耳进入河边的阵地后,全军即都拼死奋战,赵军无法打败他们。韩信派出的二千名骑兵突击队一起等到赵军将士全体出动去追逐争夺战利品时,立刻奔驰进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红旗。赵军已经无法抓获韩信等人,便想退回营地,但却见自己的营垒中遍是汉军的红旗,都惊慌失措,以为汉军已将赵王的将领全部擒获了,于是士兵们大乱,纷纷逃跑,赵将尽管不停地斩杀逃兵,也无法禁止溃败之势。汉军随即又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在水边杀了陈馀,活捉了赵王赵歇。将领们献上敌人的首级和俘虏,都向韩信祝贺,并趁势问韩信说:“兵法上提出:‘布军列阵要右边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边临水。’而这次您却反而让我们背水布阵,还说什么‘待打败赵军后再会餐’,我们当时都颇不信服,但是最终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呀?”韩信说:“这战术也是兵法上有的,只不过你们没有留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可。倘若给他们留下活路,他们就会逃走了,难道还能够用他们去冲锋陷阵吗?”将领们于是都心悦诚服地说:“好啊!您的谋略的确非我们所能比呀!”(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念奴娇·欲雪呈朱漕元顺①张孝祥朔风吹雨,送凄凉天意,垂垂欲雪。万里南荒云雾满,弱水②蓬莱相接。冻合龙冈,寒侵铜柱,碧海冰澌结。凭高一笑,问君何处炎热。家在楚尾吴头,归期犹未,对此惊时节。忆得年时貂帽暖,铁马千群观猎。狐兔成车,歌钟殷地,归踏层城月。持杯且醉,不须北望凄切。〖备注〗①朱漕,字元顺,曾任广南西路转运判官。词人出任靖江府(桂林)时,与之多有游历与唱和。②弱水:古代神话传说中指险恶难渡的河海。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交代了环境背景为“欲雪”,接着上片大肆渲染“欲雪”之时的景象。B.“冻合龙冈,寒侵铜柱,碧海冰澌结”句,用夸张手法强化了天寒地冻的效果。C.“何处炎热”意思是哪里能找到“炎热”之地,为下片的叙事抒情做铺垫。D.下片尽现回忆画面,借“千群”“成车”等字词,呈现一种豪阔壮观的景象。16.本词结尾处的“持杯且醉”可谓五味杂陈,请结合全篇分析其意蕴。【答案】15.D16.①用“持杯且醉”排遣心中思乡怀友的寂寞。天寒地冻,独处凄凉之地,无亲友的陪伴,越发显得孤清。②用“持杯且醉”传达岁月流逝、好景难再之感伤。离家万里,一年又过,曾经的家国和乐、群欢观猎、激情豪迈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③用“持杯且醉”抒发故园难回、壮志难酬之苦闷。此时词人身处南荒,归期难料,北望中原,故土难收,越想越意难平,唯有持杯买醉,自我麻醉。【解析】【整体分析】张孝祥的《念奴娇·欲雪呈朱漕元顺》通过描绘凄凉的冬景和回忆往昔的豪壮场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结尾“持杯且醉”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美好回忆的留恋,情感复杂而深沉。【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接着上片大肆渲染‘欲雪’之时的景象”错误,“忆得年时貂帽暖,铁马千群观猎。狐兔成车,歌钟殷地,归踏层城月”是回忆,“持杯且醉,不须北望凄切”是现实,应是回忆与现实交织。故选D。【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用“持杯且醉”排遣心中思乡怀友的寂寞。“归期犹未,对此惊时节”,表达了作者对于何时能返回家乡的不确定性和由此产生的忧郁情绪。远离故土,身在他乡,又天寒地冻,独处凄凉之地,只好借酒来派遣,思乡的孤独和寂寞使得饮酒成为了一种寄托。用“持杯且醉”传达岁月流逝、好景难再之感伤。诗人处在“万里南荒”之地,离家万里;“对此惊时节”,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忆得年时貂帽暖,铁马千群观猎”,忆起当年观猎的宏大欢乐、充满激情的场面,再对比如今的凄凉处境,内心更加伤感。何况当年国家安定和乐,如今却国家分裂,金瓯残缺,好景难在的伤感更加强烈。用“持杯且醉”抒发故园难回、壮志难酬之苦闷。“持杯且醉,不须北望凄切”,虽然有“不须”,实则难以忘怀那缺失的国土,“凄然”透露了作者的情感,“北望”则带有收复失地的渴求。然而诗人如今却离家万里,不得重用,这理想如何能实现?壮志难酬的苦闷让他只能借酒浇愁,自我麻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某地发生特大泥石流事件,一些党员干部不怕牺牲,冲在抢险救援的第一线,践行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我们可以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______,______”两句,来赞美他们可比日月的精神。(2)小明撰写研究生论文时不够严谨,一些结论是凭主观判断得出的,经不起推敲。他的导师想告诫一下小明这种做法不可取,认为他这样做就像苏轼《石钟山记》所说的“______,______”(那样)。(3)“马”的意象在唐宋诗词中经常出现,多用来传达豪迈奔放、积极向上的精神,如“______,______”。【答案】(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峄县榴园形成于西汉成帝年间,②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③而今,古老、幽雅、壮丽、奇秀的冠世榴园,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⑤它像一颗璀璨随节令变幻色彩的明珠,⑥镶嵌在鲁南的青山绿水之间。⑦我不禁好奇,⑧峄城何以有这么多石榴树?⑨当地的朋友告诉我,⑩峄城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石榴之乡”的原因,⑪是因为西汉名相匡衡。穿行在石榴树间,一树一树的榴花红得似火,红得耀眼,红得热烈。石榴树树形优美,干枝扭曲,苍劲古朴。叶片碧绿而有光泽,花色艳丽多彩。石榴花由花萼、花瓣组成。花瓣是褶皱的,有单瓣,有重瓣。整朵花看起来像极了少女的红裙子,不知“石榴裙”一词是否由此而来?千百年来,吟咏石榴的诗文A。梁元帝萧绎形容石榴“叶翠如新剪,花红似故栽”。李白在山东峄县居住时,写下了“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宋人石延年则充满了奇思妙想:“谁家巧妇残针线,一撮生红熨不开。”这些千古流传的名篇佳句,给榴花增添了无穷魅力。勤劳而智慧的峄城人,可以说做足了石榴的文章。他们围绕石榴开发出系列产品,把石榴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发挥得B,石榴茶、石榴酒、石榴汁作为绿色产品已经走俏市场。峄城石榴盆景,以树桩盆景为主,形成咫尺山林之势,在海内外享有盛名。那天,我们在一家盆景园参观时,大家对千姿百态的石榴盆景C,更为它实惠的价格叫好。陪同介绍的是一位农民模样的中年汉子,他递给我一张名片,我一看,不禁乐了:“王德福——Wonderful,好兆头!”18.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下列各句中的“文章”一词,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说做足了石榴的文章”中的“文章”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他高兴地拍手说:“哈哈!还是老兄肚子里文章多,就照这办!”B.粤语为什么将油条叫作“油炸鬼”,这里面大有文章!C.这篇文章充分彰显了革命者的英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D.近年来,这个地区想尽办法,做好全区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篇文章。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树上的榴花很红”,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⑤处,将“璀璨”放到“明珠”前面。⑩处,删掉“的原因”。19.A.数不胜数B.淋漓尽致C.赞不绝口20.D21.①原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榴花的红比作火焰的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榴花的鲜艳和热烈,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②原文“红得似火,红得耀眼,红得热烈”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连续的“红得……”结构,强调了榴花的红色给人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③原句通过并列结构和形容词的连续使用,形成了一种流畅而富有节奏的表达。【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⑤处语序不当。将“璀璨”放到“明珠”前面。⑩处句式杂糅,删掉“的原因”。【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意思是千百年来,吟咏石榴的诗文很多,可填“数不胜数”。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B处根据“他们围绕石榴开发出系列产品”“石榴茶、石榴酒、石榴汁作为绿色产品已经走俏市场”可知,峄城人把石榴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可填“淋漓尽致”。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充分透彻或痛快到极点,也指暴露得很彻底。C处根据“更为它实惠的价格叫好”可知,大家对千姿百态的石榴盆景也充满赞美,可填“赞不绝口”。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汇语境义的理解能力。文中的“文章”意思是是指关于石榴的全部工作、事情或者内容。A.“文章”指的是学识或者知识。B.“文章”指的是某种深层的含义或故事。C.“文章”指是书面作品。D.“文章”指的是关于全区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全部工作或内容。故选D。【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1)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分析原句和改句相比较,从修辞手法分析,原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榴花的红比作火焰的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榴花的鲜艳和热烈,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原文还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连续的“红得……”结构,强调了榴花的红色给人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改句“树上的榴花很红”直接表达榴花很红,没有形成比喻以及排比,不如原文生动形象,节奏感就没有原文强。(2)从句式特点方面分析原句“一树一树的榴花红得似火,红得耀眼,红得热烈”,从颜色的角度描摹榴花,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榴花的红艳和热烈,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画面感。而改句“树上的榴花很红”是短句,显得平淡无味,缺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