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路径探索_第1页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路径探索_第2页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路径探索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思维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科学思维指的是以思维指导科学方法,在个体思维过程中体现出来,贯穿科学探索的整个过程,对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优化课堂结构,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本文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声音的产生》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一、提出问题,指引思维方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为研究明确了目标,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科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转移到有价值的问题上,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科学思维方法在学生脑海中扎根。例如,《声音的产生》一课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也是本节课的主题,对于声音这个课题,大家脑海中有什么疑问呢?”此时,学生充满好奇,开始思考声音这一奇特却又容易忽视的现象。有学生很快提出问题:“人可以发出声音,动物和植物也可以发出声音,那么声音是从哪里产生的呢?”教师继续指引:“很好,这位同学提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问题,有没有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呢?”片刻思考后,有学生提出:“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我们可以听见,但是楼上的同学却听不见,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概括:“你主要围绕声音的远近提出问题的,还有同学有其他思考吗?”学生继续发言:“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可以听见声音,水里的鱼也能听到声音吗?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听到声音吗?”综合学生的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对于声音这一常见的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远近之分和声音产生的条件,这些问题将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让我们一同去探索答案吧。”培养科学思维的前提是善于提出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科学课堂开始之前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够将学生的思维转移到学习内容中,有效突出学习重点并指引学生的思维方向。二、开展实践活动,拓宽思维视角课堂实践活动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形式。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热情,促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科学知识,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例如,根据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声音产生的原理”,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直尺发出声音,看哪个小组让直尺发出声音的方法最多。经过实践探究后,有小组提出可以用直尺敲击桌面发出声音,也有小组提出可以把尺子的一端压在桌面,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弹击悬空的一端可以发出声音。在学生有了一定实践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继续提问:“这些例子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请大家保持每次力度相同,改变钢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看看声音有什么变化?”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聆听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的直尺声音的变化。学生得出统一的结论: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短,发出的声音高,尺子伸出的部分长,发出的声音低。最后,教师总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而且同一种物体,越短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越长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动手实践操作中探索科学的奥秘,对科学问题有了更多新颖、独特的思考角度,对所学知识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开展实践活动,并以实践过程作为知识的载体,让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发展科学思维。三、指引表达,增强思维体验科学表达指的是以准确的语言将科学现象描述出来。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还需要通过交流汇报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在表达中让学生的思维有更深的体验。小学科学课对表达能力的培养需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语言的准确性,即准确表述科学事实;二是逻辑性,即条理清晰,详略得当;三是规范性,即用词规范,学会使用科学术语。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利用音叉验证振动和声音之间的关联时,可以轻轻敲击音叉,使其发出声音,让学生观察音叉在发出声音时有没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老师敲击音叉使其发生振动,振动产生声音被我们听到。但是,我没有看到音叉的振动。”此时,教师走到学生身边继续提问:“没有看到音叉的振动,那么就请你伸出手轻轻触摸音叉,看看有没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触摸发声的音叉后马上回答:“我感觉到了音叉的振动,原来有些振动是我们看不到的,但是同样可以发出声音。”教师继续引导:“大家总结得很好,我们还可以通过别的方法验证音叉的振动,比如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请大家观察水的变化。”教师敲击音叉后,立即将音叉插入水中,能看到水花四溅。学生踊跃发言:“音叉的振动传递到了水中,水放大了音叉细小的振动,使眼睛可以观察到。”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鼓励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绘科学现象。在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根据实验内容制定课堂策略,不断强化学生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规范性,助力学生有更好的思维体验。四、启发思考,提升思维深度在小学阶段,启发学生思考,获得感知科学知识的方法,是科学教育的关键所在。科学思维的培养应该以多角度、多元化的形式开展,而不应该简单传授课本知识。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深入思考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创造性、多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思维深度。例如,讲解“声音与振动的关系”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蝴蝶和蜜蜂是春天常见的昆虫,当蜜蜂飞到我们身边时,我们可以清楚地听到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但是,当蝴蝶飞过时,我们卻很难听到声音,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讲故事的同时,教师可以在幻灯片上展示蜜蜂和蝴蝶飞翔的视频,并配上声音,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接着,教师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并给出提示:“请同学们想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学生看着幻灯片播放的动画陷入了沉思。思考良久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有学生跃跃欲试:“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蜜蜂和蝴蝶振动的快慢不一样,蜜蜂翅膀振动更快,而蝴蝶翅膀振动得很慢。”教师继续指引思考:“大家想想这个现象和我们之前做的尺子发声实验有哪些相同点呢?”经过深入思考后,有学生想出了答案:“尺子伸出桌面越少,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也就越响,这跟蜜蜂翅膀的发声是类似的。”可见,在小学科学课上教师要灵活选用教学材料,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