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智能断路器技术规范》_第1页
《低压智能断路器技术规范》_第2页
《低压智能断路器技术规范》_第3页
《低压智能断路器技术规范》_第4页
《低压智能断路器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XXX

CCSXXX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XXXX

低压智能断路器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LowVoltageSmartCircuitBreaker

(征求意见稿)

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

发布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低压智能断路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低压智能断路器的总体原则、工作条件、结构与性能要求以及功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AC380/220V配电网中应用的低压智能断路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等环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14048.1—201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GB/T14048.2—2020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断路器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16935.1-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20645—2021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用低压电器技术要求

GB/T22710—2008低压断路器用电子式控制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低压智能断路器lowvoltagesmartcircuitbreaker

安装于AC380V/220V低压配电网络,用来实现对配用电线路的正常接通分断以及短路保护等功能,

具备采集测量、自动控制、信息交互、数据分析等智能功能的低压断路器。

3.2

壳架等级framesize

表示一组断路器特性的术语,其结构尺寸对几个电流额定值者相同。

注1:壳架等级以相应于这组电流额定值的最大值A表示。

注2:在一壳架等级中,宽度可随极数而不同。

注3:此定义不包含尺寸标准化。

[来源:GB/T14048.2—2020,2.1.1]

3.3

一二次一体式结构primaryandsecondaryintegratedstructure

将低压智能断路器的机械、电气和必要传感元件为主的一次部分和控制、保护及通信等电子电路为

主的二次部分进行集成式设计并组装于一个壳体内,且通讯模块支持热插拔操作的结构型式。

3.4

一二次分体式结构primaryandsecondarysplittedstructure

将低压智能断路器的机械、电气和必要传感元件为主的一次单元和控制、保护及通信等电子电路为

主的二次单元分别进行集成式设计并组装于两个壳体内,且一次单元与二次单元之间采用装配式组装、

二次单元具备独立插拔更换、通讯模块支持热插拔操作的结构型式。

3.5

二次单元smartunit

低压智能断路器内对其电气量和非电气量信号进行采集、分析与处理,具备监测、保护、控制、自

诊断、拓扑识别、通信等智能化功能的硬件单元,方便整体更换维护。

3.6

通信模块communicationunit

用于与台区边缘计算节点等设备之间进行组网通信的硬件模块,如电力线载波通讯模块、微功率无

线通信模块与多模组网通信模块。

3.7

主电路端子maincircuitterminal

电路中用作闭合或断开断路器的所有导电部件的外部可接触金属端子,主要包括断路器的相极。

3.8

辅助电路端子auxiliarycircuitterminal

除主电路外,断路器的所有导电部件的外部可接触金属端子,如各类通信接口、控制端子等。

3.9

电动操作机构electricoperatingmechanism

断路器中用于自动分闸或合闸控制的一种组件,通过电机旋转、储能释放或电磁直动等方式实现对

开关位置的调整,可通过就地按键或远方通信等方式驱动。

3.10

额定绝缘电压ratedinsulationvoltage

在规定条件下,用来度量断路器及其部件的不同电位部分的绝缘强度和爬电距离的标准电压值。断

路器不同部分和不同端子可以选用不同的额定绝缘电压值。

3.11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ratedimpulsewithstandvoltage

在规定的条件下,电器能够耐受而不击穿的具有规定形状和极性的冲击电压峰值。断路器不同部分

和不同端子可以选用不同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值。

3.12

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ratedultimateshort-circuitbreakingcapacity

按规定的试验程序所规定的条件,不要求断路器连续承载其额定电流能力的分断能力。

3.13

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ratedshort-circuitbreakingcapacity

按规定的试验程序所规定的条件,要求断路器连续承载其额定电流能力的分断能力。

3.14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ratedshort-termwithstandcurrent

按规定的试验程序所规定的条件,要求断路器短时间内能经受的电流。

3.15

选择性类别

断路器可分为下列两种选择性类别:

选择性类别B:指符合本标准6.2.5要求的具有短时耐受电流额定值及相应短延时的断路器

选择性类别A:所有其他的断路器

[来源:GB/T14048.2—2020,4.4]

3.16

台区边缘计算节点Edgecomputingunitindistributionsubstationareas

安装在配电台区变压器低压侧,面向配用电业务场景,可实现低压智能设备组网通信、数据汇集、

边缘计算与控制决策等功能,并能与配电主站进行协同控制,提供本地化服务的智能监测与控制设备,

如台区智能融合终端、低压智能网关和智能配变终端等。

3.17

事件顺序记录Sequenceofevent

电网发生事故/事件时,按时序记录并保存在量测控制设备内的全过程动作数据,主要包括:发生

位置/状态量动作的各开关编号、对象、动作、时刻、原因、故障参数等。对于断路器,应按时序记录

实际发生变位的状态量对象代码、实际状态与变位时刻。

3.18

带时标的状态量变化Changeofstatuswithtimetag

断路器发生状态量变化后,通过主动上送或响应轮询等方式,按照时序发送给上游台区边缘计算节

点的状态量变化报文,包括实际发生变位的状态量对象代码、实际状态与变位时刻等信息。未上送或未

被上游台区边缘计算节点确认收到的状态量变化信息,应在通信正常时再次上送。已上送或已被确认的

状态量变化信息不应重复上送。

4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Ue——额定工作电压,可以线电压或相电压表示

In——额定电流

Pn——额定有功功率(Pn=3×Ue×In)

Ui——额定绝缘电压

Uimp——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Icu——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

Ics——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

Icw——额定短时耐受电流

Uh——第h次谐波电压有效值

Ih——第h次谐波电流有效值

IΔn——剩余动作电流整定值

SOE——事件顺序记录

TCOS——带时标的状态量变化

5总体原则

低压智能断路器(以下简称“断路器”)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a)断路器总体应满足经济性、先进性、少维护、模块化、安全性设计原则,功能性能满足配电台

区与低压用户现场使用需要,并充分考虑新型配电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数字化、透明化发展需求,

关键核心元器件宜采用国产化芯片或模块,宜采用轻量级操作系统。

b)宜采用一二次分体式设计方案,二次单元应能独立拆卸更换,同规格同型号产品间二次单元应

具备互换性。

c)本地通信模块应独立设计,支持热插拔和即插即用,模块与接口间具备互换性。采用分体式设

计的断路器,其本地通信接口应置于二次单元上。

d)应支持与台区边缘计算节点的本地组网与交互,实现状态量测、远程控制、参数设置与查询、

时钟召唤与对时等功能,应具备蓝牙、RS-485等就地维护功能。

e)应考虑低压配电箱、低压分支箱等成套电器集成应用需求,多台断路器集成使用时应保证上行

通信经济高效,宜支持主从通信接口级联、通信管理功能。

f)电动操作机构应满足合分闸速度、机械和电寿命要求,可采用弹簧式、电磁式、电机式等方式。

g)宜支持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储能与备用电源接入等应用场景,具备潮流方向检测、故障方向识

别、保护跳闸级差、电能质量监测、防孤岛保护、负荷分配控制等功能。

6结构与性能要求

6.1外观尺寸

6.1.1外形与尺寸限值

断路器可采用3P+N/4P或3P设计,外观结构参考图1,相极排列顺序从左至右应为A、B、C、N(如有)。

整体外形尺寸限值应满足表1、表2要求。断路器宜采用一二次分体式结构,宜具备电动操作机构。

a)3P+N/4P结构b)3P结构

图1断路器结构示意图

表1断路器(不含电动操作机构)整体外形尺寸限值

宽(W)/mm

额定电流/A长(L)/mm高(H)/mm

3P3P+N/4P

63≤In≤250≤225≤113≤145≤135

250<In≤400≤285≤150≤210≤170

400<In≤630≤350≤185≤240≤170

表2断路器(含电动操作机构)整体外形尺寸限值

宽(W)/mm

额定电流/A长(L)/mm高(H)/mm

3P3P+N/4P

63≤In≤250≤260≤113≤145≤185

250<In≤400≤340≤150≤220≤200

400<In≤630≤450≤240≤290≤240

6.1.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裸露的带电部分对地和对其它带电部分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依据GB14048.1—2012中

7.1.4要求,满足表3和表4规定的最小值。

表3电气间隙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imp/kV最小电气间隙/mm

88

65.5

2.51.5

注:空气最小电气间隙是以1.2/50μs冲击电压为基础,其气压为80kPa相当于2000m海拔处正常大气压

表4爬电距离

额定绝缘电压Ui/V最小爬电距离/mm

100016

80012.5

4006.3

632

注1:污染等级为3,材料组别为Ⅲa。

注2:更细致的匹配关系参见GB14048.1—2012中表15。

6.1.3结构段说明

给定壳架等级的断路器,若下列特点之一不相同,可视为不同结构段:

——内部载流部件的材料、镀层和尺寸,但允许有列于下面a)、b)和d)中的差异;

——主触头的尺寸、材料、结构和连接方法;

——任何内置手操机构,其材料和物理特性;

——模压和绝缘材料;

——熄灭电弧装置的工作原理,材料和结构;

——过电流脱扣装置的基本结构,但允许有列于下面的a)、b)中的差异。

如下的差异仍视为一结构段:

a)接线端尺寸,只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减小;

b)供脱扣器运行的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

c)型式标志和/或纯美学特征(例如标签);

d)在4极断路器中,将N极中的脱扣装置用连接导体来取代,作为不带保护的中性极;

e)二次单元中嵌入的软件差异,对要求的性能,特别是保护功能无影响时。

6.2介电性能与短路特性

6.2.1额定绝缘电压

应针对断路器的主电路端子、辅助电路端子(包括但不限于RS-485通信端子、本地通信接口端子、

开入开出端子等)约定额定绝缘电压,表5是各端子的额定绝缘电压推荐值。额定绝缘电压值应不低于

任何情况下最大的额定工作电压值。

表5额定绝缘电压(推荐值)

端子额定绝缘电压Ui

主电路端子≥415V(推荐不低于800V)

本地通信接口端子(强电)≥380V(推荐不低于800V)

本地通信接口端子(弱电)≥60V(推荐不低于300V)

RS-485通信端子≥60V(推荐不低于300V)

开入开出端子≥60V(推荐不低于300V)

其他端子≥60V(推荐不低于300V)

6.2.2工频电压耐受

断路器各端子应根据额定绝缘电压耐受表6所列的工频电压。

表6工频电压耐受要求

额定绝缘电压Ui/V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V

Ui≤601000

60<Ui≤3001500

300<Ui≤6901890

690<Ui≤8002000

800<Ui≤10002200

6.2.3冲击电压耐受

应针对断路器的主电路端子、辅助电路端子(包括但不限于RS-485通信端子、本地通信接口端子、

开入开出端子等)约定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各端子及回路应耐受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可根据额定工作电

压(对地最大有效值)由表7推导。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应不低于所处电路中可能产生的瞬态过电压规定

值。

表7冲击电压耐受要求

额定工作电压/V额定冲击电压(峰值)Uimp/kV

Ui≤1502.5

Ui≤6006

Ui≤10008

注:更细致的匹配关系参见GB14048.1—2012附录H。

6.2.4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和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

断路器的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和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应符合GB/T14048.2—2020

中4.3.6.2.2、4.3.6.2.3规定和表8要求。

表8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和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

a

额定电流In/A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kA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kA

63≤In≤2503570%Icu

250<In≤4005070%Icu

400<In≤6305070%Icu

a指给定壳架等级的最大额定电流。

6.2.5额定短时耐受电流

断路器额定短时耐受电流(Icw)要求应符合GB/T14048.2—2020中4.3.6.4、4.4规定和表9要求。

表9额定短时耐受电流能力

额定电流aIn/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能力Icw/kA通电时间/s选择性类别

63≤In≤25031A

250<In≤40051B

400<In≤63081B

6.3结构与材料

6.3.1外壳防护等级

断路器的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T4208中规定的IP20(一次接线端子除外)。

6.3.2散热与温升

断路器应具备合理的散热设计,运行温升应符合GB/T14048.2—2020中7.2.2和本标准表10规定。

表10温升极限值

abc

部件名称温升极限(试前)/K温升极限(试后)/K测量方法

与外部连接的接线端子7080

金属零件1525

人力操作部件

非金属零件2535

金属零件3040热电偶法

可触及但不是手握的部件

非金属零件4050

金属零件4050

正常操作时无需触及的部件

非金属零件5060

a除上述所列部件外,对其它部件不作温升规定,但应以不引起相邻绝缘部件损坏为限;

b试前指断路器未按照GB/T14048.2—2020中程序Ⅰ、程序Ⅱ要求而直接开展的温升试验要求;

c试后指断路器按照GB/T14048.2—2020中程序Ⅰ、程序Ⅱ要求开展的温升试验要求。

6.3.3抗机械振动

断路器应能承受正常运行及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而不造成失效和损坏。

6.3.4耐非正常热和火

断路器耐非正常热和火的能力应符合GB14048.1—2012中7.1.2.2要求,具体指标如下:

a)用于固定主电路载流部件的绝缘材料应能耐受不低于960℃的非正常热和火;

b)除上述规定的绝缘材料外,其他部件和绝缘材料应能耐受不低于650℃的非正常热和火。

6.3.5耐腐蚀

断路器应具备一定的盐雾腐蚀耐受能力。在35℃温度条件下,经受不小于16h的盐溶液(浓度5%

(质量比)、pH值6.5~7.2之间)腐蚀后,外观结构应无异常,金属部分无腐蚀和生锈(GB14048.1—

2012附录Q中列明的有限损坏除外),各项功能性能正常。

6.4工作电源

6.4.1一般要求

采用交流三相四线制供电,主电源应满足以下要求:

a)额定工作电压:AC3×220V/380V,允许偏差-20%~+20%(单相有电时仍能正常工作);

b)额定工作频率:50Hz,允许偏差-10%~+10%;

c)停复电、电压断相、电压/频率变化、逆相序等情况下,不应误动或误触信号;

d)无电压供电或无外部辅助电源情况下,主电路所有相电流不小于0.4In时断路器应能可靠工作

且基本保护正常工作,主电路任意相电流小于0.4In时断路器不应误动作。

6.4.2抗接地故障能力

电源由非有效接地系统或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三相四线配电网供电时,在接地故障及相对地产生10%

过电压的情况下,持续4h内断路器不应出现损坏。供电恢复正常后,断路器应正常工作,保存的数据

应无改变。

6.4.3功率消耗

断路器插入本地通信模块并进入稳态后,应满足以下功耗要求:

a)非通信状态下,总有功功率不大于6W,总视在功率不大于12VA;

b)通信状态下,总有功功率不大于8W,总视在功率不大于16VA。

6.4.4后备电源

断路器应具备后备电源,并满足以下要求。

a)当断路器主电源供电不足或停电后,后备电源应自动无缝投入并维持至少1次主动上报。具备

失压跳闸功能的断路器应能在维持时间内完成一次脱扣/分闸操作。

b)主备电源切换时,断路器应正常工作。

c)采用一二次分体式结构的断路器,后备电源应集成于二次单元内部或连接于二次单元上,寿命

应与二次单元同期,故障时不应影响主电源。

6.4.5失电数据和时钟保持

主电源中断后,断路器内各项参数设定值和存储数据应至少保存5年,时钟至少正常运行3年。电源

恢复时,掉电前保存的历史数据、参数设置与文件存储不应丢失,就地位置指示器与自动合闸闭锁等状

态维持原状,内部时钟正常运行。

6.5环境条件

6.5.1温湿度

断路器正常运行的气候环境条件应符合表11。

表11气候环境条件分类

空气温度湿度

级别范围最大变化率a相对湿度b最大绝对湿度使用场所

℃℃/h%g/m3

C1-5~+450.55~95室内

29

C2-25~+550.5遮蔽场所

10~100

C3-40~+70135户外

CX根据需要由用户和制造商协商确定。

a温度变化率取5min时间内平均值。

b相对湿度包括凝露。

6.5.2海拔

断路器的安装运行应符合如下的海拔高度要求:

a)在海拔0~2000m的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

b)如应用于海拔高度超过2000m的地区,应依据GB/T16935.1—2008、GB/T20645—2021对断路

器进行指标要求修正或降容使用。

6.6交流模拟量采集

断路器应满足如下的交流模拟量采集误差极限要求(除特殊说明外,均指引用误差或绝对误差)。

a)相电压:0.4Ue≤U≤1.2Ue时,误差极限±0.5%。进线端应具备三相电压采集能力。应用于分布

式光伏、分布式储能与备用电源并网等场景时,出线端应具备有压/无压感知能力。

b)相电流:0.05In≤I≤1.2In时,误差极限±0.5%。应具备三相电流采集能力,宜具备中性线电

流采集能力。

c)剩余电流:30mA≤IΔ<100mA时,误差极限±10mA;100mA≤IΔ<1000mA时,误差极限±

10%(相对误差)。3P+N/4P型断路器应具备剩余电流采集能力。

d)频率:45Hz≤f<55Hz时,误差极限±0.05Hz。

e)功率:有功误差极限±0.5%,无功误差极限±1%,视在误差极限±1%。

f)功率因数:测量误差极限±0.01。

g)分相谐波电压:3%Ue≤Uh<50%Ue时,误差极限±5%Uh;Uh<3%Ue时,误差极限±0.15%Ue。应能

采集不低于13次的三相谐波电压值。

h)分相谐波电流:10%In≤Ih<50%In时,误差极限±5%Ih;Ih<10%In时,误差极限±0.5%In。应能

采集不低于13次的三相谐波电流值。

i)交流模拟量采集应能承受的影响量范围及允许改变量应满足《T/CECXXXX-YYYY低压智能断路

器检测规范》附录F要求。

6.7端子温度采集

断路器应具备不少于3路的接线端子温度采集能力,宜具备进出线端共6路/8路的采集能力。端子温

度范围-25℃~+160℃时,误差极限±5℃。

6.8电磁兼容(EMC)抗扰度

断路器的设计应能保证其在允许的电磁兼容环境中不被损坏或不受实质性影响。断路器的电磁兼容

性能应符合GB/T14048.2—2020中附录J规定(附录B、附录F如适用也应考虑)和本标准表12、T/CEC

XXXX-YYYY《低压智能断路器检测规范》附录F要求。对抗扰度试验,应规定如下性能标准。

——性能标准A:试验时,验证抗误动作(第1步)、功能特性(第2步)和交流模拟量误差改变量

(第3步)。任何量测控制、状态指示和通信功能应正常工作。

——性能标准B:试验时,验证抗误动作。量测控制、状态指示和通信功能可能会出现短时(不应

超过5分钟)异常或中断,但应无需人工干预自行恢复。试验后,验证功能特性(第1步)和交

流模拟量误差改变量(第2步)。

表12电磁兼容(EMC)抗扰度要求

试验项目参考标准试验要求改变量a性能标准

电压暂降:1:1(100%),10:3(60%),25:3(30%)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GB/T17626.11200%B

短时中断:250:1(100%)

静电放电抗扰度GB/T17626.2接触放电±6kV,空气放电±8kV200%B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主电路端子:±4kV

GB/T17626.4200%B

扰度辅助电路端子b:±2kV

主电路端子:±4kV(共模c)

浪涌(冲击)抗扰度GB/T17626.5200%B

辅助电路端子b:±2kV(共模c)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

GB/T17626.310V/m(80MHz~1000MHz),10V/m(1.4GHz~2GHz)100%A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

GB/T17626.610V,150kHz~80MHz100%A

扰抗扰度

a允许改变量使用误差极限的百分数表示。

b直接连接至低压交直流电网或额定绝缘电压高于150V的端子应按主电路端子要求进行试验。

c差模试验电压值均为共模试验值的1/2。

7功能要求

7.1外观

7.1.1铭牌和标志

断路器应依据GB/T14048.2—2020中5.2要求标志产品信息。

7.1.2指示

断路器应具备本地运行状态指示功能,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电源状态、通信状态、保护告警状态等。

本地运行状态可通过液晶屏幕或指示灯指示。多个不同的状态信号共用一个指示灯进行指示时,不同状

态信号间应能通过指示灯颜色、闪烁频率等方式进行显著区分。

7.2接口与通信

7.2.1硬件接口

断路器应具备以下硬件接口。

a)应具备至少1路RS-485通信接口。串口速率可选用2400bps、4800bps、9600bps、19200bps

等,默认9600bps。

b)应具备1路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可连接载波模块、微功率模块或双模通信模块。接口尺寸及引

脚定义满足本标准附录B要求。接入具有载波通信功能的模块时,载波信号应通过A线与N线注

入强电回路。

c)应具备蓝牙通信接口,采用5.0及以上低功耗版本。

d)宜具备至少1路状态量开出接口,用于合位、分位状态指示。

e)宜具备控制量开入接口,用于分闸或合闸控制。

7.2.2通信协议

断路器应具备与台区边缘计算节点、本地通信模块和就地运维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支持DL/T645、

DL/T698.45、CoAP协议或其他本地通信协议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地通信协议应支持实时采集数据上送、

故障及事件信息上送、日志及记录文件传输、参数查询与配置、对时等功能。

7.2.3本地通信模块

接入断路器的本地通信模块应采用标准化型式,尺寸及引脚定义见本标准附录B。

7.3数据采集

7.3.1运行状态采集

断路器应具备如下运行状态采集功能。

a)应具备交流模拟量与端子温度采集功能,采集精度满足本标准6.6与6.7要求。

b)应具备开关分合闸位置状态的就地指示与遥信采集能力。就地位置指示器应能在失电状态下正

确指示开关位置不丢失。宜通过双位置遥信对分合闸位置分别进行记录。

c)应具备保护动作、保护告警、自诊断告警与控制模式等状态信号采集功能,应能根据实时运行

状态主动上报模式字。

d)应具备设备重启、功能异常等断路器内部运行状态采集功能。采集信息通过日志功能进行存储,

数据记录支持导出。

7.3.2电能质量监测

在交流模拟量采集功能基础上,断路器应具备表13要求的节点电能质量监测功能。

表13断路器电能质量监测要求

电能质量监测指标计算公式参考允许绝对误差

工频指电压有效值/见6.6

标电压偏差见附录C±1%

电能质量监测指标计算公式参考允许绝对误差

电流有效值/见6.6

频率/见6.6

频率偏差见附录C±0.05Hz

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见附录C±1%

三相电流负序不平衡度见附录C±1%

不平衡

三相电流零序不平衡度见附录C±1%

三相电压负序不平衡度见附录C±1%

三相电压零序不平衡度见附录C±1%

相电流2~13次谐波有效值/见6.6

相电流2~13次谐波含有率见附录C±3%

电流总谐波畸变率见附录C±3%

谐波

相电压2~13次谐波有效值/见6.6

相电压2~13次谐波含有率见附录C±3%

电压总谐波畸变率见附录C±3%

7.4开关状态控制

7.4.1脱扣控制

如断路器具备单独的脱扣状态,应具备以下脱扣控制功能。

a)应通过物理按键等方式提供就地无关人力脱扣控制功能。

b)应具备由断路器内部保护逻辑等驱动的内驱脱扣控制功能。

c)应具备由远方通信等方式驱动的远方脱扣控制功能。

d)脱扣机构动作时间不大于15ms(不含通讯延时)。

7.4.2分闸控制

断路器应通过操作手柄或辅助工具等方式提供就地有关人力分闸控制功能。就地有关人力分闸控制

功能应能在主回路失电时正常工作。

对于具备电动操作机构的断路器,还应满足以下分闸控制功能。

a)应通过物理按键等方式提供就地无关人力分闸控制功能。

b)应具备由断路器内部保护逻辑等驱动的内驱分闸控制功能。

c)应具备由远方通信等方式驱动的远方分闸控制功能。

d)电动操作机构应能在80%~120%Ue条件下保证断路器可靠分闸。

e)分闸机构动作时间不大于15ms(不含通讯延时)。

7.4.3合闸控制

断路器应通过操作手柄或辅助工具等方式提供就地有关人力合闸控制功能。就地有关人力合闸控制

功能应能在主回路失电时正常工作。

对于具备电动操作机构的断路器,还应满足以下合闸控制功能。

a)应通过物理按键等方式提供就地无关人力合闸控制功能。

b)应具备由断路器内部自动合闸逻辑等驱动的内驱合闸控制功能。

c)应具备由远方通信等方式驱动的远方合闸控制功能。

d)电动操作机构应能在80%~120%Ue条件下保证断路器可靠闭合。

e)当断路器处于脱扣状态时,电动操作机构应先执行分闸操作后再完成合闸操作。

7.4.4控制模式切换

具备电动操作机构的断路器,应通过实体硬压板提供自动/手动控制模式切换功能。当处于手动模

式时,应闭锁远方控制等功能,避免检修操作时的意外伤亡,具体控制模式要求见表14。

表14断路器控制模式要求

内驱控制就地有关人力就地无关人力远方控制

控制模式a

脱扣分闸合闸分闸合闸脱扣分闸合闸脱扣分闸合闸

自动模式√b〇√√√b〇√b〇

手动模式√b×√√√b—c××

a√在该模式下,此功能允许正常工作;〇在该模式下,如断路器具备此功能,允许其正常工作;

×在该模式下,此功能不具备或闭锁。

b应具备控制脱扣或控制分闸功能中的一种,但不要求两种同时具备。

c制造商或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此功能在手动模式下是否闭锁。

7.5保护与自愈

7.5.1基本保护

7.5.1.1过载长延时保护

过载长延时保护满足GB/T22710—2008中7.5.1规定,反时限动作特性如下式,整定范围和动作特

性符合下表要求。

2()

t=6(⋅⋅IIR)tR·················································1

式中:

t——动作时间,单位s;

I——实际运行电流,单位A;

tR——过载长延时整定时间,单位s;

IR——过载长延时整定电流,单位A。

表15过载长延时保护整定范围及动作特性

整定值IR(A)(0.4~1.0)×In

整定范围整定时间tR(s)1~15s

保护投退动作且告警、仅告警、退出

I≤1.05IR>2h不动作

动作特性I>1.30IR<2h动作

精度(%)±10

7.5.1.2短路短延时保护

短路短延时保护满足GB/T22710—2008中7.5.2规定,定时限与反时限动作特性如下式,整定范围

和动作特性符合下表要求。

tt=8sd(I≥IR)··················································(2)

2()

t=8(IIR)⋅tsd(I<8IR)···········································3

式中:

t——动作时间,单位s;

I——实际运行电流,单位A;

tsd——短路短延时整定时间,单位s。

表16短路短延时保护整定范围及动作特性

整定值Isd(A)(2~10)×IR

整定范围整定时间tsd(s)0.1~0.4

保护投退动作且告警、仅告警、退出

I<0.9Isd稳定不动作

1.1Isd≤I<8IR反时限动作

动作特性

I≥8IR定时限动作

精度(%)±10(固有误差±20ms)

7.5.1.3短路瞬时保护

短路瞬时保护满足GB/T22710—2008中7.5.3规定,整定范围和动作特性符合下表要求。

表17短路瞬时保护整定范围及动作特性

整定值Ii(A)(1~12)×In

整定范围

保护投退动作且告警、仅告警、退出

I≤0.85Ii稳定不动作

动作特性I≥1.15Ii<100ms动作

精度(%)±15%

7.5.1.4后备保护

断路器应具备后备保护的功能,并能在二次部分/二次单元异常时保持可靠分断故障电流的能力,

动作特性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18后备保护动作特性

I≤16In稳定不动作

动作特性

I≥20In<200ms动作

7.5.2附加保护

7.5.2.1剩余电流保护

采用3P+N/4P设计的断路器应具备GB/T22710—2008中7.6.3规定的延时型剩余电流保护功能,整定

范围和动作特性符合下表要求。

表19剩余电流保护整定范围

极限不驱动时间(s)0.06/0.1/0.2

整定值I△n(mA)30~1000

整定范围

保护投退动作且告警、仅告警、退出

动作特性剩余电流0.5I△nI△n2I△n5I△n10I△n

最大断开时间不动作0.5s0.2s0.15s0.15s

极限不驱动时间--0.06s--

最大断开时间不动作0.8s0.3s0.3s0.3s

极限不驱动时间--0.1s--

最大断开时间不动作1s0.4s0.4s0.4s

极限不驱动时间--0.2s--

7.5.2.2频率保护

频率保护满足GB/T22710—2008中7.6.10规定,整定范围和动作特性符合下表要求。

表20过频保护整定范围及动作特性

整定值fof(Hz)50.0~55.0

整定范围整定时间tof(s)1~5

保护投退动作且告警、仅告警、退出

过频保护f≤fof-0.2Hz不动作

动作特性f≥fof+0.2Hz延时tof后动作

精度(%)±10

返回特性f≤fof-0.2Hz持续1s后告警自动复归

整定值fuf(Hz)45.0~50.0

整定范围整定时间tuf(s)1~5

保护投退动作且告警、仅告警、退出

欠频保护f≤fuf-0.2Hz延时tof后动作

动作特性f≥fuf+0.2Hz不动作

精度(%)±10

返回特性f≥fuf+0.2Hz持续1s后告警自动复归

7.5.2.3过电压保护

过电压保护满足GB/T22710—2008中7.6.7规定,整定范围和动作特性符合下表要求。

表21过电压保护整定范围及动作特性

整定值Uov(V)(1.05~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