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2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2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2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2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2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其次节【A基础培优练】时间:20分钟总分:50分(学问点1:区域整体性。学问点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学问点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学问点1]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地形坎坷,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青田县“稻田养鱼”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农夫利用溪水浇灌稻田,随溪水流入的小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后经长期培育,形成了自然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2005年,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图为稻鱼共生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1.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形成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的主要区域要素是()A.地形、气候 B.地貌、水文C.气候、文化 D.地形、经济2.依据图示可知,浙江省青田县稻田养鱼反映了()A.区域自然要素 B.区域人文要素C.区域整体性 D.区域差异普遍存在【答案】1.A2.C[解析]第1题,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依据图文信息,青田县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宜种植水稻;青田县境内多溪谷,季风气候多旱涝,旱季用溪水浇灌,鱼随溪水入田。据此分析,地形、气候是形成稻鱼共生系统的主要区域要素,与水文、经济、文化关系不大。第2题,稻田养鱼反映出区域自然要素(地形、气候)对人文要素(农业生产)的影响,故反映了区域整体性。[学问点2](2024年江苏学业水平模拟)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3~5题。3.与乙地相比,甲地()A.属于亚热带地区B.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C.属于北方地区D.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更大4.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因素是()A.地形B.土壤C.劳动力D.热量5.近年来甲、乙两地进行经济合作的意义是()A.迁移人口,推动城镇化发展B.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C.北粮南运,解决饥荒问题D.改善交通,充分利用水运条件【答案】3.C4.D5.B[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在淮河以北,位于华北平原,属于北方地区、暖温带地区,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乙地在淮河以南,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南方地区、亚热带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与乙地相比,甲地纬度更高,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更小。故C项正确。第4题,由上题解析可知,甲地位于淮河以北,为温带半潮湿地区,乙地位于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潮湿地区,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因素是水热更为足够,D项正确。第5题,甲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乙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两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可通过开展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B项正确。[学问点3](2024年安徽滁州月考)“垸”指挡水的堤,以及堤围住的地区。在围垸内,人们把肥沃的土地开拓成垸田,在湖泊里捕捞、养殖;在围垸外,人们向奔腾的江水讨生活。据此完成第6~8题。6.“围垸造田”所在地区()①种植业用地惊慌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7.“围垸造田”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作物单产B.提升湿地生态功能C.改善人居环境D.增加耕地面积8.“围垸造田”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变更农业生产结构B.便利大型机械化作业C.完善配套基础设施D.提高土壤肥力【答案】6.B7.D8.A[解析]第6题,由材料信息可以推断出,“围垸造田”把围垸内外的土地资源都充分利用,反映出该地区种植业用地惊慌,可耕作的土地面积少,种植业为了提高产量,必需进行精耕细作,①④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江河湖泊众多,山地坡地少,生态环境较好,②③错误。第7题,由材料可知,由于该地区耕地面积少,“围垸造田”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耕地面积,D项正确。“围垸造田”与提高作物单产之间没有干脆联系,A项错误;提升湿地生态功能不是其主要目的,B项错误;“围垸造田”可以改善人居环境,但不是其主要目的,C项错误。第8题,由材料可知,人们把肥沃的土地开拓成垸田,在湖泊里捕捞、养殖,因此“围垸造田”实现了种植业、水产养殖、捕捞业的多元化发展,可以变更农业生产结构,A项正确;该地耕地破裂,无法开展大型机械化作业,B项错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土壤肥力不是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C、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6分)[学问点2、3]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依据中心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图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乙为江苏省简图。甲乙材料二图丙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丙(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个省级行政区的自然特征。(8分)对比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______________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河流少,水量小____________矿产资源丰富,以________为主较少(2)比较两个省级行政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4分)(3)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个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影响。(8分)(4)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霍尔果斯特别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6分)【答案】(1)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河流少,水量小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丰富,以能源资源(石油、自然气和煤炭)为主较少(2)新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于江苏;江苏其次、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于新疆。(3)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阅历;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惊慌局面;扩大市场。(4)霍尔果斯是我国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B拓展提升练】时间:20分钟总分:45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综合思维](2024年江苏无锡阶段性测试)读甲、乙两区域联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箭头反映出区域之间具有()A.关联性 B.差异性C.整体性 D.动态性2.造成图示两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缘由可能是()A.两区域的地理环境相同B.两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C.两区域的人种分布差异D.两区域的文化习惯差异【答案】1.A2.B[解析]第1题,甲地为乙地供应劳动力、自然资源等,乙地为甲地供应资金、技术、产品等,这些属于两个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反映出区域之间具有关联性,故A项正确。第2题,地理环境差异影响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般来说,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经济发展快、发展水平高,地理环境恶劣的地区经济发展受限、发展水平较低,故B项正确。[区域认知]读甲、乙两区域简图及两区域农作物品种和熟制对比表,完成第3~5题。甲乙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农作物品种甲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高粱乙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油菜、棉花3.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缘由是()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4.下列能够体现图乙所示区域特征的有()①广泛分布着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 D.①②⑦⑧5.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乙所示区域的农业变更趋势的是()ABCD【答案】3.B4.B5.B[解析]第3题,依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甲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乙区域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两地因热量差异引起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第4题,乙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水田为主,土壤为水稻土,农业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第5题,乙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该地城镇化进程快,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土地价格上涨,为适应市场需求及追求经济效益,其农业变更趋势为蔬菜、花卉比重上升,而粮食、塘鱼比重下降,故B项正确。[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024年安徽芜湖检测)“经过多风沙的春天,夏天最终来了,天很蓝,四下望去几乎看不到树。干枯的河道起先有水了。白天流量很大,但夜晚会变小;间或能看到几棵草,费了很大的力气却拔不起来……”这是对我国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描写。据此完成第6~7题。6.文字中描述的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7.这里最适合发展的产业是()A.电子装配B.光伏发电C.水稻种植D.汽车研发【答案】6.D7.B[解析]第6题,从材料中的“风沙”“干枯”等字眼可知,文字中描述的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多风沙,河流少且较多为季节性河流,植被根系较深。第7题,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电子装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适合在西北地区发展,A项错误;西北地区光照强,且有大面积的荒地,可发展光伏发电,B项正确;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大面积种植水稻,C项错误;西北地区技术落后,不适合发展汽车研发,D项错误。[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024年江苏苏州质量检测)依据要素流淌空间形态特征可将省际要素流淌的空间模式分为以下四种(下图),其中“核”指的是省级行政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要素流淌。据此完成第8~9题。8.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北京与河北之间的要素流淌空间形态特征,更接近于()A.极核交互型B.邻域渗透型C.溢出型D.核心—边缘集散型9.为了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要素流淌,须要()A.推动各要素向北京、天津地区集中B.限制劳动力要素向乡村地区流淌C.增加各要素流淌的次级中心城市D.分散技术要素至周边中小型城镇【答案】8.D9.C[解析]第8题,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北京与河北的经济差距大,北京经济发达,且北京市被河北省包围着,北京与河北之间的要素应以北京为中心相互交换流淌,为核心—边缘集散型,D项正确。第9题,为了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要素流淌,应是京津冀之间要素互通互流,不能推动各要素向北京、天津地区集中,而忽视河北,A项错误;京津冀地区城乡发展差距大,要协同发展应当促进劳动力向乡村地区流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B项错误;可以增加各要素流淌的次级中心城市,促进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C项正确;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不仅须要技术要素的流淌,还须要其他要素的流淌,仅靠技术要素流通是不够的,且周边中小城镇科技力气落后,干脆赐予技术要素可能无法承受,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8分)[综合思维]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材料秦岭及其南侧相邻的汉水谷地植物种类丰富,素有“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下图为秦岭及其旁边区域等高线图。(1)读图,比较110°E以西秦岭南、北两坡的地势特征差异,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北坡地势特征的成因。(4分)(2)汉水发源于秦岭南麓,源头至丹江口为上游。分析秦岭对汉水上游干、支流水文特征的影响。(6分)(3)分析秦岭及其以南的汉水谷地物种丰富的缘由。(4分)(4)渭河平原和汉水谷地南北跨度仅两百千米,但种植业显著不同。试比较两地农业(类型、熟制、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差异。(4分)【答案】(1)差异:北坡短而陡峭,南坡长而和缓。成因:地壳运动使秦岭与渭河平原之间形成断裂,秦岭一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悬崖,所以山坡短而陡峭。(2)汉水上游流经秦岭南侧,秦岭南坡为夏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