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_第1页
食品微生物学_第2页
食品微生物学_第3页
食品微生物学_第4页
食品微生物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微生物学2024/12/19食品微生物学本章目录第一节遗传基础知识和菌种的选育第二节微生物的保藏和分离纯化食品微生物学第一节遗传基础知识和菌种的选育

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一、微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1.微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DNA作为遗传物质:转化实验噬菌体的感染实验RNA作为遗传物质

植物病毒重建实验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2.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1)微生物的染色体遗传(2)原核微生物的质粒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变异(3)诱发突变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移码突变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4)基因重组回本章目录转化食品微生物学传导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原生质体融合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二、菌种的选育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1.微生物菌种的筛选

要想使微生物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可以通过选育突变株来实现。包括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抗阻遏抗反馈突变型和抗性突变型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2.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原则:(1)简便有效的诱变剂;(2)优良的出发菌种;(3)处理单孢子悬液;(4)选用最适剂量;(5)利用协同作用;(6)利用生理产量间的相关指标。

回本章目录3.原生质体融合

食品微生物学4.基因工程

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第二节菌种的保藏和分离纯化

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一、菌种的退化

1.菌种退化的现象及原因

常见的菌种退化现象中,最易觉察到的是菌落形态、细胞形态和生理等多方面的改变随着菌种保藏时间的延长或菌种的多次转接传代,菌种本身所具有的优良的遗传性状可能得到延续,也可能发生变异。变异有正变(自发突变)和负变两种。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的负突变。

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2.菌种退化的预防

(1)控制传代次数(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3)利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移种传代(4)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二、菌种的复壮

1.纯种分离通过纯种分离,可把退化菌种的细胞群体中一部分仍保持原有典型性状的单细胞分离出来,经过扩大培养,就可恢复原菌株的典型性状。2.

通过宿主体内生长进行复壮3.淘汰已衰退的个体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三、菌种的保藏

1.菌种保藏原理

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原理也大同小异。首先要挑选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最好采用它们的休眠体(如分生孢子、芽孢等);其次,还要创造一个最有利休眠的环境条件,诸如干燥、低温、缺氧、避光、缺乏营养以及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等。

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2.食品微生物菌种的保藏(1)

定期移植保藏法(2)

石蜡油封存法(3)

蒸馏水或溶液悬浮保藏法(4)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5)

干燥保藏法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3.影响菌种存活及长期保藏的主要因素(1)

培养条件和菌龄(2)

菌种悬液的浓度(3)

保护剂(4)

冻结速度(5)

干燥程度(6)

保藏条件(7)恢复培养

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四、微生物分离纯化的一般方法

回本章目录1.平板划线法2.稀释涂皿分离3.单细胞分离4.菌丝尖端切割5.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

食品微生物学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噬菌体感染实验回本章目录食品微生物学植物病毒重组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