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界许多奇妙的物理现象具有规律性,物理学就是探究这些规律的一门
科学。
(2)知道物理学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深刻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进行看图、实验、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
象。
(2)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
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通过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
(2)通过讲述物理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埋的兴趣,形成“喜欢物理”的情感态度。
【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物理现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同学们,当你进入八年级时,你将会学习一门全新的课程一一物理,英
文名称是否physics,她将带你进入奇妙的物理世界给你科学想象的无限空间。在自
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研究,我们还
会发现许多有趣2和意想不到的问题。
导语二同学们,物理学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晴朗的天空为什么
是蔚蓝色的?从树上掉下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钢铁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漂浮在
水面上?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因特网能传递各种信息……我们心头还萦绕着许许
多多的“为什么”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奇妙的物理现象
[看一看]点燃两支蜡烛(一长一短),用玻璃杯罩住,观察
是长蜡烛先熄火,还是短
蜡烛先熄灭?(见课本图0—1)
[议一议]为什么短(长)的先熄灭?
[点拨]如果玻璃杯较小,蜡烛燃烧后产生的温度高密度小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到
玻璃杯的顶端,长蜡烛先熄灭;如果玻璃杯较大,二氧化碳气体下沉到杯
的底部,短的蜡烛先熄灭。
[猜一猜]用酒精灯加热盛水的烧瓶的颈部,不金鱼会怎样?(见课本图0—2)
[想一想]金鱼为什么没有被迅速烫着?
[做一做]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见课本图0—3)
教学反思:
[想一想]书上的字为什么变大了?
[试一试]给你玻璃杯、课本(纸张)、文具盒(铁质)、塑料板等到物品,隔着上述
物品,磁铁对铁钉的吸引会发生变化吗?
[点拨]同学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奇妙的物理现象,我们可以将它们
分为:声现象、光现象、力现象、电现象、热现象、磁现象等。为了解开这些物理
现象之谜,我们要多留心观察,勇于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弄清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小结归纳](板书)
物理现象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它包括:力、热、声、光、电等到现象。
2、物理学对人类的贡献
[看一看]播放多媒体“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及飞行;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山峡水
电站;航空母舰、核潜艇等图片。
[议•议]人类创造了许多奇迹,你们有何感想呢?
[点拨]在17—18世纪,由于生产的需要,促进蒸汽机的研制和改进,解决了机械
的动力问题,人们由手工业生产走向大规模机械生产,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它可以正确无误地辨认人的声音和手写的字
体,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已突破每秒12亿次。
[说一说]同学们,你能说出物理学对人类还有哪些贡献呢?
[小结归纳]物理学的重大发现,有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
进步可谓功勋卓著。(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下列物理现象中:(1)地热喷泉:(2)闪电;(3)乐音和噪声:
(4)钱江涌潮。
属于力现象的是;热现象的是;电现象的是;
光现象的是;声现象的是。
[例2]太阳照着树,会在地上留下影子,我们注意到,时间不同,树影也不同。能
否用树的影子来记录白天的时间呢?关于这方面的应用,你还知道哪些?
[解析]可以用树的影子来记录时间,这是因为一天的不同时段,树的影子长度和方
位都会有所不同,古代的日昌、圭表都是应用这一原理。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物理现象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它包括:力、热、声、光、电等到现象。
(2)物理学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课后准备:
玻璃杯、(熟)鸡蛋、精食盐、回形针
2
引言二、体验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通过探究装满水的杯子里能放多少回形针,去体验科学探究的
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热爱科学、积极探究的欲
望,乐干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胎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犯
特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难点】体验科学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平时见到过哪些物理现象?
……
导语二师: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你们对这些物理现象是怎么思考的?又是怎样
怎样的?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就是要学会科学
探究,那么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读一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
[想一想]要探索自然界存在的无穷奥秘,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科学家是通过科学探
索去认识它们的,科学家是如何研究的呢9
[点拨]同学们,意大利生理学家伽伐尼和物理学家伏打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而且
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做出猜想和假设,为了检验猜想和假设,伏打又做了许多实验,
最后得出并非生物电,而是两种不同金属与导电的液体接触产生了电,并且伏打又根据
这一发现制成了伏打电堆。
[小结归纳]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
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
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当然上述步骤中贯穿着交流和合作的过程。
[点拨]科学探究不仅对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是需要的,对我们学习物理学和解决日
常生活问题也同样是需要的。
[体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怎样使鸡蛋上浮和下沉?________
如图所示,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鸡蛋沉入水底.后后[
[想一想]如何使鸡蛋上浮呢。
[试一试]向杯子水中加盐并不断搅拌,会发生什么现象?
[想•想]如何使鸡蛋下沉呢。
[试一试]向上.次实验的杯中加水并不断搅拌,会发生什么现象?
[想一想]能不能使鸡蛋悬浮在水中呢?
教学札记
[试一试]向上次实验的杯子水中加适量的盐并不断搅拌,直到鸡蛋悬浮为止.
2.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
器材:玻璃杯(塑料杯、纸杯)、回形针、水、食盐
步骤: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
[猜想]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请猜想一下,
水是否会溢出?
学生:不会(或会)
[试一试]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观察水溢出了吗?
学生:没有。
[猜想]猜想一下,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入多少回形针?
[试一试]学生两人为一组,继续放入问形针,直到水刚冒出为止,记下在水不溢出
的情况下最多能放入多少回形针?
[算一算]实际放入的数量与你的猜想数字相差多少?
L交流合作」与其他小组交流一下,谁放得最多?猜一猜,放入回形针的数量与哪些
因素有关?
学生;液体种类和杯子大小。
[小结归纳]对上面的实验我们一定会感到很有趣,也一定会感到很吃惊一一猜想和
结果会有那么大的差别!这就是我们进行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1.与接触面的硬度有关
2.与乒乓球被举的高度有关
3.与乒乓球的材料有关
4.……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用同一乒乓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分别接触水泥地面和木板表面,观察乒乓球
弹起的高度;
2.用同一乒乓球先后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接触水泥地面,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
3.用不同乒乓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接触水泥地面,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别进行实验,测量出乒乓球弹起的高度。
[分析与论证]
由测量结果交流分析得出影响乒乓球反弹高度的因素。
[提出新问题]
如何使乒乓球反弹的高度超过抛出的高度?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44
[总结]科学探究的过程:(板书)
1.提出问题:
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2.猜想与假设:
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应针对探究R的进行周密的设计;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数据的记录在案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
5.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分析论证才能形成结论;
6.评估:
对探究的过程、结果,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7.交流与合作:
有准确表达dJ观点意识,同时要思考别人的意见,形成有合力的团队。
一55
第一章一、声音是什么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
(2)利用声音传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声音传播需要传声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声现象应用实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应用物理和喜欢物理的兴趣,体会声学
知识的价值;
(2)结合,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相
互协作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
以美的享受;而建筑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都使人感到刺耳难
听。乡村夜晚稻田中的蛙声,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从我们呱呱坠地
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音打交道,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
主要渠道。同学想知道与声音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学生:.......
导语二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同学们对声音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老师真
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让我们共同协作,一起来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和演示实验。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声音的产生
[做一做]请同学们设计方案: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怎样使它
们发出声音?你能不能设计方案使其他的物品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各
组提出活动方案、讨论。
[具体方案]:
(1)用摩擦、搓揉、指弹、撕等方法使纸发出声音,也可把它做成纸筒,纸笛,
纸炮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2)一杯水到在地上会发出声音。
教学反思:
(3)向笔帽中吹气,会有声音;笔帽扔在地上会有声音;敲击笔帽也会发声。
(4)拨动橡皮筋会有声音。
[体验]同学们用手摸着喉头,然后发出声音,这时手指有什么样的感觉。击打音叉,
把发声的音叉的尖端接触面烦,有什么感觉。
[议一议]学生讨论交流,上述物体(橡皮筋)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
声是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只有固体能发声吗?液体和气体呢?
[小结归纳](板书)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演示](1)把发声的音叉放入不中,溅起水花。(2)扬声器发声时,纸屑上下跳动
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用碎纸屑洒在鼓面上,发声时纸屑跳动,用手按住鼓面
纸屑停止跳动,小鼓不再发声。
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应用]让学生一些发声物体振动的事例。
[想一想]大家能能举出发声体不振动的事例吗?
(二)声音的传播
[做一做](1)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当同学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你听到了什么?如果
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试一试你还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吗?
(2)把耳朵贴在盛水危缸外面,让同学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分析总结:气体、液体、固体可以传声。
[讨论交流]请学生举一些气体、液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
[演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中,
再把瓶内空气逐渐抽出,声音有何建化?
[点拨]师:声音在空气污染中传播,随着空气的减少而减弱
(引入“真空”概念),再把空气逐渐放入广口瓶内,声音又逐渐加强。
[小结归纳](板书)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反思:
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音是一种波
[演示]一滴水滴入水中,引起水波。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的水波。
[引导]介绍: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类似的方式传播的。但是人眼看不见。
[演示]图1-7实聆
[议一议]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结归纳](板书)
1.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声波,声音在空气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2.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声能。
介绍:医学上的超声碎石的原理。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
[做一做]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想一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样吗?
要测量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快慢,需要测量出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学生分析总结:不一样;需要测量出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时间;
测量工具:皮卷尺和秒表。
[议一议]怎样估测声音在空气中(300m以上距离)传播的快慢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总结:用皮卷尺量出一段300nl以上距离,当站在终点的人看到起点
发令枪冒烟时,按卜秒表开始计时;听到发令枪声时,按停秒表,读出时间,算出
速度。
[点拨]师: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是340m/s;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钢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小结归纳](板书)
1.空气中的声速:340m/So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ia>v被>v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一: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1]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敲击产生
振动而发声的:在山间小路上的人们听到远处传米的铃声,是通过至气
传入耳的。
[例2]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
原因是B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88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经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教学反思:
类型二: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例3]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
是(C)
A.大地----空气---水——鱼B.空气——水
C.大地——水——鱼D.水——鱼
[例4]如图7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
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建—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
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
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逸量.若在月球表面
上进行此实验,则不能(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4X4
述现象,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上是真空)甲乙
类型三: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例5]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
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例6]请看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的声速[v(m/s)]
物质声速物质声速
空气(15℃)340海水(25℃)1531
空气(25℃)346铀(棒)3750
软木500大理石3810
煤油1324铝(棒)5000
蒸馀水1497铁(棒)5200
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两个);
(1);一般情况卜固体传声速度比空气快
(2)
(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4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声: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具有能量。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99
1.在图9中,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教学反思: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
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铁丝比棉线传声性能好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
声音了,这是由于细梢线停止了振动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理由是:细棉线没有♦直不能振动,从而不能传播声音
2.阅读材料
会“跳动”的声音
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会“跳跃”。
1921年5月9日,前苏联的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据调查,在半径70
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清清楚楚地听至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千米
至IJ16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也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从半径160千米半
径一直到半径300千米的远方,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
这真是令人奇怪而有趣的事!声音怎么会“跳”过中间地带呢?原来声音有一种“
怪癖”,它在空气中传播时,爱拣温度低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
会向上拐弯到温度较低的空气中去。如果某一地区,地面附近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
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当声音经过这些地方时,就会一会儿拐向高空,
一会儿又向下拐,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一种“跳动”现象。上面所说的现象就是
爆炸声上下跳动产生的。
有人总结了一-条经验:平日听不见或听不消钟声,一旦突然听得很清楚,就预
示着要下雨或者已经下雨了。因为这时空气湿度大,温度低,容易传播声音。
请回答:
(1)声音喜欢走什么样的介质?
(2)简述由传声差别预测天气的道理。
答案:(I)声音喜欢走温度低的介质。
(2)因为晴天空气湿度小、气温高,不容易传播声音;而阴雨天空气湿度大,
温度低,容易传播声音。
五、作业
《练习册》
-1010
第一章二、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近近有关,音调的高低
与频
率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2)组织不同学生利用各种乐器发声及本人参与发声来认识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要素及相关影响因素。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请同学们欣赏两首乐曲:二胡独奏曲和笛子独奏曲
(请两位同学上台演奏)
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一谈听到的两首乐曲,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
导语二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
界,同一首乐曲声音有强弱,调有高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声音。声音与声音有
什么不同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响度
[做一做]教师用大小不同声音说“同学们好”,要求学生区分两次声音有什么不
同?
[议一议]学生交流讨论:两次声音一次大,一次小。
[点拨]师:声音大即强,声音小即弱。
[小结归纳](板书)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演示]演示敲鼓敲鼓时纸屑上下跳动
-H11
[思考]用什么方法使鼓发出的声音更响一些?用什么方法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呢?
学生思考回答: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洒一些碎纸屑在鼓面上,
教学反思:
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增大,纸屑跳得高,响度增大。
[试一试]如果换音叉做上述实验,情况又会怎样呢?
学生思考回答: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大,响度大;在音叉旁边用细线悬挂一
轻质小球,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增大,小球弹起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点拨]师: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十7
[想一想]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归纳](板书)空、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七女
[试一试]人站在距发声体远近不同的地方响度如何?…
[议一议]近的地方振幅大,声音大;远的地方振幅小,声音小。
[小结归纳](板书)
3.人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二)音调
[做一做]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都说“声音的特征”,其他学生听后区分这两次声音有
何不同?
学生分析总结:女生声音高,男生声音较低。
[试一■试]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不
同?
IHH1kH
[猜一猜]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可能与梳齿的振动快慢有关。
[点拨]师: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快,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慢。振动的快慢常用每
秒振动的次数一一频率来表示。
[读一读]学生阅读“信息快递”内容。
[小结归纳](板书)
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
越低。
[点拨]师: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一: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色
-12
[例1]用手轻按自己喉咙两侧,张开嘴小声发出“啊”,手感觉叫喉部振动幅度小,教学反思:
再大声“啊……”时手感觉喉部振动幅度大,为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
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例2]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整自己的乐器一一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
做主要功能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B)
A.响度B.音调C.音色D.传播方向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音调和响度;
2.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拓展]
1.回声及其利用
回声是声音从振动的发声体发出到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使其又传
入人耳的声音。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秒。利用回声可以测定
距离。例如要测定海底的深度,可以从船上发出特定的声音,并使用特定的仪器接
收到回声信号,并记录下回声与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v的
条件下,即可算出海底的深度。
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在处建筑都有非常美妙的声音
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造成的声音效果。
会“拐弯”的声音
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
由此声源产生的声音一定由声源处沿直线向四周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
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
的声源发出的声音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水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乜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
喊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
寺的钟声因传播途径向上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五、作业《课课练》
-1313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俗话说“闻其声如风其人”;我们在欣赏流行歌曲时,一听到歌声就知道
是谁唱歌,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声音的第三个特征一一音色。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三)音色
[听一听]用几种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比较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试一试]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单作凭听觉能否辨认出声音是
从哪个乐器发出的?
[点拨]师:即使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也可以区分,这是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
声音各有自己的特色,称为音色,也叫音品。
[看一看]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
[点拨]师:上述四种乐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它
们发出声音的波形也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声波的波形都很有规律。
[做一做]所有同学都闭.上眼睛,请三位同学到后边朗诵同一首诗,其他同学指出是谁。
[小结归纳]
1.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决定的,反映声音的品质。
2.影响发声体音色的因素:
(1)构成发声体的材料不同,音色不同;
(2)构成发声体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
3.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板书)
[拓展]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做一做]请一位同学上台演奏二胡,同学们观察他演奏时,手的位置改变情况,同时比
较音调的变化。
[想一想]学生交流: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归纳]
弦乐器的弦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弦越长、越粗、越松,音调越低。
-14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教学反思:
[例1](07株洲)宋祖英和汤灿都是湘籍著名歌唱演员。当她们表演女声二重时,
我们仍能分辨出她们的声音来,这主要是因为她们的歌声有不同的(A)
A.音色B,响度C.音陶D,音迹
[例2](07大连)如图1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R
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
那么发声体是瓶了•和水,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J涮丽
右是典o(选填:“升高”、“降低”或相同)
[例3](07江西)如图6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乙图中的游
泳者
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
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的.
[例4](07扬州)小明在表演二胡时,首先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
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音调(填“响度”或“音调”)。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振动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
音的音调: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例5](05安徽)2004年12月26日,在度洋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
海啸,有几十万人遇难。这次灾难之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
建设。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
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是300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
200nl/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陆的时间是一1300
s.
[例6]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后,小明和他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儿个探究实验:
甲: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的声音不同。
乙:用医用听诊器了解人的心脏跳动的情况。
丙:用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二泉映月》。
T:使正在发音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你认为能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实验有哪几个?各探究了哪些特性?其它实
验虽然不是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
答案:能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实验有实验甲和丙。甲探究了声音的音调由振动的
频率决定的;丙实验探究了音色是由发声体的自身决定的。
1515
乙、丁实验不能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乙实验说明医用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教学反思:
能增大响度;丁实验说明了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决定的,反映声音的品质。
2.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五、作业《练习册》
-1616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认识噪声。
(2)知道的来源及危害。
(3)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具体事仞认识噪声
(2)组织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寻求减弱噪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乐音和噪声的关系分析,进行思想熏陶,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对噪声来源和危害分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强化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难点】分辨乐音与噪声。
课时安排
1课E寸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请同学们听几种声音:
(1)小溪流水,森林中鸟呜声,配乐诗朗诵,谈谈对这些声音的感受(声音
优美)
(2)机器的轰鸣声、公路汽车过路声、建筑工地上的打桩声(令人厌烦)
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一谈听到的上述声音,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
导语二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同学们,在平时,你们认为哪些声音
让你心情愉悦,哪些声音让你心烦,说一说。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噪声的来源
[做一做]教师:请同学们听两次声音。(第一次优美动听,第二次吵杂难听)
[读一读]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了解什么是乐音和噪声。
[小结归纳](板书)
1.乐音:通常是指哪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2.噪声:通常是指哪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讨论交流]如果我们正在上课而旁边有人在欣赏音乐,那么这“动听的音乐”
对我
们来说需不需要呢?而对于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否也不需要呢?
[拓展]
1.从物理学角度讲:
(1)乐音是四发声体做有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17
(2)噪声是四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教学反思:
[看一看]学生阅读课本图示,观察乐音和噪声的波形。
长名
乐音的波形有规律噪声的波形亳无规律
[讨论交流]学生结合家庭、学校周围环境,在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声?(学生根
据亲身经历列举)噪声的来源:
建筑工地上机器发出的各种声音;公路上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家属区(住宅区)
小工厂发出的声音;家用电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自习课时同学随便讲话的声音。
(二)噪声的等级及危害
[拓展]噪声的危害:
噪声被列为当代社会主要污染之一,它会使人心烦意乱,神经紧张,损伤有的听觉,
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和工作。噪声还是诱发心班
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喷气式飞机和水泥搅拌机的噪声能使人头痛、呕吐。极强
的噪声,能直接导致人和动物的死亡。
[读一读]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声音的级别和对仗的影响。
[举例]噪声的危害:
例1.1964年,美国空军作超音速飞行实验时,在飞机的轰鸣中,一个农场的10000只
鸡中有6000只死亡。
例2.《楚天金报》消息,4月15tl清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一个单位搞宣传活动时,
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在空中的15只珍希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
(三)噪声的控制
[讨论交流]分析声音到达人耳的过程(声源一一介质一一人耳),引导学生讨论控制噪
声的方法。
[小结归纳](板书)控制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想一想]以下各图中控制噪声的方法分别属于哪一种?
自觉
[议一议]减弱城市噪声污染的具体措施:教学反思:
(1)抓植物绿化工作:在道路两旁、园区植树、种植草坪;(2)汽车在市区禁
用喇叭,禁止载重车穿行;(3)城市住宅区内禁止商店或摊贩用高音喇叭做商
业广告;
(4)市区禁止燃放鞭炮:(5)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测量仪囱,(6)市
区建筑工业要设计隔音板禁用搅拌机等。图3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一:区分乐音与噪声及噪声的来源
[例1]有人说音乐是乐音,因此音乐声不会成为噪声,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从环保角度讲,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
[例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
①工厂车间胤器的轰鸣声②剧场京剧表演的演奏声图清晨公园里小鸟的
鸣叫声
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
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C)
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④⑤⑥
[例3](05桂林课改)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部分:
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请你分别列举出一个工业噪声和一个交通
噪声的实例。
工业噪声:工厂机器的运转声
交通噪声:机动车辆的轰鸣声。
类型二:噪声的控制
[例4](07常德)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言。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C)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呜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例5](07厦门)如图所示.为了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厦门市几条主干道架设
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m
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B)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例6]假如你是•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怎样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
人们带来的危害?
答案:①植树、种草②设置隔音板③工厂、娱乐场所应远离居民区④在市
-1919
区内禁止鸣笛⑤机场应修建在远离市区的郊外等。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教学反思:
[总结]
1.乐音:通常是指哪些动叶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2.噪声:通常是指哪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3.控制噪声的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拓展]
阅读材料
城市噪声的来源与控制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
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
驶入市区,不安装高音喇叭,市区内禁止鸣放高音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
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
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材料一聚碳酸脂板作为隔音材料,尽可能
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
噪声监测及分贝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哭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
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增强刍我健康保护意识。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律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阅读上述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
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三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
答案:①建议学校依靠环保部门,依法清除学校周围的噪声源②改进噪声发生处的设
备,减弱噪声③关上教室门窗④在教室周围多种树⑤设置隔音墙等。
五、作业
《练习册》
-2020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与觉动物的听觉范围。
(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3)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2)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利用多媒体演示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引导与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科学的求知欲。
(2)使学生认知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
索
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难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征及应用解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对于听觉正常的人
在空气中是不是都能听见物体振动发出的所有声音呢?
导语二师: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为什
么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
用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
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的片断。
[猜一猜](1)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2)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呢?人为什么不能?
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做一做]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你先闭上眼睛仔细
听,当听见声音就兴起手,直到听不见声音就放下手臂,另一些同学根据你的动
作记录相应的声音频率的数值,这就是你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以同样方式测
一测其他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
[点拨]师:每个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
常在20Hz——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频率
低于
-2121
20Hz的叫次声波。各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不同,像蝙蝠、海豚、飞蛾能听见超声波;而大象、鲸能
听见次声波。
教学反思:
[小结归纳](板书)
1.可听声:频率在2OHz--2OOOOHz之间。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二)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
[演示]利用多媒体认识超声波。
[点拨]师:超声波的特征: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
[应用](1)B超检查母体胎儿
(2)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3)超声波清洗器
(4)超声波焊接机
超声波测距超声波测距仪超声波测速仪超声波清洗器
[点拨]师:次声波的特征: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一:超声波与次声皮
[例1]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为
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解析]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住人听觉范围之外;而蜜蜂翅膀振动频率为300
—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
[例2]地震来临之前,为什么一些动物显得焦躁不安,而人没有太大感觉?
[解析]因为一般情况下,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
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没有太大的感觉,而一些动物能听到,就显得不安C
类型二: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
[例3]下列不是超声波应用的是
A.用声呐系统探测潜艇B.动物感知地震前的声音
C.海豚用来判断方位而发出的声音D.蝙蝠捕捉蚊虫时发出的声音
[例4]医院里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这是因为
A.声音太小B.声音太大
C.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2222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教学反思:
1.超声与次声。
2.超声和次声的应用。
3.超声的特性: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
4.次声波的特性: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拓展]
1.声音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同声探
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被仪器接收到。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的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
(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底的距离是多少?
(3)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轮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无意间将一只氢气球在脸颊
上贴了一下,感觉到气球在剧烈地振动,打得他的脸颊一陈疼痛,于是这位气象
学家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c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
生了剧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测海上的风暴呢?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
暴的依据是什么?
超声波测距
[答案]:
⑴最好用超声波。因为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2)459m
(3)远处发牛风暴会产牛次声波,次声波传播速度比风浪的速度快得多,并能
引起气球的振动。
2.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超声波是一种振动频
率高于声波的机械波。它是由换能晶片电压的激励下发生振动而产物的,具
有频率高、波长短,特别是方向性好、能够成为射线而定向传播等特点。超
声波对固体、液体的穿透本领很大,尤其是在不透明的固体中,它可穿透几
十米的深度。超声波碰到杂质或分界面会产生反射形成回波,碰到活动物体
能产生多普勒效应。因此,超声波广泛应用研究在工业、国防、生物医学等
-2323
检测方面。
教学反思:
以超声波作为检测手段,必须产生超声波和接收超声波。完成这项功能的装置就是
超声波传感器,习惯称为超声波换能器,或者超声探头。
(1)超声波具有什么特点?
(2)超声波有哪些应用?试举两例。
[答案]
(1)频率高,波长短,方向性好,穿透本领大。
(2)检查病情;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测距等。
五、作业
《练习册》
-2424
《声现象》复习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遗址大理石装饰合同
- 风力发电设备安装合同
- 风力发电以此合同为准
- 廉政合同要求
- 林业彩钢板翻新合同
- 养殖场技术顾问合同模板
- 实验室安全设施安装施工合同范本
- 美容美发壁挂炉安装服务合同
- 会议室装饰施工合同
- 企业高管合同母婴行业精英版
- 混凝土浇筑记录表
- 装修验收单标准范本
- 检察院听证会申请书范本
- 采血知情同意书模板
-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方案的构思过程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技术与设计1
- 青海中冠嘉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铝灰渣循环再利用项目(中试试验)环评报告
-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名校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Mysql 8.0 OCP 1Z0-908 CN-total认证备考题库(含答案)
- 人文智能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3年四川省公需科目(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