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PAGE3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计划,我单位承担了《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规范》标准的编制工作。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出,计划于2025年9月完成。该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组成标准起草组共同完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全国谷子、糜子科研单位之一,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开展小杂粮品种资源、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主持国家品种区域试验和国家小宗粮豆品种科技示范园工作,参与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组织的谷子、荞麦等杂粮出口贸易技术指导等工作,制定相关标准3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4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为推进谷子产业发展,引进试验谷子精量播种机、收获机、中耕机械等设备,并开展研究和试验示范工作,为研究制定谷子机械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课题组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CARS-06-13.5-A26),抗逆丰产小杂粮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项目1项(2009-2017),这些项目的实施也为本标准的制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基础。2009年以来,先后在榆林、延安等地开展谷子、糜子等小杂粮栽培技术研究,2012年在延安建立延安小杂粮产业研发中心,2016年在榆林建立榆林小杂粮综合试验示范站,组织开展杂粮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为推进杂粮机械化生产,2014年以来在府谷、神木、靖边、定边以及延安等地开展谷子、糜子、荞麦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并取得显著成效,为旱地作物生产和土壤改良奠定了良好基础。陕西省作为农业大省,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然而,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如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通过研制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地方标准,可以推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问题,又提高了土壤质量。陕西省部分地区的土壤存在退化现象,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结构破坏等。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能够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通过研制地方标准,可以规范该技术的操作流程和参数,确保其在陕西省的广泛应用和效果稳定。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研制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地方标准,有助于推动农业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从而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土壤改良技术和产品,但质量参差不齐。通过研制地方标准,可以对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进行规范,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地方标准的制定也有助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陕西省的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提高,农产品质量成为关键因素。通过研制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地方标准,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从而提升陕西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综上所述,研制陕西省地方标准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对于解决土壤退化问题、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范市场秩序以及提升农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将有助于推动陕西省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我们制定了《作物秸秆条带富集深埋还田技术规程》,根据计划内容分作物秸秆条带深埋还田技术的适用条件、种植模式、技术要求、机具等。二、目的和意义陕西是我国重要的旱区作物主产区和优势产区,种植历史悠久,基地规模大,品质优良,产业化程度高,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副产品和可再生生物资源。通过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不仅可以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作物秸秆与腐熟剂的结合使用,能够快速腐解秸秆等有机物料,产生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培肥地力,为作物生长提供更优质的土壤环境。土壤改良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善土壤养分组成,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编制地方标准有助于规范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的操作流程,确保技术的标准化、统一化和规范化,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标准的编制能够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并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地方标准的编制地方标准有助于推动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与转型。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提升陕西省农业的竞争力。综上所述,编制陕西省地方标准《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对于提升土壤质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及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三、标准制定依据与原则在对我省旱区土壤改良和作物耕作栽培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的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目的性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等原则进行编制。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注意吸收已有的科研成果,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要求,在内容和体例上都有较好的继承性。本规范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编写,本着“科学、先进、实用”的原则,充分考虑生产加工企业的意见,力求做到适用范围明确、层次清楚、内容先进可靠,文字表述准确、通俗易懂,有利于生产管理,具有可操作性。本规范规定了作物秸秆条带深埋还田技术的关键技术和主要管理措施,结合我省近年来旱区作物生产的经验及国家对农药、化肥使用准则的规定,制定了我省作物秸秆条带富集深埋还田技术规程,规范了作物秸秆条带深埋还田技术,从而提高旱区农田土壤肥力、土壤健康和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生产综合效益。起草组全面负责本规范的制定工作;起草组成员为:冯佰利、高小丽、高金锋、杨璞、杨清华、王洪露、梁鸡保、刘天龙、李瑞。冯佰利负责项目的协调和实施。高小丽、高金锋、杨璞、杨清华、王洪露负责田间数据采集、标准文本的撰写和修改。梁鸡保、刘天龙、李瑞负责数据分析总结和标准可行性的试验验证四、主要工作过程标准编制工作从2024年开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神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淳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协助完成本标准的编制工作。第一阶段:调研分析(2024年1月-2024年5月)在收集、整理旱区作物生产技术和土壤改良等相关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实地调研陕西省旱地作物生产、加工管理过程,梳理出规范性要素,借鉴玉米、小麦土壤改良技术研究成果,形成标准框架,并修改完善。第二阶段:形成内部讨论稿(2024年6月-2024年9月)基于以上工作基础,按照标准框架,完善标准内容,确定指标要求。标准内容以田间调查、鉴定技术为重点。同时,涵盖旱地作物生产和土壤改良技术,形成《作物秸秆与腐熟剂土壤改良技术规范》标准文本。第三阶段:形成征求意见稿(2024年9月-2024年11月)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后,期间共召开两次内部讨论会,由标准编制组工作人员与旱地作物种植大户、宁夏固原市农科所、甘肃省农科院的专家以及消费者,就标准初稿进行征求意见,提出若干项具体的意见并修改。并对该标准进行检验验证,经检验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标准要求。五、试验验证本标准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指标根据多年基地试验结果,在陕西省内外的多个农技推广部门和旱地作物生产企业的应用效果等总结形成,试验示范结果为本标准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