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体系构建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吗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物质是静止的吗物质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吗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利用规律1.物质观:(1)物质含义(2)世界物质性原理2.运动观:(1)物质和运动(2)运动和静止3.规律观:(1)规律的含义、特点(2)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4.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要在物质的运动中把握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唯物论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概念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含义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运动的规律性

运动规律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含义特征:普遍性、客观性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能动作用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关系知识体系构建考情考向核心考点考情统计材料情境世界的物质性2024·新课标I卷·T18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2020·海南·高考)银河系外发现氧气(2021·福建·高考)五年规划的编制(2022·全国·高考)劳动教育(2021·浙江·高考)FOXO3基因(2020·天津·高考)习近平的工作方法运动的规律性2024·北京高考·T4基于已有的湿地环境进行微地形改造2024·湖南高考·T8漫画《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2024·浙江6月高考·T26大庆石油人为何能不断攀登采油技术高峰(2023·辽宁高考·T9)《逸周书·时训解》(2023·湖北高考·T15)苏轼治水(2021·辽宁·高考)冬奥会雪车雪橇赛道(2020·全国·高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2020·北京·高考)智能技术(2021·广东·高考)冰壶运动(2021·山东·高考)“祝融号”火星车(2023·北京高考·T5)清代画家王鉴的名言(2023·辽宁高考·T19)鞍钢案例(2021·广东·高考)《自然辩证法》(2023·广东高考·T12)自行车消费热潮(2023·山东高考·T10)“一县一业”(2023·浙江1月高考·T19)漫画《你是咋当上千里马的》高考试题主要结合漫画、历史典故、文学创作、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习总书记强调的一系列中国精神(冬奥精神、建党精神、航天精神)等,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集中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山川湖泊花鸟鱼虫风雨雷电声波射线电场磁场西瓜草莓卫星

飞机高楼

大厦…………特点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特点二: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特点三:客观实在哲学上的物质(抽象、一般、共性)具体的物质形态(具体、个别、个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物质具有客观性: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与意识的根本区别(与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的内涵注意: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区别内涵

外延联系相对于意识来说,“客观实在性”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相对于主观而言,包括所有物质现象和精神、意识现象;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观物质世界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包括精神现象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精神和意识现象。(补充)【难点突破】客观存在>客观实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存在状态联系①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象。②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特性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

万事万物的总和这张桌子是物质吗?×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属于物质的范畴吗?×原理

方法论

时政热词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P17最后1段)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书本检查笔记)二、自然界的物质性注意:顺应、尊重、保护、和谐共生√顺从、服从、征服

×凌驾于自然之上、为自然界立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碳达峰碳中和、蓝天保卫战、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生物多样性……原理方法论总结: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P19)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2)从古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结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从人类社会的存在及构成要素看: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由低向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决定因素。支配人类社会形态更替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3.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方法论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①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起决定性作用)②从构成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③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决定因素)①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前提。②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原理方法论总结:1.从意识的起源看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3.从意识的内容和形式看4.从意识的性质看5.从意识的本质看6.从意识的主体看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大脑≠电脑≠人工智能)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主观映象)(正确意识—如实反映;/错误意识—歪曲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区别在于是否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同的人因立场、思维方式方法、知识构成、世界观等主观因素的不同,对同一事物形成不同的意识注:(1)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也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4)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5)意识是人们对世界的能动反映,不是被动反映(不是复印机、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例:针对国情制定政策、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原理方法论总结:知识拓展:关于意识的易错分析易错1

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易错2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有意识易错3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来源于人脑易错4

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易错5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也能产生意识分析:意识依赖于物质,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不是照镜子式机械反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分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有了人脑并不一定有意识(离开人类社会就不能产生意识)分析: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分析:意识能反映客观存在,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分析: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电脑、人工智能只是模拟人的意识,是思维模拟,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

方法论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21第2段)①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P21第2段)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以下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世界统一于物质;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原理方法论总结:第二章运动的规律性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P21末段)注意:不要把哲学上讲的运动等同于日常生活所说的运动,他们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运动不仅仅是指物体位置的移动。它是一个高度概括与抽象的概念,它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事物性质的变化等,总而言之,只要事物有变化,有过程,就是运动。(1)含义:一、运动(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刻舟求剑结论:该观点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本身就有的而不是外部强加于它的,是事物与生俱来的态度: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唯一特性)一、运动(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态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结论:该观点陷入了唯心主义,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慧能和尚:“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运动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僵化的眼光看问题。反对两个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一、运动(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补充)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两种情形:①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和一定阶段内基本不变;②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特点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联系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一种不显著的、特殊的运动。②运动与静止是相互依赖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正确的,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错误的,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固有的: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具有的联系,不是主观臆造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本质的:不是现象的联系,必须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必然的:不是偶然建立起来的联系,而是必然发生的、确定不移的的联系。(4)稳定的:不是易变的联系,形成规律后,具有重复性注意:①规律≠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②规则、规定、守则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现象规律(本质联系)区别联系多变易逝的、具体的、个别的隐藏于现象之中浮现在事物表面抽象思维把握感官直接感知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深藏在事物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相对平静稳定、内在的、一般的知识拓展4:比较规律与现象①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发明/改变/改造/创造/消灭×)(发现/认识/利用/尊重√)【注意】①规律是客观的,没有好坏之分;②规律不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不能改变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二、规律2.规律的特点: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含义+客观性+普遍性)【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第三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B.意识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可知论)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即通常所说的人们在认识和改造活动中的决心、意志、干劲等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想”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做”精神状态【知识拓展】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又被称为人的自觉能动性,包括“想”、“做”、“精神状态”。2.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1.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2.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反作用客观事物。3.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注意:未知≠不可知1.就每个人、每一代人而言,认识是有限的。2.就整个人类(世世代代)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3.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4.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知识拓展5:分析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特点内容侧重点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侧重于行动目标、目的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人类认识事物角度的不同、选择的对象不同能动创造性意识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突出反映的广度深度(现象与本质)和时间跨度(过去、当前和未来)知识拓展6: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内容】(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注意:意识的作用再大,也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38(2023全国乙卷)每当鲜花盛开的季节,赏花者改变纷至沓来。某公园用“你欣赏话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摘花可耻”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该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就能变革客观现实②人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③思想观念具有能动性,不受制于客观现实④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第四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3、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③两结合: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两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如佛系、躺平)。【归纳总结】1.理解四个概念:物质、意识、运动、规律2.明确七个原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的原理(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5)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6)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7)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高考真题(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先后开发出“农事劳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立春时,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收获节,摘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立秋时,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测量油菜的高度,为油菜画像。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种蚕豆,种土豆,种桑养蚕,种油菜,种向日葵,养兔子。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藤编艺术,制作油面筋、竹篱笆等实践体验课程。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奖励“劳动币”,用来兑换学习用品。

目前,该校“开心农场”规模已从最初的5亩地扩大到20多亩,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今天,你劳动了吗?”已然成为该校同学打招呼的流行语。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内容】(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知识回顾

在设问逻辑引领下审材料,明确材料逻辑(提取材料信息)

习近平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先后开发出“农事劳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立春时,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收获节,摘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立秋时,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测量油菜的高度,为油菜画像。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种蚕豆,种土豆,种桑养蚕,种油菜,种向日葵,养兔子。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藤编艺术,制作油面筋、竹篱笆等实践体验课程。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奖励“劳动币”,用来兑换学习用品。

目前,该校“开心农场”规模已从最初的5亩地扩大到20多亩,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